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的民俗与方言

合集下载

山西省忻州方言俗语一画

山西省忻州方言俗语一画

一画一人一把号,各吹各哩调i 2 31i 2p 313-42x 53 2ts uei313k 2 li 20ti 53一人不如二人智,三人出个好主意i 2 31p 2zu31 r53 31t 53, s 31ts u 2ku 53-31x 313tsu313-42i53一人不贪二意i 31p 2t 313 r53i53一人不喝酒,二人不打赌 i 31p 2x 2t i u313, r53 31p 2t 313 tu313一人说话一人理,二人说话见高低i 31su 2xu 53i 31li313, r53 31su 2xu 53t i 53k 313-33ti313-33一人寄咾十人寻i 31t i53 l 20 2 31 i 31寄:藏。

一刀子捅下个窟i 313 t 20 t u 313-42 x 53 ku 53-31 k u 2 t 20比喻人只能吃饭,不能干活儿。

一个羊身上不能剥两张皮 i 53i 31 313-42 53p 2n 31pu 2 li 313-42t 313-33p i31一个爷爷一炷香 i 53i 31i 31 i 2 tsu53 i 313爷爷:神。

一个杀猪哩,十八个伺候哩i 53s 2tsu313li 20, 2p 2ku 53ts 53 x u31li 20一个闺女许两家 i 53kuei313-33ny313-33 y313li 313-42t i 313一个钱看哩比碾盘大 i 53t i 31k 53li 20pi313-42ni 53p u 31t 53一个萝苝.一个窟子 i 53l 31 pei53 i 53k u 2 t 20萝苝.:萝卜。

窟子:坑。

一个弹打哩一个雀儿 i 53t 53t 313-42li 20i 53t i r313一个锅儿搅稀稠 i 53ku r313 t i 313-42 i313-33 t u313-31锅儿:锅里。

一个鼻窟子儿出气 i 53 p i 2 k u 2 t r313 ts u 2 t i53鼻窟子儿:鼻孔里。

忻州方言

忻州方言

忻州方言双字类馍馍扁食阳婆后楼巷廊叫唤圪蹴(蹲)捣拉、告诉、骗拉(聊天)戳鬼(闯祸)惜人(漂亮)红火(热闹)值搂年时(去年)碰达、对达(碰巧、偶尔)周间(平时)各人(自己)难活谋算(思考)挨鬼(吃亏)晾外圪柳磕梁圪揽公匀侉子客达(虐待)觉意咬京营生学扮漾气妨主圪省圪隐圪出圪结相跟显气轮夺务营经长经柳觉计结差猴切圪料牙音直背鼻汁显形打并麻懊拧眉裂眼糊拔朝理崩楼拾翻呲拉理弄日脏日厥瞅端老杀刀哇隔夹跟航滚宣肠干爬长老汉(丈夫)倒衩三,三字类圪搭子(面条)圪扭子(肘)圪膝盖(膝)全然明五明头溜钩子牙差股结客子外路人冷蛋子黑洞洞白淋淋亮晃晃红丹丹四,四字类少生踏前古失六怪砍七楞八拔人不菜恨起刀落灰土马趴灰尘八土磕梁碗正圪旦洼切嚎声哇撒不列弹正冷淘失哇更地亚菜油香喷气棍枪圪揽果不其然罗锅水灶迟年不瞪眉哄面愁抖神散发捂流打烂人工礼发灰清老灶游眉打盹顶门垫户装鬼弄盘得流连挂年八捂气烟熏雾罩忙活七乱沾牙调口圪丁碗块些来小份干模实嚼想生别法局死赶活倚老为实花麻吊嘴嚷黄闹黑热火打连悄悄泯事习寡没味懒旦逍遥信马游江寡流淡水干猴拉切偶焦糊拔真沙捣人死温圪出雾马呼出不开眉拌圪出打旦喧天驾雾年乎拉差日脏五烂昏天晕地圪柳八切受辛八苦尖完圪正血淋差乎年哇圪刀黑眉洼道下哇圪刀局气砍脑求眉杏眼小眉碎眼鬼眉六眼操眉架眼欧眉哇眼迟眉瞪眼年眉处眼贼眉六眼光眉俊眼白眉怪眼皮眉色眼日眉漾眼死眉处眼瞎眉砍眼猪眉二眼青眉烫眼猪眉狮眼抠眉洼眼黑眉楚眼龙眉凤眼傻眉酡眼熬眉扯眼眥眉疤眼猪眉畜眼精眉炯眼觑眉弄眼宽眉大眼皮眉瞪眼变眉克眼吊眉克眼慈眉善眼恶眉恶眼鬼眉狼眼鬼眉怪眼瞥眉瞪眼瞅眉弯眼急眉泡眼支眉瞪眼倔眉霸眼欢眉俊眼灰眉楚眼憨眉愣眼横眉立眼猾眉溜眼哭眉流眼恼眉肆眼土眉花眼猫眉蛇眼土眉悻眼脱眉少眼小眉羊眼扬眉罕眼贼眉鼠眼精眉怪眼肿眉泡眼细眉细眼黑眉瘮眼求眉兴眼,----形容五官长得不好求势-------贬低别人的话比低实气---------见不得人,拿不出手旦求是-------不怎么样不敢道-------有可能风扑二砍--------乱冲乱撞蔑里格出------不声不响悄言格米-------一声不响格里格出-------放不开,喜湿湿的-------很高兴的样子的老-----脑袋跺跺----屁股节板的-----脚nia-----牙zher-----今天mier-----明天her-----后天qier-----前天先qier----大前天外her----大后天活之活摇------形容树技一样上下摇动活活散散------不稳当不灵不来-------形容人不稳重不知不来------同上格之格倒-----偷偷摸摸去处------住宅合浪-----巷子伙计------情fu或情fu大大------旧时对父亲的称呼呀波-----旧时对母亲的称呼呀娘----旧时对奶奶的称呼县儿-----指县城里书房儿-----学校姥娘-------外婆姥爷------外公勤劲------勤快羊务-----做事不扎实迷数------面容贼眼六哭-----形容人眼尖不来----摇摆难活----不舒服醋心-----胃难受麻抓-----形容肚子里难受梦昏-----脑子里难受力杀------形容人做事麻利二不楼书-----形容事情很轻松容易就办了三八两哈-----两三下七室饿气-----声音很难听气喘八息-----喘的很厉轱辘瓷------------灰渣.杂个咧------------干啥去?外克司-------------那可是.马瞥夫------蚂蚁狼门-------院门外或森------那当然各森-------怕,肉麻昂----------哦瞥--------侃呀波呀--------妈呀捏求--------傻瓜子革憋的-----------------硬纸盒狼撞开门子鬼也进来啦盖地------------被子圪疱----私生子呛棒子---事情办砸了蛰鲨---蜈蚣泼害虫---蛴螬屎扒牛---屎壳郎孽儿站---马蝇马面骨---耻骨忒散---发抖屁眼---肛门马*口--嘴角大木岗--拇指小木岗--小指跺瓣得--屁股圪狸--一种松鼠夜瞥蝠---蝙蝠蛇狮的--蜥起头---发面的肥头卜冷--挣扎的意思嗤---称背巴--没计算好吃了亏带戏---长得招人喜欢拨吊儿---两头粗中间细的一种捻羊毛线工具猴儿凹的---做摊饭的一种工具一不摊---形容面积的方言一世老街---指面积不少雀儿雾nian-----指眼神不好上nian货--若人讨厌不挂味--不招人待见二求胚--智力底下夜来--昨天低哈--底下盖地窝答--被窝盖地窝答儿--被窝里圪老答儿--拐角处拨咯的--棍子馒头--白事宴用的大馍馍小饭--白事宴用的有花色的供品日南交子--形容距离很远(源于汉代在今越南设立的日南郡,交趾郡.)绕架--无目的的散步茭的--高粱卷的--馒头茭克儿窝窝--高粱面窝头泼咳--破的旧的鞋陪尘--空气中有尘土(东部地区)当坡--空气中有尘土(县城周边)陪尘样土--有尘土,不干净对归--告诉(东部地区)个动--村里聚水的坑小雀儿--麻雀哈里天--夏天几be里--不管怎么(宏道话)反正以为--不管怎么节节儿-----角骨骨儿-----核泊泊儿-----凹窟窟儿-----洞垛垛儿-----菜根袱袱儿-----包袱豁豁儿-----物体的破损地方撇撇儿-----白切切儿-----一种面食托托儿-----碗托刻刻儿------民间的一种记号朴朴儿-----薄的意思贴铁儿------碟子憋憋儿-------饱的意思索索儿----镯子密密儿-----密的意思溜溜儿------一种儿童玩具桃桃儿------一种面食底底儿-------快没有了皮皮儿-----指皮壕壕儿----指渠门门儿------门比比儿-------饼溪溪儿-------种菜的小块地盅盅儿--------酒盅桑----是得意思圪别---指鱼离水后翻腾得样子圪斗的--砌在炕沿下用来烧炕的口子姑的——老鼠色意————上绣走食———发qing圪扭——肘圪地愧——膝盖尿脐的——男孩的生殖器腿伴儿——指档部嫰耐——鼻涕潮yin夹背——性格不普通机秘——聪明奔髅——额头窟腮——腮帮子比抖——耳光瞧叨——理会的意思螳蜘陋搜——形容说话办事不稳当手巴掌——手套茅茨——厕所姐地——耕地些灭灭儿——一点点着朗---- 清理发迷咋——作梦时一种配合梦话的动作撇撇------一种高粱杆缝制的器物,可当盘或盖使笈比的------蒸馒头时的用具拨(八)担瓮-------盛粮食的粗瓷瓮,相当于八担圪斗的----------小灶火圪老的儿----------角落窝闭-----------受拘束酿呈(幔的)---------纸制吊顶接壁大-----------邻居日志 > 个人日记转载到我空间复制本文网址隐藏签名档大字体选用该信纸上一篇|下一篇|返回日志列表设置置顶 | 编辑 | 删除定襄方言大全发表于:2007年12月21日 14时24分42秒阅读(5)评论(0)本文链接:/287564042/blog/1198218282定襄方言大全襄方言大全定本文由社會ヽ敗類发表在:忘記~過去!求眉兴眼,----形容五官长得不好求势-------贬低别人的话比低实气---------见不得人,拿不出手旦求是-------不怎么样不敢道-------有可能风扑二砍--------乱冲乱撞蔑里格出------不声不响悄言格米-------一声不响格里格出-------放不开,喜湿湿的-------很高兴的样子的老-----脑袋跺跺----屁股节板的-----脚nia-----牙zher-----今天mier-----明天her-----后天qier-----前天先qier----大前天外her----大后天活之活摇------形容树技一样上下摇动活活散散------不稳当不灵不来-------形容人不稳重不知不来------同上格之格倒-----偷偷摸摸去处------住宅合浪-----巷子伙计------情妇或情夫大大------旧时对父亲的称呼呀波-----旧时对母亲的称呼呀娘----旧时对奶奶的称呼县儿-----指县城里书房儿-----学校姥娘-------外婆姥爷------外公勤劲------勤快羊务-----做事不扎实迷数------面容贼眼六哭-----形容人眼尖不来----摇摆难活----不舒服醋心-----胃难受麻抓-----形容肚子里难受梦昏-----脑子里难受力杀------形容人做事麻利二不楼书-----形容事情很轻松容易就办了三八两哈-----两三下七室饿气-----声音很难听气喘八息-----喘的很厉轱辘瓷------------灰渣.杂个咧------------干啥去?外克司-------------那可是.马瞥夫------蚂蚁狼门-------院门外或森------那当然各森-------怕,肉麻昂----------哦瞥--------侃呀波呀--------妈呀捏求--------傻瓜子革憋的-----------------硬纸盒狼撞开门子鬼也进来啦盖地------------被子圪疱----私生子呛棒子---事情办砸了蛰鲨---蜈蚣泼害虫---蛴螬屎扒牛---屎壳郎孽儿站---马蝇马面骨---耻骨忒散---发抖屁眼---肛门马*口--嘴角大木岗--拇指小木岗--小指跺瓣得--屁股圪狸--一种松鼠夜瞥蝠---蝙蝠蛇狮的--蜥起头---发面的肥头卜冷--挣扎的意思嗤---称背巴--没计算好吃了亏带戏---长得招人喜欢拨吊儿---两头粗中间细的一种捻羊毛线工具猴儿凹的---做摊饭的一种工具一不摊---形容面积的方言一世老街---指面积不少雀儿雾nian-----指眼神不好上nian货--若人讨厌不挂味--不招人待见二求胚--智力底下夜来--昨天低哈--底下盖地窝答--被窝盖地窝答儿--被窝里圪老答儿--拐角处拨咯的--棍子馒头--白事宴用的大馍馍小饭--白事宴用的有花色的供品日南交子--形容距离很远(源于汉代在今越南设立的日南郡,交趾郡.)绕架--无目的的散步茭的--高粱卷的--馒头茭克儿窝窝--高粱面窝头泼咳--破的旧的鞋陪尘--空气中有尘土(东部地区)当坡--空气中有尘土(县城周边)陪尘样土--有尘土,不干净对归--告诉(东部地区)个动--村里聚水的坑小雀儿--麻雀哈里天--夏天几be里--不管怎么(宏道话)反正以为--不管怎么节节儿-----角骨骨儿-----核泊泊儿-----凹窟窟儿-----洞垛垛儿-----菜根袱袱儿-----包袱豁豁儿-----物体的破损地方撇撇儿-----白切切儿-----一种面食托托儿-----碗托刻刻儿------民间的一种记号朴朴儿-----薄的意思贴铁儿------碟子憋憋儿-------饱的意思索索儿----镯子密密儿-----密的意思溜溜儿------一种儿童玩具桃桃儿------一种面食底底儿-------快没有了皮皮儿-----指皮壕壕儿----指渠门门儿------门比比儿-------饼溪溪儿-------种菜的小块地盅盅儿--------酒盅桑----是得意思圪别---指鱼离水后翻腾得样子圪斗的--砌在炕沿下用来烧炕的口子姑的——老鼠色意————上绣走食———发情圪扭——肘圪地愧——膝盖嫰耐——鼻涕潮阴夹背——性格不普通机秘——聪明奔髅——额头窟腮——腮帮子比抖——耳光瞧叨——理会的意思螳蜘陋搜——形容说话办事不稳当手巴掌——手套茅茨——厕所姐地——耕地些灭灭儿——一点点着朗---- 清理发迷咋——作梦时一种配合梦话的动作撇撇------一种高粱杆缝制的器物,可当盘或盖使笈比的------蒸馒头时的用具拨(八)担瓮-------盛粮食的粗瓷瓮,相当于八担圪斗的----------小灶火圪老的儿----------角落窝闭-----------受拘束酿呈(幔的)---------纸制吊顶接壁大-----------邻居可溜——不直煞瓜——利索的意思急溜--动作敏捷活采--象声词。

