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
八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八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ddb48fe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2a.png)
八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八上科学(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一、溶液。
1. 溶液的概念。
-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是指溶液各部分性质相同,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会分层或析出溶质。
-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一般是液体,最常见的溶剂是水。
2. 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100%-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已知溶质和溶剂质量,求溶质质量分数。
- 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求溶质质量或溶剂质量。
- 溶液的稀释或浓缩问题,根据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来计算。
二、物质的溶解性。
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 溶质、溶剂的性质: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氯化钠易溶于水,而碘难溶于水;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不同,如碘在酒精中易溶,在水中难溶。
- 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影响较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 相互转化:- 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不饱和溶液→(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
-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固体溶质(如氢氧化钙):- 不饱和溶液→(增加溶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增加溶剂、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
三、溶解度。
1. 溶解度的概念。
-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0e66d1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b3.png)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生物的生活环境包括天气、昼夜、季节、光照、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都是影响生物行为的重要因素。
生物能对环境刺激作出相应反应。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
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
第二节神奇的激素生长素主要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尖端等。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包括促进植物的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等。
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在植物体内合成并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作用。
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元的生成和葡萄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基本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
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促使血糖含量上升,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内分泌腺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分泌的激素会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
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长发育,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在肝脏和肌肉里,卵巢、分泌的雌雄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第三节神经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包括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且以神经系统的调节为主。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维持体温稳定的关键。
在安静状态下,内脏产热是主要的,而运动时则以骨骼肌产热为主。
散热方式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其中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的温度差。
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导致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而在高温环境中,血管舒张导致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2574de87c1cfad6195fa7db.png)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3.1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一、环境因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动物对环境刺激(如、温度、气压、、颜色、食物、月相周期、)作出应答性反应。
例如:(1)猫头鹰休息,出来活动,主因是、光照影响其行为;(2)生物节律性行为:是对环境的某些节律性刺激作出的反应,如昼夜节律、月相周期节律(鱼的繁殖)、季节节律(动物的迁徙、换羽,植物的开花、结果)。
二、植物感应性现象1.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地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的方向生长。
一般低等、幼嫩植物的向光性反应较快。
(2)向地性:根的生长、茎的生长。
根尖、茎尖的向地性最为明显。
(3)向水性:植物的根向的地方生长。
(4)向化性:植物的根向的地方生长。
(5)向触性:植物对作出的反应。
(6)向热性:植物对作出的反应。
注意:①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负地)、的感应性表现;②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时,一定要建立组,便于比较得出植物具有哪一感应性现象。
三、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1.含羞草的感应性实验。
[课前准备] 两盆含羞草,A盆放在黑暗处,B盆放在阳光下。
[实验1] 将含羞草A盆从黑暗中取出,与B盆同放阳光下。
观察:A、B盆含羞草复叶的形态及变化。
现象:黑暗处放置的A盆,放到阳光下结论:含羞草具性。
[实验2] 用力敲过的音叉放在含羞草的上面,音叉轻碰羽状小叶。
现象:含羞草的叶柄下垂,复叶闭合。
结论:含羞草具。
2.蚕豆发芽后茎、根的生长情况。
[课前准备] 按课本图3—9实验,建立对照组,甲瓶竖放,乙瓶先竖放生长几天,再横放生长几天。
现象:乙瓶横放后,茎从,根从。
结论:豆芽茎、根的性。
3.2 神奇的激素一、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素的发现历史:达尔文实验(1880年)一荷兰科学家实验(1928年)一荷兰科学家分离出生长素(1934年)。
