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的词学思想 艺术表现
秦观词的情致表现
秦观词的情致表现
秦观是宋代文学家,他的词作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情致表现细腻而深沉。
以下是秦观词的情致表现特点:
1. 忧伤哀怨:秦观的词作常以忧伤哀怨为主题,他善于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例如《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的“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之情。
2. 温情婉约:秦观的词作常以温情婉约为风格,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言语展现出女性柔美温婉的一面。
例如《青玉案·元夕》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对思念之人的关切和牵挂。
3. 壮美豪放:尽管秦观的词作以忧伤为主题,但在一些作品中也能看到他对壮美豪放的追求。
他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创造出宏大的气势。
例如《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表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象和豪迈的情感。
4. 象征意象:秦观的词作常常运用象征意象来表达情感。
他善于将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相结合,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隐喻来传达内心的感受。
例如《鹧鸪天·桂花》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用桂花来比喻离别之情,寄托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总的来说,秦观的词作以忧伤哀怨为主题,情致表现细腻而深沉,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运用象征意象来抒发内心情感。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点
迹 。 “ 阳外 , 如 斜 寒鸦万点 , 流水绕孤村 。 (满庭芳》 , ”《 )原 句出 自隋炀帝 涛“ 寒鸦千万点 , 流水绕孤村” 。此句经少 游化用后 , 更显精美而本色 , 足见其点金成玉 、 化用无痕
的语 言技巧 。
综合以上分析可 以看 出 , 观词和婉醇正 、 婷袅 秦 婷
一
如《 虞美人》“ :碧桃天上栽和露 , 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 处 水萦 回 , 可惜 一枝如画为谁开 。” 其中蕴含着多重 意 这 味 : 一 , 花高洁 明艳 , 凡花 , 其 桃 不是 却弃植乱 山深处 无
人赏 ; 其二 , 词人从歌妓的命运联想 到了 自己, 自己不也
正是心境高洁 , 屈沉下僚 , 怀才不遇吗?
第一 , 通过寄托手法 , 给读者 留下无穷 的想象空间。
以情韵 著称 , 黄庭 坚 、 与 晁补 之 、 张耒 号称 “ 门四学 苏 士” 。他 的作 品 中, 的艺术成 就最 高 , 黄庭坚并 称 词 与 “ 秦七黄九” 而且人们公认黄不逮秦 。秦观的词清丽婉 ,
约, 含蓄蕴藉 , 和婉醇正 , 如幽花媚春 , 自成馨逸 。 灵心善感 , 寄情深微 秦观与苏轼亦师亦友 , 系密切 , 关 二人 的政治遭 遇
、
第二 ,借景抒情 。秦观词常用细腻轻柔的意象 , 如 落红 、 飞絮 、 水 、 秋 烟霭 、 暮云 、 寒鸦 、 丝雨 、 残月等等 , 构 成一幅幅凄 清幽静 的意境 , 意味深长 , 绵绵不尽 。 第三 , 运用 顿断 、 折 的手法 。前文 提到 的《 层 满庭
也如 出一辙 , 但二人词风却截然不同。这主要是性格的 原 因。苏轼乐观开朗 , 洒脱豁达 , 善于化解人生 的苦难 , 故其 词风豪迈 旷达 ; 观则灵 心善感 , 格纤 弱 , 之 秦 性 加
秦观的词里落下的美
2/22
最重要的是,他为时 人与后人提供了对爱情 的全新阐释,亦即不但 在意境上令爱情格局更 阔达、深远,而且将精 神恋爱提升到前所未有
这首词诵出了古今爱 情之绝唱:两个人若是 彼此相爱至死不渝,又 何必奢求朝朝暮暮的庸 俗相伴呢?
语言上自然流畅通俗 易懂,感情上又含蓄深 沉余味无穷。
12/22
这四种景象并集一起, 凝现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词人虽无片言只语关涉愁 苦,而愁苦、失望之情已 溢满纸面。
13/22
画堂春
【宋】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 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
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 凭阑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
此恨谁知。
14/22
落花铺满了园中小 径,春水溢满了池塘。 细雨霏霏,时停时下, 乍晴乍阴,杏园里春 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 声声哀啼,好像在无 可奈何地慨叹春天已 经归去了。
秦观在婉约词作的艺 术表现上,展示出独特 的审美境界。
在意境创造上,擅长 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 光,抒发迁客骚人的愤 懑和无奈,营造出萧瑟 凄厉的“有我之境”。
1/22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3/22
冯煦在《蒿庵论词》 中说:“淮海、小山, 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 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 匹。”
4/22
这是冯煦对秦观和晏 几道的称赞,语言平淡 却味道深远,措辞浅白 又情致深婉,纵观两宋 词人,几乎无人能与他 们比肩。
5/22
菩萨蛮
【宋】秦观
虫声泣露惊秋枕, 罗帏泪湿鸳鸯锦。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秦观词的婉约风格引导语:秦观是北宋后期的著名词人。
在北宋的中后期词坛,秦氏是一位集婉约词大成的词人。
大体而言,秦观早年的词多写春愁别怨,风格清丽婉约,未尽脱花间影响;他的后期词,多抒身世感慨,词风一变而为凄厉苍凉,沉郁顿挫,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他的词的婉约风格的资讯,我们一起阅读了解吧。
一、婉约的少游清人张德瀛在《词徵》中说:“同叔之词温润,东坡之词轩骁,美成之词精邃,少游之词幽艳,无咎之词雄邈,北宋惟五子可称大家。
