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不确定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
问题:什么事不确定型决策?答:不确定型决策是在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无法预测的条件下所做的决策。
在进行不确定型决策的过程中,决策者的主观意志和经验判断居于主导地位。
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完全不同的选择方法,这些不同的选择方法归纳起来有极端准则决策、折中准则决策、等可能性准则决策、后悔准则决策等。
一、极端准则决策(一)乐观准则决策在决策时,决策者对客观情况持有一种乐观态度的准则,也称之为最大收益准则。
它假定决策对象未来的情形是理想的状态占优势,因此,先选出在未来各种自然状态下每种方案的最大收益,再从这些最大收益值中选出最大者,与这个选中的最大值相对应的方案就是决策者选定的方案。
(二)悲观准则决策与乐观准则决策相反,悲观准则是决策者在决策时对未来状况持悲观态度时的决策准则,这种决策的主要特点是对现实方案的选择持保守原则。
决策者唯恐由于决策失误可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在进行决策的分析时,比较小心谨慎,总是假定未来是最不理想的状态占优势,从最不利想的结果中选择最理想的结局。
其决策步骤是:首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选出每种方案的最小收益值,然后再从这些最小收益值中选出最大者,与这个最后选中的最大收益值相对应的方案就是决策者选定的方案。
二、折中准则决策有时决策者在决策时对未来前景既不抱悲观保守的态度,也不冒风险持过于乐观的态度,通常采用折中的办法用一个折中系数————对每一方案的最大收益和最小收益进行加权平均,求得一个折中的收益值——,计算公式为折中决策法步骤为:首先确定乐观系数——,接下来选出每一方案的最大收益值和最小收益值,然后按照公式,求出折中收益值,最后选出折中收益值中的最大值,这个最大收益值所对应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三、等可能性准则决策等可能性准则决策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对客观情况持同等态度的一种准则。
这个方法是19世纪数学家拉普拉斯提出来的,故亦称拉普拉斯决策法。
他认为决策者面临一个决策问题时,在没有原始资料和数据来估计各个自然状态发生概率的情况下,就只能认为它们发生的概率是相等的。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管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管理学-周三多(第五版管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欢迎阅读⼀、名词解释。
管理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资源在内的⼀切可以调⽤的资源。
可以调⽤的资源通常包括原材料、⼈员、资⾦、⼟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
有两类信息不值得管理者去获得1:信息的收益较⾼,⽽其获得成本也更⾼? ? 2:信息的获取成本较低,但其收益更低。
信息评估的关键:在于信息的收益和获取成本进⾏预先估计,即进⾏成本——收益分析。
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为了实现某种⽬标⽽对未来⼀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向、内容及⽅式的选择及调整过程。
量本利分析法也叫保本分析或盈亏平衡分析法,是通过考察产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以及盈亏变化分权授权度。
沟通战略1.总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在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时,其成本或费⽤明显低于⾏业平均⽔平或主要竞争对⼿⽔平的竞争战略。
2.差异化战略:是指直接强调企业与⽤户的关系,通过向⽤户提供与众不同或别具⼀格的产品或服务⽽向⽤户创造价值的竞争战略。
3.集中⼀点战略:企业选择⼀个或⼀组细分市场,量体裁⾐,为其服务⽽不是为其他细分市场服务的竞争战略。
职权是指组织内部授予的指导下属活动及其⾏为的决定权,这些决定⼀旦下达,下属必须服从。
计划是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标,预先进⾏的⾏动安排。
控制就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标的实现,或适当修改计划,使计划更加适合于实际情况。
头脑风暴法:滚动计划法是⼀种将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计划的执⾏情况和环境的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的计划制定⽅法。
组织设计的原则:1、统⼀指挥原则;2、控制幅度原则(P133);3、权责对等原则;4、柔性经济原则。
部门化的基本原则①因事设职和因⼈设职相结合的原则“事事有⼈做”“⼈⼈有事做”②分⼯与协作相结合的原则③精简⾼效的部门设计原则职能部门化:把相同或相似的活动归并在⼀起,作为⼀个管理单位即为职能部门化。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其对应的方案,就是“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决 策的最优方案。
例题分析
• 例1 某录像机厂建设问题有如下损益值表:
单位:万元
决策 方案
建设大型工厂 建设中型工厂 建设小型工厂
自然状态
销路好S1 200 150 100 销路差S2 -20 20 60
按“最小的最大后悔值 ”决策方法决策。 两种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值分别为:
j j
f (d* ) min[ f (di )]
di
例题分析
• 例1 某录像机厂建设问题有如下损益值表:
单位:万元
决策 方案
建设大型工厂 建设中型工厂 建设小型工厂
自然状态
销路好S1 200 150 100 销路差S2 -20 20 60
按 系数决策方法决策。
f (d1 ) max(200, 20) (1 ) min(200, 20) 220 20
