发霉玉米鉴定图片
猪霉玉米中毒的诊治报告
20 0 9年 7月 ,义 县某 猪场 发 生 了猪霉 玉 米 3 诊 断 中毒病 例 ,发病 率几 乎 达 10 0 %,死 亡率 1%, 5
况报告如下。
通过 临床症状 和剖检病理变化 的分析 ,初步疗后病情得 到了控 制 ,现将诊 治情 怀疑是霉玉米 引起 的黄 曲霉素 中毒 ,进一步做实
1 临床症状
3 1 取 发霉玉 米放入 灭菌试 管 中 ,加无 菌水摇 .
大 部分猪 只 精神 沉 郁 ,采 食减 少 , 口渴 喜 振 数次 ,从 试管 中取 1 2滴振 荡液置 载玻片上 , ~
饮 ,但 体温 正 常 ,可 视 黏膜 黄染 。病 猪 全 身无 加盖玻片而制成压滴片 ,在显微镜下 观察,见到
2 病理变化
病死猪 消瘦 ,全 身黄染 、贫 血 ,全 身肌 肉、 小梗 ,小梗顶端着 生成 串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为 黏膜 、皮下均有 出血点和 出血斑 ,尤其是耳、腹 球 形 或 近 球 形 。 下 、四肢 内侧 ,胸腹腔 浆膜表 面常有瘀 血斑 点 , 通过对饲养员调查后得 知发 病猪都喂有霉玉 心外膜和心 内膜常有 明显 出血 点,肝脏呈黄褐色 米饲料 的病史 ,据发病情 况、病 理变化、实验 室 或 土黄 色 、肿 大 ,有 小 出血 点 、坏 死 、质 脆 ,胆 鉴定,确认本次发生 的为生猪霉玉米 中毒 。
玉米色泽气味判定标准
玉米色泽气味判定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玉米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之一。
它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选购玉米时,色泽和气味是重要的判定标准之一,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关于玉米色泽和气味判定标准。
首先来说玉米的色泽。
玉米的色泽是反映其成熟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判断其品质好坏的重要依据。
正宗的优质玉米应该有饱满的颗粒和鲜明的颜色,通常是鲜黄色或白色。
色泽光亮鲜艳,没有斑点或者变色的情况,表明玉米品质较好,口感也更加鲜美。
玉米的颗粒应该饱满丰满,没有破损或者空心的现象,颗粒之间应该均匀分布,没有凹凸不平或者结块的情况。
玉米的气味也是判定其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宗优质的玉米应该有清香的味道,没有任何异味或者发霉的气味。
在闻玉米时,应该能够闻到淡淡的玉米味,而且味道应该纯正自然,而不是刺鼻或者刺激性的味道。
如果玉米有异味或者发霉的气味,就说明玉米可能已经变质或者受到污染,这样的玉米不宜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玉米的色泽和气味还受到储存条件和保存方式的影响。
在储存玉米时,应该选择通风干燥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潮湿的环境,以免影响玉米的色泽和气味。
在保存玉米时,最好选择透气性好的容器或者袋子,避免玉米受潮发霉。
也应该避免与有异味的食材或者化学气体接触,以免影响玉米的味道。
玉米的色泽和气味是选购玉米时重要的判定依据。
合格的玉米应该具有饱满光亮的颗粒和清新的香味,呈现出正宗的玉米风味。
在选购玉米时,可以通过观察玉米的色泽和闻其气味,来判断玉米的品质好坏,避免选购到变质或者受污染的玉米。
在储存和保存玉米时,也应该注意保持玉米的色泽和气味,避免影响其口感和品质。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选购和保存玉米,享受美味的玉米食品。
【字数统计:512】第二篇示例:玉米色泽气味判定标准玉米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
其色泽和气味是判断玉米品质和新鲜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玉米生霉粒的鉴定方法及改善措施
理论研究 | THEORY66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3月秋季为避免大雪覆盖,农民大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玉米穗抢收到自家庭院,由于庭院面积小、收获的玉米穗又多,堆码得高,再加上适宜的温度,水份在20%~35%的玉米生理活性大,就容易出现发热焐堆、霉菌滋生,导致玉米籽粒生霉。
通常玉米的胚都比较大,几乎占据着整个玉米粒的三分之一,占全粒重量的10%-15%,玉米胚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约含有全粒30%以上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脂肪,适合霉菌生长和繁殖。
而且胚的营养比较丰富,呼吸旺盛,吸湿性很强,和小麦、稻谷相比较,玉米的呼吸强度是它们的十倍左右,且微生物附着量比较大,玉米自身含有的水分有很高。
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出现霉菌,从而发生生霉变质的现象。
不同品种的玉米生霉的速度和程度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不同种类的玉米果穗在后期的脱水程度有很大不同,通常脱水速度快的玉米品种在成熟后进行收获时籽粒的含水量较少,所以收获储存时不容易出现霉变现象,而针对脱水速度慢的玉米来讲,本身含水量就比较高,在收获后如果不进行全面的晾晒和烘干,在储存期间便会容易出现霉变现象。
玉米生霉对其品质的影响(1)等级下降。
霉菌大量繁殖,菌体本身及其代谢产物与玉米坏死组织混杂在一起,使玉米变色。
(2)营养价值降低。
生霉的玉米,由于其营养物质已被霉菌消耗,玉米营养价值降低。