”这可谓是知人知词之语。
“幽艳”基本上概括了秦词的特点。
秦氏写作较早、年代可考的是元丰二年在会稽所作的《望海潮秦峰苍翠》和《满庭芳山抹微云》等。
这一时期的词,主要反映了他应举不中、放浪自娱的生活。
秦观在会稽时,也有过“拥南国之佳人”、“醉西园之清夜”的经历。
他这种经历与科场失意、出入青楼的柳永有相似之处。
所以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柳永词风的影响。
但是他以超绝的天才,旷达的襟抱摈弃了“浅吟低唱”的词风。
秦观正是唱苏吟柳,既有取于柳,也有取于苏,建立了清丽淡雅、情韵兼胜的独特风格。
例如当时盛传的《满庭芳》词: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少游是一个严守诗词疆界的人。
应歌之词率多儿女之情,习染成癖,每托男女相思离别以寄兴。
因此在八十多首词中,这类题材占了绝大部分,而这些词中的女性形象有很大一部分是当时身处卑贱地位的歌妓舞女。
于是,如何评价这些与歌妓舞女有关的词作,也是关涉其他婉约词中不少同类作品的重新研究和评价的一个重要问题。
上述这首词可以说是秦氏歌妓词的代表作。
写于元丰二年冬天,秦观在会稽滞留数月,与一位“月下清歌”的多情歌女有过亲密交往,在将要离开会稽的时候,回想起所谓的“蓬莱旧事”,不禁悲从中来,无限惆怅。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色秦观在婉约感伤词作的艺术表现方面,展示出独特的审美境界。
首先,在意境创造上,秦观的词作擅长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风光,抒发迁客骚人的愤懑和无奈,营造出萧瑟凄厉的“有我之境”。
代表性作品是他贬谪郴州期间所写的《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这篇词作非常深切地抒写出词人遭受流放、前途渺茫、孤独寂寞、思念家乡的愁绪。
特别是最后两句,因景设问,沉痛地表达出自己远离朝廷、谪放天涯地无奈和悲愤。
秦观病逝之后,苏轼特别将这两句诗书于扇上,并题识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意思是秦少游死了,拿一万个人也无法赎回他的命。
这句话其实是化用了《国风·秦风·黄鸟》里“如可赎兮,人百其身”的句子。
其次,在语法结构方面,秦观受到柳永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慢词。
但是他能把令词中含蓄缜密的韵味带进慢词长调,从而弥补了柳永以赋法填词所造成的发露有余,浅白单调的不足,显得跌宕有致,包蕴深层。
再次,在字法运用方面,秦观词作具有含蓄隐丽的特征,取象设词追求意象的精致幽美,描绘自然景物,多为飞燕、寒鸦、垂杨、芳草、斜阳、残月、远村、烟渚等;摹建筑器物,则是驿亭、孤馆、画屏、银烛之类。
他以柔婉的笔触,对词中的字句多加推敲和修饰,用精美凝练的辞藻,传写出凄迷朦胧的意境。
正像赵尊岳在《填词丛话》卷中评析秦观词用字之妙所言:“淮海即好丽字,触目琳琅,如‘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一‘映’,一‘低按’,一‘小’字,已经驱使质实为疏秀,人见其风度矣。
”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
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
如浙江杭州的秦观祠,丽水的秦观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
秦观的词学思想
论秦观的词学思想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曾云:“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
”所谓“词心”者,除了认为秦观在词人之词、学人之词和才人之词三者中,乃是一位纯粹的词人外,当还包括词人对词之所以为词的独到的用心和深切的体认。
作为一代词坛大家,秦观没有词论传世,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一些间接的理论和作品本身来窥探其词学思想,事实上,词人创作的巨大成功,已经有力地验证了其词学思想的客观存在及其价值。
秦观的词学思想更多地体现在词的艺术表现上。
首先,他在创作上的“渐变”,使他有意识地将相思相恋的香艳题材与身世感慨的严肃主题结合起来。
《谈记》中说秦观论赋有:“言语须当用意屈(曲)折”一语,一旦引之于词学,这在北宋词坛还是极为少见的言论。
只有注意到了内容的严肃性,才有可能强调表现手法的含蓄性。
秦观关于作品要含蓄曲折的思想,在词作赋笔的运用上得到了体现。
秦观的赋论与他早年为赋的功力是密切相关的,《单骑见虏赋》、《黄楼赋》等都是他出仕前的代表作。
将抒情小赋的笔法引进词坛,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盖词之表达因其句式的长短不齐,与诗之表达颇有不同,诗一句一意,颇多跳宕,长于比兴,叙述、抒情、议论、描写无不可,词之小令以五、七言为主,故与诗相近,但随着慢词长调的步入词坛,侧重于外在描景状物之铺陈的赋笔已成为作词的一个重要手段,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者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然而赋笔的运用细细体会,还是有所区别的。
秦观的慢词受柳永的影响很明显,但在赋笔的运用上他更多地继承了温庭筠的外在的客观描写,从而使其作品更显曲折含蓄。
请看其《望海潮》一首词: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长记误随车。
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
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
近十年秦观词艺术特色研究述评
近十年秦观“情韵兼胜”艺术特色研究述评摘要:秦观词在词史上有着很高地位,历来备受推崇,获得极大关注。
本文从情感,意境,语言,声律三方面进行阐述,从而总结出秦观词“情韵兼胜”这一独特艺术风格。
关键词:情感;意境;语言;声律秦观的词,在词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历来倍受欣赏和推崇,评价极高。
现代研究者也给予极大的关注。
学者们对其艺术魅力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经过纵深分析,将这些研究按照视角的不同,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秦观词情感方面的特色秦观的词,多写哀婉悲凄之情。
秦观则天生多情,灵亡、善感,气格纤弱,再加上仕途坎坷,一贬再贬,脆弱的他,经受不了人生的严酷打击,愈加消沉绝望,被贬雷州,竟自作《挽词》。
他的诗因“婉弱”,被人看作“女郎诗”、“似小词”,而他的词比诗更甚,凄怆哀婉是其感情的主旋律。
“结合了一种女性化的柔婉精微的特殊美质,足以唤起人心中某种幽约深婉的情意。
秦观的多愁善感、敏锐细腻更使他深切地体会到并能表达出词的“要眇宜修”的特性,所以历来论词主本色者都对之推崇备至。
