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评课稿二-文档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上下|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上下|北京版

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上下|北京版教学目标:1. 理解“上下”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上”和“下”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2.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上下”的概念进行简单的定位和描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正确理解和使用“上下”的概念。

2.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上下”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1. 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 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上下”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提问:“你们能告诉我,哪些物品在桌子上,哪些物品在桌子下面吗?”2. 学生回答后,总结:“在桌子上面的物品,我们可以说它们在‘上’,在桌子下面的物品,我们可以说它们在‘下’。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图片,如苹果在桌子上,铅笔在桌子下面。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片中的“上下”关系。

2. 学生描述后,教师总结:“‘上’和‘下’是表示物体位置关系的词语,当我们说一个物品在另一个物品的上面时,我们用‘上’;当我们说一个物品在另一个物品的下面时,我们用‘下’。

”三、巩固练习(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物品,如书本、铅笔、橡皮等,让学生将这些物品放在桌子上或桌子下面,并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2. 学生描述后,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拓展活动(5分钟)1. 教师准备一些实物或图片,如小汽车、飞机、小鸟等,让学生将这些实物或图片放在不同的位置,如桌子上、桌子下面、书架上等,并描述它们的位置关系。

2. 学生描述后,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下’的概念,知道了如何用‘上’和‘下’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希望你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个概念。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课件
知识点1
学习“前后”的概念,掌握判断 物体相对位置的方法。
知识点2
学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 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空间推理。
知识点3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进一步培养 空间感知和思维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学习目标
01
02
03
理解上下关系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物体 之间的上下关系。
应用上下关系
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 用上下关系来解决问题, 如分辨楼上楼下。
培养空间观念
通过学习上下关系,培养 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 力。
02
上下概念
什么是上下
上下是一个相对的概 念,表示物体的位置 关系。
通过上下概念,可以 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 位置关系。
上表示物体在另一个 物体的上方,下表示 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 下方。
上下与位置关系
上下概念与位置关系密切相关。
在空间中,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 关系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者的
视角。
通过上下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物 体的具体位置,并描述它们之间
的关系。
上下与方向感
上下概念与方向感有关联。
方向感是指对物体方向和位置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上下车
理解上下空间关系在上下车中 的应用,上车时需要向上走,
下车时需要向下走。
故事中的上下
总结词
通过故事情节理解上下空间关系
故事情节中的上下关系
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活动和上下空间的 关系,例如小松鼠住在树洞里,小鸟 住在树上。
故事情节中的上下动作
理解故事中人物向上或向下的动作, 例如爬楼梯、跳下床等。
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一年级《上下》说课稿范文

一年级《上下》说课稿范文

一年级《上下》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上下》,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上下》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5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大小关系以及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数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上下的概念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上下的概念,能够运用上下的概念解决问题。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能够准确判断物体的位置关系。

③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动手、勇于探索的品质。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上下的概念,能够准确判断物体的位置关系。

难点是: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上下的概念。

二、说教法学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情感教育法。

通过让学生自我观察、思考和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上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一些观察实物、图片和绘本等教具,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上下的概念,增强记忆和理解力。

四、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为了引发学生对上下的认识,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物体的位置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我希望他们能够发现物体的上下关系,并与他们自己的身体动作进行对比。

2、讲授新知在学生发现上下关系后,我将引导学生总结上下的概念,并通过绘本或故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上下的概念。

我会讲解一些常见的上下关系,并让学生通过视觉观察和亲身体验来加深理解。

3、巩固练习在学生理解和记忆上下的概念后,我会设计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图片中的物体位置来判断上下关系。

我会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讨论和互助,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拓展应用为了帮助学生将上下的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我会设计一些拓展应用的活动。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评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评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评课稿一、前课分析1、教学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认识数字0-20,掌握数字0-20的书写和认读规律,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数字。

2、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字0-20的书写和认读,以及0-20的顺序排列等。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数字0-20的书写和认读,教学难点是数字的书写和认读规律。

二、前课设计1、教学目标的设计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数字0-20;(2)让学生掌握数字0-20的书写和认读规律;(3)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练运用这些数字的能力。

2、教学内容的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包括数字0-20的书写和认读,以及0-20的顺序排列,通过图片、游戏等形式进行引导学生认识这些数字。

