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写作对比
英汉语篇连贯手段对比与对英文写作的启示

英汉语篇连贯手段对比与对英文写作的启示英汉语篇的连贯手段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使用过渡词、标点符号和逻辑连接词等。
然而,在某些方面,英文和中文的连贯手段也存在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连贯手段对比以及对英文写作的启示。
1. 使用连接词英文中连接词的使用相对频繁,特别是在句子之间。
例如,因为、然而、所以、但是、同时等。
这些连接词可以将不同句子之间的关系更清晰地表达出来,使文章更具连贯性。
而中文则相对较少使用连接词,一般通过语序和上下文来表达不同句子之间的关系。
启示:在英文写作中,需要更加注重使用连接词来使文章更加连贯,而不是仅仅依靠语序和上下文。
2. 使用代词在英文中,使用代词可以帮助避免重复性和啰嗦性的问题,也能使文章更具连贯性。
而在中文中,代词的使用相对较少,往往会重复使用同一名称,以便更清晰地表达思想。
启示:在英文写作中,需要注重使用代词来避免重复性和啰嗦性,并使文章更加连贯。
3. 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一种表达语气、分割句子和段落的重要手段。
英文中常用的标点符号包括句号、逗号、分号、冒号、破折号等,而中文中则常用的标点符号包括句号、逗号、顿号、问号、感叹号等。
虽然两种语言使用的标点符号有所不同,但它们的作用和作用方式都是相似的,都是为了表达语气和分割句子和段落。
启示:在英文写作中,需要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来帮助表达语气和分割句子和段落,从而使文章更加连贯。
4. 使用过渡词过渡词是英文写作中非常重要的连贯手段。
这些词汇包括转折词、补充词、并列词、归纳词等,它们可以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使文章更具连贯性。
在中文中,使用过渡词的频率相对较低,因为中文语言本身比英文更倾向于使用词语的语义关系来表达文章的逻辑。
启示:在英文写作中需要注重使用过渡词来帮助表达文章的逻辑关系,使文章更加连贯和易于理解。
5. 使用段落结构段落结构是英文写作中非常重要的连贯手段之一。
一个好的段落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具连贯性和逻辑性。
在中文中,段落结构同样重要,但段落的长度和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
浅谈英汉对比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英汉对比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摘要:英语写作能力是体现学生英语知识水平的重要形式之一,是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四个学习环节中最难掌握的一个环节。
对于大学生来说,英语写作能力是其在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语言技能。
本文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问题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英汉对比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英汉对比英语写作教学1 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1.1语法问题语法语句学习是英语学习中比较枯燥、难度较大的一部分,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典型的错误之一就是语法错误。
其涉及到用英语进行组词造句,在英语写作中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英汉两种语言句法最大的区别在于:英语句子比较注重形合即注重词形变化和时态变化,注重用逻辑语言来阐明句子内部及句子和整篇文章之间的关系。
而汉语句子注重的是意合,意合不需要用语法和词汇来进行衔接,而是主要靠上下文语境和词序变化来进行衔接。
这种差异,导致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往往不会处理语法的问题。
1.2词汇问题就目前大学生英语写作的情况来看,其中存在较多的词汇错误。
仔细分析会发现,影响英语写作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思维方式、文化差异、词汇量、语感、语法、英语知识和汉英语言结构差异等。
我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较典型的错误和词汇量、语法、汉英语言结构有较密切的关系,学生在写作中会经常犯语法错误和词法错误。
1.3在谋篇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在英语表达上存在问题。
在英语写作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只是简单的按照汉语的思维方式,将自己的观点翻译成英语,往往导致出现“汉语味”十足的英语作文,在作文中出现很多“汉式英”语句子,例如:summer is difficult to preserve food.(夏天很难保藏食品。
)这就是一个较典型的“汉式英”语句子。
其次,学生的英语作文整体缺乏连贯性,作文的内容很空洞,整篇都是由一些简短的句子组合起来的,句式单调乏味缺乏生动性。
英汉写作修辞对比(第二版)

英汉写作修辞对比(第二版)作英文写作中的修辞技巧通常比中文写作中的要具有更多的优势。
通常来说,中文写作采用的是简单、直接、平凡的语言表达,而英文写作则要求更复杂、多变且富有故事性的语言表达;从写作字迹看,英文拥有更多的修辞手段,可以形象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并把自己的内容表达得更加清楚简洁;此外,英文写作还有其正式性和文学性的特质,而中文写作则朴素地列出事实。
另外,尽管两种语言都有共同的修辞手段,比如比喻、排比,但是英文运用修辞技巧的方式更多,更有深度。
首先,英文写作有更精确的修辞。
在英语思维角度来看,英文写作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把修辞手段灵活地运用,比如拟人、比喻、排比、押韵等;并且,在英文写作句法上,它可以灵活使用复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以此可以把文字文字写得更活跃。
例如:He knew that success would not come overnight, but rather with patience, dedication, and hard work.其次,英文写作重用修辞的方式远与中文相比,英文的句子内部更加精妙,更有深度与张力。
最典型的比喻词汇,如“银色的月光”、“芳香的花儿”、“清澈的湖水”等等,可以让英文的写作雅致、深邃,也能丰富表达的色彩,让读者有另一种更深刻的沉浸体验。
例如:The night was so dark that the stars seemed to glow like fireflies in the sky, and the air was fragrant with the smell of the flowers in the garden.英文写作中拟人手法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修辞手段,可以比喻事物,使文章变得活泼、生动。
它可以帮助写作者把让读者更容易把握要点,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容,或让文字变得更有诗意。
