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黎小说主题意蕴
潘向黎:内心有棵树,生于古典成于灵动
潘向黎:内心有棵树,生于古典成于灵动作者:来源:《润·文摘》2012年第09期作家简介潘向黎,名字很像位男作家,其实是地道的大美女。
1966年10月她生在福建泉州,少时移居上海至今。
1991年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衔。
曾留学日本两年,先后在文学杂志和报社副刊任编辑。
著有小说集《无梦相随》、《十年杯》、《轻触微温》、《我爱小丸子》、《白水青菜》、《穿心莲》和散文集《红尘白羽》、《纯真年代》、《相信爱的年纪》、《局部有时有完美》等多部。
潘向黎的写作风格温婉雅致,充满诗意,深得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又保持对现代都市的敏锐洞察。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这样评述潘向黎的散文:“她这些非常个人化的散文,充满个人的经历、事件、感受和感觉,却不是展示一己的狭小空间的得失与悲欢,而是通过心灵的关切,探询着世界的是非与人世的正误和曲直。
她用那秀劲的笔,拨开混沌,寻找人间含金的细节,去努力证实自己紧抱不弃的人生信条。
”古典情结潘向黎出生在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著名评论家、散文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旭澜。
良好的家教和父亲的熏陶使得潘向黎很小便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文革”后期,潘旭澜因重病,得以从“干校”回福建,见潘向黎读一些反人性、反文明的东西,于心不忍,写了一些唐宋诗词在小本子上让她读。
这让潘向黎从小就深受唐诗宋词的影响,长大后更是对于唐诗宋词信手拈来为其所用。
潘向黎喜欢背书,因为她的爸爸对她说,好的东西要背下来,才可能是自己的。
她还喜欢批注,她说,“书读完了,我也在里面了,页间有我的影子。
”坚守都市写都市生活,是潘向黎一向的坚持。
小说集里,那些长长短短的故事,讲的都是都市男女的梦,是城市人的疲惫、叹息和欢笑,是他们的不甘和憧憬。
在评论界倾向于深刻的农村题材,都市题材变成“得奖毒药”时,潘向黎说,“这也是一种文学观念上的歧视。
”在她看来,“街道就是都市人的田野,咖啡馆其实就是我们休憩的田埂,为什么有人对咖啡馆那么耿耿于怀,却不留意咖啡馆里的人和思想?城市当下的生活就有许多鲜活的东西,变化太快了,而我的写作太慢了。
论潘向黎《白水青菜》中的女性观
论潘向黎《白水青菜》中的女性观作者:刘艳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32期潘向黎,当代著名女作家,在散文创作已经有了一定成就时才开始小说的创作,深得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又保持对现代都市的敏锐洞察。
其中《白水青菜》作者就将锐利的目光放在故事背后,巧妙地构建了一个符号性的隐喻空间,以敏锐的笔触展现女性对生活、爱情的态度,以独特的叙述、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女性的女性观,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白水青菜的生活情态女性在生活中往往是一个被动者,“由于传统和习惯,女性在任何社会中都将更多的承担家庭的责任,因而贤妻良母一直被认为是‘好女人’的标准”。
这种“好女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随着改革开放后大部分女性都选择事业,走出家门,“好女人”的标准渐渐变得含混不清。