概念:“坏中求好”决策准则,又叫“小中 取大”准则、悲观决策准则、保守法、瓦尔德决 策准则,这种决策准则就是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 最坏情况,从每个方案的最坏结果中选择一个最 佳值,将其对应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设有一非确定型决策,备选方案为 di (i 1,2, , m), 自然状态有 n 种(其出现概率未知),损益值为 Lij (i 1,2, , m; j 1,2, , n), 若 f (di ) 表 示 采 取 行 动 方 案 di 时的最小收益,即:
f (di ) min{Li1 , Li 2 , , Lin }(i 1,2, , m)
则满足:
f (d* ) max[ f (d1 ), f (d 2 ), , f (d m )]
的方案 d* 就是“坏中求好”决策的最优方案。
决策名词解释
决策名词解释不确定型“当决策者无法获得各个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时,这种决策成为不确定型决策。
层次分析法: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及评价准则、直至备选方案的顺序,将决策问题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利用求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各元素对上一层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用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出各备选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
常规性决策:即程序化决策,指在公安管理活动中重复出现的例行性决策,是一种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某一具体公安工作问题所作出的决策,如户口的迁入迁出等。
特点:重复性、大量性、定型性、标准型。
非常规性决策:即非程序化决策,针对以前未曾发生过或未曾处理过的问题,决策时无惯例可循,在实际决策时,对同样的问题其决策会因决策者个人的智慧、经验、直觉以及魄力等不同而有所不同。
德尔菲法又称专家函询预测法,是从专家会议演化而来的,主要是通过对专家进行匿名、多轮的函询来征求专家意见的预测方法。
单项决策:所处理的问题是某个时点的状态,它所要求的行动方案只有一个,因而称静态决策。
单目标决策:只有一个决策目标,或形式上有多个目标,但最终可以合并为一个统一目标的决策,它适用于解决相对简单的问题。
定量预测:主要指利用数学模型进行预测的方法。
因此要进行定量预测时,预测者需要掌握大量的高质量的原始数据为预测的依据。
定性预测:主要指专家预测,它依赖于战甲专家在预测问题上的专业水平和专家对预测问题相关资料的占有量。
短平快战术:针对某一时期内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犯罪活动和治安问题,见微知著、主动出击的战术。
对抗性决策:研究决策者在对抗竞争场合下,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争取尽可能好的结果的决策方法,又称为对策论。
风险型:当决策者根据经验或者科学的计算,能够获知每一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时的决策。
高层决策:有党中央、国务院或高层公安领导集体作出的决策,其决策的性质属于战略决策和宏观决策,通常具有全局性、整体性目标性的特征。
个人抉择:由具有公安决策权的领导者个人,对其分管的工作问题自主决定,并对方案执行后果负责的抉择方式。
不确定型决策分析
赫威斯决策
赫威斯决策法,本质上是一种指数 平均法,采用的是介于最小收益值 和最大收益值之间的决策标准,乐 观系数起了一个折衷作用。 这种决策方法属于一种既稳妥又积 极的决策方法。
2019/1/30 25
例
对于前例,选定=0.7,利用乐 观系数决策准则进行决策的过 程如见下表:
2019/1/30
n maxj(aij) a1n a2n … ai n … am n Ai
14
最大最小值决策分析法适用性
由于最大最小值决策分析法,虽然带有保守性质, 但它却留有余地,稳妥可靠,是在“最不利”中找 出“最有利”的方案。因此,这一方法在一定场合 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如企业规模小、资金薄弱, 经不起大的经济冲击,或者决策者认为最坏状态发 生的可能性很大,对好的状态缺乏信心等; 在某些行动中,人们已经遭受了重大损失,如人员 伤亡、天灾人祸等需要恢复元气,一般也往往采用 这一较为稳妥的准则进行决策。
也称“坏中求好”决策准则,也称悲观 决策准则,就是决策者从最坏处着眼, 采用较为稳妥的决策准则,在各个行动 方案中,选取最小收益值最大的方案作 为最优方案。
这种决策准则反映了决策者的一种悲观 情绪,体现了决策者的一种保守思维方 式。这一准则,最初是由瓦尔特(Wald) 提出来的,因此,也称之为Wald准则。
2019/1/30
12
损失矩阵决策
如果损益值是以损失形式给出 的损失矩阵,则根据悲观决策 准则,应从各个行动方案的最 大损失中选取损失最小的方案 作为最优行动方案。其损失矩 阵决策表见下表。
13
2019/1/30
表
方案
损失矩阵决策表
损失值
2019年电大考试《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附答案
2019年电大考试《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汇总附答案名词解释.1、标杆管理:所谓标杆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杆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
2、标竿管理:标竿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竿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
标竿管理最早由美国的施乐公司提出,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方法。
3、不确定型决策:所谓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而且这些自然状态所发生的概率是无法估测的。
4、参谋咨询系统:参谋咨询系统是由许多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采用官方或者非官方的形式专门从事智力开发,协助中枢系统进行决策的辅助性组织。
