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案
中美法律层面博弈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近年来,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
华为作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的代表,在美国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美国政府对华为的知识产权问题一直持怀疑态度,甚至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
本文将以华为与美国政府的知识产权之争为例,分析中美法律层面博弈的案例。
二、案例概述1. 华为在美国市场的布局华为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涵盖电信网络、IT、智能终端和云服务等领域。
自2001年起,华为开始进军美国市场,通过与美国企业合作,逐步拓展市场份额。
2. 美国政府对华为的知识产权质疑2012年,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华为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报告主要质疑华为的知识产权来源,认为华为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美国企业的技术。
3. 华为应对措施面对美国政府的质疑,华为积极应对,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以下为华为在美国法律层面博弈的主要案例:(1)华为诉美国政府2014年,华为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美国政府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和第五修正案。
华为认为,美国政府的限制措施限制了其在美国市场的发展,损害了其合法权益。
(2)华为与AT&T的合作案2016年,华为与AT&T达成合作协议,计划在美国销售智能手机。
然而,美国国会情报委员会对此次合作表示担忧,认为华为可能通过合作获取美国企业的技术。
在美国政府的干预下,AT&T最终取消了与华为的合作。
(3)华为诉美国商务部2018年,华为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区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美国商务部违反了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
华为认为,美国商务部在处理其出口许可申请时,存在歧视性做法。
三、案例分析1. 知识产权争议焦点华为与美国政府的知识产权之争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华为的知识产权来源美国政府质疑华为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美国企业的技术,尤其是在华为早期发展过程中。
(2)华为的技术研发能力美国政府认为,华为的技术研发能力可能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经典谈判案例
经典谈判案例案例一:中美知识产权谈判背景介绍在20世纪90年代,中美之间因知识产权问题产生了激烈的贸易摩擦。
美国认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严重损害了美国企业的利益。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双方展开了一系列谈判。
谈判过程1. 初步接触:1991年,中美双方首次就知识产权问题进行正式磋商。
由于立场差异较大,谈判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
2. 紧张升级:1994年,美国将中国列入“特别301条款”观察名单,威胁对中国采取贸易制裁措施。
3. 关键突破:经过多轮艰苦谈判,1995年双方达成《中美关于知识产权的协议》,中国承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美国则取消对中国的贸易制裁。
结果与影响这次谈判的成功,不仅避免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战,还促使中国加快了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后续的国际经济合作奠定了基础。
---案例二:巴黎气候协定谈判背景介绍2015年,全球近200个国家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展开谈判,旨在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减排协议。
谈判过程1. 预备阶段:各国提交自主贡献方案,表明愿意承担的减排责任。
2. 技术细节讨论:围绕资金支持、技术转让、透明度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3. 最终协议达成:经过两周密集磋商,所有参与国家一致同意并通过《巴黎协定》。
结果与影响《巴黎协定》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新起点,展现了国际社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团结与决心。
该协定对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两个案例展示了不同领域内的经典谈判实例,从知识产权保护到全球环境保护,每一次成功的谈判都是各方智慧与耐心的结晶,也为未来的国际合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案例中美知识产权
案例中美知识产权交锋1989年,美国在《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签订后第一次将中国知识产权问题列入重要观察名单。
对此,中国政府与美中美在知识产权上的交锋由来已久。
中美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依据的是一个双边协定,即1980年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
依据该协定,每一方提供的专利、商标和着作权的保护,应与对方给予自己的此类产品相适应的保护。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在中美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同时,两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争端也日渐浮出水面,并且已经爆发过多次,尤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美知识产权之争更是多次剑拔弩张,而最终又通过一次次的互相让步,平息了争端。
两国政府进行了积极的磋商,双方于同年5月中旬在华盛顿达成一个《谅解备忘录》。
在该备忘录中,中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版权法,其中计算机程序将作为特殊种类的作品予以保护;中国将修改专利法,以延长专利保护期限和扩大专利保护范围;中国将参加一些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等。
但是问题远未结束,两年后,也就是1991年5月,美国贸易代表宣布,将中国从“重点观察名单”中升至“重点国家名单”中,这进一步加剧了美中知识产权的争端。
美方的理由是,与中国已经举行的多次双边谈判没有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进展;中国缺乏对美国知识产权充分有效的保护;中国知识产权法律落后,缺乏对不正当竞争的制裁等。
提出的这些问题无疑对我国政府是个严峻的考验。
为了达成进一步地理解,我国政府以理性的态度予以分析,并以积极的姿态同美国进行了谈判。
我国政府客观承认了美方提出的问题,承诺全面修改知识产权法律,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水平。
并于1992年下半年修订了“专利法”、“商标法”,颁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双方在这次谈判中都有所让步,美方承诺不对中国进行制裁,并同中国签署了《中美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谅解备忘录》,一场贸易大战在双方的让步中得以避免。
