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板退变影像学

合集下载

退变性腰椎侧凸椎体终板Modic退变分布及其相关因素

退变性腰椎侧凸椎体终板Modic退变分布及其相关因素

退变性腰椎侧凸椎体终板Modic退变分布及其相关因素作者:王荣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第12期[摘要]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椎体终板Modic退变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97例,分析其影像学资料,并对患者腰痛进行评级,分析Modic改变与疼痛的关系,分析其与性别、体重指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 97例患者中54例出现终板Modic退变,占55.7%,终板Modic退变患者腰痛评分显著高于无终板Modic退变的患者(P < 0.01)。

女性的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体重超重患者显著高于Ⅰ级和Ⅱ级(P < 0.01)。

超重的患者Modic退变Ⅲ型显著高于体重正常和超重的患者。

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椎体终板Modic退变以Ⅱ型最多,性别和体重均与退变的发生有关,而体重还与分型有关。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椎体;终板;Modic改变[中图分类号] R681.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2-0064-03退变性腰椎侧凸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机制是椎间盘和关节突的退行性变导致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症状主要为腰背部疼痛,下肢神经压迫。

骨性终板是椎体上下面骨骺板骨化停止后形成。

软骨性终板是指椎体终板的中央的透明软骨。

Modic退变是1988年Modic等首先定义的,指脊柱退变性疾病的患者在MRI检查中,常可发现与椎间盘相连的终板及终板下的骨信号发生改变。

Modic退变的发病机制是反复的力学负荷导致终板显微损伤[1]。

Modic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有研究认为Modic退变Ⅰ型与腰痛有明显的关系。

本文主要是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椎体终板Modic退变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的预防、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97例。

椎体终板炎分型、分级、诊断和治疗策略

椎体终板炎分型、分级、诊断和治疗策略

椎体终板炎分型分级、临床分级、诊断和治疗策略椎体终板炎也称之为Modic 改变或终板退变,是指软骨终板下骨性终板和相邻骨髓在磁共振上的信号强度变化。

常成对出现,在腰椎多发生于 L4- 5 和 L5- S1,在颈椎多发生于 C5- 6,胸椎鲜有研究。

1、Modic 改变的分型和临床分级目前最常用的 Modic 改变分型经典分型:Ⅰ型代表急性炎症和水肿改变,在T1WI呈低信号而T2WI 呈高信号;Ⅱ 型代表骨髓的脂肪变性,在 T1WI、 T2WI 均呈高信号;Ⅲ 型代表终板下骨硬化,在 T1WI、 T2WI 均呈低信号。

临床上,Modic 改变以Ⅱ 型最多见,Ⅲ 型少见。

混合型的分型:Modic I-2 型:混合性水肿和脂肪改变,以水肿为主Modic II-1 型:混合性水肿和脂肪改变以脂肪变性为主。

提示大多数Ⅱ 型 Modic 改变存在局部水肿性病变。

Ⅱ型 Modic 改变在脂肪抑制像上的不同表现。

一例 33 岁女性 (A,B) 的II 型 Modic 改变。

在脂肪抑制像上,II 型 Modic 改变区域的信号被抑制 (C)。

另一例 54 岁女性 II 型 Modic 改变 (D,E)。

在脂肪抑制像上,II 型 Modic 改变区域的信号不受抑制 (F)Ⅱ型Modic改变区域的CT值明显高于非病变区域,且相邻椎间盘退变越重,病变区域的CT值则越高。

提示Ⅱ 型 Modic 改变也存在骨硬化,且相邻椎间盘退变越重,骨硬化则越严重。

Modic 改变是一个动态的病理过程,Ⅰ型和Ⅱ 型Modic 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相互转换。

MRI 纵向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Ⅰ型 Modic 改变要么转化为Ⅱ 型,要么变得更广泛。

此外,约 20% 的病变为混合型,此混合型其实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不同转变阶段。

依据椎体受累程度,提出了Modic 改变临床分级:可用于所有类型 Modic 改变的临床分级评分类似于椎间盘退变可使用 Pfirrmann 分类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Modic 改变的描述也需要同时考虑骨髓改变的分型和分级。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影像表现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影像表现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弯腰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03
04
02
01
康复治疗
3
2
4
1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牵引等方法,以减轻疼痛和改善关节活动度。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
药物治疗: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等药物,以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
椎体终板软骨炎在MRI上表现为高信号
椎体终板软骨炎在MRI上表现为不均匀信号
椎体终板软骨炎在MRI上表现为边缘模糊的信号
椎体终板软骨炎在MRI上表现为信号强度不均匀的信号
椎体终板软骨炎在MRI上表现为信号强度不规则的信号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诊断与鉴别诊断
3
诊断标准
01
病史: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
常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
发病原因
代谢异常:体内钙磷代谢异常,导致骨软骨炎
04
炎症:椎体终板受到感染或炎症刺激,导致骨软骨炎
03
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增长,椎体终板逐渐退挤压,导致骨软骨损伤
01
临床症状
03
肿胀:病变部位可能出现肿胀,压痛
02
僵硬:患者可能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受限
02
临床表现: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
03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
04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免疫等
05
鉴别诊断:与其他骨关节疾病进行鉴别
06
治疗方案:药物、理疗、手术等
鉴别诊断
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疼痛和麻木等症状。

