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

合集下载

严重心律失常急救流程

严重心律失常急救流程

严重心律失常急救流程一、发现心律失常症状当一个人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时,应该及时发现并判断其严重程度。

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头晕、昏厥等。

如果症状严重,表现为剧烈胸痛、短暂性意识丧失等,可能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

二、拨打急救电话在发现有人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告诉接线员病人的症状和所在位置,并按照接线员的指示进行操作。

三、保持患者平卧位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应该将患者放在平卧位,保持舒适。

如果患者有意识,可以让他保持安静,避免过度激动或活动。

如果患者失去意识,应进行心肺复苏。

四、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失去意识,没有呼吸或呼吸微弱,应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首先,用手指检查患者的气道是否通畅,然后按照30:2的比例进行心肺复苏,即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应该用力而有节奏地进行,每分钟100-120次。

五、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应该继续保持通话,告诉急救人员患者的症状和所在位置。

急救人员到达后,他们会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六、急救人员处理急救人员到达后,会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

他们会监测患者的心电图,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并决定是否需要电除颤。

急救人员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心律失常的类型来决定下一步的急救措施。

七、运送患者就医如果患者的心律失常无法控制,或者出现其他严重症状,急救人员会决定将患者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在运送过程中,急救人员会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总结起来,严重心律失常的急救流程包括发现症状、拨打急救电话、保持患者平卧位、进行心肺复苏、等待急救人员到达、急救人员处理和运送患者就医。

在急救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冷静,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操作,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后遗症。

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心脏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和控制心律失常的风险因素。

这样才能保持心脏健康,减少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性。

心肺复苏与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

心肺复苏与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
第24页/共70页
第25页/共70页
胸外按压常见错误
1. 按压时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掌 心也压在胸壁上,容易引起肋骨 或肋软骨骨折;
2. 按压定位不正确:向下错位易使 剑突受压折断而致肝破裂,向两 侧错位易致肋骨或肋软骨骨折, 导致气胸、血胸;
3. 按压时肘部弯曲,因而用力不垂 直,按压力量减弱,按压深度达 不到4~5cm;
心肺复苏适应证 •呼吸骤停 •心脏骤停
第2页/共70页
原发性呼吸骤停后数分钟内心脏及大脑 仍能得到已氧合的血液供应,尚不会出 现循环停止的征象,此时紧急人工通气 非常重要,否则随之发生心脏停博。
原发性心脏骤停时血液循环立即中断, 各重要脏器失去氧供,在心脏骤停早 期先出现数次无效的“叹息样”呼吸 动作,随之呼吸停之。
第49页/共70页
碳酸氢钠
• 心跳骤停时,足量的肺泡通气和组织血流的恢复是控制酸碱平衡的基础 ; • CPR永远是第一时间要采取的措施,只有在胸外心脏按压、除颤、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和血管收缩药治疗无效时方可考虑应用该药 • 存在下列情况时,可在CPR开始之后即使用碳酸氢钠:患者原有代谢性酸中毒、
高钾血症或三环类或苯巴比妥类药物 中毒。
手掌放置方法
• 将左手掌贴在患者胸骨的下半部, 右手掌重叠放在这只手背上,手 掌根部长轴与胸骨长轴确保一致;
• 仅以手掌根部接触胸骨,掌心和 手指均应抬起脱离胸壁。
第22页/共70页
按压用力方式
• 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 • 不能冲击式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应大
致相等 • 肘关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不要左右摆动; • 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
第14页/共70页
•CPCR程序: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流程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流程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流程
致命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缓慢性心律失常
终止发作 (药物或同步电复律)
药物升压、维持生命体征
继续给予有效药静滴物维持
转专科科室
诊断标准:
• 致命性心律失常包括:VT、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 (严重窦缓、窦性停搏、Ⅱ度Ⅲ度以上AVBBB) • 1.突感心悸、乏力、胸闷、黑蒙、头晕、甚至晕厥, 可伴血压下降、出冷汗等; • 2.VT的ECG表现:①3个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 现;②QRS波宽大畸形,ST-T与主波方向相反,心 室率常在100~250次/min;③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 系,形成房室分离,有时可见心室夺获/和室性融 合波; • 3.窦性停搏的ECG表现:①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 间期内无P波和QRS波;②长PP间期与窦性PP间期无 倍数关系;③长PP间期后可见交界性逸波或室性逸 波; • 4. Ⅱ度Ⅱ型AVBBB的ECG表现:①PR加强正常或延 长,固定不变;②P波后突然出现QRS波脱漏; • 5. Ⅲ度AVBBB的ECG表现:①P波与QRS波互不相关; ②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对突发心律失常的紧急应对策略