“经典山西”饮食文化特色--忻州

“经典山西”饮食文化特色--忻州

“经典山西”饮食文化特色--忻州高梁面鱼鱼高梁面鱼鱼,是忻州地区乡间百姓粗粮细做的一种日常食品。

尤以晋北的忻州、定襄、五台、原平、代县一带最为常见。

高粱面鱼鱼,是用普通高粱经过淘煮漂晾,碾磨成面,用开水和好,人工搓成的。

其做法是在面案两头各摆五块大似蒜瓣的面疙瘩,然后用两手掌按压和搓动,由远及近,逐渐靠拢,观之手下10条鱼鱼儿由短变长,汇成一片。

搓成的鱼鱼儿一般有高粱米粗细,盘起来放在一起长短一致,粗细均匀。

高粱鱼鱼蒸熟后,配以羊肉或西红柿汤调和,清爽利口,别具风味。

若是时间紧,来不及搓鱼,便捏成很薄的红面壳壳。

要么掰成块加菜拌食、要么切条,用鸡蛋、酸菜炒食,同样令人垂涎。

过去村里孩子玩饿了,取一个红面壳壳,在里边倒一点盐醋,滴一点食油,从边上掰一块蘸点盐醋吃,吃到最后,盐醋、壳壳来个一口香,老百姓叫“油盐蘸窝窝”。

砍三刀砍三刀,又名油布袋,色呈金黄,绵甜利口,是五台山人春节期间的主要食品之一。

每年年关,家家制作,户户蒸食,代代相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五台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常年以玉米为主食。

为了改变这种单调乏味的饮食,五台人便创制了一种粗粮细作的食品。

炸制时,为使麻油渗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称“砍三刀”。

又因其吃起来油香四溢,故又称“油布袋”。

河曲酸粥相传河曲的酸粥的由来纯属一种偶然,李自成起义大军进京路过此地,当地老百姓皆大欢喜,家家户户泡米为大军士卒准备饭菜,谁知由于情况有变,大军临时改变路线,绕道而过,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时半活儿吃不完,放的时间长了就发了酸,老百姓也舍不得扔掉,就用发了酸的米煮成粥吃,谁知意外地发现这用发酸了的米煮的粥并没有影响其食用价值,后来人们便故意将米泡酸做粥食用,慢慢地发现这种酸粥能开胃健脾,护肤美容,妙不可言。

难怪这一带的妇女即使不用化装品皮肤也白嫩细腻。

保德碗托保德县盛产荞麦,所制荞面碗托,观之晶莹光亮,粉白微青,质地精细,柔软,光滑,细嫩,清香利口,风味独特,为忻州地区风味小吃之上品。

忻州方言“小称”与普通话的比较

忻州方言“小称”与普通话的比较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题目忻州方言“小称”与普通话的比较姓名赵海红教育层次开本学号20061110184232 省级电大北京电大专业汉语言文学分校门头沟分校指导教师赵志峰教学点摘要本人是从山西忻州走出来的一名工作人员.现在已经离家快二十年啦!在北京的这十几年里自己想对自已家乡忻州方言“小称”与普通话的区别在此进行一下比较,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忻州方言表示小称的基本方式有四种:一,重叠;二,儿缀”;三,前缀“圪;四,小称音。