”[7]早年多写儿女柔情,专擅离愁别恨,情调低回婉丽,词句,都渗透着伤心的泪水,充满着深重浓郁的愁恨,被人称作“古之伤心人”。
秦观的词,写情最真挚深切。
“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
”秦观词中那种哀伤幽戚、缠绵感伤,并非“为文造情”,而是从心底流出的真挚深沉的情愫,是“一往而深”的。
秦观的抒怀词抒发自己羁旅行役、贬谪流放之苦,极为缠绵深挚,沉痛哀绝,秦观更多的词是写男女之情、离愁别恨,但他用情不同于温韦、欧晏,较少带有谴兴娱乐应歌的性质。
秦观虽也有狎妓游冶的风流生活,但他多情性痴,同一些风尘女子结为知己,建立了真挚的爱情与友谊,在写到她们时,态度是尊重的,倾注了真诚的爱恋和同情。
秦观词中所写的女性,虽然大都为青楼娟女,或官宦家姬,却自有其不同于旧词之处,富有反封建的民主因素。
“秦观的这些抒写离情别恨的词,反映了他同美姬丽妹的深挚情意。
简述秦观词的主要特色
简述秦观词的主要特色简述秦观词的主要特色秦观词的婉约,多于融合情景处而得之,既不像苏词那样豪纵奔放、一泻千里,又不像柳词那样从俗、坦陈胸臆,而是讲究储含蓄、饶有情致,力求维护词体的本色,或说维护词体的相对独立性。
下文是小编收集的秦观词的主要特色,欢迎大家阅读!1、秦观感伤词的创作概况秦观(1049-111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刊沟居士、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
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各地,充分表露出豪宕不羁的个性情怀。
秦观从少年时代起就关心国家大事。
熙宁元年(1068),他21岁,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灾的惨状,创作了《浮山堰赋》,对百姓的苦难表示出深切的同情。
为了抵御辽夏的侵扰,他曾研究兵法,写作《郭子仪单骑见虏赋》,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寄托了自己宏大的理想抱负。
熙宁十年,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观专程前往拜谒,写诗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
”(《别子瞻学士》)极倾倒之情。
次年,他应苏轼之请谢了一篇《黄楼赋》,苏轼称赞他“有屈、宋才”[1]。
在此期间,秦观与苏轼同游戊烯、吴江、湖州、会稽各地,结下了终生友谊。
在苏轼的劝说下,秦观开始发奋读书,积极准备参加科考;可是命运不济,两度应考均名落孙山。
苏轼为之抱屈,并做诗写信予以劝勉。
元丰七年(1084),苏轼路经江宁时,向王安石力荐秦观的才学,后又致书曰:“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
”[2] 王安石也赞许秦观的诗歌“清新似鲍、谢”[3]在两位文坛前辈的鼓励、称许下,秦观决心再度赴京应试,并于次年登第,结束了“奔走道途数千里,淹留场屋几十年”(《登第后青词》)的举子生涯。
考取进士后,秦观初任定海主簿,转蔡州教授。
元祐七年,苏轼自扬州召还,进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秦观迁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
京城任职的数年里,秦观得与师友时相过从,精神上比较愉快,但是由于家口较多,生活拮据,“日典春衣非为酒,家贫食粥已多时”(《春日偶题呈钱尚书》),只得经常依靠朋友的接济。
有关秦观写的词艺术特色
秦观写的词艺术特色有关秦观写的词艺术特色秦观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其词作受到历代文人的推崇,那么他写的词有哪些艺术特色?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点(1)北宋词自晏殊至欧阳修,因主要承续“诗庄词媚”的传统格局,已形成一种婉约的风格,至秦观则登峰造极,使此种词风焕发出异彩,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2)秦观词的婉约,多于融合情景处而得之,既不像苏词那样豪纵奔放、一泻千里,又不像柳词那样从俗、坦陈胸臆,而是讲究储含蓄、饶有情致,力求维护词体的本色,或说维护词体的相对独立性。
纵观少游“伤情”词,凄婉清丽入画意。
世间多少丹青手,泪洒“山抹微云”里。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北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
秦观一生仕途坎坷,年轻时,文章就被人称道,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赞誉他“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但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为官之后即身陷“党争”,屡遭贬谪,空有满腹经纶,竟怀才不遇,真可谓空负“屈宋才”,奈何“屈贾命”,抑郁之情充溢于胸,化而为词,凄婉清丽。
他的词作内容多写男女爱情和贬谪生活,词风蕴籍含蓄,音律和谐,语言清新,被目为“婉约之宗”。
南宋词人张炎在《词源》中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而女词人李清照在《词论》中有语云“秦(少游)即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良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这些评论大体上道出了秦词特色。
而论者以为秦词最显著的特点莫过于“凄婉清丽,富有画意”,现结合秦观的具体作品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加以分析他为表现这一风格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首先,为了表达深曲婉致的情致,词人在造词上是很有特色的,他最爱用一些诸如轻、微、细、柔的字眼。
如:西城杨柳弄春柔(《江城子》)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水龙吟》)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八六子》)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满庭芳》) 在秦观眼里,不仅风是轻的,雨是微的,梦是幽的,就连秦筝也是小的,且是“低按”。
简述秦观词的风格与特色
简述秦观词的风格与特色秦观是宋代文学史上备受赞誉的文学家,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而闻名于世。
