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各部位扫描技术

合集下载

磁共振增强检查方法

磁共振增强检查方法

磁共振增强检查方法
核磁共振主要包括磁共振平扫和磁共振增强扫描,不同磁共振检查项目操作的方式不一样。

1.磁共振平扫:患者先仰卧于检查床上,待医生放置好线圈锁定位置之后,针对于检查部位进行扫描。

主要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

扫描完成之后取下线圈,患者即可离开检查室。

2.磁共振增强扫描:患者需要提前放置入留置针,在磁共振扫描的同时,通过高压注射筒及留置针注入对比剂,之后开始增强扫描。

可以根据增强扫描的结果,在扫描完成之后进行延迟扫描,同时还需要进行动态扫描。

磁共振增强由于使用对比剂,做完检查之后应大量饮水,促进对比剂排泄,减少肾脏损伤的可能。

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之前,需要摘除身上所有的金属物品,穿棉质的衣物,排除有无磁共振检查禁忌症,比如金属假牙,起搏器,钢板钢钉及幽闭恐惧症等,经过医生评估之后,没有禁忌症才可以开始。

MR常见部位扫描技术基础

MR常见部位扫描技术基础

检查过程中需 保持安静,避 免移动和说话, 以免影响扫描
结果
检查中的配合与注意事项
保持安静:在扫 描过程中,保持 安静,不要随意 移动或说话,以 免影响扫描效果。
呼吸配合:在扫 描过程中,需要 按照医生的指示 进行呼吸配合, 以便获取更清晰 的图像。
身体姿势:在扫 描过程中,需要 保持正确的身体 姿势,以免影响 扫描效果。
扫描时间:根据扫描部位和病 情不同,扫描时间一般在10-
30分钟之间
扫描结果:可以清晰地显示脑 部结构、病变位置和范围,为
医生提用平扫或增强 扫描,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扫描目的:检查颈部结构, 如颈椎、椎间盘、神经等
扫描参数:根据颈部结构特 点和病变情况调整扫描参数
扫描结果:获取颈部结构的 清晰图像,为诊断提供依据
磁共振图像的重建
磁共振成像原理:利用磁共振现象,通过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的氢质子,产生磁共振 信号
信号采集:通过接收线圈接收磁共振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图像重建:利用计算机算法,将数字信号处理成二维或三维图像
图像质量:与扫描参数、图像处理算法等因素有关,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 化
MR扫描技术基础
的现象
磁共振成像原 理:利用磁共 振现象获取组
织图像
磁共振成像设 备:包括磁体、 射频线圈、梯 度线圈、计算
机等
磁共振成像过程: 射频脉冲激发组 织中的氢质子, 产生磁共振信号, 通过计算机处理
生成图像
磁共振信号的产生与接收
磁共振信号的产生:通过射频脉冲激发氢质子产生磁共振信号 磁共振信号的接收:通过接收线圈接收磁共振信号 磁共振信号的处理:通过计算机对磁共振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磁共振成像:通过磁共振信号的强度和相位信息重建图像

磁共振(mri)肾脏及肾上腺尿路成像(mru)扫描技术

磁共振(mri)肾脏及肾上腺尿路成像(mru)扫描技术

磁共振〔MRI〕肾脏与肾上腺、尿路成像〔MRU〕扫描技术检查前准备: 扫描腹部需禁食禁水4~6小时,如行MRU 检查需憋尿。

检查前去除患者身上的金属异物。

线圈:体部相控阵线圈。

体位:〔1〕仰卧位,足先进,身体与床体保持一致,使扫描部位尽量靠近主磁场与线圈的中心,双手上举,两手臂穿插抱头〔注双手不要穿插为环路〕。

〔2〕观察患者胸前肋下区域呼吸幅度最明显的位置,安置呼吸门控,使其显示的呼吸幅度波形超过上下位置的30%,而后训练患者的呼吸规律与屏气,一般在患者呼气末屏气〔如患者在此时刻屏气不理想,在其他时刻屏气也可,对图像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呼吸波与呼吸频率说明:在编辑每次门控采集序列时需更新呼吸频率〔Update Rate,注:呼吸频率会影响TR值与最大扫描层数〕,根据呼吸波中的“RESP〞提示的呼吸频率选择适当的呼吸间隔“Respintervals〞。

