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比较思考
国内外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述评
国内外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述评
家校社协同是一种育人方式,即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参与教育,协同育人。
这种教育方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在我看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首先,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够提高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仅仅是由学校完成的。
家庭、社会也需要帮助孩子完成成长和发展。
家庭要给孩子提供关爱和引导,社会也应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身的优势和潜力。
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家校社协同育人来实现。
其次,家校社协同育人可以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逐步适应社会。
如果仅仅在学校中成长,孩子不仅仅是学习的问题,还需要适应社会的环境和文化。
所以,家庭和社会应该更加关心孩子的发展,有效引导孩子适应社会。
最后,家校社协同育人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都可以为孩子带来不同的资源,并协同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推动孩子全面成长发展。
这样,孩子的特长和优势可以更好地得到挖掘和发展,培养出更多有综合能力的人才。
总之,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提高孩子成长和发展重要的途径。
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联手协作,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真正实现协同育人,让孩子的成长之路更加光明。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对中外家校合作政策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从背景介绍入手,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
然后在正文部分分别概述了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情况,并进行了比较分析,探讨了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
结合发展趋势进行了借鉴意义的探讨,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中外家校合作政策、比较研究、概述、分析、实施情况、效果评估、发展趋势、借鉴意义、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外家校合作政策是指政府与学校、家庭之间共同制定的一系列合作政策,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外家校合作政策在各国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中国,教育改革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家校合作政策也逐渐被纳入到教育改革的议程中。
从国外经验看,家校合作政策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
传统上,家庭和学校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教育领域,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随着家校合作政策的推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关系逐渐加强,双方共同承担起了培养和教育学生的责任。
这种合作模式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为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比较分析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深入探讨不同国家在家庭和学校合作方面的政策措施,以期为我国家校合作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启示。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对比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差异性,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模式及影响因素,从而深入理解家校合作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和作用。
分析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实施情况,挖掘其在教育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在基础教育改革中探索有效家校合作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合作成为国际教育领域中的热点话题。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是国家教育政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角度出发,分析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异同点,旨在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一、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背景家校合作意味着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一种教育关系。
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家长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而是实现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多方位、宽领域、全过程的通力协作,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家校合作政策的出台,必然受到国家教育理念和政策的影响。
在中国,家校合作政策早在1980年代就开始受到重视,多次被写入国家教育规划。
而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也逐渐注重家校合作政策,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支持等方式,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良性互动。
随着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外家校合作政策逐渐成为国际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1.政策目标在国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教育规划,明确提出了家校合作政策的目标。
《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提出,要加强家庭和学校、社会的教育合作,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育人的格局;《教育部家长参与教育工作规定》也明确提出了加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目标。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家校合作政策更加注重家庭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和参与,同时也注重学校对家庭的支持和服务。
它们通过政策制定,促进学校和家庭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政策内容家校合作政策的内容是制定家校合作政策的关键。
在国内,家校合作政策的内容包括:建立家庭教育服务站,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家校协作机制,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和合作;加强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管理,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等。
而在国外,家校合作政策主要包括:鼓励学校和家庭签订协议,规定学校和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家长教育培训机构,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知和参与度;制定学校家庭合作计划,明确学校和家庭的合作目标和措施。
国外小学家校合作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小学家校合作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近年来,国外小学家校合作研究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这种合作研究模式为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起了高效沟通的桥梁,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支持,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带来了一些启示。