作品中,女主人选择了和大多数女性相反的生活,她的这种选择并不是回到了传统女性的社会定位。
她的平淡是一种智慧,在聚光灯下行走的丈夫缺少的就是一个像女主人一样清新平淡的舒缓,每天被山珍海味包围的味蕾渴望的就是一罐平淡的白水青菜汤,她选择的平淡恰恰就是丈夫和家最需要的。
全文以一道白水青菜汤审视着一段婚姻、一份爱情的变化,也披露女主人遇事不惊、处事不变的心态。
她懂得爱情的智慧和生存的智慧,面对丈夫出轨并没有歇斯底里,既没有选择法律,也没有主动争取,而是默默地等待。
自信是她隐忍的基石,她用恬淡的心态维持了婚姻的持续和爱情的升华。
她的爱情观是适度的妥协和忍让,维护爱的尊严,该付出的时候倾尽全部、该放下的时候毫不犹豫。
这种洒脱的爱情、婚姻观带来向上的力量,在男人面前不显得卑微,在嘟嘟面前展现的是了不起的女性形象,摆脱了女性传统的束缚和婚姻突变带来的不良影响。
婚姻的维系需要爱情、责任和妥协,女主人甘愿退守家庭是她对婚姻的付出和妥协,每天守着一罐白水青菜汤是她对爱情的付出和守护。
家庭主妇是她的选择而不是命运,丈夫出轨带来的伤痛她没有表现出来并不代表没有,她的反抗不明显却很有力度,没有正面理论,却在无形中宣告了她的优势,她就像一个债主,没有气势汹汹的正面讨伐,却拥有一种无形存在的影响力度。
一个人的倾诉与倾听——关于潘向黎的小说
一个人的倾诉与倾听——关于潘向黎的小说
齐红
【期刊名称】《厦门文学》
【年(卷),期】2013(000)008
【摘要】已经很久不读当下小说了,潘向黎的小说忽然来到了我的面前,让一种久违的阅读快感再次降临。
几年以前就有人在我耳旁念叨潘向黎的名字,推荐她的小说,我漫不经心、不以为然——其时我正津津有味地翻看民国史料,满目惊讶地观看着民国知识女性的丰富生命形态,当下的小说越发显得单调和苍白,潘向黎又能怎样呢?不久前一个偶然的机会。
【总页数】2页(P8-9)
【作者】齐红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物欲社会的一方净土——以《倾听夜色》为例谈潘向黎小说的创作特点 [J], 杨永英
2.潘向黎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 [J], 黄珺珺
3.一个人的倾诉与倾听——关于潘向黎的小说 [J], 齐红
4.都市荒漠的守望者——论潘向黎的小说创作 [J], 臧晴
5.都市荒漠下的诗意栖居——论潘向黎小说中的两性关系书写 [J], 冯祉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路芬芳》(中篇小说)
作者: 潘向黎;陈惠芬
出版物刊名: 当代作家评论
页码: 150-150页
主题词: 中篇小说;潘向黎;麦城;爱情;追求;软弱;性格;放弃;人生;事业
摘要:李思锦顶着“成功女性”的桂冠,却不懂得“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事业也要,爱情也要,终落得个败走麦城。
不过想想也真是难,放弃爱情和原则,人生与事业又有什么可追求和坚持的?而坚持原则一不留神就犯了它的“潜规则”,“爱情”更是让她身心俱疲。
潘向黎细致灵动地写出她的要强和软弱,无私而有私,聪明又愚蠢,性格中几多暧昧,不再如以往苏小描们那般乖巧伶俐讨人喜欢,。
汤罐佚事——潘向黎小说《白水青菜》读后
作者: 张乐朋
作者机构: 山西永济电机厂中学
出版物刊名: 名作欣赏
页码: 45-52页
摘要:这篇小说写得很精致,但又十分大气,却又是饮食男女那么素朴.1.释卷之后,脑袋里只剩下一个瓦罐.我是说小说的读后感是那一汤罐的余味.小说有三处写到瓦罐里的汤,第一处是开篇,男主人喝汤,作者用了极感性又极铺张的笔触去写汤的美味,交代了"白水青菜"的名字.不露声色地设置悬念,很难发觉.第二处是嘟嘟上门挑衅,学习"白水青菜"的做法,女主人和盘托出了"白水青菜"的真材实料,说实在的,我读到那儿也大惊失色,它印证了我一开始的怀疑(我平常就是"白水青菜"的生活水平,而且是物质的真实,不是虚构的艺术).。