此后中美在知识产权问题上沉默了两年时间,两年后,美国贸易代表坎特再次宣布将中国列入美特别301条款的重点观察国名单,指责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使美国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案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案摘要中美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两国经贸摩擦的增加,其中突出表现在知识产权领域。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两国之间爆发多次知识产权争端,一波三折持续至今。
究其实质,既有中美双方经济利益的角逐也有两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的认识偏差。
鉴于两国经贸来往不断扩大,相互依赖越来越深,采取“开放中保护”的相关战略措施,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化解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是必由之选。
2001年末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美知识产权争端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和时代,由以往的被动接受单边制裁或进行双边对话式谈判逐渐过渡到如今的多边争端解决机制。
一案件概述依据专家组报告及相关资料显示,中美知识产权争端WTO第一案自2007年4月10日美方提出磋商请求起,于同年12月进入专家组审理阶段,2009年1月26日专家组对外公布裁决,2009年3月20日争端解决机构(DSB)通过报告宣告此案终裁,前后共历经23个月的时间。
专家组针对美国的三项诉求裁决如下:1.版权保护方面。
中国著作权法第4条第1款与中国根据已被TRIPS协定第9.1条吸收的《伯尔尼公约》(1971年版)第5(1)条以及TRIPS协议第41.1条规定下应承担的义务不相一致。
即支持美方诉求。
2.海关措施方面。
驳回美国关于中国海关措施违背TRIPS协议第59条的规定的指控;但认为中国的海关措施违背TRIPS协议第59条的规定。
3.刑事门槛方面。
美国未能证明中国的刑事门槛规定与中国根据TRIPS协议第61条第1款承担的义务不一致,因此驳回此项诉求。
根据上述结论,专家组按照DSU第19.1条提出建议,由中国改进著作权法和海关措施以符合它根据TRIPS协议所承担的义务。
二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实质中美知识产权争端随着美国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而达到高潮,其实质是中美双方经济利益的角逐和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的认识偏差。
(一)中美双方经济利益的角逐经济全球化是建立在知识经济的基础之上的,知识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由美国主动挑起的中美知识产权争端,在WTO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新战场上,自2007年4月10日拉开序幕后,历经近20个月,于2009年1月26日这天终见分晓。
在这天,WTO 专家组发布最终裁决报告,在美国提出的三项请求中,有两项获得了支持,有一项被驳回。
根据WTO争端解决程序,中美双方都可以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出上诉,但根据WTO的一贯做法,提起上诉获得更改裁决结果鲜有成功,因此,这次专家组的终裁报告,将成为最终的事实裁决结果。
对此,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称WTO专家组的最终报告是“重要胜利”,但由于一部分主张没被认可,也有上诉的可能性。
可见美国对这样的结果不是太满意,因为美国只是获得了“文字”上的胜利,但并没有正确理解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相关基本概念,如WTO专家组最终报告中,认定中国的著作权法将审阅后不得出版、或正在审阅过程中的作品,不作为保护对象、以及没收侵害商标制品不当违反了WTO的协定。
但对于三项诉讼中最重要的部分却没获得支持,如美国主张的中国对盗版经销者等的刑事追究标准不够严格的观点,由于证据不足没有被认定。
中国商务部对胜诉的部分表示欢迎,对败诉的部分表示了遗憾,中方正在对专家组报告作进一步评估,以决定是否上诉。
从本案的裁决结果、以及历次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来看,美国正从惯用的301条款、337条款的双边、甚至单边措施,转向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这种多边手段,就意味着中国的胜利。
争端的来龙去脉美国的诉讼请求和诉讼理由2007年4月10日,美国向WTO争端解决机构提出了与中国进行磋商的请求,其认为中国的一些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执行方式,违背了WTO《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定》和《尼泊尔公约》等规定的义务。
美国的磋商请求和诉讼理由包括如下:美国提出,中国刑法中规定的假冒商标和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受刑事处罚(包括监禁和罚金等)的门槛太高。
由于中国缺乏规定有关假冒和盗版行为造成的多大商业规模侵权而纳入刑事程序、以及遭受多重刑罚处罚,这违反了《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定》第41.1条和第61条的规定。
浅谈中国在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案中的得与失分析
浅谈中国在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案中的得与失分析一、wto争端解决机构对中美知识产权案的裁决2009年3月20日争端解决机构(dsb)通过报告宣告中美知识产权案的终裁,dsb专家组针对美国的诉求裁决如下:首先,专家组裁定美国没能证明中国有关刑事门槛的规定不符合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其次,关于海关措施,专家组认为,虽然中国海关对进口冒牌货仅摘除非法标志的处置方式不符合《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但美国没能证明捐赠给社会公益机构、卖给权利人等处置方式不符合《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美国也没能证明中国有关拍卖的规定影响了海关销毁货物的权力。
最后,关于我国著作权法,专家组认为,虽然对未能通过审查的作品、通过审查的作品中被删除的部分不提供著作权保护,不符合《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和《伯尔尼公约》,但在从未提交审查的作品、在等待审查结果的作品等方面,美国未能证明中国的做法不符合《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专家组还强调,其裁决不影响中国的内容审查权。
①二、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起源(一)美国方面对于产生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原因第一,知识产权产品是美国最具竞争力的产品,知识产权是美国的比较优势所在,对美国的经济影响重大。
近年来,美国的外贸逆差逐年上升,尤其是中国更成为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必然会借助其优势产品来改善或扭转其贸易逆差。
②第二,维护美国贸易政策的权威。
美国把知识产权列为其贸易政策的关键部分,以创造一个更加尊重知识产权的国家框架。
就国际体制而言,美国缺少的不是制度,而是对制度的落实。
美国必须紧盯其它国家的履约情况,以真正确保美国的利益。
对于正在崛起中的中国,美国更是不能放过。
(二)中国方面对于产生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原因第一,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不断升级,高科技产品已开始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力。
但是,许多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并且中国许多公司还处于模仿阶段缺乏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这使得知识产权纠纷成了目前跨国公司压制中国公司的强有力的武器。
案例2:中美知识产权谈判
案例2: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案例2:中美知识产权谈判最近几年来,中美贸易磨擦频繁,诸如美国对华制裁、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地位、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人、纺织品非法转口、美中对外贸易逆差、美国对中国输往美国的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等等,接连不断。