例如:The moon smiled down on the valley, its gentle light illuminating the winding paths like a beacon.最后,从写作形式来看,英文写作更加富有张力和文学气息,写出来的内容更有一定的文采,可激发读者不一样的思想感受。
《一件小事》两种英译文的对比分析.doc

《一件小事》两种英译文的对比分析短篇小说《一件小事》文章充分体现了鲁迅深刻的写作功底,将其翻译成英语对外介绍非常有意义,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埃德加?斯诺与杨宪益、戴乃迭的两个英译本在文化特色词与环境描写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两个英译本中的优缺点,供以后对于文章进行再次翻译时的借鉴,同时提高的翻译批评与赏析水平。
为了达到该目的,本文主要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文化特色词以及环境描写的翻译。
关键词:一件小事;文化特色词;环境描写;对比分析一、引言《一件小事》是1919年鲁迅先生所著的短篇小说。
鲁迅,(1881年9月25日一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他以笔名鲁迅而闻名于世。
他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革命家。
他的作品丰富,包括杂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等,并在这些方面尤其独特的特色与思想。
其中他的短篇小说《一件小事》全文仅一千字左右,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篇幅最小的一篇,也是现代小说中传颂最广的名篇之一,历来在现代文学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一件小事》的英译本主要有几个译本,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李明的译本,美国学者威廉?q 莱尔(William A. Lyell)的译本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的译本。
在译本的选择上,目前进行研宄的主要是李明的译本,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和威廉?q莱尔的译本,而对于埃德加?斯诺与其他译本的对比分析还比较少。
因此本文选择对埃德加?斯诺的译本与杨宪益、戴乃迭的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二、背景介绍《一件小事》是鲁迅小说中风格独特的名篇,是现代小说和记叙文写作的典范作品。
主要讲述的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我”雇了一辆人力车拉我去S门,刚近S 门时跌倒出一个女人。
“我”对老女人漠不关心,而车夫却放下车子,扶起那老女人,走向巡警分驻所。
这件事情让“我”感受到了车夫的善良、质朴与诚实,而我的私心与推诿责任更是显得车夫的形象愈加高大起来的事情,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引入英汉对比语言学刍议

要由动词或形容词加后缀构成, e alization,exposure,formali如r y t ,carelessness等。英语中的抽象名词由于词缀虚化形式意义
显得更为抽象。英语 中抽象名词表达的内容往往很难在汉语
中用一个对应词表达。例如:He expressed denial to this proposal.W w e moved byhis brave .这两句中的 e er denial和braver y
表达许多复杂的含义。 而汉语情况则相反。 中国学生受汉语影
的影响便会时时显现, 出现诸如 “ r asons for this problem The e
ar many.The people dreaming to go aboard to study ar mor and e e e mor .” e 这样的句子。 因此 , 一味要求学生完全忘却、 抛弃汉语的 思维习惯是不现实、 也是不可能做到的。那么, 解决这一问题 的途径何在? 在这方面, 国外的对比写作修辞研究对我们很有
一、 的成因 问题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认知和思维的过程, 学习者的写作能
力往往受到语言知识 、 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对于已通
( This fashionable digital product has become popular and
过四级的大学生来说, 语言知识已不是主要障碍, 母语思维的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及国家间 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多,英语作为世界语言的重要性 日 益
得到重视。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 要求。 各类考试 , 如大学英语四六级、 托福、 雅思等都已把写作
列为必考项目。 但是, 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薄弱仍是不争的 事实。即使是已掌握4000左右词汇, 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 在 遣词造句等微观表达方面, 仍存在不少问题。 在对所任教班进 行大学英语提高阶段( 四级后)教学时, 笔者曾对已通过四级 学生的考试作文进行过抽样统计 ,结果发现作文的平均字数 为约160词, 句数为约13句, 其中简单句约10句, 复杂句型平均
最新英汉对比研究-替换与重复精品文档

• 我们村过去有3000人口。旧社会里死的死,逃的逃。
• 哈利德放下烟斗,两手交叉着放在脖子后面,转过头去看窗子。
Halliday put his pipe down,crossed his hands behind his neck ,and turned his face towards the window.(“The Apple Tree”)
• 1)However, we actually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much faster than we do our mother tongue.
• 然而,事实上我们学习一门外语比学习母语快得多。 • 2)…in other words, you were studying the language all day long! You did this for
five years,… • 换句话说,你整天在学习语言,你这样学习已经五年了。 • 3)You should help him since you have promised to do so. • 你答应了要帮助他就应当帮助他
• 4)你晚上不想去电影院,我也不想去。 • You don`t want to go to the cinema tonight, neither do I. • 5)我喜欢读小说,他也喜欢读小说。 • I like reading novels, so does he. • 6)---狗正在抓门。 ---是的,总是抓门。 • ---The dog is scratching the door. ---Yes,he always does it /does that. • 7)---玛丽要去参加竞赛。---简也要参加竞赛。 • ---Mary will enter the competition. ---So will Joan . • 8)你要求我离开我就离开了。 • You ask me to leave , and so I did.