3、教学重点难点的设计教学重点是数字0-20的书写和认读,教学难点是数字的书写和认读规律,为了突破难点,准备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三、前课实施1、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播放数字0-20的视频,并与学生一起大声朗读数字;(2)呈现: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认识数字0-20,并学习数字书写规律;(3)操练:创建游戏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熟练掌握数字0-20的书写和认读;(4)巩固: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检查巩固所学内容;(5)作业布置:布置家庭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2、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施,学生基本掌握了数字0-20的书写和认读规律,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数字,教学效果良好。

四、后课反思1、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分析学生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认识了数字0-20,并掌握了数字0-20的书写和认读规律。

2、教学方法评价本节课采用了图片、实物、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得当。

3、教学手段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手段丰富多样,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认识数字0-20,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
《上下》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 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上下》。下面我将从说教 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课堂练习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九个方 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小学 数学第四单元第二课时《上下》。本课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 习的,教材先安排学习比较的摆设简单的“上、下”,通过看直观图或玩具 摆设,在摆玩具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同 时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条件,使学生在观察、讲述中进一步体会前后的意 义,培养了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直观提问能力。
小动物及其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也体验到一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不是 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七、课堂练习
1.看图找位置。(填一填)
小熊在大象的( )面,大象在小熊的( ) 面。
2.看一看,说一说。
(1). 这座楼房中( )住在最上面,( )住在最下面。小猫的楼上住的 是( ),楼下住的是( )。 (2). 小狗住在小鹿的( )面,小松鼠住在小鹿的( )面。 (3). 从下往上数第3层是( )家。 (4). 小兔住在小狗的楼下,小羊的楼上,在图中画一画。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五、说教法学法
以教师的引导为主导,体现先导后教"、进而无为而教"的教学思想。 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体现先做后学"、进而自主学习"的学习思想;采 取个人自主探究与玩具的摆设有机结合,以学生的实践操作为中心,引 导学生更好清晰上下的位置,从而学会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

评课稿范文 (精选20篇)

评课稿范文 (精选20篇)

评课稿范文 (精选20篇)篇1:评课稿范文《数学广角》评课稿这节课的资料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例4,“对策问题”是数学综合理论与应用领域的资料。

本节课的学习从同学们熟悉的故事入手,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仅从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

本节课老师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借助合作、讨论、找规律。

在兴趣一犹未尽之时,经过游戏,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节课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1、教学设计新颖别致。

开课伊始,老师充分抓住学生好玩、爱玩的天性,设计了玩扑克牌的游戏,然后老师设疑引入新课。

方法巧妙,课堂气氛活泼,无疑老师对本环节的设计是成功的。

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经过动态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田忌赛马中的对策问题,引出探究的资料,进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表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流程生动、流畅、层次感强,活动扎实有效。

经过活动将知识赋予其中,突出了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新的理念,教学流程科学合理,合作学习扎实有效,交流评价充分到位,给学生充分交流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并且老师也参加到了学生小组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进取考虑的主动权也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

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活动交往中,当学生应对实际问题时,老师能引导学生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知识的互补互联,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了异位考虑,学会了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进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本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滋生优化意识。

4、表达了数学来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整个教学资料的编排,生活气息浓,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事要擅长考虑,讲究策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评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评课稿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评课稿《上下前后》评课稿这节课是让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上下前后完整地表达事物的位臵关系,体会上下前后位臵的相对性。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中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正是通过经验,学生才能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

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我就抓住这一点去思考:学生对“上下、前后”并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学生在理解“上下”时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他们只是了解到谁在“上”,谁在“下”,谁在“前”,谁在“后”,也就是只是表面地理解到“上下、前后”的位臵关系,但要从我们的数学上去理解,那就不是简单的位臵“上下、前后”,而是要理解到“上下、前后”位臵的相对性。

教学中从他们熟悉的生活中挖掘活动的素材,设计了用手指出自己的上面、下面、前面和后面;同桌各用一种不同的物品摆一摆,然后说出所摆物品的上下或前后位臵;只说出一个同学的前面是谁,他的后面是谁,让大家猜猜他是谁;两位同学出来表演前后位臵,并向后转以及三个同学表演前后位臵,让同学体验相对性;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相对性;拍手游戏、按要求排队、按要求给动物分房子、看图用上“上、下、前、后”讲故事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