当RESP小于等于24时,Resp intervals选择2,当RESP大于24时,Resp intervals选择3,当RESP小于12时,Resp intervals选择2,并适当的增加回波链的长度〔20左右〕,可增加扫描层数。

肾脏扫描技术定位位置:定位于剑突与肚脐连线中点常规扫描方位:横断位,冠状位,必要时加扫矢状位。

横断面:BH Calibration Scan,横轴位扫描校准序列中心定于扫描部位的中心位置,进展大FOV扫描,层厚8MM,单次采集,如围不够,可增加层厚。

相控线圈需使用Asset或Pure 针对相应的线圈进展校准。

Pure可改善多通道线圈图像的均匀性,Asset能加快扫描速度与改善EPI序列图像的比照度。

校准扫描序列与所有BH序列需在同一时相扫描,否那么会带来严重的伪影。

频率编码为前后。

横断面:BH AX LAVA MASK,横断面T1加权LAVA序列,屏气较差者可选用自由呼吸的T1WI SE序列。

在矢状位和冠状位上定位,一般采用纯的横轴位。

磁共振各部位扫描技术

磁共振各部位扫描技术

磁共振常见部位扫描技术一.颅脑常规扫描技术:线圈选择:颅脑正交叉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头置于线圈内。

儿童及颈部较长者两肩尽量向下,使头部伸入线圈。

采集中心对准两眼连线中点。

扫描方位、脉冲序列扫描参数:取矢状定位像做横断位。

横断位:层厚6-8cm;层间距:0.5-3mm〔T1T2保持一致〕。

采集矩阵:256×256或 256×192;FOV:220mm×220mm。

采集矩阵:256×256或 256×192;FOV:220mm×220mm。

二、腰骶椎、腰髓成像技术:线圈选择:脊柱相控阵外表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中线一致。

采集中心对准肚脐.扫描方位、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采集矩阵:256×256 或312mm×256mm FOV:320mm×240mm.横断位:扫描方位、脉冲序列T2加权。

层厚5-8mm;层间距1-2mm采集。

矩阵:256×192 或312mm×192mm FOV:180mm ×180mm.三、胸椎、胸髓的成像技术:线圈选择:脊柱相控阵外表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人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中线一致,病变在胸8以上,上段要平第7颈椎;病变在胸8以下,下段要平腰1、2。

采集中心对准胸骨中心。

扫描方位、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矢状位:T1加权T2加权层厚3-4mm;层间距0.5-1mm。

采集矩阵:256×192或 312×256;FOV:320mm×240mm。

横断位:扫描方位及脉冲序列T2加权层厚5-8mm。

层间距:1-2mm采集矩阵:256×256 FOV:180mm×180mm。

四.颈椎、颈髓扫描技术:线圈选择:颈椎外表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人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中线一致,固定头部。

