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课后练习: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第二节百日维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程标准素养解读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从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角度了解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有为等人的思想主张及活动。
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
一、戊戌变法的思想基础1.早期改良思潮(1)形成原因①19世纪70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
②继承了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探索。
(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人。
(3)主要目的:解救民族危害,缓和社会矛盾。
(4)基本主张①经济方面: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②政治方面: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政治上保障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
(5)历史影响: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2.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变法思想萌发:青年时期,开始关心国家命运,留意西学;后来,萌发变法思想。
(2)上书变法:1888年,在北京第一次上书光绪帝,陈述变法图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变成法,求自强,挽救危局。
(3)变法理论①“三世说”: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
②代表作:在学生梁启超等人的协助下,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变法理论。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29“学思之窗”,思考:想一想: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提示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二、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戊戌变法的序幕1.政治活动——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官员李鸿章1881年创办的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在此之前通商口岸所需要的煤几乎全被洋煤所垄断开平煤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中外争相使用以上材料说明()A. 洋务运动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B. 洋务企业的发展受到西方列强的压制C. 洋务运动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D. 洋务运动中一部分产品投放市场并达到了分洋人之利的目的【答案】D【解析】A.从材料可知洋务派创办了民用工业但并没有涉及到中国走向富强B.材料没有体现出西方列强对开平煤矿的压制C.材料反映的只是开平煤矿一个个例不能够看出洋务运动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奠基作用D.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产出的煤被中外竞相使用对外国煤的销售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故选D2.19世纪下半期东亚的日本和中国先后进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结果一成一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不包括()A.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B. 民族危机的加剧C. 统治者的大力倡导D.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C【解析】中日两国改革的共同原因都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都受西方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的加剧资本主义经济的都有不同程度发展 ABD都是共同原因排除C项不是共同原因中国的统治者慈禧太后集团抵制改革符合题意故选C3.读下列表格改革与内容、结论、评价对应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并未使得所有城市居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故A项错误19世纪40年代后阿里改革以发展经济为核心的全面改革以失败而告终故B项错误明治维新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工业化建设故C项错误戊戌变法首次尝试将西方的政治制度嫁接到中国来以失败而告终故D项正确故选D4.1898年光绪帝下发变法上谕给内阁提出“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与务实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迁谬之弊” 可见光绪帝变法的指导思想是()A. “祖宗之法不可变”B. “大变则大强小变则小强”C.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 “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循序行之”【答案】C【解析】A项与提干信息矛盾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说到“大变则大强小变则小强” 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彩西学之切与务实者实力讲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圣贤义理之学”指的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即指的是“中学为体” 而“博彩西学之切与务实者实力讲求”则指的是“西学为用” 故C项正确D项材料没有说到故D项错误故选C5.戊戌变法具有强烈的爱国性主要变现在它()A. 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B. 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C. 主张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D. 促进了人民的觉醒【答案】A【解析】A体现了爱国性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6.“乙未二三月间和议将定时适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一万数千计…… 以上书…… 一曰拒和二曰迁都三日变法”关于材料所述事件说法不正确的是()A. 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产物B. 是甲午战败刺激的产物C. 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D. 引发了士人深刻的反思【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一万数千计…… 以上书…… 一曰拒和二曰迁都三日变法” 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是公车上书公车上书主要涉及知识分子没有得出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ABD三项均符合公车上书史实不符合题意7.梁启超在《知耻学会叙》中指出“使易其地居殷周之世则放巢流彘之事兴不旋踵”(注此处将慈禧比作夏桀、周厉王多行不义必遭流放厄运)对此张之洞反驳道“‘放巢流彘’一语太悖谬阅者人人惊骇”梁、张二人的矛盾焦点在于()A. 对慈禧乱政的立场B. 对商周政制的看法C. 对传统体制的态度D. 对革命道路的认识【答案】C【解析】题干没有涉及慈禧乱政故A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对商周政治制度的看法故B错误梁启超说的主旨是改革清朝的政治制度张之洞认为梁启超的说法大错特错因此梁、张二人的矛盾焦点在于对传统体制的态度相悖故C正确梁启超主张改革故D错误故选C8.康梁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答案】D【解析】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属于两个思想的共同点排除含有②的A、C康梁思想并未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排除含有④的B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相比有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最终也发展为政治运动故①③说法正确答案选D故选D9.19世纪六七十年代王韬曾游历英、法、俄等国提出“恃商为国本”“商富即国富”的思想主张减轻商税征收“商不重征贾不再榷各劝其业争出吾市则下益上富” 王韬的主张()A. 科学指出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B. 集中体现资产阶级的政治需求C. 力图抵制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D. 反映了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答案】D【解析】从材料看到王韬游历西方后提出了一系列西化主张反映出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故D项正确国家富强的前提条件是实现民族独立而不是发展商业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叙述的多为经济需求和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C项说法从材料中无法推知故C项错误故选D10.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A. 康有为B. 谭嗣同C. 梁启超D. 