英汉写作中人称代词的差异比较

英汉人称比较1人称简介(1)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行为、动作是属于谁的。
第一人称(我)属于说话人,第二人称(你)属于听话人,第三人称(他)属于说话人、听话以外的人.人称代词所指的是说话的人叫第一人称,如“我、我们”;所指的听话的人叫做第二人称,例如“你、你们”;所指的是其他的人或事物叫第三人称,如“他、她、它、它们”。
名词一般是第三人称。
(2)这三种人称各有其表达效果与优点。
第一人称的优点是,增加对事情对人物叙述的真实性,读者认为这所描述的一切是作者亲历的。
第二人称叙述的好处是,增加亲切感,这种方法的效果就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
第三人称叙述则显得比较客观公正,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2英汉人称比较英语中的人称第一人称:I me we us第二人称:you第三人称:he him she her it they them 等汉语中的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咱们第二人称:“你”(“您”)、“你们”第三人称:“他”、“她”、“它”、“她们”及“它们等1. 汉语没有格的区分,但是汉语的第三人称复数形式比英语的第三人称复数更具体。
汉语第三人称有性的区别,如“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这些都是文字上的区分,语音里是没有性的差别的。
汉语里的“他”、“她”、“它”都发成[ta:]。
“他们”和“她们”在性上有很大区别。
2. 还存在两种不同的代词“咱们”和“我们”都指第一人称复数形式。
“您”是“你”的尊称形式,用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至于其他人称形式,英汉都能相互对等。
3.总体来看,就叙事体小说这种文体来看,英语的代词使用频率比汉语代词使用频率高;(1)第三人称代词在英语中的使用频率比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要高;(2)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在两种语言中的使用频率均最高,而第三人称复数代词和第一人称复数代词在两种语言中使用频率均较低。
英汉写作十大区别

⼀、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 我国语⾔学家王⼒先⽣曾经说过:“就句⼦的结构⽽论,西洋语⾔是法治的,中国语⾔是⼈治的。
”(《中国语法理论》,《王⼒⽂集》第⼀卷,第35页,⼭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们看⼀看下⾯的例⼦: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为固定装置的,嵌⼊墙内的;内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译⽂:⼉童将与装有个性芯⽚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个性内置的计算机将被视为⼯作伙伴⽽不是⼯具,⼈们将在⽓味电视前休闲,到这时数字时代就来到了。
这句英语是由四个独⽴句构成的并列句,前三个句⼦都⽤简单将来时,最后⼀个句⼦⽤的是将来完成时,句⼦之间的关系通过时态、逗号和并列连词and表⽰得⼀清⼆楚。
⽽汉语译⽂明显就是简单的叙述,⾄于句⼦之间的关系完全通过句⼦的语义表现出来:前三个句⼦可以看成是并列关系,最后⼀个句⼦则表⽰结果。
⼆、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考研英译汉试题⼏乎都是长⽽复杂的句⼦,⽽翻译成中⽂经常就成了许多短⼩的句⼦。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的锻炼,训练;纪律,风纪,命令服从;惩戒,惩罚;学科,科⽬)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译⽂:⼈们对历史研究⽅法产⽣了兴趣,这与其说是因为外部对历史作为⼀门知识学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还不如说是因为历史学家内部发⽣了争吵。
英语翻译与写作-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历史比较1、英语属于印欧语系2、英语的历史起源于第五世纪中叶朱特人、撒克逊人及盎格鲁人的入侵,到现在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3、英语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古英语时期(449-1100),中古英语时期(1100-1500),现代英语时期(1500-现在)。
4、英语是拼音文字。
5、英语是欧洲语言中变化最大,词汇成分最复杂,词汇量最丰富的一种语言。
6、《牛津英语词典》:40多万条。
《英国百科全书》:超过50万个。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2、汉语历史较英语历史长得很,汉语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
3、汉字经历过许多变迁: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由单纯表意向部分表音方向发展。
4、汉语是表意文字。
5、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语言之一。
6、《康熙字典》:4.9万个字。
《汉语大字典》:5.6万字。
《中文大辞典》:40余万条。
《大汉和辞典》:55万余条。
英汉语言本质比较英语:综合型语言(主要通过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
汉语:分析型语言(语法关系主要不是通过词本身的形态来表达,而是通过虚词、词序等手段来表示)。
•政治学习the study of politics 学习政治to study politics•克服困难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困难问题a difficult problem•脱离危险to get out of danger 非常危险exceedingly dangerous•1、I am writing a letter.•2、I wrote a letter yesterday.•3、I have written a letter.•4、I shall write a letter tomorrow.英汉词汇对比一、词类比较英:名词、动词、代词、连词、介词、数词、形容词、副词、感叹词、冠词汉:名词、动词、代词、连词、介词、数词、形容词、副词、感叹词、量词、助词二、词的形态变化比较英:名、代、动、形(数、格、时、体、态、式、级、人称)汉:变化较少三、词义比较1)完全对等:LondonThe Eiffel Towerthe Nobel Peace Prize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颐和园长城社会主义高血压2)部分对等:wear 穿、戴river 江、河marriage 娶、嫁net 网、帐子brother 兄弟、同胞、同业、社友、会友president 总统、长官、校长、主席、董事长cousin 堂兄,堂弟,表兄,表弟,堂姐,堂妹,表姐,表妹brother-in—law姻兄、姻弟、内兄、内弟、姊夫、妹夫uncle 伯父、叔父、舅父、姑父、叔叔wife 夫人、妻子、爱人、老婆、老伴、女人、内人、婆娘、娘子、配偶,孩子他娘、孩子他妈、我那口子。
英汉句法对比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12英汉句法对比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沈志琴高中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而句子是构成作文的关键,因此学会句子的语法结构是学习英语写作的基础。
由于汉语和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系,两者句法存在着很大差别,我国英语学习者常常会受汉语母语的影响,用汉语的句法学习英语,导致英语句子和作文不够准确清晰。
如果在英语写作教学中采用英汉句法对比方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两种语言的差异,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客服汉语的影响,写出原汁原味的英语作文,提高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
1.英汉句法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句法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英语句法是形合而汉语句法是意合。
形合是指将词语或者短句子用关联词等形式的语言手段连接起来,以此来展示逻辑关系和表达意思。
英语句法主要是采用这一方法,例如:When he comes back,I will tell him the truth.If the weather is fine,we will go out to play.意合是指通过词语意思即非语言手段将词语和短句子组合表达出逻辑关系和意思。
例如:他来了我就告诉他真相。
由此观之,英语句法较之汉语更加严谨完整,有明确的主谓宾结构和逻辑关系,属于“聚集型”句式。
而汉语则更加灵活、结构更复杂多样,属于“流散型”句式。
英语注重形合,重视语法结构,有许多关系词如which、连接词如and、介词如at以及形态变化如过去时、进行时、将来时。
据数据统计,英语中介词有二百多个,而汉语只有三十个左右。
汉语重视句意和功能,善于运用语序、修辞如比喻等方法将词语和短句连接起来,使句子更完整顺畅。
例如: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The longest journey be-gins with the first step.(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英语句子写作方法要想写出地道的符合英语习惯的句子和作文,必须要注意英语的句法,重视结构、关联词、句式。