其次,国外小学家校合作研究注重培养家庭和学校的合作能力。
家庭和学校的合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能力。
国外一些小学家校合作研究项目专门为家长提供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教育和学校的发展趋势。
同时,学校也通过组织家长学习活动和亲子活动来培养家庭的合作能力。
这种合作能力的培养对我国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中,我们应该重视家庭与学校的协作能力的培养,让家长和学校能够更好地携手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再次,国外小学家校合作研究注重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
家庭和学校拥有不同的资源和优势,共享资源可以使孩子们从中受益。
例如,家长可以提供一些家庭环境中的学习资源,学校可以借鉴家长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通过资源共享,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非常有益。
我们应该鼓励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资源共享,通过互动合作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国外小学家校合作研究对我国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重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培养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能力、资源共享以及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合作。
这些启示可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合作研究模式,加强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共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家庭教育在各国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外家校合作政策成为了各国政府和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
家校合作政策涉及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协作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吸取各国经验,为我国家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借鉴。
本文将对中外家校合作政策进行比较研究,以期为中国家庭教育政策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1. 中方家校合作政策在中国,家校合作政策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关心、教育、培养和管理学生。
中方家校合作政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中方家校合作政策倡导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充分认识到家庭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
(2)强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
中方家校合作政策提倡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共同为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3)重视学校和家庭的互动。
中方家校合作政策倡导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互访、互通,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信任。
在国外,家校合作政策也是教育领域的重要政策之一,各国对于家校合作政策的理念和实践也有所不同。
(1)美国家校合作政策。
美国家校合作政策注重学校和家庭的紧密联系,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促进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
美国家校合作政策主张“家庭与学校合作伙伴关系”,强调学校和家庭共同为学生的发展负责。
1. 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中外家校合作政策中,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是显著的。
在中国,强调家庭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提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而在美国和日本,也同样重视家庭教育,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
2. 学校与家庭的合作模式3. 家庭教育参与的程度三、借鉴国外家校合作政策的启示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我国吸取国外经验,为我国家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
1. 加强家长教育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校合作的重点之一。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文化思考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文化思考近年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念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重视。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家校社协同育人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合作,共同育人,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在这个模式下,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相互合作,共同承担育人责任,形成了一种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模式。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核心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合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最早的教育者。
家庭是孩子的温暖港湾,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
在家庭中,父母要充当起孩子的引路人和榜样,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生活习惯。
而学校则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社会是孩子的第三个家,是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重要场所。
社会要提供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孩子能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锻炼自己的能力。
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协同合作是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保证。
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和沟通渠道,形成合力,共同育人。
家庭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过程,与学校共同制定孩子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学校要积极与家庭进行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
社会要为学校提供支持和帮助,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育人,要求各方面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形成合力。
家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价值观,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社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共同发力,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实现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过程中,还需要建立起一种积极的文化氛围。
这种文化氛围要求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都能够共同推崇和践行。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学校和社会共同育人。
美国、英国、日本“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体育实践特征与启示