对突发心律失常的紧急应对策略

对突发心律失常的紧急应对策略1. 识别心律失常的症状突发心律失常的症状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心跳加速或减速- 心悸、心跳不规律- 胸痛或不适- 晕厥或接近晕厥- 呼吸困难2. 紧急应对措施一旦识别出心律失常的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紧急应对措施:2.1 呼叫急救服务立即拨打当地的紧急服务电话(如中国的120),告知接线员患者的症状和情况,以便他们能够迅速派遣救护车。

2.2 进行心肺复苏(CPR)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按照培训课程所学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2.3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立即按照设备指示使用。

AED是一种可分析心律并给予电击以恢复正常心律的设备。

2.4 保持患者平静尽量让患者保持平静,避免不必要的运动,减少刺激,如避免吸烟和饮酒。

2.5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等待救护车到达期间,应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

3. 救护车到达后的交接当救护车到达时,紧急医疗服务人员(EMS)将接管患者的护理。

向EMS提供患者的医疗信息,如已知的心脏疾病、正在服用的药物以及已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

4. 后续处理在患者被送往医院后,医生将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可能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检查和/或心脏手术等。

5. 预防措施为预防突发心律失常,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定期进行体检,以监测心脏健康状况。

- 遵循医生的建议,管理已知的心脏疾病。

-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

- 避免过量饮酒和咖啡因的摄入。

6. 结语突发心律失常可能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状况,但通过迅速识别症状和采取适当的紧急应对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机会。

了解心律失常的症状和应对策略对于医疗专业人员和公众都是至关重要的。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不应替代专业医疗建议。

在遇到紧急医疗状况时,应立即联系专业医疗人员。

急诊科中的急性心律失常处理策略

急诊科中的急性心律失常处理策略

急诊科中的急性心律失常处理策略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心率过快、过慢以及心律不整等病症。

这些病症可能会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在急诊科中,对于急性心律失常的处理策略至关重要,接下来将讨论几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情况及其处理方法。

一、室速室速是指由心室产生的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律。

在急诊科急性心律失常处理中,对于室速的处理策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快速控制:对于症状明显的室速,应考虑使用药物进行快速控制。

常用的药物包括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等。

2. 恢复窦性节律:当室速持续时间较短或患者病情较重时,应考虑通过电复律来恢复窦性节律。

3. 处理基础疾病:在治疗室速的同时,还需要针对患者的基础疾病进行全面治疗,如控制心肌缺血、降低心室负荷等。

二、室颤室颤是一种高度紊乱的、快速而无序的心室活动。

它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病症,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急诊科中对于室颤的处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快速电复律:室颤是一种需要立即进行电复律的紧急情况。

应该立即采取除颤设备进行除颤,并尽快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

2. 心脏衰竭支持:同时,对于室颤引起的心脏衰竭,急诊科还需提供有效的心脏衰竭支持,如进行心肺复苏等。

三、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节律快速不规则,心室率不稳定。

对于急诊科中的心房颤动患者,处理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心室率:心房颤动患者通常会出现心室率过快的情况,需要采取药物来进行控制。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2. 恢复窦性节律:对于一些病情较轻或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较短的患者,可以尝试通过电复律来恢复窦性节律。

3. 抗凝治疗:心房颤动存在较高的栓塞性并发症风险,所以对于适合抗凝的患者,应考虑给予抗凝治疗。

四、窦性心律过速窦性心律过速是指窦房结发放的冲动频率加快,心律逐渐加快超过100次/分钟。

在急诊科中,窦性心律过速的处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律失常__处置预案

心律失常__处置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心律失常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及时、有效地救治心律失常患者,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心律失常患者的应急处置。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心律失常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预案的执行。