严复【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新政诏令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海外谭嗣同等人被捕牺牲 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简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为民族复兴在思想和实践上进行了哪些探索?11.(2)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孙中山为振兴中华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哪些探索?11.(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的革命道路是什么?11.(4)综上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复兴的认识【答案】(1)探索思想上实行君主立宪实践上实行百日维新【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探索为思想上实行君主立宪实践上实行百日维新【答案】(2)探索理论上三民主义后来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践上领导辛亥革命促成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探索为理论上三民主义后来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践上领导辛亥革命促成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答案】(3)道路工农武装割据【解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的革命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答案】(4)认识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国家富强是民族复兴的关键民族复兴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解析】(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国家富强是民族复兴的关键民族复兴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12.(1)依据图片信息分别指出著作中体现的思想或者著作的主要内容概括其共同作用(9分)12.(2)依据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进程的主要特点(6分)【答案】(1)主要内容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主张康有为在两部书中宣传维新思想《新青年》主要宣传民主和科学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共同作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解析】(1)第一小问“主要内容” 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图片可知最左边的一幅图片是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依据所学可知《海国图志》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科学技术和世界地理、历史的知识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是魏源在林则徐编译的《四洲志》的基础上创作的巨著中间的一幅图片是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是宣传维新思想的著作康有为把公羊学研究的思想糅合进自己的著作认为儒家经典不足为信认为孔子是改制的先师借此宣传自己的主张这两本著作在学术的严密性上虽有所欠缺但康有为借用儒家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的主张无疑在思想界掀起了一场飓风具有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最右边的一幅图片是陈独秀的《新青年》依据所学可知 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第二期开始改名为《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第二小问“共同作用” 综上所述即可直接得出促进思想解放【答案】(2)第一呈现出阶段性历经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过程第二呈现出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化的特点【解析】(2)结合第一题及所学知识得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层面不断变化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具有阶段性及逐步深化的特点13.(1)指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结果13.(2)列举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13.(3)关于洋务运动的影响有人认为以进步性为主也有人认为以消极性为主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清朝海军实力的完全丧失也标志着洋务运动宣告破产【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清朝海军实力的完全丧失也标志着洋务运动宣告破产【答案】(2)代表人物中央为奕䜣地方为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解析】(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央为奕䜣地方为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答案】(3)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不能因此就说它失败了它引进了机器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解析】(3)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故评价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作答一分为二地正确看待14.(1)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创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4.(2)举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两项14.(3)指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开创新局面表现之一14.(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你认为我党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什么?【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新中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2)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建立起来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解析】(2)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重要工业部门建立起来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答案】(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在隔绝二十多年后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9月日本政府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标志中日邦交正常化【解析】(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就是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这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2年9月日本政府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标志中日邦交正常化【答案】(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解析】(4)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并不断发展包括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课后限时作业 第9单元 戊戌变法 第3课 Word版含
姓名,年级:时间:(见课时作业P27)(建议用时:20分钟)1.“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振,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
……保国家之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材料描述的是( ) A.强学会B.保国会C.兴中会D.保川会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变法形势高涨。
依据材料,该组织的宗旨是保国家政权、领土不丧失,保民族种类能自立,保圣教不失,由此可知该组织应当是维新派成立的保国会。
故选B项.2.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 )①精简机构,裁减冗员②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④裁汰旧军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变法的内容。
由所学知识可知,①③④均是致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的内容;②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项。
3.有人评价百日维新“规模太广,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
直接导致维新派“同志太孤”的措施有( )①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②精简机构,裁汰冗员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④选派学生到国外留学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变法的内容。
题干材料主要是指出了维新派改革措施带来的问题,②③是导致维新派“太孤”的措施。
故选B项。