秦观词的风格与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秦观词的风格独具一格,以其深情而脱俗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他的词作多以抒发爱情之苦、离别之痛为主题,情感真挚深沉,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例如他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中写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种凄美的描写方式,表达了深情厚意,打动了无数读者。
秦观词的特色之一是以细腻的描写和精巧的构思为主。
他善于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通过独特的写景和抒情方式,使词作更加生动、具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例如他的《青玉案·元夕》一词中写到:“人看看,我看看,转眼成空。
万籁此都付阙中。
”这种精炼而生动的描写方式,使人感受到节日的喜庆和人生的短暂。
这种细腻的描写和精巧的构思,使秦观的词作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秦观词的风格还体现在他善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比喻人生的悲欢离合,使词作更富有意境和哲理。
例如他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中写到:“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这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手法,使秦观的词作更加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秦观词的风格还体现在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表达。
他的词作不仅仅是对爱情的抒发,更是对人生苦短和命运无常的思考。
他在词中常常表达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脆弱的感叹和思考。
例如他的《鹊桥仙·纤云弄巧》一词中写到:“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种对人生短暂和命运无常的思考,使秦观的词作更具有深度和哲理性。
秦观词的风格与特色主要体现在独特的艺术风格、细腻的描写和精巧的构思、对自然景物的运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表达。
他的词作以其深情而脱俗的艺术风格,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成为了宋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名词解释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名词解释秦观词的艺术特色导语:秦观,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充满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通过名词解释的方式,逐步揭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一、多情抒怀的表达方式秦观的词作特点之一是情感丰富而激情四溢。
他善于借助形象描写、声音描写以及色彩比喻等手法,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常使用婉转细腻的语言来表达对爱情、友谊以及生活的痛苦和坎坷。
例如,在《青玉案·元夕》中,他通过题材的选择与细腻的细节描写,表达了失去爱人的思念之情。
二、唯美词意与优美韵律的结合秦观的词作着重于唯美主义的追求,他将词境设定在美好的自然环境中,通过对物象的描写来体现情感。
他以极其优美的韵律配合精致的词句,使读者在欣赏他的词作时感受到一种诗意美的意境。
例如,在《约客》一词中,秦观巧妙地运用韵律节奏,将诗情与音乐结合,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三、对于光影、声音与色彩的敏锐观察秦观对于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在他的词作中经常能捕捉到细腻的光影、声音和色彩变幻。
他运用这些意象来表达他的内心感受,并以此增强情感的真实性和直观性。
例如,在《驿使》中,秦观以描写黄昏时分忽明忽暗的光线烘托出驿使离别的伤感之情。
四、对于爱情的虔诚与追求秦观的词作中,爱情是其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爱情的表达既真挚又充满了虔诚与追求。
他常以自然景物比拟爱情,并以此抒发对爱人的深情厚意。
他的爱情观念是温柔浪漫的,但又透露出对情感的坚定执着。
例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秦观以七夕的传说来描写爱情的美好,并将自己与爱人的情感比作牵牛织女。
结语:秦观词具有浓郁的南宋文化特色,他的词作融汇了多种艺术元素,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充满了丰富细腻的情感内容、唯美的词意和韵律优美的形式,使得秦观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之一。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点
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点浅析秦观词的艺术特点秦观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其词作受到历代文人的推崇,他写的词有哪些艺术特点?由宋代词人苏轼开创一代豪放词风,宋词在风格方面展现出"豪放"与"婉约"之别,词风以婉约见长的词人很多,秦观是其中的代表词人,词风凄婉倚靡,凄清沉郁,"善于通过凄迷的景色,婉转的语调表达感伤的情绪",格调可用"凄婉"概括,其词凄婉风格的成因可从北宋国势的影响,北宋文人的审美心理,以及词人的个性性格等方面找寻答案。
一、北宋国势对秦词词风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历经盛唐及五代十国之后,到了宋代,经济虽有所发展,但难以启及盛唐的国势了。
北宋时期,统治阶级内部各种力量互相抵消,国家积弱不振,农民负担很重,再加上北宋朝廷不断受到周边少数民族的骚扰,国势衰微。
在这种社会政治背景下,宋代文人的作品多显出一种中气不足的景象。
同是描写边塞生活的作品,唐人有"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的雄阔气概,也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战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