章氏读片会系列之四终板炎汇总

章氏读片会系列之四终板炎汇总

2020/8/11
2020/8/11
【临床表现】
• 成人多见,因系解剖变异,无症状。常因外伤或其他
原因做X线检查时发现。
• 跟骨髓窦无需任何治疗,临床工作中应认识本病,以避
免不必要手术给患者造成痛苦和经济负担。
2020/8/11
【X线表现】

跟骨窦的表现 观察跟骨窦以侧位平片为佳。其特点是 位于跟骨前部中央,跟骨沟后方,尖端向上,足弓后上部,
将椎间盘视为一个关节——软骨终板即关节软骨;纤 维环即关节囊:髓核即关节腔。
软骨终板作用:承受压力保护椎体;与纤维环共同 将髓核密闭,保持一定压力状况;具有半渗透膜作 用,营养髓核。
2,发病机制
1)椎间盘退变终板承受的轴向载荷及应力增加 →影响局部骨髓的微环境,骨髓在组织学上发生 改变;
2)反复的力学负荷→终板及终板下骨显微骨折;
临床表现 疼痛,病理 性骨折,脊 髓压迫
高热,毒血 症状,明显 疼痛,,血 常规,血培 养致病菌
儿童多见, 疼痛,慢性 中毒症状
(见前面)
脊柱结核 MR可见椎间盘破坏和骨质破坏
CT可见一侧腰大肌较对侧增大, 考虑有腰大肌脓肿
脊柱转移瘤
腰椎MRI:A. 考虑胸腰椎椎 体及附件多发 转移瘤并邻近 脊髓及马尾受 压及软组织受 累;B.T12、 L1椎体压缩性 骨折(病理 性);C.腰椎 退变,骶管内 囊肿(如图)。
邻近椎体骨髓 脂肪变性
红骨髓为黄骨髓所替 代或骨髓缺血坏死;
移行期 稳定期
Ⅲ型
T1和T2均为低 终板和邻近椎
信号
体的纤维化及
钙化
痊愈期
例1:
A,矢状位MRI, L5~S1椎间盘终板见 ModicⅠ改变, ,伴椎 间盘间隙明显塌陷, 纤维环轻度膨出

腰椎间盘退变中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I表现

腰椎间盘退变中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I表现

年 3月问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的腰椎椎体终板骨软骨炎 15例 , 1 累及 2 5处腰椎终板 , 3 全部病例均有不 同程 度的临床症状 。回 顾性分析终板及邻近椎体骨质信号改变 。结果 I 型改变有 9 处 ( 3 .% ) I型改变有 10处 ( 5 .% ) Ⅲ型改变有 2 1 占 87 ;I 2 占 11 , 43 处, 突出 9 7处 , 出 6处 ,cm r 结 节 6 脱 Sh ol s 8处 , 椎体滑脱 7处 , 压缩性骨折 4处 。结论
Ab ta tAi sr c : m T x lr h g ei eo a c ma ig( oe poeteman t rsn n e i gn MRI) e oma c n l ia inf a c fv r ba n —lt se — c p r r n e a d ci clsg i cn eo et rle d paeoto f n i e
摘要 : 目的
探讨腰椎 间盘退变中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磁共振成像 ( R ) M I 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搜集 2 0 0 8年 3月 ~20 09 15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患者 中, 2 5处终板信号异 常 , Moi 分型 , 中 1例 有 3 按 dc 其 终板骨软骨炎是造成 临床局部疼痛 的原
安 徽 医 药
A h i dc la d P ama e t a o r a 2 1Jn;5( ) n u ia n h r c ui lJ un l 01 a 1 1 Me c
・7 1・
腰椎 问盘退变 中椎体终板 骨软 骨炎的低场 M砒 表现
许 思祥
( 徽 省 海 军安 庆 医 院 MR 室 , 徽 安 庆 安 安 260 ) 4 0 3
w r 2 5e dpa ss n l b om l i . codn dcc t o zt n t r ee9 a e ( 8 7 ) f d p I, 2 ae e 3 n - l e i a a n r aie A cr i t Mo i a g r a o , ee w r 1 cs s 3 . % o i t e e t g ts go e i i h Mo c y 1 0 c ss