忻州方言为山西方言晋语五台山片一种,前三种都能很好地体现,儿缀在本方言里同样具有表示动植物、衣物、家用器具、农具等的类称,在有些方言里也表小称,这种参差和地域有关。

如:猪儿、狗儿/枣儿、梨儿/袄儿、裤儿/碗儿、锅儿/镰儿。

与表示衣物和家用器具、农具等类称相对的小称用重叠。

如:猪猪、狗狗/枣枣、梨梨/袄袄、裤裤/碗碗、锅锅/镰镰。

其他的小称前缀“圪”,如:圪针、圪洞、圪台等;同样“圪”加重叠表小的范围更小:如:圪针针、圪洞洞、圪台台等。

文章主要通过山西晋语五台山片语言来分析忻州方言。

关键词:忻州方言,小称,重叠,前缀“圪”,儿缀忻州方言“小称”与普通话的比较北京广播电视大学门头沟分校赵海红零引言忻州城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至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

历代多为郡、州治所,险关要塞,人杰地灵,商贾往来,兵家必争,故有“晋北锁钥”之称。

忻州文化积淀深厚,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有“摔跤之乡”、“民歌海洋”之誉。

地灵人杰,也养育了不少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如班婕妤、杨家将、元好问、白朴、萨都剌、徐继畲等就出自忻州。

革命战争年代,曾经是晋察冀、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发祥地与中心腹地。

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曾在五台县创建了“模范病室”。

著名的“忻口战役”、“平型关大战”、火烧阳明堡飞机场等战斗就发生在忻州。

这片土地还诞生了高君宇、徐向前、薄一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山西十大土话方言

山西十大土话方言

山西十大土话方言
1.晋语:山西省的官方语言,以太原话为标准,流行于省会和周边地区。

2. 晋中话:流行于晋中地区,与晋语有些许差别,但仍然属于晋语范畴。

3. 晋南话:流行于山西省南部,与晋语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但互相可以理解。

4. 绛州话:绛州是晋中的一个县,绛州话在晋中地区也比较流行,与晋中话相似。

5. 忻州话:忻州是山西省北部的一个地级市,忻州话在当地比较流行,与晋语有些差异。

6. 吕梁话:吕梁是山西省西部的一个地级市,吕梁话在该地区流行,与晋语也有一些差别。

7. 运城话:运城是山西省中部的一个地级市,运城话在该地区比较流行,与晋语有一些差异。

8. 大同话:大同是山西省北部的另一个地级市,大同话在当地比较流行,与晋语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9. 临汾话:临汾是山西省中部的一个地级市,临汾话在该地区比较流行,与晋语也有一些差异。

10. 晋普话:晋普话是山西省的一种方言,也称为山西方言,是以晋语为基础,吸收了周边地区的方言而形成的。

- 1 -。

山西忻州方言词汇研究报告

山西忻州方言词汇研究报告

山西忻州方言词汇研究报告山西忻州方言是山西省忻州地区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忻州市及周边地区。

它属于晋语的一种变体,与山西其它地区的方言有一定差异。

忻州方言词汇主要受到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独特的特点。

以下是对山西忻州方言词汇的研究报告。

一、忻州方言的语音特点1.音变:忻州方言中存在一些音变,比如舌尖音/t/在特定位置会变成舌尖齿颚音/ts/,并且鼻韵母/ɛn/和/an/在某些情况下会变成/ɛŋ/和/aŋ/。

2.声调:忻州方言的声调系统比较复杂,一般有八个声调,包括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等。

二、忻州方言词汇特点1.古词保留:忻州方言中保留了一些汉语古代词汇,比如"甩"(摆动)、"才"(才能)等。

2.地域特色词:忻州方言区有一些与当地地理环境和文化有关的专用词汇,比如"儿化山"(远处的山)、"巡支河"(当地河流名称)等。

3.民俗词汇:忻州方言中也存在一些与当地民俗文化相关的词汇,比如"岁表"(农历年历)、"禁度"(拜神)等。

三、忻州方言的语法特点1.动词短语重叠:忻州方言中的动词短语可以通过重叠来表示动作的反复或持续,比如"拉拉"(拉来拉去)。

2.字音变化:忻州方言中的一些字在特定情况下会发生音变,比如"四"可以读作"肆"。

3.宾语后置:在忻州方言中,宾语通常跟在动词之后,与普通话的宾语前置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山西忻州方言具有其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但由于现代化与普通话的影响,忻州方言正在逐渐减少使用。

在语言文化保护的背景下,对于忻州方言的研究和记录非常重要,有助于保留和传承这一丰富的语言资源。

对忻州“挠羊”摔跤的文化学考察-最新文档资料

对忻州“挠羊”摔跤的文化学考察-最新文档资料

对忻州“挠羊”摔跤的文化学考察“挠羊”是流传于山西省忻州地区的一种民间摔跤的地方俗称。

之所以称作“挠羊”,是以其胜利后所得的奖品命名的,或者说是以羊为赌注的一种摔跤竞技形式,其特点是光背不着上衣,主要以抱抓腰腿为主,挠羊都是以一跤见胜负,除跤手两脚原本就站在地上外,身上其它部位只要一沾地就算输,不作循环赛,输者即淘汰,赢者继续与新手比赛。

1、“挠羊”一词的文化释义“挠羊”可以说是在特殊地理环境中的特定方言。

‘挠”在《说文》中解释为:“挠,扰也。

从手,尧声。

”“挠”在晋北方言中有“扛、拿、举”的意思,“挠羊”就是扛羊,把羊扛走。

从另一个层面来理解,“挠”代表的是一种力量与豪放。

大家可以想象到在一场摔跤比赛结束,优胜者肩扛一整只活着的大肥羊,绕场一圈,那是多么粗犷豪迈的气势与场面,不仅代表获胜者的力量与技术,也体现着优胜者一种心态和气势。

此外,用羊作为摔跤比赛的奖品是在忻州民间一直沿袭下来的旧俗。

据《忻州地方志》记载,宋元时,忻州水草丰盛,是牧羊的理想场所,当时的摔跤活动经常以羊作为摔跤输赢的赌注。

起初,没有人专门组织,只是摔跤手们想摔就摔,想赌就赌,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了以羊作为奖品而且有组织的一种比赛活动。

当然有关听州摔跤最早的记载还是在北宋调露子的《角力记》中:“忻、代州民秋后结朋角抵,谓之野场,有杀伤者。

”因其发展甚烈,宋真宗曾下令“自今悉禁绝之。

”“忻、代州”指的就是现在的忻州和代县,在文中有“秋后结朋角抵,谓之野场”这恰好应证了今日于旷野之中,秋后丰收之时进行比赛的挠羊摔跤。

当地农谚有“立了秋,挂锄钩,吃瓜看戏摔跤放牲口”,由此可知挠羊赛是在秋收以后的农闲时间进行。

挠羊摔跤是一种大力量、大智慧、大拼搏、大解放、大欢喜的活动。

在跤场上跤手和观众,得到一种能量的释放和情感的渲泄。

摔跤是一对一的肉搏。

往往或以山为界或以河为界,分为两队,因此摔跤又体现出一种团队精神。

摔跤是不带偏见的竞技,它体现着一种平等精神。

忻州城区婚礼习俗(最终版)

忻州城区婚礼习俗(最终版)

忻州城区婚礼习俗作者:***目录第一篇婚前篇第二篇婚礼篇第三篇婚后篇前言仅以此文献给正要在忻州城区结婚的新人们,祝愿正要结婚的你们幸福美满,生活甜蜜,也希望此文可以帮到身处忻州城区的你们更好的了解忻州城区的婚礼习俗。

此文的发布仅是个人见解,不代表权威大家之言,略有不妥之处望大家海涵。

十里八乡方言不同,十里八乡婚俗也就不同,所以大家不必十分遵守本文中的礼俗。

另外,在实际操作中,略有不妥之处也不必深究。

习俗是人定的,也是可以灵活变动的,只要大体上与乡俗相符就可以了。

所谓“心诚则灵”,结婚图的是个吉祥如意,顺利圆满,不必因为个别礼俗没有做好,而过分纠结,只要心意是真诚的,老天是会明白的。

第一篇婚前篇一、订婚两个人谈到一定程度和时间,结婚就要提上议事日程了,这个时候就要准备结婚了,那么婚前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准备呢?忻州城区的习俗是提前一年双方家长见面,男方向女方下聘礼,聘礼的多少视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而定,少则五万,多则二十万,都是有的。

下完聘礼后,多数人家还要订婚,但是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订婚的也就越来越少了。

聘礼下完后就要准备婚事了。

二、看日子和预订酒店老百姓习惯在婚丧嫁娶的时候,请“先生”选择一个“好日子”,俗称“看日子”。

有的人家是严格按照看好的日子结婚的,也有的人家不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工作比较重要,所以结婚的日子也就看的不那么重要了。