在宋代,即使像范仲淹这样在边疆有所建树的人也会写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衰叹;苏轼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可也抵不过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沧桑,称自己为"老夫"的苏轼时年才39岁。
宋词中词风豪迈的、词风婉约的,沉重感都是很强的,究其原因,当与宋代内忧外患、国力不强等因素有关。
在这样的衰微国势影响之下,秦观的词也不免带有凄凉哀婉的色彩。
秦词善于通过"烟霭""微云""斜阳""寒鸦"等景观营造一种凄清的意境,同时用"孤""愁""恨"等词表现内心的浓烈愁绪,客观景物之中融入主人公强烈的主观情绪。
秦观
浅谈秦观词的艺术风格内容摘要:秦观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
被称为“婉约之宗”的秦观词,虽然题材不外乎男女相思离别之情、自己的愁苦,但长期以来一直深得人们的喜爱,产生情感共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词人抒发了真挚深沉的情感。
以其独特的细腻敏锐的情感感知体悟人生,万事万物皆有情,以真情运笔,词作凝婉动人,浸满深情首首都像散发浓郁奇香的幽兰,楚楚动人。
李清照云:“秦即专主情致”,冯煦也在《蒿庵论词》中评曰:“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
”关键词:秦观,婉约,伤感秦观(1049-1110),早年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刊沟居士、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
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来词誉甚高,然而缘情婉转,语多凄黯。
其词被称为“婉约之宗”。
在北宋词坛,秦观和晏几道同样具有多情敏感的个性气质,他们都创作了许多伤离怨别的抒情词作,体现出凄美婉约的风格。
所以清人冯煦在《蒿庵论词》中指出:“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
”然而细究文本,我们发现,与晏几道借男女伤离词作抒发个人、家世的悲绪不同,秦观的“伤心”更多地融入社会性的内容,抒发了词人身陷党争之祸、横遭贬谪打击的深沉复杂的感伤。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概括其生平遭际及创作风格曰:“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
故所为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而怨悱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后主而后,一人而已。
”秦观具有无法为他人所重复的、极为敏感细腻的抒情气质和感伤性的情感,这样出自于天赋的特殊气质与微妙情感能力,甚至精微悱恻到无法以语言来传达,于是客观外物即成为他情感寄托的首选载体。
他以多情的心性去看待人生,自觉地将整个自然世界容纳于主体自身,使客观物象渗透进创作者自身浓郁的个体意识,情感成分。
秦观的创作特色
秦观的创作特色
秦观的创作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感表达:秦观善于通过细腻、婉约的笔触,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的词作情感真挚,深入人心,如《满庭芳》中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表达离别之情。
2. 意象构筑:秦观的词作注重意象的构筑,善于通过具象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意境和情感。
如《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星辰、银河等自然景物为背景,构筑了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意象世界。
3. 语言优美:秦观的词作语言优美,用词精准,音韵和谐。
他善于运用古典诗词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词作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4. 风格婉约:秦观的词作风格婉约,以柔美、细腻见长。
他的作品多以抒发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柔婉、含蓄、深沉的美学风貌。
5. 文化底蕴:秦观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其词作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他善于引经据典,化用前人诗句,使词作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综上所述,秦观的创作特色主要体现在情感表达、意象构筑、语言优美、风格婉约和文化底蕴等方面。
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之一。
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在北宋词坛上,秦观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
晁补之在《评本朝乐章》中即认为“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
秦观词的内容并没有摆脱别恨离愁的藩篱,其妙处在于情韵兼胜,即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
他的婉约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灵心善感而寄情深微。
作为苏轼最得意的门生,秦观作词不可能不潜在地受到苏轼的影响,苏轼开创了以词抒写自我性灵的新格局,而秦观一生积聚了满腹伤心失意的泪水,也必然要利用他所擅长的词体来倾泄。
不过他不像苏轼那样直接倾吐内心的苦水,而是另辟一途,把深沉的辛酸苦闷融注在类型化的离情别恨之中,即周济所说的“将身世之感打并人艳情,又是一法”,如《浣溪沙》以寻常之语,状寻常之事,寄情幽远。
二、秦观以小令作法的长处弥补慢词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情韵兼胜的审美效果。
如名作《满庭芳·山抹微云》,将别时的伤感、往日的柔情、别后的思念层层铺叙,但情思并非一泻无馀,而是情一点出,即用景物烘托渲染,刚提“旧事”,即接以“烟霭纷纷”,欲吐还吞,词末不待情思说尽而结以景语,更含蓄而有余味。
词的语言清新淡雅.“抹”字、“粘”字,由锤炼而得却不失本色。
其他如《浣溪沙》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则情景融合,语言淡雅,境界蕴藉空灵。
