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各阶段特点及总体规律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一、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中国先哲与当代学者往往以“上古”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物质文化长足进展,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

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二、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从人猿叩别、文化开始发端,到传说中的禹“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中国文化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中,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周人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

虽然汉以后的宗法制度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但其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却依然维系下来,并深切渗透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习惯之中。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文化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特征正是肇始于西周。

周人推行的种种制度典礼,其要旨在于“纳上下于道德,而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周初统治者在总结夏亡殷灭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重要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皆肇始于此。

三、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最根本的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一统的观念形态;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

一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1.先秦时期:传统文化奠基,奠定了长期领先世界文化的基础。

2.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建立阶段。

文化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政策和文化现象。

主要表现有: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开始了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历史。

开创了中国科技发展新时代。

创立太学和开始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创立了史学新体例。

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

一方面借助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华文化开始传播到西方;另一方面外来文化(代表是佛教文化)也开始传入中国。

3.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文化方面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反映民族融合的文化现象。

农学著作《齐民要术》。

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形式;南方的田园诗,北方的民歌。

书法发展成为一门艺术。

佛教盛行对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4.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全面繁荣时期。

文化方面最主要特色是唐代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几乎所有文化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

唐诗的繁荣,达到了古代诗歌的顶峰。

科技全面繁荣、领先世界。

"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在这一时期形成。

5.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又一次高峰。

主要表现有:科技发明水平高、影响深远。

三大发明都是在这一时期成熟与西传,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市民需要的文化现象增多,如瓦肆;还有元代的杂剧等。

书院在北宋兴起,丰富了教育形式和内容。

6.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又是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

文化上最主要特点是中国文化逐步丧失了先进性,由发展转为停滞,进入到自我总结时期。

主要表现:八股取士和清代的文字狱,把对文化思想的摧残,发展到了极致。

反专制主义的民主思想萌芽。

代表人物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总结性的科学著作大量出现。

百科全书式的《天工开物》,专业性的《本草纲目》和《农政全书》等。

小说、戏剧成了主流。

线索二古代科技进步的表现1.四大发明及外传(1)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 1、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西汉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汉武帝使儒学 成为正统的措施。
• 2、文艺:秦统一文字,篆、隶通行,东汉 始创楷书;绘画门类丰富,帛画与战国传 承明显;汉赋。
• 3、科学:造纸术西汉发明、东汉蔡伦改进。
(二)、魏晋时期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
民族大融合,江南的开发
• 2、政治上:
• (1)分封制瓦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 (2)新的阶级形成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各国竞相改革变法,封建制度确立:齐国 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 法、楚国吴起变法。
• (3)最成功的是商鞅变法。
• (4)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 (5)民族关系上:民族的交流融合,为华 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科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总结性科技著作涌现 • “西学东渐”。
• 明清之际,中国出现了某些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 •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阶级关系上:市民阶层(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兴起
• 文化方面,出现反封建的进步思想。
• 对外关系:“西学东渐” • 未实现转型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阻碍
• 政治:长期分裂割据是基本格局,也孕育统 一趋势(民族融合)。
• 经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技术日臻成熟。《齐民要术》, 江南的开发,
使中国古代社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发明灌钢法。 商业活动:北方发展波动大。南方小幅发展。
• 文化:包容异质,张扬个性,佛道盛行,科技发展。文
艺:书法进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王羲 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士大夫画家活跃,顾恺之
• 一、夏商周(西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 夏(前2070-前1600)商(前1600-前1046) • 西周(前1046-前771) • 1、经济:

历史年代阶段特征

历史年代阶段特征

古代中国1、先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勃兴阶段特征:先是指我国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它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汉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阶段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其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汉时期的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汉文化作为先文化的总结和升华,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阶段特征: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流,出现融合的局面。

江南得到开发,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4、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阶段特征: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建立了强盛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多有建树。