(1)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实验次数实验条件实验现象(胚芽)实验推想结论1 胚芽受单侧光照射弯向光源生长2 胚芽切除,单侧光照射既不生长,也不弯曲3 胚芽尖端锡箔罩住单侧光照射胚芽直立生长4 单侧光只照射胚芽尖端向光源弯曲生长(2)移去胚芽尖端,将琼脂切成小块,取一小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一侧,再取另一切去尖端的胚芽,将没放过胚芽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胚芽一侧。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d87f437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3.png)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概述八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第三章的核心知识点,以便于学生复习和教师教学参考。
本章节内容将围绕主要概念、原理、实验和应用进行阐述,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关键知识点。
二、章节目标1. 理解本章节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相关的科学实验技能。
3. 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三、核心知识点1.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因素及其保护措施2.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干扰3.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特点-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4.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动物的分类及其特征- 动物的行为和生存策略5. 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基本原理- DNA的结构和复制过程- 物种进化的证据和机制四、实验活动1. 观察和分类本地生物多样性2. 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3. 植物和动物细胞的显微观察4. 遗传实验:豌豆植物杂交实验五、应用案例1. 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2. 生态农业的实践3. 植物工厂化生产4. 遗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六、总结本章节通过介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植物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以及遗传与进化等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生命科学的全面认识。
通过实验和应用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附录1. 术语表2. 推荐阅读和资源链接3. 相关实验操作指南八、参考文献1. 国家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2.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相关的科学研究报告3. 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经典文献请注意,本文档为知识点概述,具体教学内容和实验操作需根据实际教科书和教学大纲进行调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适当增减内容和深度,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吸收和掌握所学知识。
八年级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第三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2953a3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b3.png)
八年级科学第三章知识点第三章,生态与环境,是八年级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生态与环境这一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1. 生态学概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包括生态系统、生态位、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等概念。
生态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的生物体群和它们所处的环境组成的,它包括有机体、生物群落、生物圈和非生物环境。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的角色,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相对稳定状态,它包括物种的数量、分布、相互关系以及物质循环等方面。
物种多样性是指某一地区或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和种类。
2.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研究生态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
生态系统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类型进行分类,如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另一种是根据生态系统的规模来分类,如生物圈、生物群落和生态位等。
了解生态系统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物种的数量和种类,它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十分严重,造成了许多灾难性的后果。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环境保护和规划等。
4. 环境污染与治理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和能量的排放,导致环境的恶化和污染的现象。
环境污染是全球性问题,可以从空气、水和土壤等多个方面进行治理。
治理环境污染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进行治理。
5. 气候变化与应对气候变化是指全球气候模式发生变化,气温、降雨等气象要素出现异常现象。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系统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采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发清洁能源等多种措施。
本章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和掌握。
八年级上册科学3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3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8e89be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b.png)
八年级上册科学3章知识点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八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第三章节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
一、力的概念力是指物体互相作用所产生的物理量。
在平面内,力可以分为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种。
竖直方向的力又可分为向上的力和向下的力。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了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
二、力量的计算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公式F=ma来计算,其中F指力的大小,m 指物体的质量,a指物体受力产生的加速度。
力的单位是牛顿(N),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加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的平方(m/s^2)。
三、浮力与物体沉浮现象浮力是指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的向上的作用力。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位于下沉的部分的体积有关。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一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四、压力的概念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力的大小。
