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及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合集下载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一、皮内接种法(一)合用疫苗:卡介苗。

(二)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处下缘皮内。

(三)操作方法:1 、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胳膊。

2、用iml-次性注射器或者一次性蓝芯注射器配4,5 号针头吸取1 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皮内。

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份,然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方向旋转 1 800 角后,拔出针头。

勿按摩注射部位。

二、皮下接种法(一)合用疫苗: A 群流脑疫苗、A+C 群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麻风减毒活疫苗、麻腮减毒活疫苗(麻风腮)。

(二)注射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肤。

(三)操作方法:1。

如在儿童左上臂接种,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座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

2、接种人员用iml 注射器配上5,5 号针头,吸取1 人份疫苗后,皮肤常规消毒,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柄,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300-400 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1/3-2/3.放松皮肤,左手固定针管,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若有回血,应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三、肌内接种法(一)合用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

(二)注射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

(三)操作方法:1、家长取坐位,儿童应座于家长腿上;家长左臂抱紧儿童,使儿童头部靠在家长左肩部;将儿童右臂置于家长身后;家长用右臂固定儿童双腿,右手握住儿童左手,防止在接种过程中乱动。

大年龄儿童可取坐位或者立位,注射侧的手叉腰。

2、用适当规格的注射器吸取1 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左手将三角肌绷紧,右手持注射器(以执毛笔式),与皮肤呈900 角,快速刺入针头长度的2/3,固定针管,放松皮肤,回抽无血,注入疫苗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球稍加按压针眼部位。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

乙肝主要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由于对献 血员实施了严格的HBsAg和HBV DNA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 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 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别是 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 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围生期,大多在分娩时接触 HBV阳性母亲的血 液和体液。随着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G) 的应 用,母婴传播已明显减少。 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 如同一办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 手、拥抱、同 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 HBV。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未发现HBV能经吸血昆虫 (蚊和臭虫等) 传播。Βιβλιοθήκη 31第三部分
接种工作流程
三、接种工作流程

一、领取储存疫苗 产科接种点每月 5 日前根据上个月接种情况领取乙肝疫苗、卡介苗。 疫苗在储存和运输疫苗时,冷藏箱或冷藏包内应按照要求放置冻制好 的冰排,底层垫上纱布或纸,以便吸水并预防疫苗破损。疫苗瓶不能 直接与冰排接触,防止冻结。在箱体中部放置温度计,运输过程开展 温度监测并记录,填写《疫苗运输温度记录表》。记录内容包括疫苗 名称、生产企业、供货(发送)单位、数量、批号及有效期、启运和 到达时间、启运和到达时的疫苗储存温度和环境温度、运输工具名称 和接送疫苗人员签名。 在疫苗储存过程中,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测温至少查 阅1次温度监测记录 (间隔不少于6小时),填写“冷链设备温度记 录表”。
7月龄
8月龄
12月龄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一、为保证这项工作经常性开展,卫生院设立以院长为组长,卫生院专职防疫人员及接种员人员为骨干的乡卫生院防保组,负责制订本辖区生物制品计划,领发生物制品,实施预防接种,调查处理异常反应,“冷链”管理,以及对基层卫生人员计划免疫工作的业务培训、督促、检查等项工作。

二、计划免疫工作实行一卡(儿童免疫接种卡)、一证(儿童预防接种证)、两册(1、2类疫苗接种登记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册)、两簿(生物制品领发登记簿、冷链设备接种器材领发登记簿)、两表(年度生物制品计划双月报表、0—7岁儿童分村分龄统计表)制度。