有关这些磨擦的谈判曾几度陷入僵局,又几度起死回生,最终达成协议。
中美之间有关知识产权争端的谈判同样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一、争端的导火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瞩目。
同时,为加快同世界经济的接轨,中国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成了一些发达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得以完成的立法历程。
同时,中国政府也不断加强执法体系的建设,通过司法和行政两个途径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
不可否认,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国也仅有10年的历史,在全国人民中加强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意识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我国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在有些地区比较突出,对此国内的权利人也有自己的见解。
尽管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美国对中国的压力仍不断升级,动辄挥舞其“特殊301条款”大棒,以贸易报复相威胁。
美国微软公司1974年贸易法301条款(1988年又改为“特殊301条款”)规定,美国贸易代表有权将没有对美国的知识产权给予充分有效的保护和未对持有知识产权的美国人给予公平的市场准人的国家,列为重点国家,经过6个月的调查,谈判达不成协议则实行贸易报复。
美国曾用此大棒对付过巴西、印度,还曾把欧盟、印尼、泰国等列为“重点观察国家”。
1991年11月美国将我国列为重点国家,并宣布了15亿美元的报复清单,后经磋商解决。
1994年6月30日,美国再次将我国列为重点国家,对所谓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调查,并扬言,在6个月里一经调查属实,就将实行贸易报复。
二、高昂的要价自美国将中国列入“重点观察国家”之后,中美两国就知识产权保护就开始展开谈判。
案例中美知识产权
案例中美知识产权
中美知识产权案件主要涉及到专利、商标和版权等方面,以下是近年来中美知识产权相关的几个案例。
1.中美贸易战中的知识产权纠纷:自2024年起,中美贸易纠纷升级为贸易战,其中也包括了知识产权方面的争端。
双方就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多次交锋。
例如,美国指责中国侵犯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涉及到中国的强制技术转让政策和侵权行为。
这引发了中美之间一系列的贸易战,双方互相征收关税,对彼此的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2.中美专利纠纷案:中美之间的专利纠纷也在不断增加。
例如,2024年,美国微软公司向中国华为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后者侵犯了其在3G和4G通信技术方面的专利权。
华为则回应称,自己具有完全合法的技术和专利,并表示将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行动保护自己的权益。
这个案例引起了全球对中美专利争端的关注,也反映了双方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矛盾。
4. 中美版权保护案:版权是知识产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之间也有一些版权纠纷。
例如,2024年,中国短视频平台TikTok在美国市场受到版权侵犯指控。
一些美国音乐制作人指控TikTok未经授权使用了他们的音乐作品。
随后,TikTok与该音乐制作人达成了和解,同意为他们的音乐提供版权保护。
这个案例表明了在数字化时代,版权保护变得更加困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相关问题。
综上所述,中美知识产权案例涵盖了专利、商标和版权等多个方面。
双方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纠纷不断增加,需要通过合作和对话来解决问
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也将成为中美关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中美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既有共同利益,也存在分歧。
本案例以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探讨两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异同。
二、案例介绍1. 案例一:中国华为与美国谷歌的知识产权纠纷华为是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其在美国市场面临着谷歌的知识产权侵权指控。
谷歌认为,华为侵犯了其持有的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的专利权,要求华为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该案在中国和美国均引起了广泛关注。
2. 案例二:美国苹果公司与中国的知识产权纠纷苹果公司是全球知名的电子产品制造商,其在中国市场面临着知识产权侵权指控。
中国厂商认为,苹果公司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权,要求苹果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损失。
该案在中国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一:中国华为与美国谷歌的知识产权纠纷(1)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差异在美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较为完善,法院在审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时,对被告的侵权行为采取严格的审查标准。
而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法院在审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时,对被告的侵权行为审查标准相对宽松。
(2)案例启示本案表明,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应借鉴美国等国的先进经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提高法院在审理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时的审查标准,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
2. 案例二:美国苹果公司与中国的知识产权纠纷(1)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合作与分歧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既有合作,也存在分歧。
在合作方面,两国签署了《中美知识产权协定》,共同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在分歧方面,两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标准、执法力度等方面存在差异。
(2)案例启示本案表明,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合作与分歧。
我国应加强与美国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规则制定,同时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wto
四、专家组对以下事项适用司法经济原则:第一, 根据被TRIPS协定第9.1条吸收的《伯尔尼公约》 (1971年版)第5(2)条所提出的主张,以及根据TRIPS 协定第61条(与著作权法相关)所提出的主张;第二, 根据TRIPS协定第41.1条和TRIPS协定第61条第2款 (与刑事门槛相关)所提出的主张。 五、根据上述结论,专家组按照DSU第19.1条 提出建议,由中国改进著作权法和海关措施以符合它 根据TRIPS协定所承担的义务。
