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答案卷
虽有嘉肴阅读试题及答案
![虽有嘉肴阅读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30270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d.png)
虽有嘉肴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与“嘉肴”意思最接近的是()。
A. 佳肴B. 佳话C. 佳音D. 佳酿答案:A2. “虽有嘉肴”中的“虽”表示的是()。
A. 虽然B. 即使C. 尽管D. 虽然但是答案:B二、填空题3. 在“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中,“弗食”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不吃4.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出自《论语》,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
答案:即使有美味佳肴,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
三、简答题5. 请简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这句话所蕴含的道理。
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和价值。
四、阅读理解题6.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1)“至道”指的是什么?答案:至道指的是最高的道理或真理。
(2)“教学相长”是什么意思?答案:“教学相长”意味着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过程。
五、论述题7. 结合“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这句话,谈谈你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理解。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
认识又指导实践,正确的认识可以推动实践的发展。
因此,实践与认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虽有佳肴精全答案
![虽有佳肴精全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83eed3e53a580216fcfef4.png)
虽有嘉肴练习精全答案1、字音字形Jiā( 嘉 )肴 yuè( 兑 )命不知其zhǐ( 旨 )弗.食 ( fú ) 自强.(qiǎng ) 学.学半(xiào )2、一词多义弗学.,不知其善也。
(学习)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教)人不知.而不愠(了解)不知.其善也(知道)不知其.旨也。
(代词,代指嘉肴/ )其.此之谓乎(表揣测的语气词)3、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4、古今异义(1)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今义:意义,目的(2)教学相长.也古义:增长,促进今义:生,辈分高,长度(3)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4)虽.有到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5、词类活用弗食.,不知其旨也。
(名词用作动词,吃)6、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学记》或(《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朝代)戴圣(人名)编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7、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⑥虽有至.道达到极点⑦教学相长.促进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⑨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⑩.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⑾然后能自强.勉励⑿学.学半教其.此之谓乎大概,表示推测8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虽有佳肴_练习题附答案
![虽有佳肴_练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c982d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48.png)
《虽有佳肴》习题本文节选自《著的选集,共》(《》),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的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⒀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古义:(古义:(古义:())今义:(今义:(今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教然后知困.)学学半.)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6、(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篇。
《学记》是,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2)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1.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有嘉肴》阅读试题及答案
![《虽有嘉肴》阅读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0b809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08.png)
《虽有佳肴》原文:《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虽有佳肴》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
“嘉肴”,美味的鱼肉。
“嘉”美好。
“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己努力。
“强”,竭力,尽力。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虽有嘉肴》阅读练习及答案(一)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2分)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4分)(1)虽有佳肴 (2)不知其旨也(3)学学半 (4)不知其善也1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不知其旨也B、虽有嘉肴C、教然后知困D、教然后知困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14、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
《虽有嘉肴》分层作业(解析版)
![《虽有嘉肴》分层作业(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cfaa3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c.png)
八下精品课堂分层作业第22课《虽有嘉肴》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虽有嘉肴.(yáo) B.故曰:教学相长.也(cháng)C.选贤与.能(jǔ) D.讲信修睦.(mù)【答案】B【详解】B.长——zhǎng,意为:促进,推动。
故选B。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货/恶其弃/于地也B.是故/谋闭/而不兴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D.故人/不独亲其亲【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