一般情况下霉菌在湿度高于85%以上,温度超出25度使生长蔓延的速度相对较快,同时还会产生毒素。
鉴定生霉玉米的方法(1)通常玉米生霉以后玉米的皮就会变得不能成为一个整体,特别容易分离;(2)如果玉米出现生霉现象,玉米的胚芽内部就会出现黑色或者深灰色斑点,而有一部分玉米还是优质玉米;(3)质量好的玉米通常吃起来会越吃越好吃,而发霉的玉米则是吃在口中觉得味苦,(4)通常生霉的玉米颗粒相对较扁,看起来一点也不饱满,将玉米颗粒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
一般情况下,玉米不应判定为生霉粒的依据时:第一,玉米粒上的霉状物如果可以用干净的手指擦掉,而且用眼睛看不到有痕迹存在;第二,玉米粒表面被其他污染物污染后自身形成的斑点;第三,玉米颗粒破损,破损部位粘附有其它污染物的颗粒;第四,玉米冠部留有花丝脱落留下的痕迹(肉眼可见小黑点)的颗粒;第五,因病害产生斑点的颗粒。
太全了玉米26种常见病虫草害图谱
加强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提 高农民对玉米病虫害防治的认 识和技能水平。
33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34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当地主要病虫害种 类,选用抗病性强的玉
米品种。
2024/1/30
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与禾本科作 物轮作,减少土壤中的
病原菌和虫源。
深耕灭茬
通过深耕将病株残体翻 入土壤深层,加速其腐 烂分解,减少病原菌基
数。
22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科学施肥, 及时中耕除草,培育健 壮植株,提高玉米抗病
2024/1/30
13
玉米叶螨
形态特征
玉米叶螨成螨体长0.5-0.6毫米, 体色变化大,一般为红色。
2024/1/30
为害症状
玉米叶螨以成螨和若螨聚集在玉米 叶片背面刺吸汁液,被害叶片正面 呈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枯黄 脱落。
防治方法
在叶螨点片发生时及时摘除有虫叶 片并带出田外销毁。可选用炔螨特 、哒螨灵等药剂喷雾防治,注意交 替用药和轮换用药。
2024/1/30
病原
由半知菌亚门弯孢属真菌 引起。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 管理,药剂防治等。
8
其他病害
01
02
03
04
玉米粗缩病
由病毒引起,导致植株矮化、 节间缩短、叶片重叠等畸形症
状。
玉米霜霉病
由真菌引起,叶片上出现黄白 色条纹状病斑,叶背产生白色
霉层。
玉米褐斑病
由真菌引起,叶片上出现褐色 小斑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
银灰膜驱避
在田间铺设银灰膜或悬挂银灰膜条带,驱避蚜虫等害虫。
25
电子鼻快速判别玉米霉变技术研究
化了1 O个传 感器 的组合 , 对 3 并 2个 未知 样 品进行 判 别 , 中霉 变样 品 1 其 5个 , 常样 品 1 正 7个 。结 果表 明 传感
器优化 前后 主 成分 分数 分 别 为 8 .4 和 9 . 4 , 化 后提 高 了 1 . % 。 采 用 E ci、 l h n bs C r l 6 3% 75% 优 12 u l Ma ao i、 or a d a e—
电子 鼻 快 速 判别 玉 米 霉 变 技 术 研 究
崔丽静 周 显青 林家永 张玉荣
4 05 ) 502 10 3 ) 0 07 ( 南 工业大 学粮 油食 品学 院 郑州 河 , ( 国家粮食 局科 学研 究 院 北京 ,
摘
要
采用正常玉米样品 4 0个, 发霉玉米样品 4 1个, 建立了电子鼻对霉变与正常样品的识别模型 , 优
9 .3 。 对霉 变和正 常 玉米判 别 时 , 变样品 的判 别率要 远 高于正 常样 品的判 别 率。 06 % 在 霉 关 键词 电子鼻
中图分 类号 : 5 Q1
玉米
霉变
快速检 测
文章 编号 :0 3— 14(0 1 1 0 0 0 10 0 7 2 1 )0— 13— 5
文 献标识 码 : A
米判 别 研 究 甚少 , 需要 深 入 研 究 。本 试 验 广 泛 采 集
广 、 植 量 大 。我 国 也 是 玉 米 消 费 的大 国 , 是 玉 种 但 米 的储 藏存 在 较 多 的 问题 , 由于 玉 米 籽 粒 中胚 乳 较 大, 营养 丰富 , 容 易 被微 生 物 所 污 染 , 很 因此 属 于 较 难 储 藏 的粮 食 品种 。特 别 是 玉 米 在 收 获 季 节 遇 到
进口美国玉米品质检验方法ZB B20003-1985
标 准 名 英文名称 标准编号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提出单位 归口单位 起草单位 起 草 人 标准说明进口美国玉米品质检验方法 Methods of quality inspection for imported cereals-US maize ZB B20002-1985 1986-03-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 李增有 王德富 王序青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进口美国玉米的品质检验。
ZB B 20002—85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进口美国玉米的品质检验。
本标准是参考《美国官方粮谷标准》、《美国粮谷分级程序》以及我国国家 粮食标准制定的。
1 检验项目及其解释1.1 外观与气味:指玉米的色泽、类型、等级、健全匀整程度、外观的洁净程 度及正常或非正常气味。
1.2 1.3 水分:指玉米的含水百分率。
容重:指单位容积玉米的自然重量。
1.4 破碎粒:指通过 4.76 mm(12/64 英寸)圆孔筛留存在 3 mm 圆孔筛上的未 变质玉米碎粒和整粒。