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鲜明的表象。

使原本枯燥地“空间与位臵”教学变得富有情趣,对“上下、前后”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加深了对位臵的理解,使他们在游戏、活动、表演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感受数学的生活魅力。

对“上下、前后”的认识学生能理解意思但表达不完整、不清楚。

因此,我以学生的“说”来贯穿始终,如“自己小声说,同桌互相说、集体交流”等。

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

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优秀教师小学数学评课稿(精选6篇)

优秀教师小学数学评课稿(精选6篇)

优秀教师小学数学评课稿(精选6篇)小学数学评课稿(一):本节课,教师能从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出发,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设计教学。

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我觉得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是深刻的,教学方法把握得当,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主要体此刻以下几点: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有层次。

这是一节()的课,其中既有结论的推导,也有结论的应用。

整节课,教师能根据教学资料,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注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训练,每个操作环节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经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活动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突出重点难点的资料,整个教学详略得当,重,难点把握准确。

这样的设计,贴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本事。

2、尊重学生的知识体验,找准学生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

教学时,教师注重从学生的这一数学现实出发,从学生熟悉的“”入手,明确(),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

创设具体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知识体验,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建构活动。

3、挖掘生活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

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我所追求的,想要到达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景,对教材资料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

如教师都有把生活中的“汽车标志”、“国旗”“巧克力”和一些生活中的图片等搬入()的课堂,能够说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放置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场景中简直不值得一提,但我们惊喜地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物,成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感悟数学价值的有效载体。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20篇)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20篇)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20篇)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精选20篇)课程性质界定是课例评价的前提。

任何一门学科,只要开展了教学,就要必要首先追问其在课程性质上的体现和实现程度。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篇1听了李老师的《比较大小》一课,感觉这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先让学生从0数到100,两个两个地数到100。

,让学生体会到越往后数,数字越大。

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大小。

如比较45和39的大小,学生就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看表格,越排在后面的数越大。

(2)利用计数器,直观地看。

(3)利用数的组成来看。

原本呆板的数字符号,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参与到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地去学数学,使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都得到提高。

3、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和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对于用不同方法来比较大小的学生予以语言的鼓励,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多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注重学生思考的过程。

4、注重从细节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把卡片正确地放在小圆圈里”这一题中,李老师让学生找到一个数,就做一个记号,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数学评课稿篇2“左右”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可以很好地体现《标准》的理念,让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学习身边的数学,让数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因此,王老师紧紧围绕《标准》的理念,“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

如:王老师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身体上的左右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

一年级《上下》说课稿

一年级《上下》说课稿

一年级《上下》说课稿一、引言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认知发展的基础阶段,他们对于方位的概念还处于模糊状态。

因此,通过《上下》这一课,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方位感,掌握上下这一空间关系的基本词汇,并为后续的方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上下这一空间关系,掌握相关的方位词汇。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上下这一空间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描述。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空间关系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理解上下这一空间关系,掌握相关的方位词汇。

教学的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描述。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和实例解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上下这一空间关系。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自主探究和发现上下这一空间关系的规律和特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上下这一空间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知识讲解:通过图示和实例,详细讲解上下这一空间关系的概念和相关的方位词汇。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的上下关系,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实践活动: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寻找教室中的上下关系、描述自己的卧室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课堂提问、小组报告、观察学生的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

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指出他们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同时,也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调整教学: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如果发现学生在理解上下关系上存在困难,可以增加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讲解。

七、结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方位的理解正处于起步阶段,通过《上下》这一课,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初步的方位感,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上下》说课稿

一年级《上下》说课稿

一年级《上下》说课稿
标题:一年级《上下》说课稿
引言概述:
《上下》是一年级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教授《上下》这一主题,能够匡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方向和位置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上下》的知识。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如何有效地教授《上下》这一内容。