如果有条件,当然是遵守看好的日子比较好,如果没有条件按照看好的日子来,也不必过分的心里难受,毕竟生活还是要靠两个人自己过的,不是全凭“老天爷”照顾的。

看好了日子,就要马上预订酒店了,忻州城区现在的酒店虽然越来越多了,档次也越来越高了,但是仍然还是不够用。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大家过分重视好的酒店了,名声好的酒店,接到最早的结婚预订的要提前2年,所以大家都想去好的酒店,饭菜好地方宽敞。

二是因为大多数所谓的“先生”,看的黄道吉日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就会出现“扎堆”结婚的场面,所以预订到好酒店就比较困难。

忻州土话顺口溜

忻州土话顺口溜

以下是一些忻州土话顺口溜:
1. 七里卡,八里夸,三十二里倒圪叉,一百零八下西山,隔山打鸟遇神仙。

2. 打醋买布,你坐挑担,半伙遇见你,活活燎毛蛋。

3. 出七出了三院九孔桥,瞧瞧小辫就高高,大的不顶小的顶,裤衩全湿了。

4. 老盼子叫唤一声没应成,牛头沟里扔砖头,砸着五间殿上头。

5. 前扫扫,后倒倒,拾到烟袋想逃跑,半路碰到鬼子兵,一命呜呼俩都死。

6. 老白日头出来我溜沟子,老母猪拱地我肚子疼,老鹰抓公鸡我尿炕上。

7. 前背褡裢送朋友,后面背的儿女们。

前背拉上送朋友,后面拉的狗咬狗。

8. 七月十五淹死鬼子兵,有淹死的没淹死的鬼子兵,你要不要看戏的?
9.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10. 我是混蛋我是混蛋,又懒又笨的混蛋。

11. 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

请注意,这些顺口溜可能会因为地区差异和时间推移而有所变化或产生不同的版本。

这些只是其中的几个例子,忻州的土话顺口溜非常丰富和有趣,可以请教当地的居民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黄土地文化的大观园—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述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

黄土地文化的大观园—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述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

黄土地文化的大观园—忻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述忻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北部。

这里,北隔长城揽云朔,南界石岭通太原,西带黄河望陕蒙,东临太行连京冀。

所辖14个县(市、区),总面积25472平方公里,总人口293万。

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紧靠黄河中游东岸的忻州是一方文化厚土。

历史上文人辈出。

金元时期著名诗人元问(忻州人),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河曲人),明清之际的诗文大家傅山(祖籍忻州),清代思想家,诗人徐继畲(五台人)都诞生在这里。

在这块文化沃土上,有大量的文化遗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

这里黄河风情文化、雁门边塞文化、五台山佛教文化、忻定原晋商文化等源远流长,构成了一座多元文化并存的神奇画卷。

其中,民间音乐、民间戏曲、民间舞蹈、民间美术及手工技艺、民间体育竞技等民间文化艺术、民俗文化,都有深厚的底蕴,散发着黄土地文化泥土的芳香。

忻州市也是一方文化热土,先后有4个县(市、区)由中央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民歌)之乡”(河曲),“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代县),“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静乐),“中国摔跤之乡”(忻府区),“中国八音之乡”(忻府区)。

一年一度的“五台山佛教文化节”、“中国忻州摔跤节”、“河曲河灯节”已成为重要的区域性的文化盛事。

忻州市的民间文化艺术、民俗文化,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于2006年有五项入选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些项目是:⑴、戏曲《北路梆子》(忻州市)⑵、戏曲《繁峙秧歌戏》(繁峙县)⑶、戏曲《二人台》(河曲县)⑷、民间音乐《五台山佛乐》(五台县)⑸、民间音乐《河曲民歌》(河曲县)有6个类别,13个项目入选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些项目是:民间音乐:《河曲民歌》(河曲)、《五台山佛乐》(五台县)、《晋北鼓吹》(忻府区、五台县);民间舞蹈:《代县峨口挠阁》(代县)、《凤秧歌》(原平市);地方戏曲:《北路梆子》(忻州市)、《繁峙秧歌戏》(繁峙县)、《神池道情戏》(神池)、《二人台》(河曲);民间美术:《定襄面塑》(定襄);杂技与竞技:《忻州挠羊赛》(忻州市);民俗类:《河曲河灯节》(河曲)。