1.5 杂质:包括通过 3 mm 圆孔筛的全部筛下物和留存在 4.76 mm 及 3.0 mm 筛 上的甜玉米、爆裂种玉米以及所有非玉米物质。
1.6 损伤粒指因受热、发芽、受冻、发霉、病害、虫蚀、严重落地损伤、严重气候损伤 或其他原因受到损伤达到规定程度的玉米整粒或碎粒。
1.6.1 热损伤粒:分下列两种情况。
1.6.1.1 自热热损伤粒:因过量呼吸而显著变色受损,其变色范围已超出胚部, 沿颗粒两侧扩展到背部的玉米颗粒。
1.6.1.2 烘干热损伤粒:人工加热烘干时引起的颗粒显著变色、变形或膨胀隆 起。
1.6.2 胚部损伤粒:因颗粒的呼吸作用或高温而致的轻微或严重变色粒,除掉 胚部皮层检查时,其变色范围已深入胚内。
1.6.3 烘干损伤粒:人工加热烘干时引起的轻微或严重变色、胚部损伤、表皮 皱缩起泡或脱落,或颗粒呈现裂隙的玉米。
玉米生霉粒检验判定技术说明
玉米生霉粒检验判定技术说明中储粮内蒙分公司、内蒙古粮油质检中心二〇一五年三月按照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下发《关于玉米生霉粒检验判定标准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质检办便函【2015】12号)的要求,依据现行《玉米》等相关国家标准的规定,现对玉米生霉粒检验判定标准有关技术问题说明如下:玉米生霉粒含量的测定不可避免的涉及到4个国家标准,GB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1353-2009 玉米GB/T5494-2008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杂质、不完善粒检验GB/T22505 粮油检验感官检验环境照明的要求一、扦样、分样法由于生霉粒分布的极度不均匀性,要求扦样分样要高度精确,特别是在粮食收购验质和入库验收环节要尤为注意。
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扦、分样。
●在扦样方法中规定:一般以同品种、同批次、同等级、同生产年份、同储存条件为一个检验单位。
●小型仓房可在五同条件下,以代表数量不超过2000吨为原则,按权重比例从各仓房扦取适量样品合并,充分混合均匀后分样,形成检验样品。
●大型仓房和圆仓均以不超过2000t作为一个检验单位,每增加2000吨应增加一个检验单位。
扦样点的布置应以扦取的样品能够反映被扦区域粮食质量的整体状况为原则。
●散装的粮食根据堆形和面积大小分区设点,按粮堆高度分层扦样,用扦样器按区按点、逐层扦取样品,各点扦取的样品应当均匀,数量一致。
●分区设点方法:高大平房仓350㎡左右分区,各区设中心、四角5个点●区数在2个以上的,两区界线上的两个点为共同点(两区共8个点,三区共11个点,以此类推,区数+1×3-1 ),普通仓房粮堆边缘的点设在距边缘约50cm处(高大平房仓粮堆边缘的点设在距边缘约1m处)。
分层方法:粮堆在2米以下,分上下两层;堆高在2米-3米的,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在粮面下10-20cm处,中层在粮堆中间,下层在距底部20cm处;堆高在3-5m时,应分4层;堆高在5m以上时酌情增加层数。
玉米发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玉米在适宜条件下发霉的原因。
2. 探究不同温度、湿度对玉米发霉的影响。
3. 学习微生物培养和观察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玉米发霉是由于其储存过程中受到霉菌污染,霉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大量繁殖,导致玉米变质。
本实验通过改变温度和湿度条件,观察玉米发霉的程度,分析不同因素对玉米发霉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新鲜玉米(10个)- 食品保鲜膜- 温湿度计- 玻璃瓶(5个)- 纱布- 滤纸- 乙醇- 灭菌器- 移液管- 玻璃棒2. 实验仪器:- 电热恒温培养箱- 电子天平- 移液器- 显微镜四、实验方法1. 将10个新鲜玉米分别编号为1-10号。
2. 将1-5号玉米放入5个玻璃瓶中,用保鲜膜封口,模拟正常储存条件。
3. 将6-10号玉米放入5个玻璃瓶中,用保鲜膜封口,分别放入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储存:- 6号瓶:25℃,湿度60%- 7号瓶:30℃,湿度70%- 8号瓶:35℃,湿度80%- 9号瓶:40℃,湿度90%- 10号瓶:45℃,湿度95%4. 每天观察并记录玉米发霉情况,包括发霉面积、颜色、气味等。
5. 实验结束后,将玉米取出,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放入干燥器中干燥,然后称重。
6. 将干燥后的玉米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观察霉菌生长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 在正常储存条件下,玉米发霉较慢,发霉面积较小,颜色较浅。
- 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升高,玉米发霉速度加快,发霉面积增大,颜色加深,气味变臭。
2. 分析:- 温度是影响玉米发霉的重要因素。
温度越高,霉菌生长速度越快,玉米发霉越严重。
- 湿度也是影响玉米发霉的重要因素。
湿度越高,霉菌生长速度越快,玉米发霉越严重。
- 玉米表面的微生物是导致玉米发霉的直接原因。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玉米变质。
六、实验结论1. 玉米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容易发霉。
2.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玉米发霉的重要因素。