压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它等于牛顿每平方米(N/m^2)。
压力可以通过公式P=F/A来计算,其中F指施加在面上的力的大小,A指面的面积。
五、液体的压力液体的压力可以通过公式P=ρgh来计算,其中P指液体的压力,ρ指液体的密度,g指重力加速度,h指液体表面以下的深度。
液体的压力呈现出单位深度方向上的等比变化。
六、空气压力空气压力是指空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
一般来说,当物体的表面积越大,受到的空气压力也就越大。
空气压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公式P=F/A来计算,其中F指空气施加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的大小,A指物体表面积。
七、杠杆的原理杠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它可以达到增大力臂或力的效果。
杠杆的原理是指当杠杆左侧受到的力发生变化时,杠杆右侧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八、滑轮的原理滑轮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通过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在使用滑轮时,所承受的重力将会减少,因为重力被均分到了滑轮的各个部件之间。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复习总结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c25b74452d380eb62946da3.png)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3.1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1.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阳光充足的方向生长。
一般低等、幼嫩植物的向光性反应较快。
(2)向地性: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
根尖、茎尖的向地性最为明显。
(3)向水性:植物的根向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
(4)向化性: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5)向触性:植物对振动作出的反应。
(6)向热性:植物对温度作出的反应。
注意:①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向地性(负地)、向光性的感应性表现;②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时,一定要建立对照组,便于比较得出植物具有哪一感应性现象。
3.2 神奇的激素一、生长激素1.产生部位: 胚芽的尖端。
2.作用: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3.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应用于除草剂防治杂草,植物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背光部分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生长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弯向光照方向生长。
即植物具向光性。
三、其他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四、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
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神经系统和胰岛素。
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于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导致血糖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
五、内分泌腺和激素1.激素的作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①有无导管: 内分泌腺 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 毛细血管六、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1.激素分泌失调时,人体的 生长发育 、新陈代谢、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等生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
3.3 神经调节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以 神经调节 为主。
2.人在感知环境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c4f6b5f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a.png)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一、知识点归纳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表示方法:用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起点是力的作用点,终点是力的作用效果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6、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处于平衡状态。
7、平衡力: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受到的是平衡力。
8、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
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10、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称为二力平衡。
1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称为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12、重心的概念: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称为重心。
13、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14、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关系式为G=mg。
二、测试题1、下列哪个选项最能描述力的概念?()A.力是物体本身具有的特性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C.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力的作用效果仅与力的大小有关2、下列哪个单位不是力的单位?()A.牛B.克C.米D.秒3、下列哪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力的三要素?()A.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B.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合称力的三要素C.力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D.力的三要素中,方向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4、下列哪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A.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时,它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一定受到平衡力作用C.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一定受到平衡力作用D.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它一定处于非平衡状态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第四章电路探秘知识点一:电荷1、电荷带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d842a7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3.png)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生命体是一种真正的奇迹,它们运用各种化学反应来维持生命活动。