美国、英国、日本“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体育实践特征与启示
美国、英国、日本“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体育实践特征与启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校社的协同育人模式日益得到关注。
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家校社体育实践特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首先,美国注重家庭教育。
美国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认知和情
感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充沛的爱和支持,为孩子发展创造良好
的环境。
因此,美国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强调家庭与学校的相互协作,使孩子有机会从家
庭和学校中受到全方位的教育。
其次,英国注重持续性学习。
英国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认为,社会的进步需要有良好的教育,因此,学习应该是孩子自身的任务,而家长和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环境,引导孩子发
展兴趣和能力。
因此,英国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鼓励家长和学校共同参与孩子的持续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第三,日本注重自主学习。
日本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认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自主学习,家长和学校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帮助,以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孩子可以自主地获得知识和技能。
因此,日本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强调家长和学校应该共同发挥作用,
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孩子成为自立、独立、自信的人。
通过以上对美国、英国和日本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家校社协同育
人模式是一种成功的教育模式,它认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协同工作,共同参与孩子的
教育,使孩子获得更加全面的教育。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家长与学校的合作,建立更加完
善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为孩子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家庭与学校国内外幼儿教育的家校合作差异
家庭与学校国内外幼儿教育的家校合作差异幼儿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然而,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方式和理念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国内和国外的角度探讨家庭与学校在幼儿教育中的合作差异。
一、国内幼儿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差异1. 家庭与学校的角色界定在国内的幼儿教育中,家庭通常被赋予较大的责任和角色。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他们对孩子的学习、行为和社交活动有着更直接的影响力。
学校则起到辅助和监督的作用,负责教育教学活动。
2. 家校沟通方式在国内的幼儿教育中,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主要通过面对面的会议或者家访来实现。
学校会定期组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业情况和行为表现,并与教师进行交流沟通。
这种沟通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能不够及时和全面。
3. 家庭和学校的期望在国内的幼儿教育中,家庭和学校对孩子的期望可能存在较大差异。
家庭普遍希望孩子能够取得好成绩,通过优秀的表现来证明家庭教育的成果。
而学校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国外幼儿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差异1. 家庭与学校的角色界定在国外的幼儿教育中,家庭和学校的角色界定相对均衡。
家长和教师都被视为孩子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并且彼此尊重对方的权威和专业知识。
2. 家校沟通方式在国外的幼儿教育中,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方式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除了面对面的会议外,家长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微信等各种渠道与教师进行交流。
这种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家长和学校的需求,并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
3. 家庭和学校的期望在国外的幼儿教育中,家长和学校的期望更加注重孩子的综合发展和个性培养。
学校鼓励孩子发展自我,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兴趣,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家长也更加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总结与展望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国外,这种合作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机制和政策。
而在中国,在推进家校合作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政策和实践经验。
本文从政策层面,对中外家校合作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国的政策体系、实施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政策体系比较(一)国外的家校合作政策体系在国外,家校合作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政策制定主要由教育部门和学校自身完成。
1、教育部门制定政策教育部门是国外家校合作的主导者,出台的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教育政策:教育部门制定并推动家庭教育政策,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子女教育,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2)家校合作政策:教育部门制定和推广家校合作政策,包括家校协作计划、家校沟通工具、家校资源整合等;(3)家长参与政策:教育部门鼓励和支持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如成立家长委员会、参加学校决策等;(4)家庭学习支持政策:教育部门制定并提供家庭学习支持政策,如提供教育资源、培训家长教育技能等。
2、学校自身制定政策(1)家校联系册:家校联系册是学校与家长交流的重要手段,学校会制定家校联系册的内容和格式,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中国的家校合作政策相对较少,制定主体主要是教育部门和学校。
(3)家庭教育政策:教育部门对家庭教育提供一些支持和指导,但也没有专门的政策文件。
(1)家校联系册:学校与家长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并不普及和规范化;(2)家长会议:学校会定期召开家长会议,进行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交流和沟通;(3)家庭作业政策:学校会制定家庭作业政策,但缺乏系统、规范的指导和培训。
二、实施情况比较在国外,家校合作得到了较好的实施:1、家校沟通渠道多样:学校会通过多种渠道与家长进行沟通,如电子邮件、短信、家校联系册、家长会议等;2、家庭学习支持系统完善:学校会提供家庭学习支持服务,包括在线学习资源、在线辅导服务等;3、家长参与度较高: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和决策,并得到学校的支持和认可。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家校合作政策在各国教育领域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直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家校合作政策的推动下,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变得更加紧密,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而在国际上,各国家也都注重家校合作政策的制定,通过家长和学校的联手合作,共同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水平。