忻州方言——精选推荐

忻州方言——精选推荐

忻州⽅⾔忻州⽅⾔双字类馍馍扁⾷阳婆后楼巷廊叫唤圪蹴(蹲)捣拉、告诉、骗拉(聊天)戳⿁(闯祸)惜⼈(漂亮)红⽕(热闹)值搂年时(去年)碰达、对达(碰巧、偶尔)周间(平时)各⼈(⾃⼰)难活谋算(思考)挨⿁(吃亏)晾外圪柳磕梁圪揽公匀侉⼦客达(虐待)觉意咬京营⽣学扮漾⽓妨主圪省圪隐圪出圪结相跟显⽓轮夺务营经长经柳觉计结差猴切圪料⽛⾳直背⿐汁显形打并⿇懊拧眉裂眼糊拔朝理崩楼拾翻呲拉理弄⽇脏⽇厥瞅端⽼杀⼑哇隔夹跟航滚宣肠⼲爬长⽼汉(丈夫)倒衩三,三字类圪搭⼦(⾯条)圪扭⼦(肘)圪膝盖(膝)全然明五明头溜钩⼦⽛差股结客⼦外路⼈冷蛋⼦⿊洞洞⽩淋淋亮晃晃红丹丹四,四字类少⽣踏前古失六怪砍七楞⼋拔⼈不菜恨起⼑落灰⼟马趴灰尘⼋⼟磕梁碗正圪旦洼切嚎声哇撒不列弹正冷淘失哇更地亚菜油⾹喷⽓棍枪圪揽果不其然罗锅⽔灶迟年不瞪眉哄⾯愁抖神散发捂流打烂⼈⼯礼发灰清⽼灶游眉打盹顶门垫户装⿁弄盘得流连挂年⼋捂⽓烟熏雾罩忙活七乱沾⽛调⼝圪丁碗块些来⼩份⼲模实嚼想⽣别法局死赶活倚⽼为实花⿇吊嘴嚷黄闹⿊热⽕打连悄悄泯事习寡没味懒旦逍遥信马游江寡流淡⽔⼲猴拉切偶焦糊拔真沙捣⼈死温圪出雾马呼出不开眉拌圪出打旦喧天驾雾年乎拉差⽇脏五烂昏天晕地圪柳⼋切受⾟⼋苦尖完圪正⾎淋差乎年哇圪⼑⿊眉洼道下哇圪⼑局⽓砍脑求眉杏眼⼩眉碎眼⿁眉六眼操眉架眼欧眉哇眼迟眉瞪眼年眉处眼贼眉六眼光眉俊眼⽩眉怪眼⽪眉⾊眼⽇眉漾眼死眉处眼瞎眉砍眼猪眉⼆眼青眉烫眼猪眉狮眼抠眉洼眼⿊眉楚眼龙眉凤眼傻眉酡眼熬眉扯眼眥眉疤眼猪眉畜眼精眉炯眼觑眉弄眼宽眉⼤眼⽪眉瞪眼变眉克眼吊眉克眼慈眉善眼恶眉恶眼⿁眉狼眼⿁眉怪眼瞥眉瞪眼瞅眉弯眼急眉泡眼⽀眉瞪眼倔眉霸眼欢眉俊眼灰眉楚眼憨眉愣眼横眉⽴眼猾眉溜眼哭眉流眼恼眉肆眼⼟眉花眼猫眉蛇眼⼟眉悻眼脱眉少眼⼩眉⽺眼扬眉罕眼贼眉⿏眼精眉怪眼肿眉泡眼细眉细眼⿊眉瘮眼求眉兴眼,----形容五官长得不好求势-------贬低别⼈的话⽐低实⽓---------见不得⼈,拿不出⼿旦求是-------不怎么样不敢道-------有可能风扑⼆砍--------乱冲乱撞蔑⾥格出------不声不响悄⾔格⽶-------⼀声不响格⾥格出-------放不开,跺跺----屁股节板的-----脚nia-----⽛zher-----今天mier-----明天her-----后天qier-----前天先qier----⼤前天外her----⼤后天活之活摇------形容树技⼀样上下摇动活活散散------不稳当不灵不来-------形容⼈不稳重不知不来------同上格之格倒-----偷偷摸摸去处------住宅合浪-----巷⼦伙计------情fu或情fu⼤⼤------旧时对⽗亲的称呼呀波-----旧时对母亲的称呼呀娘----旧时对奶奶的称呼县⼉-----指县城⾥书房⼉-----学校姥娘-------外婆姥爷------外公勤劲------勤快⽺务-----做事不扎实迷数------⾯容贼眼六哭-----形容⼈眼尖不来----摇摆难活----不舒服醋⼼-----胃难受⿇抓-----形容肚⼦⾥难受梦昏-----脑⼦⾥难受⼒杀------形容⼈做事⿇利⼆不楼书-----形容事情很轻松容易就办了三⼋两哈-----两三下七室饿⽓-----声⾳很难听⽓喘⼋息-----喘的很厉轱辘瓷------------灰渣.外克司-------------那可是.马瞥夫------蚂蚁狼门-------院门外或森------那当然各森-------怕,⾁⿇昂----------哦瞥--------侃呀波呀--------妈呀捏求--------傻⽠⼦⾰憋的-----------------硬纸盒狼撞开门⼦⿁也进来啦盖地------------被⼦圪疱----私⽣⼦呛棒⼦---事情办砸了蛰鲨---蜈蚣泼害⾍---蛴螬屎扒⽜---屎壳郎孽⼉站---马蝇马⾯⾻---耻⾻忒散---发抖屁眼---肛门马*⼝--嘴⾓⼤⽊岗--拇指⼩⽊岗--⼩指跺瓣得--屁股圪狸--⼀种松⿏夜瞥蝠---蝙蝠蛇狮的--蜥起头---发⾯的肥头⼘冷--挣扎的意思嗤---称背巴--没计算好吃了亏带戏---长得招⼈喜欢拨吊⼉---两头粗中间细的⼀种捻⽺⽑线⼯具⼀不摊---形容⾯积的⽅⾔⼀世⽼街---指⾯积不少雀⼉雾nian-----指眼神不好上nian货--若⼈讨厌不挂味--不招⼈待见⼆求胚--智⼒底下夜来--昨天低哈--底下盖地窝答--被窝盖地窝答⼉--被窝⾥圪⽼答⼉--拐⾓处拨咯的--棍⼦馒头--⽩事宴⽤的⼤馍馍⼩饭--⽩事宴⽤的有花⾊的供品⽇南交⼦--形容距离很远(源于汉代在今越南设⽴的⽇南郡,交趾郡.)绕架--⽆⽬的的散步茭的--⾼粱卷的--馒头茭克⼉窝窝--⾼粱⾯窝头泼咳--破的旧的鞋陪尘--空⽓中有尘⼟(东部地区)当坡--空⽓中有尘⼟(县城周边)陪尘样⼟--有尘⼟,不⼲净对归--告诉(东部地区)个动--村⾥聚⽔的坑⼩雀⼉--⿇雀哈⾥天--夏天⼏be⾥--不管怎么(宏道话)反正以为--不管怎么节节⼉-----⾓⾻⾻⼉-----核泊泊⼉-----凹窟窟⼉-----洞垛垛⼉-----菜根袱袱⼉-----包袱豁豁⼉-----物体的破损地⽅切切⼉-----⼀种⾯⾷托托⼉-----碗托刻刻⼉------民间的⼀种记号朴朴⼉-----薄的意思贴铁⼉------碟⼦憋憋⼉-------饱的意思索索⼉----镯⼦密密⼉-----密的意思溜溜⼉------⼀种⼉童玩具桃桃⼉------⼀种⾯⾷底底⼉-------快没有了⽪⽪⼉-----指⽪壕壕⼉----指渠门门⼉------门⽐⽐⼉-------饼溪溪⼉-------种菜的⼩块地盅盅⼉--------酒盅桑----是得意思圪别---指鱼离⽔后翻腾得样⼦圪⽃的--砌在炕沿下⽤来烧炕的⼝⼦姑的——⽼⿏⾊意————上绣⾛⾷———发qing圪扭——肘圪地愧——膝盖尿脐的——男孩的⽣殖器腿伴⼉——指档部嫰耐——⿐涕潮yin夹背——性格不普通机秘——聪明奔髅——额头窟腮——腮帮⼦⽐抖——⽿光瞧叨——理会的意思螳蜘陋搜——形容说话办事不稳当些灭灭⼉——⼀点点着朗---- 清理发迷咋——作梦时⼀种配合梦话的动作撇撇------⼀种⾼粱杆缝制的器物,可当盘或盖使笈⽐的------蒸馒头时的⽤具拨(⼋)担瓮-------盛粮⾷的粗瓷瓮,相当于⼋担圪⽃的----------⼩灶⽕圪⽼的⼉----------⾓落窝闭-----------受拘束酿呈(幔的)---------纸制吊顶接壁⼤-----------邻居⽇志 > 个⼈⽇记转载到我空间复制本⽂⽹址隐藏签名档⼤字体选⽤该信纸上⼀篇|下⼀篇|返回⽇志列表设置置顶 | 编辑 | 删除定襄⽅⾔⼤全发表于:2007年12⽉21⽇ 14时24分42秒阅读(5)评论(0)本⽂链接:/doc/0d4919712.html /287564042/blog/1198218282定襄⽅⾔⼤全襄⽅⾔⼤全定本⽂由社會ヽ敗類发表在:忘記~過去!求眉兴眼,----形容五官长得不好求势-------贬低别⼈的话⽐低实⽓---------见不得⼈,拿不出⼿旦求是-------不怎么样不敢道-------有可能风扑⼆砍--------乱冲乱撞蔑⾥格出------不声不响悄⾔格⽶-------⼀声不响格⾥格出-------放不开,喜湿湿的-------很⾼兴的样⼦的⽼-----脑袋跺跺----屁股节板的-----脚nia-----⽛zher-----今天mier-----明天活之活摇------形容树技⼀样上下摇动活活散散------不稳当不灵不来-------形容⼈不稳重不知不来------同上格之格倒-----偷偷摸摸去处------住宅合浪-----巷⼦伙计------情妇或情夫⼤⼤------旧时对⽗亲的称呼呀波-----旧时对母亲的称呼呀娘----旧时对奶奶的称呼县⼉-----指县城⾥书房⼉-----学校姥娘-------外婆姥爷------外公勤劲------勤快⽺务-----做事不扎实迷数------⾯容贼眼六哭-----形容⼈眼尖不来----摇摆难活----不舒服醋⼼-----胃难受⿇抓-----形容肚⼦⾥难受梦昏-----脑⼦⾥难受⼒杀------形容⼈做事⿇利⼆不楼书-----形容事情很轻松容易就办了三⼋两哈-----两三下七室饿⽓-----声⾳很难听⽓喘⼋息-----喘的很厉轱辘瓷------------灰渣.杂个咧------------⼲啥去?外克司-------------那可是.马瞥夫------蚂蚁狼门-------院门各森-------怕,⾁⿇昂----------哦瞥--------侃呀波呀--------妈呀捏求--------傻⽠⼦⾰憋的-----------------硬纸盒狼撞开门⼦⿁也进来啦盖地------------被⼦圪疱----私⽣⼦呛棒⼦---事情办砸了蛰鲨---蜈蚣泼害⾍---蛴螬屎扒⽜---屎壳郎孽⼉站---马蝇马⾯⾻---耻⾻忒散---发抖屁眼---肛门马*⼝--嘴⾓⼤⽊岗--拇指⼩⽊岗--⼩指跺瓣得--屁股圪狸--⼀种松⿏夜瞥蝠---蝙蝠蛇狮的--蜥起头---发⾯的肥头⼘冷--挣扎的意思嗤---称背巴--没计算好吃了亏带戏---长得招⼈喜欢拨吊⼉---两头粗中间细的⼀种捻⽺⽑线⼯具猴⼉凹的---做摊饭的⼀种⼯具⼀不摊---形容⾯积的⽅⾔⼀世⽼街---指⾯积不少雀⼉雾nian-----指眼神不好上nian货--若⼈讨厌不挂味--不招⼈待见低哈--底下盖地窝答--被窝盖地窝答⼉--被窝⾥圪⽼答⼉--拐⾓处拨咯的--棍⼦馒头--⽩事宴⽤的⼤馍馍⼩饭--⽩事宴⽤的有花⾊的供品⽇南交⼦--形容距离很远(源于汉代在今越南设⽴的⽇南郡,交趾郡.)绕架--⽆⽬的的散步茭的--⾼粱卷的--馒头茭克⼉窝窝--⾼粱⾯窝头泼咳--破的旧的鞋陪尘--空⽓中有尘⼟(东部地区)当坡--空⽓中有尘⼟(县城周边)陪尘样⼟--有尘⼟,不⼲净对归--告诉(东部地区)个动--村⾥聚⽔的坑⼩雀⼉--⿇雀哈⾥天--夏天⼏be⾥--不管怎么(宏道话)反正以为--不管怎么节节⼉-----⾓⾻⾻⼉-----核泊泊⼉-----凹窟窟⼉-----洞垛垛⼉-----菜根袱袱⼉-----包袱豁豁⼉-----物体的破损地⽅撇撇⼉-----⽩切切⼉-----⼀种⾯⾷托托⼉-----碗托刻刻⼉------民间的⼀种记号朴朴⼉-----薄的意思贴铁⼉------碟⼦密密⼉-----密的意思溜溜⼉------⼀种⼉童玩具桃桃⼉------⼀种⾯⾷底底⼉-------快没有了⽪⽪⼉-----指⽪壕壕⼉----指渠门门⼉------门⽐⽐⼉-------饼溪溪⼉-------种菜的⼩块地盅盅⼉--------酒盅桑----是得意思圪别---指鱼离⽔后翻腾得样⼦圪⽃的--砌在炕沿下⽤来烧炕的⼝⼦姑的——⽼⿏⾊意————上绣⾛⾷———发情圪扭——肘圪地愧——膝盖嫰耐——⿐涕潮阴夹背——性格不普通机秘——聪明奔髅——额头窟腮——腮帮⼦⽐抖——⽿光瞧叨——理会的意思螳蜘陋搜——形容说话办事不稳当⼿巴掌——⼿套茅茨——厕所姐地——耕地些灭灭⼉——⼀点点。