成人英语写作研究——英汉对比视角

成人英语写作研究——英汉对比视角[摘要] 本文以汉英对比研究为基础,从分析成人英语学习的特点和汉英两种语言的重要差别入手,探讨提高成人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途径之一。
提出在对成人学生的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启发学生比较汉英之间的主要区别,从而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关键词] 成人英语写作;英汉对比视角;英语教学一、引言终身学习的时代造就了越来越多的成人学习者。
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使得成人教育有别于在校生教育。
1980年Brundage和MacKeracher对成年的受教育者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归纳了他们的学习特点,并提出了区别于在校生的成人教育的总体原则。
当然,英语教育也不例外。
上世纪80年代,外语教育家和应用语言学家开始重视对外语教育对象的研究,特别是重视对成年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研究。
人们发现,尽管成人的学习特点也有个性方面的差异,从总体上讲,成人在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等方面都与在校学生有较大的共同区别(Willing1985)。
所以,当我们在进行外语教育设计时,我们应当对教育对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针对成人与在校学生教育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设计方案与模式。
与在校生相比,成人在学习英语时,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优势是成人英语学习者学习动机比较明确,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善于推理和概括语言规律;劣势时是成人英语学习者普遍年龄较大,机械记忆力较差,母语负迁移现象较为严重,中式英语表达错误较多等。
因此,成人学习英语应该扬长避短,即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功能和较强的理解、概括、逻辑推理能力,尽可能避免母语的负迁移作用,用意义识记能力的优势弥补机械识记能力的劣势。
根据成年人学习英语的特点,可以看出英汉对比是成人“学习”英语,促进正迁移、减少负迁移的有效途径。
英语写作一直是我国英语教学和学习十分薄弱的环节。
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对于成人来说,其中一个突出原因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中英文写作异同

中英文写作异同摘要:英语写作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难点与挑战,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课程。
很多中国学生用中文写作的惯性思想来写英语文章,但中英文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着不同,如思维方式、句型结构等。
这篇文章将用一些实际例子阐述和分析中英写作的主要区别并举出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从异同中更好的把握英文写作的要点。
关键词:线性思维形合意合重心对于大多数刚入学的大学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英语专业的系统学习是复杂且非常细化的。
英语专业大概细分为精读、泛读、听力、写作等,这些主修课对英语的基本功有相当严格的要求。
特别是写作,写作:即写和作。
在一张空白纸上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要求勾画出自己的思想。
而中文和英文的写作有相对的异和同。
在这里,我们简要的介绍一下中英文写作的一些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更快捷的入门和有效的提高英语写作的技巧。
首先,中英文写作的最大不同就是宏观上文化差异造成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英语的惯性思维是线性思维,也就是直线思维,在谋篇和遣词造句上遵循着从一般到具体、从概括到举例、从整体到个体的原则,而中文写作文化强调婉转、含蓄的表达,即曲线思维,在表达思想时,汉民族习惯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
举个例子,下面有两个句子:A. Now I’m a college student. College lif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middle school. It’s new for me. I’m trying to adjust myself to the new life.B. As you know, I am now a college student at H University. I am enjoying my classes very much but I have a problem and I was wondering if you could help me.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句A,一目了然是用中文的思维写出的句子,如果用中文写出并无差错,但是如果直接用中文思维表达出来的句子就会感觉全是断句显得形散而神散;而B句是用英文的思维表达出来的,句子用了“As you know”,“but”等连接词,让句子连贯成一条线,清晰直接的表达了想法。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ea35f4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a.png)
[英汉语言对比]英汉语言对比论文篇一: 英汉语言对比论文英汉句法现象对比研究与翻译摘要: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其中英汉句法差异是英汉翻译的难点之一,也是影响翻译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的句法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来探索翻译的技巧。
关键词:英语汉语句法现象翻译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 English and Chinese possess so many differences in syntax structure, which is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on, as well as one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ranslation quality. The paper makes a comparison of two kinds of syntax structures, in order to seek better ways in translation.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syntax structure; contrastive study; translation 0. 引言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既是文化的载体,又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汉语和英语是世界上的两大语言,各代表着东西方的两种文化。
由于受到汉语负迁移的影响,运用英语进行表达时,虽然语法和词汇用对,但常出现一些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子,主要是英汉句法结构不同表达的语用失误。
因为英语和汉语在很多方面完全不同,中国语言学家喜欢按照文化背景差异分析两者的不同。
中国学者陆国强教授写的关于英语和汉语的《语义结构对比分析》一书,从语义方面比较英语和汉语。
浅谈英汉写作的差异

1 思维 差 异
3 时态 差 异
不 同的语 言有不同的时态 . 有 的语 言很多甚至 没有时态 . 汉语基 首先 . 让 我们关注一下英美 人与 中国人不 同的思维方 式 . 英美人 本 上就是借助词汇来表示各种时间和动作的。 汉语中除了“ 着” , “ 了” , 的思 维方式是直线式 的. 他们在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上遵循着从一般 “ 过” 的若干说法与英语 的进行 时 . 完成时或过去式 相对应 以外 . 别无 ( g e n e r a 1 ) 到具体 ( s p e c i f i c ) , 从 概括 ( s u r n m a r i z e ) 到举 例 ( e x e m p 1 i f y ) , 从 其 他与英语相对应 的时体形式 . 而英语不仅有时态 . 而且种类 繁多 . 区 整体 ( w h o l e ) 到个 体( i n d i v i d u 1 a ) 的原则 , 例如 : 分细微 英语通过这些时态将事 物的状态或动作进行的过程等描绘的 S o c c e r i s a d i f f i c u l t s p o r t .A p l a y e r mus t b e a b l e t o mR s t e a d i l y 准确而精细 , 有时甚至能表达说话人的感情 色彩 . 例如 :
wi t h o u t r e s t .S o me t i me s a p l a y e r mus t h i t t h e b ll a wi t h h i s o r h e r h e a d .
