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教义 世界观 方法论 伦理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的世界观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佛教的世界观【“空”;“无神”;“轮回”;“涅槃”;“佛性”】
1,佛教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1)空
在佛教看来:世界的本质是“空”(一切都是运动和变化的)
空:是建立在“无常”和“无我”基础上的“无有”。【无=假≠没有】
空=假有=事物不存在永恒的状态≠没有
所以,“空”一方面说明了事物是不存在永恒状态的;另一方面说明事物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2)无神
在佛教看来:并不是神创造世界,而是世界创造了神,世界的运行并不是靠神的意志而是按照“缘起”的规律来运行。
无神≠世界上没有神=世界上有神而且神≈人。【无=假≠没有】
神是什么?
神是和人一样,是有情众生的一种,并不具有永恒主宰的意义。
因佛教相信,人的形体随时可以消亡,但人的灵魂却永存;所以,这个世界还是有鬼神的,而且鬼神也是人的灵魂存在形式。
佛是什么?
佛不是神;佛是人,是从感情和内心的扭曲中净化和解脱出来的,并获得了无上智慧的人。佛是所有获得顿悟的人的总称。
2,佛教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3)轮回
世界是由六道组成的,众生在六道之中不断的流转轮回。
在佛教看来:人不得不在由六道构成的世界之中不断轮回,不得解脱。
这六道分别为:三乐趣(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和三恶趣(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天道:自由自在,长寿而且没有烦恼。
人道:既不长寿也不短命,既有烦恼也有幸福,不好不坏。
阿修罗道:虽长寿,但却痛苦极大。
畜生道:畜生指除人以外的动物们,因愚蠢而且没有精密思考的能力,而不能积累善业。还要忍受寒热和饥渴,并且在自然界中相互残杀。
饿鬼道:因吃东西时,喉咙有烧灼的感觉,所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食物挨饿。但智力很强足以了解佛法。
地狱道:是六道中受苦最多的。地狱道游客分为八大寒地狱、八大热地狱、近边地域(近边
接近屌丝的意思)和孤独地域,一共十八层,所以又叫十八层地狱。
4)涅槃
涅槃原义为熄灭,在此应理解为熄灭了所有的痛苦和烦恼,摆脱了轮回之后达到的境界。
在佛教看来:人应该摆脱痛苦和欲望来摆脱轮回,达到涅槃境界.
佛教中因不同教派对涅槃的看法不同,而导致所采取的达到涅槃的途径也不同。
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认为涅槃与世俗(现实的世界)有着本质的区别,认为痛苦和烦恼来源于人的欲望。所以涅槃就是禁欲,必须靠远离世俗,苦苦修行才能禁欲,才能达到涅槃境界。也正因为只能通过离家修行才能涅槃,所以小乘佛教认为只能自救,他人是爱莫能及的。
(简单的说就是:小乘佛教认为涅槃是禁欲修行,而且只能自救不能他救)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认为涅槃与世俗没有太大的差别,虽也认为痛苦和烦恼来源于人的欲望,但进一步认为人的欲望直接源于人的无知。所以,在大乘佛教看来,涅槃就是认识这个世界,认识这个世界就不能远离世俗,所以大乘佛教不强调离家修行,更强调要普度众生,在自己追求涅槃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达到涅槃。
(简单的说就是:大乘佛教任务涅槃就是认识世界,不仅要自救,更要通过大家的力量来集体自救。)【注:此处所说的认识世界是指要认识到世界时由六道构成的,众生于六道之中不断流转轮回】
5)佛性
佛性是指佛教修行者成佛的可能性。
在佛教看来:微木能生火,卑贱生贤达。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佛教的方法论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佛教的方法论【中道、无记】
1,认识世界
1)中道
中道:反对极端,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庸:儒家的一种主张,意思是“执两用中”,“中”不是中间的意思,不是在两个极端中间找到中间的那一个,而是找到最适合的那一个,中庸之意其实就是在处理问题时不要走极端,而是要找到处理问题最适合的方法。
两者区别读者自己动手吧。
2)无记
无记:佛教对那些难以回答的问题不作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而是先搁置起来的态度。对于那些相反的两种答案都不能表明事物实际情况的都具有片面性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把它搁置起来不要再做无意义的争论。
2,改造世界
佛教更多的是改造主观世界,来适应客观世界。
佛教的伦理思想
【有限的平等、克己】
1)有限的平等
佛教认为人的高低贵贱并不是由人的出身决定的,而是由人的行为决定的。
“不应问生处,宜问其所行,微木能生火,卑贱生贤达。”
佛教的平等源于佛教的“空”和“轮回”。没有什么永恒处于支配地位,既然这样,那么众生当然就天生一样、天生平等。
2)克己
克己: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意识。
三毒(贪、嗔、痴)烦恼和痛苦的根本
《大智度论》“有利益我者生贪欲,违逆我者而生嗔恚(chenhui),此结使不从之声,从狂惑生,故是名为痴。三毒为一切烦恼根本”
这段话的意思是:对世俗世界中有利益于我的东西的贪恋和追求就是贪;自己的贪念不能满足,就生愤恨之心,这就是嗔;而产生贪和嗔的根本原因是无明(无知),这种无明就是痴。这三毒就是一切烦恼的根本呀!
三学
佛教的克己思想主要表现为戒、定、慧三学。
戒:佛教的戒律,是佛教信徒都要遵守的规则。
定:不仅要约束自己的行为,还要在内心中约束自己的意念,化被动为主动。
慧:认清了这个世界(世界由六道构成,众生在六道之中轮回),消灭了欲望和烦恼,具有了飞升涅槃的能力和智慧。
注:红色字体的部分本人认为是佛教教义中的有积极意义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