2. 小组成员包括:急诊科、心内科、心外科、重症医学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医护人员。

四、应急处置流程1. 患者就诊(1)患者就诊时,医护人员应迅速评估病情,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是否伴有心悸、胸闷、气促、头晕、晕厥等症状。

(2)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判断心律失常类型。

2. 初步评估(1)评估患者意识、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2)根据病情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等基础治疗。

3. 严重心律失常处置(1)室颤、室速等致命性心律失常,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2)CPR过程中,进行胸外按压30次,给予2次通气,持续2分钟。

(3)评估复苏效果,若患者意识恢复,心率、血压稳定,可继续观察;若复苏无效,立即进行除颤。

(4)除颤后,继续进行CPR,直至患者意识恢复、心率、血压稳定。

4. 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1)根据心律失常类型,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2)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

5. 严密监护(1)持续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变化。

(2)监测电解质、酸碱平衡,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3)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6. 其他处置(1)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2)做好家属沟通,告知病情及治疗方案。

(3)做好交接班工作。

五、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2.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心律失常的诊疗水平。

4. 做好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5.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

常见心律失常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判断与急救

常见心律失常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判断与急救

常见心律失常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判断与急救常见心律失常及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判断与急救一.心律失常的分类1.:激动起源异常窦性心律失常:①窦性心动过速;②窦性心动过缓;③窦性心律不齐;④窦性停搏。

异位心律:1)被动性异位心律:①逸搏(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2)主动性异位心律:①过早搏动(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②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③心房扑动、心房颤动;④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2.:激动传导异常传导障碍:如①窦房传导阻滞;②房内传导阻滞;③房室传导阻滞;④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传导阻滞)等。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二.窦性心律失常的判断及急救1.窦性心动过速判断:(1)临床: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频率超过100次/min常见于:1).健康人在吸烟,饮茶、咖啡、酒,体力活动与情绪激动等2).某些病理状态,如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休克、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及应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亦经常引起窦性心动过速.(2)心电图表现:显示窦性心律的P波在Ⅰ、Ⅱ、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PR间期0.12~0.20s急救:①让病人大声咳嗽。

②嘱病人深吸气后憋住气,然后用力作呼气动作。

③手指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呕吐。

④嘱病人闭眼向下看,用手指在眼眶下压迫眼球上部,先压右眼。

同时搭脉搏数心率,一旦心动过速停止,立即停止压迫。

但切勿用力过大,每次10分钟,压迫一侧无效再换对侧,切忌两侧同时压迫。

青光眼、高度近视眼禁忌。

同时口服心得安或心得宁片。

⑤针对原发病因,必要时可应用镇静剂或β-受体阻滞剂。

2.窦性心动过缓判断:(1)临床: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1).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与睡眠状态2).颅内疾患、严重缺氧、低温、甲状腺功能减退、阻塞性黄疽,以及应用拟副交感药物、胺碘酮、β阻滞剂、普罗帕酮、钙拮抗剂或洋地黄等药物3).窦房结病变、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亦常见窦性心动过缓(2)心电图表现: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O次/min(3)急救:①如果急性的可以给以心前区叩击②窦性心动过缓可以安装起搏器3.窦性静止或窦性停搏判断:(1)临床:过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可令病人出现晕眩、视朦或短暂意识障碍,严重者甚至发生抽搐(2)心电图表现:1)为在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时期内无P波发生,或P波与QRS波群均不出现,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2)长时间的窦性停搏后,下位的潜在起搏点,如房室交界处或心室,可发出单个逸搏或逸搏性心律控制心室(3)急救:心肺复苏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判断:(1)临床:1)病人出现与心动过缓有关的心、脑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发作性晕眩, 视朦,乏力,晕厥,如有心动过速发作,则出现心悸、心绞痛等症状.(2)心电图表现:①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②窦性停搏与窦房阻滞③窦房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同时并存④心动过缓一心动过速综合征⑤房室交界性逸搏心律等急救:①心率缓慢显著或伴自觉症状者可试用阿托品、舒喘灵口服。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又称恶性心律失常,它是根据严重心律失常的程度及性质分类的一类心律失常,也是一类需要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应当高度重视,早期识别,一经发现必须给予及时而恰当的紧急处理.在致命性心律失常中占90%的是室性心律失常,如持续性室速和室颤,多可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后果,这些病人多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或原发性心电疾病者为极少数。