Pl a y e r mu s t b e wi l l i n g t o b a n g i n t o a n d b e b a n g e d i n t o b y o t h e r s .T h e y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英汉对比研究

李恒 ( 科 山东 技大学 语学院) 外国
摘 要: 中西 方 文 化 不 同 , 思维 模 式 也 存 在 较 大 差 异 , 从而 影 响 了两 种 语 言 1 . %和 1 .% ; 造 句 方面 , 生 出现 的错 误 主 要体 方 式。但是 , 多英 语 的学 习者 由于 不 了解 这 种 思维 模 式和 表 达 方式 上 把 汉语 句 意 转 换 为 英语 的表 达 , 出的 句子 为 明显 的 中 式英 语 , 错 很 写 该
的差别 , 在写作中总是试图把汉语 的语言规则套用在英语表达上 , 结果错误频 误 占到 了所 有错 误 的 1 .3 ,其 它 的 错 误 主 要表 现 在 句 子 的主 语 39 % 出 , 成 了我 们 所 说 的 中式 英语 。笔 者 运 用 英汉 对 比的 方法 , 过 对 学 生 习作 造 通 缺失和主谓语搭配不 当上 ,这两种 错误 分别 占了 65 %和 9O %: . 6 .1 进行错误分析 , 探讨 了致使错误产生的可能原 因, 并提 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 英汉对比 负迁移 错误分析 写作教学
在谋篇布局上 , 学生 的错误主要集 中在两个 方面 , 中之一是句与句 其 之 间 , 落 与段 落 之 间缺 少连 接 词 进 行 过 渡 , 段 另 方面 是 文章 主题 不 O 引 言 明确 , 一些学生在表 明自己的观点之前进行 了大段的铺垫, 使用了不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与世界其 它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少套话 , 最后 才表 明自己的意见 , 有的甚至没有明确 的句子来表 明自 不断加深, 国际贸易与商务往来也 日益增 多。 频繁的国际交往对学生 己 的观 点 。 英 语 的 写作 水 平 提 出 了越来 越 高 要 求 ,但 是 反观 当今 大 学 生 的 英语 3 写作 中 出现 问题 的原 因分 析 学 习状况, 英语写作水平低则是一个较 为普遍 的现象, 中国式英语在 31 词 汇 方 面 错 误 的原 因 不 同语 言 的词 汇 系 统 所 代 表 的概 念 . 学 生 写作 中 的 大量 出现 已成 为不 容 忽 视 的 问题 , 不 加 以纠 正 , 必 如 势 的 内涵和外延反映了该语言使用群体 的文化特征和对周围世界的认 影响其写作水平 的提高。笔者试 图用英汉对比的相关理论来探讨在 知 方 式 。 语 和 英语 属 于 不 同 的语 系 , 汉 它们 的词 汇体 系并 不 是 一一 对 大 学 英语 写作 教 学 中出 现 的一 些 现 象 以及 可 能 的解 决 办 法 , 以期 帮 等的。然而 , 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熟练掌握母语 的前提下学 习英语 , 助 学 生 写 出正 确 的英 文 。 往往会用母语的词汇来弥补 目的语的不足。 在写作过程中 , 学生经常 1 英 汉 对 比理 论 会用母语进行思维 , 然后进行语 际之间的转换 , 把汉语词汇的意义用 以 外语 教 学 为 主 要 目的 的对 比分 析 是 在第 二次 世 界 大 战 期 间发 英语表达 出来。这种有意识的使用母语表达的方法其结果就导致 了 展 起 来 的。 当 时 占主导 地 位 的心理 学 模 式是 行 为 主 义 , 比分 析 自然 对 母 语 的 负迁 移 。例 如 , 当学 生 要 表 达 “ ” 好 这个 概 念 时 会用 “o d , g o ”表 试 图 从行 为主 义 心理 学 中寻 求其理 论 依据 。 ( 许余 龙 :0 2) 为 主义 20 行 达 “ 常好 ” 非 的意 思用 “e o d , v r g o ” 如果程度再 加强一点 , y 不少学 学者通过研究发现 , 在外语学 习过程中存在着一种“ 迁移” 现象 , 他们 生 就 会 使用 “e e o d 。 这个 例 子 可 以 看 出 , 生简 单 的 把 v r v r g o ”从 y y 学 认 为, 新知 识 的 习得 是建 立 在 旧知 识 的基 础 上 的 , 一 项 学 习任 务 的 前 汉语“ 非常非常好” 的意思用英语词汇转换过来。明显是 受了母语 迁 完 成 会影 响 到后 一项 学 习任 务 的进 行 。 许余 龙 :0 2 7 据 此 , 为 ( 2 0 : 8) 2 行 移 的 影 响 主 义 学者 提 出 了外 语学 习中 的 “ 移理 论 ”并 把 这种 语 言 中 的迁 移 现 迁 , 32 句 法构 造 方 面 错 误 的 原 因 由于 语 言 的 使 用 和 表 达 受思 维 . 象分 为三 类 : 害迁 移 、 益迁 移和 零 迁移 。 有 有 根据 行 为 主义 心理 学 的研 活动方式和观念原则的限制 ,因此每一种语言都有不同于其它语 言 究 成 果和 结 构主 义语 言 学 的相 关理 论 , 比分 析理 论 认 为外 语 习得主 对 的 句 子 构造 形式 。 语语 言 注 重 形 合 , 般 情况 下 使 用 显 性 的手 段 来 英 一 要是 从 一个 从母 语 习惯 向外语 习惯 迁移 的过 程 。 当母语 和 外语 结 构 不 表 达 句 子 之 间 的联 系 , 即通 过 语 法和 连 接 词 来衔 接 句 子 。 英语 句 子 一 同时 , 会出现有害迁移 ; 当母语和外语的某些结构相同时, 会出现有益 般都有主语 , 以动词 或动词短语为中心进行展开 , 句式变化多样但是 迁移。 外语教学的 目的是促进有益迁移 , 同时克服有害迁移, 并在此基 主次分明 , 结构清晰。汉语语言注重意合 , 强调句子的主题而不强调 础 上 帮助 学 生 形成 新 的外 语 使用 习惯 。 ( 余龙 :0 2 许 20 ) 主语 , 因此 汉 语 句 子 中前 置 词 不 一定 就 是 句 子 的 主语 。 语语 言 主 张 汉 2 当前 大 学 英 语 写作 中的 问 题 以语 意 来表 达 句 子 之 间 的 关 系 ,句 子 之 间 的连 接 往 往 靠 内容 层 次 来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众 多环节中 , 写作一直是最 薄弱 的一环, 虽然 衔接 , 或靠前后意思的照应。 在很多语意清楚的情况下往往省略了句 教 师在 课 堂 教 学 中 多 次讲 述 大 学 英语 写作 的方 法和 技 巧 ,但 是 从 学 子 的主 语 。 生的四、 六级考试作文成绩来看收效甚微 , 学生的写作平均得分率远 由于 英 语 的 学 习者 不 了解 英 汉 两 种 语 言 在 句 子构 造 上 的 区 别 , 远 低于 相 应 的及 格标 准 , 不 到教 学 大 纲 规 定 的要 求。 了找 出当 前 达 为 所 以 当他们 在 写作 英 语 句 子遇 到 困难 时 ,就 会 不 由 自主 的使 用 母 语 学 生在 大学 英 语 写作 中 出现 的问 题 并 探讨 可 行 的 对 策 ,笔 者 就 任 课 的句 法 规 则 来进 行 句 子 构 造和 语 言 组 织 ,简单 的按 照 汉 语 的结 构 组 的 非英 语 专 业 2 0 0 7级 ( 二 ) 6 大 共 5名 学 生进 行 了调 查 。 