卡、簿、表由卫生院防疫人员专柜保管,接种卡仅接种期间发至各接种点,接种完后仍交回卫生院管理。

7岁后,接种卡片由卫生院保管15年。

儿童预防接种证交儿童家长保管,0—7岁儿童年龄分组表每年统计一次并上墙公布。

三、建、管、用好0—7岁儿童免疫接种卡、证。

2010年度建卡率、建证率不得低于99%,卡、证填写符合率不得低于95%以上,坚持每季全乡儿童出生人数与建卡数、建证数核对。

四、接种人员应以高度责任心,严格的科学态度,掌握免疫程序,生物制品性质,接种方法、接种途径及接种前的询问和告知,禁忌症,以及接种后副反应的观察处理。

为确保工作质量,接种前要仔细检查发现禁忌症,严禁使用过期、冻接和变质的疫(菌)苗,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严格无菌操作。

五、做好接种前的调查摸底工作,接种中的组织实施;填写好接种卡证和接种登记册;接种后的统计汇总工作,按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出生物制品使用月报表或工作总结。

六、积极处理预防接种中出现的异常反应,并及时向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局报告,必要时,提请异常反应诊断小组会诊,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不得单方面出具诊断证明,所出证明一律无效。

预防接种卡、证使用管理制度一、凡本地0—7岁儿童必须一人一卡一证。

外来、外迁的儿童要及时索补卡、转卡,超龄儿童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实行剔卡,剔除的卡片要保存备查。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目的:1、了解安全注射的概念;2、掌握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行为的危害;3、掌握实现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措施和要求;4、掌握自毁式注射的使用方法。

内容1、安全注射的概念(1)概念:对疫苗和药物应用灭菌的注射器和规范的操作进行注射,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进行安全处理即称为安全注射。

(2)安全注射的三大要素:①对接受注射者无害;②对实施注射者无危(wei)险;③注射后的物品(废物)不会给公众带来危害。

2、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的概念目前,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包括以下含义:(1)预防接种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包括注射器要无菌包装,接种前才干打开包装,使用后放入指定的安全盒或者防刺容器中,不允许再次使用,在有效期内使用);(2)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要持合格的资格证上岗;(3)预防接种的操作要规范化;(4)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5)接种后的接种器材及其废弃物品要安全回收、销毁。

3、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的危害: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传染性↓↓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疟疾等↓不灭菌器材导致的感染↓脓肿败血症非传染病↓↓ ↓不正确技术造成的伤害↓注射性麻痹结核性淋巴炎注射物内含有其它物质引起的伤害↓毒性反应过敏性休克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可造成以下几种危害:(1)传播血源性疾病。

预防接种不安全注射可造成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我国的免疫程序规定,1 岁以内的儿童需要接种多种生物制品,如果预防接种不安全,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成为病毒携带者,将来可能发展成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也可把乙肝病毒传播给他人;如果预防接种人员在接种时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刺伤,也可能被传染。

根据 WHO 的统计,全球每年由于使用不安全注射器而新增的乙肝感染者为 800 万到 1600 万,新增的丙肝感染者人数为 230 万到 470 万,新增的 HIV 感染者人数为 8 万到 16 万。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技术培训PPT精选课件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技术培训PPT精选课件
20
21
3.抽取苗液
22
23
排气
空气 苗液
排气 至锁 定刻 度
抽苗液前 抽吸苗液
指弹气泡 气泡上移
下拉芯杆,使气 泡与外空气相通
24
四、接种门诊具备的条件
-接种人员配备
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乡村 医生资格,经县疾控中心培训考核合格
熟悉业务知识,有应急处理能力,相对 稳定
接种人员数配置,与辖区服务人口数量、 服务周期适应
剂量和用法: 0.1ml/人(1人份)。5人次用剂量BCG
加入 0.5ml所附稀释液,摇匀使之完全溶解成均匀悬液。 疫苗打开溶解后30分钟内用完。 用1ml蓝芯注射器
免疫程序: 接种1剂次。
8
卡介苗的使用
储存温度:2-8℃避光保存和运输,严禁冻结。 注射部位:左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操作方法: 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胳膊; 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或一次性蓝芯注射器配4.5号 针头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毒,待酒精干后, 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 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15角刺入 皮内。
32
谢谢
严禁接种皮下和肌肉 10
接种实施--接种技术操作要点
皮 内 注 射 法
11
卡介苗的使用
禁忌症
1、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2、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发热者暂缓接种。 3、对疫苗已知的任何成分过敏者。 4、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神经系统疾病者。 5、早产、体重<2500g、难产或有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 6、患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患者。 注意事项
26
接种门诊具备的条件