山西省忻州方言童谣

山西省忻州方言童谣

忻州方言童谣
一、点壹点贰乱点桑,点昼嘞嘛卒卒(蜘蛛)窜水缸,推扯(车)咧,挖米咧,停遛啪啦吃屎跌。

二、哦哦睡觉觉,谁家的娃娃快睡觉,咱家的娃娃快睡觉,睡到呢(哪)里哇,睡到侨(墙)跟底哇,勒(狼)也嚎,给(狗)也扭(叫),哈德(吓的)娃娃课(往)街剖(跑),剖(跑)都姥姥家吃了油杂(炸)高。

三、拉嘚(大)锯,扯(大)嘚戏,姥姥门前扯嘚戏,请公妮(女儿),就(叫)女婿,不要脸的外撒子(外甥)也要去,去了没剩吃,过上锅锅草屁吃,屁呕了,哈的外撒也跑了。

四、星期天,呐(我)行(找)你,你不在,你在卯了(茅房)将(摘)韭菜。

五、锅(过)到(大)年,想都(大)炮,爷爷班皱(抱着)捏捏(奶奶)妞(尿),捏捏(奶奶)妞(尿)的哗哗,爷爷笑的哈哈。

六、跌道咯兑,桑年久岁,爹了银了,穆哦(妈)的啵败(宝贝)
七、三妮子三三根头发披讲讲(肩膀)二烯子气数,跟上赖逼舅舅,明了晴了,买
菜咧出来来点逗点抹油烟…………………………
备注:本童谣中1-6是家人口中所得,7为百度。

忻州葬礼民俗

忻州葬礼民俗

忻州葬礼民俗
忻州的葬礼民俗包括以下步骤:
1. 送终:亲人病危时,晚辈会日夜侍候在侧,直至亲人呼吸停止。

2. 沐身、更衣、移遗体、报丧、入棺:亲人去世后,他们会进行沐浴更衣,然后将遗体安置在棺材中。

接着会进行报丧,告知亲友。

3. 落钉:棺材盖子盖上后,会用钉子将棺材封住。

4. 围丧:家人会牵手绕棺三圈,表示对死者的依恋和不舍。

5. 绕灵大起丧:在棺材抬出灵堂后,会放到预先绑好的架子上,然后家人会扛着引魂幡,在鼓乐声中绕棺木左转三圈右转三圈,每转一圈就要浇奠一次。

绕棺完毕后,就会升棺起灵。

6. 摔丧子盆:在棺木抬起之前,死者的长子会双膝跪倒,手捧烧纸钱的瓦盆,痛哭失声,然后把瓦盆摔破。

民间认为,摔破丧盆,死者就可以把所有烧化的纸钱带到阴间去用了。

7. 送殡:出殡队伍中会有六角香亭、供香炉、木主、容轿等物品,还会有人手持纸扎的金山银山等物。

送殡队伍会一路鸣鼓乐、放爆仗,还有许多花圈挽幛。

8. 做七:每七日做一次佛事,设灵堂中堂挂白帏,方桌置供品、香炉、木主,两旁列纸扎金董玉女、金山银山。

油灯长明,一日三餐供膳,敲三响小锣。

亲友吊唁,上香、叩头,焚化纸箱,孝子稽颡在侧。

历“七七”49日结束,称“断七”。

忻府区的风土人情

忻府区的风土人情

忻府区的风土人情
忻府区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是忻州市的核心区域。

忻府区地处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区境总面积1988平方千米,人口约50万。

忻府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山西省历史文化名城”。

忻府区的风土人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民俗文化:忻府区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挠羊赛、挠鱼赛、土陶技艺、剪纸、刺绣等。

这些民俗文化传承了古代先民的生活习俗,展现了忻府区人民的精神风貌。

2. 传统节日:忻府区的传统节日与全国各地大致相同,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在这些节日里,忻府区人民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舞龙舞狮、闹红火、唱戏等。

3. 饮食文化:忻府区饮食文化独特,以面食为主,如刀削面、疙瘩汤、莜面窝窝等。

此外,忻府区还有一些特色小吃,如保德油泼扯面、神池麻花等。

4. 乡土建筑:忻府区的乡土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如忻州古城、
代县古城等。

这些古建筑体现了古代忻府区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

5. 人文景观:忻府区拥有众多人文景观,如五台山、云冈石窟、悬空寺等。

这些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了忻府区的重要旅游资源。

6. 历史名人:忻府区历史上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人物,如元好问、白朴、郑光祖等。

这些人物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忻府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总之,忻府区的风土人情充满了地域特色,体现了忻府区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

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民俗氛围和古朴的乡土风情。

忻州方言

忻州方言

7.重叠音节有特殊的变调方式。凡重叠的音忻州方言一般
都要变调。
• (3)单音节动词重叠时,忻州方言跟普通话一致。非入声调 的动词重叠,后字一律轻声。如:抄抄、写写。如单音节 动词时入声时,后字也读入声,如:读读、擦擦。 • (4)单音节形容词带着叠字词尾时,叠字词尾的声调受前面 音节的声调制约。当单音节形容词的声调是去声时,叠字 词尾读成“上声+阳平“。如”“绿英英”读成“绿影 迎”、“臭哄哄”读成“臭哄红”。当单音节形容词的声 调是非去声时,叠字词尾读成“去声+上声”。如:“干 巴巴”读成“干把拔”。
• (1)单音节名词重叠时,如果这个词时阳平调,重叠后那个 字变成了去声。如“姨姨”读成“姨义”、“爷爷”读成 “爷夜”。如果这个词时非阳平声调,重叠后的那个字读 轻声,如妹妹、姑姑、姐姐。 • (2)单音节形容词重叠时,后字一律儿化。并且上声调、入 声调的字重叠时,后字读阳平调;如“好好儿”说“好豪 儿”,“满满儿”说成“满蛮儿”,“黑黑儿”说成“黑 孩儿”。单音节形容词重叠时,是阴平阳平去声入声的字 时,后字读上声。如“酸“酸酸儿”说成“酸水儿”、 “白白儿”说成“白把儿”、“慢慢儿”说成“慢满儿”。
忻州方言的天文气象词:
• 一、与日有关的方言词。忻州方言中的“阳婆”
指阳光,“阳婆儿”指太阳照到的地方。 • 二、与月有关的方言词。忻州人称“月亮”为 “月明”或者“月爷爷”。 • 三、与云有关的方言词。阴云较薄的天气叫作 “二麻阴子”。 • 四、其他天文气象词。冰雹,大同、山阴等北部 方言多称“冷蛋子”。
忻州方言
小组成员: 张翻琴 刘 艳 王 琴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素有“晋北锁 钥”之称。北邻大同、朔州,南毗太 原,西隔黄河与陕西、内蒙相望,东 以太行山与河北接壤。位于山西省北 中部,辖忻府区、原平市和定襄、五 台、代县、繁峙、宁武、静乐、神池、 五寨、岢岚、河曲、保德、偏关一区 十三个县,185个乡镇,4971个行政 村,总面积25472平方公里。

山西忻州对小朋友的亲昵称呼

山西忻州对小朋友的亲昵称呼

山西忻州对小朋友的亲昵称呼说到山西忻州的亲昵称呼啊,那真的是有意思极了!你要是去忻州的小村庄走一遭,听着当地大人怎么叫小孩子,你就知道了。

别看这些亲昵称呼听上去很简单,背后可都有着满满的情感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你一进村,就能听到“乖宝儿”“小闺女”“小崽崽”这样的叫唤声,简直是每个字都带着甜,像糖一样,能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

你说,这地方的人怎么就能这么接地气,又能让人感到那么亲切呢?首先嘛,你听到“乖宝儿”这个词,心里真是要软了。

其实“宝儿”就算在全国范围内,差不多大家都用过,但山西人喊出来可不一样。

听着就特别带劲,带着一种浓浓的亲昵感。

你看那些年纪大一点的奶奶,嘴里叼着一根烟斗,眼睛眯成一条缝,笑呵呵地喊一声:“宝儿,快来奶奶这儿!”你都不忍心拒绝那种温暖的感觉。

那些小孩听了之后,不管多调皮,瞬间就能乖乖地跑过去,脸上露出傻乎乎的笑容。

就是这么一个“乖宝儿”能把距离拉得那么近,关系拉得那么亲。

有时候你走在大街上,路过老百姓家门口,看到他们家小孩跑出来,奶奶或者爷爷常常会喊一声:“小闺女,小宝贝儿,来,奶奶给你买糖吃!”这“闺女”一喊,给人一种特别温柔的感觉。