过程:
2007年4月10日,美国政府向WTO争端解决机构(DSB)提出请求,要求与 中国就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的若干措施进行磋商。美国请求磋商的 事项有四: 其一、提起刑事诉讼及实施刑事处罚的门槛要求。涉及对假冒商标和 盗版侵权行为提起刑事诉讼及实施刑事处罚要求达到的门槛。
其二、海关对没收的侵犯知识产权货物的处理。 其三、否定尚未获准在中国境内出版或传播的作品的著作权、相邻权 及其权利保护。 其四、对擅自复制或擅自发行著作权作品者未能追究刑事责任及实施 刑事处罚。
TRIPS协议:
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包括假冒商品贸易)协议(草案)》 的简称。这个文件将会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标准。 “TRIPS”的宗旨是:期望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扭曲和障碍,促进对 知识产权充分,有效的保护同时保证知识产权的执法措施与程序不至 于变成合法的障碍。 “TRIPS”协议涉及的知识产权共有以下八个方面:著作权及其相 关权利、商标、地理标记、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 计、对未公开信息的保权和对许可合同中限制竞争行为的控制。同时, 对上述知识产权的可获得性、范围及行使标准、施行、获得与维持程 序、纠纷的预防及解决等,协议中均作了详细规定,已超出任何现有 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将使知识产权问题与贸易问题密不可分。
解析中美知识产权争端WTO第一案
解析中美知识产权争端WTO第一案一、前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的保护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WTO第一案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在全球范围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该案进行深入解析,以期对未来中美经济关系发展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标题一:WTO第一案背景介绍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是世贸组织的三项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问题。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WTO第一案目前已平息,但它是一段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文字。
本章将对该案的背景、诉求、裁决结果等进行系统梳理。
三、标题二:WTO第一案背后的深层因素分析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政策,其背后涉及到文化、经济、政治等多个领域。
而中美知识产权争端WTO第一案的背后,则深层次反映了中美双方在知识产权发展、自主创新等方面的矛盾。
本章将从制度、文化、市场等方面出发,分析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深层次因素。
四、标题三:WTO第一案对中美的影响及各自应对措施国家间的经济贸易交往是相互影响的。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WTO第一案对于中美双方以及全球经济的影响上是不言而喻的,包括对双方经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本章将探讨中美知识产权争端WTO第一案对中美的具体影响,并从不同的经济模型、个案等方面出发,提出各自的应对措施。
五、标题四:中美知识产权争端背景下的全球化趋势解读全球化是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中美知识产权争端WTO第一案则反映了全球化的另一面:保护主义。
本章将从全球化的定义、特点、作用等角度出发,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深层含义,并对全球化下的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宏观趋势进行分析。
六、标题五:启示与反思中美知识产权争端WTO第一案虽然已过去,但它对全球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中美经贸关系以及双边合作等方面均有着深远影响。
本章将从历史研究、政策分析、经验总结等角度出发,对该案进行全面反思,并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启示。
七、案例一:特朗普政府与华为产业链华为是中国的一家高科技企业,在欧美市场拥有大量的市场份额。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案
知识产权是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
在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一直是美方重点关注议題之一。
据有关统计,知识产权产业占美国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在经济増长中占40%,美国大企业2/3的价值可以追溯到以专利和商标等为代表的无形资产。
为此,美国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自由贸易区、双边知识产权对话与合作等多种形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推动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美国对中国知识产权的关注体现了其利益所在,并与其全球战略保持一致。
1979年签订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第六条规定,中美双方承认在其贸易关系中有效保护专利、商标和版权的重要性,每一方提供的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的保护,应与对方给予自己的此类保护相适应。
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两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争议也日渐显现。
1991年,两国政府开始知识美国对中国知识产权的关注体现了其利益所在,并与其全球战略保持一致。
1979年签订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第六条规定,中美双方承认在其贸易关系中有效保护专利、商标和版权的重要性,每一方提供的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的保护,应与对方给予自己的此类保护相适应。
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两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争议也日渐显现。
1991年,两国政府开始知识产权谈判,分别于1992年、1995年和1997年达成了三个知识产杈保护协议。
2004年,中美商贸联委会升格为副总理级,专门设立了知识产权工作组,讨论解决中美知识产权问題。
美方关注议題涉及知识产权立法、执法、行政资源配置、商标、专利、版权等诸多方面’几乎涵盖了知识产权所有领域。
起诉方:xx应诉方:xx案件概括:2007年,美国提出了要求中国解决的知识产权间题清单。
经过多次磋商未果后,美国将部分问题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包括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门槛、海关处置侵权货物的措施、依法禁止出版传播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复制发行等4个问題,涉及《刑法》、《最髙人民法院、最髙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知识产权梅关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梅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梅关总署公告2007年第16号》、《著作权法》及其他一些法律和行政法规。
中美知识产权WTO争端案一场引人注目的博弈
美 国声称 ,2 0 年美 国海 关缴获 的假 冒和盗版侵 权 08 商 品有 8%来 自中国 。然而在美 国公布的三大侵权案件的 1 主 犯有两 名是美 国 人 ,第三名 也非 中国人 。把侵 权贸易 的 责任 完全归 咎于 中国 ,对于解 决 知识产权 问题 没有任 何 帮助 。减少 摩擦 、增 强合作 才是有 效遏 制侵权 贸易的