5、成熟—不成熟理论:“成熟—不成熟”理论是研究人的个性和组织关系的一种理论,美国的阿吉里斯认为,在人的个性发展方面有一个过程,就是从不成熟到成熟,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个性。
6、冲突: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之间,由于目标、各自的特点和利益的不同,所产生的对立态度或行为。
7、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8、单环学习: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
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
9、单向沟通: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10、调查反馈法:调查反馈法主要是利用问卷向一个组织来收集有关组织与成员的资料,组织成员以这些具体资料为基础来共同诊断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拟定解决问题的具体计划。
11、调查反馈法:通过问卷表调查和分析某单位的工作,发现问题,收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见,并把这些材料反馈给参加问卷调查的人。
这一方法可以发现组织的现实状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激发改革动力和确定努力的方向。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行政组织学三.名词解释.1.标杆管理:所谓标杆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杆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
2.标竿管理:标竿管理就是从分析本行业的标竿的行为着手,学习其成功的经验,以提高自身绩效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
标竿管理最早由美国的施乐公司提出,现在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重要方法。
3.不确定型决策:所谓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而且这些自然状态所发生的概率是无法估测的。
1.参谋咨询系统:参谋咨询系统是由许多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的,采用官方或者非官方的形式专门从事智力开发,协助中枢系统进行决策的辅助性组织。
2.成熟—不成熟理论:“成熟—不成熟”理论是研究人的个性和组织关系的一种理论,美国的阿吉里斯认为,在人的个性发展方面有一个过程,就是从不成熟到成熟,最后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个性。
3.成熟-不成熟理论”:阿吉里斯创立的。
他在《个性与组织》一书中指出,组织中的人性是发展的,它们会经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
这一过程也是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但是,这一过程仅仅靠正式的组织是难以完成的,这就需要管理者吸收工人参与,采取以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使工人具有多种工作经历,进行角色体验,强化工人的责任,依靠工人的自我管理。
4.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是指那些常见的.定型的和重复性的决策。
5.冲突: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之间,由于目标、各自的特点和利益的不同,所产生的对立态度或行为。
6.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单环学习: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
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
单向沟通: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管理学-不确定情境下的四种决策准则
各种决策准则下的选择结果比较:
方案 准则 悲观主义 乐观主义 等可能 机会损失 √ √ 0 √ 1000 生产量 2000 3000 4000
√
不同需求量下的收益情况
事件 决策 0 1000 产 2000 3000 量 4000 -40 -10 20 50 80 -20 -30 10 0 40 30 40 60 40 60 0 0 -10 1000 0 20 需求量 2000 0 20 3000 0 20 4000 0 20
决策准则:
由于无法预先知道每天的确切需求量,所以决策者 要根据自身的状况、承受损失的能力等去做出选择。 这时候的决策,无“最优”的标准,但同样有可以 使用的客观准则。 不确定型决策准则通常有如下几个: (1)悲观主义准则; (2)乐观主义准则; (3)等可能性准则(等概率准则); (4)最小机会损失准则(最小后悔准则)。
乐观主义准则( max--max) --max 2 、乐观主义准则( max--max)
决策依据: 决策依据:不放弃任何一个有可能达到最好结果的决 策方案,能够承受较大的风险。通常以 max {max i j (aij) } 来表示。 通常来说,决策者有较强的实力,即使出现 最坏的结果,也不会对总体产生太大的影响,决 策者往往愿意采用这种准则。 本题采取乐观主义准则决策的结果为: max {0,20,40,60,80 }=80,故选择生产 量为4000的方案。其分析如下:
i j
该准则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决策者的后悔值。本例的 决策分析如下:
最小机会损失准则分析表:
事件 决策 0 1000 产 2000 3000 量 4000 40 30 20 10 0 40 20 30 10 20 0 10 20 0 40 20 40 (30) min 0 0 10 1000 20 0 需求量 2000 3000 40 60 20 40 4000 80 60 max 80 60
决策理论与方法-第4章不确定型决策分析
i , j ) ;
(4)选出各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值m
a
j
x
{
a
i
j
}
;
(5)比较各方案最大值,从中再选出最大期望
值 mai x{maj x{aij}} ,该值所对应的方案即为决策者所选取的方案。
.