04新生儿疫苗接种

04新生儿疫苗接种

• 接种登记及转卡管理
– 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对乙肝疫苗接种记录实行统一管 理,不设专门的接种证、卡、簿。 – 负责新生儿接生的单位和个人,在完成乙肝疫苗第一针接种后, 要详细填写《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并由 儿童监护人及时报送至其居住地所在的基层接种单位,接生单位 接种后要保留存根以备核查。 – 所在居住地的基层接种单位应及时给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证、卡、 簿,及时将第1针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转录,负责第2、3针乙肝 疫苗的接种工作。
安全、反应小、效果好
• 乙肝疫苗是目前唯一被认为是预防癌症的疫苗。 • 乙肝疫苗的研制已有近30年的历史,
– 1985年我国开始使用血源乙肝疫苗, – 1992年研制成功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乙肝疫苗; – 1993年完成了对从美国默克公司引进的(酵母)乙肝疫苗的中间 试制,1995年获准生产。 – 1998年后淘汰了血源乙肝疫苗,
• 接种剂量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为5μg –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为10或20μg。
• 接种禁忌证 患有发热、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者及 过敏体质者禁止使用。
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5)
• 注意事项
– 接种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将乙肝疫苗与其它疫苗在一个注射器内混 合后接种; – 乙肝疫苗在使用前要充分摇匀,使疫苗液中的氢氧化铝胶体完全 悬浮。如果未能将乙肝疫苗中氢氧化铝胶体完全悬浮均匀,或因 贮藏不当导致氢氧化铝胶体呈块状,其接种效果将明显降低或完 全无效。 – 如乙肝疫苗安瓿破裂、容量不足、变质、有摇不散的凝块、超过 效期,均不得使用。 – 乙肝疫苗不能冻结,冻融后的乙肝疫苗不能使用。 – 接种前,应告诉受种者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 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 禁忌等。

浅谈预防接种与安全注射

浅谈预防接种与安全注射
1 预 防接种不安全注射的主要表现
职业道德教育 , 讲解安全注射 和消毒知识 、 技能和方法 , 高医 提 护人员的责任心和安全注射意识 , 深刻认识不安全注射 的危 害 性 。做到一人 一针一管 , 并让儿童远离废弃的注射器。
23 制定 注射器材使用管理细则 . 使 用合格 的一次性 注 射器 , 推广使用 自毁 型注 射器 。 自毁型注射器和普通 的一次性 注射器 由上级单位随疫苗一并下发 , 领取时做好登记 。使用前
注射部位 、 途径 、 剂量掌握 不正确也是 造成不 安全接种 的关键 1 选择 的疫 苗质量不 是安全有效 的 疫苗保存不 当: . 4 疫 苗 的保 存不按规定温度 的要求 , : 长时 间暴 露于高温 环 如 疫苗
不 得使用 ; ③冻结过的百 白破疫苗 、 乙肝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 2 严格掌握疫苗 的品种、 . 5 作用 、 禁忌证 、 接种对 象 、 接种 途径 、 接种剂量 、 良反应 以及注意事 项 不 避免 在 阳光直射 下
的安全 、 医务人员的安全 、 环境的安全。 为防止在预防一种疾病
成人常规接种和应急接种 、 免疫血清类制品 的临床治疗和免疫 预 防、 体内用诊 断用 品等 。 现用的疫苗由于具有生物学特性 , 除
极少数是 口服给药 以外 ,绝大 多数疫 苗都是通过肌 肉注射 、 皮
时造 成另一种疾病的传播 , 必须保 证预防接种 的安全性 , 在实 际操作 中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
21 加 强安全注射 的法制 化管理 . 我 国专家 主张建 立安
下注射或皮 内注射途径给药。 由于消灭 的病种和应用的疫苗不
断增 多 , 们接受注射 的次 数 日益增 多 , 人 加上儿 童从 出生 到学 龄期至少要接受 十余 次计 划免疫注射 , 以实施 安全注射就显 所