6.6 各部位的MRI检查技术

6.6 各部位的MRI检查技术

(3)成像序列: SE或FSE序列,垂体常规需增强扫描、 多采用动态扫描技术。 5.临床应用:适用于垂体腺瘤(微腺瘤)、垂体及鞍区血 管性病变、鞍区(垂体外)其他占位性病变的检查。
对比剂增强 对比剂:0.1mmol/kg,最多可给3倍剂量,垂 体微腺瘤病人给予半量(0.05mmol/kg)。 成像序列:冠状位、矢状位T1WI扫描。
三、眼眶MR检查
1.检查前准备:无特殊准备,嘱患者闭目减少眼球自主性运动。 2.线圈:头颅专用线圈、眼眶表面线圈。 3.体位 :参照颅脑检查体位。 4.扫描:
(1)扫描方位:横轴位、冠状位、斜矢状位
(2)扫描定位:采用快速成像序列获取横轴面、矢状面、冠状面 定位像,在定位像上制定扫描计划。
① 横轴位:在矢状定位像上确定横断面的扫描平面,使扫 描平面平行于视神经长轴,相位编码一般为左右方向。 ② 冠状位:以矢状位作为定位像,定位线应垂直于硬腭, 相位编码一般为左右方向。
二、垂体MR检查
1.检查前准备:参照颅脑检查前准备。 2.线圈:头颅专用线圈。
3.体位 :参照颅脑检查体位。
4.扫描:
(1)扫描方位:矢状位、冠状位
(2)扫描定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定位线均平行于垂体柄。 冠状位相位编码一般为左右方向,矢状位相位编码方向一般为 前后方向。 (3)成像序列: SE或FSE序列,垂体常规需增强扫描、多采 用动态扫描技术。
血管狭窄、闭塞、血栓形成
血管性病变治疗后评价随访观察 颅脑肿瘤
(二)检查技术
1.常规成像 成像线圈:头颅表面线圈或头颈联合线圈。 定位像:仰卧位,取矢状定位像。 成像范围:动脉血管成像应包括颈内动脉颅内 段、颅底动脉环及大脑前中后动脉主干及其主 要分支。静脉血管成像应包括上下矢状窦、直 窦、横窦及乙状窦。

磁共振各部位扫描范围标准

磁共振各部位扫描范围标准

磁共振各部位扫描范围标准英文回答: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s a medical imaging technique that uses a strong magnetic field and radio waves to generate detailed images of the body's internal structures.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body require specific scanning ranges in order to capture the desired information. The standard scanning range for MRI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part of the body being examined.1. Brain: When scanning the brain, the standard range typically includes the entire brain from the top of thehead to the base of the skull. This allows for the visualization of structures such as the cerebral cortex, cerebellum, and brainstem. In some cases, a more focused scan may be performed to examine a specific area of interest, such as the pituitary gland or the temporal lobes.2. Spine: For spinal MRI, the standard range usuallycovers the entire spine from the cervical (neck) region to the lumbar (lower back) region. This allow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spinal cord, vertebrae, andintervertebral discs. Additionally, specific regions of the spine, such as the cervical or lumbar spine, can be scanned individually to assess for conditions like herniated discs or spinal stenosis.3. Abdomen and Pelvis: When scanning the abdomen and pelvis, the standard range typically includes the liver, kidneys, pancreas, spleen, and pelvic organs. This allows for the assessment of various conditions such as liver tumors, kidney stones, or gynecological disorders. In some cases, a more focused scan may be performed to evaluate a specific organ or region of interest, such as the gallbladder or prostate gland.4. Extremities: MRI can also be used to examinespecific extremities such as the shoulder, knee, or wrist. The standard scanning range for extremities varies depending on the area of interest. For example, when scanning the shoulder, the range would typically includethe entire shoulder joint, surrounding muscles, and tendons. This allows for the evaluation of conditions like rotator cuff tears or shoulder impingement.中文回答: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身体内部结构的详细图像。

磁共振各部位扫描技术

磁共振各部位扫描技术

磁共振各部位扫描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磁共振常见部位扫描技术一.颅脑常规扫描技术:线圈选择:颅脑正交叉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头置于线圈内。

儿童及颈部较长者两肩尽量向下,使头部伸入线圈。

采集中心对准两眼连线中点。

扫描方位、脉冲序列扫描参数:取矢状定位像做横断位。

横断位:层厚6-8cm;层间距:0.5-3mm(T1T2保持一致)。

采集矩阵:256×256或 256×192;FOV:220mm×220mm。

矢状位:T1加权T2加权。

层厚4-6mm;层间距0.5-1mm。

采集矩阵:256×256或 256×192;FOV:220mm×220mm。

二、腰骶椎、腰髓成像技术:线圈选择:脊柱相控阵表面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中线一致。

采集中心对准肚脐.扫描方位、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矢状位:T1加权T2加权层厚4mm;层间距0.5-1mm采集矩阵:256×256 或312mm×256mm FOV:320mm×240mm.横断位:扫描方位、脉冲序列T2加权。

层厚5-8mm;层间距1-2mm采集。

矩阵:256×192 或312mm×192mm FOV:180mm×180mm.三、胸椎、胸髓的成像技术:线圈选择:脊柱相控阵表面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人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中线一致,病变在胸8以上,上段要平第7颈椎;病变在胸8以下,下段要平腰1、2。

