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哲学之经验论与唯理论 (唯理论)

合集下载

近代西方哲学中的经验论和唯理论

近代西方哲学中的经验论和唯理论
与真知的来源问题相联系,经验论推崇经验归纳法,强调感觉经验的重 要性,但忽视理性思维的作用,不能科学的说明知识体系何以能够建立起来 的问题;由于经验论者片面强调感觉经验,贬抑理性思维,以至于把感觉看 作是唯一的实在,把经验论推向极端,逻辑的走向唯我论和不可知论。
代表人物有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等。
二、经验论与唯理论产生的原因和历史背景比较
第一,经验主义和理 性主义两种倾向分别 是经验论和唯理论得 以形成的认识根源。
第二,经验归纳法和 理性演绎法分别是经 验论和唯理论得以形 成的研究方法。
第三,近代英国和欧 洲大陆各国的历史环 境分别是经验论和唯 理论得以形成的社会 土壤。
三、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区别
1、重新论证了知识的价值 在中世纪,“知识是神学的奴隶”,当理性与信仰发生冲突时,理性服从
信仰。但弗朗西斯·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重新恢复了希腊人对知识的 尊重,肯定了人对知识的追求。 2、对经院哲学的批判
①对经院哲学的批判 培根揭露经院哲学脱离实际、脱离自然,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批判了 经院哲学在方法上的烦琐主义和形式主义,认为传统的科学知识的要害在于没 有实用性。 ②培根在对经院哲学的批判中,深刻地揭露了人类人士产生错误的思想根 源和社会根源,为此,他提出“四假相说”。 假相,即盘踞在头脑中的错误观念,使人形成了成见或偏见。主要有四种: A、族类假相(种族假相)——人类天性的普遍缺陷,不以客观事物为尺度, 而是以主观感觉为尺度。 B、洞穴假相——由于个人的特性而产生的成见或偏见。 C、市场假相——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词语使用不当而产生的假相。 D、剧场假相——从各种哲学体系和错误论证方式中移植到人们心中的假相。
四、经验论与唯理论争论的历史意义(2)
经验论和唯理论经过长期论争所取得的成果及暴露的理论缺陷,从正反 两个方面揭示了认识论在以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即实现感性认识和理 性认识辩证结合的必要;而二者的辩证统一,只有在科学的社会实践观的基础 上才能实现。到了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自然 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地总结了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和无产阶级斗争 的经验,第一次把社会实践纳入认识论,从而把认识和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并 在此基础上唯物辩证地解决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及其它认识论问题, 从而彻底克服了近代欧洲哲学史上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创立 了完全科学的认识论,从而把哲学思想推进到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哲学 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经验论和唯理论

经验论和唯理论

唯理论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经验。

分为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和唯心主义的唯理论。

唯物主义的唯理论以斯宾诺莎为代表。

他承认规律是客观的,主张只有理性才能把握规律,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在承认认识对象即自然界的客观性这一点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反对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的斗争中起过进步作用,但它片面夸大理性的作用,所以是形而上学的,在认识论的全体上是错误的,并且实际上会导致把理性看作是主观自生的东西,对唯心主义让步。

经验论又译“经验主义”,它是“唯理论”的对称。

认识论的一种学说。

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主张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而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证明。

有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的经验论。

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是唯物主义经验论体系的代表。

他批判天赋观念说,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而且归根结底是来源于经验”的。

主张经验按照其来源可分为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两类,前者即感觉,后者指反省。

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在其对感性经验作唯物主义的说明这一点上是正确的,在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斗争中也起过积极的作用,但它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不懂得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所以是形而上学的,在认识论的全体上是错误的。

唯理论承认理性认识的可靠性,否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经验。

分为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和唯心主义的唯理论。

唯物主义的唯理论以斯宾诺莎为代表。

他承认规律是客观的,主张只有理性才能把握规律,认识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

唯物主义的唯理论在承认认识对象即自然界的客观性这一点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反对信仰高于知识的宗教观念的斗争中起过进步作用,但它片面夸大理性的作用,所以是形而上学的,在认识论的全体上是错误的,并且实际上会导致把理性看作是主观自生的东西,对唯心主义让步。

经验论又译“经验主义”。

它是“唯理论”的对称。

认识论的一种学说。

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主张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而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证明。

经验论和唯理论总结|近代哲学

经验论和唯理论总结|近代哲学

经验论和唯理论总结|近代哲学近代哲学中,经验论和唯理论共有八位极其重要的哲学家,这八位凭其鲜明的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作为西方哲学史的学习者,必须深刻掌握这八位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编者在此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一级重点知识点梳理一级重点是指各大高校历年真题中反复出现的考题,这些知识点必须完全理解并能够清晰流畅地解释或讲述出来。

1. 四假相(培根)培根是近代英国经验论的开启者。

培根在理论上对经院哲学进行的深刻批判主要体现在“四假象说”上。

所谓假象,即盘踞在人的头脑中的一些错误观念,形成了成见或偏见,使人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到真理,严重妨碍了科学的复兴。