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分析

腰椎间盘退变合并腰椎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分析
Hab n 1 0 3 , ia r i 0 6 Chn 5
【 sr c】0be t eT n et aetema i sai so Ifrp t nsw t mb rds ee eai o ie i Ab ta t jci o iv sg t h nf tt n f v i e o MR o ai t i l a i d g n rt n cmbn dw t e hu c o h
WANG i JANG Bio Z Hu I a HOU n Ha g
D pr n fMa nt eo a c maig e at to g ei R snn e I gn ,Helnj n rvn e Hoptlo ri i n Helnj n rv c , me c i g a g P oic s i fHabn Ct i i g a g Po i e o i a y o i n
Ana y i n t a f sa i ns o RI f r p te swih l ba s e e l ss o he m nie t to fM o a int t um r dic d g n- e a i n c m bi d wih um ba nd.p at se c ndrts r to o ne t l re — l e o t o ho ii
v le .o l D n p aewa n ov d i a e .a d t rmoe e d ltswee iv le n 8 ae . ih Me i y - ov d ny O e e d lt siv le n 7 c ss n wo o r n pae r n ov d i 0 c s s W t dctp
MR 确 诊 的 8 I 7例腰 椎 问 盘 退 变 合并 腰 椎 终 板 骨 软 骨 炎 患者 的 MR 影 像 学资 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结 其影 像 学 特 I 总

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强MRI表现

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强MRI表现

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强MRI表现汪大武;张子林;殷文兵;张海青;徐寅生;徐静【期刊名称】《神经药理学报》【年(卷),期】2010(027)004【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强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腰椎终板骨软骨炎患者68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龄32~79岁,平均52岁,分析终板及邻近骨质信号改变.结果:68例病例中共累及终板186个,MRI表现为沿终板及其邻近椎体内带状或斑片状异常信号灶,按Modic分型其中Ⅰ型57个,占30.6%,Ⅱ型109个,占58.6%,Ⅲ型20个,占10.8%.好发于下腰段.所有病例均伴有椎间盘变性或突出,骨质增生54例,Schmorl结节30例,脊柱不稳16例.结论:低场强MRI能清楚显示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各期的信号特点,对病灶显示清晰,能准确分型,有利于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总页数】3页(P32-34)【作者】汪大武;张子林;殷文兵;张海青;徐寅生;徐静【作者单位】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MRI室,安徽,庐江,231500;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MRI室,安徽,庐江,231500;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MRI室,安徽,庐江,231500;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MRI室,安徽,庐江,231500;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MRI室,安徽,庐江,231500;安徽省庐江县人民医院MRI室,安徽,庐江,231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2【相关文献】1.腰椎间盘退变中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表现分析 [J], 顾李华2.114例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MRI诊断分析 [J], 陈小余;宋学文;肖红3.低场强MRI诊断腰椎间盘退变中的终板骨软骨炎 [J], 马德智;李保生;李文强4.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临床和低场MRI分析 [J], 曹一维;王文献;范辉;岳恒志;刘园园5.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I诊断 [J], 谷洪;徐毅;陈棣华;郑健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学影像-椎体终板炎

医学影像-椎体终板炎

终板对椎间盘退 变的炎症反应, 终板破裂,软骨 下骨髓血管化增 加,合并有显微骨 折现象
T1高信号 ,T2正常或 轻度升高脂 肪抑制成像 明显低信号
邻近椎体骨 髓脂肪变性
红骨髓为黄骨髓 所替代或骨髓缺 血坏死;
T1和T2均 为低信号
终板和邻近 椎体的纤维 化及钙化
活动期 腰痛较重 移行期 稳定期
痊愈期
• 软骨终板作用:承受压力,保护椎体,控制椎间盘营养渗 透。只要软骨终板保持完整,椎体一般不会因压力而产生 骨质吸收现象
• 椎间盘-椎体界面是一个动力性的区域,椎间盘内 部的退变迫使椎体终板承受更大的轴向负荷和应 力。
• 这种应力的异常进一步影响骨髓局部的微环境, 并可导致其组织学上的改变,从而表现为MR I检 查中的信号改变,即Modic退变。
• 谢谢
• 1型Modic改变表现为:终板的破坏和 撕裂并伴有退变、再生和血管肉芽组 织
• 2型Modic改变表现为:终板的破坏伴 随增多的反应骨和肉芽组织
• 3型Modic改变表现为:椎骨的硬化
MRI有如下的特点:
• 椎体上缘多见(符合同椎间隙,终板“上厚下薄 ”的解剖理论基础);
• 沿椎体终板及相邻椎体呈带状或斑片状的异常信 号,多表现边缘清楚,但未发现溶骨或膨胀性骨 破坏;
椎体终板炎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李海娜
终板炎
• 解剖 • 发生机制 • 分型 • 分度 • 鉴别诊断
应用解剖
• 正常成人椎间盘是由软骨终板、纤维环和髓核构 成。软骨终板在椎体上、下各有1个,终板的厚度 腰椎约0.35-1mm,胸椎约0.12mm厚,颈椎 约0.51mm。
在发育过程中
• 椎骨上下面的软骨分为两层:生长软骨层(后完全骨化) ,关节软骨层(即后来的软骨终板),两者中间为次级骨 化中心(骺环,后与椎骨骨性融合)。同一椎间隙,上面 的终板厚于下面的终板。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影像学表现-樊灵东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影像学表现-樊灵东
它的作用是承受压力,保护椎体,控制椎 间盘营养渗透。只要软骨终板保持完整, 椎体一般不会因压力而产生骨质吸收现象