本研究旨在比较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异同,探讨各国在家校合作方面的做法和成效,为我国家校合作政策的完善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内容和实施情况,可以促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1.2 研究意义中外家校合作政策比较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不同国家在家校合作方面的政策和实践,促进中外家校合作的经验交流和借鉴,为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中发现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差异和优势,可以帮助各国教育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不同政策对教育的影响,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调整和改进。
研究中外家校合作政策比较还有助于推动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促进各国教育体制的融合与发展,为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多元的全球教育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深入研究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意义重大,有望为全球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指本文研究所涉及的具体家校合作政策。
在比较研究中,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对象将主要包括中国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政策文件、法规规定以及实际执行情况。
对于中国的家校合作政策,可以参考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文件和规定,如《中小学家庭作业管理规定》、《中小学家校合作条例》等。
而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家校合作政策,则需要查阅各国教育部门或相关机构发布的相关文件和规定,例如美国的《No Child Left Behind Act》、英国的《Education Act》等。
家校合作 国际比较视野下的创新与挑战
家校合作国际比较视野下的创新与挑战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深,家校合作在教育领域中变得愈发重要。
在国际比较视野下,如何创新和应对挑战成为了家校合作的关键议题。
本文旨在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探讨国际比较视野下家校合作的创新方向与面临的挑战。
一、传统家校合作模式的局限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主要以传递学习信息、协助学业为主,家校之间的互动相对较少。
父母往往缺乏对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时间,无法真正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校也很少了解学生家庭的真实情况。
这种模式下,家校之间的合作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提升教育质量。
二、国际比较视野下的创新1. 提升家校交流的频率和深度在国际比较视野下,家校合作需要深化交流,提高互动频率和深度。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家长会、线上互动平台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
同时,学校还应关注家庭背景和学生家庭环境,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2. 引入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引入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可以帮助家长培养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学校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课程,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教育的最新动态和方法。
同时,学校也可以组织家长参观学校、学习教学经验,激发他们对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3. 加强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可以为家校合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义工活动、社会实践等项目,将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与社区的紧密联系,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为家庭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
三、国际比较视野下的挑战1. 文化差异的影响在国际比较视野下,家校合作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存在差异,学校需要了解并尊重这些差异,与家长建立跨文化的合作关系,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2. 教育质量的保证国际比较视野下,如何保证家校合作的教育质量是一个挑战。
学校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对家校合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同时,学校也需要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家长提升教育水平,丰富家庭教育资源。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外家校合作逐渐受到更多关注。
中外家校合作可以促进不同教育体系的交流与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与机会。
本文将通过比较研究中外家校合作的政策,探讨两种家校合作模式的异同点,并分析其对学生教育发展的意义。
第一部分:国内家校合作政策在中国,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政府也制定了相关政策来促进家校合作的发展。
国家教育部发布了《家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家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鼓励家校合作,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家校合作的政策措施,包括设立家校合作基金、建立家校合作示范校等。
教育部门还鼓励学校与家长建立联合工作组,共同制定家校合作的具体方案,加强双方的沟通与合作。
目前国内家校合作政策还存在一些问题。
政策的实施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学校对家校合作并没有足够的重视。
家长参与程度不高,部分家长对于家校合作缺乏认识,对学校的教育工作缺乏充分的了解与支持。
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欠缺,很多学校家委会缺乏实际的权力与作用,无法实现真正的家校合作。
国外的家校合作政策重视家长的参与与投入,注重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
政府和学校会定期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会议,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切,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
家校合作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包括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家校联合学习等。
这种模式下,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育工作,学校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共同为学生的教育发展提供支持。
第三部分: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与启示中外家校合作政策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政策实施力度、家长参与程度和家校沟通方式上。
相比于国外,中国的家校合作政策实施力度较弱,家长参与程度较低,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也存在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中国教育体制的特点以及文化传统的影响所致。
通过对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家校合作政策需要加强实施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家校合作的支持力度,推动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各国家校合作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了解不同国家的家校合作政策特点和实践经验,有助于吸收借鉴,促进我国家校合作政策的进步与发展。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异同点,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实践案例和建议措施,为我国家校合作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分析中外家校合作政策,探讨其异同点和优劣势,从而深入了解两种政策的特点和实施效果。