潘向黎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
潘 向 黎小 说 中的 主要 描 写 对 象 无 一 例外 都是 女 性 . 有一 味 追求 完美 但 迷失 自我 的年轻 女 性 、个性 孤 傲 但身
陷窘 境 的 中年 女性 。 还 有 渴望 真情 坚 强 隐忍 的独 立 女性 。
巧 和善 解人 意 的亲 和力 .让 她从 身 体 和心灵 上 得 到 了双
重 的放 松和 宽慰 。这 种 不一 般 的默 契经 过 时间 的积 淀 一
点一 点 多 了起来 .秋 子 在 面对 阿瞳 与其 他女 客 人谈 笑 风 生 时有 了些 许 醋意 , 两 人 之 间 的爱 慕 之情 早 已不 言而 喻 。
这 些 活 生 生 的 女 性 形 象 在 作 品 中 寻 找 生 活 和 情 感 的意
一
作 品 里 占着较 大 的 比重 ,大 概与 作者 的成长 环 境有 着 密
不 可 分 的联 系吧 。上海 , 这 个纸 醉金 迷 的 国际化 大都 市拥 有 着 全 国数 一 数 二 品 质 和数 量 的写字 楼 和金 融 中心 . 这 里 面 工作 的人 群 面对 着 领先 的 资讯 信息 。接 触 着顶 尖 的 人才 , 在 这 一 系列令 人 羡慕 的 光环 背后 , 又有 怎样 复杂 隐 秘 的情 感 生活 呢 ? 年 轻 的都 市 女性 大 多受 过 良好 的高 等 教育 .在工 作 和 生 活 中面对 的 交 际圈较 广 .但 真正 能 走入 她 们 内心 世
江 西 广播 电视 大学 学 报
2 0 1 3年 第 3期
潘向黎小说中的都市女性形象
黄 琚 瑶
( 江西 师范 大学 文 学 院 江西 南昌 3 3 0 0 2 2 )
摘
要: 潘向黎纯熟、 优雅 、 细腻 的 艺术 个 性 。 使 得 其 小 说 在 形 式 上 显 现 出创 新 的 艺术 追 求 , 有 力 地 拓 展 了小 说
论潘向黎散文中的趣、情、识
论潘向黎散文中的趣、情、识李晓愚 《中庸》里说:“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①人都要吃,但能吃不代表喜欢吃,喜欢吃不代表会吃。
从一枚吃货升级成美食家需要天生的禀赋和长时间的修炼。
《中庸》里头这句话的“饮食”二字,也可用“生活”替换。
饮食除了不渴、不饥之外,还要有察觉,生活亦然。
作家潘向黎的散文里便处处闪现着此种觉察之光芒:无论对诗词、香茗、花草、自然风光,抑或人情世故,她都能品咂出其中的滋味,并用清朗雅致的文字将这滋味传达出来,让人感受到荡荡乾坤里的光明与喜气。
向黎堪称“知味者”,这“知”并非简单地“知道”,而是悟识与知识合而为一。
她的散文在趣味、情怀和见识这三层上俱有可观之处。
一尧生活的帘子先说趣味。
潘向黎对世间事物似乎都抱着格物致知的好奇。
无论是餐盘里的鳜鱼,唐代女人的石榴裙,野外不知名的小花,一杯叫“雪水云绿”的茶,月白玄青等传统色彩,笙箫管笛之类的乐器,甚至于“客气唻”、“有铜钿”、“嘎巨”这些琐琐碎碎、微微喜感的沪语,她都忍不住要去“格”一“格”。
不过她的“格”并非抖落书袋、卖弄知识,而是怀着赤子般朴素坦荡的心意。
为何要写文章?《文赋》里说:“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
②“可乐”是情趣,“所钦”是意义。
就创作的动力而言,情趣应当排在意义前头。
对潘向黎来说,写作与世间其他大大小小的事情一样,主要是“伊兹事之可乐”,首先要“好玩”、要“可乐”,这样干着才有劲儿。
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③爱好要比知道有力量,“乐之”要比“好之”来得久长。
潘向黎便是这“乐之者”,这世间太有意思了,她专心诚意地体味、书写。
她的爱好虽多,但最“可乐”的两件当属古诗与香茗,她的两部散文集《看诗不分明》《茶可道》就分别是以诗和茶为主题的。
对于这两桩“可乐”之事,潘向黎有个极妥帖巧妙的比喻,说它们是“日常生活中的两道帘子”。