玉米霉变标准
玉米霉变标准玉米霉变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在玉米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
玉米霉变是由霉菌引起的,主要会产生一种称为黄曲霉毒素的有害物质。
黄曲霉毒素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会对畜禽的生产和养殖产生影响。
因此,制定相应的玉米霉变标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玉米霉变标准通常会涉及以下内容:1.玉米质量要求:玉米在种植和收获过程中要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包括种子的选择、土壤和气候条件、农药使用等。
玉米的种子应具有良好的抗病抗虫能力,土壤和气候条件应适宜,农药使用要符合相关法规。
2.玉米贮存要求:对玉米贮存过程中防止霉变的措施和条件进行规定。
例如,要求存放玉米的仓库要保持干燥、通风良好,防止霉菌滋生和繁殖。
此外,还应定期清理仓库,杀灭可能存在的霉菌孢子。
3.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制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以确保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处于安全范围内。
根据国际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标准通常在5μg/kg左右。
此外,还需要对其他黄曲霉毒素进行相应的限量标准。
4.玉米加工标准:制定玉米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和操作规范,确保饲料、食品等加工产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控制。
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控制措施,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监测。
5.食品安全监测与溯源:建立食品安全监测体系,对玉米及其加工产品进行定期检测和抽检,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
对违反标准的产品,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进行追溯调查,找出问题根源。
6.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制定玉米霉变相关的宣传和教育标准,加强对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提高生产企业和消费者对玉米霉变问题的认识,提高其主动性和责任意识。
玉米霉变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农业生产、加工环节和食品安全监管等多个方面的要求。
通过对玉米的生产、加工和贮存等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玉米霉变的风险,保障食品安全。
同时,加强对玉米霉变的监测和检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及检测方法研究
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及检测方法研究引言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之一,也是许多国家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改进,农作物遭受到了更多的病虫害侵袭,导致产量下降和质量下降。
黄曲霉是玉米中常见的霉菌之一,它能够产生一种被称为黄曲霉毒素的有毒物质,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研究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及其检测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一、黄曲霉毒素的产生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它是一种霉菌中毒素。
黄曲霉主要生长在潮湿热乎的环境中,包括玉米和其他谷物中。
在玉米生长、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都可能受到黄曲霉的感染而产生黄曲霉毒素。
这种毒素主要存在于玉米谷外壳及内部的灰分中,当玉米受到暴露于潮湿环境或者长时间贮存时,黄曲霉毒素就会大量产生。
黄曲霉毒素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黄曲霉素B1、黄曲霉素B2、黄曲霉素G1、黄曲霉素G2等。
这些毒素在一定条件下都对人体和动物的肝肾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害作用。
而且,这些毒素还是慢性毒素,因此即使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一段时间后也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二、黄曲霉毒素的危害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人们长期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会导致肝脏损害、中毒反应和肿瘤发生等。
尤其对于婴幼儿和老年人来说,更容易出现中毒症状。