具体来说,我们将对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概述进行详细梳理,分析其中的政策内容和目标规定;并通过实践案例的剖析,探讨两种政策在实践中的运作情况和效果表现。
我们还将深入挖掘影响中外家校合作政策实施的因素,包括政策执行情况、国家文化差异、教育体制差异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为未来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全面比较和研究,我们旨在为促进家校合作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国际化水平,为构建更加和谐、积极的教育环境尽一份力量。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在本文研究中,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来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搜集和整理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相关的理论框架、政策文件和实践案例。
通过系统性地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可以全面了解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为后续的比较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我们将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中外家校合作政策进行系统性比较。
通过比较两国家的家校合作政策的内容、目标、实施方式等方面的异同,揭示中外在家校合作政策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深入探讨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差异性提供依据。
我们将结合实践案例和专家访谈的方法,深入挖掘中外家校合作政策在实践中的效果和影响因素。
通过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家校合作政策的实际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家校合作是指学校与家庭之间开展的共同教育活动和共同管理学生的一种合作关系。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是指中外教育系统中,家校合作方面的政策措施。
本文将对中外家校合作政策进行比较研究,主要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实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家校合作政策,旨在加强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些政策强调家庭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工作和管理,学校也要主动与家庭沟通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在国外,家校合作政策的目标也侧重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但更强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平等合作。
国外一些家校合作政策还鼓励学校和家庭在课程设置、学校活动等方面进行协商和合作,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内容也有一些差异。
在中国,家校合作政策主要包括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家长参与学生学习的过程、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等方面。
政府要求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借助家长的力量改进学校教育质量。
学校还要与家庭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向家庭传递学校的信息,了解学生的情况。
而在国外,家校合作政策的内容更加广泛。
除了与家庭的沟通和参与外,还包括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项目、家庭教育支持等方面。
一些国外的学校还鼓励家庭参与学校义工活动和社区服务,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力。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在目标、内容和实施等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的家校合作政策重点在于家长的参与和学校的管理,政府主导着政策的实施。
而国外家校合作政策更加注重学校和家庭的平等合作,政策内容更加广泛,涵盖了课程设置、社区服务等方面。
了解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差异对于促进家校合作的深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剧,中外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家校合作政策。
家校合作是指学校与家庭之间进行积极合作,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模式。
不同国家的家校合作政策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将从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目标、内容、实施方式以及效果等方面展开比较研究。
一、目标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目标有所不同。
在中国,家校合作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增进双方的合作意识和信任。
还包括了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
在西方国家,家校合作的目标更注重于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监督学校管理和提高师生互动质量。
西方国家的家校合作政策还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二、内容家校合作政策的内容是指学校与家庭之间共同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和项目。
在中国,家校合作主要体现在家校沟通、家长参与学校活动、校园开放日、家长会等方面。
而在西方国家,家校合作的内容更加多元化,包括家庭教育课程、家长参与学校领导层、监督学校教学质量、学校与社区合作、家校协作的学生作品展等。
西方国家还鼓励学校与家庭共同设计家庭作业、交流学生学习情况、共同解决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问题。
三、实施方式中外家校合作政策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家校合作更多地是由学校主导的,学校侧重于向家长传达学校的重要政策、规定和学生学习状况,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而在西方国家,家校合作更强调学校与家庭的平等合作,学校和家庭在决策上具有一定的参与权,家长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庭教育活动等形式参与学校教育决策。
四、效果家校合作政策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的家校合作政策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增进家校沟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亟需加强。
而在西方国家,家校合作政策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创造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学生学业成绩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尽如人意。
家校共育问题研究国外家校合作问题研究及其启示
家校共育问题研究国外家校合作问题研究及其启示家校合作是世界各国教育研究和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校合作趋势在我国也开始受到重视与关注,但无论是在合作的内容与形式上,还是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上,我国家校合作皆处于较低层次和较低水平。
西方学者对家校合作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其结论和观点是值得关注和借鉴的,有助于我们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家校合作问题进行认识与审视。
一、国外有关家校合作问题的研究1.关于家校合作的内涵家校合作的内涵是什么?关于家校合作的内涵,比较宽泛,对其界定也模糊不清,这从家校合作名称的不同说法就可见一斑。
在西方,关于“家校合作”的说法比较常见的有:“家长参与”(involving parent或parent involvement)、“家长参与决策”(parent participation)、“教育介入”(education intervention)、“家校合作”(home-school cooperation)、“家长――教师合作”(parent-teacher cooperation)等。
其中,“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最有代表性的提法。
那么何谓“家长参与学校教育”?Greenwood & Hickman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指在家庭及学校中动员家长,使家长、孩子和学校所在社区获益的过程;Comer & Haynes认为家长专注于如何改善学校教育环境,以创造一个积极、正向的关系来支持孩子的全面发展即为家长参与;美国从事问题学生研究的著名专家范德格里夫特和格林则提出家长参与的两个重要因素,即内在的积极态度(如家长会的期望)和外在的行为特征。