其它导致致命的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3~5秒)、严重的II度以上房室阻滞心室率慢于40次/分、严重的室内传导阻滞,如三束支阻滞或严重的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140ms)和心室停搏约占10%。

本文将就恶性心律失常急诊治疗方面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有关问题进行论述。

1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目前情况室速指来自心室的异位激动,频率在100~220次之间,QRS综合波宽大畸形,伴有或不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可以转为室颤和发生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疾病和遣传性疾病。

室速、室颤的发生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最主要的机制是自律性升高或者折返运动,其中早期后除极(EAD)和晚期后除极(DAD),是最主要的细胞电生理机制。

因为室性心动过速的QRS综合波是宽大畸形的,因此在诊断室速时首先要进行宽QRS综合波诊断和鉴别诊断。

宽QRS波可以是室性心动过速,也可以是预激综合症引起的旁路下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也可以是房室结下传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引起的宽QRS综合波.室速发生时如果血液动力学尚稳定,处理一般可先用药物复律,其中应用最多的是静注胺碘酮或者利多卡因。

如果室速药物处理效果不好,且伴有血压下降者应积极电复律。

室颤的处理是心律失常的最急诊的处理之一,室颤一旦发生,立即体外电除颤。

如发生心脏骤停,则按心脏骤停常规处理.室速、室颤的预防就是积极的防治其基础心脏疾病。

心律失常突发的急救应对方案

心律失常突发的急救应对方案

心律失常突发的急救应对方案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跳动节奏或规律出现问题,可能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律。

心律失常突发事件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掌握正确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一、心律失常的识别1. 心动过速:心跳速率超过每分钟100次。

2. 心动过缓:心跳速率低于每分钟60次。

3. 不规则心跳:心跳间隔不规律。

二、急救措施1. 保持冷静在心律失常突发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慌乱,这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后续救治至关重要。

2. 评估状况观察患者是否有以下症状:- 意识丧失- 胸痛或压迫感- 呼吸困难- 恶心或头晕- 出汗或脸色苍白3. 呼叫急救电话立即拨打当地紧急服务电话(如中国的120),告知接线员患者的症状和心跳状况。

4. 进行心肺复苏(CPR)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按照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的指导原则,进行30次胸外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的循环。

5.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现场有AED,按照设备指示使用。

AED是一种可分析心律并给予电击的设备,以恢复正常心律。

6. 给予药物治疗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如果患者有随身携带的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可以在专业指导下使用。

7. 保持通风确保患者处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如果患者呼吸困难,可以将其置于侧卧位以保持呼吸道畅通。

8. 监测生命体征如果条件允许,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

三、后续处理1. 持续观察:心律失常得到控制后,仍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2. 及时就医:即使心律失常症状暂时缓解,也应尽快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3. 记录事件:详细记录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症状、处理过程和患者的反应。

四、预防措施1.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脏检查,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3. 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药物,不要自行停药或更换药物。

五、培训与教育1. 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心律失常的认识,教授急救技能。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荟萃材料]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荟萃材料]

• 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应鉴别有无QT延长
• 伴QT延长的扭转性室速 ——停止使用可致QT延长的药物
——纠正电解质紊乱
——静脉注射镁剂(未确定类)
——临时起搏 (未确定类)
——异丙肾上腺素(未确定类)
——利多卡因(未确定类)
专业内容
15
恶性心律失常的 急诊处理程序和原则
多形性室速: • 不伴QT延长的多形性室速
多形室速 评价有无QT延长
正常心功能
EF↓
正常QT 病因治疗
长QT 纠正电解质
普鲁卡因胺 索他洛尔 胺碘酮 利多卡因
胺碘酮 利多卡因 同步电转复
β-阻滞剂 利多卡因
胺碘酮 普鲁卡因胺
心功能不好: 胺碘酮 利多卡因 电转复
镁剂 起搏 异丙肾上腺素 利多卡因
专业内容
13
恶性心律失常的 急诊处理程序和原则
8
恶性心律失常的 急诊处理程序和原则
• 若病人情况稳定: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 ——房颤/房扑 ——窄QRS心动过速 ——稳定的宽QRS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单形或多形)
• 应根据病史,常规心电图,食管心电图进 行鉴别诊断
专业内容
9
恶性心律失常的 急诊处理程序和原则
• 房颤/房扑 ——评价:病人临床是否稳定,心功能是 否受损,有无WPW,持续是否>48小时 ——治疗:按房颤/房扑的处理程序治疗, 包括立即治疗不稳定病人,控制室率,转 复,抗凝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室速: • 可首先进行药物治疗 • 应用的药物为静脉普鲁卡因胺、索他洛尔、
胺碘酮和β-阻滞剂 • 利多卡因终止室速相对疗效不好 • 有心功能不好的病人首先考虑胺碘酮 • 可以使用电转复
专业内容
14