是的,虽然只是个小小的词儿,但听了之后就是觉得心里暖乎乎的。

山西人说话,从来就有一种不急不躁的韵味,字里行间的那份慢条斯理,能让人觉得无比亲切。

再说“崽崽”吧,这个词你得体会一下。

一般情况下,咱们会说“小孩”“小家伙”,可是山西忻州的乡亲们,直接就来一个“崽崽”。

你知道吗?这个词一说出来,就让人感觉好像眼前的小孩子突然变得特别活泼,特别有生命力。

你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听到这个亲切的称呼,心里就忍不住开心,脸上马上会浮现出一种笑容。

就像一个老爷爷看到自家孙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他可能笑着说:“哎呀,这小崽崽,越来越灵活了!”虽然只是个普通的日常话语,可是在忻州人嘴里,带着一股浓浓的乡情。

你会发现,忻州人喊这些亲昵称呼,从不觉得害羞,反倒特别自然。

忻州春节的习俗

忻州春节的习俗

忻州春节的习俗忻州春节的习俗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年之岁⾸、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年等,⼝头上⼜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年。

下⾯和⼩编⼀起来看忻州春节的习俗,希望有所帮助!⼩年 ⼩年 腊⽉⼆⼗三或⼆⼗四⼜称“⼩年”,是民间祭灶的⽇⼦。

民谣中“⼆⼗三,糖⽠粘”指的即是每年腊⽉⼆⼗三或⼆⼗四⽇的祭灶。

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三⽇,⼀般民家在⼆⼗四⽇,⽔上⼈家则为⼆⼗五⽇举⾏祭灶。

⼩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

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还要吃⽕烧、吃糖糕、油饼,喝⾖腐汤。

祭灶祭灶 祭灶,是⼀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流传极⼴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皇⼤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被作为⼀家的保护神⽽受到崇拜。

灶王龛⼤都设在灶房的北⾯或东⾯,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没有灶王龛的⼈家,也 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有的则有男⼥两⼈,⼥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腊⽉⼆⼗三⽇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在⼀周后的⼤年三⼗晚上,灶王爷便带着⼀家⼈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同来到⼈间。

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家的厨房内。

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

接灶⼀般在除⼣,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不祭灶”的说法。

有的地⽅,⼥⼈是不祭灶的。

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脸,怕⼥的祭灶,有“男⼥之嫌”。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取意“送⾏饺⼦迎风⾯”。

⼭区多吃糕和荞⾯。

晋东南地区,流⾏吃炒⽟ ⽶的习俗,民谚有“⼆⼗三,不吃炒,⼤年初—⼀锅倒”的说法,⼈们喜欢将炒⽟⽶⽤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块,吃起来酥脆⾹甜。

山西各地民俗:忻州婚俗

山西各地民俗:忻州婚俗

山西各地民俗:忻州婚俗忻州婚俗婚姻是人生仪礼中最隆重的大事,它标志着一个人告别青少年时代,进入成家立业、发展家族的重要阶段。

所以,婚礼向来为人们所重视。

忻州一带的婚礼在遵循古代“六礼”的同时,经过时间洗礼,逐渐趋于简约,有着该地区的特色。

忻州地区结婚程序大体有四个步骤:议婚、订婚、成婚、回门。

议婚,是男女婚姻的最初阶段。

旧时“无媒不成婚”,男女双方不能见面,全凭父母意愿,而能否成婚完全取决于“合婚”的结果。

后来,又增加了相亲,方法是由介绍人带上男方到女方家看女方的容貌、身材。

女方的父亲,或女方自己与母亲有时也去男方看看房屋、住室,打听其社交人缘。

合婚既成,两家则择吉日互换庚帖。

双方各备红书庚贴,上面重新写明男女各方出生的年月日,互相交换,表示信守不渝,当地人俗话是女方“有主了”。

发展到后来,由于人们破除迷信,去掉了“合婚”这一环节,“换贴”这道手续也同时免除。

订婚。

旧时订婚的核心内容是门当户对,对年龄的大小并不在意。

一般15岁前订婚,甚至五、六岁就订了亲,有小男孩聘大媳妇,也有大女婿娶小女孩的,但通常是女的比男的大。

订婚时,男家要给女家送彩礼、送大钱,旧称“纳聘”。

一切礼品由女家指定。

如保德、河曲一带彩礼名目有“三盘两对”,即三副项圈、两对手镯;“花红彩礼”,即红布、蓝布各一丈二尺;“生米猪卷”,即一斗白米、一斗绿豆、一斗红枣、白条猪一口,馒头24个,还有用红纸裹封的银洋。

而女家给女婿的只是象征性礼物,如帽一顶、靴一双,“硬腰子”一个。

解放前一般贫苦人家给不起彩礼,不得不典房卖地,债台高筑,以至一辈子不得翻身。

保德城关附近还有一种习俗叫“西瓜月饼吃三年”,就是在订婚后三年内,每逢中秋节,男方用食盒抬着上好大西瓜四个,大小月饼垒成一塔送给女方。

河曲一带在婚前要给女家送二斤面炸的油饼24个,油糕 120,羊一只,猪一口,酒两壶,女家回油饼两个,糕一个。

成婚,又叫娶亲。

男女双方到了当地认可的婚龄,男女双方就协商结婚的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忻州的民俗与方言忻州.108忻州的民俗与方言(2013-06-02 17:05:35)转载▼忻州.108忻州的民俗与方言民俗种类忻府区从古自今的民俗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里例举最主要的说明。

1、供奉神祀供奉神祀是忻府区老百姓的一种生活习惯,每到主要节日尤其如此。

这显示出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天地的敬畏之情。

常见的神祀有如下几位:灶王爷老百姓认为是家神,自己的吃饭离不开他,因此也和他最接近,供奉他的此数也比其他神灵要多。

老百姓认为他是腊月二十三晚上离去到天宫,除夕晚上才回来,一走七日。

他上天的目的和活动当然是“上天言好事,回宫见吉祥”。

财神爷老百姓一般都生活不富裕(当然富裕的希望是更富裕),因此希望通过供奉财神爷而得到其庇佑,赚的银钱。

因此他们在逢年过节首当其中的是要供奉财神爷。

在过年的初一、初二凌晨还要专门接财神,举办一个小型的仪式。

对联则一般写着:“天下财源主,人间福禄神”。

天地爷民间认为最高的神,老百姓特别敬畏。

总是设在院中最显要的地方,并书对联“天高悬日月,地厚载山河”。

土地爷农村的必供之神,一般设在一进院门到照壁上。

在照壁上建一个神龛,里面摆上陶制的土地爷。

两侧的对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

马王爷农村过去是为牲畜而写。

对联是:牛如南山虎,马似北海龙。

大仙爷民间认为是主宰个人前程和命运的女神。

有的人家画有神案。

一般在家里清净的地方供奉。

对联是:恭敬神如在,虔诚圣有灵。

供奉牌位一般在过年过节或者举办喜事的日子里,都要供奉牌位。

如在儿女婚嫁时一般摆设牌位,每一牌位代表一种神灵,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中央勾陈神、东王公、西王母、南朱雀、北元武、左青龙、右白虎、喜神、土神、值年太岁、本命星君及空中过往一切神灵等,其中喜神为婚嫁的主角。