的 背 景 下 ,保 护 知 识 产 权 绝 不 是 中国 一 家 之 事 ;对 于 知 识 产权 的 侵 权 犯 罪 行 为 ,也 绝 不 能 单 依 靠 中国 的 一 家 之 力 可 以 解决 。
定 ,美 国也没能证 明中国有 关拍 卖的规定 影响了海关销 毁货物的权力。3 、关于我国著作权法 。专家组部分支持了 美方观点 ,认为 中方对未能通过审查的作品 、通过审查的 作品 中被删除的部分不提供著作权保护 ,不符合 《 贸易 与 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和 《 伯尔尼公约》 ,但在从未提交 审查的作品 、在等待审查结果 的作 品、通过审查作 品之未 修改版本等方面 ,美 国未能证 明中国的做法不符合协定 。
家组 的裁决结果 是 :1 、关于刑 事门槛 ,专 家组 裁定美 国 没能证明中国有 关刑事门槛的规定不符合WT 《 O 与贸易有 关的知识产权协 定》 ,刑事 门槛 中方获全 胜 ;2 、关于海 关措施 ,专家组认为 ,中国海关对进 口冒牌货仅摘 除非法 标志 的处置方式不符合 与 贸易有 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
中美知识 产权WT 争端案 O 场 引人注 目的博弈
一
0/ 凌 张 宁
3 0 月2 日,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会议在 日内瓦通过 了中美知识产权W O T 争端案专家组报告, 为期近两年的中美较量终于有 了结果。随后 ,国内多方媒体 以 “ 中国赢 了”的标题对该案结果进行 了 报道 。然而当人们细看文章 内容时便会 发现 ,并不是美 国所提起的每一项诉讼都被驳回。而此时 ,美 国媒体也在第一时间以 “ 美国赢 了”为题 大肆报道该案结果 。
也谈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案
也谈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案摘要:本文就2007年美国提起针对我国的trips协议争端解决案,首先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作了简要的论述,然后分析了该案的案由、争议的事项以及该案件对中国的影响。
关键词:trips协议 wto 知识产权一、引言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进程和wto体系,中国与其他国家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更多的摩擦。
其中,有关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措施一直是中美之间争议比较大的一个问题。
2007年4月10日,美国政府根据dsu第1条和第4条以及trip协议,正式就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实施的措施向wto 争端解决机构提出要求与中国政府进行磋商。
2007年6月7日和8日,美国和中国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磋商。
磋商对某些问题作出澄清,但是争端并没有解决。
2007年8月21日,美国正式向wto提出要求成立专家组。
2007年9月25日,wto争端解决机构设立专家组审查此案件。
至此,中美之间关于知识产权的争端解决正式由外交途径走向以wto规则为主导的多边争端解决机制。
二、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案的思考在本案中,美国提出了三项主张。
其中,第一项涉及中国的刑事程序和惩罚的门槛问题。
美国认为中国并没有设置防止假冒注册商标商品和盗版行为的可行性的门槛,即中国司法解释中盗版500份触犯刑法的门槛过高,对一些构成符合trips协议下商业规模的侵权行为不予处罚。
这里面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样的侵权门槛才可以被认定为构成可以受到刑法处罚的”商业规模”行为?如何认定这个门槛(标准)?trip协议第1条第1款第1句确立了有效实施的义务和原则。
在此原则之下,成员方有自由确定以其域内法律制度及实践实施trips协议的恰当方式,不得抵触该协议。
根据该原则,问题则转化为中国对侵犯知识产权的刑法的门槛是否有效地实现了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
这个问题,需要联系中国的国情来解释,而不应该由美国单方面地依据其国内法的标准来判断中国的刑事处罚制度是否有效保护了知识产权。
中外十大知识产权纠纷案例
中外十大知识产权纠纷案例1.高通诉苹果专利侵权案这是一起持续多年的专利侵权案,高通指控苹果侵犯了其无线通信技术专利。
双方在多个国家的法院都对此案展开了诉讼,并在2024年达成和解协议。
2.美国亚马逊诉中国商家侵权案2024年,美国亚马逊对30个中国商家提起诉讼,指控他们在亚马逊平台上销售侵犯版权的产品。
这起案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于电商平台上知识产权保护的讨论。
3.美国微软诉中国企业违反商标法案微软指控一家中国企业在其产品中使用了与微软商标相似的标志,并在美国法院提起诉讼。
这个案件成为了探讨跨国商标保护的重要案例。
4.苹果诉三星专利侵权案苹果指控三星在其智能手机中使用了苹果的专利技术,侵权了苹果的知识产权。
这个案件持续了多年,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诉讼。
5.中国茅台酒商标纠纷案茅台酒是中国的一种知名的白酒品牌,其商标的保护引起了一场广泛的纠纷。
涉及到国内外企业在商标注册和使用上的纠纷。
6.美国索尼音乐诉中文在线著作权侵权案索尼音乐指控中文在线未经授权在其平台上发布了音乐作品,侵犯了索尼音乐的版权。
此案在中国引起了关于在线版权保护的重要讨论。
8.华为诉三星专利侵权案华为指控三星在其智能手机中使用了华为的专利技术,侵权了华为的知识产权。
这个案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诉讼,并达成了和解协议。
9.中国真功夫连锁餐厅商标纠纷案中国真功夫连锁餐厅在商标注册上与其他同名商标发生了纠纷,引起了一系列的法律诉讼和公众讨论。
10.美国苹果诉中国领先手机厂商专利侵权案苹果指控中国领先手机厂商在其智能手机中使用了苹果的专利技术,侵犯了苹果的知识产权。
这个案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在多个国家的法院展开了诉讼。
以上是中外十大知识产权纠纷案例的简要介绍。
这些案例涉及到各种不同的知识产权问题,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等。
每个案例都反映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知识产权纠纷的复杂性和广泛性。
解析中美知识产权争端WTO第一案
解析中美知识产权争端:WTO第一案引言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IP)是全球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知识产权是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然而,中美两国之间的知识产权争端长期存在,给双方经济关系带来许多问题。
其中,WTO(世界贸易组织)第一案是中美知识产权争端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案例。
本文将对该案进行解析,探讨其背景、过程和影响。
背景中美贸易关系紧张源于多个方面,其中知识产权是导致争端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后,许多外国企业和知识产权持有者发现自己的权益遭受侵犯。
这导致了美国及其他国家对中国侵犯知识产权的指控,并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
其中,WTO第一案成为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重要里程碑。
WTP第一案的过程WTO第一案,也被称为“美国诉中国知识产权问题案”,是美国于2006年向WTO提起的对中国的起诉。
该案件涉及到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问题,涵盖了版权、商标和专利等方面。
美国的指控美国在该案中指控中国存在以下问题:1.不充分保护外国企业的知识产权:许多外国企业在中国市场遭遇知识产权被盗用等问题,中国对此缺乏有效保护措施。
2.不公平市场准入:中国市场对外国企业开放存在很多限制,这也导致了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的问题。
3.强制技术转让:中国针对外国企业或投资者往往要求强制技术转让,并对其进行技术要求,这违反了国际贸易规则。
WTO的裁决WTO进行了对这一案件的调查,并最终做出裁决。
WTO在裁决中认为,中国确实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问题,并违反了贸易规则。