31成人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抢救流程

31成人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抢救流程

31成人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抢救流程1 成人致命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抢救流程12 心房纤顫心房扑动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1541613181714 未转复111098765432 ●清除气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大管径管吸痰●气管切开或者插管心房纤顫伴差异传到预激综合征伴心房纤顫复发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有.不稳定●立即行同步电复率●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清醒者给予镇静药,但不能因此延迟电复率稳定后心肺复苏紧急评估●有无气道阻塞●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有无脉搏,循环是否充分●神志是否清楚钙通道阻滞剂* ●维拉帕米:2.5~5mg静脉注射(超过2分钟),若未转复,每15~30分钟重复5~10mg静脉注射,至总剂量20mg。

也可5mg静脉注射,每15分钟重复一次,至总剂量30mg。

●地尔硫卓:15~20mg或0.25mg/kg静脉注射(超过2分钟),然后5~15mg/h静脉滴注β-受体阻滞剂**(伴有肺部疾病或慢性心衰时应慎用)●阿替洛尔:5mg静脉注射(超过5分钟),若10分钟后未转复,重复5mg静脉注射(超过5分钟)●美托洛尔:5mg静脉注射,每5分钟重复一次,至总剂量15mg ●普奈洛尔:0.1mg/kg静脉注射,分3次给药,每2~3分钟一次●艾司洛尔:0.5mg/kg静脉注射(超过1分钟),然后0.05mg/kg静脉滴注(4分钟);若未转复,0.5mg/kg静脉注射(超过1分钟),然后0.1~0.3mg/kg静脉滴注若复发●腺苷(剂量方法同上)●钙通道拮抗剂* Ø维拉帕米Ø地尔硫卓●β-受体阻滞剂观察有无转复;对转复者观察有无复发心房扑动异位性房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动过速●刺激迷走神经法(如屏气.按压眼球.刺激咽部)●腺苷:6mg快速静脉推注,若未转复,12mg快速静脉推注:仍无效可以重复一次12mg快速静脉推注控制心率:●地尔硫卓* ●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普奈落尔.艾司洛尔●室性心动过速或类型不确定Ø胺碘酮,150mg缓慢静脉推注(超过10分钟),后1mg/h静脉滴注6h,0.5gm/h静脉滴注18h。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