根据来源不同把假象分为四类,即族类的假象、洞穴的假象、市场的假象、剧场的假象。

族类的假象是人类天性中普遍存在的缺陷。

由于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以自己的主观感觉为尺度,而不是以客观事物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洞穴的假象指由于个人的特性而产生的假象。

因为每个人的天性、成长环境、所受教育等不同而形成的个人偏见。

这就像一个人站在狭小的洞穴内看事物一样。

市场的假象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由于语词的错误和混乱而产生的假象。

剧场的假象指从各式各样的哲学体系以及错误的论证方法中移植到人们心中的假象。

一切流行的体系都不过是许多舞台上的戏剧罢了。

培根提出“四假象说”的目的是清算经院哲学所散播和灌输给人们的种种迷信谬说、空论和诡辩,以及各种编造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而且深刻揭示了导致人们主观性和片面性的种种认识论根源。

2.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笛卡尔是近代哲学的奠基者和唯理论的创始人。

笛卡尔从普遍怀疑出发,首先肯定了“自我”的存在。

在他看来,“自我”的存在是完全自明的。

因为,我虽然怀疑一切,但有一件事怎么也不能怀疑的,那就是“我在怀疑”这件事本身,而怀疑活动是思想活动,所以说我在怀疑也就是我在思想。

既然我在怀疑、思想是无可怀疑的,那么作为怀疑主体的“我”的存在也就是确定可靠的了。

经验论哲学与唯理论哲学

经验论哲学与唯理论哲学

经验论哲学与唯理论哲学17世纪就是哲学与科学兴盛的时代;在此一时期,许多哲学家(如培根、笛卡尔、莱布尼兹等)同时也是科学家。

不同的科学研究方法使他们在认识问题上产生了不同的观点,普遍运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对各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二是对各种观察材料和实验的结果进行数学处理和理性分析、推理的方法。

而培根代表着实验科学的哲学,这种哲学起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这是「外在的经验」。

而笛卡尔代表着自我意识的哲学,这种哲学产生于对理性自我的反省,这是「内在的经验」。

从培根和笛卡尔开始,哲学才把重心转移到认识论。

亦即,17-18世纪的西欧哲学,其主要兴趣就表现为对知识来源、过程及其真理性等问题的探讨。

经验论与唯理论之差异:休谟的不可知论割裂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莱布尼兹的独断论则直接把思维等同存在。

直到康德至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时期,才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辩证综合。

经验论哲学一、早期的经验论产生于17世界的英国,因应当时科学之兴盛而产生的思想潮流。

(一)培根→知识即力量、四假象说、科学归纳法、双重真理1.经验论哲学的开创者;根据科学的实验精神,首先建立了经验归纳法。

2.他强调科学知识必须以自然事物作为研究对象,以感觉经验作为认识的起点,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实现对自然形式或规律的认识。

3.认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真正的科学认识应该从感性材料出发,经过理性的归纳逐步上升到真理性的知识,4.他的名言:「知识即力量」;认为人只有通过认识自然才能获得支配自然的力量。

此一主张,成为近代科学理性冲破蒙昧的宗教思想专制的第一声吶喊。

5.四假象说:培根认为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常常被他们心中各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偏见所遮蔽,因此,无法获得真正的科学知识。

(1)族类的假象:亦即,总是以人类的尺度而非宇宙的尺度来作为认识的根据,从而使自然事物的性质常常因为人类理智的偏见而遭到扭曲。

(2)洞穴的假象:这是指个人受其习性、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产生的偏见,导致了认识的偏差。

经验论和唯理论

经验论和唯理论

2004年10月11日第六章经验论和唯理论第一节早期资产阶级哲学的基本内容和一般特点一、历史背景:近代哲学是继古代哲学和中古哲学之后,西方哲学又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按照西方学术界一般的划分方法,近代哲学从17世纪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此后是“当代哲学”(现代哲学)。

习惯上划分19末20初称为“近代哲学”。

近代哲学是在资本主义这一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伟大变革中形成的,它不仅是朝代精神的精华,也是时代精神的塑造者。

时代的基本特征:1、“世界的发现”(地理大发现):15末16初新的航路的发现和新大陆的发现,一面促进了欧洲工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速度提高,并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人们终于摆脱了中世纪那种狭义的地域观念,人们的眼界扩展到世界性的范围,在欧洲人面前出现一个充满了新奇事物及充满魅力的广阔天地。

2、“人的发现”: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和宗教改革的内在性原则将人们的思想目光从天国拉回了人间,从神转向了人。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近代哲学的思想准备,也是西方哲学从中古哲学走向近代哲学的过渡阶段。

3、“科学的发现”:这个时期正是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它的发展和进步不仅树立了理性的权威,而且为哲学提供了思想的材料和内容,为哲学解释和说明自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此人们不再用神学的态度及语言来看待、解释自然了。

二、近代哲学与希腊基督教哲学的比较:(一)相互交融的产物:希腊哲学关注与现实生活,其基本精神是人文主义、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