本章介绍了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 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所有的生命体都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它们体积微小,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具有许多复杂的化学反应来保持其活动,包括蛋白质合成、代谢和维护细胞结构等。
同时,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种类型,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存在细胞核。
二. 细胞的生物膜细胞表面有一个生物膜,它起到了很重要的保护和选择性通透的作用。
生物膜由许多分子构成,其中磷脂质就是主要的组成部分,磷脂质分子中有一个疏水头和一个亲水尾,这使得磷脂质能够在水中自组装形成双层膜。
三. 细胞器的功能和结构生命体中的细胞器有许多种类,每种细胞器都有特定的功能。
例如,线粒体是细胞中的“动力站”,它能转化食物为能量,提供给细胞使用。
而内质网则是各种蛋白质合成和运输的地方。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工具,核糖体分散在细胞中。
而色素体则是光合作用发生的地方。
四. 糖脂和蛋白质的功能糖脂和蛋白质是生命体的三大类基本分子之一,它们承担了许多重要的功能。
糖脂包括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生命体中有多种功能,如细胞膜的强度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
而蛋白质则负责各种生命活动,如储存、传递信息等。
五. 细胞生物学的应用细胞生物学在医学上和生物技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利用细胞培养因子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速率。
而在生物技术领域,细胞技术可用于基因克隆和制备药物。
总之,本章介绍了生命体的一些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和细胞器的特点对理解生命体的运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助生物技术的进步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知识点PPT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知识点PPT](https://img.taocdn.com/s3/m/73f96bc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9.png)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知识点PPT 科学第3章介绍了有关光学与光学仪器的相关知识,这是我们所熟知的一种物理现象,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的仪器。
本章讲解的内容共分为如下四部分:
一、光信号的传播
光信号的传播是指光线在真空、空气和介质中传播的过程。
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反射、漫反射等现象,产生如镜面反射、全反射、色散等现象。
要了解光信号的传播,必须了解光的特性和光的反射、折射规律。
二、光学仪器
光学仪器是一类利用光信号进行物理测量、检测、分析和处理的仪器。
本章介绍了望远镜、显微镜、投影仪、激光、光源等常见的光学仪器和器件,同时讲解了它们的基本构造及其原理。
三、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是指白光入射在透明介质中逐渐分离成不同颜色的光线,即彩虹现象。
本章讲解了光的色散现象和彩色成像原理,包括光的折射率和波长与颜色的关系等知识。
四、眼睛的工作原理
眼睛是我们视觉接受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而向大脑传达视觉信息。
本章讲解了人眼的构造和光线在眼中的折射、聚焦、倒置等基本知识,同时还涉及了近视、远视、散光等常见的眼科问题。
本章中所介绍的内容是关于光学与光学仪器的基本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是很有用的。
掌握了这些知识之后,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学现象和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还可以更好地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cf681f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48.png)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知识点归纳及测试题第三章自然界的水一、知识点归纳1、水的存在形式和分类1、地球上的水主要存在于海洋、河流、湖泊、大气、地下和生物体中。
2、水的分类:根据水中的杂质和盐分含量,可将水分为纯净水、软水和硬水。
2、水的化学性质1、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H2O。
2、水的化学性质:与其它物质反应,参与化学反应,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
3、水资源的重要性1、水是生命的基础,人体的大部分由水组成。
2、水在工农业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农业灌溉、工业冷却、航运、发电等都离不开水。
3、水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生活用水、清洁、洗涤等都离不开水。
4、水资源的宝贵性及合理利用1、地球上的水资源有限,分布不均,许多地区严重缺水。
2、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和社会的责任,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测试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海水 C. 冰 D. 食盐水2、人体中水的含量约占体重的()。
A. 20% B. 30% C. 40% D. 50%3、一滴水中有大约()个水分子。
A. 10个 B. 100个 C. 200个D. 500个4、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 B. 海水淡化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C. 水是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之一 D.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可以用于洗涤、冷却等5、下列物质中,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有()。
A. 二氧化碳 B. 水C. 无机盐D. 葡萄糖6、下列行为中,不利于节约水资源的有()。
A. 使用节水器具 B. 用流动水冲洗物品 C. 收集雨水用于绿化 D. 用自来水浇花7、下列属于纯净水的是()。
A. 雪山水 B. 山泉水 C. 自来水 D. 河水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可乐 C. 水 D. 大米9、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4a564d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e.png)
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在八年级上科学的第三章中,我们将学习有关物理学和化学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这一章节中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
1. 物理学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物质的科学,主要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量子物理学等方面。
1.1 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科学,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运动学研究物体运动的轨迹和速度等,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等。
1.2 热学热学是研究物质热现象的科学,包括热力学和热传导两个方面。
热力学研究热量的传递和物质状态的变化等,热传导研究物体内部和外部的热传递过程。
1.3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现象和光的传播的科学,包括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两个方面。
几何光学研究光的传播和反射等,物理光学研究光的波动和干涉等。
1.4 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磁现象和电磁波的科学,包括静电学、电流学、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等方面。