秦观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其词卓然一家,和婉醇正,典型地体现出婉约词的艺术特征。
就婉约词的发展而言,秦观对另外两位婉约词的代表作家周邦彦和李清照都有直接影响。
秦观作品及人物分析
秦观作品及人物分析一.秦观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其词的思想内容。
(一)人生期望过高,对挫折缺乏心理准备和承受力,词中浸透伤心泪,充满愁恨:“恨悠悠。
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江城子》)冯煦“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之词,词心也”(《蒿庵论词》),其诗被称为“女郎诗”(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词情调悲苦。
(二)内容未脱别恨离愁的藩篱。
二.艺术性。
(一)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北宋“词手”,情韵兼胜(即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
(二)采小令之法入慢词。
1.柳永慢词篇幅容量大,长于铺叙,但一些结构单一疏散,语言俚俗,过直露,缺乏深长韵味;五代以来小令语言含蓄,结构缜密,意境深婉,但体制短,容量小。
2.秦观以小令长处弥补慢词不足,达到情韵兼胜的效果。
如《满庭芳》(山抹微云)。
(三)小令也辞情兼称,如《鹊桥仙》“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把世俗爱情升华到崇高精神境界,提高词体品格。
《浣溪沙》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四)与晏几道词比较:晏词多取高堂华烛的室内景致为意象;秦词常用自然山川景物言情铸境。
(五)苏轼开创以词抒写性灵新格局,受苏轼影响。
1.与苏轼比较:苏轼直接倾吐内心苦水;秦观把辛酸苦闷融注在类型化的离情别恨中,缺乏苏词超然自适的气度,周济“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宋四家词先》),给艳情词注入新情感内涵。
如《阮郎归》(潇湘门外水平铺)。
2.直接表达孤独苦闷,如《踏莎行》(雾失楼台)、《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等。
三.地位。
(一)其词和婉醇正,体现出婉约词的典型艺术特征,对周邦彦和李清照有影响。
(二)语言清丽淡雅。
周邦彦得其丽,而发展为精雕细琢的典雅富丽;李清照得其清,朝更加本色自然的方向发展。
秦观词的特点
秦观词的特点
秦观(1049-1100)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其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秦观词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秦观词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
在他的词作中,常常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之情。
他写下了“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脍炙人口的名句,表达了对国家沉沦的悲愤之情。
其次,秦观词具有深沉的思想内涵。
他的词作不仅在意境上深邃,而且在思想上也丰富多彩。
他常常从人生、情感、自然等方面进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此外,秦观词还具有精致的艺术表现。
秦观的词作在艺术上追求精致、细腻,他善于运用对偶、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词作更加优美动人。
他的词作在音乐性和节奏感上也极为出色,使得词的朗诵更具有韵律感和美感。
最后,秦观词融汇了南唐词和北宋词的优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词作承袭了南唐词的豪放奔放和北宋词的婉约细腻,融合了两者的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格。
总的来说,秦观词以其爱国情怀、深沉思想、精致艺术表现和独特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的词作对后世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分析秦观词的艺术特色
分析秦观词的艺术特色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
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首《满庭芳》,使秦观赢得了一个“山抹微云秦学士”的雅号;也就是这首《满庭芳》,在当时文坛极负盛名的“苏门”引起了一场争论:作为师尊的苏轼嘲笑自己的门生秦观“学柳七作词”,而与秦观同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晁补之却说:“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
”斗转星移,九百年过去了,这首当年苏东坡不太喜欢的《满庭芳》,却作为婉约派词的名作一直流传至今。
历代词论家都对秦观的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晁补之就认为“比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
到了清代,李调元和冯煦更是对他推崇备至。
李调元的《雨村词话》称:“秦少游《淮海集》,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
”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则说:“少游以绝尘之才,早与胜流,不可一世。
而一谪南荒,遽丧灵宝。
故所为词寄慨身世,闲雅有情思,酒边花下,一往而深。
而怨悱不乱,悄乎得小雅之遗。
后主之后,一人而已。
”这些虽然都是溢美之词,但从中也的确可以看出秦观在中国词史上的重要地位。
秦观是继温庭筠、韦庄、李煜、柳永等人之后,婉约派词的一位重要的代表作家。
他的词,清丽和婉,情韵兼胜,语浅而情深,意淡而味醇,被称为婉约派正宗。
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清词砌恨,丽景凝愁。
前面所引《满庭芳》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这首词写的是在一个秋天的黄昏与知己分别的情景。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艺苑雌黄》:“程公辟守会稽,少游客焉,馆之蓬莱阁。
一日,席上有所悦,自尔眷眷,因赋长短句,所谓‘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也。