4.近年来,许多史学家在研究戊戌变法时,认为康有为依靠光绪帝进行变法,反映出他具有高超的政治艺术.所谓的“高超”应是指这种方式有利于( )①减少变法的阻力②弥补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③获得列强的理解④取得顽固派的支持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变法的特点。
康有为通过获取皇帝支持的方式进行变法,有利于减少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资产阶级力量的不足。
①②正确,故选C项。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光绪帝委任梁启超办理大学堂和译书局事务,擢升(破格提拔)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为军机章京,参与新政,负责起草变法的诏令。
2020高中历史 第9章 中国戊戌变法 第2节 百日维新教案(含解析)1
第二节百日维新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1.重点:维新变法的基本内容.2.难点:维新变法的推行条件、特点及对其评价。
知识点一变法救亡呼声再度高涨1.导火线:1897年冬,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
2.表现(1)康有为向光绪帝上万言书,呼吁及时变法,革旧图新。
(2)1898年1月,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五位大臣会见康有为,康有为指出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康有为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并提出了具体变法措施。
(4)康有为进呈《俄彼得变政记》和《日本变政考》两书,为光绪帝提供实施“变政”的样板.(5)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保国会。
在其影响下,保滇会、保浙会、保川会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1.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正式宣布实行维新变法。
2.内容(1)政治方面①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删订则例。
②开放言路,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③废除旗人靠国家供养特权,允许他们自谋生计.④整顿和澄清吏治。
(2)经济方面①设立专门管理机构,保护和促进农工商等各业的发展。
②改革财政,编制预算方案等。
(3)军事方面①用新法精练陆军。
②添置兵舰,扩建海军.③裁汰旧式军队.(4)文教方面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经济特科。
②设立大学堂和各级中小学堂,派遣留学生,实行新式教育.③设立译书局,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④奖励创新性著述。
3.评价(1)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2)没有触动清朝的统治基础,改革不彻底。
(3)在维新派的推动和光绪帝的督导下,有些新政得以实行。
(4)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文化的传播.[深度点拨] 光绪帝支持变法的原因光绪帝支持变法除了救亡图存外,还有另一个目的,即巩固封建统治,利用变法从慈禧太后手中夺取最高统治权,因此在涉及改革的根本问题时,光绪帝的阶级本质暴露无遗。
探究点百日维新的特点[史料应用](1)概括史料一中戊戌变法法令中的除旧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与弊端,说明了什么?【提示】(1)措施:精简机构、裁汰冗员;裁撤绿营;剪发辫.积极作用: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动摇了封建统治。
【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9.3《戊戌变法的失败》学案(含答案)
学案3 戊戌变法的失败[课程标准]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新旧势力的交锋与戊戌政变1.新旧势力的交锋(1)旧势力:①攻击保国会,成立“非保国会”与之对抗。
②慈禧太后发布三道谕旨,孤立光绪帝,破坏变法。
③制造舆论,毁谤康有为。
④对新政上谕,顽固派官员公然抵制,有令不行。
(2)新势力:①光绪帝招揽和擢用新人。
②惩办打击抵制和破坏新政的顽固守旧官员。
2.戊戌政变(1)导火线:袁世凯向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
(2)政变:①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派。
②“戊戌六君子”在北京遇害。
③新政宣告失败。
[重点精讲]维新派在形势危急之际拉拢袁世凯,游说西方列强以寻求支持,这说明了什么?(1)首先反映了维新派自身力量薄弱,而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2)反映了维新派并未认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所以导致对袁世凯的盲目信任和对西方列强对华态度的错误判断。
(3)反映了维新派未能认识到群众力量的强大,不敢发动群众,缺乏群众基础。
从根本上说,维新派挽救危机的做法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深度点拨]戊戌变法的发生是必然的,这主要取决于守旧势力对自身根本利益的维护。
戊戌变法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变法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这是封建地主势力的代表慈禧太后所无法容忍的。
另外,戊戌变法的过程同时夹杂着帝党和后党之间的权力争夺。
因此,以慈禧为代表的后党绝对不会允许以光绪帝为代表的帝党在改革中势力膨胀。
因此,戊戌政变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
深化探究探究点1 新旧势力的交锋材料由于维新变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社会上反对势力很大。
例如废除八股文,使大批读书人通过八股文考取功名、升官发财的梦想破灭,他们自然群起而反对。
湖南有个名叫曾廉的举人,甚至上书请求处死康有为和梁启超;一些衙门裁撤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官员,极端仇视新政,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令旗人自谋生计,更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
【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9.3《戊戌变法的失败》学案(含答案)
【北师⼤版】历史选修⼀:9.3《戊戌变法的失败》学案(含答案)学案3 戊戌变法的失败[课程标准]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新旧势⼒的交锋与戊戌政变1.新旧势⼒的交锋(1)旧势⼒:①攻击保国会,成⽴“⾮保国会”与之对抗。
②慈禧太后发布三道谕旨,孤⽴光绪帝,破坏变法。
③制造舆论,毁谤康有为。
④对新政上谕,顽固派官员公然抵制,有令不⾏。
(2)新势⼒:①光绪帝招揽和擢⽤新⼈。
②惩办打击抵制和破坏新政的顽固守旧官员。
2.戊戌政变(1)导⽕线:袁世凯向荣禄告密,出卖维新派。
(2)政变:①1898年9⽉21⽇,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派。
②“戊戌六君⼦”在北京遇害。
③新政宣告失败。
[重点精讲]维新派在形势危急之际拉拢袁世凯,游说西⽅列强以寻求⽀持,这说明了什么?(1)⾸先反映了维新派⾃⾝⼒量薄弱,⽽封建顽固势⼒强⼤。
(2)反映了维新派并未认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所以导致对袁世凯的盲⽬信任和对西⽅列强对华态度的错误判断。
(3)反映了维新派未能认识到群众⼒量的强⼤,不敢发动群众,缺乏群众基础。
从根本上说,维新派挽救危机的做法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深度点拨]戊戌变法的发⽣是必然的,这主要取决于守旧势⼒对⾃⾝根本利益的维护。
戊戌变法的实质是⼀场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主要⽬的是通过变法在中国建⽴起资产阶级君主⽴宪制度,这是封建地主势⼒的代表慈禧太后所⽆法容忍的。
另外,戊戌变法的过程同时夹杂着帝党和后党之间的权⼒争夺。
因此,以慈禧为代表的后党绝对不会允许以光绪帝为代表的帝党在改⾰中势⼒膨胀。
因此,戊戌政变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
深化探究探究点1 新旧势⼒的交锋材料由于维新变法触动了很多⼈的利益,社会上反对势⼒很⼤。
例如废除⼋股⽂,使⼤批读书⼈通过⼋股⽂考取功名、升官发财的梦想破灭,他们⾃然群起⽽反对。
【北师大版】选修一历史:第9章《中国戊戌变法》全章学案(含答案)
学案4 章末总结一、关于百日维新得以推行的历史条件1.社会条件: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走向殖民地的空前危机,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要求,促使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这就为百日维新提供了经济基础。
3.阶级基础: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百日维新的阶级基础。
4.思想基础: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历史关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宣传维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走向高潮,这是百日维新的思想基础。
5.爱国官员的推动: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严峻形势,除了康有为等先进知识分子以外,许多有见识、有爱国心的官员,甚至像张之洞这样的封疆大吏,也急切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亡的命运。
6.光绪皇帝为了维护统治,不甘做“亡国之君”,决定变法。
二、全面认识戊戌变法1.从变法背景来看,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生的,其首要目标是救亡图存,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从变法内容来看,变法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对旧制度进行的改革,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戊戌变法又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这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其最本质的意义。