采集中心对准胸骨中心。

扫描方位、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矢状位:T1加权T2加权层厚3-4mm;层间距0.5-1mm。

采集矩阵:256×192或 312×256;FOV:320mm×240mm。

磁共振(MRI)胸椎扫描技术

磁共振(MRI)胸椎扫描技术

磁共振(MRI)胸椎扫描技术检查前准备:检查前去除患者⾝上的⾦属异物(包括Bra),如粘贴膏药需去除。

线圈:脊柱相控阵线圈(CTL、Tim)。

线圈:体位:仰卧位,头先进,⾝体与床体保持⼀致,使扫描部位尽量靠近主磁场及线圈的中⼼,膝体位:部⽤海绵垫垫⾼,减轻胸椎运动。

双⼿置于⾝体两侧,头部⽤海绵垫固定,注意保护听⼒。

定位位置:定位位置:颈静脉切迹与剑突连线中点。

常规扫描⽅位:⽮状位,横断位,必要时冠状位。

常规扫描⽅位:横断⾯:BH Calibration Scan,横轴位扫描校准序列如使⽤相控阵线圈,所有序列需进⾏扫描校准序列。

中⼼定于扫描部位的中⼼位置,层厚8MM,单次采集,如范围不够,可增加层厚。

相控线圈需使⽤Asset或Pure针对相应的线圈进⾏校准。

Pure可改善多通道线圈图像的均匀性,SCIC能纠正信号均匀性,Asset可加快扫描速度。

频率编码为前后。

⽮状⾯:SAG T2 FSE,⽮状⾯T2加权序列在横轴位及冠状位上定位,在冠状位上调整⾓度,使定位线平⾏于胸髓正中⽮状线,在横轴位上调整层⾯,范围包括胸椎椎体及两侧附件,⽮状位上调整FOV中⼼置于椎体后缘。

扫描范围上⾄C7下⾄L1⽔平,需包括整个病变范围。

添加上下饱和带,可减轻⾎管搏动及脑脊液伪影,添加前饱和带(可多条)减轻呼吸运动伪影的⼲扰。

使⽤流动补偿(FC)、⽆相位卷积(NPW)、线圈纠正(SCIC、HC)技术。

频率编码为前后。

⽮状⾯:SAG T1 FSE,⽮状⾯T1加权序列复制SAG T2 FSE定位线。

去除上下饱和带,可缩短扫描时间,为了减少扫描时间不添加前饱和带。

使⽤⽆相位卷积(NPW)、线圈纠正(SCIC、HC)技术。

频率编码为前后。

⽮状⾯:SAG STIR,⽮状⾯STIR序列复制SAG T2 FSE定位线。

添加上下饱和带,可减轻⾎管搏动及脑脊液伪影,添加前饱和带减轻呼吸运动伪影的⼲扰。

使⽤流动补偿(FC)、⽆相位卷积(NPW)、线圈纠正(SCIC、HC)技术。

MRI磁共振扫描技术

MRI磁共振扫描技术

肿瘤筛查
MRI在肿瘤筛查中具有重要价值, 能够发现早期肿瘤,提高肿瘤的
检出率。
科学研究案例
神经科学研究
MRI技术用于神经科学研究,探索大脑结构和功 能的关系,研究认知和行为过程。
生物医学研究
MRI技术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如研究药物作用机 制、生理和病理过程等。
动物研究
MRI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动物研究,如研究动物行 为、动物疾病等。
MRI磁共振扫描技术
目录
Contents
• MRI磁共振扫描技术概述 • MRI磁共振扫描技术的应用领域 • MRI磁共振扫描技术的优势与局限