”这样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如果抛开其中所表达的离情别绪不管,那么就成了一幅极美的秋天晚景:傍晚,山被抹上了一层淡淡的云,那一望无际的在秋风中变得枯萎的野草,仿佛和天连在了一起。
秦观词的艺术特色以及后人对秦观的评价
秦观词的艺术特色以及后人对秦观的评价引导语: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情韵兼胜。
下面是关于秦观词的艺术特色欣赏与后人对秦观的评价。
秦观词的艺术特色一、“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之词,词心也。
得之于内,不可以传”(冯煦《蒿庵词话》)。
秦观是“古之伤心人”,其词是内心痛苦忧伤以至绝望的一种外在物化。
我们读词的行为与古人的写词是一个互为逆化的过程。
古人以情感写入词内,我们是通过词甚至可以说是几十个汉字的排列来想像推断作者的思想与情绪,探寻其本意与目的。
单单看词,他它只是字,是没有生命力的,慢慢琢磨细细品味才能看到作者的心绪,古人的侧影。
秦少游的词,便是我们了解他为“古之伤心人”的中间媒介。
首先,从词的文本来看,秦词中“恨”与“愁”的描述,比比皆是。
有如:“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减字木兰花》)“砌成此恨无重数”(《踏莎行》)“无边丝雨细如愁”(《》),此中有些是自身愁苦的转化,有些是写女性的代言体,在宋朝时,这种将自我抒怀灌注到词的创作中,早已不是新鲜事,秦观也不例外。
其次,在宋词创作中,写“愁”“恨”的同样不在少数,晏几道与秦观同是‘古之伤心人’,苏轼和黄庭坚同受贬谪之苦,但秦观的愁是秦观式的,打上秦观烙印的。
如“砌成此恨无重数”仅仅一句,将“恨”的量和态全都写出来。
量是“无重数”态是“砌”,所谓“砌”对象是固态的物质,便将“恨”这一抽象心理情感给物化了。
可见,这个“恨”之痛楚和折磨是说不出来的,埋在心中的。
只要思维的触角一接触它,便是撕心裂肺的疼痛,想都不敢想的痛。
终其原因,大概只能回答,因为他是秦观,不是晏几道,也不是苏黄。
再次,既然是“胸中语”,既然是“词心”便是作者“写心”的过程。
我们后人试图从此中来理解作者的意图与真实内涵时,也就是在执行古人写词行为的逆过程时,便会出现理解的.多义性与无理之句。
最典型的是《踏莎行》关于“雾失楼台……桃源望断无寻处”是实写还是象喻;“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行为者与受事者是“我”还是“朋友”;“郴江幸自绕郴山”两句的真实意图在哪里?我们所在做的是一个“读心”的过程,这样的情况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秦观在铺陈中非常注重句子的对偶,他认为:“对属亲确青固为上,如长短不等,对属不的者,须别自用其语而裁剪之,不可全务古语而有疵病也”。(《谈记》)在创作中,秦观对于词调中相连两句字数相等的,有可能对偶的句式,一般不轻易放过,而且务求工整。如四首《望海潮》词,几乎每一首相连两句字数相等者,都用了对句。“星分牛斗”对“疆连淮海”,“花发路香”对“莺啼人起”,“迷楼挂斗”对“月观横空”“纹锦制帆”对“明珠溅雨”,诸如此类。三首《满庭芳》词,此调起句宜于对偶,他便写了三组对句。“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红蓼花繁,黄芦叶乱”,“碧水惊秋,黄云凝暮”,对偶都极为工整。而苏轼的几首《满庭芳》的起句,却使用了散文化句式,即秦观所说的“古语”。如“三十三年,今谁存者”,“归去来兮,吾归何处”。苏轼在湖州时写的一首《千秋岁》,仅有上片三、四句用了对仗,但后来他和黄庭坚次韵秦观的同调词,便都模仿秦词的对句而作了。秦观的赋笔运用也体现在了对偶上,如《风流子》中:“北随云暗暗,东逐水悠悠。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一气而下三组对句,乃是抒情小赋的笔法。这些对偶句或展示了个人开阔而绮丽的胸襟,或表现了词人凝重而深沉的感情,但都增强了作品的辞采之美。因而秦词比“无语不可入”的苏词更为整饰严谨,比“造句不事雕琢”的柳词,更为丰美典雅。
其次,秦词的淡雅妍丽之美乃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例如,张炎《词源》云:“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周济说:“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宋四家词选序论》)况周颐《蕙风词话》:“若以其词论,直是初日笑蓉,晓风杨柳。倩丽之桃李,犹当之有愧色焉”。这种对词美的追求,也是秦观词学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望海潮》词调为柳永所创,其名作:“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以一般的叙述引出下面的铺陈。而秦词往往是开头即铺陈,更多“无我之境”的外在描写,还常常打破上片侧重铺叙,下片侧重抒发的章法。这首词即是如此。起调赋当前之景,“金谷”以下至“飞盖妨花”,以“长记”映带前后,跨越过片直贯而下,均是叙昔日之盛,“兰苑”以下陡转,跌回现实之中,铺陈今日之衰,并以歇拍与结拍的两个“到”字,形成昔今盛衰的鲜明对照。铺陈中又有时空、视点和章法的变化,在艺术表现上比柳词明显含蓄蕴藉,曲折复杂了。
第二,秦观十分重视词句的锤炼。据《谈记》云:“东坡言少游文章如美玉无瑕,又琢磨之功殆未有出其右者。少游曰:‘吾少时用意作文,习惯已成,诚如所谕,不畏磨难。’”又引邢和叔之语,称秦之文:“铢两不差,非秤上秤来,乃等子上等来也”。【注4】张耒与友人诗云:“秦文倩丽舒桃李”。这里的“文”当是包括了词在内的。秦观最善于推敲动词,如“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的名句,运用“抹”和“粘”两个精巧、传神的动词,把自然景物之间若有牵连的微妙神态描绘出来了。再如宋初词人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仅是个别动词出彩的名句。而在秦观笔下,这种一字点睛,全句生辉的动词,已经信手拈来,首首可寻了。且不说秦词变化张先词而多用“弄”字,如“那堪片片飞花弄晚”,(《八六子》)“风弄一枝花影”,(《如梦令》)“西城杨柳弄春柔”等句子,(《江城子》)也有“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的妙处,(王国维《人间词话》)其它如《踏莎行》“砌成此恨无重数”之“砌”字,《风流子》“梅吐旧英,柳摇新绿”中之“吐”、“摇”字,《满庭芳》“牵动一潭星”之“牵动”两字,《望海潮》“乱分春色到人家”之“乱分”两字等等,都达到了精妙传神,曲尽物态的地步。