2. 对动物健康的危害:黄曲霉毒素对动物同样有很大危害。
经实验证明,动物长期食用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会导致生长缓慢、免疫功能下降以及中毒死亡等情况。
3. 对农产品质量和粮食安全的危害:黄曲霉毒素的产生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和粮食的安全。
含有黄曲霉毒素的玉米不仅影响了玉米的外观和风味,更严重的是影响了玉米中的营养成分和品质。
研究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及其检测方法成了当务之急。
三、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目前,对玉米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生物学法、化学物理法和免疫学法等。
1. 生物学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鼠、鸭、鸡等动物的反应来判断玉米中是否含有黄曲霉毒素。
玉米验收标准
玉米验收标准批次确认目的:对于玉米的采购批次进行确认及验收。
1.确认前期协议:确认采购合同中的相关条款,包括玉米品种、数量、质量要求等内容,以确保采购的玉米符合要求。
2.品种确认:对于每个批次的玉米进行品种确认,确保符合协定的玉米品种。
3.数量确认:核实每个批次玉米的数量,并确保与采购合同中的要求一致。
外观质量检查目的:对玉米外观质量进行检查,确保玉米的外观符合标准。
1.颜色检查:玉米颗粒应呈黄色或淡黄色,不得有变色、发霉等情况。
2.形状检查:玉米颗粒应整齐饱满,不得有变形、碎裂等情况。
3.杂质检查:玉米中不得有异物、杂质,如脂肪、毛发、石子等。
内在质量检查目的:对玉米的内在质量进行检查,确保玉米的质量符合标准。
1.湿度检查:对玉米样品进行湿度检测,确保湿度在合理范围内,一般应控制在14%-16%。
2.等级划分:根据玉米的大小、颗粒饱满度等指标,将玉米分为不同等级,符合规定的等级标准。
3.含水率检测:对于各个批次的玉米样品进行含水率检测,确保符合合同约定的含水率要求。
4.净重检测:对于每个批次的玉米进行净重检测,确保净重符合采购合同的要求。
贮存条件检查目的:对玉米贮存条件进行检查,确保玉米贮存环境符合标准。
1.温度检查:对玉米存放库房的温度进行检测,确保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2.通风状况检查:检查玉米存放库房的通风情况,确保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3.防潮措施检查:检查玉米存放库房的防潮措施,包括地面、墙壁的防潮处理情况。
4.灭虫情况检查:检查玉米存放库房的灭虫情况,确保有效地控制害虫的侵害。
包装标志检查目的:对玉米包装标志进行检查,确保包装标志符合标准。
1.印刷质量检查:检查玉米包装上的标志、商标、文字等印刷质量,确保清晰可辨认。
2.标注内容检查:检查玉米包装上的标注内容是否完整、准确,包括品种、规格、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3.强度检查:对玉米包装袋的强度进行检测,确保能够承受正常托运、储存等环节中的压力。
国际准则GB玉米质量指标
一、国际标准GB1353-2009玉米质量指标等级容重/g/L不完善粒含量%杂质含量%水分含量%色泽、气味总量生霉粒量1≥720≤4.0 ≤2.0≤1.0≤14.0正常2 ≥685 ≤6.03≥650 ≤8.04≥620≤10.05 ≥590 ≤15.0等外<590—注:“—”为不作要求;二、玉米霉菌毒素一、玉米及其副产物DDGS中的霉菌含量和毒素1.1玉米霉菌种类和含量玉米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农产品,其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玉米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由于不当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导致霉菌在玉米中污染和繁殖;玉米中大量霉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同时由于霉菌产生的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类健康带来直接和潜在的危害;玉米是饲料和养殖业主要大宗原料,我国玉米主要产地在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和东三省等;不同地区,同一季节收获的玉米所带菌属有较大差别,同一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份的玉米所带菌属也不一样;玉米受霉菌感染的程度也与玉米的成熟度、玉米粒的完整度等有较大关系,成熟度差及破损粒较多的玉米易受霉菌的侵染;有人对筛出的玉米破碎粒和整粒谷物中串珠镰孢菌B1毒素的含量研究表明,碎粒及其它谷物废料中的霉菌毒素是整粒谷物的30-500倍;这主要是因为整粒谷物有起保护作用的外层果皮;所以饲料厂和养殖场对玉米的选择要建立严格的检测指标主要有水分、容重、霉变、胚变、破碎度、杂质和虫蛀等指标;玉米副产物主要有DDGS、DDG、玉米蛋白粉、玉米蛋白饲料、玉米胚芽粕等;这些副产物在美国和欧洲能够被很好的利用,且使用价值很高;但在国内,由于我们的玉米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感染较多的霉菌,这些被感染的玉米大多被用来生产玉米副产物,且由于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化学性质较稳定,不受玉米加工过程的影响,这些霉菌毒素大多存留在玉米副产物中,甚至被浓缩,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