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

文化辉煌灿烂,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中华文化圈,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5、宋元时期:中国古代文明走向成熟阶段特征:是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超过了前代。

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6、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阶段特征: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手工业、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新的经济因因素产生。

明清文化异彩纷呈。

但与世界相比,中国未能与时俱进,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逐渐落伍了。

近代中国1、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阶段特征: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二轮复习


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
(距今170万年前前221年) 距今170万年前前221年 170万年前前221 从远古人类到氏族公社 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
政治:原始社会,无阶级和剥削;民主制(禅让制) ①政治:原始社会,无阶级和剥削;民主制(禅让制) ②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农业,集体采集和狩猎; 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农业,集体采集和狩猎; 北粟南稻;刀耕火种;缫丝) 北粟南稻;刀耕火种;缫丝) ③文字艺术:汉字、绘画、戏剧处于起源阶段 文字艺术:汉字、绘画、
经济
天文、地理、数学等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思想文化 ①天文、地理、数学等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 ②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 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③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民族关系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第六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第六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明清文明
(14—19世纪中期)(1368-1840) 14 19世纪中期)(1368-1840) 19世纪中期)(1368
2、商朝——奴隶制的发展时期 商朝 奴隶制的发展时期
时间 政治 经济 前16世纪------前11世纪 16世纪------前11世纪 世纪-----内服外服制度 出现青铜农具; 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①出现青铜农具;②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 现存最大青铜器)和四羊方尊; 善于经商, 鼎(现存最大青铜器)和四羊方尊;③善于经商, 商人”之称,官府控制商业,以贝作为货币; 有“商人”之称,官府控制商业,以贝作为货币; 烧出了原始瓷器。 ④烧出了原始瓷器。 甲骨文,标志汉字已经成熟; ①甲骨文,标志汉字已经成熟; 商朝的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月食的记录。 ②商朝的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月食的记录。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出现“百家争鸣”2、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力发展,各民族经济联系加强,对外交往扩大,由君主专制到思想专制。

(亚洲文化国)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国家分裂、士族政治黑暗、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开发——佛教盛行,建筑、绘画、石窟4、隋唐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达和对外开放——兼容并包、全面繁荣5、宋元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民族融合空前加强,对外交往更加频繁,我国科技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三大发明在此完成外传6、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闭关锁国,出现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

世界历史总纲•世界大事和分期,希腊罗马对应记;奴隶民主与法律,思想源于人主义;•宗教神学愚弄时,全部断送中世纪;航路新开近代期,文艺复兴新世纪;•近代科学哥白尼,启蒙思想创新机;立宪共和是政体,英国始建美独立;•三次革命强科技,蒸汽电气与信息;自由垄断两经济,二九全球现危机;•斯福新政挽消极,推波助澜凯恩斯;战后制度展新意,全球区域有良机;•本质揭开马克思,巴黎十月现代史;国际格局有两极,苏东巨变成多极;•和平发展两主题,世界历史最好记。

世界历史具体分期•一、奴隶社会: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律;人文主义起源。

•二、封建社会:(475——1500)宗教神学统治人们的思想,封建割据。

•三、近代社会:•(1500—1900)或(1640—1917),•一是从全球化考虑;二是传统观点,资阶革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四、现代社会:•(1900—至今)或(1917—至今)一是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二是传统观点,无产阶级革命时期。