4.2 乐观决策准则
二、乐观准则的评价
第四章 不确定型决策分析
4.1 不确定型决策的基本概念 4.2 乐观决策准则 4.3 悲观决策准则 4.4 折中决策准则 4.5 后悔值决策准则 4.6 等概率决策准则
.
4.1 不确定型决策的基本概念
对于一些极少发生或应急的事件,在知道可能出现的各种自 然状态,但又无法确定各种自然状态发生概率的情况下做出 决策,称为不确定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应满足如下四个条件: (1)存在着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 (2)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随机的自然状态; (3)存在着可供决策者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 (4)可求得各方案在各状态下的决策收益矩阵。
二、折中决策的评价
折中决策法,实际上是一种指数平均法,属于一种既稳 妥又积极的决策方法。 折中决策法存在两个缺陷:一是乐观系数不易确定;二是没 有充分利用收益函数所提供的全部信息。
.
4.5 后悔值决策准则
后悔值决策准则,又称萨凡奇准则,是指在 决策时,应当选择收益值最大或者损失值最 小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在不确定型决策问题的研究中,主要是确定衡量行动优劣的 准则。不确定型决策准则包括乐观决策准则、悲观决策准则、 折衷决策准则、后悔值决策准则和等概率决策准则等。
.
4.2 乐观决策准则
一、乐观决策的步骤
乐观决策的基本步骤如下:
不确定型决策名词解释
不确定型决策名词解释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情况下,根据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和推理进行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是一种基于概率的决策方法,其关注的是决策环境中各种可能性和其发生的概率,以便能够评估决策的风险和可能的后果。
不确定型决策包含以下几个重要的概念:1. 不确定性:指决策过程中未知的信息和未知事件的概率。
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决策者无法知道所有可能的结果和发生的概率。
2. 风险:指决策带来的结果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和负面影响。
风险是决策者在做出决策时所面临的可能的损失和不确定性。
3. 概率:指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概率。
概率是一种度量不确定性的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评估不同决策结果的风险。
4. 打分法:指通过将决策结果进行打分,以便能够在多个可选方案之间进行比较和选择。
打分法通常基于不确定的信息和概率,以量化和评估各种决策结果。
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需要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对各种可能情况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从而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决策者可以使用各种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来辅助决策过程,如期望效用模型、决策树分析、蒙特卡洛模拟等。
不确定型决策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企业在面对市场竞争和不确定需求时,需要运用不确定型决策方法来选择最合适的产品推出策略;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需要考虑各种可能的经济情况和其潜在影响;个人在投资和理财决策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投资方案的风险和收益。
总之,不确定型决策是一种在不确定环境下进行决策的方法,需要依赖决策者的经验和判断,同时结合概率和信息分析以评估风险和可能的后果。
在实际应用中,不确定型决策能够帮助决策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并减少风险。
11.5不确定型决策
一、乐观(Max Max)准则 乐观( ) 乐观准则是指决策者所持的态度是乐观 的,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能获得最好结果的机 会,充满着乐观冒险精神,争取各方案最大 收益值中的最大值。 决策的一般步骤为: (1)从决策表中选出各方案的收益的最大 值。 (2)在这些选出的收益最大值中,再一次 选出最大值。该最大值所对应的方案就是乐 观型决策者所认为的最优方案。
五、后悔值准则 后悔值准则的含义是:当某一自然状态发 生后,由于决策者没有选择收益最大的方案, 而形成的后悔值或损失值。 决策的一般步骤为: (1)将收益值转变为相应的后悔值,计算方法 为: 后悔值=同一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值-收益值 (2)选出后悔值中每个方案的最大值。 (3)选择这些后悔值中的最小者,并以它对应 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5
不确定型决策
在具有多个自然状态的决策问题 中,如果决策者无法获得各种自然状态 在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信息,那么这类问 题就属于不确定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这种情况下, 不确定型决策 决策者有时只能凭主观倾向进行决策。
例如,水果商对于购进水果的品种与数量常常会感到 头疼,尤其是在夏季,水果批发的风险更大。以西瓜为例, 不同的气温不仅会影响其销售量,而且还会影响其价格。 因此,水果商在进货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西瓜的购 水果商在进货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西瓜的购 进量多少时最为合理。对于这种问题,未来的情况是未知 进量多少时最为合理 的,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假设水果商无法预知各种气温 出现的概率,决策表如下:
三、悲观(Max Min)准则 悲观( ) 按悲观准则决策时,决策者是非常谨慎保 守的,它总是从每个方案最坏的情况出发,然 后从这些可能最坏的结果中选择一个相对最好 的结果。 决策的一般步骤为: (1)从决策表中选出各方案的收益的最小值。 (2)在这些选出的收益最小值中选出最大值。 该最大值所对应的方案就是悲观型决策者所认 为的最优方案。
专插本管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管理的概念: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补充:【①管理的载体是组织②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③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既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④管理的职能活动是: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⑤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计量是无法实现的】2.管理的基本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3.霍桑试(实)验:是指梅奥领导的于 1924 一 1932 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梅奥在总结霍桑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写出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并于1933 年出版。