安全接种【2024版】

安全接种【2024版】

备注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 次,第1、2剂次间隔≥28 天
第1、2剂次,第2、3剂次 间隔均≥28天 第1、2剂次,第2、3剂次 间隔均≥28天
疫苗免疫程序
疫苗
接种对象 月(年)龄
乙脑(减 毒)
8月龄,2周岁
流脑A
6~18月龄
接种 剂次
2
接种部位
上臂外侧三 角肌下缘附着

接种 途径
皮下 注射
2
8月龄(2剂 次),2周 岁,6周岁
4
上臂外侧三 角肌下缘附
着处
皮下 注射
0.5ml
第1、2剂次间隔7~10天
甲肝灭活 疫 苗
18月龄, 24~30月龄
2
上臂三角肌 附着处
肌内 注射
0.5ml
2剂次间隔≥6个月
注:1.CHO疫苗用于新生儿母婴阻断的剂量为20μg/ml。
2.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其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
2、国家免疫规划使用的减毒活疫苗都可以按照免疫程 序和预防接种方案的要求,在任何季节开展常规接种 和应急接种。
3、免疫球蛋白可以与灭活疫苗同时接种;使用免疫球 蛋白后至少需间隔3个月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减 毒活疫苗14天后才能使用免疫球蛋白。特异性免疫球 蛋白的具体使用方法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
安全注射的含义(4)
(四)、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 每天上、下班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器
械等消毒清洁; 接种室和候诊室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 做好登记。
安全注射的含义(5)
(五)、接种后器材及废弃物处置 1、针尖销毁放入指定防刺容器中或安全
盒;
2、针筒放入指定的回收桶; 3、做好回收记录。

儿童预防接种须知

儿童预防接种须知

预防接种须知根据国家《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疫苗分为二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办理预防接种证在本市医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医院将为其接种第1 剂乙肝疫苗和卡介苗,并发放预防接种证。

孩子满月时,监护人携带接种证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办理后续预防接种手续并接种第2 剂乙肝疫苗。

办理后续接种手续时如果能够提供出生证明和户口本,则应向经办医生出示。

保管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证是受种者预防接种记录的有效证明。

国家明确规定幼托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须查验本证。

预防接种证一定要妥善保存,如有损坏或遗失应及时办理补证手续。

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在预防接种前,请了解本次接种疫苗的信息,了解疫苗的禁忌症、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并将受种者近期的健康状况如实地告诉医生。

疫苗接种后须至少留观30 分钟。

回家后继续加强观察,接种后应适当休息,多饮开水,并注意接种局部的清洁。

发热者给予退热药予以对症处理,对局部反应,可用清洁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可以帮助消肿,减少疼痛。

但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

若体温较高(》38.5 C)且持续数日,或出现其他更严重的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危害上海市第一类疫苗预防接种程序表说明:第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

部分一类疫苗可根据受种者的需要,自愿选择自费的第二类疫苗产品进行替代上海市第一类疫苗公示信息上海市第一类疫苗接种注意事项上海市第二类疫苗简介说明: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疫苗,疫苗详细信息请查阅接种知情同意书(征询单)及产品使用说明书。

上海市第二类疫苗价格公示备注:以上价格仅供参考,实际价格以门诊公布为准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和消毒隔离制度1、接种门诊应宽敞、清洁、明亮。