基督教哲学所关心的则是理性与信仰的调和,它开辟了一个超经验的精神世界,并把哲学的思辨统统贡献给这个超凡的精神领域。

近代哲学一方面继承了希腊哲学的精神,注重知识,发展科学,以自然为认识的对象,确立了理性的权威;另一方面亦继承了基督教哲学的内在精神,同样关注那个超验的精神世界(伟大的两栖动物)。

(二)不同性质的哲学状态:希近比较1、希腊哲学以朴素直观为其基本特征,而近代哲学是“反思的”,它以主体性原则为其基本特征;2、希腊哲学虽崇尚知识,确立了西方哲学的科学思维方式,但缺少自然科学的支持及认识论的深入研究。

经验论与唯理论

经验论与唯理论

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的分歧由于主体自身的感性和理性的矛盾,才构成了哲学史上的长期存在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矛盾和冲突.唯理论与经验论的主要分歧第一,关于知识的来源问题。

近代哲学中的唯理论和经验论所争论的“知识的来源”问题,主要是有无“天赋观念”的问题。

一般地说,经验论者都主张知识起源于感觉经验而否认“天赋观念”,与此相反,唯理论者则否认正确的认识起源于感觉经验而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天赋观念”。

经验论者认为,“我们所有的一切知识都是从感觉获得的”,(霍布斯:《论物体》,见《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90页)“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

(洛克:《人类理解论》,见《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366页)在经验论者看来,一切观念都是思维从感官经验的感性内容中归纳、概括、抽象出来的;全部观念都可以还原为感觉和感觉的不同结合形式,凡在理性中的东西,都存在于感官经验的感性内容中;凡是在感性内容中找不到的东西,或者是错误的,或者是超出人的理性之外的;思维的理解作用,只能是基于感觉的观念去表现对象。

(参见邹化政:《〈人类理解论〉研究》,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0页)与经验主义相反,唯理主义者则以不同的形式肯定“天赋观念”。

笛卡儿提出,观念的来源有三种情况:其一是“天赋的”数学、逻辑、宗教、伦理中的一般的抽象的观念和原则,其二是从“外面”得来的,如听到的、看到的和感觉到的,其三是“臆造的”根本不存在的观念如飞马、美人鱼之类。

对于这三种情况,笛卡儿认为,“外面”得来的观念与“臆造的”观念一样,都是没有真理性的,而只有“从我自己的本性得来的”一般观念才具有真理性。

这就是说,“真理性”的认识只能是“天赋的”。

莱布尼兹进一步提出,感觉经验只能感知个别的偶然的现象,而不能揭示真理的“普遍必然性”。

他还尖刻地把经验论者说成是像牲畜一样“纯粹凭经验,只是靠例子来指导自己”,因而,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存在。

经验论与唯理论

经验论与唯理论
可知论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人能否认识世界
不可知论
人如何认识世界
感觉经验
or
理性推理
经验论与唯理论
Empiricism & Rationalism
余成苗
亚里士多德的“蜡块 说”
“离开感觉没有人能 够理解任何东西。”
古 希 腊 时 期
柏拉图的 “回忆说”
“用眼睛、耳朵以及 其他所有感官作出的 观察完全是一种欺 骗。”
自生自发、不断演进
经验论
倡导改良,反对整体革命 人为、建构、设计
保守主义
唯理论
倡导社会整体的革命
自由主义
社 会 政 治 哲 学 思 潮


三表: “上本之于古圣王之事”; “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发以为刑政,观其中百姓国家 人民之利”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 我固有之也,弗思而矣。”
古希腊时期 中世纪时期
亚里士多德
近代西方哲学
英国经验论
唯名论
共相与个别
典 范 形 式
大陆唯理论
柏拉图
唯实论
经验论的代表:培根、霍布斯、洛克和休谟
近 代 西 方 哲 学 时 期
唯理论的代表: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主要分歧
经验论 知识的来源 认识的方法 认识的可靠性 感觉经验 唯理论 天赋观念 演绎法 理性知识
孟 子
弗 朗 西 斯 培 根
“一切知识都起源于感觉经验”
· ·
约 翰 洛 克
“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 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 经验”
勒内· 笛卡尔
“我思故我在”
Cogito, ergo sum I think, therefore理石”

经验论和唯理论名词解释

经验论和唯理论名词解释

经验论和唯理论名词解释以《经验论和唯理论名词解释》为标题,经验论和唯理论被认为是一对对立的学说,它们分别指向不同的客观性标准,以解释世界和和评价行为行为。

经验论是以实际的、社会的经验为依据的,它强调研究者必须检验实际的经验来进行认识,不可违背实际经验和普遍的社会经验。

另一方面,唯理论以普遍理论为依据,它强调研究者必须建立一套抽象的、统一的理论结构来解释客观事物,不可仅以片面的经验为依据。

经验论的核心观点是“实践”,实践意味着大量的知觉经验,例如实地调查、实验和大量的数据收集是必要的,以便更准确地描述和解释世界。

研究者应先从客观实际中抽取经验,再以此为依据来建立一般原理。

从历史上看,经验论有很多传统,例如古希腊的精英哲学,以及中世纪布鲁姆学派,它们都倾向于受客观实际存在影响。

唯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理论”,它指向抽象的普遍理论,也就是由抽象的普遍规律构成的系统框架。