1.5 量子物理学量子物理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的科学,包括量子力学和基本粒子物理学等方面。
量子力学研究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基本粒子物理学研究物质的最基本结构。
2. 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包括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等方面。
2.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基本物质和化合物两类。
基本物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水银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2.2 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元素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硬度、熔点等,化学性质包括与其他元素的反应等。
化合物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如熔点、导电性等。
2.3 化学方程式和反应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中原子和分子之间的转化关系。
化学反应包括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两种,化合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更多种新物质。
总结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中,我们学习了物理学和化学的基本知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f11f486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e.png)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一、本章概述。
二、具体内容。
(一)生命活动的调节。
1. 植物的感应性。
- 植物具有向性运动,例如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等。
向光性是指植物的生长会朝着光源的方向,这是因为植物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会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较快,从而导致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向地性则是植物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的特性。
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在重力作用下,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的生长,所以根向地生长;而茎对生长素不太敏感,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强,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弱,所以茎背地生长。
向水性是植物的根向水分较多的地方生长的特性,这有助于植物获取足够的水分以维持生命活动。
- 除了向性运动,植物还有感性运动,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会合拢。
这是由于含羞草的叶枕细胞对刺激非常敏感,受到触碰时,叶枕细胞中的水分会迅速流失,导致细胞膨压下降,从而使叶片合拢。
这种感性运动可以帮助植物应对外界的一些突发刺激,保护自身。
2. 人体的激素调节。
- 人体有多种内分泌腺,分泌不同的激素来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例如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如果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如果成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表现为食量大增、身体消瘦、情绪易激动等症状。
- 胰岛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
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浓度过高,部分葡萄糖随尿液排出体外,这就是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必要时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肢端肥大症。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归纳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归纳浙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976622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5.png)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归纳浙教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归纳关键词: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生命活动、调节一、文章类型本文属于科学类文章,主要对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中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进行知识点归纳和总结,以便读者学习和掌握该章节的核心内容。
二、梳理关键词1、神经系统2、激素调节3、生命活动4、自主神经系统5、外界刺激6、内分泌系统7、生长激素8、甲状腺激素9、性激素10、胰岛素三、知识点归纳1、神经系统: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主要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2、激素调节: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共同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
3、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主要调节内脏活动。
4、外界刺激:对生命活动产生影响,例如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
5、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通过激素调节生命活动。
6、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在睡眠时分泌。
7、甲状腺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8、性激素:促进性成熟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
9、胰岛素:调节血糖,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储存。
四、文章结构1、引言:介绍本章的主题和内容。
2、神经系统:阐述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分类。
3、激素调节:介绍内分泌系统,以及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和胰岛素等主要激素的调节作用。
4、生命活动调节的应用:结合实际情况,阐述生命活动调节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
五、丰富文章内容在文章中可以加入具体的实例和案例,以生动形象地说明相关知识点。
例如,可以介绍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及其与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还可以介绍一些农业生产中如何利用生命活动调节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六、检查文章逻辑在完成文章撰写后,需要仔细检查文章的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是否清晰,是否符合常规的写作规范。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修改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5d0eebb7360b4c2f3f6498.png)
第一篇: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八年级《科学》第三册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第2节神奇的激素第3节神经调节第四节动物的行为第五节体温的控制一、本章概述:本章在新教材中的地位:本章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主题。
