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里的秘密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盒子里的秘密
一、研究的专题及观点
让学生初步体验用模型解释的科学研究方法。
二、本课设计思路
三、如何通过本课教学体现自己的观点
开始教师用简短的激励性语言揭示课题──《盒子里的秘密》。
接下来老师创设了三个活动,通过活动,层层深入的让学生在探究中初步体验用模型解释的科学研究方法,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在具体体验中初步地理解了“用模型解释”这一抽象概念。
活动一:通过感觉盒子里物体的运动方式来推测盒子里移动物体的形状。
“同学们能不能不打开这盒子,推测出盒子里移动物体的形状?”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学生在面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时,好奇心得到激发,思维得以活跃起来。
“能,可以摇一摇盒子,听一听声音”,“可以上下掂一掂”,“可以左右倾斜”,“用手指弹一弹”,用手心贴着盒子感觉一下”……学生想出了各种推测的方法,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推测,并选出代表汇报本小组推测结果。
这样设计,鼓励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活动中,个体学生的观察推测结果最后要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形成小组决议的一部分。
通过这样的合作活动,孩子们可以获得彼此观点的深层次理解,合作能力得到较快提高,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精神,懂得集体智慧结硕果。
此活动虽没让孩子们画图,可孩子们在小组内尽可能找依据证明自己的推测时,相信孩子们的头脑里己有了物体的形状图,或球形或方形等,这是心灵的图画,它也是模型。
活动一,使孩子们初步体验了用模型(心灵的图画)解释自己的探究结果。
活动二,通过盒子里移动物体运动方式的改变来推测盒子里障碍物的位置,并画出推测图。
“活动二”比“活动一”进了一步,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后不仅建立了障碍物的心灵图画,而且把心灵的图画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也就是图画,图画也是一种模型。
每个小组的代表,把小组内共同认可的障碍物的位置图呈现在黑板上,而且代表本小组的成员们用图画清楚的解释了障碍物的位置。
“其他小组对他们的推测有疑问吗?”看,小代表们仿佛一个个小博士在答辨,充分用理由回答别人的疑问。
活动二使孩子们进一步体验了用模型(图画)来解释自己的探究结果,理解“模式”这一抽象概念。
活动三,通过“活动一”、“活动二”的学习,学生们己体会到借助模型解释探究结果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同时对“模式”这一抽象概念有所理解,可有时仅用图画还不能清楚解释,得动手做一做,所以设计了活动三,建纸筒模型,用模型解释。
活动开始,教师演示纸筒模型,任拉一条线,其余三根线都在动,在学生惊奇的目光和惊叹声中,教师问:“你们能推测出这纸筒内线的连法吗?大家激烈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在讨论中,相信孩子们头脑里己有了纸筒内线的连接方法(心灵图画)代表们将小组内共同认可的结果用图画呈现在黑板上,并借助图画解释本小组的推测理由,此时,问题出现了,用“图画解释”已不能完全说服别人了。
每个小组的推测都有一定道理,可哪一组的推测正确呢。
要检验推测正确与否,只有动手做一做,动手做对学生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它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使学生积极参与。
孩子们根据所画模型做类似的纸筒,有的组成功了,成功的小组用模型清楚解释了自己的探究结果。
不成功的小组会将推测与动手做的结果进行对比,这样学生便逐步学会了反思。
科学研究需要反思,进而才能有所改进,这是真正的科学研究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活动四使孩子们初步体验了用模型解释的科学研究方法,进一步理解“模式“这一抽象概念。
四、课后反思
用模型解释是科学家对客观世界和抽象事物之间联系的具体描述,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对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意义重大。
避免了对观察、假设、解释等概念的表面化认识,从而真正获得了对探究特征的深刻认识,使科学方法显性化。
科学课将之纳入教材,作为科学教师,我很想学习这方面的教学,所以选择了此课,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对“模型”己有了自己的认识,能够利用“模型”解释事物和现象,整节课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1.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时间,广泛的交流空间,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
2.对盒子进行了改进,在盒子上标出A、B、C、D便于学生观察、记录、描述,课堂上才有学生清楚、流畅的表达。
3.活动的设计逐层深入,从建立“心灵图画”→“画图画”、“用图画来解释”→“动手做模型”、“用模型来解释”。
4.设计强调经验(判断盒子里移动物体的形状);强调探究(判断障碍物的位置);强调师生共同参与,注重提供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以及分析,交流来建构科学概念的机会。
5.鼓励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协作等)。
6.鼓励学生不断进行记录与反思,这是真正的科学研究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7.活动都以一系列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开始,通过这样一步步设疑,学生将探究活动逐步深入,学生始终保持对探究活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