它强调以普遍的理论建构来解释客观实际,从历史上看,唯理论有很多传统,例如尼采的唯心主义、福柯的唯物史观,它们都倾向于把重点放在普遍理论建构上。

经验论和唯理论各有优势和不足,它们在知识认知中都被广泛应用,它们也都有发展前景,只是唯理论在实践中更多应用于理性活动,而经验论在实践中更多应用于客观实际。

因此,只有通过结合两者的优势,才能真正实现知识认知的最高水平。

如今,一些人倾向于将经验论和唯理论结合起来,以实现更加全面的知识认知。

他们强调开展科学研究时,应综合运用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优势,以便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和客观性。

比如在认识论研究方面,以实践为依据的经验论和以普遍理论为依据的唯理论,可以相互促进和联系,以实现真正的认知发展。

总之,经验论和唯理论均是重要的学术思想,它们有着不同的认识原则和标准,在知识认知中都被广泛应用,只有综合经验论和唯理论,才能更好地认识和评价客观实际。

近代西方哲学中的经验论和唯理论23页PPT

近代西方哲学中的经验论和唯理论23页PPT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3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近代西方哲学中的经验论和唯理论6、 Nhomakorabea露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欧洲近代哲学中的经验论与唯理论

欧洲近代哲学中的经验论与唯理论

欧洲近代哲学中的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于两者合理性与局限性的分析引言:本文讨论研究的是欧洲近代哲学中英国经验论与大陆唯理论的两者的产生和主要观点,通过对两者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的讨论揭示二者在认识世界上的本质矛盾。

对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析对今天人们探究世界、认识世界也具有较强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正文:一、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的产生及其观点经验论在17到18世纪期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主要研究者多来英、法两国的哲学家,所以又被称为英国经验论。

以培根为代表的一批经验论者对经验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证的研究,并坚定地认为其是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培根强调“一切自然的知识都应求助于感觉”认为通过感性的认识和与现实事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能获得知识,任何思维上的理性演绎的都是不能认识世界。

又比如,英国的霍布斯认为一切感觉都来自客观外在的刺激,即知识来源于经验。

此外,还有包括洛克和法国的伽森狄也对近代经验论的成型和发展进行了探讨和贡献。

经验论是在对自然科学的知识来源进行的探讨和研究,在与唯理论的斗争中,经历了由唯物主义经验论向唯心主义经验论,由可知论向不可知论的过渡。

前者主要认为人的经验来源于上帝和神的启示,渐渐变为了唯心主义。

后者则强调经过实际观察的经验是可靠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近代唯理论不像经验论那样,有着深厚的“家族底蕴”。

唯理论与启蒙运动紧密相联。

可以说是唯理论在广义上的含义即理性主义。

在古代,由于人们缺少认识自然的工具,对自然现象和事物存在着敬畏之心,经验主义大为盛行,像恩培多克勒就认为世界本源是水、火、土、气,这就是来源于经验的认识。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多的是通过对外在事物的总结和概括,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最直接、最简单的反映。

唯理论的产生源于近代资本主义和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人们发现了自然规律,并认识到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并不一定是对的。

由此,以法国的R.笛卡尔,荷兰的B.斯宾诺莎和德国的G.W.莱布尼茨为代表的唯理论者认为自然的规律和知识是可以像几何学那样从几条清楚明白的“自明”公理,依靠人的“天赋观念”,进行细致准确,可靠的推理得到的。

经验论与唯理论3-16—17世纪的经验论与唯理论

经验论与唯理论3-16—17世纪的经验论与唯理论

(六)知识的等级、可靠性与真理 1、把知识理解为观念与观念的符合: 知识就是关于观念之间是否契合的知觉。 2,三个等级: 直觉知识—直觉认识 必然性知识 证明知识(推理)—理性认识 感性知识—感性认识 (观念与外物的契合) 3、“确定的知识”和“实在的知识”(很难达到); 与知识相对应有两种真理: “口头真理”与“实在真理” (一般认识) (真理)
二,托马斯.霍布斯 生平: 1.出身于牧师家庭, 叔叔把他抚养成人。 2.15岁进入牛津大学 学习哲学与逻辑学, 牛津大学毕业后担任 一贵族的家庭教师。 3.代表著《利维坦》奠定 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基础。 4.近代自然法学派的奠基人 5.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创始人。