一、教学目标
1.1 匡助学生掌握“上下”概念
1.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3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2.1 引导学生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上下”的语言表达能力
2.3 练习巩固“上下”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3.1 区分“上下”与其他方向词的差异
3.2 解决学生对“上下”概念的混淆和错误理解
3.3 匡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上下”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
4.1 利用教具和实物进行示范和讲解
4.2 结合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对“上下”的认知
4.3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5.1 导入:通过观察实物或者图片引起学生对“上下”概念的思量
5.2 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比较和分析“上下”的关系
5.3 总结:匡助学生总结学习成果,巩固“上下”的知识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介绍,可以有效地匡助教师在教授《上下》这一内容时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数学概念。

希翼本文所提供的内容能够对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有所匡助。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评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评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前后评课稿一、前评课稿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一年级数学教师,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课的前评课。

一年级数学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开始,也是培养他们数学兴趣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将通过一组有趣的数学游戏来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

比如,我会利用数字卡片和操作符号卡片,让孩子们进行加减法的游戏,通过操作卡片来解决问题。

这样能够培养孩子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我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我会设计一些逻辑推理题,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分析和推理来解决问题。

比如,我会给孩子们出示一组图案,让他们根据规律选择正确的图案。

这样能够锻炼孩子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我将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堂上,我会给孩子们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他们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

比如,我会让孩子们计算购买水果的总价格,或者计算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时间间隔。

这样能够帮助孩子们将数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课程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引导孩子们参与有趣的数学游戏、训练逻辑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能够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谢谢大家!二、后评课稿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一年级数学教师,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课的后评课。

在这一学期的数学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我发现有些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还不够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学期增加更多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我发现有些孩子在逻辑推理方面还存在困难。

为了帮助他们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我计划在下学期加强逻辑推理的训练,通过更多的练习题和思维训练,提高孩子们的逻辑思维水平。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上下|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上下|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 上下|北京版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上下”的概念;2.能够读懂和书写“上下”运算符号;3.能够掌握简单的“上下结构”的数学应用。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读懂和书写上下运算符号。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上下结构”的数学应用。

教学内容上下的概念1.教师通过在黑板上举例子引入概念:1 上 2、2 下 3 等;2.以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上下”的真实意义。

上下符号的概念介绍1.互动让学生预测下一个符号的结果;2.老师解释上下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写出一些有意义的符号组合,例如:1 下 3 上 2。

上下的计算1.教师对概念进行复习:上下符号的信息相互联系,上方数字和下方数字也构成一种数学关系;2.老师介绍在“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中使用上下符号的例子;3.老师让学生通过举例计算、互动讨论的方式理解上下计算;上下结构的数学应用1.教师在黑板上举例,将一些数字组成上下结构。

如:2 上 5 下 6下 3上2;2.鼓励学生想象出更多的组合方法,举例讲解如何计算;3.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数字游戏、数字拼接等。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来引导学生理解、认识上下符号的概念和应用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在介绍如何计算上下时,教师通过实例教学法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上下符号的运用方法。

3、参与式教学法教师通过互动、询问学生的答案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上下符号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教学评价1.通过测试题目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测试将包括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考点;2.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间讨论和互评的方式引导他们交流和思考,来增强学生们的思考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案例教学、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来介绍上下符号的概念和应用方法,并结合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教学评价上利用测试来检测学生掌握的程度,并在课后通过学生间交流和互评来完善知识点。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五位置与顺序》评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五位置与顺序》评课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五位置与顺序》评课稿介绍本文是对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五位置与顺序》这一教材单元进行评课的文档。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五个位置与顺序的概念,通过生动的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位置与顺序的含义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排序。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计3课时,每节课45分钟。

具体的课时安排如下:第一课时:认识位置本节课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位置的概念。

内容重点如下: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并提问物品的位置,如桌子在哪里?椅子在哪里?2.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场景中物品的位置,如太阳的位置、鸟的位置等,鼓励学生观察并描述位置。

3.教师以具体的例子讲解位置的基本概念,如左边、右边、上面、下面等。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家中不同物品的位置,并记录下来。

第二课时:排序物品本节课通过对物品进行排序,巩固学生对位置概念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排序。

内容重点如下:1.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让学生回答一些与位置有关的问题,如把右手举起来,抬起左脚等。

2.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长度的铅笔,并按照从短到长、从长到短等顺序进行排序。

3.利用教具或图片,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几何图形,并按照某一属性(如大小、形状)进行排序。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整理自己家中的物品,并按照大小、形状等进行排序。

