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课后练习: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第二节百日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百日维新
一、选择题
1.1897年康有为作《上清帝第五书》,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险提出警告,认为改革已势在必行。
这是基于( ) A.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B.强学会成立,维新运动准备就绪
C.康有为得到光绪皇帝赏识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充分发展
2.1898年1月,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
A.系统阐发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体制
C.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建议
D.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3.康有为等人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团体是( )
A.强学会B.保国会
C.共进会D.兴中会
4.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这表明他( )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5.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 )
A.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B.设立议院
C.制定宪法D.设立外务部
6.下列不属于维新变法法令措施的是( )
A.鼓励私人办学B.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
C.精简机构,裁汰冗员D.行宪法,大开国会
7.光绪帝支持、参与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答谢康有为救驾
B.挽救民族危亡
C.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与权力
D.做一个有为之君
8.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表现在( )
①不敢明确提出反封建的口号
②依赖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
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④在变法中没有提出自己的核心主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9.下列对于百日维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面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10.戊戌变法期间,肃亲王请外国军官训练他的儿子们,这表明戊戌变法( )
A.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B.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C.实现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
D.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材料二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戊戌政变记》请回答:
(1)材料一所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其实质内容是什么?
(2)材料一的主张在戊戌变法法令中是怎样体现的?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4)依据材料说明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
12.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1889年颁布的《明治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
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局限性。
(2)据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百日维新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答案
一、选择题
1.1897年康有为作《上清帝第五书》,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险提出警告,认为改革已势在必行。
这是基于( ) A.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B.强学会成立,维新运动准备就绪
C.康有为得到光绪皇帝赏识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充分发展
解析:选A。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随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的第五次上书就是受这一背景的影响。
B、C、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2.1898年1月,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
A.系统阐发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体制
C.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建议
D.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解析:选C。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并提出了相应的变法建议,蕴含了百日维新的指导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的内容;B、D两项是康有为在1895-1898年一贯宣传的思想主张。
3.康有为等人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团体是( )
A.强学会B.保国会
C.共进会D.兴中会
解析:选B。
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北京、上海设立总会,各地设立分会,已具有了政党性质。
4.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这表明他( )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解析:选D。
维新派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康有为主张改革中国的科举制度,这本身已上升到制度变革的层面。
因此,“中体西用”的基本含义,是用西方进步的思想文化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这里所说的“体”“用”与地主阶级洋务派有着明显的不同。
5.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 )
A.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B.设立议院
C.制定宪法D.设立外务部
解析:选A。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书并未涉及设立议院和制定宪法的内容,设立外务部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
6.下列不属于维新变法法令措施的是( )
A.鼓励私人办学B.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
C.精简机构,裁汰冗员D.行宪法,大开国会
解析:选D。
光绪帝颁布的变法法令并不代表实行资产阶级的政治路线,其变法的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故D 项不属于维新变法的法令,符合题意。
7.光绪帝支持、参与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答谢康有为救驾
B.挽救民族危亡
C.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与权力
D.做一个有为之君
解析:选C。
A项是干扰项,D项是现在的评价;B、C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根本目的”之意的是C项。
8.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表现在( )
①不敢明确提出反封建的口号
②依赖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
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④在变法中没有提出自己的核心主张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A。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上书皇帝本身就表明了他们变法的方式;从康、梁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从变法法令的具体内容可看出缺乏维新派力主的君主立宪等核心内容。
因此,①②③④均正确,A项符合题意。
9.下列对于百日维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面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解析:选A。
依据教材可知,光绪帝并未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等主张,故百日维新未能全面反映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10.戊戌变法期间,肃亲王请外国军官训练他的儿子们,这表明戊戌变法( )
A.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B.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C.实现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
D.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
解析:选B。
作为亲王,雇外国军官训练自己的儿子,这是受戊戌变法军事改革措施的影响,说明戊戌变法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材料二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戊戌政变记》请回答:
(1)材料一所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其实质内容是什么?
(2)材料一的主张在戊戌变法法令中是怎样体现的?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4)依据材料说明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
解析回答本题必须准确理解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变科举、变官制”等内容的含义,再结合百日维新有关政治方面和文化方面的内容,进而全面评价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答案 (1)中心论点:变法最重要的在于变官制。
实质内容: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君民共治。
(2)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减冗员,举办大中小学堂,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等。
(3)“悉达天听”证明了“官民上书言事”得到了一定的印证;但不是“人人封章……举国鼓舞欢蹈”,因为维新变法运动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4)这次变法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2.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1889年颁布的《明治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
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局限性。
(2)据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百日维新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局限性,应注意不要回答学习的内容。
(2)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概括,而不同点结合中日两国改革的不同措施即可得出。
答案 (1)局限性: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2)不同:未涉及政治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