目录
Contents
• MRI磁共振扫描技术的未来发展 • MRI磁共振扫描技术的实际案例
01 MRI磁共振扫描技术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是一种利用磁场和 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产生共振,通过检测共振信号以形成图像的医学影像技术。
其他领域案例
安全检查
MRI技术用于安全检查,如机场行李 检查、金属探测等,能够检测出隐藏 的物品和违禁品。
考古学
MRI技术用于考古学,可以无损地检 测文物内部结构,为文物鉴定和保护 提供依据。
THANKS
分子成像
利用磁共振成像的分子特 异性,开发新型分子探针, 实现分子水平的疾病诊断 和治疗监测。
成本降低与普及化
降低设备成本
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降 低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制造成本, 使其更容易被广大医疗机构所接
受。
简化操作和维护
优化磁共振成像系统的操作和维护 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设备的 可靠性和稳定性。

肩关节核磁扫描方法

肩关节核磁扫描方法

肩关节核磁扫描方法
肩关节核磁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肩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以下是肩关节核磁扫描的一般方法:
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脱去上衣,并穿上无金属扣子或拉链的衣服。

如果患者身上有任何金属物品,如手表、项链等,需要取下。

2. 扫描体位:患者通常采取仰卧位,手臂置于身体两侧或头顶上方。

这样可以使肩关节处于放松和中立的位置。

3. 扫描范围: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肩关节,包括肩胛骨、锁骨、肱骨和关节盂。

4. 扫描序列:常用的肩关节核磁扫描序列包括T1 加权、T2 加权和质子密度加权序列。

这些序列可以提供不同的对比度,有助于显示肩关节的软组织结构。

5. 增强扫描: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增强扫描,即注入对比剂后进行扫描。

增强扫描可以提供更好的对比度,有助于评估肩部病变的血流情况。

肩关节核磁扫描的具体方法可能因医院和设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肩关节核磁扫描之前,患者应与医生进行详细的咨询,并了解可能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核磁室五官及头颈部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核磁室五官及头颈部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

核磁室五官及头颈部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眼部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1.眶部肿瘤,包括眼球,视神经与眶的各种肿瘤。

2.眼肌疾病,如格氏眼病等。

3.血管性病变,包括眶内静脉曲张、血管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屡等。

4.外伤5.非金属性眼内和眶内异物。

6.眶内炎症包括炎性假瘤与眶内感染【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

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嘱病人检查中双眼平视前方或闭眼,使眼球保持不动。

(2)成像中心:眶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扫描方法①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采集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②成像范围:扫描范围上F包括眶上、下壁,前后包括眼险至眶尖。

③推荐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适宜的快速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WI、T=>W1.冠状面T3WI或沿检查侧视神经走向设定斜状面必要时可根据病情以及磁共振设备条件辅以其他成像序列。

如脂肪抑制技术等。

④成像野(FoV):18-25cmo也可根据眼眶大小及病变范围设定扫描范围。

⑤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20%o⑥成像层厚:2~5mm。

⑦矩阵1128X256或256X512等。

(1)快速手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1.W1.程序相同,可加扫T1.WI-FS序列。

常规做横断面、斜状面及冠状面T1.WI (2)磁共振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IW1.程序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IWI。

二、鼻及鼻旁窦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1.鼻咽部肿瘤,如鼻咽癌、纤维血管瘤和脊索瘤等。

2.鼻咽部肉芽肿性病变。

心脏磁共振扫描技术(PPT课件)

心脏磁共振扫描技术(PPT课件)
14
• 磁共振心脏电影扫描前准备
做trufi_freqScout序列
15
• 磁共振心脏电影扫描前准备 1.呼吸屏气训练 2.心电门控的链接 3.操作流程的回顾
16
• 磁共振心脏电影扫描 2.进行短轴位心脏电影序列扫描
17
• 磁共振心脏电影扫描 参考序列: cine_tf2d12_retro_iPAT
38
• 磁共振心功能分析
39
• 磁共振心功能分析
40
• 磁共振心功能分析
41
• 磁共振心功能分析
42
• 心脏磁共振检查成功的关键
1.呼吸屏气训练 2.心电门控的链接 3.操作流程的回顾
43
Dr.Feng
44
感谢您的聆听 您的关注使我们更努力
谢谢
此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关注我 每天分享干货
心脏磁共振扫描技术
医路顺风
1
• 随着MR技术的快速发展,心脏磁共振检 查正朝着更清晰、更精细、更精确的方向 发展。
2
• 回顾
1992年我院在GE Vactra 0.5T上就开展了心脏MR检查
参考文献:谢道海,丁乙,陈学仁,等.电影磁共振对正常人左心 功能的测定.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28(7):444-447.
10
• 磁共振心脏扫描定位
在短轴位上通过室间隔中点并垂直平分左右室定出准四腔心
11
• 扫描前心电门控补偿
12
• 磁共振心脏扫描 1.首先进行短轴位T1、T2、T2压脂序列扫描
T1
T2
T2 tirm
13
• 磁共振心脏扫描 参考序列: 1.T1: tse_9_db_ t1_iPAT 2.T2: tse_17_db_t2_iPAT 3.T2 tirm: tirm_15_db_t2_iPAT

