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 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3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4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物质,将抗原破坏、清除的全部过程

5 、超敏反应:是指某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人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6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完整的细胞器

7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一般不能全部杀死非病原菌和芽胞。

8 、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非病原菌和芽胞。

9 、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0 、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除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二、填空题

1 、抗原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即: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2 、抗体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

3 、自身抗原有三种类型:隐蔽自身抗原,修饰自身抗原,自身正常物质。

2 .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菌。

4 .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菌毛。细菌

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芽胞。

5 .临床上常以杀灭:芽孢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6 .革兰染色的步骤分: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 %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四步。

7 .革兰染色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

8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9 .高压蒸气灭菌的压力为103 .4kPa ,温度可达121 .3℃,维持时间是

15 ~30min 。

三、选择题

1 、有关半抗原的说法,正确者为( D )

A .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B .无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C .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

D .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

E .多数为蛋白质

2 、下列物质中抗原性最强的是( D )

A .脂多糖

B .多糖

C .类脂

D .蛋白质

E .多肽

3 、抗毒素对人体来说是( A )

A .抗原

B .抗体

C .半抗原

D .抗原抗体复合体

E .以上都不是

4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功能,因此全面来看,免疫反应对机体是

( D )

A .有利

B .有害

C .无利亦无害

D .有利亦有害

E .以上都不对

5 、抗原的免疫反应性是指( E )

A .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性能

B .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效应淋巴细胞的性能

C .与相应抗体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性能

D .与相应效应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性能

E .与相应抗体和( 或) 效应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性能

6 、半抗原( D )

A .是大分子物质

B .通常是蛋白质

C .只有免疫原性

D .只有反应原性

E .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

7 、下列关于抗原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 B )

A .大分子蛋白质抗原常含有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B .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必须有T 细胞辅助

C .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D .抗原并不一定只诱导正免疫应答

8 .抵御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结构是( B )

A .细胞壁

B .荚膜

C .芽胞

D .鞭毛

E .菌毛

9 .革兰氏染色法在临床上可用于( C )

A .解释发病机理

B .鉴别细菌菌型

C 选择用药

D .确定诊断

E .以上都不是

10 .革兰氏染色使用染液的顺序是( C )

A .稀释复红一碘液一乙醇一结晶紫

B .结晶紫一乙醇一碘液一稀释复红

C .结晶紫一碘液一乙醇一稀释复红

D .稀释复红一乙醇一结晶紫一碘液

E .稀释复红一结晶紫一碘液-乙醇

11 .对人类致病的细菌大多数是( C )

A .自养菌

B .专性厌氧菌

C .异养菌

D .专性需氧菌

E .微需氧菌

12 .细菌繁殖的方式一般为( B )

A .有性二分裂

B .无性二分裂

C .复制方式

D .菌丝分枝

E .菌丝断裂

13 .消毒是指( A )

A .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B .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胞在内的方法

C .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D .使物体上不存在活的微生物

E .以上都不对

14. 乙型肝炎病后获得免疫力的指标是( )

A.HBsAg

B. 抗-HBc

C.HBeAg+HBsAg

D. 抗-HBs

四、问答题

1 .什么是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有哪些基本类型?

免疫应答的概念: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体内免疫细胞发生一系列反应以排除抗原性异物的生理过程。主要包括抗原呈递细胞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呈递,以及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进而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免疫应答的重要生物学意义是,及时清除体内抗原性异物以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但在某些情况下,免疫应答也可以对机体造成损伤,引起超敏反应或其他

免疫相关性疾病。

免疫应答类型:免疫应答根据其效应机制,可分为B 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和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两种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统称正免疫应答。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抗原也可诱导机体免疫系统对其产生特异性不应答状态,即形成免疫耐受性,又称负免疫应答。

2.流感如何传播?如何预防?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人是流感的主要传播源,流感病毒主要潜伏在病人的鼻涕、痰和唾液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飞沫在空气中还受到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日照等条件影响。一般,流感病毒在针织品、玻璃等物品表面上可存活3 天,在空气中喷过流感病毒悬液后4 小时,仍可找到病毒。