三倍以上;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霉菌对玉米的污染途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玉米本身传带;寄附在玉米种子上的霉菌,常随播种而传至田间,成为玉米霉害的来源,重新导致作物带菌,而这种带菌的玉米在收获后,又从田间回到仓库;二是自然媒介的传播;霉菌孢子广泛存在于空气之中,植物从生长到收获、储藏,与各种自然物广泛接触,霉菌可随气流、雨水、尘埃、以及昆虫等有害动物传播到玉米上来;三是储藏环境的感染;粮库、堆栈的内外境,常存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霉菌区系,常常造成谷物的感染;二、霉变玉米的危害粮食在收获期间遭受连阴雨天气,很容易产生霉变;霉变后的粮食如小麦、玉米、花生、大麦、大豆等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有毒有害物质; 黄曲霉毒素是由一组真菌黄曲霉、曲霉等产生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真菌毒素,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其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性有关;试验证明,黄曲霉素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损害肝脏,故它是一类肝毒素;哺乳动物的细胞培养液中含有微量黄曲霉毒素时,便可使细胞致死,所以它又是一类细胞毒素;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认定黄曲霉毒素为致癌物,许多科学家甚至认为,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癌性最强的生物代谢产物;我国粮食及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是:20μg/kg玉米、花生仁、花生油、玉米胚油B1,10μg/kg大米、其他食用油,5μg/kg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B1,不得检出婴儿代乳食品;霉变玉米中还往往同时存在呕吐霉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DON是单端孢霉稀族真菌毒素中一种分子量较小的代谢物,是由各种镰刀菌,尤其是禾谷镰孢菌产生的;其产毒菌株适宜在阴凉、潮湿的气候条件下生长,当谷物的水分含量为22%时,在很短的时间内,谷物即可产生大量的呕吐毒素;呕吐毒素养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人中毒后会产生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腹痛、腹泻,还可有全身无力、口干、流涎,少数患者有发烧、颜面潮红等症状;畜禽呕吐毒素中毒后一般表现为厌食、呕吐、腹泻,影响免疫和繁殖机能,并导致血磷和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下降;我国建议供人食用的谷物DON含量不得超过1mg/kg,小麦、面粉、玉米、玉米粉均应≤1000μg/kg; 玉米赤霉烯酮简称ZEN是由在潮湿环境下生长的镰刀菌群主要是真菌禾谷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雌激素真菌毒素;它首先是从赤霉病玉米中分离出来的,主要存在于玉米和玉米制品中,小麦、大麦、高梁、大米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它具有较强的生殖毒性和致癌作用,可引起动物发生雌激素中毒症;我国粮食卫生标准中规定小麦、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为60μg/kg;可见,人畜食用毒素含量超标的玉米后,会出现霉毒素中毒现象,能够诱发肝癌、免疫和生殖机能下降等疾病,急性中毒还能产生恶心、呕吐、头疼、头晕、腹痛、腹泻等症状;人畜长期食用低剂量的霉变玉米,毒素会在体内沉积;特别是对动物而言,毒素会在动物肌肉组织有很高含量的残留,而正常烹饪过程不会对它有破坏,也就是说,它可以通过动物组织对人类健康构成危害,并且这种有害物质的残留远远比药物残留危害严重得多;因此,产生霉变的玉米应集中收购、专仓储存、及时送质检机构检测,经检验毒素含量超标的玉米,只能作为工业用粮定向销售,严防流入口粮市场和用于饲料加工;三、如何鉴别和处理玉米中的霉菌及其毒素3.1鉴别玉米中的霉菌及其毒素发霉玉米的特征是玉米胚芽部变黑或变暗,有明显发霉气味;玉米发霉后经水洗有时不易轻易看出,且霉味不浓,但其胚芽部颜色发暗,破开外皮可以发现内部发黑,这种玉米一般出现在夏秋季节;霉玉米鉴别方法一般可以参考如下:1、发霉后的玉米表现玉米皮特别容易分离;2、观察胚芽,玉米胚芽内部有较大的黑色或深灰色区域为发霉的玉米,在底部有一小点黑色为优质的玉米;3、在口感上,好玉米越吃越甜,霉玉米放在口中咀嚼味道是很苦的;4、在饱满度上,霉玉米比重低,籽粒不饱满,取一把放在水中有漂浮的颗粒; 