已确定为室速
单形性VT?
•胺碘酮 普鲁卡因胺 索他洛尔 •利多卡因 • 电复律
多形性VT?
QT间期 正常?
QT间期 延长?
也可首选电复律,再用药
单形性VT
多形性VT
QT间 期正常
QT间 期延长
QT间期正常的多形性VT
• • • • • • 抗缺血治疗 纠正电解质紊乱 受体阻滞剂 利多卡因 胺碘酮 电复律(也可首选)
室速时胺碘酮用法
• VT时用法与CPR略有不同,后者强 调首次300mg快速iv,而VT时首次 150mg稀释后缓慢iv(15~20min),无 效时等量重复一次;
• 静点:1mg/min 6h,然后 0.5mg/min 18h,24h总量<2g,此后 以0.5mg/min 速度维持3~4d,可同 时与口服胺碘酮重叠。
• 临床情况不稳定是指出现或伴随以下 症状和体征:胸痛、气短、意识障碍、 血压降低、休克、肺水肿、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 • 此时不须鉴别心律失常的性质,立即 同步电复律
• 临床情况稳定,进一步判断心律失常 的性质; • 在所有宽QRS波心动过速中,室速占 80%、室上速伴差传或束支阻滞占 15~20%、室上速旁道前传占1~5%、 预激伴房颤/房扑占1~5%; • 有冠心病、心肌病史,或心脏肥厚、 扩大、心力衰竭者,室速可能性大; • 鉴别困难时,宁可按室速处理
QT间期延长的多形性VT
• 无论QRS尖端是否扭转就是TdP; • 禁用所有延长QT间期的药物,包括 胺碘酮; • 硫酸镁1~2g快速静点; • 超速起搏 • 异丙肾静点; • 持续室速用利多卡因; • 除非发生了室颤,否则不主张电复律!
预激合并房颤:易蜕变成室颤,首选电复律, 药物选择须警惕!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
精品课件
治疗心动过速的常用药物(IV类 )
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或地 尔硫卓)
主要通过阻滞房室结传导,减慢心室率 ,为二线药物
用于窄QRS波的心动过速(折返性室上性心 动过速)
电复律和/或胸外按压+药物
心动过缓:
胸外按压和/或紧急体外心脏起搏+药 物
精品课件
对未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的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处理
药物
抗心律失常药物
非抗心律失常药物:钾、镁、洋地黄类、腺苷
非药物
机械刺激迷走神经
拳击
胸外按压
电复律
起搏
超速抑制
精品课件
心动过缓治疗
阿托品
首次剂量:0.5mg iv;可在3-5分钟内重复 给药0.5-1.0mg,直至总量达0.04mg/kg或总 剂量为3mg
原则
挽救生命 改善症状 去除病因
精品课件
治疗心律失常时要评估的项目
各脏器疾病及功能
心脏:病窦(慢快综合征)、预激(伴房颤 )、长QT综合征、心功能、心脏血栓
肺、肾功能
原用药物
洋地黄类、阻滞剂、胺碘酮
血电解质
精品课件
对已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的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
心动过速:
可以气管内给药 急性心肌梗死者慎用 对发生在结下部位的阻滞无效
精品课件
心动过缓治疗
体外经皮起搏
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经皮心脏起搏是I类 适应症
对于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度房室传导阻 滞(莫氏二度II型或三度)的患者也应即该 行心脏起搏
精品课件
心动过缓治疗
其他可选择的药物
肾上腺素:起始剂量2-10g/min,从低剂 量滴定至有效剂量
心动过速
QRS波群宽窄 心律规整 有无QT延长或预激综合征史

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应急处理

致命性快速心律失常应急处理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洗手、带口罩
用物:心电图机、除颤仪、吸氧装置
药物(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环境:充足的操作空间、遮挡病人
紧急评估:有无气道阻塞、有无呼吸,呼吸的频率和程度、有无脉搏,神志是否清楚
马上报告医生,协助完成床边心电图
高流量氧气吸入
如气道阻塞、清除气道异物,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监护心电、血压、脉搏和呼吸,
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
如有、不稳定,立即准备除颤仪配合进行同步电复率
清醒者按医嘱给予镇静药,但不能因此延迟电复率
观察有无神志改变、进行性胸痛、低血压、休克征象
安慰病人、消除紧张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命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又称恶性心律失常,它是根据严重心律失常的程度及性质分类的一类心律失常,也是一类需要紧急处理的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应当高度重视,早期识别,一经发现必须给予及时而恰当的紧急处理。

在致命性心律失常中占90%的是室性心律失常,如持续性室速和室颤,多可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后果,这些病人多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等),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或原发性心电疾病者为极少数。

其它导致致命的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窦性停搏(>3〜5秒)、严重的II 度以上房室阻滞心室率慢于40 次/分、严重的室内传导阻滞,如三束支阻滞或严重的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140m)s 和心室停搏约占10%。

本文将就恶性心律失常急诊治疗方面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有关问题进行论述。

1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目前情况室速指来自心室的异位激动,频率在100〜220次之间,QRSS合波宽大畸形, 伴有或不伴有血液动力学改变,可以转为室颤和发生心脏性猝死。