因此,一旦某个空间里有人患了流感,其余人应及时预防

3 .破伤风的治疗

1.单间隔离,加强护理,减少刺激,严防交叉感染。

2.伤口处理,彻底清创,用双氧水或1:1000的高锰酸钾液体冲洗,或湿敷伤口,开放伤口

3.破伤风抗毒血清的应用

4.控制、解除肌肉强直性收缩

5.预防性气管切开

6 .抗生素(头孢******啉钠)的应用

7.全身支持疗法

医学免疫学及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去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包括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识别和去除。 免疫应答: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去除的过程。由体内的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②可以遗传。③对一切异物(包括抗原性和非抗原性)均有免疫作用。③各个体间的免疫能力仅有强弱之别。 屏障作用 : 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 ,血—脑屏障 , 胎盘屏障 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分子:补体系统 ,防御素,溶菌酶,细胞因子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细胞包括 : 吞噬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依赖于骨髓微环境发育成熟。 1.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①募集和迁移②吞噬和杀菌③降解和消化 2.NK细胞的主要免疫生物学效应:①抗肿瘤②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的感染③参与免疫病理损伤 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抗原后形成②仅对相应的抗原有免疫效应③有明显的个体差异④不能遗传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发育成熟的场所。 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黏膜免疫系统成熟的T、B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存在的场所。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 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单核细胞: 其他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 细胞分子可溶性分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 膜免疫分子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 骨髓的功能: 1. 骨髓是主要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多能造血干细胞包括:髓性多能干细胞 (分化成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淋巴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NK细胞〕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 骨髓是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二)胸腺 1.胸腺的组织构造:髓质〔内层〕:含大量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胸腺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呈环状的胸腺小体〔胸腺正常发育的标志〕,发育成熟的T细胞存在于髓质中;皮质〔外层〕:主要是未成熟T细胞〔即胸腺细胞〕,含少量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2. 胸腺的细胞组成:胸腺细胞〔95%以上的胸腺细胞是αβ+胸腺细胞〕;胸腺基质细胞TSC〔以胸腺上皮细胞(TEC)为主〕 3. 胸腺微环境①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②胸腺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的密切接触③细胞外基质 4.胸腺的功能:最主要的功能是T细胞发育的主要场所。 胸腺小体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细胞碎片形成,是胸腺正常发育的标志。 胸腺微环境由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等组成,胸腺上皮细胞是胸腺微环境的最重要组分。 胸腺激素:胸腺素、胸腺刺激素、胸腺生成素、胸腺体液因子、血清胸腺因子等,上述胸腺细胞和细胞因子是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3篇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篇:免疫学复习重点 免疫学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机体抵御病 原微生物感染、误差和肿瘤等方面作用的学科。以下是免疫学的复习重点: 1. 感染免疫的产生和分类: 感染免疫是指在感染某种病原微生物后所产生的免疫反 应和免疫记忆。感染免疫可分为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 2. 免疫细胞的基本类型: 免疫细胞分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两类。B淋巴细胞主要产生抗体,T淋巴细胞则包括T辅助细胞、T杀伤细胞、T 调节细胞等多个亚群。 3. 免疫反应的机制: 免疫反应主要包括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活化、细胞因子 产生、免疫效应器官发挥作用等几个步骤。 4. 免疫调节的类型: 免疫调节可分为正向调节和负向调节两类。正向调节有 助于增强免疫反应,而负向调节则有助于抑制免疫反应。 5.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疾病。 常见的免疫缺陷病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免疫复合物病等。 第二篇: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病原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

致病和防治的学科。以下是病原微生物学的复习重点: 1. 病原微生物的分类: 病原微生物可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几类。 不同种类的病原微生物对人体的损害程度和机制不同。 2.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制: 病原微生物致病的基本机制包括:侵入宿主、生长繁殖、产生病毒素或毒素、释放代谢物及构成免疫复合物等几个方面。 3. 诊断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方法: 常用的诊断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血 清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等几种。 4. 病原微生物的防治: 病原微生物的防治主要包括预防和治疗两种方式。预防 包括加强卫生和健康教育、注射疫苗等措施,治疗则包括使用药物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式。 5. 热带病: 热带病是指在热带地区多发,由寄生虫、细菌、病毒等 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热带病有疟疾、霍乱、肝炎等。 第三篇: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的交叉复习重点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紧密相关,两者在防治疾病中起 着重要作用。以下是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的交叉复习重点: 1. 抗原: 抗原是免疫系统识别病原微生物的关键,同时也是免疫 系统异常反应的诱发因子。病原微生物的抗原性质直接影响到机体针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反应。 2. 免疫反应和病原微生物感染: 免疫反应在抗击病原微生物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接触 病原微生物后,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会先行开启应对,然后再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 1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抗体:是机体的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 细胞转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3 、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4 、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细胞识别抗原,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物质,将抗原破坏、清除的全部过程 5 、超敏反应:是指某抗原或半抗原再次进人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6 、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与核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菌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完整的细胞器 7 、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一般不能全部杀死非病原菌和芽胞。 8 、灭菌: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非病原菌和芽胞。 9 、支原体:支原体是一类没有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0 、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除菌滤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二、填空题 1 、抗原具有两个基本特性,即: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2 、抗体多样性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 3 、自身抗原有三种类型:隐蔽自身抗原,修饰自身抗原,自身正常物质。 2 .细菌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螺菌。 4 .细菌的基本结构从外向内分别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菌毛。细菌 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芽胞。 5 .临床上常以杀灭:芽孢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 6 .革兰染色的步骤分: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 %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四步。 7 .革兰染色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 8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9 .高压蒸气灭菌的压力为103 .4kPa ,温度可达121 .3℃,维持时间是 15 ~30min 。 三、选择题 1 、有关半抗原的说法,正确者为( D ) A .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B .无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C .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 D .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 E .多数为蛋白质 2 、下列物质中抗原性最强的是( D ) A .脂多糖 B .多糖 C .类脂 D .蛋白质 E .多肽 3 、抗毒素对人体来说是( A ) A .抗原 B .抗体 C .半抗原 D .抗原抗体复合体 E .以上都不是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