世界史特点及知识体系•1、上古史——奴隶社会:•小国寡民的奴隶制民主政治、罗马法律的不断成熟、思想上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主要是必修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必修三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起源)•解释:小国寡民的奴隶民主政治决定希腊出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的精神;而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反映当时的政治现状。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
阶段特征: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1、政治上 ①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国 家并得到巩固和发展(疆域进一步扩大) ②秦朝开创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措施,并为后世 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改进。 ③留下的伟大工程万里长城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 ①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上取得的成就 ②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交流的频繁) 3、文化上: 儒家思思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 阶段特征: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1、政治: • 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分封制破坏; • 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 • 铁犁牛耕的使用,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修建,形成精耕细作的 耕作方式; • 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 • 重农抑商的政策出台。 3、文化: • “百家争鸣”,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共同构造 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 《诗经》、楚辞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成就。
四、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阶段特征:封建经济空前繁荣, 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中华文化圈。
1、政治上: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②创建和完善的制度律令,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 ③边疆少数民族有了较大发展,同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 2、经济上:
①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开启了中国隋唐的盛世局面。
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及特征
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前)
阶段特征: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 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发展定型阶段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发展定型阶段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发展定型阶段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发展定型阶段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形成了多个历史阶段和定型特征。

各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

各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

各历史时期的⽂化特点⼴义的⽂化是指⼈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化则指⼈类在科技、思想、⽂学、艺术、体育、教育等诸多⽅⾯所取得的成就。

下⾯给⼤家分享⼀些关于各历史时期的⽂化特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各历史时期的⽂化特点1.三代(夏商周):中国古代⽂化的雏形开始形成,可称为中国古代⽂化的“源头”,与这个源头联系⽐较密切的⽂化热点就是“夏商周断代⼯程”。

仅就中国⽂化“源头”看,重点掌握三个⽅⾯:—是记录和传播⽂化的载体趋向成熟----汉字(甲⾻⽂),形成了中华⽂化独具特⾊的语⾔⽂字。

⼆是创⽴了记录时间的⽅法——⼲⽀纪⽇法,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变迁有了明确的时间观念。

三是形成了认识世界的哲学⽅法——《易》。

重点是古⼈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和“天⾏健、君⼦以⾃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古代⽂化的突出代表。

2.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化的全⾯奠基时期。

形成了中国古代⽂化的“灵魂”,产⽣了中国古代⽂化两位杰出的“形象代⾔⼈”:⽼⼦和孔⼦。

反映了古⼈对⾃然、⼈⽣和社会的⼏类不同的思考,主要是儒家思想(为历代统治者与儒客推崇)、墨家思想、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3.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化的丰富和发展时期。

科技⽂化⼤发展,统⼀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奠定了中国科技⽂化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为后世⽂化的进⼀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期的⽂化体现了中央集权国家建⽴之初奋发向上的精神⾯貌和统⼀王朝的恢弘⽓度。

突出代表:⽓势雄伟的万⾥长城(长城精神)、威武⽓派的秦始皇兵马俑和贯通古今的《史记》,思想上的⼤—统。

尤其是《汉武⼤帝》的热播,与之有关的内容应引起⼀定的重视。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秦汉⽂化⾼潮过去后的平淡”,相对于前⼀个阶段,少了些⽓势,多了些平淡与细腻。

具体表现:⽂化科技继续进步,思想⽅⾯儒、道、释开始互相渗透,佛教盛⾏、艺术异彩纷呈。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先秦时期:传统文化奠基,奠定了长期领先世界文化的基础.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建立阶段。

文化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政策和文化现象。

主要表现有: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开始了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历史。

开创了中国科技发展新时代。

创立太学和开始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创立了史学新体例。

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

一方面借助于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华文化开始传播到西方;另一方面外来文化(代表是佛教文化)也开始传入中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文化方面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反映民族融合的文化现象。

农学著作《齐民要术》。

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形式;南方的田园诗,北方的民歌。

书法发展成为一门艺术。

佛教盛行对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全面繁荣时期。

文化方面最主要特色是唐代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几乎所有文化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

唐诗的繁荣,达到了古代诗歌的顶峰。

科技全面繁荣、领先世界。

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在这一时期形成。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又一次高峰。

主要表现有:科技发明水平高、影响深远。

三大发明都是在这一时期成熟与西传,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以及市民需要的文化现象增多,如瓦肆;还有元代的杂剧等。

书院在北宋兴起,丰富了教育形式和内容。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又是封建君主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