3.从戊戌变法运动的过程来看,维新派通过报刊、学会和论战等方式和途径,猛烈抨击封建专制,大力提倡西学,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因此,戊戌变法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从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来看,戊戌变法还是一次争夺政权的斗争,既有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权力斗争,又有“帝党”与“后党”的宫廷斗争。
【北师大版】历史选修一:9.2《百日维新》学案(含答案)
学案2 百日维新[课程标准] 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一、变法救亡呼声再度高涨1.原因1897年,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表现(1)康有为向光绪帝上万言书,呼吁变法,革旧图新。
(2)康有为再次上书,即著名的《应诏统筹全局折》。
他指出救亡图存,非变法不可,还提出了具体措施。
(3)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保国会,大力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历史认识]维新变法运动是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产物,是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产物与要求,是先进的中国人从学习西方器物递进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深化。
[历史认识]戊戌变法是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形势下,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掀起的一场政治活动。
救亡图存是其首要的历史使命。
深化探究探究点1 《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明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日本之强,效原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思考(1)据材料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
答案(1)理由:①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久远,不易效仿;②日本距中国近,习俗相似,变法时间较近,成效明显,易于效仿。
地位: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实质: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探究点2 保国会的成立材料一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困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
……保国家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第九章 中国戊戌变法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A.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B. 改革缺乏必要社会基础C.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D. 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经验【答案】D【解析】材料中讲到戊戌变法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对社会进行了多方面全方位的改革全然不顾社会的接受能力说明维新人士罔顾实际缺乏政治经验故D正确此时资产阶级力量并不强大 A排除“社会基础”“帝国主义”与材料无关 BC排除故选D2.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一次反思”首先付诸政治实践的是()A. 维新变法运动B. 洋务运动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答案】B【解析】回答本题需注意题中“付诸政治实践”开始的时间根据所学应指洋务派兴起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西方军事和近代科学技术时间鸦片战争后到洋务运动期间第二阶段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时间 19世纪末康梁维新变法到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第三阶段学习西方启蒙思想及文化时间 1915年后的新文化运动3.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之后始也”“大梦唤醒”的含义主要是指()A.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B. 推行“新政” 预备立宪C. 变法图强救亡图存D. 民共主和三权分立【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甲午战败”“割台湾”等可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由此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图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故选C4.1899年梁启超提出“欲国家之独立不可不谋增进国民之识力欲增进国民之识力不可不谋转变国民之思想”下列属于戊戌变法的措施并在日后发挥此作用的是A. 编译《四洲志》B. 首次派遣留学生C.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D. 京师设立大学堂【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京师大学堂设立于戊戌变法期间成为北京大学的前身后来在新文化运动中成为运动的中心阵地故选D 《四洲志》是林则徐在鸦片战争爆发前便已的排除A 洋务运动中就出现了派遣留学生的行为排除B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没有实行成功该措施被废除直到清末新政期间科举制才被废除排除C.5.维新变法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①王韬②严复③薛福成④郑观应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D【解析】6.“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材料描述的是A. 义和团运动B. 百日维新C. 新文化运动D. 护国战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可知这里描述的是慈禧太后扼杀百日维新运动 B正确义和团运动和光绪帝无关排除A 新文化运动以及护国战争时期清政府已经灭亡排除C、7.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缪之弊“这说明戊戌变法()A. 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 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 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 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答案】C【解析】“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说明戊戌变法为了变革坚持“圣贤义理之学”为其根本这就减少了变革的阻力故C项正确A项“务实之风”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项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改良而非革命故B项错误D项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宗旨有根本不同戊戌变法的宗旨是通过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洋务运动根本上是为了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故D项错误故选C8.《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B. 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 宣传了民主共和的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改良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虽然变法最终失败却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C项正确戊戌变法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错误因为变法最终失败中国仍为君主专制制度故B错误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9.康梁维新派提出向西方学习推动“百日维新” 但真正得以实施的措施是A. 按西法编练新军B. 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C. 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D. 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答案】A【解析】10.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来源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A. 削弱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B. 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C. 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D. 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结合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不是“削弱了儒家思想” 故A排除康有为维新思想并没有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维新变法主要是否定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康有为主要是改良思想故D项错误故选C11.在近代中国较早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提倡者是()A. 