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 【知识点】 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当中的一类体形微小,结构简单,人类肉眼无法直接看见,必须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直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的种类: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病毒 3、三型微生物的特征: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膜;细胞器不完善,仅有核糖体;无核膜及核仁;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膜;细胞器完善;有核膜及核仁;以有丝分裂方式繁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真菌。3)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膜;无细胞器;无核膜核仁;以复制方式增殖;属于该型微生物的有病毒。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知识点】 1.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 2.细菌基本结构的组成及意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胞浆重要颗粒性物质:质粒、核糖体、胞质颗粒)、核质 毛包括性菌毛、普通菌毛,性菌毛为F+菌才有的特殊结构,用于传递质粒,间接不良后果是导致耐药性的传递,普通菌毛介导粘附,寄生于黏膜处的细菌大多有菌毛,避免被分泌液冲刷走;荚膜是某些细菌在营养丰富或侵入机体后为避免被吞噬或杀菌物质破坏而产生的粘液性物质将自己包裹起来;芽孢,某些革兰阳性菌的休眠形(不繁殖),当缺乏营养时(体外),细菌为减少代谢消耗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抵抗力强,一般消毒灭菌方法无法将其杀死,杀死芽孢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消毒灭菌时应以芽孢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5.细菌革兰染色的步骤:龙胆紫-碘液-脱色液-稀释复红 第二章细菌生理 【知识点】 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温度(37℃)、pH值(7.2-7.6)、气体(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 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无性二分裂 3.细菌繁殖的速度:大多数20-30min分裂一次,结核分枝杆菌18-24h分裂一次。 4.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液体培养基(形成菌膜——专性需氧菌;沉淀生长——链球菌;均匀浑浊生长——兼性厌氧菌); 2)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生长——无鞭毛,云雾状生长——有鞭毛); 3)固体培养基(菌落: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单个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菌苔——多个菌落融合成片为菌苔)。 5.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1)热原质: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后可引起发热的物质;大多数是革兰阴性菌合成,其化学成分为革兰阴性菌的胞壁成分——脂多糖;耐热,高压蒸汽灭菌无法将其破坏;液体中的热原质可用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一、免疫学 1. 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的分类 免疫系统可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先天免疫是指身体自身天生具备的对抗病原体的非特异性防御系统,包括物理屏障(皮肤、黏膜)、炎症反应、吞噬细胞、天然杀伤细胞等。获得性免疫是指身体在接触到抗原后,通过学习与演化而形成的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包括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细胞、B细胞等。 3. 免疫反应的类型和调节 免疫反应可分为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调节免疫反应的主要因素包括细胞因子、抗体以及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免疫记忆和免疫耐受 免疫记忆是指身体在接触过抗原后,对该抗原形成的针对性免疫反应保留下来的能力。免疫耐受是指身体对某些抗原产生免疫容忍的状态,主要包括中枢耐受和外周耐受。 5. 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结构与功能 免疫球蛋白是指在获得性免疫防御系统中产生的抗体分子,是特异性免疫反应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抗体的结构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包括可变区和恒定区。抗体的主要功能包括中和病毒、结合细菌毒素、沉淀抗原、淋巴细胞识别等。 二、病原微生物学

1. 细菌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细菌是原核生物,不具有真核细胞核和真核细胞器。细菌可按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等,按细胞壁的结构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按营养类型分为自养细菌和异养细菌。 2. 细菌的致病性机制 细菌通过产生肝素酶、凝血酶、溶血素等毒素直接对宿主细胞造成损伤,或通过表面分子如鞭毛、菌毛等对细胞黏附,或通过释放蛋白质或核酸分子进入宿主细胞内引起炎症反应等方式致病。 3. 病毒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和自主繁殖能力的类生物物质,通过寄生于宿主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活动进行复制。病毒可按基因组的类型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按颗粒形态分为裸病毒和包膜病毒。 4. 病毒的致病性机制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活动进行复制,导致细胞死亡或变异。病毒通过钉定宿主细胞表面分子或直接进入宿主细胞细胞质或细胞核等方式进行感染。 5. 真菌、寄生虫和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 和致病性机制 真菌是真核生物,其体形呈现为酵母菌和菌丝菌。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通过直接侵袭宿主细胞或在宿主体内进行复制。梅毒是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传染病,通过直接侵袭宿主细胞或间接引起宿主免疫系统的反应导致组织损伤。这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机制主要包括产生毒素、直接侵袭宿主组织、诱导免疫系统反应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点 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微生物基本概念 微生物是一类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无法被肉眼直接观察,需要使用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看到。微生物的种类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菌和病毒。根据细胞结构和繁殖方式的不同,微生物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型微生物。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形态有球形、杆状和螺旋形,测量单位为微米。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包括质粒、核糖体和胞质颗粒)和核质。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不同,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层较多,磷壁酸有,无外膜,较为坚韧,对青霉素敏感;而革兰阴性菌的肽聚糖层较少,磷壁酸无,