哲学思想 (一)哲学的定义、目的与对象 1,哲学是一门由结果求原因或者由原因求结果的推 理的学问(概念、判断与推理) 2,哲学的目标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为人类谋福 利”。 3,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处于产生(消亡)过程中和具 有某种特性的物体,分为自然物体(自然哲学)和人 造物体(公民哲学)两类。
三、约翰.洛克 生平: 1.出身于商人家庭, 父亲是个清教徒。 2.毕业于牛津大学, 担任过驻外使馆的秘书。 3. 结识辉格党的领袖任其 家庭教师和秘书, 后任政府部长。 4.代表著: 《人类理智论》、《政府论》
洛克的认识论学说 (一)白板说 1、对“天赋观念”的批判 (1),不存在天赋的思辨原则,“普遍同意”的东 西是后天形成的。 (2),不存在天赋的实践原则,道德原则是教化的 结果 (3),不存在天赋的上帝观念,上帝是对自然世界 第一因的推测。 2,经验论的基本原则 (1)“凡在理智之中的,无不先在感觉之中”—— 白板说
1,物体是“实体”,物体的属性被称为“偶性”; 实体是不生不灭的,属性是变化无常的。 2,实体是独立的,偶性依附于物体,但不构成物体 的任何部分;偶性是“我们认识物体的方式”,(偶 性主观化)

经验论和唯理论

经验论和唯理论
经验归纳法:1、收集材料,准备一部充足完善的自然和实验的历史——全部工作的基础。
2、运用“三表法”来整理材料。
3、具有表,把具有所要考察的某种性质列在一起。
4、接近中的缺乏表
5、“程度表”,举出按不同程度出现的所要考察的某些性质的一些例证。
6、进行真正的归纳,三个小步骤:排除法,正面解释的尝试,纠正解释偏差。
思想与广延间建立同一性,以确保认识客观有效性:
1、人心灵是神之无限理智的一部分,是能认识实体属性的。
2、思想与广延作为同一实体属性是一致的,认识观念的次序就是认识了事物的
次序。
2:认识论
对实体认识的两条途径:1、从神圣的自然必然性去认识(对实体本身)
2、从实体样式去认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知识分类:1、意见或想象:传闻知识二者无确定性不能洞见事物本质
属性
属性:由知性看来是构成实体本质的东西,即思想和广延,二者既相互同一,又相互区别而
独立存在,只是同一实体的不同表现形式。
1、思想和广延同一,借此二者属性认识自然,会得到同一的因果次序联系。
2、思想与广延各自对立,不能互相限制,因其性质不同。
心物同时发生论:通过将笛卡尔的思想实体和广延实体降低为实体属性的方式化解二元论。
1、思想与广延不是两个实体而是同一实体的两种属性,因此二者同一始
终一致(因食物次序联系只有一个)
2、两者性质不同,所以又是相互独立的,互不限制的,二者之间无因果
联系。
样式:实体的分殊,即他物内通过他物而被认知的东西,是具体存在的个别事物,与实体相
比,它是他因,有限的、可分的,暂时的、杂多的。
1、实体与样式之间的关系:一般与个别、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一般性存在于个别性

第三章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哲学(名词解释)

第三章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哲学(名词解释)

第三章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哲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种族假相培根在认知知识的过程中针对经院哲学而提出的一些妨碍人们认识自然的幻想和偏见,称之为“假相”。

并概括为四种。

种族假象指的是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以自己思维主观感觉为尺度,而不是以宇宙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

2.洞穴假相指的是由于个人的天性不同,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形成的个人偏见。

这就好像一个人站在狭小的洞穴内看事物一样。

3.市场假相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于用词的错误和混乱而造成的假相。

4.剧场假相指的是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体系和错误的证明法则,并将其移入心中而造成的偏见。

从各种教条以及从错误的证明法则移到人心中的假相。

5.实体(笛卡尔)所谓实体,笛卡尔指的是“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

”其实,按照笛卡尔的看法,只有上帝才是真正的实体。

自我和物体的存在都依赖上帝。

不过,除了上帝以外,它们的存在不依赖于任何别的东西,而其他东西的存在倒是依赖它们。

笛卡尔把自我、上帝和物质世界这三种实体的确立,看作他的哲学体系中的“形而上学”部分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他论证了这三种东西的存在,他的哲学的建立和整个人类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就有了可靠的根基。

6.实体(斯宾诺莎)实体的定义是不依赖于他物而独立自在的东西,也无须借助于他物而得到说明,通过自身而得到种种规定。

由定义演绎出实体的种种特征,自因性指实体本身就是自己存在的原因,而无须借助于他物而获得自己的存在;唯一性,即物体只能有一个;无限性,即实体是无限的;永恒性,即实体是永恒的,它的存在没有开端,也不可能有终点。

7.属性(斯宾诺莎)在斯宾诺莎看来,属性是实体固有的本质特征。

无限的实体必然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其中每一个属性都各自表现实体永恒无限的本质。

尽管实体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但能够被我们认识的属性只有两个,即广延和思维。

这两个属性依赖于实体,而不能离开实体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广延和思维是同一实体的两种不同的属性。