梅奥开创了人际关系学说,并为后续的行为科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①工作场所照明试验②继电器装配室试验③大规模访谈④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2)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②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③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4.学习型组织: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5.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被完全模仿和不能被完全替代的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6.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7.伦理道德的概念;(1)伦理;伦理的原始形态或自然形态就是风俗习惯。
(2)道德:就是在一定的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
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8.⑴功利主义道德观: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
⑵权力至上道德观: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⑶公平公正道德观: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
⑷社会契约道德观: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5.3.1第五章不确定型决策分析
• 所以最优方案是带伞。 • 说明: 悲观决策准则是“凡事从最坏处着
眼”,把各方案的最小收益值对应的自然状态 假定为必然出现的自然状态,也是把不确定性 问题当作确定性问题来处理。
第三节 悲观决策准则
• 悲观准则的评价
– 又称最大最小准则,选择“最不利中之最有利” – 持悲观准则的决策者遇事常想到事物最糟的一
θj); – 选出各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最小收益值minj
{aij}; – 比较各方案最小值,从中再选出最大值maximinj
{aij} ,该值所对应的方案即为决策者所选取的方案。
第三节 悲观决策准则
带伞 不带伞 决策
晴天
雨天
-20
50
70
-100
maximinj {aij}
minj {aij} -20 -100 -20
• 一般适用于有一定基础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一方面能 承担一定风险,不必太保守,过于稳妥;另一方面又不能 抵挡大的灾难,不能像乐观法决策那样过于冒进。因此应 稳中求发展。 • 竞争实力相当的企业在竞争决策中也可采用此法。因为 竞争者之间已有一定实力,必须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开拓, 不可丧失机会。但又不宜过激,否则欲速则不达,危及基 础。因此,在势均力敌的竞争中,采用此法既可以稳定已 有的地位,又可以使市场开拓机会丧失降到最低限度。
{aij} ,该值所对应的方案即为决策者所选取的方案。
第二节 乐观决策准则
带伞 不带伞
决策
晴天
雨天
-20
50
70
-100
maximaxj {aij}
maxj {aij} 50 70 70
• 所以最优方案是不带伞。
• 说明:乐观决策准则的思路是“凡事往好处 想”,把各方案的最大收益值对应的客观状态 作为必然出现的状态,将不确定性问题转化为 确定性问题进行分析。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常规性决策:是解决生产、建设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由于问题反复出现,企业为提高决策效率,制定了相应的程序、模型、参数或标准等,可以有章可循。
2、非常规型决策:是要解决过去完全没有或仅部分出现过的问题,往往缺乏类似问题处理经验。
3、确定型决策:指所需解决的问题面对的只有一个确定的状态,即发生或不发生是确定的。
4、风险型决策:进行风险型决策时,面对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状态,各个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或概率是可以知道的。
5、不确定型决策:决策时完全不知道各个状态出现的概率,甚至连会出现哪些状态都不知道。
6、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是指消费者现阶段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7、潜在需求:潜在需求是指现时无法实现,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或商品价格的降低等因素的变化,在今后可以实现的需求。
8、企业价值链:在进行企业竞争能力分析时,将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活动,这些活动构成了企业价值创造的动态过程,即企业的“价值链”,每项活动就是企业“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
9、回归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是描述分析相关因素相互关系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建立一个或一组自变量与相关随机变量的回归分析模型,来预测相关随机变量的未来值。
10、“4P”组合营销策略:在市场营销的基础上,确定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的营销方案组合的方法,称为“4P”组合策略。
11、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能够通过大自然的作用不断繁衍的资源,包括渔业、森林的生物资源和水。
12、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又被称为非更新资源或可耗竭资源,是指在人类可观测的时间限度内不能自生恢复的矿物资源,如金属矿、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其他一些贵金属矿。
13、可回收资源:某些资源产品的效用丧失之后,其产品中包含大部分物质还能够回收利用,这些资源称为可回收资源,包括所有的金属矿物和除能源矿物外的多数非金属矿物。
14、不可回收资源:不可回收资源是指使用过程不可逆,且使用之后不能恢复原状的资源。
第十六章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第十六章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基本内容一、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简述不确定型决策:指当决策者能掌握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但不能估计各自然状态出现概率时的决策。
也叫概率未知情况下的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一般有:“好中求好”的决策方法;“坏中求好”的决策方法;α系数决策方法;“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决策方法;等概率决策方法。
二、各种不确定型决策方法(一)“好中求好”决策准则“好中求好”决策准则:又叫乐观决策准则,或称“最大最大”决策准则,这种决策准则就是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最大利益,在各最大利益中选取最大者,将其对应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好中求好”决策准则的步骤:1、确定各种可行方案;2、确定决策问题将面临的各种自然状态。
3、将各种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列于决策矩阵表中。
4、求出每一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损益值,填写在决策矩阵表的最后一列。
5、在这些最大损益值即决策矩阵表的最后一列中取最大值]}[max {max ij d L ji θ,所对应的方案i d 为最佳决策方案。
如果损益矩阵是损失矩阵,则采取“最小最小”决策准则,即取]}[min {min ij d L ji θ对应的方案i d 为最佳决策方案。
(二)“坏中求好”决策准则“坏中求好”决策准则:又叫小中取大准则,或称悲观决策准则,这种决策准则就是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从每个方案的最坏结果中选择一个最佳值,将其对应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
“坏中求好”决策准则的步骤:1、确定各种可行方案;2、确定决策问题将面临的各种自然状态。
3、将各种方案在各种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列于决策矩阵表中。