最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疾病和遣传性疾病。

室速、室颤的发生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最主要的机制是自律性升高或者折返运动,其中早期后除极(EAD 和晚期后除极(DAD,是最主要的细胞电生理机制。

因为室性心动过速的QRSS合波是宽大畸形的,因此在诊断室速时首先要进行宽QRS综合波诊断和鉴别诊断。

宽QRS波可以是室性心动过速,也可以是预激综合症引起的旁路下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也可以是房室结下传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引起的宽QRS 综合波。

室速发生时如果血液动力学尚稳定,处理一般可先用药物复律,其中应用最多的是静注胺碘酮或者利多卡因。

如果室速药物处理效果不好,且伴有血压下降者应积极电复律。

室颤的处理是心律失常的最急诊的处理之一,室颤一旦发生,立即体外电除颤。

如发生心脏骤停,则按心脏骤停常规处理。

室速、室颤的预防就是积极的防治其基础心脏疾病。

70 年代以来, 人们一直设想以新的、 作用很强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抑制有潜在致命危险的室性心律失常, 希望能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性死亡和猝死的危(CARDIAC Arrhyrhmia Suppresion Test, CAST) 及 1992 年 CAST-U 的研究报告, 其结果与预计的大相径庭,出乎意料之外。

CAST 试验是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2309 人),对象是心肌梗死后 6天至多年,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 >5 次/ 分, 临床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者,应用能有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 Ic 类药物氟卡胺 或恩卡尼,原计划从 1987年 6月至此 990 年 6月,但发现服药组因心律失常死 亡率( %)高于对造组( %)而于 1989年 5月提前终止直言不讳。

1984年 4月开始的CAST-U 应用莫雷西嗪,原计划1994年4月结束,但1992年也提前终止了。

CAST 勺结果给人们的思考是为什么用平时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效果较好的 Ic 类药 物,死亡率反比安慰剂要高这一结果促使对预防性使用现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进 行重新评价。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多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 这一进展包括对室性心律 失常危险性的认识,新的抗心律失常的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的利弊关系, 以及非药物治疗方法。

2 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危险分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心室扑动和颤 不仅与有无心脏病变有关, 也与室性心律失常 层,等级越高, 室性心律失常越复杂。

然而在评定和处理任何一类室性心律失常 时,应注重临床基础心脏病变和病因, 而非单纯注重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

除了 某些特定类型的多形室性心动过速, 频发的或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 在无器质性 心脏病的患者中危险性并不明显增加, 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危险性增加, 在心 力衰竭的患者中危险性显著增加。

简单的但是有 Bigger 曾经根据以上原则将室 性心律失常分为:良性,潜在恶性和恶性。

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分层 频发程度的等级 发生形式的等级0级:无A 级:形式单一,单源 2级:偶见B 级:形式多变,多源 异位心动<1次/小时C 级:反复性3级:不常见室性早搏连发 险,以提高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

但1989 年心律失常抑制试验室性心律失常常见有以下类型:动。

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分层, 本身的频发程度和发生形式有关。

按照室性心律失常的频发程度和发生形式的分异位心动1-9次/小时短阵发作(连续3-5次心动)4级:中等D级: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异位心动10-29次/小时(连续6次心动至29秒)5级:频发E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异位心动>=30次/小时(持续>30秒)室性早搏可以是一类并不重要的心律失常,但在某些情况下,室性早搏可以发展成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在决定室性早搏的治疗前,必须明确室性早搏的危险性。

临床根据LOW等提出的分级法对室性早搏进行了危险分层,最早用在心肌梗塞后的危险性分类法,后来广泛用于临床对室早的分类。

室性早搏的LOW氏分类:0级:无室性早搏;1级:偶有单发室性早搏(1/分或V 30次/小时);2级:频发室性早搏(>1/分或>30次/小时);3级:多源性室性早搏;4级:反复性室性早搏;A 2个连发室性早搏;B、3个或以上连发室性早搏:5级:伴有RONTE象的室性早搏。

早搏的级数愈高表明发生室速的可能性就愈大。

实际上,早期的Lown分级对室性心律失常危险度的分层过多强调了室性早搏本身的情况,而忽略了病人的基础病变及心脏的情况,结果导致临床上对室性早搏的过度治疗,造成临床医疗实践的混乱。