有外膜,较为疏松,对青霉素不敏感。细菌还有一些特殊结构,如鞭毛、菌毛、荚膜和芽孢等。 第二章细菌生理 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pH值和气 体环境。细菌的生长繁殖方式为无性二分裂,大多数细菌20-30分钟分裂一次,而结核分枝杆菌则需要18-24小时分裂一次。在培养基中,细菌会出现生长现象,如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生长速度的变化。 本文介绍了细菌培养基和细菌产物的概念及其意义,以及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相关的知识点。 细菌培养基分为液体、半固体和固体三种。不同类型的细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会呈现出不同的生长形态。细菌产物包括热原质、抗生素、毒素、侵袭性酶、色素、维生素和细菌素等。这些产物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正常菌群是指人体表面和腔道中存在的微生物群,对人体无害且有益。条件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会引起疾病,而菌群失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目录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 (2) 1、免疫学概述 (2) 2、免疫器官与组织 (2) 第二章抗原 (3) 1、抗原的概念与性能 (3) 2、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3) 3、抗原的分类 (3) 4、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激活物 (3) 第三章免疫分子 (4) 1、免疫球蛋白 (4) 2、补体系统 (5) 3、MHC及其编码分子 (5) 4、其她免疫分子 (5) 第四章免疫细胞 (6) 1、固有免疫细胞 (6) 2、抗原提呈细胞及其抗原提呈作用 (6) 3、适应性免疫细胞 (6) 第五章免疫应答 (7) 1、固有免疫应答 (7) 2、适应性免疫应答 (7) 第六章免疫病理 (8) 1、超敏反应 (8) Ⅰ型超敏反应 (8) Ⅱ型超敏反应 (8) Ⅲ型超敏反应 (8) Ⅳ型超敏反应 (9) 第七章免疫学应用 (9) 2、免疫预防 (9) 第八章病原生物学绪论 (10) 1、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 (10) 2、医学微生态 (10) 4、病原生物控制与生物安全 (10) 第九章细菌学总论 (10) 1、细菌的形态结构 (10) 2、细菌的生理 (11) 4、细菌感染与免疫 (11) 第十章常见致病细菌 (12) 1、球菌 (12) 3、厌氧性细菌 (13) 4、分枝杆菌 (14) 5、其她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4) 第十一章病毒学总论 (14) 1、病毒的形态结构 (14) 2、病毒的增殖、遗传与变异 (15) 3、病毒感染与免疫 (15) 4、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15) 第十二章常见致病病毒 (16)

1、呼吸道病毒 (16) 2、消化道病毒 (16) 3、肝炎病毒 (16) 5、逆转录病毒 (17)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 1、免疫学概述 免疫就是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识别“自我”与“非己”,以及通过排斥“非己”而保护“自我”的过程。 免疫的三个功能:防御、自稳、监视 免疫类型: 固有性免疫 又称天然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特点:先天具有、无特异性、无免疫记忆 适应性免疫 又称获得性免疫 特点: 后天获得、有特异性、有免疫记忆 2、免疫器官与组织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与胸腺 骨髓功能: 1)骨髓就是成人各类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发源地 2)骨髓就是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 3)骨髓就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场所 胸腺功能: 1)胸腺就是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与成熟的主要器官 2)胸腺就是自身免疫耐受与维持的重要器官 3)免疫调节作用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功能: 1)执行黏膜局部免疫功能 2)分泌SIgA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微生物的种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体积小,如病毒)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核膜核仁,细胞质内细胞器完整,如真菌),特点1体积小2结构简单3种类多4繁殖快5易变型. 与人类的关系有益(绝大数微生物),有害(少数微生物,如天花艾滋病)。 测量细菌的单位是微米 细菌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 细胞壁基本结构1肽聚糖2磷壁酸3外膜. 功能1维持细菌固有的形态2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3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4决定细菌抗原特性.特殊结构1荚膜细菌胞壁外围绕一层较厚、黏性、胶冻样的物质. 意义:a.抗吞噬作用;b.粘附作用;c.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2鞭毛意义:a.运动器官;b.与致病性有关;c.鉴定、分类细菌3菌毛普通菌毛—与致病性有关;性菌毛—与遗传变异有关4芽胞细菌脱水形成,为细菌休眠形式。意义:a.对外界的抵抗力增加;b.可发芽形成繁殖体致病c.鉴别细菌作用;d.以杀死芽胞为灭菌效果的指标 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比较G+菌:肽聚糖强度较坚硬肽聚糖厚度20-80nm肽聚糖层数多达50 层占细胞壁干重50%-80% 磷壁酸有外膜无。G-菌:肽聚糖强度较疏松度肽聚糖厚度10-15nm 1-2 层占细胞壁干重的5%-20% 磷壁酸无外膜有。