4、求出每一方案在各自然状态下的最小损益值。
5、在这些最小损益值中取最大值]}[min {max ij d L ji θ,所对应的方案i d 为最佳决策方案。
如果损益矩阵是损失矩阵,则采取“最大最小”决策准则,即取]}[max {min ij d L ji θ对应的方案i d 为最佳决策方案。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1.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的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2.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指为提高办公效率而建立的,面向特定工作部门,支持其综合办公业务的集成化信息系统.3.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都不清楚,决策目标也不够明确,对决策的结果也不能控制和预测.4,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C1,层次管理: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次的数额.2.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3.财政支出:也称为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将筹集与集中的资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在分配的过程.4.创新型组织:认为通过持续学习创新是一种组织功能,而不是创意活动和脑力激荡.创新应该成为组织流程,并能产生持续的新价值.创新应该是在每个部门进行,整个组织就像爵士乐队一样发挥即兴演奏的效果.5.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D1.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2,地方分权制:也称多元制和分离制.它是指中央政府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政府,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的行政体制14.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F1.非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规章制度和正式组织程序以外的其他各种渠道进行的沟通.2.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3.xx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4.分权制:是指上级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给予下级充分的自主权,下级可以独自进行决策和管理,上级不予干涉的公共组织类型.5.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6.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的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7.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的风险.G1.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2.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4.公共行政环境: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5.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6.公文: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7.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臵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8.公开招标采购:是指采购方通过公开程序,以招标公告的形式,邀请所有有兴趣的,不确定的供应商参加投标的采购方式.9.公众监督:是指让公民参与到司法机关,检察机关,政府机关及其他事业机关的相关事务之中去,充分发挥公民的监督作用,实现权利制约权力以防治腐败.10.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11.国家公务员的任用: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用人条件和用人标准,按照法定的程序和原则,采用一定的方式,选拔和任用国家公务员的过程.12.国家公务员的调配:是指行政组织基于工作培养人才的需要或其他法定的原因,依据法定的管理程序和方法,改变国家公务员的隶属关系或工作岗位,以激发组织活力并达成人事相宜目的的人事管理制度.13.国家公务员的培训:就是通过有关的培训机构,由具有实际行政工作经验和行政科学理论知识的人员,教导政府公务员掌握和提高行政工作所需的特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14.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的提出解215.国家公务员的辞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和事实,由有关行政机关批准,解除国家公务员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制度.16.国家公务员的退休:是指当国家公务员因年老或其他原因而不适宜继续工作时,由政府机构发给该国家公务员一定的退休金,并使之退出政府公务职位的制度.17.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定管理权限,根据国家公务员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确定的考核内容,原则,方法,形式和程序对所属国家公务员进行的考察与评价制度.18.国家公务员的奖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规定的标准,条件和程序,对在公务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公职人员给予物质,精神嘉奖的人事管理活动.19.国家公务员的xx:是国家和单位为解决国家公务员生活方面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在工资之外给予经济上帮助和生活上照顾的制度.20.国家公务员的回避:是指在国家行政机关中,为了防止国家公务员出于某种亲情关系或个人利益,不能秉公执行公务,直至徇私王法,以权谋私,而对其任职和执行公务等做出的事前限制性措施.21.国家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22.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组成.23.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24.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25.xx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的专门监督机关,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履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行政事务的机构.27.个人决策: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者一个人所作出的决策.J1.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2.机能制:又称职能制,只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3.具体行政环境:是指组织内部的环境.具体公共行政环境包括组织文化和管理对象.4,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和内部与外部环境和总和.5.集权制:室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指挥和监督的权力,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 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自主权很少. 