A.“恶其”是动宾结构短语,其后应断开;“弃于地”做补语,“弃”的后面不能断开;句意: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
据此可知这句话的节奏正确划分为:货/恶其/弃于地也;C.“学”作主语,“然后知不足”是学后的影响,因此“学”的后面要断开;句意:所以学习后就知道不足。
据此可知这句话的节奏正确划分为:是故/学/然后知不足;D.“故”是句首连词,引出后面的结论“人不独亲其亲”,因此“故”的后面要断开;句意: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
据此可划分节奏为:故/人不独亲其亲;故选B。
3.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选自《礼记》,该书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B.课文开头从“嘉肴”写起,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由吃饭引申到学习,使论证浅显易懂。
C.课文最后通过引用《兑命》中的话来阐述教与学的关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课文是一篇精当的议论文,朗读时应以平调为主,语速宜舒缓。
4.《虽有嘉肴》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一中心论点的?5.“教学相长”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答案】3.B 4.(示例)教学相长。
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例,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虽有嘉肴》习题带答案
![《虽有嘉肴》习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905516af1ffc4fff47ac23.png)
《虽有嘉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说明: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A卷:夯实基础一、《虽有嘉肴》课下注释默写:①【旨】味美。
②【至道】最好的道理。
③【困】困惑。
④【自反】自我反思。
⑤【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⑥【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前一个“学”:同“敩”,教导。
二、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所以,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翻译:知道自己的学识不足,然后就才能自我反省4、期此之谓乎:B卷:能力提升四、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⑥学.学半:前一个“学”:通假字,同“敩”,教导。
2、一词多义学六、选择题: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解析】A代词,它;动词,去往。
B知道;同“智”。
C即使;即使。
D表转折;表并列。
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 不知.其旨也人不知.而不愠B. 虽有至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 然后能自反.也其反.激之力D. 其此之谓.乎太守自谓.也【解析】A都是“知道,了解”。
B道理;道路。
C反思;反向。
D说;命名。
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 虽.有嘉肴故余虽.愚B. 不知其.善也欲穷其.林C.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公问其故.D.然.后能自强也满目萧然.【解析】A都是连词,译为“虽然”。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1273a2c7cd184254b353557.png)
《虽有佳肴》练习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大道之行也·综合能力测试一、文学常识填空《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________》。
《________》是儒家经典之一。
“大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所给的意思用文中的词语回答1.老而无子的人。
() 2.老而无夫的人。
()3.老而无妻的人。
() 4.幼而无父的人。
()三、解释下列句中相同的词语1234.与:选贤能()遂外人间隔().闭:是故谋而不兴()故外户而不().行:大道之()复前().为:天下公()人五()与与闭闭行行为为⎧⎨⎩⎧⎨⎩⎧⎨⎩⎧⎨⎩四、翻译句子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虽有嘉肴》试题及答案
![《虽有嘉肴》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606920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dc.png)
《虽有嘉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虽有嘉肴》一文中,作者通过比喻来说明什么道理?A. 食物的重要性B. 教育的重要性C. 学习的重要性D. 劳动的重要性答案:B2. 在《虽有嘉肴》中,作者提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这里的“旨”指的是什么?A. 食物的味道B. 食物的营养价值C. 食物的制作过程D. 食物的烹饪技巧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虽有嘉肴》中所表达的观点?A. 学习需要实践B. 学习需要思考C. 学习需要交流D. 学习需要休息答案:D二、填空题4. 《虽有嘉肴》中提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这句话强调了________的重要性。
答案:学习5. 文章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________,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
答案:实践三、简答题6. 请简述《虽有嘉肴》一文中,作者通过“虽有嘉肴”这一比喻,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答案:作者通过“虽有嘉肴”这一比喻,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是学习的重要性。
正如美食需要品尝才能知道其味道一样,知识也需要通过学习来理解和掌握。
7. 在《虽有嘉肴》中,作者提到了哪些学习的方法?答案:作者提到了通过实践、思考和交流来学习的方法。
四、论述题8. 结合《虽有嘉肴》一文,谈谈你对学习态度的看法。
答案:(此题答案略,考生需根据个人理解进行论述。
)五、翻译题9. 将《虽有嘉肴》中的“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翻译成英文。
答案:Even if there is fine food, if you do not taste it, you do not know its flavor; even if there is the ultimate truth, if you do not learn it, you do not know its goodness.六、阅读理解题10. 阅读《虽有嘉肴》全文,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学习态度及其对现代人的启示。
虽有佳肴试题及答案
![虽有佳肴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f10bb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04.png)
虽有佳肴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是中国的传统美食?
A. 北京烤鸭
B. 法国鹅肝
C. 四川火锅
D. 广东早茶
答案:B
2. 以下哪个选项是“虽有佳肴”的正确解释?