在国外,“家校合作”虽然仍没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被广泛接纳的定义,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它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与教育工作者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外家校合作愈发成为一种教育模式的选择。
在这个趋势下,各国家都开始关注家校合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促进学校与家庭的互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围绕中外家校合作政策展开比较研究,从政策内容、实施方式、效果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为我国家校合作政策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政策内容1.1 中国家校合作政策中国家校合作政策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管理和家庭亲子教育三个方面。
在家庭教育方面,政府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强家庭教育的功能。
在学校管理方面,政府鼓励学校与家长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家庭亲子教育方面,政府提倡家长和子女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培养孩子的品德和能力。
外国家校合作政策也包括家庭教育、学校管理和家庭亲子教育等方面,但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不同。
美国的家校合作政策强调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和合作,组织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等。
英国的家校合作政策注重家长参与学校课程设计和评价,促进学校与家庭共同育人。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都体现了家长参与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内容上存在一些差异。
二、实施方式中国家校合作主要通过学校与家长的定期会议、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来实施。
学校会定期组织家长会议,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共同解决学生的问题。
学校还可以设立家长学校,开设一些和家庭教育相关的课程,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和育儿能力。
学校还会选出家长代表组成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
2.2 外国家校合作实施方式外国家校合作的实施方式更加多样化,例如美国的教师家长会经常组织家长参加学校决策和活动,促进家长和学校的互动;日本的家政委员会由家长和教师共同组成,共同管理学校的家庭教育事务。
在实施方式上,外国家校合作更加注重家长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参与到学校的决策和活动中,促进学校和家庭的紧密合作。
三、政策效果中国家校合作政策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在家庭中对子女进行的教育活动。
随着教育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关注家庭教育的质量。
为此,中外家校合作政策应运而生。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实施对于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旨在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和教师共同肩负起孩子们的教育责任,更好地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目前,国内的中小学学校已经开始了家校合作的尝试。
其中,家校互动平台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家校互动平台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与教师沟通,共同解决孩子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家长可以在家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辅导,为孩子的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
而在国外,家校合作政策更加成熟。
在美国,有义务教育法规定了学校必须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
在日本,家长在孩子的学校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父母会亲自到学校中协助教师的教学工作。
这些家长志愿者将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更好地把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指导孩子。
从比较来看,国外的家校合作政策更为成熟和完善,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而在国内,尽管一些学校和政府机构也已经开始了家校合作的政策,但还比较薄弱,亟需加强。
这样的比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国内外关于家校合作的政策差距,更可以在今后的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逐步完善我们的家校合作政策。
总的来说,国内外对于家校合作政策的重视和推进,使得家庭教育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它不仅是家庭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加强与国外的交流与学习,争取打造一个更加完善的家校合作政策,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
中外家校合作政策的比较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以及世界各国之间交流合作的加强,中外家校合作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话题。
中外家校合作是指中外两国的家庭和学校之间进行的一种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活动,借助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线上线下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文化认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综合素质。
本文就中外家校合作的政策比较进行研究,旨在探索中外国家在家校合作中的政策和措施。
一、国内家校合作政策1.教育部政策教育部一直重视家校合作工作,早在2015年就印发了《全国家长学校工作规范》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家庭教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了我国加强和推进家校合作的措施和政策。
具体包括:(1)建立家校沟通协调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引导和落实家校合作政策,建立家校沟通协调机制,确保家长和学校之间能够及时沟通和协商,加强信息沟通。
(2)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服务:加强家庭教育辅导、家庭教育讲座、家庭教育咨询等服务,促进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与合作。
(3)建立家校合作联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创建家校合作联盟,建立教育共同体,推进家校合作的深度合作和广泛参与。
2.中小学政策近年来,中小学也推出了一系列加强家校合作的政策措施,以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和成长素质。
具体措施包括:(1)开展家校互通座谈会:学校常常会邀请家长参加家校互通座谈会,就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交流和意见反馈。
(2)开设家长QQ群或微信群:通过社交软件建立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平台,进行信息交流、答疑解惑等服务。
(3)定期举办家长会:孩子开学或期末考试时,学校会定期举行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和交流,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思路和教育成果。
1.美国的家校合作美国一直以来都注重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已成为当地教育政策的重要内容。
具体措施包括:(1)开展家庭互动计划:相关机构会发起各种面向家长和学校的活动,如教育研讨会、家长论坛、家长讲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比较思考
作者:聂希达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34期
摘要:家庭和学校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两个因素,探索构建新形势下家校合作模式不仅是目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更是着眼于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客观需求。