具体来说,WTO认为:1.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和执行力度不足。
2.中国对外国企业的市场准入存在限制。
WTO要求中国改正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不足,并进行必要的改革。
影响WTO第一案对中美知识产权争端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双方关系和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美关系WTO第一案直接影响了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
美国指控中国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国际组织的认可,这使得中美两国需要进行更多的对话和合作,以解决其贸易争端。
中美知识产权纠纷
2007年4月10日,美国以中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不符 合世贸组织有关规定为由,向世界贸易组织提起诉 讼,并于8月首次提出设立专家组的要求,但被中方 依据相关规则驳回。而美方在当年的9月又再次提出 设立专家组的要求,按照世贸规则,专家组自动成 立,中美两国间长达两年的知识产权争端也由此揭 开序幕。 美方提出的诉讼焦点主要集中在三方面:涉及知识 产权犯罪的刑事门槛问题、海关处置侵权货物的措 施问题,以及依法禁止出版传播作品的著作权保护 问题。
中美知识产权纠纷简介
中美知识产权的纠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1989—1996年剧烈动荡的中美关系 中急速展开,以三次冲突起始,又以三次合作结束。1988及1989年美国贸易代表 办公室均将中国列入了“重点观察国家”。1991年4月26日,美国又以中国的知 识产权保护不力为由进行 “ 特别 301” 调查,最终签署了《中美关于知识产 权保护的谅解备忘录》。备忘录规定,自签订之日起,美国终止对中国的“特殊 301调查”,并取消把中国指定为重点国家。这是中美之间关于知识产权的第一 次争端,也是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序幕。第二次知识产权争端的焦点是盗版问题。 1994年6月,美国认为中国在实施立法方面很不力,并且实质上也没有保护著作 权作品的立法,盗版严重,以音像制品盗版和计算机软件盗版问题再次把中国列 入“重点国家”名单,重新对中国发起“特殊301调查”。经历了报复与反报复 之后,双方又在北京恢复谈判,并在l995年2月26日深夜草签了《中美知识产权 保护协议》。协议由双方换函和“有效保护及实施知识产权的行动计划”组成。 《中美知识产权保护协议》签署事隔仅一年,中美知识产权纠纷再次成为两国贸 易关系的热点。1996年4月30日,中国再次被美方列为“301条款” 重点国家, 而且是该年度唯一的“重点国家”。经过几轮谈判,最终美国许诺把中国从“特 殊301重点国家名单”上撤出,且不实施拟进行的报复,并且在1997年到2002年 期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这几年中没有一年将中国升格为最高级别的“重点国 家”或次之的“重点观察国家”名单,开始通过鼓励而不是施压来促使中国进一 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然而,这种平静状况并未持续多久。从2004年开始,美国 商业界对中国在世贸组织框架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开始流露出更多不满,美 国利用“337条款”对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相关产品展开的立案、调查呈现出上升 趋势。2007年4月9日,美国更决定就中国的知识产权实施和文化产品市准入问题, 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从而首次把中美知识产权之争推向以WTO规则为平台的多 边解决机制。至此,中美知识产权争端达到高潮
TRIPS协议论文知识产权论文:也谈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案
TRIPS协议论文知识产权论文:也谈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案TRIPS协议论文知识产权论文:也谈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案引言知识产权是全球经济竞争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各国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争端解决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其中,中美两个经济体之间的知识产权争端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讨论TRIPS协议在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案中的作用。
TRIPS协议概述TRIPS(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协议是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时达成的多边贸易协议之一。
该协议旨在统一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并规范了跨境贸易中的知识产权规则。
TRIPS协议涵盖了专利、商标、版权、工业设计、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领域。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案分析在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案中,TRIPS协议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以下将从专利、商标和版权三个方面具体分析。
专利专利是一种通过法律保护发明者的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
TRIPS协议规定了专利保护的最低标准,包括专利审查程序、专利保护期限等。
在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案中,专利问题是争议的核心。
中美之间就专利侵权和技术转让等问题发生了多起纠纷。
TRIPS协议为争端解决提供了基本框架,并为纠纷双方提供了诉讼程序和仲裁机构,有助于解决专利纠纷。
商标商标是一种用于标识商品来源的商业标识。
TRIPS协议对商标的保护提供了明确的规定,包括商标注册程序、商标使用要求等。
在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案中,商标问题也是重要的议题。
例如,中美之间曾发生过商标侵权、商标冲突等问题。
TRIPS协议为商标纠纷的解决提供了指导,使各国能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解决商标争端。
版权版权是一种用于保护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知识产权。
TRIPS协议对版权的保护也做出了明确规定,包括版权作品的范围、权利人的权益等。
在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案中,版权问题也是备受关注的领域。
例如,中美之间存在着盗版、侵权等问题。
017073中美知识产权冲突历程回顾
64中美知识产权冲突历程回顾邓 军国家知识产权局关键词:知识产权 301条款前不久,美国向世界贸易组织(W T O)起诉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其中包括指责中国政府反盗版不力等两项起诉。
通过回顾中美知识产权冲突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政府提出起诉是不理智、不明智的,是别有用心的。
中美关于知识产权的争端可分成两个阶段:(1)90年代中美关于三次“特别301条款”调查的争端;(2)中国加入WTO后,中美关于知识产权的争端。
今后也许还有第三个阶段。
三次“特别301条款”调查争端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美关于三次“特别301条款”的调查争端,包括下面3次。
1991~1992年中美第一次“特别301条款”调查争端1991年~1992年中美之间发生了第一次关于“特别301条款”调查的争端。
当时中美双方争论的焦点是: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是按照美国一国的标准,还是按照通行的国际标准来确定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是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逐步使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过渡到发达国家水平,还是不顾中国国情,立即达到发达国家的保护水平,特别是美国的保护水平?这一次争论的结果是,在美国贸易代表将要做出制裁中国决定几个小时之前,中美之间达成了《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谅解备忘录》。