主要通过学习后,使学生认识到行为是生物体对内部或外部环境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行为反应需要在多个层次上进行协调和通信的。
在这一章中,通过知识的讲授和探究活动,要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是一个在内部和外部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的开放系统,而多层次的调节使其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并引导学生关注脑科学和动物行为学等科学前沿的进展。
本章在前面的第二章“环境因素对生物的行为会产生各种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环境对生物体是如何产生影响的以及生物体对环境的影响是如何做出相应反应等内容。
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采用了讲授、探究、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力争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是一个在内部和外部不断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的开放系统,而多层次的调节使其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发展,特别是脑科学和动物行为学等前沿科学。
本章教材首先是以人为中心而开展的,无论是动物的行为还是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温的调节等都是以人为事例,或者从我们身边的事例选材的。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
要从自身出发,从而了解生物。
这符合新课程的以“人”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其次,本章的教材共安排了36幅教学彩图,以及一些表、实验等。
它们的安排主要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抽象的概念时,使之具体化。
如: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等。
因此读图和识图能力在本章可以很好的发展。
同时在图与图中,通过查找相同与不同点,达到学习知识和把握知识的目的。
第三,本章教材仍然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法之一,特别强调调查,要求学生通过调查,对调查的方法和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还强调了“科学史”的教育。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 知识解析.doc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 知识解析.doc](https://img.taocdn.com/s3/m/7c9e04920722192e4436f63a.png)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知识解析八年级第三章知识点解析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和神奇的激素、神经调节和动物的行为植物的感应性现象向日葵向太阳是对光照作出的反应,茎的背地生长是对地球引力以及光照的反应,捕蝇草捕猎物是对猎物重力的反应。
植物也能对环境中的各种不同的刺激作出反应,只是大多数植物没有动物那么明显。
(1)向光性:茎朝向光的一面生长。
(2)向地性:根都朝下生长,茎尖的负向地性。
(3)向水性:根朝向水量多的一面生长。
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发现:研究植物向光性的过程中发现。
1880年达尔文向光性实验⑴胚芽在受到单侧光照射吋,弯向光源生长。
⑵切去胚芽尖端,胚芽不生长,也不弯曲。
⑶胚芽用一个锡箔小帽套起来,胚芽直立生长。
⑷胚芽尖端下面一段用锡箔包围,弯向光源生长。
胰岛素与血糖含量(1)进食后糖类物质会在体内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以提供身体各器官的生长和活动。
(2)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3).lflL糖含量在体内基本维持在90毫克/100毫升左右。
正常生理状态下,血糖浓度相对稳定在70~110mg/毫升左右,过高或过低均为病理状态的表现。
因此,血糖测定是最常用的临床化验项目之一。
探究原因:人体内血糖浓度调节过程。
当血糖含量上升吋,胰岛素分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当血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血糖含量升高;从而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思考】当胰岛素分泌不足吋,如何设法控制血糖含量的平衡?胰岛素分泌不足会使血糖浓度过高,从尿屮排出,即糖尿病,还会造成脂代谢紊乱,引起血脂过高、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的疾病等等。
胰岛素分泌过少,必须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分泌相对过多,多数只需饮食控制。
重难点精讲1、对刺激的反应激素对生物体的调节作用缓慢而持久,而神经系统对生物体的调节快速而短暂,如:动物遇到危害时,会迅速的躲避保护自己;人处于紧急情况时,也能迅速地对环境做出反应。
那我们的神经系统对这些反应到底有多快呢?每个人的反应速度都一样吗?(1)不同的人对刺激反应的快慢都是不一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神经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1、神经系统:传导并处理信息的系统。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承担着处理信息的重任。 3、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性神经, 承担着传导信息的功能。
2、为什么要测3次取平均值? 可以排除偶然性,减小误差
3、实验2中,数数对被测试者有什么影响? 数数使被测试者反应变慢
4、实验1中,被测试者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有哪些 器官参与,具体过程是怎么样?
被测试者通过眼睛接受测试者放手的光信息,接着
把信息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由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
再把信息通过神经传导到手指上,由手指作出捏住直 尺的反应。
脑神经
脑神经:12对, 来自脑部,主要 支配头部和颈部 的各个器官的感 受和运动。
脊神经
周围神 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负责中枢 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 位的通讯
脊神经:31对,来自脊椎, 主要支配身体的颈部、四 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
1.人的神经系统组成:
中枢神经 系统 神 经 系 统
周围神经 系统
脑
脊髓 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植物性神经
轴突:较长,一般只有一条
(轴突末梢)
树突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到细胞体,兴奋再从细胞体传到轴突, 再到轴突末梢。最后传送到另一个神 经元或其他组织。
神经元的 结构
细胞体
树突:数目多、把产生的
突起
兴奋传递到细胞体
轴突: 仅一条、把兴奋从 细胞体传出
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感应性
感应性: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被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向性运动: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向性运动有: 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 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
活动1: 现象:小麦幼苗弯向光源生长。
活动2:
现象:
习题
探究:植物对水的反应
习题
植物激素
• 【讨论】环境中温度变化的信息是如何被接受的? •
通过人体皮肤细胞中的冷敏小体和热敏小体中的神经元接受。
1、小鸟遇到敌害时会迅速躲避,驾驶员看见红灯
就会刹车,这些感觉和反应都是由神经系统来控制
和调节的。 2、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如视网感膜光中细胞
的
嗅觉细胞,鼻粘膜中味觉细胞
的
,味蕾中的
都是神经细胞。
激素分泌失调会引起一些疾病
3.3 神经调节
人在接受刺激后,要多久才会有反应呢?