文化上最主要特点是中国文化逐步丧失了先进性,由发展转为停滞,进入到自我总结时期。

主要表现:八股取士和清代的文字狱,把对文化思想的摧残,发展到了极致。

反专制主义的民主思想萌芽。

代表人物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总结性的科学著作大量出现。

百科全书式的《天工开物》,专业性的《本草纲目》和《农政全书》等。

小说、戏剧成了主流。

中国古代文化主要发展阶段特征科技文化的发展是政治经济的反映。

中国古代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因不同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特征,造就了各具时代特征的文化成就。

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与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与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特点与发展历程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之一,其古代文明的特点与发展历程对于理解中国的现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有几个主要特点和历史阶段值得我们关注。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这些古代文化形成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石,并在后来的发展中交织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文明逐渐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特征。

尤其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中国古代文明出现了社会等级制度、文字的出现和发展等重要特点。

商周时期的商代和西周朝代,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影响深远。

二、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1. 社会等级制度: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社会等级制度。

封建等级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于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

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君主、贵族和庶民之间的关系严格规定,并且有明确的社会地位和责任。

2. 文字的出现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文字的国家之一。

甲骨文是最早出现的一种象形文字,用于商代的卜辞。

在商周时期,甲骨文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更规范的文字,成为后来汉字的起点。

3. 思想和哲学的繁荣:中国古代文明对于思想与哲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儒家、道家、墨家等各种思想学派的兴盛,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科技与艺术的进步:中国古代文明在科技和艺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例如,中国古代文明在农业、制瓷、纺织和建筑等领域都有独特的贡献。

同时,中国古代文明在绘画、音乐、舞蹈和戏剧等艺术形式上也有丰富的创作。

三、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如孔子、老子等。

同时,在农业、冶金和商业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2.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鼎盛时期。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远古~1840年)1.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中华文明的勃兴(1)原始社会(远古~BC2070年)——中华文明的缓慢演进中国历史早在17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就开始了。

原始人类经历了群居到氏族公社的发展,主要的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和石器锄耕。

当时的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

在原始社会末期,政治上出现了禅让制,原始手工业有所发展,并出现了原始绘画(鹳鱼石斧图)。

(2)夏商西周(BC2070~BC771)——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政治上: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国家开始出现。

在西周取代商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使西周成为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经济上:商周时代,出现了青铜农具,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文化上:夏朝时有了“夏历”,商朝出现了甲骨文,当时教育“学在官府”,教育由官府垄断,贵族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3)春秋战国时期:(BC770~BC476~BC221年)——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

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

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2.秦汉时期(BC221~220年)——封建大一统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了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一、发展历程1.古代时期(公元前5000年-221年)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逐渐奠定,包括了古代先民们的宗教、哲学、文字、礼制、音乐、绘画等方面。

这些元素对后来的文化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儒家文化的兴起与鼎盛(公元前汉代-明清时期)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重要流派,几乎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

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了孝道、仁爱、格物致知等,对中国社会的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佛教和道教的传入与融合(公元前汉代-现代)佛教和道教作为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在中国开启了对宇宙本质的思考,对中国哲学和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教则发展成为一种追求长生不老、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4.科技文化的发展(明清时期-现代)明清时期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迎来科技文化的繁荣,哲学与科学的融合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整体到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特征1.人本主义2.天人合一3.礼仪文化4.倫理与道德5.文人雅士的精神风貌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推崇是与众不同的。

文人雅士是文化精英的代表,他们以文学、艺术和哲学作为表达自己才华的途径,追求内心的清雅、淡泊,崇尚自然与真理。

文人雅士精神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自身价值观与审美追求。

总结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与多元性。

这些特征从根本上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社会道德观念和审美追求,并且为中国民族的精神传承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

最新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分为四个大的时期(四大阶段):12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期34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5史。