织 英语 的句 子 , 果 使 很 多 的句 子 缺 少 主语 , 结 主谓 不搭 配 或 是 明显 的 21 调 查 的 目的 :对 非 英 语 专业 大 二学 生 作 文 中所 出现 的错 误 . “ 式 英语 ” 中 。 进 行 分析 ,运 用 英 汉对 比 的理 论 找 出 错误 产 生 的可 能原 因并 提 出相 33 语篇方面错误 的原 因 不同的文化在价值 观念和思维 方式 . 应 的 解 决办 法 。 上存在着差异 , 其语篇结构也会 因文化而不同。如蔡基刚所说 : 语篇 22 调 查 的 对 象 : . 我校 非英 语 专 业 2 0 0 7级 ( 二 ) 6 大 共 5名 学 生 组织规律与其特定 的思维模式紧密相关 ,有什么样 的思维模式就会 23 理 论依 据 : 误 分析 的 倡导 者 C re 曾指 出 , 述 学 生错 误 . 错 od r 描 有什么样的语篇组织结构 ( 蔡基刚 :0 3) 2 0 中国的文化偏 重知 觉和整 的关键 是 正确 理解 这 一 错误 形 式试 图表达 的意 义 。要 做 到 这一 点 , 我 体 性思维,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螺旋式 的, 受思维方式的影响 , 汉语 们必须把错误形式与学生母语中某一对应形式进行 比较 , 看看学生的 的 篇章 结 构 采 用 的是 归纳 式 结 构 , 即是 一 个 由次 要 到 主 要 , 背景 到 由 错 误形 式 是否 想 表达 母 语 中某 一对 应 形式 所 表 达 的意 思 , 后 再根 据 然 任务 ,从相关信息到文章主体的一个过程 ,很多文章在最后点明主 这一意义 , 找出外语中正确的表达形式。( 转引自许余龙 :0 2 20 ) 题, 也有不少文章没有明确的主题句 , 需要读者 自己归纳。而英语 民 24调 查的步骤 : 限时 3 . ① O分钟 , 求学生 写一篇题 为“s A 要 I 族的思维模式是直线型的, 反映到文章的写作 中就是开门见山, 主题 T s fS o e n l h N c s ay 的四级作文。 e to p k n E gi e e s ” s r ②将收集上来 的 句在先, 然后相 关信息支持论证, 最后进行总结。 由于学 习英语的大 试卷进行批阅, 对其 中的错误进行统计和分类。结果如 下表 : 学生缺 少对英语篇章结构 的了解 ,所以在 写作中经常会把母语的篇 擗 方 面 韵 施 篇章方面 章 组 织 方式 运 用 到 英 语 文章 的写 作 中 去 。 词性 用词 随意 搭配 一 ~ 主谓 汉语 缺少 主�
英汉对比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英汉对比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探析作者:夏焕君来源:《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09期【摘要】写作是高中英语听说读写这四大技能里边非常重要的一项,它是一种英语输出技能,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是当前广大高中英语教师所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英汉对比法高中英语英语写作1. 英汉对比法相关背景分析在英语教学领域中,英汉对比教学法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英语和汉语作对比研究,详细描述这两者间的异同,并且把这类研究成果应用到其它相关领域中。
就是要针对所有具体问题例如词义、词性、词语范畴以及句子结构,尽可能地运用汉语语境和英语进行比较,从而帮助学生在比较中获得更为深刻的体会与领悟。
众所皆知,英语写作最主要的目的是要通过精确词语、合格句子和符合习惯表达的篇章结构来表达出在头脑中业已形成的观点及思想。
但是由于我国高中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汉语并习惯于用汉语进行写作,在这种状态下,会倾向于依赖汉语习惯进行写作,而不是借助还没有熟练掌握的英语进行写作构思。
这种现象的存在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应当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如英汉对比教学法。
只有采用英汉对比教学法,英语教师才可以阐明英汉这两类语言在不同层次中所存在的不对应等现象,最终克服汉语给英语写作造成的负面影响。
2. 英汉对比法对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作用分析2.1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于英语词汇的掌握与理解英国语言家Wilkings曾说道,如果没有语法的话,那么人类有很多东西都无法表达,而没有词汇的话,人类则表达不了任何东西。
从中可以得出,准确的选词是英语写作的重要前提,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可以将所掌握的英语词汇划为积极的与消极的这两类,而这两类间的差异性并不小。
在英语的写作过程中,更多的是对积极词汇的运用,积极词汇的运用量越大时,选词会越准确。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运用英汉对比法,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词汇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巩固并扩大积极英语词汇量。
中英文写作的不同1

• 儒家文化亦讲求“天人之际,合二为一”,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 也是讲求“天人合一”,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自然始终抱有一种神秘感,很少提认识自然、 改造自然。
(二)悟性直觉与理性逻辑
• 林语堂认为:“中国人的头脑羞于抽象的词 藻,喜欢妇女的语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 综合的、具体的。”“中国人在很大程度上 依靠直觉去揭开自然界之谜”。
• 中国传统思维重视经验悟性直觉思维,西方 传统思维重视理性逻辑思维。
(三)有机性与机械性
•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另一重要区别是,中国传 统思维注重整体,有机性、辩证性突出,而 西方传统思维注重具体,机械性、形而上学 明显。
2020/1/4
中英文写作差异之干:现象比较
——从技术角度具体分析中英文写作的差异
1.语篇结构 2.语言风格 3.篇章主题
2020/1/4
语篇结构
• 篇章的组织方式反映了人的思维模式,英 语的段落模式与汉语的段落模式有很大的 不同。
1.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是“直线型”,即直截了 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
(五)义利观念、法制观念的差异
• 在中国,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 响,人们重义轻利,而且也有 轻法制的倾向。