磁共振扫描各部位基本序列解释

磁共振扫描各部位基本序列解释

磁共振扫描各部位基本序列解释【知识文章】标题:磁共振扫描各部位基本序列解释导语: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强磁场和电磁波产生的共振信号,对人体内部进行成像。

在临床上,磁共振成像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部位的诊疗中。

本文将从头到尾逐个介绍磁共振扫描中各部位的基本序列,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应用于实际诊疗中。

1. 大脑(Brain)1.1 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e)T1加权像是一种用于显示解剖结构的基本序列。

在T1加权像中,脑脊液呈黑色,脑灰质呈深灰色,脑白质呈浅灰色,这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脑的解剖结构。

1.2 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e)T2加权像则重点显示组织的水分含量,对于检测异常信号(例如水肿)非常敏感。

在T2加权像中,脑脊液呈白色,脑灰质呈中灰色,脑白质呈深灰色。

T2加权像能够更好地反映脑部异常情况。

2. 胸部(Chest)2.1 胸腔(Thorax)在胸腔的磁共振扫描中,常用的基本序列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增强扫描。

通过这些序列,我们能够全面了解胸腔内部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异常情况。

2.2 心脏(Heart)对于评估心脏功能和心脏异常,我们采用特殊的心脏序列。

其中,心脏T1加权像能够提供心脏的解剖结构,而心脏功能扫描则可以评估心脏腔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3. 腹部(Abdomen)3.1 肝脏(Liver)肝脏磁共振扫描的基本序列主要有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增强扫描。

借助这些序列,我们能够评估肝脏的解剖结构、肿瘤的位置、大小、性质等,并对肝脏功能进行全面评价。

3.2 胰腺(Pancreas)胰腺磁共振扫描通常采用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增强扫描。

这些序列能够清晰显示胰腺的解剖结构,评估胰腺的血供情况以及检测胰腺疾病。

4. 骨骼(Skeletal)4.1 骨髓(Bone Marrow)骨髓的磁共振扫描常采用T1加权像和STIR序列。

磁共振常规检查序列

磁共振常规检查序列

一、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1\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DWI,矢状面的T1WI,颅脑外伤患者加做T2 Flair序列。

2、增强扫描。

(1)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一、眼部磁共振检查技术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相宜的快速序列,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扫描T1WI,或沿检查侧视神经走向设定斜状面T1WI。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如脂肪抑制技术等二、肝脏磁共振检查技术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T1WI。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或快速梯度回波序列,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

部分病例可可根据需要增强后延迟扫描,延迟时间通常为5-30分钟三、肾脏磁共振检查技术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及冠状面T1WI。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四、前列腺检查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以前列腺为中心常规行横断面、矢状面T1WI、T2WI,了解前列腺肿瘤侵犯者可行冠状面T2WI。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五、盆腔磁共振检查技术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矢状面T1WI和T2WI。

必要时可根据病情辅以其它成像序列。

快速手推注射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序列一般与增强扫描前T1WI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六、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2WI,冠状面屏气重T2WI脂肪抑制序列。

七、四肢骨骼、肌肉磁共振检查技术成像序列: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 和脂肪抑制序列T2WI,矢状面T1WI 脉冲序列:TSE、GRE八、四肢关节磁共振检查技术采用SE序列或快速成像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1WI、T2WI ,矢状面或冠状面T1WI和T2WI。