3

骨软骨炎是一种无菌性炎症,与外伤、营 养等多种因素有关,好发于股骨头、胫骨 结节等四肢骨,亦可发生于椎体终板。脊 柱各段均可以发生
椎体软骨终板是位于椎体骨质与椎间盘纤 维环之间的透明软骨。椎间盘退变中常合 并终板骨软骨炎
4

Normal anatomy of lumbar spine
5
Modic退变发生的机制

脊柱负荷在影响椎间盘的容积和形状的 同时,也对终板产生特异的作用,尤其 轴向负荷可以导致软骨终板以及终板下 骨小梁的弯曲变形,软骨终板的完整性 则决定了载荷时的损伤程度
6

椎间盘-椎体界面是一个动力性的区域,椎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影像学表现
1
终板概念

软骨终板上下各一,组织学上为薄的透 明软骨,在发育期,它是椎体上下面的 骺核,椎体高度的增长与其密切相关, 生长完成后,骺核停止骨化,留下了这 层软骨板,即终板
终板的厚度腰椎约0.35-1mm,胸椎 约0.12mm厚,颈椎约0.51mm
2


同一椎间隙,上面的终板厚于下面的终板


临床上,椎体终板炎常被忽视,如遇到类 似于本组中病变区较广泛的病例易误诊为 转移瘤、感染或结核 转移瘤是以椎骨溶骨或膨胀性破坏为特点, 同时可侵犯附件、椎管或椎旁。 椎骨的感染或结核除特有的临床症状外, 可形成椎旁或椎管的脓肿,更易破坏椎间 盘
24
鉴别诊断

终板骨软骨炎常发生在椎间盘退变 的基础上,完全退变的椎间盘在 T1WI、T2WI 上均为低信号。终 板骨软骨炎中,终板及邻近椎体的 信号异常区与正常椎体的界限清楚, 且无椎体骨皮质破坏

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临床和低场MRI分析

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临床和低场MRI分析

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临床和低场MRI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总结60例(160处)腰椎盘退变同时合并终板骨软骨炎的MRI及其临床表现。

结果60例共累及160处(个)终板,按Modic分型,其中I型98处,占61.3%;Ⅱ型19处,占11.9%;Ⅲ型43处,占26.9%;单个累及9例(15.0%),多发累及51例(85.0%);好发于下腰段。

结论低场MRI能清楚显示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各期的信号特点,对病灶显示清晰,能准确分型,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时诊治提供有益的帮助。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终板骨软骨炎;磁共振成像腰椎间盘退变中常伴有终板骨软骨炎,是引起下腰痛的原因之一。

软骨终板是位于椎体骨质与椎间盘纤维环之间的透明软骨,是椎间盘的重要结构[1,2],腰椎间盘退变可合并终板骨软骨炎,椎体终板骨软骨炎(end plate osteochondritis)简称“椎体终板炎”,是一种发生于软骨的无菌性炎症[14]。

是造成临床局部疼痛的原因之一,临床极易漏诊误诊。

影像诊断亦不够重视,X线、CT对软骨显示能力有限。

腰椎间盘退变中椎体终板炎早期的影像诊断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及时有益的治疗途径[14]。

笔者对60例该病患者的低场MRI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低场MRI表现及其临床症状,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搜集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经低场MRI检查,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病例6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32~80岁,平均49.5岁。

临床表现有间歇性腰骶部疼痛,下肢钝痛或放射性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

所有病例MRI 检查前均行腰椎X线检查,其中31例行腰椎间盘CT扫描。

1.2 检查方法采用日立公司(HITACHI AIRIS Ⅱ)0.3T永磁型MR扫描仪,脊柱表面线圈,患者取仰卧位。

行矢状位、横断位扫描,个别加扫冠状位。

椎间盘退变致终板炎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椎间盘退变致终板炎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图 3 56 C / 椎间隙窄 , 椎间盘变
图 4 终板 T WI 2 呈条带状高信号
图 5 45 间隙窄 , 间盘变性 , C / 椎 椎 终板 T wI l 呈条带状低
灶性脂肪沉积鉴别 ,后者在椎体中心。其中 1 例整个椎体呈
正常椎 间盘是 由软骨终板 、 纤维环 、 核三部分构成 , 髓 软
2 江浩 . 骨与关节 M I上海 : R.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0 3 20 .
( 收稿 日期 :0 8 l- 1 20 一 l 2 )
T WI 1 呈低信号,2 呈高信号 , T WI 须和骨髓炎 、 转移瘤鉴别 , 结 合病史 , 后者无椎间隙窄及椎间盘突出。笔者认 为, 椎体终板 炎为一种继发于椎间盘变性基础上 的无菌性炎症 , 其部位 、 形 态、 信号均有其特点 , 结合椎间隙狭窄 、 椎间盘变性 , 可明确诊
断。 参 考 文 献
机, 常规 M I R 扫描 , 矢状位 :E序列 T WIT / - 302 ) s 1 ( R' I  ̄- 5 /0 。
WI( IT - 30 /2 ) T E 5018 ,横 断 位 :E序 列 T WIT 厂E V S 1 (Rr一
整个椎体信号发生改变 ,2例中 l 2 4例患者 T WI l 呈低信号 , T WI 2 呈高信号。 6例患者 T WI I 呈高信号 ,2 呈高信号。 T WI 2
Z 结 果
症状不典型 ,现分析我院 2 例患者 的磁共振成像 ( I表 2 MR ) 现, 并结合文献复习其影像特点,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 . 1 本组 2 , 2例 其中男性 1 例 。 2 女性 l , 0例 年龄
典型图像见 图 l6 图 12为同一患者 ; 34为同一患 ( , 图 ,