• 西方国家,人们法制意识比较 强。
(六)女士优先和男尊女卑
• 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尊重妇女是其传统风俗,女士优 先是西方国家交际中的原则之一。
• 在中国,由于受封建礼制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男性 往往倍受尊重。
• 一个社会群落的基本价值观念一旦形成, 就会牢牢扎 根于人们的心中,坚若盘石,挥之不去,而且代代相 传。
英汉对比(1) 英语翻译

1)He didn’t half like that girl.(=He liked her very much) 他非常喜欢那姑娘。 2)I couldn’t feel better. (=I’m feeling first-rate) 我觉得身体好极了。
2.1.6替换和重复
英语比较忌讳重复,因而常用替代、省略 和变换的表达方法;相比之下,汉语则比 较习惯于重复,因而常用实称、还原和复 说的表达方法。
在句子构造中,汉语并不把主语看成必要的 成分。正如王力所说:“就句子结构而论, 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法 治的不管主语用得着用不着,总要呆板地求 句子形式的一律,人治的用得着就用,用不 着就不用,只要能使人听懂说话人的意思, 就算了。”
课内练习
现在请大家通过翻译以下的简单句子熟练掌握这一技巧
汉语常用散句、松句、紧缩句、省略句等, 以中短句居多,最佳长度为7至12字。书面 语虽也用长句,字数较多,结构较复杂, 但常用标点把句子切开,与英语相比,还 属短句。没有标点符号的一气呵成的类似 英语的那种长句在汉语里是不正常的(例如 本句)。汉语句子多数显得结构简化,无拖 沓、盘错之感,“甚至有些西洋人看见了 中国作品的译文,觉得简短可爱。”
现代汉语受西方语言的影响,句子也比清 代以前的长了,虽然如此,仍比不上英语。 王力指出:“固然,现代的思想已经不是 四字短句所能表达的了;但是我们希望顺 其自然,适可而止。如果把句子勉强拉长 到和中国的语言结构不能相容的地步,就 未免太过了。”
2.1.5间接和直接
英美民族富于幽默,表达时常常不把要说 的话直接说出来,而是用某种间接、含蓄 的方式来陈述。汉语也有含蓄表达法,但 较常用作修辞手段。总的说来,汉语比较 倾向于直截了当,而英语则比较常用克制 陈述、间接肯定、委婉否定和婉转暗示的 表达方式。
中英文写作差异浅谈

前言作为一名工科的研究生,撰写科技论文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较强的写作能力是完成一篇高水平的科技论文的必要前提。
对于部分工科学生而言,撰写一篇中文科技论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写一篇地道的英语科技论文却是一件相当有挑战性的工作,因此有必要提高我们的英语写作能力,而分析中英文写作差异,深刻领会其差异,则是提高英文写作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1.中英文写作差异之源:文化剖析首先,需要从文化的高度来分析中英文写作的差异,因为文化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所在,只有从文化学的高度分析,才能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认识理解这种差异。
具体而言,无论中文写作还是英文写作,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行为文化体系,因此从文化学的角度对中英文写作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从宏观上把握两种写作文化的联系与区别,发现一些共同的价值和规律,促进英文写作能力的提高。
1.1.表达与阐释:两种不同的写作文化观念在中英文写作文化的价值观念层面上,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区别,这些区别概括起来,就是中文写作的功能与价值都强调“表达”,而英文写作(甚至以英文写作为代表的西方写作)的功能与价值都注重“阐释”。
从中国关于诗歌起源的理论可以看出对诗(写作)的表达作用的强调。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在孔子的《论语》中,也突出地强调诗可以“兴、观、群、怨”,表达老百姓的心声。
后来无论是司马迁提出“不平则鸣”,还是唐宋古文运动提出的“文以载道”,都无一不是强调写作的缘起和作用就在于表达。
而英文写作的源流——古希腊的写作理论,一开始就强调写作是一种“模仿”。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提出著名的人模仿动物的模仿说;苏格拉底把他对人的哲学思考运用于文艺领域,认为人应当成为文艺模仿的对象,不仅人的外部形体动作可以模仿,就是人的精神方面的特质也可以模仿,不论这种特质是善的还是恶的;亚里士多德在其著名写作论著《诗学》里具体阐释了“悲剧”,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接副词: 常见位置:句首,表示解释的可以位于句中 用连接副词连接并列句时,在第一个分句后用分号,而在连接副词后用 逗号 表示让步:however, nevertheless, nonetheless, on the other hand, still 表示列举和补充:first(ly), second(ly), etc; finally, last; also, besides, furthermore, moreover, next, then, in addition 表示总结和结果: thus, therefore;as a result, consequently, hence, accordingly 表示总结:namely 转换话题:meanwhile 否定的条件:otherwise 表示对比:instead
英汉段落结构
英语采用直线性思维,而汉语呈现出螺旋型 思维模式 汉语语义发展是螺旋型的:针对一个意思或 几个意思 主题句可有可无,段落的中心思想由读者来 体会 中心思想的发展是通过不断重复来实现的
英语段落呈线性发展,典型的英文段落是由三部分组成
(1)主题句(Topic sentence) 只应涉及一个主题,而主题句是一段中最重要的句子。它确定 段落的中心思想,是对段落内容的高度概括。主题句可以帮 助读者迅速准确地掌握段落的内容。 主题句通常是一个观点opinion,而不是一个事实fact。 Computers can be used to send e-mail. F Computers can save a large amount of data. F People can use computers to do complicated calculation. F Computers can make many jobs easier for people. 0
英汉写作对比
The Points to Be Highlighted
英汉句子结构对比 英汉段落结构对比 (中文:螺旋形上升,通 过反复强调提出主题;英文:直线型,有明 显的主题句) 英汉思维方式及语篇结构对比(中文:迂回 式,具体一般型;英文:直线型,一般具体 型)
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