眼皮底下的那点生活常常无趣、黯淡,有时甚至一地鸡毛。
可若只想着摆341 DOI院10.16551/ki.1002-1809.2019.02.0202019年第2期 当代作家评论①②③朱熹:《大学·中庸》章句,第32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跨越浮华的叩问——析潘向黎的《永远的谢秋娘》
, 。
而 只 有谢
“ ”
,
‘
篇 到 行 文 都像 极 了 白 先 勇 先 生 的 韵 味 而 主 人 公 谢 秋 娘 较 之 白 先生 笔 下 的 尹 雪 艳 则 作 为 一 个 人 更显 圆 润 丰 满 的 呈 献 给 了 我 们
“ ” “ ” “ ”
。
这 段 叙 述使 得 永 远 二 字 用 在 谢秋 娘 身 上 既 写 出 了 其 历 史 的 沧 桑 又 不 乏 荡 气 回 肠 的紊 气 远
。
, ,
,
。
,
,
,
。
。
,
,
。
体 的 一 分 子 不 得 不 面 对 被 迫 边 缘化 的 尴 尬 境 遇 但 是值 得 钦 佩 的 是 她 们 却 始终 坚 信 文 学 的 终极 意 义 在 于 探 求 并 追 问 生 命 存 在 的 本 质 恢 复 黑 人 群 体 尤 其 是黑 人 女 性 被 客 体 化 了 的 个 体 人格 是 以 她 们 都 执 粉 于 表 现 黑 人 灵 魂 深 处 颇 动粉 的 实 现 自我 的 强 烈 冲动 在 其 笔 下流 淌 着 的是 曾 被 长期 囚 禁 于 社 会牢 笼 中 的底 层 黑人 重 塑 主 体人 格 的 渴 望 这 群 坚毅 的 女 性终 于 摆 脱 了 浅 层 的 社 会 反 抗 型 的 种 族 写 作 棋式 用 自 己 律 动 的 文字 实 现 了 对 传 统 黑 人 文 学 的 超 越 她 们 笔 端所 体 现 出 的 哲 学 层 面 的 人 文 关 怀 恰恰 昭 显 着 当 代 美 国 黑 人 文 学 的 现代 性 而 这 样 一 种 以 文 学探 索生 存 意义 的 深 度 写作 无 疑 正 在 改 变 美 国 黑人 文 学 的 边 缘 地 位 引 领 着 黑 人 种 族 文 化 步 人 世 界 艺 术 的殿 堂
人性解译绿色爱情密码——潘向黎中篇小说《倾听夜色》的审美启示
作者: 阮温凌
作者机构: 福建泉州国立华侨大学中文系362011
出版物刊名: 名作欣赏
页码: 124-126页
摘要:当前爱情小说泛"爱"成风,嗜"性"成癖,成为火热题材,一炒再炒,视为时髦,要读到严肃纯净之作,很难.今偶尔得见崭露头角的文学新秀潘向黎中篇小说《倾听夜色》,有如闻到朝露鲜花的扑鼻清香,沁人心脾,为之一爽.这是一篇没有污染的爱情小说,令人想到"绿色"二字.人要有绿色环境,要有绿色食品,也要有绿色爱情.本文特以首用"绿色爱情"美称之,为《倾听夜色》定性,以示赞美与评价. 文学离不开爱情.古今中外,爱情始终是作家常写常新的题材.这是因为,爱情通过内心世界,有太多的心理活动和性格表现,最能彰显复杂的人性,而复杂的人性正是文学首先要研究的课题.。
在隐秘的女性空间里游走--潘向黎小说论
现代心绪构成了紧密的精神呼应, 由此演绎出 并 潘向黎唯美化的艺术追求。 这种唯美 , 与其说是一
种 中产 阶级 的生 活趣 味或小 资情 调 ,还 不如 说 是
睡 愿卿 瞬`" 粼 ` y
破, 将摄录机视为创作探索过程中的转机 和突破口. 要传达一种与纯粹的视觉经验 不同的境界以打破传统影片的线性架构
将各种可能性的生存状态附着于那些骚动不
安 的心灵 中 ,并 由此进 人人 物 繁富 驳杂 的 精神 内
部, 从而让很多小人物小事情小纠葛拓展出许多 耐人寻味的意蕴,这是潘向黎惯常使用的艺术思 维 也是她的叙事优势之所在。它体现了作者对生
活 潜在状 态 的渗 透能 力 ,也折 射 了创作 主 体的 浪
来组 成非线性 组织 . 在 非线性 组织或 是非
线性叙事悄节里, 创作者不需要预设观赏 程序或是既定故事结构, 只需要架设或规
范一种情境或 是一个环境, 供可能 提
现 代都 市文 化所 熏 陶出来 的特 殊 的精神 质地 。对