3.2处理玉米中的霉菌及其毒素一、物理脱毒法1、水洗法:将发霉的玉米磨成碎粉,倒进缸中,加入3-4倍的水,然后进行搅拌静置浸泡,每日搅拌换水2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2、脱胚去毒法:将玉米磨成1.5-4.5毫米的小颗粒,加5-6倍的清水后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3、用石灰水浸法;将发霉玉米粉碎成直径1.5-5毫米的小颗粒,然后将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掺入发霉玉米中,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1分钟,然后静止0.5-5小时,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一般去毒率可达91%以上;二、化学脱毒法1、碱煮处理法;按每1000克发霉玉米加入清水3000克,再加入500克苏打粉或1000克石灰共煮,待煮到饲料裂开时,让其冷却,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到没有碱味时即可使用;2、中草药熏蒸法;用含芳香油的中草药如山苍子油在60℃条件下熏蒸发霉玉米,对黄曲霉毒素有解毒去毒的作用;栓皮能加速黄曲霉毒素的氧化而解其毒性;四、国家对玉米中霉菌毒素含量的最大允许量根据中国国家有关规定,上述各种毒素的最高限量分别为:黄曲霉毒素 20μg/kg,烟曲霉毒素500μg/kg,赭曲霉毒素20μg/kg,T-2毒素80μg/kg,呕吐毒素500μg/kg,玉米赤霉烯酮 100μg/kg;中国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要求玉米中黄曲霉毒素的允许量为≤50μg/kg,而我国粮食及食品中对玉米的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是:20μg/kg;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中规定,玉米霉菌总数允许量为<40×103个/克,但是霉菌总数并不能代表玉米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程度;最准确的方法是检验各种毒素的含量;在中国,玉米生霉粒比重南方高于北方,黑龙江重于辽宁和吉林;年景不好的时候,大部分玉米生霉粒都会超过2%;2007年秋季,东北、河北、山东等地在玉米收获期间都普遍降雨,可以预计霉菌毒素的污染程度比较普遍和严重;我国建议供人食用的谷物DON含量不得超过1mg/kg,小麦、面粉、玉米、玉米粉均应≤1000μg/kg;同时我国也遵循国际上的标准制定了我国的霉菌毒素含量标准,分别是:黄曲霉AFB1:5ppb、呕吐霉素DON:1000ppb、赤霉烯酮:500ppbppb是什么意思μg/kg;。
玉米扣量因素: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生霉粒,检测方法及计算公式
玉米扣量因素: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生霉粒,检测方法及计算公式玉米收购和存储过程中通常用四个标准:水份、杂质、不完善粒、生霉粒等作为衡量玉米品质,接下来为大家讲解下玉米的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生霉粒的检测方法及计算公式。
一、水分1.玉米水分检测方法:烘箱法(1)样品:烘干后玉米(2)试验仪器:铝盒、电热恒温干燥箱、粉碎机、干燥器、干燥剂、电子天平0.1mg (3)试验方法:首先预热干燥箱,达到105℃后放入铝盒烘干,分别称量试样4g左右,然后置于105℃干燥箱中,第一次需要烘干4个小时,冷却0.5小时后称重,之后进行第二次烘干1小时,冷却0.5小时称重,重复步骤,直到恒重为止。
2.玉米水分扣量系数(仅参考根据当地收购标准为准)(1)实际水分含量低于标准规定,以标准指标为基础,每降低0.5个百分点扣量0.75%,低于标准2.5个及以上百分点时,不再扣量。
(2)实际水分含量高于标准贵点,以标准指标为基础,每降低0.5个百分点增量1.35%,低或高不到0.5个百分点时,不再增扣量3.玉米水分计算公式:水分%=(烘前试样-烘后试样)/烘前试样量×100二、杂质1.玉米杂质检测方法:(1)大样杂质检验:从平均样品中,按规定取样品,精确至1g.,按规定的筛选法分两次进行筛选(特大粒粮食、油料分四次筛选) ,然后拣出上层筛的筛上大型杂质(粮食籽粒外壳剥下归为杂质)和下层筛的筛下物合并,称量(m1),精确至0.01g。
(2)小样杂质检验:从检验过大样杂质的试样中,按规定分取试样至规定的小样质量(m2),小样质量不大于100 g时,精确至0.01g;小样质量大于100g时,精确至0.1g,倒人分析盘中,按质量标准的规定拣出杂质.称量(m3),精确至0.01g。
2.玉米杂质扣量系数(仅参考根据当地收购标准为准)(1)实际杂质含量低于标准规定的粮油,以标准中规定的指标为基础,每低0.5个百分点扣量0. 75%。
玉米检测报告单
玉米检测报告单1. 背景介绍玉米(学名:Zea mays)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一种经济作物,广泛应用于动物饲料、食品加工、工业用途等领域。
为保证玉米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玉米的检测是必要的。
本文档将介绍玉米检测的相关内容和结果。
2. 检测标准玉米的检测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检测标准:•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GB2762-2017 玉米中赤霉素限量•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GB5009.34-2017 玉米中黄曲霉毒素限量•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GB23200-2018 玉米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3. 检测项目玉米的检测通常包括以下项目:3.1. 赤霉素检测赤霉素是一种自然存在于玉米中的激素,但过量的赤霉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赤霉素的检测主要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