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I表现

腰椎间盘退变中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MRI表现
刺套 件较 粗 , 穿刺 阻力 大 , 穿刺过 程 中针道 易偏离 引导
技巧 及经 验需 要在 实践 中不 断 摸 索 和 积 累 , 以确 保 该 操作 的成 功率 及安 全性 。
参 考文 献 :
[ ] 李 彦豪 , 1 主编 . 实用 介 入 诊 疗 技 术 图解 [ .北 M]
发症 。为保证操作安全 , 操作中需注意 : ①尽可能争取 次穿刺成功 , 避免在同一进针点反复穿刺 , 以免造成

肝表面创 口增大导致大出血。②术前检查凝血功 能, 确认患者无 出血倾向。③送人导丝和导管时应参照术 前 B超测得的深度, 避免盲 目操作损伤胆管或造成胆
证很高的穿刺成功率 ; ②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区分扩张 的胆管及周围的血管 , 避免损伤血管 , 能保证穿刺的安 全 性 。③对术 者及 患 者均 无放 射损 伤 , 设备 要求 简单 。
京 : 学技 术 出版 社 , 0 2 1 4 科 20 . — .
线, 对深 部或较 细 的扩 张胆 管穿 刺成 功率较 低 , 穿刺 但
成功后 置 管过 程较 方 便 , 管成 功 率 高 。两 步 法先 用 置
[ ] 张 良西 , 向东 , 2 胡 张义 胜 , 超 声 引导 下经 皮肝 等. 穿刺 置 管 引 流 术 治 疗 恶 性 阻 塞 性 黄 疸 的价 值
到位 后 , 即可置 管 , 应 抽 取 过 多胆 汁造 成 胆 管 回缩 , 不 影响 导管 置人 。④置 管 前 测 取胆 管 距皮 深 度 , 管 时 置
体征平稳。所有置管成功的患者术后胆红素均较术前 明显下降, 治疗前为 1 13 4 .p o L 术后 2周为 3 . ± 2 1 ̄ l , m / 3 ± .p o L 1 6 2L l 。6例 患 者术后 出现胆 道 出血 , m / 对症 处

小关节退变、皮下水肿、筋膜炎、椎间盘变性、椎体骨折、终板炎、椎体肿瘤等腰椎病变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

小关节退变、皮下水肿、筋膜炎、椎间盘变性、椎体骨折、终板炎、椎体肿瘤等腰椎病变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

临床小关节退变、棘间韧带变性、皮下水肿、筋膜炎、椎间盘变性、脊髓终丝脂肪沉积、椎体骨折、终板炎、椎体肿瘤、椎管占位等腰椎病变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腰椎椎体内松质骨主要是脂肪成分,在T1WI上呈中/等信号,在T2WI成高信号;致密的骨皮质在T1WI、T2WI均呈低信号。

腰椎常规扫描SAG FSE T1WI、SAG FSE T2WI、SAG STIR,及AX T2WI序列,脊柱侧弯、椎管占位及了解椎体附件等加扫冠状位。

小关节退变/关节突退变主要表现为关节面增生硬化,小关节间隙变窄。

棘间韧带变性/棘间韧带炎症棘间韧带变性或棘间韧带炎症主要表现在压脂T2WI图像上棘间韧带信号增高,部分病例有棘间韧带囊肿。

皮下水肿/椎后各肌肉水肿/筋膜炎主要表现在压脂T2WI图像上棘间韧带信号增高,长期卧床也可导致该信号特征。

小关节积液主要表现为小关节间隙液量增多,常伴随长期腰痛。

椎间盘变性/突出/膨出/脱出椎间盘由软骨终板、柔软的髓核和纤维环组成。

髓核及纤维环内侧在T2WI呈较高信号,纤维环外侧在T1WI及T2WI呈低信号。

椎间盘变性病理性改变是椎间盘含水量减少、椎间盘突出,脱出,膨出等改变,椎间盘变性常伴随着纤维环撕裂和终板变性。

椎间盘变性。

椎间盘高度的减低及髓核T2WI信号降低及髓核与纤维环的分界不清,常伴随椎间盘的突出。

椎间盘膨出。

横轴位上椎间盘向椎体周围环形膨展,纤维环成环形均匀对称突出椎体边缘外,硬膜囊前缘及两侧椎间孔周围脂肪可见受压。

在矢状位上可见椎间盘向后突出。

椎间盘突出:当纤维环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在水平方向的应力作用下,椎间盘向后或侧后突出,对硬膜囊、神经根及脊髓受压。