接种前半小时停止清扫,防止尘埃飞扬,接种室按规定的要求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接种工作台用2000ppm有效氯消毒剂擦抹。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及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及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的疫苗,如DPT、OPV、MV和BCG同时接
种,但应在不同部位接种。与其它疫苗联合
免疫的具体要求详见疫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明书。
6.注意事项(1)
应避免将乙肝疫苗与其它疫苗 在同一个注射器内混合后接种。 乙肝疫苗在使用前要充分摇匀,使 疫苗液中的氢氧化铝胶体完全悬浮。 如果未能将乙肝疫苗中氢氧化铝胶 体完全悬浮均匀,或因贮藏不当导 致氢氧化铝胶体呈块状,其接种效 果将明显降低或完全无效。
3、疫苗管理(2)
疫苗领发要遵循先进先出,短效期先用原 则;乙肝疫苗贮存于2~8℃冰箱,冰箱应配 有温度监测记录表,每天2次记录冰箱内的 温度及其运转情况;乙肝疫苗应放于冰箱 内远离压缩机的地方,以免冻结。当冰箱 结霜超过5mm时应及实除霜。
4、首针接种(产科)
为了切实保证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在出 生后24小时内及时接种: ①对在院内出生的新生儿,由产科接种 点接种,如未设立产科接种点,则由本院的 常规免疫接种点、接种门诊接种; ②对在家出生的新生儿,由接生人员通 知当地接种点、接种门诊的接种人员上门接 种。
5、接种登记(2)
《登记卡》第一联由负责接种新生儿首
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点、接种门诊留存备 查,第二联交新生儿家长; 接种点(包括产科接种点)、接种门诊 根据实际使用的数量,凭疫苗使用报表 到当地乡级防保科或疾控机构领取乙肝 疫苗和注射器。
6、统计与报告
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指设置产科或开展接生工作的单位) 负责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接种登记通统计报告,并于 每月5日前将上月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和使用情况上报至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新生儿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及剂量: 重组(汉逊酵母)10ug乙型 肝炎疫苗
4.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部位和途径(1)

加强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加强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加强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作者:王学军张庆林单月仙来源:《中国保健》2010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10 - 136 - 02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流行也区,慢性HBSAg携带率高达10%~15%;据统计我国每年约200万新生儿因母婴传播而在出生时携带乙肝病毒。

目前乙型肝炎的重要传播途径母婴传播、性传播、医源性传播,及肠道内传播(如静脉内注射毒品等)出现明显上升趋势。

据相关报道全球每年新发生的乙肝患者中约32%由不安全注射引起。

而我国的一项调查显示部分地区不安各注射率高达37%。

乙肝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我国的调查表明,乙肝疫苗接种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上1.1%,未接种组为1 5%,两者相差14.7倍。

不同HBV流行区之间的人口流动增加,社会经济状况改善,医疗项目落实及静脉内注射毒品,性乱行为等增加了HBV的传播机会。

因此接种加强免疫是非常必要的。

婚前医学检查对预防及切断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性。

婚检对象多数为80年代以后出生,人群中HBSAg阳性率较高,分析原因为乙肝疫苗未按规定使用或使用不当。

所以婚前检查尽早注射乙肝疫苗或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人群中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的有效措施。

全民应予以重视。

山东胶州市妇幼保健院,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婚检70564例,检出疾病7800例,疾病顺位依次为:HBSAG阳性者3076例,占30.97%,传染性肝炎72例占指定传染病0.94%。

同时患病情况有性别差异,男性检出疾病4575例,(12.99%)。

女性检出3225例(9.13%)HBSAG阳性者及其他疾病男性高于女性。

青海西宁市妇幼保健中心: 1996年1~12月婚检7114例。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94例,感染率占(1.32%);1997年婚检6848例,乙肝表面抗阳性166例,感染率占2.41%,1998年婚检6053例,抗原阳性159例占2.64%,1999年婚检5744例抗原阳性148例占2.58%。

乙肝疫苗使用和管理制度

乙肝疫苗使用和管理制度

威远同心医院
乙肝疫苗、卡介苗的使用和管理制度
一、凡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包括无计划、非婚),应于出生后24内进行乙肝疫苗和卡介疫苗的注射。