6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7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8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9原始艺术主要有:模仿劳动动作的舞蹈,以及陶塑、陶绘和木雕、骨雕。

10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

1112二、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13141.时间:夏、商、周时期,具体是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221年(共约1800 15多年)。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16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

172.各代文化特征18夏文化特征:尚忠。

19从鲧、禹治水的故事可知,恪尽职守,英勇无畏,实干苦干,是夏文化的基本精20神气质。

21商文化特征:宗教色彩很浓,可称之为神本文化。

22西周文化特征:23(1)以神为本的文化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即人本文化取向。

24(2)农耕文化取向25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的总特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26思想解放的浪潮。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27化的基本格局。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荀子是最杰出的思想28家。

2930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3132总特征:制度化、模式化、程序化。

33又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34(一)发展期(秦汉——魏晋南北朝)35秦汉时期:36①开拓、进取、创新是秦汉文化精神的主旋律。

37②思想文化统一。

最重大的文化活动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8魏晋南北朝时期:39①社会虽动荡,但文化多元,生动活泼,是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基本特征。

40②兴起了一股新的文化思潮——玄学。

玄学由老庄哲学发展而来,着眼点在于41思考个体的人生意义与价值,崇尚精神自由。

中国古代史的七个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的七个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的七个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的七个阶段特征分别是:
1.夏、商、西周时期(前2070-前771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

经济上出现了铁器和耕作,手工业技术和商业也有所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前770-前221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

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世卿世禄制被军功爵制等所取代,中央集权开始形成。

经济上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

3.秦汉时期(前221-公元220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和初步发展。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分裂与融合并存。

5.隋唐时期(589-907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有较大发展,商业繁荣,形成重要的商业都市。

文化上,唐文化博大精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6.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907-1368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7.明清时期(1368-1912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建议收藏!

中国古代史各阶段特征总结,建议收藏!

第一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距今170万年前前221年)特征: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基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此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

经济 :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

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火耕、耜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器时代到来,牛耕的逐渐推广,兴修水利(都江堰、)井田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

手工业,商周时期是青铜文明时期。

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政治 :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

夏朝-王位世袭制,天下为公变天下为家。

商朝-内外服制度;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源;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周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地位,分封制和等级制受严重破坏,出现“春秋五霸”;战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周王室和诸侯权进一步衰落,通过一系列变法,(商鞅等)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世卿世禄制被军功爵制等所取代,中央集权开始形成,封建官僚制终于在各诸侯国建立起来。

思想 :出现百家争鸣,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反映。

科技文化取得很高成就。

第二阶段 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前221-220年)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第一个高潮,奠定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政治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大一统时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确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维持了四百多年。

秦汉王朝影响深远的是一系列政治制度。

思想 :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及发展一、前文明期:猿人到大禹传子这是中国文化的史前期,它包括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相当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二、雏形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尽管这一时期华夏组的宏大空间(“中国”)还很有限,尚没有对南北四方产生足够的作用力,但中国文明的基石已初步奠定,象形会意的汉字、儒墨道法等诸子思想、伦理宗法等等都对后世影响甚巨。

三、定型期:秦汉如果向前追溯,一统帝国文化的端绪应该溯源至春秋战国之际,因为其时所发生的第一次社会大变革和文化大转型,已经寓合着政治的大一统和文化的大一统。

四、融合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这一时期,与庄园经济和门阀贵族政治相表里,精神领域里神学弥漫,儒、道、玄、佛各擅胜场,影响着思想意识各文化门类。

五、加强期:唐中叶至明中叶唐代前后期的转折,规范了中国文化史后半段的大致框架。

唐宋以降的一年间,中国文化在自身的发展中,总体上已显示出走出中古文化故辙的种种动向,韵语了部分近世文化因子,可以称之为近古文化期。

六、转型期:明末迄今这一阶段,已先期完成现代转型的工业西方以炮舰加商品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