Views on the issue in question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They’re discussing the benefits and risks of smoking.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 just offers us such a good approach. Art funding may make artists shift the focus from creativity to pleasing funding bodi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protection of biodiversity are a luxur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2) 支持句(Supporting sentences) 确定了主题句后,就要用支持句来支持和说 明主题句。也就是说,写作者利用具体的证 据(细节),以说明、描写、论证或阐述等 方式来支持主导思想,使读者能正确地理解 和获取写作者所企图表达的信息。写好支持 句的关键在于紧扣主题、层次分明
主题句的形成过程:事实(根据逻辑)分类结论(即主题句) 例:我们的教室 A 地上没有垃圾 B 有很多电灯 C 有两台空调机 D 有三扇大窗子 E 有多媒体教学设施 F 桌椅一尘不染 可以分3组:A& F; B& D; C&E 结论:This is a very clean classroom. This classroom is very bright. This classroom is well equipped.
英语三种基本句子结构
简单句(Simple Sentences)——一个主语,一个动词 i. 一个谓语动词和一个单数主语 Computers make life easy for many people. ii. 两个并列谓语动词和一个单数主语 Computers cost a lot of money and require regular maintenance. iii. 两个并列谓语动词和一个复数主语 Businesses and individuals buy computers but use them mostly for correspondence. iv. 一个谓语动词和一个复数主语 His teeth and his eyes hurt.
考虑到上届政府遗留下来的危机,我们在过 去七年时间里所取得的成绩也就尤为显著, 这是没有人可以否认的。 No one will deny that what we have been able to do in the past seven years is especially striking in view of crises which we inherited from the previous Government.
并列句(Compound Sentences) 并列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句,它们用以下三种方式连接在一起: i. 用分号连接 Some people like computers; others are afraid of modern technology. ii. 用逗号和括号内七个连词之一(并列连词and, but, or, nor, for, so, yet---boy fans) Students usually write with a computer, but I like writing by hand. iii. 用分号和连接副词,如furthermore, moreover, therefore等 Students usually write with a computer; however, I like writing by hand.
(a)句为英语树型结构,(b)句为汉语竹竿形结 构。 此句中,“他昨天才回来”是本句的主句, 整 个句子借助from, where, basking, after, in which等词构造结构。
(2)上海的字面意思是“位于海之上”。它位于黄 浦江岸。黄浦江是长江流入大海之前的最后一条支流。
An increase or a decrease in the price level affects the economic well-being of farmers. One of the best-known examples of this in American history took place throughout the late 1800s. Prices were going down, and this caused much displeasure to farmers, who were still relatively numerous. Many farmers were in debt; they had borrowed money to buy land and equipment. A farmer might have borrowed $500, and if his farm made $500 per year over his costs and living expenses, he might hope to pay the debt off in a year. If the prices the farmer received went down, say, to $250 per year, it made it very difficult for him to pay off his $500 debt. These facts show how directly the improvement of farmers’ life depends on the prices of their farm products.
英汉语篇模式对比
汉语语篇模式: a迂回式思维 b曲折起伏、隐喻含蓄、断续离合、迂回间接 c由因到果、由先到后、由大到小 d具体一般型 (Particular-General Pattern)
cific Pattern) b问题解决型(Problem-Solution Pattern) c对照—匹配型(Matching-Pattern )
(3) 总结句(Summary sentence) A.重述中心思想 ( Restating the main idea ) B.概括段落要点 ( Summarizing the main points ) C.最后阐述最重要的论点 ( Putting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last ) D.以推论结束段落 ( Drawing an inference )
竹竿与大树
我原先打算七月一日去香港旅游,后来不得不取消, 这使我很扫兴。 It was keen disappointment that I had to cancel the visit I had intended to pay to Hong Kong on July 1st. 我有一个问题弄不懂,想请教你,你能回答吗? Can you answer a question which I want to ask and which is puzzling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