当时中国被迫接受了美国的要价,承诺中国保护化学物质和药品,并对美国没有在中国申请的、当时依然有效的美国专利给予行政保护。
对这一结果,包括目前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过程中,人们说法不一。
有人举出印度化学工业发展的例子说明,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印度的化学工业,包括药品工业比我们国家发展得好,表现在目前印度的化学工业和药品工业的竞争力比中国高。
但是,我认为,1991年~1992年的中美争端实际上有着一个更宏观的政治背景。
在当时的背景下,为了中国发展的大局,我们接受了美国的要价。
1994~1995年中美第二次“特别301条款”调查争端1994年6月30日,美国贸易代表将中国列65为该年度唯一“重点国家”,随后开始了中美之间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第二次谈判。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历程研究(1979-2001)
协商谈判
双方通过仲裁调解,解决了部分争议和纠纷。
仲裁调解
双方通过法律诉讼,维护了自己的权益和利益。
法律诉讼
03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原因分析
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规则形成
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并逐渐形成了相关的国际规则和制度。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遏制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现实原因
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差异
中国和美国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导致了双方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认知和做法不同,从而产生了争端。
贸易不平衡问题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也是导致知识产权争端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认为中国在贸易中存在不公平行为,包括侵犯美国的知识产权,这使得中美之间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分歧。
加强国际合作
01
中美两国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知识产权问题。例如,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制定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和标准。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未来解决途径
促进对话与协商
02
中美两国可以通过对话与协商的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例如,可以定期举行知识产权磋商会议,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
通过对这一历程的研究,可以揭示知识产权保护对两国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影响,为两国未来的合作提供参考。
通过对这一历程的研究,可以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提供经验和教训。
02
研究综述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背景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焦点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的影响
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概述
03
1995年-2001年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国际规则的理解和应用也不够熟练,这导致了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经常面临知识产权争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产权是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
在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一直是美方重点关注议題之一。
据有关统计,知识产权产业占美国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在经济増长中占40%,美国大企业2/3的价值可以追溯到以专利和商标等为代表的无形资产。
为此,美国通过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自由贸易区、双边知识产权对话与合作等多种形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推动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美国对中国知识产权的关注体现了其利益所在,并与其全球战略保持一致。
1979年签订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第六条规定,中美双方承认在其贸易关系中有效保护专利、商标和版权的重要性,每一方提供的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的保护,应与对方给予自己的此类保护相适应。
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两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争议也日渐显现。
1991年,两国政府开始知识美国对中国知识产权的关注体现了其利益所在,并与其全球战略保持一致。
1979年签订的《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第六条规定,中美双方承认在其贸易关系中有效保护专利、商标和版权的重要性,每一方提供的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的保护,应与对方给予自己的此类保护相适应。
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两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争议也日渐显现。
1991年,两国政府开始知识产权谈判,分别于1992年、1995年和1997年达成了三个知识产杈保护协议。
2004年,中美商贸联委会升格为副总理级,专门设立了知识产权工作组,讨论解决中美知识产权问題。
美方关注议題涉及知识产权立法、执法、行政资源配置、商标、专利、版权等诸多方面’几乎涵盖了知识产权所有领域。
起诉方:美国应诉方:中国案件概括:2007年,美国提出了要求中国解决的知识产权间题清单。
经过多次磋商未果后,美国将部分问题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包括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门槛、海关处置侵权货物的措施、依法禁止出版传播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复制发行等4个问題,涉及《刑法》、《最髙人民法院、最髙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知识产权梅关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梅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梅关总署公告2007年第16号》、《著作权法》及其他一些法律和行政法规。
(-)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程序和责任门槛。