魏源B. 张之洞C. 郑观应D. 梁启超【答案】C【解析】魏源和张之洞都属于学习西方器物层面的代表人物郑观应是中国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最早将“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故选C12.“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 领导人B. 时间C. 参加者D. 地点【答案】C【解析】1895年康有为等人联络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因此材料表述中的参加者有误故选C13.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 挽救民族危亡B. 实现富国强兵C. 引领思想启蒙D. 建立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所述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选C14.19世纪90年代末某著述刊出后在当时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被守旧顽固派攻击为“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的叛逆之作该著述是()A. 《海国图志》B. 《孔子改制考》C. 《变法通议》D. 《天演论》【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明似推崇孔教实则自申其改制之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正确《海国图志》出现在鸦片战争后不久故排除A《变法通议》是梁启超的作品与孔子思想无直接关联故排除C《天演论》是严复的作品与孔子的思想也没有直接关联故排除D故选B15.戊戌变法要废除八股考试时近万名士子不认为变革是好事而认为变革断了自己的前程群起而攻之视康有为等人为“叛徒” 这表明()A. 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 康梁思想脱离了时代的要求C. 戊戌变法未冲击封建制度D. 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戊戌变法时近万名士子反对康、梁等人废除八股考试的制度说明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并未获得当时士子的支持这表明变法缺乏群众基础故A正确康、梁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故B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说法绝对材料只能表明部分知识分子在思想上极为保守故排除故选A16.1888年康有为在《论时务》中主张在地方设置议院而不在中央层面设置因为议院设在朝廷“每有大事下王公、九卿、翰詹科道议” 则“国体不尊” 而“若郡县不设议院则民情不达” 这说明他()A. 设立议院的目的是上情下达B. 没有掌握西方政治制度精髓C. 主张君主与精英的联合治理D. 强调政治变革尊重本国传统【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康有为主张在地方设立议院以体现民意而在中央则不设议院认为会影响皇权专制秩序说明康有为改革主张并未深入西方民主 B项正确题干并未强调议院设置目的排除A项题干并未体现君主与地方精英的联合治国模式排除C项题干并非强调康有为主张在传统政治体制上进行改革排除D项故选B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请从所给表格中选定三条或三条以上材料信息确定一个主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主题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流畅)【答案】示例一主题不同人士从不同立场出发对儒学所持态度不同阐述太平天国运动中砸毁儒学馆破坏古籍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将领的斗争目标为推翻凊朝的封建统治因此将儒学和古籍看成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民奴役的象征将反对清反动统治与之结合张之洞推崇儒家的经典之学将儒学为主体的中学作为基础并提倡加强对西学的学习主要因为他属于开明的地主阶级应对民族危机提倡改革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及思想文化以维护清朝统治伏尔泰对孔子与儒学进行推崇是因为他作为启蒙运动的开明人士反对欧洲天主教会的专制与黑暗孔子以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社会而非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以考核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的科举制度为特征的中国的文官制度给下层人民晋升的机会成了伏尔泰反对教会的依据示例二主题因政治需要不同政治派别对待儒家思想态度不同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阶级矛盾激化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为了宣传拜上帝教动员农民阶级推翻清政府统治猛烈抨击清政府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破坏甲午战后维新变法思想逐渐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为了反对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以张之洞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再次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以中国纲常名教为主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反对维新派“开议院”、“兴民权”的政治改革这一主张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反动性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民族危机严重民主政治没有真正确立起来袁世凯又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新道德反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旧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但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过于偏激有一定的局限性总之不同阶级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取决于儒家思想能否帮助其实现政治主张对待儒家思想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示例三主题在中国不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人物对待西学态度不同阐述清朝康熙时期国家走向强盛政治稳定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对西方先进技艺虽然有好奇和部分学习但为维护封建统治并未在国家层面全面学习西方文明19世纪末期随着西方列强加紧侵华中华民族面临被瓜分的危险为挽救民族危亡义和团抗击西方列强侵略因此对西方文明表现出排斥的态度面临民族危亡和统治危机晚清的部分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注重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但由于坚持传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难以实现挽救民族危亡、国家富强的目的【解析】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对材料的内容进行全面地掌握理解并归纳出每一段所反映的中心思想通过所学知识将题目所给材料充分串联起来利用材料所给出的论据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我们可以从不同人士在不同立场上对儒学的认识不同进行论述也可以从不同政治派别对儒学的不同态度进行论述根据材料时间的不同可以通过不同时期历史人物对西学的态度进行论述论据合理即可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和古希腊传统体育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的特点18.(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时期我国体育发展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答案】(1)相同点都追求健康不同点中国强调伦理至上具有鲜明的等级观念强调礼治教化古希腊崇尚健美竞争意识强烈与军事相关【解析】(1)相同点由材料一中“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体育产生和发展的时期古人希望通过体育追求身体的和谐发展”“由于希腊列国纷争频繁体育运动所固有的练武、健身功能受到统治者的重视”等信息可知二者都追求健康回答不同点时由“最为普遍的是具有严格的礼仪程序和等级规定的礼射竞赛”可得出中国传统体育强调伦理至上、具有鲜明的等级观念由“甚至规定成绩不好者不能参加相应的祭祀典礼”可得出中国传统体育强调礼治教化由“古希腊人以展现自己健美的身体而自豪”可得出古希腊传统体育崇尚健美由“男性公民的体育活动与战争武备息息相关”可得出古希腊传统体育与军事相关由“以参加运动会击败对手夺取胜利为最终目标”可得出古希腊传统体育竞争意识强烈【答案】(2)特点体育教育化体育军事化注重培养体育师资中西结合(或传统与现代并存)【解析】(2)第(2)问由“北洋水师学堂是最早开设体育课的学校如将击剑、拳击等作为训练与教学内容”可得出体育军事化由“他们主张将体育纳入学校教育使得体育成为整个教育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操’作为当时新式学堂的体育课程形态进入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中”可得出体育教育化由“中国体操学校纷纷创立为培养中国近代体育师资做出了重要贡献”可得出注重培养体育师资由“在广大的城乡学校以武术为代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仍然得到很好的发展”可得出中西结合(或传统与现代并存)【答案】(3)背景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识之士的推动政府重视西学东渐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等的推动【解析】(3)第(3)问主要从政治(列强人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等的推动)、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文化(有识之士的推动、政府重视、西学东渐)等角度作答19.