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 型):在理化或生物因素的作用下,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结构合成被抑制或受到直接破坏,(形成条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一般在普通环境中不能存活,因不能耐受菌体内部的高渗透压而胀裂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下,它们可存活而成为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 型)。 细菌生长的条件1营养物质2酸碱度3温度4气体细菌生长的方式和速度。 细菌的生长方式是二次分裂。细菌个体的生长(20到30分分裂一次)细菌群体的生长。 细菌的生长曲线a.迟缓期不分裂增殖,数量维持恒定或增加很少b.对数期以最大的速率生长和分裂细菌数量呈对数增加大小较一致,生命力强c.稳定期细菌的增加数约等于死亡数研究代谢产物,可以形成芽胞d. 衰亡期繁殖慢,活菌数减少,死菌数超过活菌数形态出现衰退。 细菌的合成代谢a. 热原质—主要成分LPS,G-;耐高温;致病b. 毒素与侵袭性酶—产生毒素(外毒素与内毒素);损伤机体组织,促使细菌的侵袭和扩散;致病 c. 色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鉴别细菌 d. 抗生素—有利,治病,大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 e. 细菌素—作用范围小;有利,治病f. 维生素—大肠杆菌利用食物残渣合成;有利,治病。 细菌的人工培养1)常用培养基:基础、增菌、选择、鉴别、厌氧培养基2)合成培养基:化学成分确定// 天然培养基:化学成分不确

免疫学基础及病原微生物学期末重点中医学院

名解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环境生理平衡的保护性反响过程. 2.抗原是一类能刺激寸体免疫系统使之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物 在体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 3.异物性是抗原物质的首要性质.分为异种物质和同种异体物质两类 4.特异性.是免疫应答重要的特点.也是免疫学诊断和防治的理论依据. 5.抗原特异性抗原能与相应TCR/BCR结合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效应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6.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上决家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 .另称表位. 7.穿插反响某抗原不仅可与其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反响.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反响. 8.抗体又称为免疫蛋白是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显示免疫功能 9.抗原提呈细胞凡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表达MHC分子启动免疫应答过程的细胞. 10.免疫应答抗原进入机体后.体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失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11.超敏反响.机体受同一抗原再次刺激导致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又称为变态反响. 12.凝集反响.指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宜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的反响. 13.沉淀反响. 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宜条件下出现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现象的反响. 14.正常菌群. 在正常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称正常生物群.通称正常箘群. 15.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单细胞微生生物.体积微小.构造简单.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并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16.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不含芽孢) 17.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不含芽孢) 18.热原质细菌合成的.注入人体和动物体能引起发热反映的物质.而高温可用特殊吸附剂处理或超滤膜过滤法去除. 19.菌落将细菌合接种于固体培养基外表.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培养基外表出现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20.培养基.是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各种营养物质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 21.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寄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22.增殖周期.病毒以自我复制方式增殖.其过程大致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5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23.干扰素(IFN). 细胞受病毒感染或某些物质作用.使干扰素基因活化.编码产生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24.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生长.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 25.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26.终宿主. 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7.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28.储存宿主.又称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的成虫除了寄生在人体外.还可以寄生在某些脊椎动物体.这些感染的动物可以成为寄生虫病的传染源.起到储存和保护寄生虫的作用.这些动物称为储存储主.

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目录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 (3) 1.免疫学概述 (3) 2.免疫器官与组织 (3) 第二章抗原 (3) 1.抗原的概念和性能 (3) 2.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4) 3.抗原的分类 (4) 4.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激活物 (4) 第三章免疫分子 (4) 1.免疫球蛋白 (4) 2.补体系统 (5) 3.MHC及其编码分子 (6) 4.其他免疫分子 (6) 第四章免疫细胞 (7) 1.固有免疫细胞 (7) 2.抗原提呈细胞及其抗原提呈作用 (7) 3.适应性免疫细胞 (7) 第五章免疫应答 (8) 1.固有免疫应答 (8) 2.适应性免疫应答 (8) 第六章免疫病理 (8) 1.超敏反应 (8) Ⅰ型超敏反应 (9) Ⅱ型超敏反应 (9) Ⅲ型超敏反应 (9) Ⅳ型超敏反应 (9) 第七章免疫学应用 (10) 2.免疫预防 (10) 第八章病原生物学绪论 (10) 1.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 (10) 2.医学微生态 (10) 4.病原生物控制与生物安全 (11) 第九章细菌学总论 (11) 1.细菌的形态结构 (11) 2.细菌的生理 (12) 4.细菌感染与免疫 (12) 第十章常见致病细菌 (13) 1.球菌 (13) 3.厌氧性细菌 (14) 4.分枝杆菌 (14) 5.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5) 第十一章病毒学总论 (15) 1.病毒的形态结构 (15) 2.病毒的增殖、遗传和变异 (15) 3.病毒感染与免疫 (15) 4.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16)