二、两种疫苗是国家提供的免费疫苗,不得以任何的形式收取乙肝疫苗费用和其它一切费用。

三、妇产科应做好乙肝疫苗和卡介疫苗登记和接种工作。

四、乙肝疫苗原则上第一针在接生单位于出生24小时内进行疫苗的接种,第二针、第三针持乙肝疫苗联单在当地的医疗卫生机构或村卫生站进行接种,并向新生儿的家属说明接种的时间。

五、严格掌握乙肝疫苗和卡介疫苗的禁忌症,做好两种疫苗的安全注射工作。

六、药剂科做好乙肝疫苗和卡介疫苗的领取、贮藏、发放工作。

七、乙肝疫苗和卡介疫苗在2—8℃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运输、贮存,经常检查冰箱的温度,应保存在规定的范围内,每日进行冰箱温度记录二次(早晚各一次),由当班工作人员登记,做好资料的保存;冰箱内禁止放置私人用品。

八、乙肝疫苗和卡介疫苗保证一定的贮存数,应按有效期先后顺序存放和发放,并经常检查疫苗的是否在有效期内。

九、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由专人曾矜清点,并去疾控中心领用。

十一、对不按制度办事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对当事人和管理人员进行经济处罚50-200元,对造成后果的将进行行政处罚。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标准

新生儿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技术规范标准
因为乙肝主要经母婴传播、经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是 乙型病毒感染后发生慢性乙肝的主要原因,感染乙肝病毒越早发生 慢性乙肝的比例越多,新生儿时期感染更易发生慢性乙肝,我们调 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在24小时内 接种乙肝疫苗者,仅4%的不能阻断母婴传播。但是在24小时之后接 种者20%不能阻断,也就是在出生24小时后接种乙肝疫苗的婴儿不 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风险,比24小时内接种者高5倍。因此我们 要求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越早接种效果越好。这不 但是我们国家的乙肝免疫策略,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免疫策略,
一般反应:接种后于2周左右,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浸润、化 脓,形成小溃疡;一般经过8~12周自行吸收、结痂,留下永 久性凹陷疤痕,俗称“卡疤”:不需处理。
个别出现淋巴肿大(<10mm)者,可自行消退
脓疱或浅表溃疡:涂1%甲紫(龙胆紫),使其干燥结痂
继发感染可在创面撤布消炎药粉,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
乙肝主要传播途径
HBV主要经血(如不安全注射等)、母婴及性接触传播。由于对献 血员实施了严格的HBsAg和HBV DNA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 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 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不安全注射特别是 注射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 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
接种BCG后的异常反应是极罕见的。2010年全国AEFI监测资 料表明,接种BCG的异常反应发生率为36.08/100万,各种异 常反应在每100万受种者中的发生率,淋巴结反应为29.86, 局部脓肿3.23,过敏性皮疹2.03,BCG全身播散症0.24,过敏 性休克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均为0.12,血管性水肿和热性惊厥 均0.06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国家免疫规划是指国家为广大儿童提供的免费疫苗接种服务,并制定了相应的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

儿童免疫程序表是指按照一定的时间节点,给儿童接种不同疫苗的具体安排和时间要求。

以下是我国目前的儿童免疫程序表:出生时•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首针。

•BCG疫苗: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或者72小时内接种BCG疫苗,首针。

1 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1 个月龄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首针。

•乙肝疫苗:1 个月龄时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

2 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2 个月龄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针。

•百日咳疫苗:2 个月龄时接种百日咳疫苗,第一针。

3 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3 个月龄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针。

•百日咳疫苗:3 个月龄时接种百日咳疫苗,第二针。

4 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4 个月龄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针。

•百日咳疫苗:4 个月龄时接种百日咳疫苗,第三针。

6 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6 个月龄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五针。

8 月龄•乙肝疫苗:8 个月龄时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

12 月龄•卡介苗:12 个月龄时接种卡介苗,加强针。

18~24 月龄•麻疹疫苗:18~24 个月龄时接种麻疹疫苗,首针。

3 岁•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3 岁时接种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加强针。