第三课时:位置与顺序的综合运用本节课通过综合运用位置与顺序的知识,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重点如下:1.复习前两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回答一些与位置与顺序有关的问题,并巩固所学的概念。

2.出示一组由数字表示的物品,并让学生按照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锻炼学生的排序能力。

3.通过游戏形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搜索并排序教室中的物品,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进行排序游戏,并写出自己的排序规则。

教学资源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准备以下资源:1.教室中的实物,如桌子、椅子、黑板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位置。

一年级上数学说课稿-上下-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说课稿-上下-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数学说课稿-上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1~20数的读法和数的大小顺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感,训练数字表述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1~20数的读法和大小顺序。

2.教学难点部分学生可能会有困难,需要通过多次巩固训练。

三、教学方法本次课程主要采用课内探究、实验演示和板书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与学生互动,相互打招呼并简要介绍本节课内容。

2.整体呈现环节教师通过画法、物品、图形等形式在黑板上呈现1~20数的大小、读音等方面的知识点。

3.探究环节教师提供数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1和5哪个数大?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找出正确答案。

4.展示环节教师在黑板上或课件上展示1~20数的大小关系和读音。

5.串联环节教师将1~20数的大小关系和读音串起来,让学生可以清晰地记住与表述。

6.练习环节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练习1~20数的大小关系和读音。

7.归纳环节教师通过教室里布置的各种用数字表达的物品来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五、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练习等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评估。

同时,建议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来进行评估,例如看他们是不是自信地表达了1~20数的大小关系和读音。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该注意教学的内容要贴合课程大纲并活泼、生动,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该清楚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拔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材料。

•教师应该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并根据学生的反应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2《上下》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2《上下》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5.2《上下》 | 北师大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用语言表述上下的概念和特征;
2.能够识别、绘制上下的符号图片;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上下的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上下概念和特征的讲解;
2.上下符号图片的绘制。

2. 教学难点
1.上下的概念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的符号绘制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引入新的概念。

•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感受上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
•上下的概念:上下是相对的概念,上面和下面都是以地面为基准面来看的,上下是地面水平方向垂直的方向。

•上下的特征:上面在下面之上,下面在上面之下。

3. 符号绘制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上下的符号,让学生观察、模仿;
•帮助学生理解符号的构造方法,引导学生练习绘制符号。

4. 结合生活实例
•教师在课堂中通过生活实例向学生说明上下的应用;
•鼓励学生寻找更多的实例,来加深对上下概念的掌握。

四、教学反思
本次课程主要围绕上下的概念和符号绘制进行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引入和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上下的概念和特征。

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上下的符号绘制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应该加强相关技能的训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上下符号的构造和应用。

一年级《上下》说课稿

一年级《上下》说课稿

一年级《上下》说课稿引言概述:《上下》是一年级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小女孩小红和小猫咪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上下的概念。

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上下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引导学生观察上下的概念1.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认识上下的关系。

1.2 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示上下的概念,让学生直观感受。

1.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书在桌子上还是桌子在书上?”二、讲解《上下》课文内容2.1 介绍小红和小猫咪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跟随故事内容理解上下的概念。

2.2 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帮助学生理解上下的意义。

2.3 让学生自己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上下的含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通过游戏活动加深学生对上下的理解3.1 设计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通过游戏深化对上下的认识。

3.2 利用团体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3 结合实际生活场景,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用上下的概念。

四、引导学生思考上下的更深层次含义4.1 引导学生思考上下的概念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例如尊敬和尊重的关系。

4.2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上下的道德意义,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4.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上下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五、总结教学内容,巩固学生对上下的理解5.1 回顾上课内容,让学生总结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5.2 给学生布置相关练习,巩固对上下概念的理解。

5.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不断提高对上下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上下》这篇课文中的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前后》评课稿与课堂实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前后》评课稿与课堂实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前后》评课稿与课堂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前后》评课稿与课堂实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景和闯关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前后”的关系,并能动手操作。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的联系并领略数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Vz教学重点:理解物体“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圆片、三角形、五角星、正方形、闯关题目卡、练习跳远、复习拼音教学过程:一、挑战开篇、揭示“前后”师:们,今天这节数学课呀,与往常不同,我们要举办一个“挑战趣无限”的数学竞赛活动。