第十二章常见致病病毒 (17) 1.呼吸道病毒 (17) 2.消化道病毒 (17) 3.肝炎病毒 (17) 5.逆转录病毒 (18)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点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点 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内容非常重要。下面给你分享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础知识点,欢迎阅读。 【知识点】 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温度(37℃)、pH值(7.2-7.6)、气体(专性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微需氧菌) 2.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无性二分裂 3.细菌繁殖的速度:大多数20-30min分裂一次,结核分枝杆菌18-24h分裂一次。 4.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液体培养基(形成菌膜;;专性需氧菌;沉淀生长;;链球菌;均匀浑浊生长;;兼性厌氧菌); 2)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生长;;无鞭毛,云雾状生长;;有鞭毛); 3)固体培养基(菌落: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单个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菌集落,菌苔;;多个菌落融合成片为菌苔)。 5.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1)热原质: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后可引起发热的物质;大多数是革兰阴性菌合成,其化学成分为革兰阴性菌的胞壁成分;;脂多糖;耐热,高压蒸汽灭菌无法将其破坏;液体中的热原质可用吸附剂或特殊的石棉

滤网除去,玻璃器皿上的热原质可经250℃、30min干考法破坏。 2)抗生素:大多数由放线菌、真菌合成,可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物质,可用于感染性疾病或肿瘤的治疗。3)毒素与侵袭性酶。4)色素5)维生素6)细菌素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知识点(二)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知识点】 1.正常菌群的概念:在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由不同种类微生物构成的微生物群,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而且有利,称之为正常菌群。 2.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等 3.条件致病菌:在特定条件下,例如寄居部位改变、机体免疫力降低、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中的某些微生物也可引起疾病,称之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4.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中各种微生物的数目和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改变时,称为菌群失调。 5.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症、医院感染的概念。 6.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白假丝酵母菌、肺炎链球菌等 7.菌群失调症的常见原因:长期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8.菌群失调症的治疗:生态制剂(例如整肠生) 9.消毒:杀灭物体或人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10.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的方法。

病原与免疫重点名词解释

病原微生物与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1、Ag(抗原):是一类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且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Ig(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3、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不同种属个体间的共同抗原。 4、抗原决定簇(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5、ADCC: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即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 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6、单克隆抗体(McAb):由识别一个抗原表位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均一的抗体。 7、MHC:存在于脊椎动物某一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基因群。 8、CD分子: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McAb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归为一个分化群(CD),并以此代替分化抗原以往的命名。CD分子指的是与人类细胞发育、分化、活化有关的膜抗原。 9、APC:能表达被T细胞所识别的MHC-抗原肽复合物的任何细胞。 10、BCR复合体:由BCR和Igα、Igβ组成。BCR特异性结合抗原,Igα、Igβ将抗原结合信号传至B细胞核内。 11、TCR复合体:由TCR和CD3 组成。TCR特异性结合抗原,CD3将抗原结合信号传至T细胞核内。 12、细胞因子:免疫细胞或免疫相关细胞产生的高活性、多功能的小分子蛋白或多肽。 13、干扰素:由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和动物的组织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糖蛋白。 14、Th1与Th2细胞: TH1细胞:分泌IL-2、IFN-γ、TNF等,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的T细胞。 Th2细胞:分泌IL-4、IL-5、IL-6、IL-10、IL-13等,主要参与体液免疫的T细胞。15、免疫应答:指机体免疫系统接受抗原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全过程。 16、免疫耐受:机体免疫系统接触某种抗原后形成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也称为负免疫应答。 17、耐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的抗原。 18、变应原:是指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应答,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性物质。 19、肿瘤特异性抗原(TSA):是指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组织细胞的新抗原。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考试重点

一、 1.微生物的分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 2.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大量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少量磷壁醛酸 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外膜 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层聚合物组成,肽聚糖仅有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3.青霉素杀菌原理: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 4.溶菌酶杀菌原理: 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胞壁酸和N-乙酰葡糖胺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 5.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杀菌机制是抑制短肽侧链与五肽交连桥的联接 6.革兰染色法的染色步骤: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 %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四步。 革兰染色阳性菌呈:紫色,阴性菌呈:红色。 7.细菌特殊结构的功能: ①荚膜:抗干燥作用、 粘附作用、 抗吞噬作用、 鉴别细菌、 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②鞭毛:有抗原性、 细菌的运动器官、 与致病性有关、 可鉴定细菌进行细菌分类。 ③菌毛:普通菌毛有黏附作用、和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还有接合作用、传递遗传物质。 性菌毛仅见于少数革兰阴性菌