此, 我们可以在《 雪深一尺, 我在美浓等你》《 、倾听 夜色》 等小说中可以清晰的看到。《 雪深一尺, 我在
人以迥乎不同的新鲜感。这种游刃有余的叙事能 力, 我以为, 主要取决于她那 良好的艺术感觉和敏
感 细腻 的叙 述手 段— 尤其 是 面对 那 些看 似微 不
实 这 说 是 善 意” “ 致人 上,篇小 也正 从“ 解人 和 细 微”
这 两个 方面 作为 突破 口,通 过 温柔体 贴 的按 摩 感
足道的日常生活中所隐藏的各种可能性状态 , 面 对那些波澜不惊的生存秩序下所掩饰的各种灵魂 的骚动,她的捕捉能力和延展能力都显得非常突
美浓 等作者
女性内心世界的一根杠杆, 所以, 他们虽然完美无 缺, 却又注定不能久留, , 最后 他们都成为一个抓
别样江南——读潘向黎《致命的江南》
作者: 孙卓君[1]
作者机构: [1]江苏省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214000
出版物刊名: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页码: 79-82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2期
主题词: 江南;续命;要命;远去
摘要:江南已经成为中国人心中的渴慕情结,一个关于梦和美的想象载体,一种温柔蕴藉的文化品格。
从这个意义上说,江南对文人而言是用来“续命”的。
从个人到国家,江南都可以改变其命运。
为了保命,有些人情愿放弃所得,也要回到那“人性的栖居地”。
对中国文人而言,“江南”这个彼岸不仅在现实世界中永远达不到;而且在梦中,似乎也无法达到,因
为“它”已经去得很远很远。
心灵守望中的精神穿越——评潘向黎长篇小说《穿心莲》
作者: 梁海
作者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
出版物刊名: 小说评论
页码: 56-58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2期
主题词: 潘向黎;长篇小说;穿心莲;“新生代”作家;精神;心灵;爱情故事;都市白领
摘要:作为出生在60年代后期的女作家,潘向黎的创作明显带有游弋于“60作家”与“70作家”之间的多重介质。
与许多“新生代”作家一样,潘向黎擅长在繁华都市的霓红灯下来打捞形形色色的爱情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与她年龄相仿的都市白领,她们拥有稳定优厚的收入,生活时尚,讲究品味,名酒吞茗、法国大餐、日韩料理还有高档服饰和化妆品搭建成了她们日常生活的具象层面。
当爱已成往事——评潘向黎长篇小说《穿心莲》
作者: 吴义勤[1]
作者机构: [1]中国现代文学馆
出版物刊名: 当代作家评论
页码: 167-169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2期
主题词: 长篇小说;穿心莲;潘向黎;女性情感;《白水青菜》;短篇小说;当代小说;人生哲理
摘要:一直很喜欢潘向黎的中、短篇小说,她的《十年杯》、《白水青菜》、《永远的谢秋娘》等堪称当代小说中的精品。
其对现代女性情感与人性隐痛的细腻表现、对生活中某些稍纵即逝的情绪的捕捉、对各种生活与人生哲理感伤而不失幽默的表达,再加上其对语言的特殊敏感,以及源于女性又超越女性的叙事气质,都使她的小说具有了很独特的情感与艺术力量。
这一切,在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穿心莲》中同样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精神创伤与美的救赎——潘向黎长篇小说《穿心莲》读札
精神创伤与美的救赎——潘向黎长篇小说《穿心莲》读札何言宏
【期刊名称】《当代作家评论》
【年(卷),期】2011()2
【摘要】一本质上,无论是对爱情,还是对写作,潘向黎都可能是悲观主义者。