一、对刺激的反应
【实验】P101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
实验1 两个同学为一组进行实验,用一直尺零刻度朝下, 测试者用手握住尺子,突然松开,被测试者仅用拇指 和食指将尺子夹住,记录被测试者捏住尺子的那个位 置的刻度。测三次,求平均值。
作用机制
胰岛素分泌增加 感受器
胰岛素分泌减少 感受器
正常水平
二、内分泌腺和激素
进入青春期后
男性 长胡须、喉结突出、声音变粗
女性 丰满、骨盘变宽、音调高而尖
形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内分泌腺和激素
我们体内分布有许多的内分泌腺,他们会分泌相应的激素。 这些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 但这些激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对外界刺激反应等 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1.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
实验1: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实验2:温特实验
生长素有哪些作用和缺点? (1)促进植物的生长
作用: (2)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3)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缺点:浓度过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应用
防治杂草
产生的部位:胚芽尖端
机理: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并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 显著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植物激素。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类素
促进细胞伸长素 促进细胞分裂
3.2 人体的激素调节
一、胰岛素
每天我们所吃的食物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营养物质,其中糖类物质 体内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以供身体各器官的生长和活动。这种血液 中的糖叫做血糖。
血糖含量在体内基本维持90毫克/100毫升左右,原因是什么?
胰岛素:胰岛素由胰脏分泌;用于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 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
3接、受人信息体作出传导反信应息是一处个理信息 传导信息 作出反应
指出下列结构的名称:
① 细胞体
;
② 细胞核
;
③ 树突
;
④ 轴突
;
⑤ 轴突的分枝
;
三、信息的处理
书中斑马对环境的察觉和人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应. 他们是通过什么获得信息的?又是什么支配他们作出这 样的反应?
神经系统
中枢 神经 系统
中枢神经系 统接收处理 各种信息, 并决定和启 动相应的反 应
实验2 同样做活动1,同时让被测试者数数,按2, 4,6,8这样的顺序数,记录捏住尺子处的刻度。
实验3 被测试者闭上眼睛,重复上述实验,测试者 在放开直尺的那一刹那发出声音,给被测试者一个暗 号,记录捏住尺子处的刻度。
【讨论】
1、比较数据,哪个实验时的反应最快? 实验1时反应最快,实验2、3时反应比较慢
作5、接出接实受反受验信应信3息和息的实-器验>传官1参导不与信同的息,器-实官>验处有3理中什信是么息耳不-朵同>,?传实导验信1息中-是>眼 睛。
【结论】
1、不同的人对刺激反应的快慢都是不一样的。同一 个人在不同条件下对刺激反应的快慢也是不一样的。 2、在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时,需要有许多器官的 参与。 3、对刺激的反应过程是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 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
二、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1、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
(1)眼的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 (2)鼻的黏膜上有嗅觉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变化 (3)舌上味蕾中有味觉细胞能接受化学物质刺激 (4)更多,如听觉,触觉……
【结论】上面提到器官里的细胞都是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细胞体
神经元 (神经细胞)
树突:短而多,呈树枝状 突起
人体内有哪些内分泌腺?
脑垂体
分泌生长激素 能够控制人的生长发育
分泌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能够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提
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胰脏
分泌胰岛素 促进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储存
在肝脏和肌肉内
卵巢
肾上腺
睾丸
分泌肾上腺激素
能够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 通往肌肉的血管
分泌雌、雄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 发和维持人的第二性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