(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的主要举措并分析其意义材料一、二对这一举措实施中暴露出的问题有何共同看法?19.(2)材料二中关于变法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得到的关于政治改革的借鉴价值【答案】举措鼓励官民上书言事意义提供了官民参与政治的可能性人们获得一定的政治言论自由激发了爱国热情共同看法上书者缺乏政治实践上书言论不切合实际【解析】第一小问”光绪帝下谕旨取消各衙门堂官对司员士民上书的审查权后“鼓励官民上书言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提供了官民参与政治的可能性人们获得一定的政治言论自由激发了爱国热情第三小问”号为讲求时务者皆务搜求新异之说以为迎合上意之具臣愿我皇上于广开言路之下必持一安危缓急之定见必以求实为先勿为好奇所动“上书者缺乏政治实践上书言论不切合实际【答案】主要观点变法须依据时局轻重缓急变法要求实为先以练兵造械急务变法缺乏有用人才借鉴价值改革要有兼具政治经验和改革能力的人才改革措施要切实可行【解析】第一小问”时安则局缓时危则局急而中外风气号为讲求时务者”“以练兵造械为至急之图”“颇怀有君无臣之忧”变法须依据时局轻重缓急变法要求实为先以练兵造械急务变法缺乏有用人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要有兼具政治经验和改革能力的人才改革措施要切实可行20.(1)根据材料一、二、三、四概括19世纪末中国发生戊戌变法的背景?20.(2)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答案】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维新思想广泛传播的推动【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变法运动高涨期间光绪皇帝亲自书写谕条命令……商议中日两国亲交事宜”“强学会的活动与《中外纪闻》的发行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也引起顽固势力的忌恨和惶恐后党官僚荣禄、刚毅等人群起反对”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激化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维新思想广泛传播的推动【答案】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强大光绪帝没有实权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贪大求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维新派缺乏实践经验【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顽固守旧势力强大光绪帝没有实权维新派在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贪大求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维新派缺乏实践经验。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第一节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课时检测课件北师大版选修1
思想的交锋。排除含有④的选项。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还在李鸿章赴日本谈判《马关条约》之前,中国海关总 税务司赫德,就让英国金融界作好充当中国债主的准备。他还得 意地说:“(中国)对日赔款如交我筹措,恐怕除了海关之外,还 有许多别的职权交到我手中。”果然,在《马关条约》签订时, 清政府先通过赫德交涉向英国银行借款的事。俄、德、法听到这 个消息,也要求清政府向它们借款。清政府谁也不敢得罪,只好 答应向这几个国家都借款。
一、选择题 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有( ) ①以商品输出为主 ②政治性借款 ③强占租借地 ④划分势力范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 C。本题考查列强侵略方式的变化。注意题干限制信息
“甲午中日战争后”。①以商品输出为主是在 19 世纪中期(鸦片
战争后)就已经出现。
10.维新派与顽固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这场论战争维新变法
②要不要改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
③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
④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 B。由所学可知,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不包括经济基础
方面,只是上层建筑领域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和封建
4.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
①迫切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
②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③领导农民发动起义
④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 C。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决定了其不可能依赖广大
人民群众发动起义。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单元检测(九)(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梁启超所说的“大梦之唤醒”的表现是()A.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运动兴起B.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强C.广大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D.认识到日本的先进,大批知识分子赴日留学『答案』 A『解析』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呼声。
2.“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是()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人物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辛亥革命时的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答案』 B『解析』仔细阅读材料,材料表明倡导者主张权力来自人民,即民主政治。
中国最早倡导民主政治的是维新派。
3.《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辟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答案』 C『解析』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根本目的是为本国资本寻找投资场所,以资本输出为主。
《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利用“利益均沾”的原则,一并享受,因而它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
4.中国是一个文章的国家,文章之国,所以你写书也好,你研究学术也好,传达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但是假如你能写出一篇,一个准确地反映一个时代问题的大文章,那确实是会风行天下,洛阳纸贵。
依次推论,19世纪末能够准确反映中国的时代问题并风行天下的大文章应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孔子改制考》D.《民报·发刊词》『答案』 C『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材料,依据19世纪末与反映时代问题进行推论,符合题目要求的是C。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文档: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2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课程标准]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一、早期改良思潮1.背景:近代____________的出现。
2.主张(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______”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设立议院,实行____________。
3.影响(1)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利益和要求。
(2)成为甲午战争后__________________兴起的先声。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1.思想萌发: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______帝,主张变法自强,挽救危局。
2.变法理论(1)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即“________”“升平世(小康)”和“________(大同)”。
(2)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和《____________》。
3.思想特点: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1.政治活动——公车上书(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____________》,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
(2)概况:康梁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________”等主张。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____________的政治活动。
2.宣传活动——《中外纪闻》:康有为等在京、津、沪等地创办《____________》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3.组织活动——强学会(1)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后在上海成立上海强学会。
(2)性质:维新派的____________。
(3)宗旨:研习西学,交流____________。
(4)影响:使维新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1.梁启超(1)活动①担任《________》主笔。