4~6 岁•麻疹疫苗:4~6 岁时接种麻疹疫苗,加强针。

除了以上儿童免疫程序表中的疫苗,根据具体情况,可能还会接种其他疫苗,如风疹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错过了接种疫苗的机会,应尽快联系所在地的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安排合适的接种时间。

此外,儿童在接种疫苗时,也需要注意接种后的反应情况。

一般情况下,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发热等反应,这些反应属于正常现象,家长无需过于担心。

但如果出现严重反应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总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的制定,旨在保护儿童免受一些严重疾病的侵害。

乙肝病毒母婴阻断技术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规范管理

乙肝病毒母婴阻断技术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规范管理

编辑ppt
9
疫苗管理相关条例、规范介绍
疫苗管理需要强调的是?
各级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应按照条例的规定: ➢ 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 ➢ 建立健全冷链管理制度; ➢ 有专人负责做好疫苗的储存、分发和运输工作。
编辑ppt
10
疫苗管理相关条例、规范介绍
疫苗储存管理应该注意什么?
对验收合格的疫苗: ➢ 应该按其温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冷藏设施设备中; ➢ 疫苗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原则上各级疫苗储存量: ➢ 接种单位至少1个月量。 疫苗报废处置: ➢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储存的疫苗因自然灾害等原因
止使用,不分层的为未冻结过的,可以使用。
编辑ppt
19
疫苗的接种方法
1、卡介苗皮内注射 2、乙肝疫苗肌内注射 3、乙肝免疫球蛋白大腿股外侧肌肉注射
编辑ppt
20
1、皮内接种法
1.1 适用疫苗:卡介苗。 1.2 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 1.3 操作方法: (1)家长抱紧儿童,露出儿童胳膊; (2)用0.1ml一次性注射器吸取1人份疫苗,皮肤常规消
毒,待酒精干后,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 食指固定针管,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00~150角刺入 皮内。再用左手拇指固定针管,但不要接触针头部分,然 后注入疫苗,使注射部位形成一个圆形皮丘,针管顺时针 方向旋转180O角后,拔出针头。勿按摩注射部位。
编辑ppt
21
编辑ppt
22
编辑ppt
8
《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第四十条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
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 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规范接种是接种方无过错的基本要素,规范接种包 括接种前、接种中和接种后的每一个环节,其接种 中的操作规范尤为重要。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1、注射部位应避开神经、血管处,局部无炎症、瘢痕、硬结、皮肤受损处进 针。 2、对长期注射的病人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六、现配现用注射药液 以防药物效价降低或被污染。 七、注射前排尽空气 特别是动静脉注射,防止血管栓
塞。 八、注射前检查回血 动静脉注射须见回血;皮下、肌内
举例:卡介苗
• 接种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 红肿 化脓 溃疡
• 8-12周后结痂,留有瘢痕。 • 一般无须处理,但要注意
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梁晓峰等,疫苗知识集锦,人民卫生出版社 P10
32
谢谢观赏
33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
宝宝的健康,是每个妈妈最大的心愿
宝宝的一声咳嗽、一个喷嚏,都牵动着妈妈的心
2
主要内容
一、安全注射概念 二、婴幼儿接种流程 三、注射的原则 四、预防接种的方法 五、预防接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六、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
3
一、安全注射的概念
(1)概念:对疫苗和药物应用灭菌的注射器和规范的操作 进行注射,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进行安全处理即称为安全注 射. (2)安全注射的三大要素: ①对接受注射者无害; ②对实施注射者无危险; ③注射后的物品(废物)不会给公众带来危害
8
二、婴幼儿接种流程
签署知情同意书
预检
电脑录入
接种疫苗
留观
预约下次时间
9
常用疫苗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10
三、常用的注射方法
一、皮内注射 二、皮下注射
三、肌内注射
四、静脉注射 五、动脉注射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1
四、注射原则