经验论和唯理论

经验论和唯理论

经验论和唯理论第七章经验论和唯理论经验论和唯理论的理论分歧:1、认识的来源和基础问题——经验和理性。

2、真理的标准问题——经验与知识。

3、认识的方法问题。

第一节培根四假相说:即盘踞在人脑中的错误观念形成了偏见,使人不能认识真理,妨碍科学的复兴。

1、族类的假象:指人在认识事物时以自己的主观感觉和成见而不以客观为尺度。

2、洞穴的假象:由个人特性而产生的假象。

3、市场的假象:对名称和概念的理解不当,使人相互交往中产生假象。

4、剧场的假象:指从各种哲学体系和错误论证方法移植到人心中的假象。

自然哲学以“形式”为核心的唯物主义自然观:1、自然界自己就是自己的原因,而万物本原即原初物质它本身不为其他本原所产生和决定。

2、运动是物质本身固有特性,物质本身是能动的,并且物质有多样的运动形式。

形式学说:“形式”指事物的运动规律,决定物体的单纯性质的法则和事物的本质规定性。

形式的特征:1、形式与物质不可分离,肯定形式是具体的。

2、形式是事物的内在本质规定性。

3、形式的普遍性。

4、形式是为数不多的,永恒的和不变的。

5、形式的效用性。

经验论基本原则:主张一切知识都起源于经验,也认识到经验的局限性,经验与理性结合。

经验归纳法:1、收集材料,准备一部充足完善的自然和实验的历史——全部工作的基础。

2、运用“三表法”来整理材料。

3、具有表,把具有所要考察的某种性质列在一起。

4、接近中的缺乏表5、“程度表”,举出按不同程度出现的所要考察的某些性质的一些例证。

6、进行真正的归纳,三个小步骤:排除法,正面解释的尝试,纠正解释偏差。

第二节笛卡尔笛卡尔重建哲学的基础,在经院哲学的废墟上重新树立权威的方式。

以否定即怀疑的方式,去寻找不证自明、无可置疑的东西,以我思故我在为形而上学第一原理。

1:方法论和认识论重建哲学基础的关键:科学和方法。

方法论四条原则:1、绝不把我没有明确认识的东西当做真的接受,即小心避免偏见。

(确定真理的标准)2、把考察的每个难题部分都分成细小部分,直到圆满地解决。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斗争发展史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斗争发展史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斗争发展史[摘要] 近代西方哲学一开始就存在两种倾向,经验论和唯理论。

经验论认为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感觉经验,唯理论认为科学知识只能从理性所固有的天赋观念中推演而来。

经验论和唯理论在关于知识的来源、认识的方法或逻辑、认识的可靠性问题上, 都存在着根本的分歧。

经验论和唯理论自产生起就进行不断的斗争,并在斗争中不断发展。

其中,经验论主要以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和休谟为代表,唯理论主要以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为代表。

[关键词] 经验论唯理论斗争发展正像古希腊哲学中柏拉图的先验论和亚里士多德的经验主义之间的矛盾一样,近代西方哲学存在着经验论和唯理论的斗争与发展,围绕着知识的问题,两派的哲学家们展开激烈的争论。

经验论者认为,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感觉经验,所谓科学知识——主要是实验科学——乃是对于感觉经验归纳的结果。

唯理论者认为,由于感觉经验是相对的和个别偶然的因而不是可靠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科学知识不可能建立在这样的不可靠的基础之上,如果有科学知识,显然我们的确有科学知识,那么它就不能以感觉经验为基础,而只能是从理性所固有的天赋观念中推演而来,惟其如此,我们才能说明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

经验论和唯理论是两种不同的哲学模式,在关于知识的来源、认识的方法或逻辑、认识的可靠性问题上, 都存在着根本的分歧。

经验论者关注的是经验,并且认为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而没有其他的来源,因而他们的思考主要集中在从经验中得来的感觉材料是如何构成知识的,他们不认为理性在认识中除了组合与分解感觉经验材料之外还有什么特殊的作用,他们普遍排斥形而上学。

因此,经验论的体系实际上是以“心理论”的方式构建的——从洛克的“白板说”开始,经验论都是以经验来说明观念,以观念的组合与分解来说明知识,这个模式就是“经验——观念——知识”,这个模式的特点是它既是开放的又是封闭的。

唯理论者意识到感觉经验的相对性和个别偶然性,认为在此基础上市不可能建立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的。

欧洲近代哲学中的经验论与唯理论

欧洲近代哲学中的经验论与唯理论

欧洲近代哲‎学中的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于两者合‎理性与局限‎性的分析引言:本文讨论研‎究的是欧洲‎近代哲学中‎英国经验论‎与大陆唯理‎论的两者的‎产生和主要‎观点,通过对两者‎观点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的讨论揭示‎二者在认识‎世界上的本‎质矛盾。

对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析对今天人‎们探究世界‎、认识世界也‎具有较强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正文:一、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的‎产生及其观‎点经验论在1‎7到18世‎纪期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主要研究‎者多来英、法两国的哲‎学家,所以又被称‎为英国经验‎论。