中国文化第一次遭遇到“高势位”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调适、融合过程异常艰难也异常痛苦,中国文化在制度、物质、行为、精神诸层面进入现代转型期。

拓展资料:一、文化起源中国传统文化源于远古文化时期的神农氏时代以前,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中顺序,经历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先秦史》云:“吾国德化之迹,可征者始于巢、燧、羲、农。

”;构成具备丰富多彩文化元素的美好文化。

二、词目译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

“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叠的纹理,存有文饰、文章之义。

《说文解字》表示:“文,错画也,象交文。

”其引申为包含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寓意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化”本义为变易、分解成、天道,所谓“万物化生”,其引申义则为改建、教化、培育等。

中国文化发展史

中国文化发展史

中国文化发展史1、原始社会基本没有文化可言。

2、原始社会末期,开始出现了早期的文化:近似文字的刻划符号;舞蹈和音乐(包括乐器);城市建筑;礼仪;美术等3、奴隶社会(夏商西周),神权至上,青铜器文化高度发展,成熟的文字出现了4、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华文化体系形成。

5、秦汉时期,佛教、道教出现,儒家学说确立统治地位,法家学说成为帝王专制统治的实际工具,国立教育体系在全国建立起来,文字统一,纸发明,中华文化大发展。

6、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受战火摧残,但也出现了新文化,如玄学。

7、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达到繁盛的巅峰,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8、宋朝时中华文化最发达、由盛转衰的时期。

理学出现,后来确立了其统治地位。

9、元朝中华文化本身受严重摧残,但对外交流大大加强。

10、明清时期,中华文化固步自封,再难有发展。

11、清末以来,中华文化受西方文化强烈影响,思想活跃,但破坏严重,思潮奔涌一、综述(一)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国家统一、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疆域辽阔为文化繁荣发达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经济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有利于我国科技文化正常发展;统治者对外来宗教采取“兼容并包”,促进了我国文化的丰富多彩;民族触合,加强了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发展;统治者采取的开明的政策;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继承性)我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思考:用系统论的方法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统治者的政策、劳动人民的作用等方面分析各个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二)古代文化发展的主要阶段特征古代各个历史阶段,因不同的经济政治发展水平,造就了各具时代特征的文化成就。

1、春秋战国:伴随着社会大变革,科技繁荣,学术思想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为后世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族政治经济联系加强,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出现“百家争鸣”2、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力发展,各民族经济联系加强,对外交往扩大,由君主专制到思想专制。

(亚洲文化国)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国家分裂、士族政治黑暗、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开发——佛教盛行,建筑、绘画、石窟4、隋唐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发达和对外开放——兼容并包、全面繁荣5、宋元时期,因社会相对安定,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繁荣,民族融合空前加强,对外交往更加频繁,我国科技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三大发明在此完成外传6、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闭关锁国,出现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

世界历史总纲•世界大事和分期,希腊罗马对应记;奴隶民主与法律,思想源于人主义;•宗教神学愚弄时,全部断送中世纪;航路新开近代期,文艺复兴新世纪;•近代科学哥白尼,启蒙思想创新机;立宪共和是政体,英国始建美独立;•三次革命强科技,蒸汽电气与信息;自由垄断两经济,二九全球现危机;•斯福新政挽消极,推波助澜凯恩斯;战后制度展新意,全球区域有良机;•本质揭开马克思,巴黎十月现代史;国际格局有两极,苏东巨变成多极;•和平发展两主题,世界历史最好记。

世界历史具体分期•一、奴隶社会: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律;人文主义起源。

•二、封建社会:(475——1500)宗教神学统治人们的思想,封建割据。

•三、近代社会:•(1500—1900)或(1640—1917),•一是从全球化考虑;二是传统观点,资阶革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四、现代社会:•(1900—至今)或(1917—至今)一是世界成为一个整体,全球化进一步深化;二是传统观点,无产阶级革命时期。