预防接种实施规范

预防接种实施规范
❖ 温度计分别放置在低温冰箱、冰柜的中间位置, 普通冰箱冷藏室及冷冻室的中间位置,冰衬冰箱 的底部及接近顶盖处。
❖ 每天上午和下午各1次观察冰箱内的温度及其运转 情况,间隔不少于6小时,填写冷链设备温度记录 表。
冰箱
❖ 冰箱内储存的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 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并按品名 和效期分类摆放。
体重<2000g早产儿应如何接种乙肝疫苗
母亲 HBsAg
建议
阳性
出生≤12小时内接种HBIG+乙肝疫苗 1-2月龄后再接种3针乙肝疫苗(出生时1针除外) 9-18月龄时检测HBsAg和抗-HBs
不详 阴性
出生≤12小时内接种HBIG+乙肝疫苗 检测母亲HBsAg 1-2月龄时根据母亲情况,接种乙肝疫苗 按0、1、6完成全程乙肝疫苗免疫
96%以上 ❖ 保护持久性5年以上,11年的观察结果显示良好保
护性
补种原则
❖ 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内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 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
-未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进行 补种。
-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 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从零开始。
-未完成百白破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 -3月龄~6岁儿童使用百白破疫苗; -7~11岁儿童使用白破联合疫苗; -12岁以上儿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用白破联合疫苗。
❖ 冰箱门因经常开启,温度变化较大,门内搁架不 宜放置疫苗。
❖ 使用冰衬冰箱储存疫苗时,注意应将卡介苗、脊 灰疫苗和麻疹疫苗存放在底部,并将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和乙肝疫苗放在接近冰箱顶部,不可 将冷藏保存的疫苗放在距冰箱底部15cm内的地 方,以免冻结。
免疫规划疫苗接种部位和途径

预防接种人员培训试题及答案(简答)

预防接种人员培训试题及答案(简答)

------简答1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有乙肝疫苗 HepB、卡介苗 BCG、脊灰疫苗 OPV、百白破疫苗 DPT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 MR (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 MMR (麻腮疫苗)、 A 群流脑疫苗 MenA、A+C 群流脑疫苗 MenAC、乙脑疫苗 JE-I、甲肝疫苗HepA、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等 14 种疫苗。

对应以上疫苗预防的是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甲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15 种传染病。

答:乙肝疫苗共接种 3 剂次,第 1 剂在新生儿出生后 24 小时内及早接种,第 2 剂在第 1 剂接种后 1 个月接种,第 3 剂在第 1 剂接种后 6 个月( 5 ~ 8 月龄)接种。

第 1 剂和第 2 剂间隔应≥28 天。

第 2 剂和第 3 剂的间隔应≥60 天。

0.5ml/剂上臂三角肌答:接种 1 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0.1ml/剂皮内上臂三角肌外下缘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 4 剂次,儿童 2 月龄、 3 月龄、 4 月龄和 4 周岁各接种 1 剂次。

第 1、 2 剂次,第 2、 3 剂次间隔均≥28 天。

1 粒/剂答:接种时间:百白破疫苗共接种 4 剂次,儿童 3 月龄、 4 月龄、5 月龄和 18—24 月龄各接种 1 剂次。

第 1、 2 剂次,第 2、 3 剂次间隔均≥28 天。

0.5ml/剂肌内上臂三角肌答: 4 剂次,儿童 6— 18 月龄接种 2 剂次 A 群流脑疫苗, 3 周岁、 6 周岁各接种 1 剂次 A+C 群流脑疫苗。

第 1、2 剂间隔时间不少于 3 个月,第 3 剂与第 2 剂接种间隔时间不得少于 1 年,第 4 剂,与第 3 剂接种间隔时间不得少于 3 年。

0.5ml/剂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答::乙脑减毒活疫苗接种 2 剂次,儿童 8 月龄和 2 周岁各接种 1 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