以培根为代‎表的一批经‎验论者对经‎验论进行了‎系统的论证‎的研究,并坚定地认‎为其是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培根强调“一切自然的‎知识都应求‎助于感觉”认为通过感‎性的认识和‎与现实事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能获‎得知识,任何思维上‎的理性演绎‎的都是不能‎认识世界。

又比如,英国的霍布‎斯认为一切‎感觉都来自‎客观外在的‎刺激,即知识来源‎于经验。

此外,还有包括洛‎克和法国的‎伽森狄也对‎近代经验论‎的成型和发‎展进行了探‎讨和贡献。

经验论是在‎对自然科学‎的知识来源‎进行的探讨‎和研究,在与唯理论‎的斗争中,经历了由唯‎物主义经验‎论向唯心主‎义经验论,由可知论向‎不可知论的‎过渡。

前者主要认‎为人的经验‎来源于上帝‎和神的启示‎,渐渐变为了‎唯心主义。

后者则强调‎经过实际观‎察的经验是‎可靠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近代唯理论‎不像经验论‎那样,有着深厚的‎“家族底蕴”。

唯理论与启‎蒙运动紧密‎相联。

可以说是唯‎理论在广义‎上的含义即‎理性主义。

在古代,由于人们缺‎少认识自然‎的经验主义大‎为盛行,像恩培多克‎勒就认为世‎工具,对自然现象‎和事物存在‎着敬畏之心‎,界本源是水‎、火、土、气,这就是来源‎于经验的认‎识。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更多‎的是通过对‎外在事物的‎总结和概括‎,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最‎直接、最简单的反‎映。

经验论和唯理论名词解释

经验论和唯理论名词解释

经验论和唯理论名词解释唯理论。

西方哲学中研究关于“是什么”的理论。

1.柏拉图所提出的“理念论”,也称“第一哲学”。

1.“先天论”( Deucitalism)。

在这种认识论和宇宙论中,认为知识来自上帝;灵魂在肉体之前就存在,但两者结合时,则是最高的生物形式;上帝赋予了世界以数目、尺寸、形状、颜色等。

2.“可知论”( Visigoship):不仅承认有客观的知识,而且相信能够通过教育使人们具备足够的知识去认识真理。

由17世纪开始到18世纪初,在英国兴起,后扩及欧洲各国。

3.经验论( Empirism)。

英国哲学家洛克所创立的哲学派别。

认为感觉经验是获得知识的惟一途径,从而把经验主义推向极端。

4.理性主义( Conformism):认为现象是不依赖于理性的心灵所能把握的那种形式,因此,它不承认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来源于理性。

二、两种哲学观点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答:两种哲学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认为人类理智有普遍适用的永恒真理,这些真理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因而可以把他的见解传授给任何时代的任何人;后者则认为人类理智不是普遍的,甚至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凭借个人的直接经验来认识事物。

三、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歧在哪里?两种哲学观点的对立在于两者的世界观和知识论。

经验论把世界万物都归结为可以感觉到的外部特征,因而它以可感觉的外部事物为基础。

唯理论把世界万物归结为一些无法直接感觉到的事物或“普遍的概念”,因而它把理智作为世界万物的惟一认识者。

四、为什么经验论与唯理论之间又有着如此大的差异呢? 1、由于两种哲学观点所坚持的真理标准不同,因而导致他们对人类认识的正确性评价的不同。

经验论所确定的标准是感觉经验,在它看来,认识真理不需要依靠理智的帮助,只要凭借人们的感觉就能达到。

因此,它认为经验是真理的惟一源泉。

唯理论所确定的标准则是思维经验,在它看来,人们认识真理离不开理智的指导,没有理智就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因此,它认为理智才是真理的惟一源泉。

