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复习课简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第五单元
《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复习课教案(简案)
执教:泰兴市济川中学王龙发
[目标达成]
1、知道法律的特征
2、比较法律与道德的异同
3、正确认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4、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含义
5、理解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考点
回顾前面(七下)复习的知识点(考点12),提问:
(1)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法律?
(2)针对未成年人有哪四大保护领域?
学生回答,导入本课。
二、明确考点
明确本节课要复习的考点:
考点26.知道法律的特征,比较法律与道德的异同,正确认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考点27.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含义,理解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
三、自学考点
要求学生用3-5分钟时间快速读背《指南》第11页考点26、考点27的内容。
四、掌握考点
1.法律的特征
回忆考点:
(1)法律是由国家或的;
(2)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
(3)法律以保证实施。
(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
●理解运用:
(1)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A.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B.规定人们相互间的权利和义务
C.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下列各种社会行为规范中,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是()
A.政党规范
B.宗教规范
C.法律规范
D.学生守则
2.法律与道德的异同:
●回忆考点:
(1)共同点: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规范,都约束人们的。(2)不同点:
①表现形式不同。道德通常存在于人们的认识和中,大多不成文;法律则是明确、严格和具体的规范性。
②实现方式不同。道德主要靠的约束来实现;
法律主要依靠保证实施。
③调整的范围不同。道德调整人们的行为和活动;
法律只调整人们的。
●理解运用: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一般来说,在我国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也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2)在我国凡是违反道德的言行,也都违反了法律。()
3.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回忆考点:
(1)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的,必须把两者结合起来。
(2)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根本目的都是为了。
(3)青少年既要增强观念,又要提高素质。
●理解运用:
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德”先生与“法”博士曾有这样的一段“争吵”。德先生主张以德治国,法博士强调依法治国。
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前后联系
关于“依法治国”(九年级考点38)
1.依法治国的本质:
2.依法治国的核心:
3.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5.公民应当怎样自觉树立法治观念?
4.违法与犯罪的含义
●回忆考点:
(1).违法是指不履行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所禁止的行为。(2).犯罪是指具有严重、触犯并依法应受处罚的行为。
●理解运用:
用所学知识分析今年泰兴抢劫黄金首饰店的徐某的行为(性质与特点)。
5.法律的作用
●回忆考点:
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
(1)法律维护秩序;
(2)法律维护安全;
(3)法律维护正常的秩序;
(4)法律保护公民的权益。
●理解运用:
1.某中学生李某为取乐,拨打火警“119”,谎称居民小区失火,消防队赶到报警现场,并无此事。李某的行为应属于()
A、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
B、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行为
C、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D、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
2. 3名刚满14岁的小女生为看电视剧中火车翻车的刺激场景,竟荒唐地在列车钢轨上摆放了4米长的石块,想让疾驰的火车颠覆。这种行为是()A、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B、破坏社会公共安全的行为
C、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
D、侵犯公共财产
五、形成知识网络
(将本节课所复习考点绘制成“知识树”)
法律
法律道德
道德行
为规范
特征
违法与犯罪的含义作用
异
同
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
关
系
六、布置作业
(见作业纸)
2012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