1.5T磁共振检查技术PPT

1.5T磁共振检查技术PPT

颈部软组织平扫
常规扫描:5mm T2WI-FS-TRA T1WI-TRA T2WI-FS-SAG 矢状面须行脂肪抑制 以便于显示病变 T2WI-FS-COR
颈部软组织冠状面扫描
颈部软组织增强扫描
5mm 增强应行脂肪抑制 T1WI-FS-TRA T1WI-FS-COR T1WI-FS-SAG
常规扫描 T1FLAIR-TRA T2WI-TRA T1FLAIR-SAG T2FLAIR-TRA DWI-TRA
颅脑MR平扫
怀疑海马病变 T1FLAIR-TRA T2WI-TRA T1FLAIR-SAG T2FLAIR-COR DWI-TRA
颅脑MR平扫
5mm 增强应行脂肪抑制 T1WI-FS-TRA T1WI-FS-COR T1WI-FS-SAG
颈部软组织平扫
眶上缘-咬合平面 眶下缘-咬合平面 颅顶-颈根部 颅底-颈根部 咬合平面-颈根部 眉弓-下颌骨下缘 颧弓-下颌骨下缘
舌-口底 舌-颈根 舌头 颈部 口咽部 喉咽部 鼻窦
颈部平扫
鼻咽部平扫
常规扫描:5mm T2WI-FS-TRA T1WI-TRA T1WI-SAG T2WI-FS-COR
鼻咽部+颈部平扫
常规扫描:5mm T2WI-FS-TRA T1WI-TRA T1WI-SAG T2WI-FS-COR 上包括海绵窦, 下包括锁骨上。
鼻咽部增强扫描
垂体平扫
常规扫描 SE:T1WI-SAG,COR (垂直鞍底) T2WI-SAG,COR 3mm T2WI-TRA
垂体平扫及增强扫描
常规扫描 SE:T1WI-SAG,COR T2WI-SAG,COR SE:T1WI-SAG+C SE:T1WI-SAG+C

MR常见部位扫描技术基础

MR常见部位扫描技术基础



重复时间(TR):脉冲序列的一个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单激发序 列TR= 无穷大。TR延长SNR提高,层数越多,T2权重增加,T1 权重减少,检查时间延长 回波时间(TE):RF与产生回波之间的时间间隔。TE延长,SNR 降低,T2权重增加,反之亦然 反转时间(TI):IR序列中,180°反转脉冲与90°激励脉冲之 间的时间间隔,TR≈(3-4)TI,例如:TI=1800;TR=6000,T2Flair序列 翻转角(FA):RF激发下质子磁化矢量发生偏离的角度 信号激励次数(NEX):又称信号采集次数,是指每一个相位编 码步级采集信号的重复次数。NEX与SNR成根号倍关系。与TA成正 比
录入患者信息

录入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MRI检查号码(ID号)、 检查部位、患者体重等信息
姓名:XXX 性别:M/F 年龄:XXY 住院号或门诊号:XXXXXXX 体重:75Kg ID:XXXXXXX
检查部位:颅脑(head)平扫+增强 (特殊要求)
腹部线圈
选择线圈

根据检查部位选用相应线圈
禁忌症
(2)相对禁忌症:指有可能导致被检者生命危险或不同程度伤害的 情况,通过解除金属器械后仍可进行检查的情况,以及对影像质 量不利的情况。包括: 1、体内有金属置入物,如心脏金属瓣膜、人工关节、固定钢板、 止血夹、金属假牙、避孕环等 2、带有呼吸机及心电监护设备的危重患者 3、体内有胰岛素泵等神经刺激器患者 4、妊娠三个月以内的早孕患者
头颈部扫描技术

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序列,常规作横断面(tra)T1WI或T1-FLAIR、
T2WI、T2-FLAIR,矢状面(sag)或冠状面(cor)T1WI
2.增强扫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共振常见部位扫描技术
一.颅脑常规扫描技术:
线圈选择:颅脑正交叉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头置于线圈内。