文章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家校合作育人现状,在此基础上,思考我国家校合作育人模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提升我国家校合作育人成效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教育;家校合作;现状;启示
一、引言
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学生个体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需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共同支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学生家长联系沟通机制,互相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是学校发挥着教育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地位,而在国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早已紧密结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1]因此,对比分析国内外家校合作育人现状,探索构建家校合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是我国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国内、外家校合作育人现状对比分析
(一)国外家校合作现状
家校合作重在强调家庭与学校间的互动性,合作性,是目前各国开展教育的主体,更是未来改革教育的发展趋势。
目前国外关于這方面的研究已日渐成熟,主要集中在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研究、学校和家庭关系研究、家校合作类型研究、影响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因素研究、家校合作的方案和策略研究等几个方面。
从诞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PTA体系(家长教师联合会),到后来的Mega Skill项目、SDP项目等,都成功成为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情商培养的很好先例,最大程度上保障了学生、学校、家长间的权益。
以美国家校合作教育为例,具有以下特点:
1.法律性保障
美国政府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正式介入教育领域,以联邦政府为首颁发各项法律,各州积极配合,社区提供相应资源与支持,在法律的前提下,整个国家的家校合作理念就像金字塔
一样得到落实,最终作用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生。
出台适合于规范的法律,一方面帮助学校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性格,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也帮助家长提高了学生在学习环境下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指出了学校与家长在育人方面的各方义务,有效推进了双方的合作关系,是家校合作机制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2]。
2.系统化组织
“家长教师联合会”(PTA)是充分发挥家长权利的组织之一,家长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其强调了家长在学校环境下的各项职能,让家长成为学校的合作伙伴,双方互相督促,家长同学校彼此有什么意见或要求,也都会以联合会作为媒介进行沟通。
另外的同类型组织,有如 Mega Skill 项目组织、CICC项目组织等,他们在对于增强学校与家庭关系、促进学生进步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家校合作现状
我国对于家校合作方面的探索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而言,也尚处于初级实践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学校与家庭无法达成共识。
一方面部分家长意识不到参与到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把教育子女的权利和责任完全推及给学校;另一方面学校也更关注培养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在德智体美方面缺乏和家长的沟通。
对于育人的目标,应当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平台和资源,而在我国却大多表现为沟通随意性较强,计划性较差,使得学校与家庭双方均处于一个被动的局面。
对于高校家校合作教育实践的探索,国内各个高校都在做不同程度的尝试,但是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寥寥无几,在制度运行、效能评估等方面并没有形成体系。
三、家校合作存在问题分析
(一)学校层面
家校合作是一个“双向”概念,只有整合好相互资源,才能实现共赢。
学校和家庭分别享有不同的角色、权利、义务,但育人的目标是相同的,因此,学校和家庭间一定要有良好的沟通,从而加强双方合作积极性。
目前家校合作所暴露出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学校往往代表权威,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行我素”,很少参考家长们的意见,甚至认为部分家长的参与决策会妨碍学校的日常运作,会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
沟通交流形式也以“单向”为主体,如发送成绩单,和家长说明学生近期状况等,而很少主动要求学生家长切身来到学校同学生们一起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二)家长层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发展,但伴随着学生年龄以及受教育程度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家长反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家长教育
责任方面可分为两类:一方面家长持“各司其职”观点,将孩子的成长完全托付给学校,对自身作用缺乏正确的定位,对家校合作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经常以受教育水平低和工作忙碌为由推脱学校各类活动。
四、家校合作育人启示与思考
(一)强化合作观念,在以学校为主导地位中唤醒家长教育责任的回归
长久以来,许多家长对于家校合力育人的观念不强。
“我国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与家庭、社会联系比较少,实行封闭式办学、行政化管理”,[4]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校合作的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理解学生方面更有所长,为了一个共同的育人目标,双方应该优势互补,而为预防问题的发生或及时有效地面对问题时,学校和家庭双方也都应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家校合作重要性认识方面存在的差异。
(二)畅通合作渠道,增强双方教育的“导向性”
双方教育的“导向性”指的是一种“双向性、互动性”,绝不仅仅表现为任何一方,学校和家庭保留平等关系,互相督促,互相协调。
对于高校来说,要充分发挥好育人工作者的职能,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引导学生家长对自身进行正确定位,提高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网络平台不断更迭,新时代教学模式下催生出了很多新的网络联系方式。
高校可以以网络为载体,建立辅导员博客,班级博客,并通过QQ、微信等聊天工具与家长进行实时交流,进行“电子家访”等;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校也可以建立“家校合作室”,成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合理运用各类渠道,从而保证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效。
(三)明确育人计划,完善家校合作的保障机制
第一要建立和完善领导管理机制。
目前高校的家校合作状态大都表现为随意性较大,学校和家长间的沟通方式也往往停留于表面,“大学教育是一门小的社会教育”必须要有专门的管理部门或组织进行规划引导。
第二要建立和完善资金保障机制。
有效开展家校合作活动需要充足的资金扶持,从政府到家庭均需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予以大力支持。
同时,高校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第三要建立和完善队伍保障机制。
育人工作责任重大,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直接承担者,对家校合作应有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同时,对于教师,应当实行严格的任职标准,选拔真正有能力、有责任感的教师加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吴莹莹.浅谈家长参与学校教育[J].时代教育,2014,(1)
[2]金熙英.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的经验与启示[D].吉林:延边大学,2008
[3]李进忠.走向欧洲共同责任的家校合作[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
[4]罗福建.大学家校合作:问题、原因与对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