95%的椎间盘突出为中央型或旁中央型,5%的椎间盘突出为椎间孔型和椎间孔外型。

椎间盘脱出。

椎间盘突出进一步发展,突出的髓核调入椎管内或与突出部分分离,先后移位形成脱出,甚至髓核可脱离进入椎管内,脱出髓核在T1WI上呈低等信号,在T2WI上呈中、高信号,需与椎管占位及滑膜囊肿鉴别。

椎体终板炎MR分析

椎体终板炎MR分析

椎体终扳炎MR表现分析中国石油中心医院医学影像中心杨景震椎体终板骨软骨炎(End-plate Osteochondritis)简称椎体终板炎,典型者MRI易诊断。

笔者发现有少数Ⅰ型终板炎表现较特殊,容易误诊。

笔者就7例经临床过程证实的不常见的椎体终板炎MRI表现做了回顾。

一般资料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为42-68岁,平均为48.8岁,临床以腰痛为主要症状而就诊,全部做了平片(DR正侧位)、MRI检查(西门子 1.0T MR系统,采用矢状、轴位,TWI、TWI,TWI脂肪抑制,1221例行增强扫描),3例行CT检查(单排、64排螺旋CT)。

临床经过:1例做了二次活检为慢性炎症,其余6例经对症处理制动后2-3个月症状缓解和消失,MR显示骨髓水肿消失,一部分转为脂肪沉积。

结果1临床情况全部病例临床无感染症状及体征,以腰痛为主诉,未特殊治疗经对症处理且随着制动休息后疼痛逐渐减轻、消失。

2影像学表现 2.1 X线平片表现为退行性改变;Schmorl结节。

2.2 本组的3例CT检查发现信息不恒定,取决于CT设备的分辨率 1及是否提供精细的后处理图像,在2维重组图仅表现椎体的椎间盘缘侧的不规则与伴随的骨质硬化改变。

2.3 MR表现:病变区为TWI低信号、TWI高信号,分为弥漫型12(1例,图1)和局限型(5例,图3、5、6、7),后者伴髓核椎体疝,水肿样的信号位于其周围;病椎邻近的椎间隙变窄或有椎间盘的突出,提示均有病理的椎间盘作为其基础病变;其他椎体的椎间盘缘脂肪沉积改变(图3、5、6);病变邻近的椎间盘强化(1例,图4C);多个椎体的终板区不规则形破坏和修复,同时伴有Schmorl结节(1例,图2),椎旁及椎管未见炎性征象。

其他伴随的疾病或异常(脊膜瘤1例、邻椎陈旧性椎体骨折1例)。

讨论椎体终板炎常见的MRI表现为沿椎体终板及相邻椎体呈带状或斑片状的异常信号,多表现边缘清楚。

Modic将其分为三型:Ⅰ型为TWI1低信号,TWI高信号;Ⅱ型为TWI 高信号,TWI略高信号;Ⅲ型212[1]为TWI、TWI均低信号。

医学影像-脊柱MR诊断2

医学影像-脊柱MR诊断2
脊柱MR诊断(二)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李坚
影像本科理论课 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第3版
1
脊柱退行性改变
2
一、脊椎退行性改变 P594
• 多为生理性老化过程。 • 遗传性、自身免疫性、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等,
也可促使脊柱发生退行性改变。 • 病理上脊椎退行性变包括椎间盘、椎间关节、韧
带和椎体等的退行性改变。 • 以下位颈椎及下位腰椎最易受累及。 • 临床症状:可颈、腰背部僵硬或疼痛;并发椎间
后正中型
后外侧型
外侧型
韧带下型
游离型
硬膜囊型
26
后正中型 • 位于硬膜囊的前方正中,
使硬脊膜囊、脊髓或马 尾神经腹侧受压变形、 移位。
27
后外侧型:
• 偏于一侧,除压迫硬脊 膜囊、脊髓或马尾神经 外,还常使一侧神经根 受压、移位,侧隐窝变 窄。
• 纤维环后部最薄弱部位 在椎间盘中线两侧,且 缺乏后纵韧带的加强, 故此为椎间盘突出最常 见的部位。
• 椎间盘变性可引 起相邻椎体发生 骨髓水肿、脂肪 沉积、骨质增生 肥大等。
16
(五)继发性改变
• 上述诸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可引起椎管、椎间孔及 侧隐窝的继发性狭窄,甚至脊椎滑脱。
17
退变性脊椎滑脱
18
脊椎退行性变影像学方法的选择
• 显示椎体骨质改变——X线平片 • 显示椎间盘、韧带、椎间关节及椎管形态
23
椎间盘突出分型
正常
突出
脱出
游离
24
• 椎间盘可见前、外侧和后方突出,以向后方的椎 管内突出更具临床意义。
• 向后突出依部位不同可分为后正中型、后外侧型 和外侧型。
• 突出的髓核可与椎间盘髓核本体分离,多位于硬 脊膜外间隙、神经根管内。