儿童及颈部较长者两肩尽量向下,使头部伸入线圈。

采集中心对准两眼连线中点。

扫描方位、脉冲序列扫描参数:取矢状定位像做横断位。

横断位:层厚6-8cm;层间距:0.5-3mm(T1T2保持一致)。

采集矩阵:256×256或 256×192;FOV:220mm×220mm。

矢状位:T1加权T2加权。

层厚4-6mm;层间距0.5-1mm。

采集矩阵:256×256或 256×192;FOV:220mm×220mm。

二、腰骶椎、腰髓成像技术:
线圈选择:脊柱相控阵表面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中线一致。

采集中心对准肚脐.
扫描方位、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
矢状位:T1加权T2加权层厚4mm;层间距0.5-1mm
采集矩阵:256×256 或312mm×256mm FOV:320mm×240mm.
横断位:扫描方位、脉冲序列T2加权。

层厚5-8mm;层间距1-2mm采集。

矩阵:256×192 或312mm×192mm FOV:180mm ×180mm.
三、胸椎、胸髓的成像技术:
线圈选择:脊柱相控阵表面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人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中线一致,病变在胸8以上,上段要平第7颈椎;病变在胸8以下,下段要平腰1、2。

采集中心对准胸骨中心。

扫描方位、脉冲序列及扫描参数:
矢状位:T1加权T2加权层厚3-4mm;层间距0.5-1mm。

采集矩阵:256×192或 312×256;FOV:320mm×240mm。

横断位:扫描方位及脉冲序列T2加权层厚5-8mm。

层间距:1-2mm采集矩阵:256×256 FOV:180mm×180mm。

四.颈椎、颈髓扫描技术:
线圈选择:颈椎表面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使人体正中矢状面与床面长轴中线一致,固定头部。

采集中心对准下颌联合下缘。

扫描方位、脉冲序列扫描参数
矢状位:扫描方位及脉冲序列:T1加权T2加权层厚3-4mm;层间距0.5-1mm采集矩阵:256×192 FOV:240mm×180mm 横断位:T2加权层厚5-8mm;层间距:1-2mm。

采集矩阵:256×256 FOV:160mm×160mm.
五.盆腔成像技术:
线圈选择:腹部相控阵表面线圈、体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在床中心安放表面线圈,使身体正中矢状面与床中线一致。

采集中心对准耻骨上缘。

扫描方位、脉冲序列扫描参数
横断位:扫描方位及脉冲序列T2加权T1加权层厚5-6mm层间距采集矩阵:256×256 FOV:300mm×225mm.
冠状位:扫描方位及脉冲序列:T2加权层厚5mm层间距1mm 采集矩阵:256×256 FOV:350mm×350mm.
矢状位:扫描方位及脉冲序列:T2加权层厚5mm层间距1mm 采集矩阵:256×256 FOV:300mm×225mm.
六.髋关节成像技术:
线圈选择:体部相控阵表面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双足尖并齐,身体矢状面与表面线圈一致。

采集中心对准股骨大转子(耻骨联合下缘)。

关节扫描方位、脉冲序列扫描参数
横断位:扫描方位及脉冲序列T1加权层厚4mm层间距0.5-1mm 采集矩阵:256×256或312 ×256FOV:300mm×225。

冠状位:扫描方位及脉冲序列:T2加权T1加权层厚4mm层间距0.5-1mm采集矩阵:256×256 FOV:350mm×350。

七.膝关节成像技术:
线圈选择:膝关节包绕式表面线圈。

体位要点及采集中心:患者仰卧位,患膝髌骨下缘置于表面线圈中心,用棉垫固定膝部,使患者足尖向上。

采集中心对准髌骨下缘。

关节扫描方位、脉冲序列扫描参数:取横断定位像做矢状位
矢状位:扫描方位及脉冲序列:T1加权T2加权。

层厚4mm层
间距0.5-1mm。

采集矩阵:256×256 FOV:180mm×180mm.
冠状位:扫描方位及脉冲序列T1加权T2加权。

层厚4mm层间距0.5-1mm采集矩阵:256×160 FOV:180mm×180mm。

注意事项:除常规扫描外采用梯度回波T2加脂肪抑制技术能直接显示半月板,水肿肌腱断裂等。

矢状位能显示十字交叉韧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