A.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
B. 虽然有美味的菜肴
C. 但是有美味的菜肴
D. 只有美味的菜肴
答案:B
二、填空题
1.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这句话出自古代的________。
答案:《论语》
2. 佳肴通常指的是________的食物。
答案:美味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虽有佳肴”在现代语境中的含义。
答案:在现代语境中,“虽有佳肴”通常用来比喻即使条件优越,但如果不加以利用或体验,也无法真正了解其价值或意义。
2. 描述一下你最喜欢的一道佳肴,并解释为什么喜欢它。
答案:(此题答案因人而异,考生需根据个人口味和喜好作答。
)
四、论述题
1. 论述“虽有佳肴”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可能的解读和应用。
答案:(此题答案开放,考生需结合不同文化背景对“虽有佳肴”进行分析和讨论。
)
五、应用题
1. 如果你有机会为外国友人准备一桌中国美食,请列出你的菜单,并说明每道菜的特点。
答案:(此题答案开放,考生需根据中国各地特色菜肴进行选择并描述。
)
以上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考生在实际作答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八下语文文言文《虽有嘉肴》精选题含答案
![八下语文文言文《虽有嘉肴》精选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83a9c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8.png)
《虽有嘉肴》精选题含答案一、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分)[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不知其旨.也旨:__________(2)学.学半学:__________(3)讲信修.睦修:__________(4)故人不独亲.其亲亲: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乙]文所表述的儒家大同社会的核心是“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4、请根据[甲][乙]两文中的划线句简要概括两篇短文句式的共同特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分)(1)味美(2)同“教”,教导(3)培养(4)以……为亲2、(6分)(1)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虽有嘉肴练习题与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8a8217581b6bd97f19ea7a.png)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学礼》
②嘉肴:
(3)旨:
④至道:
(5)是故:
(6)困:
(7)自反:
(8)自强:
(9)教学相长:
(10)《兑命》:
(11)学学半:
(12)其此之谓乎:
问题
1指出文中的古今异义字
虽有至道
不知其旨也
教然后知困
教学相长也
2指出词类活用的字
不知其旨也
不知其善也
3解释文中一词多义
学学半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不知其旨也
4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你的看法。
[古诗文阅读]《虽有嘉肴》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虽有嘉肴》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14e91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5a.png)
[古诗文阅读]《虽有嘉肴》阅读练习
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虽有嘉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12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4分)
(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
(3)学学半(4)不知其善也
1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end#)(2分)
A、不知其旨也
B、虽有嘉肴
C、教然后知困
D、教然后知困
1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14、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
身实际具体谈一谈。
(2分)
答案:
11、(1)即使(2)甘美(3)教(4)好处12、B 13、略14、略。
《虽有嘉肴》复习卷(附答案)
![《虽有嘉肴》复习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290a7255270722192ef797.png)
《虽有嘉肴》复习卷(附答案)虽有嘉肴《礼记》戴圣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一.解释下列带点的词1.虽有嘉肴(虽然)2.虽有至道..(最好的道理)3.不知其善.也(好)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5.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6.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强大,强悍)7.教然后知困.(困惑)8.其.此之谓乎(表示推测)9.教学相长..也(相互;促进)10.不知其旨.也(味美)11.学.学半(同“敩”,教导)二.句子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酒不知道他的味美。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3.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
4.其此之谓乎!大概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理解性默写1.《虽有嘉肴》中指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2. 以“嘉肴”喻“至道”,让我们体会到二者的相似性的句子: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文中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的句子: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文中进一步论述应对“学”与“教”的困境所产生的情境句子: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文中揭示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的句子:教学相长也。
6.文中引用“学学半”来进一步佐证本文的观点句:教学相长也。
7.文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8.文中强调要自我勉励的句子: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9.文中说即使有美味不品尝也不会知道它的味道的句子: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10.文中强调不足之后才能自我反思的句子: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11.文中要求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的句子: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
![《虽有嘉肴》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314949e2bd960591c67744.png)
《虽有佳肴》练习(含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又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二、课文字词句练习1、用“/”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请划三处(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请划两处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虽.有嘉肴()②弗.食()③不知其旨.也()④不知其善.也()⑤然后能自强..也()⑥虽有至.道()⑦教学相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⑨教然后知困.()⑩.然后能自反..也()⑾然后能自强.()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三、把握文章论证思路本文在开头先以“”作类比引出“”,再从和两方面进行道理阐述,从而得出“”的观点,最后又引用“”来深化强调论点。
…`《虽有佳肴》练习参考答案一、作品简介本文节选自《学记》或(《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虽有佳肴的试题及答案
![虽有佳肴的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8229b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3a.png)
虽有佳肴的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虽有佳肴,______。
答案:弗食,不知其旨也。
2. 虽有佳肴,弗食,______。
答案:不知其旨也。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虽有佳肴”的完整表述?A. 弗食,不知其旨也。
B. 虽有美酒,弗饮,不知其味也。
C. 虽有良马,弗乘,不知其力也。
答案:B2. “虽有佳肴”出自以下哪部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大学》答案:A三、简答题1. 解释“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有美味的食物,如果不去品尝,就无法知道它的美味。
比喻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知。
2. “虽有佳肴”这句话在现代教育中有何启示?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理论知识如果不通过实践去验证,就无法真正理解其意义。
在现代教育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论述题1. 结合“虽有佳肴”这句话,谈谈你对学习态度的看法。
答案:学习态度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正如“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所表达的,只有通过积极的实践和探索,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开放和主动的学习态度,不断尝试和实践,以获得更深刻的理解。
五、翻译题1. 将“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翻译成英文。
答案:Even though there are delicious dishes, if you do not taste them, you will not know their flavor.。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带答案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0eaf5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d.png)
《虽有嘉肴》对比阅读一、理解性默写(1)《虽有佳肴》中指出师生应该多互动,教和学要融合起来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成长的道路上,岁月匆匆,面对白驹过隙般的光阴,我们要懂得珍惜学习的时光,因为“虽有至道,弗学,”(《礼记·虽有佳肴》)。