1.涉案措施我国《刑法》第二编第三章第七节规定了侵犯知识产权罪,包括假冒注册商标罪(第213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第214条),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第215条),侵犯著作权罪(第217条),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第2 18条)及单位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处罚(第220条)等。
根据这些条款,侵犯商标权、著作权的违法行为只有达到“情节严重”、“销售金额数额较大”、“违法所得数额较大”、“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才能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
例如,《刑法》第217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有下列侵犯著作权情形之_,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題的解释》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进一步明确、量化了侵犯知识产权罪的定罪量刑门槛。
例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髙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所列侵犯著作权行为之_,: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属于‘违法所得数额较大……”。
《最高人民法院、最髙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复制品数量合计在五百张(份)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规定的f有其他严重情节,;……”双方主张:根据《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61条,世贸组织成员方应至少对具有商业规模的故意的商标仿冒和盜版案件规定刑事程序和惩罚,可使用的补救措施应包括足以起到烕慑作用的监禁和域罚金,并应与适用于同等严重性的犯罪所受到的处罚水平一致。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41.1条也规定:“各成员应保证其国内法中包括关于本部分规定的实施程序,以便对任何侵犯本协定所涵盖知识产权的行为釆取有效行动,包括防止侵权的迅速救济措施和制止进一步侵权的救济措施。
”美国认为,达到“商业规模”的侵权人是指在市场中为获得经济收益而从事商业话动,因而在商业规模之上运营的人;或不论动机或目的,其行为在相关市场上就规模或数量而言足以构成商业规模的人。
中国在法律中设定了“一刀切”的金额或数量门槛(例如500份或3万元人民帀),并忽视了其它足以衡量侵权规模的指标。
据此,构成具有“商业规模的蓄意假冒商标或盜版”案件、但低于这些数量门槛的侵权行为(例如销售499份假冒产品或者盜版光盘),不能受到刑事处罚,从而在法律上为“商业规模的蓄意假冒商标或盜版”行为提供了“安全港”,这既不符合TRIPS第61条“各成员应规定至少将适用于具有商业规模的蓄意假冒商标或盜版案件的刑事程序和处罚”的规定,也与中国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41.1条下承拒的义务不符。
中国不否认侵犯知识产权罪刑事门榲的存在,但澄清中国对很多类型的商业犯罪适用门榲,门槛反映了不同违法行为对整个社会和经济秩序的影响,以及中国对刑事执法、追诉和司法资源分配优先顺序的判断。
考虑到中国的法律结构和其他有关商业犯罪的法律,中方认为假冒商标和盜版的刑事门榲是合理和恰当的,并提供证据证明有关门榲并不高。
“商业规模”是指具有相当规模的侵权活动,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取决于国家的自由裁量权以及国内的情况。
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下,刑事门榲是适当的。
此外,任何规模的侵权行为都可能被釆取行政执法措施,不存在侵权行为的“安全港”专家组裁决:专家组首先逐一分析了中国刑事门槛的体系,包括考察加重情节、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共同犯罪、以营利为目的、门槛的任一性、累积计算、非法经营额的计算法方法等。
在此基础上,专家组认定由于刑事门槛的存在,门槛之下的假冒商标和盜版行为不受刑事制裁。
因此,关键问题是门槛之下的假冒商标和盜版是否在“商业规模”之上。
专家组集中分析了“商业规模”的定义,认定其明确区别于美国主张的“商业”,同时也认为中国主张的“大规模”并不合适。
专家组在考虑双方证据后认为,“商业规模”表明《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61条要求将行为的性质和相对大小结合起来作为“市场基准”进行考察,应指“典型或通常商业话动的规模或程度”;“具有商业规模的假冒商标或盜版”应该是在特定市场中,针对特定产品的假冒商标或盜版的典型或通常商业话动的规模或程度。
这种“商业规模”是相对的标准,可大可小,其随着商业的形式、假冒商标和盜版的形式等众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在本案中,就需要结合中国的市场进行考察。
因此,专家组认定对第61条义务的衡量标准,当其适用于不同具体情况时会有所不同。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没有限制成员具体的立法形式,只要成员对具有商业规模的假冒商标和盜版规定了刑事程序和处罚,就履行了其义务。
针对中国的刑事门榲本身,专家组认为并不能判断在中国市场上,门槛之下的行为哪些在“商业规模”之上,哪些在“商业规模”之下。
因此,美国作为起诉方,必须用证据对此进行证明。
通过对美国所有证据的逐一审査并对比中国提出的反驳(特别是依据刑法总则和相关中国判决的论点),专家组认定美国未能就其针对第61条第1句话的主张建立有初步证据的案件。
鉴于美国针对第61条第2 句话和第41.1条的主张,都依赖于对第61条第1句话的诉请,专家组未对该等主张进行判决。
(二)海关对知识产权侵权货物的处置方式。
1、涉案措施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第27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第30条对海关处置知识产权侵权货物的方式做出了规定。
海关的处置方式是:(1)有关货物可以直接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或者知识产权权利人有收购意愿的,将货物转交给有关公益机构用于社会公益事业或者有偿转让给知识产权权利人;(2)被没收的侵犯知识产权货物无法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且知识产权权利人无收购意愿的,海关可以在消除侵权特征后依法拍卖有关货物。
拍卖货物所得款项上交国库;(3)有关货物不能按照第(1)、(2)顶规定处置的,应当予以销毀。
海关销毀侵权货物,知识产权权利人应当提供必要的协助。
有关公益机构将海关没收的侵权货物用于社会公益事业以及知识产权权利人协助海关销毀侵权货物的,海关应当进行必要的监督。
《海关总署公告2007年第16号》进一步明确:完全清除有关货物以及包装的侵权特征,包括清除侵权商标、侵犯著作权、侵犯专利权以及侵犯其他知识产权的特征。
对不能完全请除侵权特征的货物,应当予以销毀,一律不得拍卖。
海关拍卖侵权货物前应当征求有关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意见。
2、双方主张“在不損害权利可釆取的其他诉讼权并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59条规定:遵守被告寻求司法机关进行审査权利的前提下,主管机关有权依照第46条所列原则责令销毀或处理侵权货物。
对假冒商标货物,主管机关不得允许侵权货物在未作改变的状态下再出口或对其适用不同的海关程序,但例外情况下除外。
”第46条规定“为有效制止侵:权,司法机关有权在不进行任何补偿的情况下,责令将已被发现侵权的货物请除出商业渠道,以避免对权利持有人造成任何損害,或下令将其销毀,除非此点会违背现行宪法规定的必要条件。
司法机关还有权在不给予任何补偿的情况下,责令将主要用于制作侵权货物的原料和工具清除出商业渠道,以便将产生进一步侵权的危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在考虑此类请求时,应考虑侵权的严重程度与给予的救济以及第三方利益之间的均衡。
对于冒牌货,除例外倩况外,仅除去非法加贴的商标并不足以允许该货物放行进入商业渠道。
”美国认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59条要求授予依据第46条所列原则处理或销毀侵权货物的充分权力,主管机关必须自货物被认定侵权时起即有权选择任何合法的处置方式,直至处置完成。
中国海关处置没收侵权货物时存在一个强制顺序:首先,转交给社会公益机构或有偿转让给权利人;其次,清除所有侵权特征后拍卖;最后,予以销毀。
这种顺序造成海关不能直接销毀侵权货物,从而违反了世贸组织“将侵权货物清除出商业渠道或责令将其销毀”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