生:表现地非常兴奋。

师:我们竞赛的主题是“前后” 就是说我们竞赛的内容都和“前后”这个数学知识有关.师:我们将以小队为单位进行比赛。

课前我们已经划分好了各种水果小队,有苹果小队、有香蕉小队,你们好!还有西瓜小队和草莓小队,大家好!生:全班同学都被分配成为各种水果小队的成员,胸前佩带着水果标志牌,他们高兴的与老师打招呼。

师:你们各个小队有信心在今天的比赛中获得胜利吗?同学们胸有成竹的大声地喊——有。

师:好,现在我就是“挑战趣无限”的主持人了。

(师自己佩带上“主持人”字样的胸牌)我宣布:“挑战趣无限”数学竞赛活动正式开始(老师带头鼓掌)生:热烈鼓掌,被教师带入到创设的比赛情境中。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

所以我结合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玩、爱动的心理,设计了有趣的数学竞赛活动。

让学生在玩中乐,在乐中思,在赛中比,在比中做。

自主感知“前后”。

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探索的乐趣。

二、挑战四关、体验“前后”(一)挑战第一关:运动关1、男生组进行跳远比赛师:首先,让我们进入趣味挑战第一关:运动关(课前指定学生参赛)请听题:请每个小队课前选好的一名男队员到前面来,代表你们小队进行立定跳远比赛。

听好规则:请同学们站到起跳线后进行立定跳远,跳完之后要原地不动,否则就算是犯规。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前后》评课稿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前后》评课稿

北师大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前后》评课稿《前后》是北师大教材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基本知识。

在本课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一些有关物体前后位置的概念, 这些已有经验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是本课教学的切入点。

但学生的前后知识只停留在凭生活经验判断的阶段,不是理性的思考。

因而本课的重点就是将学生的已有经验转化为规范的数学知识。

王老师的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准备充分,教学方法得当,整节课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让我印象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创设有效、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育建陶行知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情。

”本节课王老师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创设了森林运动会、赛车比赛、排队买票、龟兔赛跑等有趣的情境,将“前后”的教学贯穿其中,学生在引人入胜的情境中,通过参与体验,表达描述等深刻体会到前后的位置关系,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贯穿在各个情境中,让每个活动都发挥了充分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前后的位置关系,学生学得比较扎实。

这些情境设计既保证了教学效果,又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创设情境,王教师也能运用一些教学艺术增加课堂趣味性,如出示运动员后,让学生预测小动物比赛的结果,再比如赛车比赛时没有直接出示赛况,而是让学生手脑并用根据笑笑的短信先摆一摆,在摆一摆过程中又对3号车和4号车采取设疑的方式,这样设计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推理能力。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情境,既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为学生的自主探索,起到了有效作用。

2、教学形式丰富灵活。

教学的形式上也不再是单一的我问你说的形式,而是通过同桌互说、小组交流、全班互评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人有表达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上下》评课稿二
“上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可以很好地体现《标准》的理念,让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学习身边的数学,让数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因此,喻莹教师紧紧围绕《标准》的理念,设计这一节课。

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1.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本节课喻莹教师始终不忘创设故事情境或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俞老师首先创设了“帮助小动物合理安排房间”的故事情境,通过学生动手亲自摆一摆,初步感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师在学生动手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明确小动物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上”“下”来表述。

紧接着教师通过形象的追问“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引发学生争论,巧妙地让学生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关系,体现了教师较强的驾驭教材能力。

教师带领学生律动时所用的儿歌以及练习题的故事情境设计等都紧紧围绕知识点进行,既巩固了知识,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体味了数学。

2.喻莹教师还注重让学生在身边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学习数学。

教师不局限于课本,让学生利用身边自己喜欢的事物,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热爱数学、应用数学。

3?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善于利用声、形、象等创设优美愉悦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课堂上色彩鲜艳、妙趣横生的动画,教师适时、恰当的追问,动手、动口的游戏……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有趣的数学王国,学生的思维在此自由畅想。

这样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延长学生的注意时间。

4?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由于一年级小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不强,喻莹教师有意在较复杂的问题上设计小组合作的内容,通过同伴间的交流、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白合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