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强MRI表现

腰椎间盘退变伴终板骨软骨炎的低场强MRI表现

常 信 号 灶 , Mo i分 型 其 中 I型 5 个 , 3 . , 按 dc 7 占 0 6 Ⅱ型 1 9 , 5. ,I 2 0 个 占 8 6 1型 O个 , 1 . 。好 发 于下 1 占 O8
腰 段 。所有 病例 均伴 有 椎 间盘 变 性 或 突 出 , 骨质 增 生 5 4例 ,cmol 节 3 S h r结 O例 , 柱 不 稳 1 脊 6例 。 结论 : 场 低 强 MR 能 清楚 显示 腰 椎 间盘 退 变 中终 板 骨 软 骨 炎 各 期 的 信 号 特 点 , 病 灶 显 示 清 晰 , 准 确 分 型 , 利 于 临 I 对 能 有 床 制 定 合 理 的 治 疗方 案 。 【 关键 词 】 椎 间 盘 ; 软 骨 炎 ; 共 振 成 像 ; 场 强 MR; 板 骨 磁 低 终
Mo i ca sf a in 5 ( 0 6 ) r dct p I, 0 ( 8 6 ) r dct p 1 n O( 0 8 ) r dc lsi c t . 7 3 . wee Mo i y e i o 1 9 5 . % weeMo i y e I d 2 t . wee a
De . fMRI L j n o n yPe peS Ho ptlIuin 2 1 0 , h iChn p o , ui g C u t o l’ a s i , ja g, 3 5 0 An u , ia a
【 BS RACT O jc v : td h o —idMR gn n l i l inf a c fedpaeoto A T 】 bet eTos ytelw f l i u e Ii iga dc nc g icneo n —lt se — ma i as i
c nd ii.M e h s 8 p te s wih e — at toc on ii e e c le t d ho rts t od : O a int t nd pl eos e h drts w r o lc e .The e we e 3 m ae nd e r r 7 ls a 3 f — 1