世界史特点及知识体系•1、上古史——奴隶社会:•小国寡民的奴隶制民主政治、罗马法律的不断成熟、思想上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主要是必修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必修三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起源)•解释:小国寡民的奴隶民主政治决定希腊出现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的精神;而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反映当时的政治现状。

2、中古史——封建社会:封建时代诸侯割据,经济上的庄园经济盛行,思想上宗教神学统治时代。

解释:这一阶段历史不用掌握。

2、专题表现:•(1)政治史(一)——社会主义事业在全球范围的确立、发展、演变。

俄国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实践;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苏东剧变,社会主义事业受挫,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证明国家的制度要立足于国情。

•(必修一: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东剧变)•(2)政治史(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

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引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资产阶级政治家不断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第三产业、新经济等)。

(必修二资本主义制度新变化)•(3)经济史——全球化趋势强化。

当今世界经济出现两大趋势———区域化和全球化,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达国家资本新一轮的扩张。

(必修二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4)国际格局史——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国际格局由原来的两极格局演变为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

•(必修一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的趋势)•5)科技史——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战争推动科技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能源、空间技术为特征,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引起人们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

(必修三现代科学技术)•(6)文化史——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世界观的变化。

(必修三二十世纪文学艺术)四、世界近现代史专题总结•总论:世界史可以概括为一个世界一个梦想、两个阶段两种思想两大阵营、三个体系、五个专题(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六个国家(英法德美日俄)•1、一个世界一个梦想:世界一体化(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2、两大思想体系、两大阵营、两个格局、两个主题:•(1)两大思想体系—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思想;•(2)两大阵营——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

•(3)两个世界格局——两极格局和多极化趋势。

•(4)两个主题——和平与发展。

•3、三股进步潮流、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三大科技、三次尝试、三个体系。

•(1)三大进步潮流: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无产阶级运动史);民族解放运动(史)。

•(2)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3)三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信息时代)•(4)三次尝试——世界一体化的三次尝试,以欧洲为例,一是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二是希特勒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是欧洲一体化。

•(5)三大体系——资本主义政治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殖民体系。

一、公元前3世纪前,中西文明自成体系。

中国:秦朝统一前;西方:希腊文明没落、罗马帝国。

(一)、西方——海洋文明:古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制是西方文明的精华,也是近代民主与法治的起源;经济上依靠海洋而形成的工商业经济;思想方面是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起源。

(二)、中国——大河文明:政治:血缘政治的形成发展逐步走向官僚政治;经济上,集体经营逐步发展为个体经济(家庭或生产生活单位);思想上,注重人与自然的人本主义思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三)基础知识:中国—— 1、政治(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①农业(早期农业——南稻北粟:传统农业的出现——铁犁牛耕、小农经济)。

②手工业(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③商业(周朝工商食官;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封建城市兴起)④经济政策:土地制度演变、重农抑商政策3、思想文化:中华文明奠基时期:百家争鸣、科技文艺世界——1、政治(古希腊民主政治、古罗马的法律)2、经济:商品经济3、思想文化:人文主义起源、代表人物及主张四)中西文明对比1、政治文明——政治制度(中国:君主专制形成;西方:公民集体民主制);政治活动(中国:商鞅等变法;西方:梭伦等改革)2、经济文明——经济特征(中国:小农经济;西方:工商业经济);经济思想(中国:重农抑商;西方:重商主义)3、精神文明——思想潮流(中国:百家争鸣;西方:人文主义);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科技辉煌;西方:近代科学教育)中国儒家思想与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的比较1、相同:注重人与人类社会;视道德为政治的基础2、不同(1)对人的关注点不同(中国:强调“社会”的人、西方:强调“个体”的人)(2)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强调社会等级,压制人的发展;西:强调人人平等,有利于民主政治成长、人的个性发展)(3)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中国:强调天人合一、忽视探究;西方:对探究充满理性与激情,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二、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3、14世纪的中国(一)特征1、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巩固(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统一与分裂交替进行,民族大融合;专制主义王权不断强化,中央权力逐步加强,地方权力逐步削弱,中国封建制度走向完善。