3.2. 黄曲霉毒素检测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一类毒素,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常使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3.3. 农药残留检测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可能使用农药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因此农药残留的检测也是重要的一项内容。
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LC)等。
4. 检测结果根据以上的检测项目,对一批玉米的检测结果如下:•赤霉素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GB2762-2017 的限量要求,未检出超标情况。
•黄曲霉毒素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GB5009.34-2017 的限量要求,未检出超标情况。
•农药残留: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GB23200-2018 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要求,未检出超标情况。
5. 结论根据对该批玉米的多项检测结果分析,该批玉米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可以安全使用于食品加工和饲料领域。
6. 建议为了确保玉米的质量和安全性,建议玉米生产企业加强对种植环境的管理,合理使用农药,并定期进行玉米的检测。
发霉的玉米绝不能做饲料喂猪
发霉的玉米绝不能做饲料喂猪正常玉米籽粒多为黄白色,颗粒饱满,无损害、无虫咬、剥取和发霉变质现象。
发霉玉米可见胚部有黄色或绿色、黑色的菌丝,质地疏松,有霉味。
贝里发霉后的玉米皮特别容易分离。
观察胚芽,玉米胚芽内部有较大的黑色或深灰色区域为发霉的玉米,在底部有一小点黑色为优质的玉米。
在口感上,好玉米越吃越甜,霉玉米放在口中咀嚼辣味很苦。
在饱满度上,霉玉米比重低,籽粒不饱满,取一把拿起放于水中有漂浮的颗粒。
另外,还要警惕不法商贩用油抛光已经食油发霉的玉米并进行烘干的处理,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将虽然冲洗发芽的玉米用除草剂喷洒,再进行烘干销售。
玉米粒发黑的,是长时间高湿高温遭受的;胚芽外皮有绿的,是脱粒早,来不及晒造成的;颗粒状皮内发绿或发黑的,是闷路程过长的原因。
为什么发霉的玉米不能喂猪?寄生虫发霉的玉米种含有黄曲霉毒素,病原体猪吃后会引起黄曲霉毒素中毒症,俗称“黄膘猪”。
仔猪和怀孕母猪较为敏感,中毒仔猪常呈急性发作,出现中枢神经症状,头弯向一侧,角弓反张,数天内死亡。
大猪持续病程较长,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口渴喜饮;可视粘膜黄染或苍白,皮肤充血变白或有出血斑;四肢无力,步行蹒跚;粪便先干后稀,重者混有血丝甚至血痢;尿黄或茶黄色混浊。
后期病猪显露出来间歇期抽搐、角弓反张等精神症状,多因衰竭而死亡。
慢性中毒病猪体温基本正常,食欲减少或废绝,或只吃青饲料不吃饲料,可视粘膜轻度黄染或苍白,皮肤基本正常。
但内脏已受毒素损伤,一遇刺激常使病情加重,甚至已引起不明原因死亡。
在养猪实践中,霉玉米的危害不像猪瘟、蓝耳病等烈性传染病那样,猪群突然发病,出现大量死亡等。
他的不良影响是潜在的,如果说或者说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外表可能一切正常,但受到外界应激的影响后,可能马上发病。
比如:母猪的流产、发情配种率差,安梳尔母猪和育肥猪表现外阴外阴部肿大等。
最为可怕的是,他能造成猪的体温下降(即我们所说的抗炎),导致疫苗免疫效果差、癌症猪对各种疾病的敏感性缩减等。
玉米粉镜检描述
玉米粉镜检描述检测项目:1.容重容重是单位体积的重量,玉米容重是指一升玉米在标准的容重器实验下的重量(克)。
这个反映了玉米子粒的饱满程度,受水分、杂质的影响。
玉米容重现在作为定等的依据,代替了过去的纯粮率。
一般来说,容重愈大,质量愈高,表示虫蛀空壳的、瘪瘦的玉米粒愈少。
2.水分水分是指单位重量玉米含水量占总重量之比来划分的,大多以0.5%为计算单位。
一般在东北地区玉米的安全水分(能够保证粮食安全储存的水分)为14.0%,不同地区的玉米安全水分不同。
一般在东北地区新收获玉米含水量在27%左右,在南中原以南地区一般在14%左右。
不过,新收获玉米含水量与近成熟期的天气、玉米的成熟度等有关系。
3.杂质杂质每增加1%,能量大概降低40大卡。
对蛋白的影响不是太大,玉米中一般含8%的蛋白。
杂质分类有很多种,按照性质分类分为a。
无机杂质指混入玉米中的泥土,砂石,煤渣,砖瓦,玻璃碎块,金属物及其他无机物质;b。
有机杂质指混杂玉米中的根,茎,毛,野生植物的种子,异种粮粒,鼠雀粪便,虫蛹,虫尸及无用用价值的生芽,有病斑,变质玉米粒等有机杂质。
按照大小来分的话,分为大杂质(一般指留存在直径14mm圆形筛孔以上的杂质)、并肩杂质(通过直径14mm圆形筛孔,留存在直径3mm圆形筛孔以上的杂质)、小杂质(通过3mm圆形筛孔的筛下物)三种。
4.不完善粒不完善粒是指有虫蚀、病斑、生芽、霉变、破损、冻伤、烘伤或未熟等缺陷,但仍有食用价值的玉米颗粒,主要包括虫蚀粒、病斑粒、破碎粒、生芽粒、生霉粒和热损伤粒六种类型。
玉米经破损后,其表面积会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容易导致玉米快速氧化。
玉米质量急剧下降的同时,破损的玉米失去了种皮的天然保护,各种霉菌可以轻易的侵入,导致玉米发霉,各种毒素增加。
5.生霉粒生霉粒指的是玉米表面生霉,但是去壳后糙米胚或胚乳未变质的颗粒。
这样的玉米可用色选机筛选,但是他属于生霉的玉米粒,不可食用。
霉变的主要愿因是湿度,在玉米储存的时候要注意湿度和收割的天气情况,合理的使用防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