下腰痛患者的腰椎终板退变与椎间盘退变相关性的影像学研究

下腰痛患者的腰椎终板退变与椎间盘退变相关性的影像学研究

下腰痛患者的腰椎终板退变与椎间盘退变相关性的影像学研究蒋兆贯;顾光官;夏鹏;王国祥;孟祥鸿;沈娟【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08(019)008【摘要】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腰椎终板炎(Modic退变)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270个椎间盘)下腰痛患者常规行腰椎X线和MR检查.终板退变及椎问盘退变分别按Modic终板退变标准(0~3级)与Pearce椎间盘退变标准(Ⅰ~Ⅴ级)对终板和椎间盘进行评估.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分析Modic退变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结果:90例下腰痛患者的腰椎终板Modic分级与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存在较强的相关性(Pearson R=0.452,P=0.000),Modic退变分级高,椎间盘退变分级也高.结论:腰椎终板Modic退变分级与椎间盘退变Pearce分级密切相关,提示Modic退变与椎间盘退变在腰椎退变过程中可能互为因果.两者皆为下腰痛的可能原因之一.【总页数】4页(P541-543,572)【作者】蒋兆贯;顾光官;夏鹏;王国祥;孟祥鸿;沈娟【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中医院影像科,江苏,无锡,21400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中医院影像科,江苏,无锡,21400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中医院影像科,江苏,无锡,21400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中医院影像科,江苏,无锡,21400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中医院影像科,江苏,无锡,21400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中医院影像科,江苏,无锡,21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7;R814.41;R445.2【相关文献】1.下腰椎终板凹陷角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 [J], 李静2.下腰痛患者中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分布情况及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 [J], 贺宪;黄东生;孔畅;直彦亮;刘奕;曾巧;张新亮3.腰痛患者腰椎小关节退变与椎间盘退变的MRI比较 [J], 付长林;张斌;刘远;戴闽;周鑫;傅小星4.腰椎终板形态变化与椎间盘退变相关性的影像学研究 [J], 徐永立;赵小华;郝金华;潘剑岩;凌岳5.腰椎终板Modic退变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 [J], 李永华;赵凤东;周健;潘寒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板退变影像学
16
Modic2型
终板退变影像学
17
平片中的硬化是椎体内部致密的编织骨的 反映,而不是骨髓成分的反映
而MR I所反映的却是骨小梁之间的骨髓组 织、正常的造血组织、纤维血管成分或脂 肪成分
终板退变影像学
18
Modic2型
终板退变影像学
19
Modic3型
终板退变影像学
20
Modic3型
椎体终板骨软骨炎的影像学表现
终板退变影像学
1
终板概念
椎体软骨终板是位于椎体骨质与椎间盘 纤维环之间的透明软骨。椎间盘退变中 常合并终板骨软骨炎
软骨终板上下各一,组织学上为薄的透 明软骨,在发育期,它是椎体上下面的 骺核,椎体高度的增长与其密切相关, 生长完成后,骺核停止骨化,留下了这 层软骨板,即终板
ModicⅡ型,在没有骨髓炎或恶性病 变的情况下,可能是一种慢性的或 稳定的状态
ModicⅢ型,组织学上表现为椎间盘 椎体损伤所导致的反应性新生骨形 成
终板退变影像学
12
Modic退变的转归趋势
终板退变影像学
13
终板退变分度
Dominik根据MR I脊柱正中矢状位上,终板异 常累及椎体的高度将Modic退变分为4度:
10
Modic退变发生的机制
退变不同阶段的白细胞介素6、8和前列腺素E2, 发现在ModicⅠ型和Ⅱ型退变之间存在明显差别, 表明炎症介质也在ModicⅠ、Ⅱ型退变中起重要 的作用
ModicⅠ型退变可能是椎间盘退变中对椎体骨髓 损伤的急性或亚急性的修复反应
终板退变影像学
11
Modic退变发生的机制
终板退变影像学
4
Normal anatomy of lumbar spine
终板退变影像学
5
Modic退变发生的机制
脊柱负荷在影响椎间盘的容积和形状的 同时,也对终板产生特异的作用,尤其 轴向负荷可以导致软骨终板以及终板下 骨小梁的弯曲变形,软骨终板的完整性 则决定了载荷时的损伤程度
终板退变影像学
终板退变影像学
26
鉴别诊断
终板骨软骨炎常发生在椎间盘退变 的基础上,完全退变的椎间盘在 T1WI、T2WI 上均为低信号。终板 骨软骨炎中,终板及邻近椎体的信 号异常区与正常椎体的界限清楚, 且无椎体骨皮质破坏
终板退变影像学
27
T1WI
T2WI
T2WI
腰3、4椎体结核终板退,变影并像学 椎旁脓肿形成(↑)28
终板退变影像学
2
终板的厚度腰椎约0.35-1mm,胸椎约 0.12mm厚,颈椎约0.51mm
它的作用是承受压力,保护椎体,控制椎 间盘营养渗透。只要软骨终板保持完整, 椎体一般不会因压力而产生骨质吸收现象
终板退变影像学
3
同一椎间隙,上面的终板厚于下面的终板
骨软骨炎是一种无菌性炎症,与外伤、营 养等多种因素有关,好发于股骨头、胫骨 结节等四肢骨,亦可发生于椎体终板。脊 柱各段均可以发生
6
椎间盘-椎体界面是一个动力性的区域,椎 间盘内部的退变迫使椎体终板承受更大的 轴向负荷和应力。这种应力的异常进一步 影响骨髓局部的微环境,并可导致其组织 学上的改变,从而表现为MR I检查中的信 号改变,即Modic退变
终板退变影像学
7
Modic退变发生的机制
Modic退变可以在20% ~50%的人群中发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与椎间盘的退变 有关。Modic改变可能是退变椎间盘内部化学 反应的结果或者是椎间盘内部破裂和盘源性 下腰痛的继发性改变。
终板退变影像学
21
终板退变影像学
22
终板退变影像学
23
终板退变影像学
24
终板退变影像学
25
鉴别诊断
临床上,椎体终板炎常被忽视,如遇到类 似于本组中病变区较广泛的病例易误诊为 转移瘤、感染或结核
转移瘤是以椎骨溶骨或膨胀性破坏为特点, 同时可侵犯附件、椎管或椎旁。
椎骨的感染或结核除特有的临床症状外, 可形成椎旁或椎管的脓肿,更易破坏椎间 盘
终板退变影像学
9
终板骨软骨炎
Ⅱ型: T1WI 为高信号,T2WI 为等信号或高信号, 脂肪抑制成像呈明显低信号,是邻近椎体内的红 骨髓被黄骨髓或脂肪组织取代的结果,是病变脂 肪化的过程,提示病变处于稳定期
Ⅲ 型:T1WI、T2WI 均为低信号,是骨硬化的结 果,提示病变进入痊愈期
终板退变影像学
正常: T1、T2加权像上均无异常 轻度:终板异常达到或小于椎体高度的25% 中度:异常介于椎体高度的25% ~50%之间 重度:范围超过椎体高度的50%以上 当椎间盘的头尾两侧终板均受累时,其分度以
终板异常严重的一侧为准
终板退变影像学
Hale Waihona Puke 14Modic1型
终板退变影像学
15
Modic1型
有一些Modic退变与椎间盘退变却没有关系, 其原因未明
终板退变影像学
8
终板骨软骨炎
根据MRI 表现,并参照组织病理学改变, Modic退变将终板骨软骨炎分为Ⅲ型
Ⅰ型:T1WI 表现为沿终板及相邻椎体内的带 状或斑片状低信号,T2WI 表现为高信号,对 比剂增强检查T1WI 有明显强化。此型MRI 表 现符合终板破裂,邻近椎体的骨髓内形成富 于血管的纤维组织,是血管化的过程,提示病 变处于活动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