2、扶梁谢土扶梁盖房是忻府区农村老百姓的一件大事。

到房屋立架或打顶这天,亲朋好友蒸上喜桃、带上香烛纸马前来庆贺,现在多带钱或者烟和酒。

扶梁要请先生看好日子。

扶梁这天,木匠师傅将所有大梁、檩柱都安装好,,只剩一根中檩等待举行扶梁仪式。

这根中檩是一条直留滚圆的好木料,正中要贴上事先画好的阴阳八卦图,图中间钉一双五色彩线系好的红筷子和木制的药葫芦儿。

中檩两端分别写上千年永固、万载遐昌的字样。

阴阳图的上方写上“天无忌、地无忌、日月无忌、四时无忌、百无禁忌、大吉大利”的字样。

下方写上立架的年、月、日、时。

新立架的房柱上贴上喜庆的对联,如“基石奠定千秋业,柱正撑起万载梁”、“花开富贵人开眼,日上中天屋上梁”等。

中午时刻,(一般是12点到1点)中檩摆放好后,东家及亲友带来的寿桃及供品都摆放在前面的供桌上,房东烧香、叩头、焚黄表,然后把一壶酒浇在中檩上,称为浇梁。

亲友们则欢呼放炮,众人将中檩扶起,工匠吊上去安排妥当,仪式完成,大家一道喝酒。

谢土房子盖起后,就要在年终腊月的时候择日谢土。

主要是感谢神灵帮助,平安建房,并祝愿建成房后,全家平安。

一般是装上一斗谷(或者高粱、玉米)写上牌位,土公土母土子土孙及值年太岁,必须写上。

同时做几样素菜、几小碗小米捞饭,供于牌位之前。

在院门口贴上对联:吉日酬神迎万福,良辰谢土集千祥。

待到夜深人静之后,主人焚香叩拜,烧掉牌位,放炮,把杀好的整鸡埋入土中。

谢土后,全家人休息,不可乱走动。

三日内忌讳人借钱借物,也忌讳自家人花钱开销。

3、祭祖摆素在正月初一祭奠已经逝去的老人和先辈,写在素折上,放在桌子上,然后供以吃喝,叩头烧香。

一般是年三十的时候就要摆上,并放炮,俗称“安神”。

所谓“素”是活着的人给已去世的人写的信。

过了除夕以后就要送素,送的日子因地方而异。

庄磨、豆罗一带则是初二送素,城南乡的西张、紫岩等地则是初三送素。

此外,在每年的清明节、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都要上坟祭奠先辈。

也是烧些纸钱,给送些吃喝。

4、婚嫁丧葬婚嫁过去忻府区在婚嫁方面是有所讲究的。

男女双方要经过议婚、订婚、再到男方花轿迎聘女方,即结婚等多个程序。

当然在结婚喜庆的当夜还有闹洞房的习惯。

现在这一切基本取消,只是订婚这一程序好像还很流行。

订婚这天,(一般是看下的日子),男方要给女方一定的钱物,包括买一些衣服和金戒。

虽是自由恋爱,但大多数也有媒人参与,说合,有时起一个见证的作用。

结婚一般是以举办事筵为标志的。

举办事筵的日子由男女双方大人共同确定。

一般是男方确定先举办后,女方即在第二天举办,俗称回门庆典。

丧葬忻府区民间对丧葬有严格的讲究,一般都要经过停尸、探丧、出丧、、埋葬、完坟等多个程序。

停尸即人刚死后放在已准备好的棺材中,老百姓俗称“停起了”。

一般在病人垂危之前,都要给理发、梳头、穿寿衣、袖内揣食物。

探丧也叫“过三天”。

死后的第二天和第三天的傍晚,族人和好友前来烧纸祭奠,死者家属给前来祭奠者发孝布,临走时孝子在门口跪送祭奠者出门。

在第三天的傍晚,一般死者的至亲《俗称主啦)前来吊念,并与死者家属交换出丧意见。

死者家属一般会汇报死者死时的情况,并说出出丧的日期,征得至亲同意。

至亲一般会同意。

出丧又叫“出殡”,老百姓统称“发引”。

一般是在死者死后21内举行,俗称“三七”,实际中时间并不够21日。

当然举办的时间也是经过先生看下的,不是任由死者家属随意选定。

出丧时家人一般要请鼓手,要给死者做纸扎,给前来祭奠者备酒饭。

中午招待祭奠者完毕后,下午就要出殡。

由死者的孙子举引魂幡、孝子拄哭丧棒(一般是柳木)前面带路,后面其他亲朋好友跟上,臾棺材的人也随其后向墓地出发。

出村外后,一般女子就脱掉了孝衣,不去墓地,直接返家;男子则必须去墓地送终。

棺材进入墓地时,要在棺材上点蜡,俗称“照尸灯”。

孝子要在墓周围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并用手抓土扬入墓地,这时即可用土将棺材掩埋。

出丧后第二天的上午,孝子与众亲朋好友再次到坟前祭奠,培土,这就叫完坟。

以后就是根据死者去世的日期,为其过一七、三七、五七、还有百天,以及头周年、二周年和三周年,都有近亲参加。

不过三周年与头周年、二周年不同,三周年一般认为就是“喜事”了,孝子也不哭了,还叫鼓手来庆贺,而对死者而言,孝子能给他平平安安给三周年,也是一种荣幸。

5、生日满月生日从古至今忻府区老百姓都有过生日的习惯。

一般对于过生日者而言,这天他的父母出生他,他是很高兴的;他也又多长了一岁。

一般这天他会高兴地盼望亲人们给自己过生日。

过去有钱些的人到60岁,要过60大寿,现在则是80大寿。

一般都要摆宴席,收寿礼,叫鼓手,甚至唱戏,请亲朋好友参加。

目的是为自己增寿,弄个喜庆。

满月孩子出生一个月后要过满月。

满月这天,新婚夫妇的大人们及近亲都要前来庆贺,一般都带有钱物。

过满月,还有说是过“姥姥家”的说法。

因为这天姥姥家的贺礼似乎更重。

6、岁时节日忻府区农村的岁时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天仓、二月二、清明节、端阳节、中元节、中秋节、十年一、腊八、送灶等,此外各村还有自己独特的庙会节日。

下面分别叙之。

春节,是一年最为隆重的日子,又叫过年。

所有一年的事情都在年三十的时候要有个了结,打工的人们会在过年的时候,拿着工钱回来。

三十这天家家都要扫院、贴对联、垒旺火、挂灯笼、贴窗花、挂年画,晚上则是包饺子,现在年轻人则是看电视或打扑克,有的通夜,俗称“熬年”。

三十下午,要摆好素折,点上香蜡,放好供品,再放几个炮,迎接逝去的老人一同回来过年。

初一凌晨,就要早早起来迎接“喜神”,点旺火、放炮,庆贺新春。

之后接着就是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前来拜年的小孩“压岁钱”。

还有给水果糖、核桃、花生等零食。

成年人则喝茶抽烟,与长辈叙旧,互祝“过年好”。

这天一定要说吉利话,不可生气,以图一年的平安顺利。

十五,这是继过春节后又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也可以说是过春节的延续和高潮,民间有“没有过了正月十五,就没有过了年”这么一说。

与过春节相比,过十五更具广阔的社会性。

过春节一般是以各自的家庭为主,最多是亲戚来往;过十五则不同,一般都要以村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踩高跷、扭秧歌、敲锣鼓、点灯笼,放焰火等。

人们都聚在一起庆祝。

农村各家普遍都要挂起灯笼,从十四到十六,一夜不灭。

天仓正月十五过完后,为祈祷今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农村还有过天仓的习俗。

目的是祭奠“天仓星”,让今年给大家个好收成,让大家的粮仓满满,丰衣足食。

天仓又分为小天仓和老天仓两个。

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

过天仓的这天清晨,家家都要打扫院子,并在院的中心用柴灰或者碳灰撒成铜钱式的图案,在此图案内放置些谷物,以示祈祷丰年。

二月二天仓过后,很快就是要过二月二。

民间传言,这天龙王爷要上天,来给大家降雨水,因此一大早,人们便争先到井上挑水,以图能得到龙王爷降下的第一滴水,为的是能够引回钱龙。

上午男人们则要理发,图个吉庆,以表示在今年要奋发有为。

其实每年的二月二结束,才能表示过春节结束,新的一年正式开始。

到二月二,家里过年制备下的东西也全部吃喝完毕,气温也开始回升,人们开始陆陆续续谋求自己一年的生活。

清明节祭祖上坟日。

这天后辈子孙都要到坟前对先辈进行祭奠。

培土、点香、放些吃喝、烧些纸扎等。

端阳节又叫端午节,五月初五这天举办。

一般都吃粽子、饮黄酒、门环上插上艾草,以示驱毒。

相传此节日是为纪念屈原。

中元节民间叫过七月十五,与清明节有相同的地方,都是祭祖日,到坟前对逝去的老人进行祭奠,不过祭奠形式稍有不同,隆重程度也不如清明节。

中秋节又称八月十五,一年中又一个隆重的节日,也是全家的团圆节。

亲戚们要互赠月饼、水果,表达即将丰收的喜悦。

到晚上,人们一边赏月一边还要在桌子上安排水果、月饼,供奉天地和月亮以及其他神灵。

当然少不得要点香、点蜡,烧点纸扎。

十年一即农历十月初一,也是上坟祭祖之日。

这时天气已由秋天转向冬天。

这次祭奠与七月十五的形式有所相同,最终的目的也相同,但想法似乎有所不同;七月十五是在冥冥之中有请求先辈保证收获的意思,庇护的意思,而这次则是对先辈的深切怀念,烧以纸扎,为先辈制作衣服,以抵御冬天的寒冷,就可看出其初衷似乎不同。

腊八农历腊月初八日是佛祖释迦牟尼佛的得道日。

寺院一般都要用江米、豌豆等做成粥敬奉。

民间也因此相传。

一般在初七的时候,要到河里刨冬腊(或者到山里、沟里的泉水附近,水最为干净的地方),下午的时候放在水瓮里进行融化,为第二天做粥做准备。

腊八的这天早上,大都要吃红豆粥,中午蒸豆涵馍馍,吃素菜。

从腊八日开始,预示新的春节准备又开始了。

刨冬腊,即刨冰,有接佛水的意思在里面。

送灶农历腊月二十三,相传为送灶君上天述职之日。

这天全家人说话要慎重,不可得罪灶君。

民间有这天吃饧糖之习,目的是糊住人的嘴,不让多说话。

怕灶君回天宫说不好的话,以对自己今后不利。

7、交往礼节迎送宾客凡有尊贵客人前来,都要迎接进屋,让座、递烟、倒茶。

对远方客人必先问“最近是否忙呢?路上好走不?”等习惯语。

客人走的时候,一定要留吃饭;客人不吃饭时,一定要送到门外,自己才能再返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