6.集体决策:是指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集体所作出的决策.7.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K1.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凭借科学思维,利用科学手段和科学技术所进行的决策.2.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L1.领导:是指社会组织中承担主管职能的个人或集体在一定原则的指导下,3M1.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P1.聘任制:是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签定合同的方式选用外部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Q1.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能够确定,决策目标也非常明确,对句册实施的结果也能确定.2.企业家政府:是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行政管理者,用企业的管理方式,以低成本,高产出为目标,敢于冒风险,敢于创新,敢于打破僵化官僚体制,取得高绩效的政府.R1.人事行政: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管理.2.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结构.3.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S1.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体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2.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臵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3.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4.税收制度:它是规范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税收分配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是国家税收政策的具体化.5.事前监督:指的是在某中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6.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跟踪监督.7.事后监督:是对行政行为结束以后所进行的监督活动,是对行政行为结果的监督.8.首长制:又称独立制,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组织类型.W1.委员会制: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权不是集中掌握在总统或总理手中,而是由议会产生的委员会集体行使的政府体制.2.委员会制: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由两个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3.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4.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5.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作出决定的过程.X1.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4调度的管理活动.2.行政指挥: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4.行政沟通: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在政府各个部门和各个层级之间以及各种人员之间所进行的政务信息的交流与传递.5.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6.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7.行政xx: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精神和规范.8.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法规和规章的行为.9.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10.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11、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12.行政程序:是指公共组织处理各种公共事务所必须遵循的时间顺序和步骤或环节,把办理每件事务按照时间的顺序,划分为前后衔接的若干环节案.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为了高效公平的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臵,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14.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16.行政体制:是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臵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17,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18,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19.行政区化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臵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20.行政机关档案: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21.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的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22.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23.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24.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5xx,xx,能力和品德的综合条件.26.行政决策: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平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的行政行为.27.行政决策体制:是指由承担各项任务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组成的一个组织系统.28.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参与行政决策是现代行政决策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行政民主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内容.29.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30.行政复议范围: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可以向行政复议机关请求重新审查的行为.31.行政诉讼:就是公民或法人对行政机关或行政人员就违法行政行为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32.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33.行政追偿:是指行政赔偿义务机关代表国家向行政赔偿请求人支付赔偿费用以后,依法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公务员,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的法律制度.34.