②发表《____________》等文章。
(2)主张①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____________和文化教育制度。
2019年高中历史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9.2百日维新练习北师大版选修1
第九章一、选择题1.维新变法运动出现的根本条件是A. 严重的民族危机C.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剧第二节百日维新( )B.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D.社会矛盾的加剧解析: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代表资产阶级的维新派掀起了旨在发展资本主义和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答案:B2.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 )A.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官B.设立议院C 制定宪法D 设立外务部解析: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书并未涉及设立议院和制定宪法等内容,设立外务部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
答案:A3 戊戌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维新派的政治愿望。
这主要表现在( )A 维新派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参政权B 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得以实现C 鼓励发展工商业D 在京师设立大学堂解析:维新派的政治愿望即参与政权,制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
戊戌新政使维新派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参政权。
答案:A4 戊戌变法使大小官僚及其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这是因为变法规定( )A 提倡官民上书言事B 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C 废除八股取士D 裁汰绿营解析:从材料中“大小官僚”“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可判断是撤并闲散机构和裁汰冗员,故选B 项。
A、C 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答案:B5 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
下列措施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①裁撤冗员②取消旗人特权③废除八股④裁汰旧军⑤设立京师大学堂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 ①③⑤D.②③④⑤解析:①②④项使顽固势力丢官、失去特权,直接触犯了他们的利益;③项八股取士是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一种方式,废除八股就动摇了其思想基础,也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⑤项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没有危及官僚的当前利益。
答案:A6.“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逮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2019-2020年高二历史北师大版选修1课后练习:第九章中国戊戌变法第三节戊戌变法的失败
第三节戊戌变法的失败一、选择题1.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 )A.解除了支持新政的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B.任命她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C.将人事任免权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D.指使袁世凯出卖维新派2.1898年9月18日,御史杨崇伊上书慈禧,称康、梁等蛊惑士心,紊乱朝政,引用东人(日本人),深恐贻祸宗社,吁恳皇太后即日“训政”以遏乱萌。
材料表明( )A.顽固势力遭到维新派的阻挠B.戊戌变法因阻碍社会发展遭反对C.顽固势力竭力破坏维新变法D.顽固势力担心维新派获取政权3.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
”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4.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与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B.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斗争C.清统治集团中帝党和后党的斗争D.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斗争5.戊戌变法时期,英日等国曾暗中表示愿意帮助中国变法,其目的是( )A.帮助维新派抵制顽固势力B.希望中国变法早日成功C.帮助中国抵制俄国侵略势力D.与俄国争夺在华权益6.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7.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 )A.变法有群众基础B.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形式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D.变法表现了维新派勇于献身的精神8.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高二历史北师大版选修一精选强化训练:第九章戊戌变法的失败含答案高考
训练33 戊戌变法的失败一、选择题1.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外各省官员大多抵制新政,这充分说明() A.光绪帝没有实权B.绝大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C.封建保守势力强大D.改良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2.《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3.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冀(期望)。
慨念横目,徒具深悲。
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
”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4.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
”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5.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是因为他们() 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D.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6.19世纪末的戊戌维新运动()①首先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②其核心主张是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③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的开始④使中国现代化历程深入到政治领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康有为)说一个国家只要能立宪,皇帝有无是无关紧要的。
当时英国有皇帝,德国、日本、意大利也都有皇帝,我们不必定要革命废皇帝,我们尽可一意推行宪法,让满洲人仍做皇帝也要得。
……康有为实在没有看清楚,他以为只要光绪皇帝听他话,变法就变得成,这是他的大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百日维新一、选择题1.1897年康有为作《上清帝第五书》,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险提出警告,认为改革已势在必行。
这是基于( ) A.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B.强学会成立,维新运动准备就绪C.康有为得到光绪皇帝赏识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充分发展2.1898年1月,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A.系统阐发了维新变法的理论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体制C.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建议D.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3.康有为等人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团体是( )A.强学会B.保国会C.共进会D.兴中会4.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这表明他(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5.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 )A.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B.设立议院C.制定宪法D.设立外务部6.下列不属于维新变法法令措施的是( )A.鼓励私人办学B.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C.精简机构,裁汰冗员D.行宪法,大开国会7.光绪帝支持、参与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答谢康有为救驾B.挽救民族危亡C.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与权力D.做一个有为之君8.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表现在( )①不敢明确提出反封建的口号②依赖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④在变法中没有提出自己的核心主张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下列对于百日维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面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10.戊戌变法期间,肃亲王请外国军官训练他的儿子们,这表明戊戌变法( )A.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B.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C.实现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D.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材料二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戊戌政变记》请回答:(1)材料一所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其实质内容是什么?(2)材料一的主张在戊戌变法法令中是怎样体现的?(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4)依据材料说明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