2、经济:封建经济逐步形成并成为主导,精耕细作农业趋向定型,手工业分工更细,规模更大,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的变迁和封建城市的发展,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壮大(土地兼并)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开始,唐朝基本,明清定型)3、思想: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科学技术为统治者服务,文学艺术随时代变迁而变化。

(二)基础知识: 1、政治(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①专制主义:秦朝皇帝之都、三公九卿制;汉朝中外朝制;北魏三生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度;宋朝二府三司制;元朝中书省。

②中央集权: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2)选官用人制:世卿世禄、军功等爵、察举、九品中正制、科举制(3)监察制度:御史大夫、刺史、通判(4)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游牧民族的农耕化、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汉化2、经济:精耕细作的农业完善成熟商业:市的变迁(隋唐、宋元)、城市经济发展。

手工业:冶金业、制瓷业、纺织业。

贸易:对外主动贸易,水陆交通发达(海上、陆上丝绸之路)3、思想文化科技(1)思想:儒家思想(汉朝、宋明理学)(2)文化:亚洲文化圈——世界文化圈;不同时期有不同文化主流(文学艺术)(3)科技:中国科技领先世界(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历法、农学、医学)三、关注热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2、重农抑商政策、3、土地兼并(根源、危害、激化两类矛盾(农民与地主、国家与地主)4、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地位不同及原因:春秋战国:受冷落(原因:不适应战争需要)秦朝:受打击(不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汉朝:正统地位(国家的大统一需要思想上的统一)明清:受挑战(商品经济发展)维新时期:出“新意”(减少变法阻力)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民族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反对尊孔逆流、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三、14--18世纪转型的东西文明(一)特征1、中华文明的历程——明清文明(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封建制度日薄西山,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放松(2)经济: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农业、手工业、商业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3)思想文化:明末清初产生进步思想潮流,肯定人欲,主张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出现早期的民主思想,反映商品经济发展2、手工工场时代的资本主义——西方文明(1)政治:民主与专制反复较量,出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由荷兰、英国、法国、美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2)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奠定基础(3)思想文化:商品经济促进市民阶层的出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三大思想解放潮流,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二)基础知识:1、中国——明清(1)政治: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外交政策由开放走向闭关。

(2)经济:①农耕文明发展到高峰(农业:专业化、商品化、高产化);②手工业:市镇;③商业:商帮;④传统经济结构出现新的经济模式——资本主义萌芽(民营手工业中出现手工工场)(3)思想文化:①思想专制:八股取士、文字狱;②早期民主思想家提倡个性解放;③文学上以小说、戏剧为主流、抨击封建专制;④总结上,集大成的古典科技巨著问世;⑤西学东渐,近代科技传入中国开阔视野2、西方——欧美(1)政治: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商业资本主义)。

尼德兰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双重性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划时代、宗教色彩),法国大革命(最彻底)。

(2)经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全球史)、早期殖民扩张,资本的原始积累(近代化)(欧洲:商品生产市场、非洲:黑奴劳动力市场、亚美:原料供应市场)(3)思想文化:①三大思想解放运动②近代自然科学;③文学艺术:浪漫主义三、关注热点1、资产阶级代议制(议会制)(间接民主)(1)产生条件: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阶级: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思想:思想解放潮流,特别是启蒙运动;政治:欧美资阶革命或改革(夺取政权、制定法律)(2)途径:改革、革命、王朝战争(3)形式:设立议会,制定宪法,实行选举,产生政党制度,国家权力得以平衡与制约(4)理论基础:启蒙运动的思想理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人民主权)(5)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6)实质:资产阶级的民主(7)特征:间接民主,权力分立与制衡,政党政治(8)作用:巩固资阶统治,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人类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