④芽胞:使细菌抵抗力增强、 芽胞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8.细菌的单位是μm(微米),病毒的单位是Nm(纳米) 9.细菌以二分裂法进行繁殖,多数细菌20-30分钟繁衍一代,而结核分枝杆菌约18-20小时 10.根据生长曲线,细菌生长分四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及药物敏感性的测定选用对数期的细菌。 11.细菌的合成性代谢产物 热原质:可引起机体发热 毒素和侵袭性酶:与致病性有关 抗生素:治疗用,运用于临床制药 维生素:供人体吸收利用 色素:鉴别细菌 细菌素:鉴别细菌,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的调查 12.紫外线的杀菌机制:作用于DNA,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或死亡,只用于空气消毒和物品表面消毒。 紫外线(265-266最强)主要作用于DNA,穿透力强,对皮肤、眼睛有损伤。 13.酒精消毒的常用浓度:70~75%乙醇 用途:皮肤、体温计消毒. 14.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15.灭菌:彻底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的方法 杀菌: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不包括芽孢)的方法 16.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侵袭力和毒素 17.条件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细菌寄居部位发生变迁 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18. 类毒素的特征:弱毒性或无毒性,但仍具有其免疫原性 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其免疫原性,为类毒素。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重点

弟一掌 b免疫系统的功能, ①免费防御:是指机体排斥外源性抗原的能力。正常时防止病原微三物感染,异常时超敏反应(过高)或免疫 缺陷(过低)。 ②免疫自稳:是指机体识别和涌除自身哀老残损组织的能力。界常计发主自身免疫疾病。 ③免费监视:是指机体杀伤和滑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异常时细电突变或持续感染。 2,中枢免疫器官包括:①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②管髓: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纭.眸脏.扁桃体,带旗》巴俎炽v胞脏是最大的免疫锯E0 第二章 1,抗庸:凡前弟撤机体免痕不统产生特异性龟宙应答群能与力相应免衿应答产物(抗体或致的淋巴组织)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统称: 同时具有兔痕原性和免疫及业性的物质称为充宝抗原,如纽国、细茴外语亲等。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2,抗原逐定修:中虢原分子中决定抗原侍异性的结构基础或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3,吭原免疫途径以皮内最隹,皮下次之,腹腔注射和酢脉注射效果差,口服易导致耐爻。免疫耐受静脉最明显。 4,异嗜性抗原:是存在干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第三章 1,免疫球蛋白:又称抗体,是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木飕蛋白能与相应抗原西生特异性结合.显示免疫功能° 2,互补决定区:V区有3个H尔(高变区),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位,白干这些高变区序列与抗原表位互补,改称工 3,木瓜蛋白酶水解得到两个相同的Fab和一个Fc. 置蛋白酶水解IgG得主|一个F(ab')?和一个pFc'. 4,调理作用:IgG抗体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函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5,AT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用,如NK细胞通过具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结合千靶抗原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 6,各类免疫球圣白的特点一 ①IgG:血清中含量最多、半衰期最长、较强的抗感染中和毒素调理作用、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介导I、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重点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第一章医学免疫学 免疫: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感染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免疫的基本功能: 1、免疫防御 2、免疫自稳 3、免疫监视 微生物方法学和医学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 第二章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免疫器官分类: 1、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部位。 2、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免疫细胞定居、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中枢免疫器官分类: 1、骨髓(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 2、胸腺 3、法氏囊 外周免疫分类: 1、淋巴结:分布全身的豆形淋巴器官 2、脾脏(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 3、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骨髓的功能: 1、造血(所有血细胞的发源地) 2、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再次体液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 胸腺的功能: 1、是T淋巴细胞(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分化成熟的场所; 2、免疫调节功能: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 3、形成血-胸腺屏障:阻止血液中大分子进入胸腺。 淋巴结的功能: 1、成熟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 2、发生免疫应答(IR)场所 3、过滤淋巴液捕获抗原 4、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脾的功能: 1、免疫细胞居住地 2、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3、合成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细胞因子 4、过滤血液捕获抗原 5、存储红细胞的血库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功能: 1、形成生理屏障 2、参与局部免疫应答 3、参与口服抗原介导的免疫耐受 T、B细胞在免疫应答中起核心作用。 免疫细胞分类: 1、干细胞 2、淋巴细胞 3、单核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的分类: 1、T淋巴细胞 2、B淋巴细胞 3、NK细胞 第三章抗原 抗原(Ag):指一类能刺激免疫系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表位或抗原决定簇: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结构或基团。 抗原的特性: 1、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2、免疫反应性(抗原性):即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免疫原性:蛋白质>多糖>脂类>核酸 抗原的特异性表现: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是——表位/抗原决定簇 抗原的分类: 1. 异种抗原 2. 同种异体抗原(同种抗原) 3. 自身抗原 4. 异嗜性抗原 5. 肿瘤抗原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抗体(Ab):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值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具有免疫功能的糖蛋白,是介导体液免疫应答的重要效应分子。 免疫球蛋白(Ig):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4条多肽链通过二硫键连接呈“Y”形。 免疫球蛋白Ig的分类: IgG 、IgA、 IgM 、IgE 、IgD 各类免疫球蛋白Ig的结构与功能: 1.IgG :主力部队 含量最多(75%);半衰期最长(约3周);功能最大(激活补体、调理作用、ADCC、通过胎盘)。 2、IgM(巨球蛋白):先头部队,出现最早,激活补体和调理作用最大。

