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的民俗与方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忻州的民俗与方言

忻州.108忻州的民俗与方言

(2013-06-02 17:05:35)

转载▼

忻州.108忻州的民俗与方言

民俗种类

忻府区从古自今的民俗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里例举最主要的说明。

1、供奉神祀

供奉神祀是忻府区老百姓的一种生活习惯,每到主要节日尤其如此。这显示出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天地的敬畏之情。常见的神祀有如下几位:

灶王爷老百姓认为是家神,自己的吃饭离不开他,因此也和他最接近,供奉他的此数也比其他神灵要多。老百姓认为他是腊月二十三晚上离去到天宫,除夕晚上才回来,一走七日。他上天的目的和活动当然是“上天言好事,回宫见吉祥”。

财神爷老百姓一般都生活不富裕(当然富裕的希望是更富裕),因此希望通过供奉财神爷而得到其庇佑,赚的银钱。

因此他们在逢年过节首当其中的是要供奉财神爷。在过年的初一、初二凌晨还要专门接财神,举办一个小型的仪式。对联则一般写着:“天下财源主,人间福禄神”。

天地爷民间认为最高的神,老百姓特别敬畏。总是设在院中最显要的地方,并书对联“天高悬日月,地厚载山河”。土地爷农村的必供之神,一般设在一进院门到照壁上。在照壁上建一个神龛,里面摆上陶制的土地爷。两侧的对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

马王爷农村过去是为牲畜而写。对联是:牛如南山虎,马似北海龙。

大仙爷民间认为是主宰个人前程和命运的女神。有的人家画有神案。一般在家里清净的地方供奉。对联是:恭敬神如在,虔诚圣有灵。

供奉牌位一般在过年过节或者举办喜事的日子里,都要供奉牌位。如在儿女婚嫁时一般摆设牌位,每一牌位代表一种神灵,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中央勾陈神、东王公、西王母、南朱雀、北元武、左青龙、右白虎、喜神、土神、值年太岁、本命星君及空中过往一切神灵等,其中喜神为婚嫁的主角。

2、扶梁谢土

扶梁盖房是忻府区农村老百姓的一件大事。到房屋立架或打顶这天,亲朋好友蒸上喜桃、带上香烛纸马前来庆贺,

现在多带钱或者烟和酒。扶梁要请先生看好日子。扶梁这天,木匠师傅将所有大梁、檩柱都安装好,,只剩一根中檩等待举行扶梁仪式。这根中檩是一条直留滚圆的好木料,正中要贴上事先画好的阴阳八卦图,图中间钉一双五色彩线系好的红筷子和木制的药葫芦儿。中檩两端分别写上千年永固、万载遐昌的字样。阴阳图的上方写上“天无忌、地无忌、日月无忌、四时无忌、百无禁忌、大吉大利”的字样。下方写上立架的年、月、日、时。新立架的房柱上贴上喜庆的对联,如“基石奠定千秋业,柱正撑起万载梁”、“花开富贵人开眼,日上中天屋上梁”等。中午时刻,(一般是12点到1点)中檩摆放好后,东家及亲友带来的寿桃及供品都摆放在前面的供桌上,房东烧香、叩头、焚黄表,然后把一壶酒浇在中檩上,称为浇梁。亲友们则欢呼放炮,众人将中檩扶起,工匠吊上去安排妥当,仪式完成,大家一道喝酒。

谢土房子盖起后,就要在年终腊月的时候择日谢土。主要是感谢神灵帮助,平安建房,并祝愿建成房后,全家平安。一般是装上一斗谷(或者高粱、玉米)写上牌位,土公土母土子土孙及值年太岁,必须写上。同时做几样素菜、几小碗小米捞饭,供于牌位之前。在院门口贴上对联:吉日酬神迎万福,良辰谢土集千祥。待到夜深人静之后,主人焚香叩拜,烧掉牌位,放炮,把杀好的整鸡埋入土中。谢土后,全家人休息,不可乱走动。三日内忌讳人借钱借物,也忌讳自家人

花钱开销。

3、祭祖摆素

在正月初一祭奠已经逝去的老人和先辈,写在素折上,放在桌子上,然后供以吃喝,叩头烧香。一般是年三十的时候就要摆上,并放炮,俗称“安神”。所谓“素”是活着的人给已去世的人写的信。过了除夕以后就要送素,送的日子因地方而异。庄磨、豆罗一带则是初二送素,城南乡的西张、紫岩等地则是初三送素。此外,在每年的清明节、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都要上坟祭奠先辈。也是烧些纸钱,给送些吃喝。

4、婚嫁丧葬

婚嫁过去忻府区在婚嫁方面是有所讲究的。男女双方要经过议婚、订婚、再到男方花轿迎聘女方,即结婚等多个程序。当然在结婚喜庆的当夜还有闹洞房的习惯。现在这一切基本取消,只是订婚这一程序好像还很流行。订婚这天,(一般是看下的日子),男方要给女方一定的钱物,包括买一些衣服和金戒。虽是自由恋爱,但大多数也有媒人参与,说合,有时起一个见证的作用。结婚一般是以举办事筵为标志的。举办事筵的日子由男女双方大人共同确定。一般是男方确定先举办后,女方即在第二天举办,俗称回门庆典。

丧葬忻府区民间对丧葬有严格的讲究,一般都要经过停尸、探丧、出丧、、埋葬、完坟等多个程序。

停尸即人刚死后放在已准备好的棺材中,老百姓俗称

“停起了”。一般在病人垂危之前,都要给理发、梳头、穿寿衣、袖内揣食物。

探丧也叫“过三天”。死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傍晚,族人和好友前来烧纸祭奠,死者家属给前来祭奠者发孝布,临走时孝子在门口跪送祭奠者出门。在第三天的傍晚,一般死者的至亲《俗称主啦)前来吊念,并与死者家属交换出丧意见。死者家属一般会汇报死者死时的情况,并说出出丧的日期,征得至亲同意。至亲一般会同意。

出丧又叫“出殡”,老百姓统称“发引”。一般是在死者死后21内举行,俗称“三七”,实际中时间并不够21日。当然举办的时间也是经过先生看下的,不是任由死者家属随意选定。出丧时家人一般要请鼓手,要给死者做纸扎,给前来祭奠者备酒饭。中午招待祭奠者完毕后,下午就要出殡。由死者的孙子举引魂幡、孝子拄哭丧棒(一般是柳木)前面带路,后面其他亲朋好友跟上,臾棺材的人也随其后向墓地出发。出村外后,一般女子就脱掉了孝衣,不去墓地,直接返家;男子则必须去墓地送终。棺材进入墓地时,要在棺材上点蜡,俗称“照尸灯”。孝子要在墓周围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并用手抓土扬入墓地,这时即可用土将棺材掩埋。出丧后第二天的上午,孝子与众亲朋好友再次到坟前祭奠,培土,这就叫完坟。以后就是根据死者去世的日期,为其过一七、三七、五七、还有百天,以及头周年、二周年和三周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