(3)《虽有佳肴》中,指出人在学习之后才能了解自己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之后才能发现问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有佳肴》中,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的句子是:,。
(5)学无止境。
《虽有佳肴》里说:“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论语》里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都强调了坚持学习的重要性。
(6)《虽有佳肴》中最能体现“教学相长”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7)隐含通过学习和教学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记·虽有佳肴》)(8)《虽有佳肴》中,用美味来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二、文言文对比阅读【一】【甲】《虽有嘉肴》【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①。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
”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②,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曰:“丘得其为人③,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④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注释】①进:继续学(新内容)。
②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③为人:作曲的人。
④《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兑命》曰“学.学半”(学习)B.不知其旨.也(味美)C.可以益.矣(增加,加深)D.师襄子辟.席再拜(同“避”)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志也B.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告之于.帝C.可以.益矣以.顺为正者D.学而.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黑而.长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2f4cd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b.png)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虽有嘉肴》阅读答案3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虽有嘉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虽有嘉肴》阅读答案1虽有嘉肴原文:《礼记·学记》:虽有嘉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虽有至道⑶,弗学,不知其善也⑷。
是故⑸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⑻也。
故⑼曰:教学相长⑽也。
《兑命》曰:学学半⑾,其此之谓乎?原文大意: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注释:(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
嘉肴,美味的鱼肉。
嘉美好。
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
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我勉励。
强,勉励。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练习题:1、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 jiá) ( 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è ) 学学半( xiào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虽有嘉肴》中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虽有嘉肴》中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807f5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8.png)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虽有嘉肴》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阅读下面古诗词,并完成习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3)学.学半(4)不知其善.也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其旨.也B.虽有嘉肴.C.教然后知困.D.教学相长.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③《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答案:1.(1)即使(2)甘美(3)教(4)好处2.B(A.旨:味美,C.困:不通,D.长:促进)3. ①所以学习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②知道自己不足,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③《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试题2: 阅读下面古诗词,并完成习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解释加点字词。
(1)虽. 有嘉肴(2)不知其善. 也(3)然后能自强.也(4)教学相长.也2.句子翻译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3.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1)即使(2)好、妙(3)自我勉励(4)增长2. ①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3.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试题3: 阅读下面古诗词,并完成习题。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虽有嘉肴 - 答案
![虽有嘉肴 -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5da31a844769eae009eda0.png)
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1、字词注音:嘉肴.()旨.()自强.()兑.命()学.学半()2、词语解释虽有嘉肴:虽,即使。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弗食:弗,不。
食,动词,吃。
不知其善:善,好。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顶点。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勉励。
教学相长:促进。
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大概,恐怕。
3、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我勉励。
(4)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5)《兑命》曰:“学学半。
”《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二、学海导航,要点探究1、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示例: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就像在平时的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本文节选自《礼记·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着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着的选集,共49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着。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古今异义。
虽.
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主旨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 3.一词多义
学 学学半— 教 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5、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
6、《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尚书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内容理解:
1、《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 教 与 学 的关系,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本文的中心句是 教学相长 。
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 教学相长.
2、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 我们实践出真知 的道理。
3、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用原文填空)
4、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用原文填空)
5、、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从反面设喻类比,为引出下文观点作铺垫。
6、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a.学习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b.“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
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
如果他们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了。
c.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
在学习中,当别的同学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去教别的同学,这样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同时提升自我。
7、“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的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
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8、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诗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