病院微生物与免疫学填空和名词解释重点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病院微生物与免疫学填空和名词解释重点.txt两个男人追一个女人用情浅的会先放弃。两个女人追一个男人用情深的会先放弃。╰︶ ̄—你的话,我连标点符号都不信男女授受不亲,中国哪来13亿人口。一、名词解释1.病原微生物:少数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的疾病,这些具有制病性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2.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等方法杀灭或消除物体表面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3.灭菌:指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4.毒血症:病原菌在入侵的局部组织生长繁殖,细菌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称为毒血症。5.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白细胞增多、皮肤和黏膜淤斑、肝脾大,称为败血症。6.抗原决定基:抗原决定基又称表位,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一般由几个到十几个氨基酸构成。7.抗体: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由浆细胞产生的并能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称为抗体。8.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9.超敏反应: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的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10.包涵体:某些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后,与细胞质或细胞核内形形圆形或椭圆形、嗜酸性或嗜碱性的斑状结构,称为包涵体。 二、填空题1.微生物根据结构和组织可分为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三大类。2.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球形、杆形、螺形。3.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现象有混合状态、沉淀生长、膜状生长。4.决定细菌致病性因素有毒力、侵入数量、侵入门户。 5.免疫功能主要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 6.抗原有两种基本特性,即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7.人类重要的红细胞血型抗原是ABO和Rh。 8.Ig的Fab段可与抗原分子特异性结合,Fc段的功能有激适补体、结合细胞、通过胎盘和黏膜功能。 9.人类免疫球蛋白分五类,分别是ZgG、IgM、ZgA、IgD、ZgE。10.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组成的。 11.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可分为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12.屏障结构由皮肤黏膜屏障、血脑脊液、胎盘屏障三部分组成。13.根据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超敏反应分型为I型超敏反应、二型超敏反应、三型超敏反应、四型超敏反应。14.抗原或抗体检测方法常见有定测、定量、凝集反应。15.淋病的传播方式是性接触和间接接触。16.结核分枝杆菌常用排列法进行染色,呈红色。17.病毒的感染方式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病毒感染的途径有经皮肤传播、经呼吸道传播、经消化道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多途径传播。 三、选择题1.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荚膜。2.细菌细胞壁共又成分是肽聚糖。3.对外界抵抗力量强的细菌结构是牙孢。4.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的标准是繁殖体被完全消灭。5.现代免疫的概念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6.免疫对机体正常情况下有益,异常情况下有害。7.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表位。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知识重点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包括对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识别和清除; 免疫应答: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清除的过程;由体内的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共同协调完成; 免疫系统的功能: 机体的免疫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②可以遗传;③对一切异物包括抗原性和非抗原性均有免疫作用;③各个体间的免疫能力仅有强弱之别; 屏障作用 : 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 ,血—脑屏障 , 胎盘屏障

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分子:补体系统 ,防御素, 溶菌酶,细胞因子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免疫细胞包括 : 吞噬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 NK 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依赖于骨髓微环境发育成熟; 1.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①募集和迁移②吞噬和杀菌③降解和消化 2.NK细胞的主要免疫生物学效应:①抗肿瘤②抗病毒和胞内寄生菌的感染③参与免疫病理损伤 特异性免疫的特征:①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接触抗原后形成②仅对相应的抗原有免疫效应③有明显的个体差异④不能遗传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发育成熟的场所; 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黏膜免疫系统成熟的T、B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存在的场所;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等; 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 免疫系统免疫细胞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 单核细胞: 其他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肥大细胞; 细胞分子可溶性分子: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

膜免疫分子 一、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 骨髓的功能: 1. 骨髓是主要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多能造血干细胞包括:髓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粒细胞、单核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淋巴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 , NK细胞 2.骨髓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 骨髓是抗体产生的主要场所 (二)胸腺 1.胸腺的组织结构:髓质内层:含大量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胸腺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呈环状的胸腺小体胸腺正常发育的标志,发育成熟的T细胞存在于髓质中;皮质外层:主要是未成熟T细胞即胸腺细胞,含少量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 2. 胸腺的细胞组成:胸腺细胞95%以上的胸腺细胞是αβ+胸腺细胞;胸腺基质细胞TSC 以胸腺上皮细胞TEC为主 3. 胸腺微环境①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②胸腺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的密切接触③细胞外基质 4.胸腺的功能:最主要的功能是T细胞发育的主要场所; 胸腺小体由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细胞碎片形成,是胸腺正常发育的标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