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追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35.行政赔偿请求人:是指受违法行政行为侵害,依法有权请求行政赔偿的人.赔偿请求,旅行行政赔偿义务的机关,而后者则指执行公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具体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7.行政赔偿程序:是指行政赔偿请求人向行政赔偿义务机关请求行政赔偿,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处理行政赔偿申请,以及法院解决行政赔偿纠纷的步骤,方式,顺序和时限的总和.38.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39.狭义的行政监督:是指行政系统上下级组织间回哦监察机关,依法对行政系统自身旅行职责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40.狭义的公共组织:是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41.选择性招标采购:是指通过公开程序,邀请供应商提供资格文件,只有通过资格审查的供应商才能参加后续招标.42.选任制: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选举制度选举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43.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个体,团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结合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观念和不断创新的过程.44.限制性招标:是指不通过预先刊登公告程序,直接邀请一家或两家以上的供应商参加投标.45.西方国家公务员: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政府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Y1.一般行政环境:是指公共行政系统外部的宏观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2.一般行政监督:是基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各级政府对其工作部分和工6良现象.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对社会一切不良现象的监督.狭义的意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Z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2.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机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3.政府采购:是指政府机构出于履行职责的需要,以购买,租赁,委托或雇佣等方式获取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活动.4.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5.自然地理环境: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臵和自然状况.6.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7.中央政府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权力和政府职能的划分,政府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等制度的总称.8.侦查监督:是指对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刑事侦查实行的法律监督,即监督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刑事侦查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9.职务犯罪监督:是指检察机关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所实施的监督.10.正式沟通:是一种通过正式的组织程序和组织所规定的正式渠道进行的沟通,是沟通的一种主要形式.中评选出中标供应商,并与之签定合同的一种采购方式12.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作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1、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未知,仅仅根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未知, 仅仅根据自己的经验、性格及其实力进行决策,因此带有 一定的主观性,此时主要采用以下准则进行决策.
1.
最大最小准则(悲观原则)
在最大最小准则下,决策者从各个行动的最小收益 中选取收益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反映了决策者的悲 观情绪,因而又称悲观原则.
4.3 不确定型决策
4.3 不确定型决策
2.乐观准则 乐观准则是从最好的情况出发,带有一定的冒险性质, 其决策方法是从各个可行方案的最大收益中,选取收 益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4.3 不确定型决策
3. 赫尔维茨准则 赫尔维茨准则是通过赋予一个乐观系数 (0 1) 将每个方案的最大收益和最小收益折中起来考虑,求出方 案的折中收率决策准则
等概率决策准则是由拉普拉斯提出的一种决策准则。 它假定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概率)是相等的, 在这种条件下利用同等概率来计算各个可行方案的期望 收益值,具有最大期望收益值的方案就是最优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不确定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面临的信息不完全、风险不确定、结果多变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决策。
在决策中,决策者缺乏完备的信息,无法准确预测各种可能的结果和其发生概率,因此无法确定最佳的决策方案。
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需面对风险,即进行决策的结果可能是好的、坏的或中性的,且每种结果发生的概率不确定。
与确定性决策相比,不确定型决策涉及的环境更加复杂和不可预测,决策者需要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之间做出权衡。
为了应对不确定性,决策者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决策。
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概率决策,即将不确定性转化为概率分布,通过计算不同方案的期望值或风险值来做出决策。
这种方法通过对可能结果的概率进行估计,对各种结果进行权衡,从而选择具有最高期望值或最低风险值的决策方案。
另一种方法是决策树分析,通过构建决策树来模拟决策的过程并评估各个决策节点的风险值。
决策树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系统地考虑各种可能的结果和其发生概率,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评估不同决策方案的风险和收益。
此外,决策者还可以采用试错法,即通过尝试不同的决策方案并观察结果来不断学习和调整决策策略。
试错法适用于决策结果无法准确预测的情况,通过不断试验和调整决策方案,决策者可以逐渐积累经验,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果。
总之,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需要在有限的信息和不确定的环境中做出决策。
为了应对不确定性,决策者可以采用概率决策、决策树分析和试错法等方法来评估不同决策方案的风险和收益,并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