例如,对于一个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良好,家族中无猝死病例,单纯有频发室早,甚至短阵室速的患者,其预后是好的,猝死的危险极低,如果患者症状不明显或对其生活工作没有明显影响,并不需要给予特殊的抗心律失常治疗。

只有对那些心律失常所带来的症状不能耐受时,才考虑给予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其目的是控制症状,而非预防猝死。

目前主要根据室性心律失常的预后意义和有无导致明显相关症状与血流动力学障碍来分类室性心律失常,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通常分为三大类: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速)有预后意义的室性心律失常(指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速)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指有血液动力学障碍后果的持续室速和室颤)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指标有:左室射血分数、心室晚电位、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和压力反射敏感性等。

3对室性心律失常危险性的评定由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存在不良反应,因此在决定室性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前,必须仔细地加以评定。

理论上讲,心律失常治疗的目的是:①消除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②降低心律失常导致死亡的危险性。

因此,在心律失常处理中,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步是判断患者发生心因性猝死的危险性,以及心律失常对预后的影响。

心律失常的预后主要在于:①心脏的结构与功能;②与血液动力学障碍有关的症状;③心律失常的类型;④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的危险性(致心律失常作用和毒性作用)。

评定的方面基础心脏病变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

对于室性心律失常而言,无器质性心脏病,即使存在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其预后仍然良好,十年死亡率不到4%,但对于象心肌梗塞后出现的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则很不乐观,年死亡率可超过4%。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不容易,不可轻易下定论,有时只能用“未发现心脏病”这一诊断来代替“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

一般应对有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即使其既往病史不明确,也应尽力发现其存在的器质性心脏病,并确诊其病变的类型。

心律失常相关症状室性心律失常的预后常与其相关症状有关,如伴有意识丧失的室性心动过速,有报导2 年死亡率可达50%以上,此类患者必须积极治疗。

另外相关症状在影响治疗决策的同时,也影响治疗方法。

如随着出现心悸、头晕、晕厥和猝死,其心律失常的危险性也增加。

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如一时不能做出决定,可随访观察,分析其病史及观察其病情变化再做决策。

心律失常的症状分级:I无症状或仅有心悸症状;II头晕、胸痛或呼吸困难;m晕厥或意识障碍,或出现重要脏器严重功能不全症状;W心脏骤停。

心律失常本身特点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与猝死危险性息息相关;如随着出现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单形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多形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危险性依次增加。

但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是否一定出现心原性猝死,不少报导相关性并不密切。

4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分类. 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是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1)心电图特点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包括:心房/心室激动的时间关系以及QRS波的时间,形态和电轴。

①房室分离:即P波与QRS波的节律无关。

存在这一现象强烈提示室性心动过速。

②心室融合波:即QRS波前的P波与QRS波的形态改变有关,常见于频率较慢的室性心动过速。

发现心室融合波是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线索。

③QRS波时间:>秒,高度提示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但QRS波时间是非特异性指标,也常见于室上速伴有预激综合征的患者,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室上速也可见QRS波时间明显延长。

④室性心动过速QR皺可以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二者的发生率接近。

⑤在胸导联中,QR皺一致向下,可以是室性心动过速,也可是室上性心动过速。

但QRS波一致向上只见于室性心动过速。

⑥QRS波的平均电轴极度左偏,提示室性心动过速的可能。

2)室性心动过速的分类室性心动过速可以按持续的时间、QR皺的形态或发生机制来分类。

①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30秒,或需要人为地加以终止。

②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持续6个心动至29秒。

③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频率>100次/分,节律规则,QRS波的形态保持不变。

④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频率>200次/分,节律不规则,QRS波形态和电轴逐一变化,至少持续1-2 秒或持续10次心动。

⑤短阵反复性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反复发作,持续1-5次心动。

3)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室性心动过速常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二尖瓣脱垂等,各类心脏病变所引起的心力衰竭都可见室性心动过速;也可发生在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基础上,如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药物过量等;在心脏手术和心导管检查时常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极少数正常人也可有室性心动过速。

近年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已引起广泛的注意,常见的药物包括:奎尼丁,普鲁卡因胺,双异摒吡胺,妥卡因等有引起室性心动过速的报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