近代西方哲学中的经验论和唯理论23页文档

近代西方哲学中的经验论和唯理论23页文档
近代西方哲学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验论和唯理论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心平行论 身心同时发生论 身心两面论
样式
“样式(modus),我理解为实体的分殊, 亦即在他物内通过他物而被认知的东西。” 按照他的观点,宇宙间只有一个实体,万事 万物乃是这个实体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们既 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 幅千差万别的统一图景。
实体与样式的关系是这样的:实体是自因、无 限的、不可分的、永恒的和唯一的。样式则是他因、 有限的、可分的、暂时的和杂多的。一切都在实体 之内,所谓样式亦即实体的属性的“分殊”,也就 是具体存在着的个别事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要么 属于思维属性的样式如个别的思想、观念、情绪、 情感等,要么属于广延属性的样式如一切具有广延 的物质事物。因此,实体与样式之间的关系,乃是 一般与个别、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斯宾诺莎的哲学体系
斯宾诺莎哲学具有浓厚的伦理学色彩,其哲学的 目的在于道德上的至善,即达到人生最高的完满境界。 他的哲学体系由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三个部分组 成,其中本体论是基础,认识论是手段,伦理学则是 最高的目的。因此,斯宾诺莎将他的主要著作名之为 《伦理学》。这部著作从定义和公理出发,再到命题, 之后还有推论、解说等等,完全按照几何学的方法构 造了一个哲学体系,真正使笛卡尔将几何学方法改造 成为哲学方法的理想付诸现实,当然也妨碍了他直接 提出并充分论证自己的思想。
首先,实体是“自因”。所谓“自因” 亦即自己是自己的原因,换言之,“它的 本质必然包含存在,或者存在即属于它的 本性”。因此实体既不可能由别的东西所 产生,也不可能受他物所限制,否则便与 实体的定义相矛盾。
其次,实体是无限的。由于实体即自因, 所以它不可能在某些方面不存在,因而是 无限的。如果实体是有限的,那就意味着 它不是自因,不是在自身内而是在他物内, 因而受别的实体所限制了,而这是不可能 的,所以实体是无限的。
第三,实体是永恒的。所谓永恒,即存 在自身。由于实体即自因,存在属于它的本 性,因此实体就不可能不存在,因而一定是 永恒的。另外,实体既然是自因,其存在的 原因就在自身之内而不可能由别的事物所产 生,所以它的存在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 必然是永恒的存在。
第四,实体是不可分的。如果实体是可 分的,那么从实体中分出来的各个部分或者 仍然保持着实体的性质,或者失去了实体的 性质。就前者来说,具有相同性质的实体只 能是同一个实体,而后者则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为存在属于实体的本性。
自然神论 泛 神论
属性
“属性(attributus),我理解为由知性 (intellectus)看来是构成实体的本质的东 西。” 所谓“属性”即实体的本质。按照实 体的本性,它的属性是无限的,但是“从知 性看来”亦即就人的认识限度而论,我们只 知道其中的两个属性,这就是思维和广延。
斯宾诺莎通过将笛卡尔的思想实体和广延实体降 低为实体的属性来化解二元论。一方面,思想与广延 不是两个实体而是同一个实体的两个属性,因而两者 是同一的。所以“观念的次序和联系与事物的次序和 联系是相同的”,“无论我们借广延这一属性,或者 借思想这一属性,或者借别的属性来认识自然,我们 总会发现同一的因果次序或同一的因果联系,换言之, 我们在每一观点下,总是会发现同样的事物连续”。
例如,就神是一个思想者来说,它是圆形的观 念的原因。而就神是一个广延物而言,它亦是圆形 的原因。另一方面,由于两者性质不同,所以又是 相互独立,互不限制的。思想和广延是同一个实体 的不同类的属性,所以相互之间不能发生直接关系, 二者互不限制。“物体不能限制思想,思想也不能 限制物体。”身体不能决定心灵使它思想,心灵也 不能决定身体,使它动或静。
第九讲 唯理论
笛卡尔 斯宾诺莎 莱布尼茨
一般的哲学是从被 创造物开始,笛卡尔是 从心灵开始,我则是从 神开始。
--斯宾诺莎
巴鲁赫·德·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 1632-1677),希伯来学名Bento de Spinoza,脱 离犹太教会之后改名为以拉丁文拼写的Benedict de Spinoza(本尼狄克特·德·斯宾诺莎)。
据说许多科学家都用过斯宾诺莎磨 制的镜片。德国诗人海涅有一句名言: “我们所有的哲学家,往往自己并不自 觉,却都是通过巴鲁赫·斯宾诺莎磨制的 眼镜在观看世界”。
黑格尔: “斯宾诺莎是近代哲学的重点:要么是斯 宾诺莎主义,要么不是哲学”。 “要开始研究哲学,就必须首先作一个斯 宾诺莎主义者”。
在斯宾诺莎看来,“事物被我们认为真实的, 不外两个方式:或者是就事物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及 地点的关系中去加以认识,或者是就事物被包括在 神内,从神圣的自然之必然性去加以认识”。 显 然,他认为这后一种方式是更高级的认识方式。在 某种意义上说,斯宾诺莎面临的哲学问题是如何克 服笛卡尔的二元论,而从更深的层面说,他要解决 的是人生所能通达的至善境界的问题。
二、认识论
最后,实体是唯一的。如果有多个实体, 那么众多实体的属性或者相同,或者不同。 如果它们的属性相同,实际上就是同一个实 体。如果它们的属性不同,彼此之间就会相 互限制,因而与实体的定义不符。因此,实 体是唯一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实体=神=自然
神即实体 实体即自然
“能生的自然”(natura naturans) “被生的自然”(natura naturata)
命题四十四 理性的本性不在于认为事物 是偶然的,而在于认为事物是必然的。
证明 理性的本性(据第二部分命题四十 一)在于真正地认知事物或(据第一部分公则 六)在于认知事物自身,换言之(据第一部分 命题二十九)不在于认事物为偶然的,而在于 认事物为必然的。此证。
一、本体论
实体
“实体(substantia),我理解为在自身内 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换言之,形成实体 的概念,可以无须借助于他物的概念。”这就是 说,实体是独立自存的,它自己是自己的原因。 从这个定义出发,以“实体即自因”为核心和基 础,斯宾诺莎推演出了关于实体的一系列基本规 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