十多年前,她就在一篇随笔《真爱只求一件事》中这样来批评我们这个时代的“爱情”,批评我们在爱情问题上的种种病相——“时光飞逝,又一个世纪快要结束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本世纪人类在爱的艺术上没有长进,反而退步了。
外部物质条件越来越好,自由度越来越大,可是,
【总页数】6页(P177-182)
【关键词】潘向黎;长篇小说;精神创伤;穿心莲;救赎;“爱情”;悲观主义者;爱的艺术【作者】何言宏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7
【相关文献】
1.悬浮在历史记忆中的精神创伤——读野夫长篇小说《1980年代的爱情》 [J], 张羽华;谢雯
2.一部讲述少年爱情之美的作品——黎权苇长篇小说《惑》渎后 [J], 张倩;
3.灵魂洗礼的庄严仪式——论曹文轩长篇小说《天瓢》对人性美的救赎 [J], 卢文
丽
4.当爱已成往事——评潘向黎长篇小说《穿心莲》 [J], 吴义勤
5.穿心苦莲与都市之心--读潘向黎长篇小说《穿心莲》 [J], 杨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潘向黎小说主题意蕴探析
摘要现代化都市中的人们,承受着各种困境。
潘向黎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群光鲜时尚的都市女性形象,通过一个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传神地勾勒出她们心灵的暗伤与困惑,深刻揭示了当代都市女性的精神困境。
关键词:潘向黎主题探析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现代化都市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在物质与欲望之中承受着各种生存压力,面临着各种生存困境。
潘向黎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群光鲜时尚的都市女性,她们显然已经完成了生存层面的问题,具有独立的主体性。
但透过她们光鲜富足的外表掩盖,潘向黎却把锐利的笔锋直接指向她们心灵的深处,传神地勾勒出她们心灵的暗伤与困惑,对她们精神的困顿荒芜、情感的无处依傍进行了深切的关注,细致而深刻地揭示出当代都市女性的精神困境。
一寻爱不得与爱不能的精神苦旅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一个知识女性来说,爱情和婚姻,其实就是人生归宿和精神皈依的母题”。
潘向黎的小说绝不仅仅是爱情小说,她透过都市女性的爱恨纠葛,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她们隐秘的情感世界,并通过一个个凄美的都市爱情故事的叙写,将爱情这个永恒主题进行了无情地解构,表现和探讨了生活在当代都市女性的几个致命的软肋:爱、温情、幸福……,对她们“情归何处”做了追问,揭示了都市女性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无奈、苍凉的情感体
验和她们被伤害得千疮百孔的心。
潘向黎笔下的都市女性都是一群寻爱不得、欲爱不能的精神苦旅者,她们渴望真挚的爱情、追求完美的感情体验,却又隐隐地怀疑爱情的真实性。
她们不断地守望爱情,却在守望里不断失望;她们不懈地追求爱情,却在追求里屡遭伤害。
单纯透明、阳光开朗如姜小姜,却也在得不到所爱之人的青睐里忧伤,在奔4告诉她结婚的消息时如同从云端跌落;干练浓烈、落落大方如李思锦,在多年的苦恋而不得的痛苦里渐渐冷酷乖张,乃至扭曲变形;温柔贤淑、醇厚清甜如《白水青菜》里的女主人,却也不得不在丈夫的背叛里痛彻心扉;成功魅力、香车华服如钟可鸣,却也难免在家庭失败的屈辱里痛苦不堪,“刚刚提起的一口气,顿时泄尽了,整个人如泥委地”;而在世事沉浮背后淡定依然的永远的谢秋娘,在经历了人世沧桑后也绝望地将心门深锁,从有情变成绝情,她的心也在不断的伤痛里由止水变为坚冰。