12.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1889年颁布的《明治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
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请回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局限性。
(2)据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百日维新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答案一、选择题1.1897年康有为作《上清帝第五书》,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危险提出警告,认为改革已势在必行。
这是基于( ) A.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B.强学会成立,维新运动准备就绪C.康有为得到光绪皇帝赏识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充分发展解析:选A。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随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的第五次上书就是受这一背景的影响。
B、C、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2.1898年1月,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A.系统阐发了维新变法的理论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治体制C.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建议D.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解析:选C。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六书》中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并提出了相应的变法建议,蕴含了百日维新的指导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的内容;B、D两项是康有为在1895-1898年一贯宣传的思想主张。
3.康有为等人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团体是( )A.强学会B.保国会C.共进会D.兴中会解析:选B。
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北京、上海设立总会,各地设立分会,已具有了政党性质。
4.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这表明他( )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解析:选D。
维新派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康有为主张改革中国的科举制度,这本身已上升到制度变革的层面。
因此,“中体西用”的基本含义,是用西方进步的思想文化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
这里所说的“体”“用”与地主阶级洋务派有着明显的不同。
5.改革政治体制是戊戌变法运动的主题之一,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发布诏令( )A.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B.设立议院C.制定宪法D.设立外务部解析:选A。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的诏书并未涉及设立议院和制定宪法的内容,设立外务部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
6.下列不属于维新变法法令措施的是( )A.鼓励私人办学B.京师设立农工商总局C.精简机构,裁汰冗员D.行宪法,大开国会解析:选D。
光绪帝颁布的变法法令并不代表实行资产阶级的政治路线,其变法的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故D 项不属于维新变法的法令,符合题意。
7.光绪帝支持、参与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答谢康有为救驾B.挽救民族危亡C.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与权力D.做一个有为之君解析:选C。
A项是干扰项,D项是现在的评价;B、C两项相比较,符合题干“根本目的”之意的是C项。
8.戊戌变法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表现在( )①不敢明确提出反封建的口号②依赖于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③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④在变法中没有提出自己的核心主张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A。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上书皇帝本身就表明了他们变法的方式;从康、梁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他们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从变法法令的具体内容可看出缺乏维新派力主的君主立宪等核心内容。
因此,①②③④均正确,A项符合题意。
9.下列对于百日维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面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D.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解析:选A。
依据教材可知,光绪帝并未采纳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行宪法,大开国会”等主张,故百日维新未能全面反映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
10.戊戌变法期间,肃亲王请外国军官训练他的儿子们,这表明戊戌变法( )A.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B.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C.实现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D.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解析:选B。
作为亲王,雇外国军官训练自己的儿子,这是受戊戌变法军事改革措施的影响,说明戊戌变法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材料二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戊戌政变记》请回答:(1)材料一所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其实质内容是什么?(2)材料一的主张在戊戌变法法令中是怎样体现的?(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4)依据材料说明百日维新的历史意义。
解析回答本题必须准确理解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变科举、变官制”等内容的含义,再结合百日维新有关政治方面和文化方面的内容,进而全面评价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答案 (1)中心论点:变法最重要的在于变官制。
实质内容: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君民共治。
(2)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减冗员,举办大中小学堂,废除八股,改试策论等。
(3)“悉达天听”证明了“官民上书言事”得到了一定的印证;但不是“人人封章……举国鼓舞欢蹈”,因为维新变法运动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4)这次变法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12.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1889年颁布的《明治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
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请回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局限性。
(2)据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百日维新最大的不同是什么?解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局限性,应注意不要回答学习的内容。
(2)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概括,而不同点结合中日两国改革的不同措施即可得出。
答案 (1)局限性: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2)不同:未涉及政治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