二女人与女人的战争
潘向黎塑造了围城内外的两类都市女性,不管是供职于大公司的漂亮时尚的都市女白领,还是在白金家庭中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她们都生活富足,不必为生活的吃穿住行而发愁苦恼。
但是潘向黎没有刻意书写这些都市女性的美好的生活,而是剥离她们光鲜亮丽的外包装,专注她们内心世界的困顿忧伤。
围城内外的两类女人,看似井水不犯河水,没有任何瓜葛,却常常因为一个共同的男人而引发激烈的战争。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她们两败俱伤,都陷
入了痛苦的深渊。
潘向黎正是用一种独特的视角,通过这两类女人的战争来揭示她们难以消解的精神困境。
潘向黎的《白水青菜》就是用平淡舒缓的笔调叙述了这样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小说一开篇就描述了一个温馨富足的白金家庭:男主人事业有成,女主人美丽娴淑。
他们相濡以沫数十年,曾经彼此都认为找到了人生中最适合的伴侣。
然而在渐渐平淡的婚姻生活里,男主人的爱也渐渐地麻木缺失。
终于,男人背弃了婚姻和妻子。
在新鲜的刺激过后,男人开始想念妻子的白水青菜。
年轻气盛的嘟嘟嚣张地闯入女主人家,来请教那男人念念不忘的白水青菜汤的做法,女主人不动声色地告诉她所谓的白水青菜,其实配料极其丰富,做工极其复杂。
最终,嘟嘟黯然退出这种争夺战,而女主人保全了婚姻。
潘向黎笔调平淡舒缓,读来却惊心动魄。
看似平静,内里却紧张激烈。
通过这两个女人的战争,她写出了当代都市女性的精神困境,以及她们各自所承受的无奈与伤痛。
不管是风华正茂的都市女白领,还是深陷围城的贤妻良母,她们都无法逃出这种困境。
三男人与女人的隔阂
在这场战争背后的男性是面目模糊、畏缩游离的,他们夹在妻子与情人之间左右摇摆。
他们虽然事业有成,成熟多金,但他们显然是尴尬和软弱的。
围城内外两个女人所遭遇的痛苦都与这个男人有关,而女性的情感困境,最深刻的原因在于男性与女性的话语隔绝,我们也用《白水青菜》来分析。
在《白水青菜》中,妻子和丈夫几乎没有交流。
小说开篇,男人就在喝着白水青菜汤,作者用近乎夸张的语言极尽汤的美味。
然而,相濡以沫数十载的男主人却从来不知道也从未想过要去知道这罐
看似简单的白水青菜汤真正的原料是什么,要花多少时间来准备和煲制,更对汤的最重要的一味作料——妻子浓浓的爱早已麻木不仁。
妻子将自己对丈夫的深爱浓浓地融进每天煲制的汤中,而丈夫的爱早已荡然无存。
男主人爱上了时尚小资嘟嘟,从此不再回家。
嘟嘟也为男人精心烹制了一道菜——华丽的村上春树大餐。
这个做起来也极其麻烦,主料是西红柿丁和维也纳香肠,调料是大蒜、洋葱等一共13种。
面对这样精心烹制的华丽大餐,“他也做出毫不迟疑的样子吃了起来”,但心里却觉得可笑。
无疑,他和嘟嘟之间也是隔膜的;他爱的只是新鲜的嘟嘟、新鲜的刺激、新鲜的自己。
潘向黎通过两个女人的两道菜写出了男人和女人话语的隔绝、内心交流的贫乏。
男性和女性在感情上的沟通与交流无法达到同步,正如陈染所发出的感慨:“这世界谁能听懂谁的话呢!”而这也必然造成女性生存的困境。
参考文献:
[1] 刘华沙:《女性生存困境的深刻透视——读阎真的长篇小说〈因为女人〉》,《小说评论》,2008年第5期。
[2] 潘向黎:《白水青菜·女上司》,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3] 潘向黎:《白水青菜》,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4] 陈染:《陈染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简介:王霞,女,1984—,陕西佳县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