在语典的运用上,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同己出也可为秦词的一个特点。然这种化用亦分两种,一种是构思中的刻意安排,往往是有所寄托,借此设喻的;另一种则是学养的有意或无意的流露。前一种如《千秋岁》中:“花影乱,莺声碎”,化用杜荀鹤《春宫怨》诗:“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离别宽衣带”句,化用《古诗》:“相古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碧云暮合”句,已见前述,此不赘。“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分别化用李白《行路难》:“忽复乘舟梦日边”和李煜《虞美人》中:“只是朱颜改”。最后“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乃化用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由于此词作于贬谪之中,香草美人的比兴之意是极为明显的。词句的化用,必然感发起读者的相关联想,拓展审美空间,从而达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艺术效果。秦观的词更多的是属于第二种,如《八六子》中:“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是分别从李商隐《银河吹笙》诗“重衾幽梦他年断”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中化出的。有时词人甚至将前人的诗句直接引入词中,如有名的“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长记误随车”,“任是无情也动人”等句,便是分别从杨广、韩愈、罗隐的诗中来的。这些清丽而本色的语言,一经词人的运用和锤炼,从一个方面也推动了词体语言的典雅化。稍晚于秦观的周邦彦词,素有善于铺陈,语言典雅,化用唐人诗句如同己出之特点,从上述中,已不难看出其受影响之所自。所以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称秦观词:“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而转觉有不得不变者。”指出了秦观词的在继承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创新,以创新影响词坛的发展过程,乃中肯之言。
赋笔的运用除了外在的描写,当还涉及到事典的安排和语典的化用问题。小令不注重用典,慢词由于篇幅的加长,较长的铺叙为典故的安排提供了可能。应该说典故用得好,能够以少胜多,丰厚作品的意蕴,用得不好,则徒呈渊博,使作品繁杂晦涩。在周邦彦之前,词人并不兢兢刻意于此。秦观论用典云:“用事唯要处置……如事多者便须精择其可用者用之,可以不用者弃之,不必惑于多爱留之,徒为累耳”。(《谈记》)所以李清照评秦词有:“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非不妍丽,而终乏富贵态”之语。(《论词》)其实秦观并非腹笥俭啬,其作于三十岁时的《望海潮·越州怀古》词,就于铺陈中叠用了“五湖”、“台荒”、“苎萝村”、“梅市”、“兰亭”、“鉴湖狂客”、“金龟换酒”等事典,被明人沈际飞眉批曰:“词为故实拖叠所累”。(《草堂诗余续集》)于此可为一证。但秦词中的小令一般不刻意用典,慢词中上述的现象亦属少数,此盖与其对用典的态度有关。这样的章法在周邦彦以及南宋词人的咏史、怀古、咏物及应酬等作品中却是习以为常了。
三
秦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词学思想更多地还是体现在词的艺术表现上。
首先,他在创作上的“渐变”,使他有意识地将相思相恋的香艳题材与身世感慨的严肃主题结合起来。《谈记》中说秦观论赋有:“言语须当用意屈(曲)折”一语,一旦引之于词学,这在北宋词坛还是极为少见的言论。只有注意到了内容的严肃性,才有可能强调表现手法的含蓄性。秦观关于作品要含蓄曲折的思想,在词作赋笔的运用上得到了体现。秦观的赋论与他早年为赋的功力是密切相关的,《单骑见虏赋》、《黄楼赋》等都是他出仕前的代表作。将抒情小赋的笔法引进词坛,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盖词之表达因其句式的长短不齐,与诗之表达颇有不同,诗一句一意,颇多跳宕,长于比兴,叙述、抒情、议论、描写无不可,词之小令以五、七言为主,故与诗相近,但随着慢词长调的步入词坛,侧重于外在描景状物之铺陈的赋笔已成为作词的一个重要手段,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者也。(王国维《人间词话》)然而赋笔的运用细细体会,还是有所区别的。第一个大量制作慢词的柳永,也是第一个大量将赋笔引入词中的作家,然其赋笔的运用往往与内心独白式的叙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平铺直叙的感觉。如《八声甘州》从“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直到“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就是把外在的描写与内在的感受参差写出,虽然也颇有意境,但由于词意已经显出,就很难再引发读者有言外之意的联想。苏轼的长调也用赋笔,但他往往在铺叙中将描写、叙述、议论、抒情溶铸于一炉,且颇多转折腾挪,运用的仍是写诗的章法,如《念奴娇·大江东去》、《水调歌头·中秋》等作均如此,这与他的“以诗为词”很有关系。据《高斋诗话》载,苏轼批评秦观《千秋岁》中“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是“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又举己作:“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据说是:“只三句便说尽张建封事”。这正是苏轼以诗的章法来衡量词的赋笔的典型例子。在表达方面,词密而诗疏,若用铺陈,常常要“一句之意,引而为两三句”的。(张炎《词源》)周邦彦《西河·佳丽地》一首,乃隐括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两诗而成,稍作比较,词句与诗句的不同即明。秦观的慢词受柳永的影响很明显,但在赋笔的运用上他更多地继承了温庭筠的外在的客观描写,从而使其作品更显曲折含蓄。请看其《望海潮》一首词:
乱花丛里曾携手,穷艳景,迷欢赏。
乱花丛里曾携手,穷艳景,迷欢赏。
到如今,谁把雕鞍锁定,阻游人来往?好梦随春远,从前事、不堪思想。
念香闺正杳,佳欢末偶,难留恋,空惆怅。
永夜婵娟未满,叹玉楼、几时重上?那堪万里,却寻归路,指《阳关》孤唱。
苦恨东流水,桃源路、欲回双桨。仗何人、细与叮咛,我如今怎向?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秦观的词学思想及其创作,的确已在前人的基础上有了发展,尽管这一发展呈现出一种“渐变”的过程。然而他对词学的贡献,也足以使之成为与苏轼相与并峙的又一高峰。清代影响最大的常州词派开创者张惠言,以比兴寄托的理论倡导于词坛,其编著的《词选》,是他教授词学弟于的教材。于两宋就最推崇秦观,他选宋词只三十三家共六十八首,但选秦观词多达十首,占全部选词中的七分之一强,其他诸家无出其右者。辛弃疾选了六首,苏轼、周邦彦、李清照、王沂孙皆四首。其外孙董毅编《续词选》,再选秦观词八首,苏轼和周邦彦分别是三首、七首,虽然苏、周各人词的总数是秦观的两倍多。这样的选词带有个人的偏好,也来必很公允,但仍从一个方面反映了秦观在“尊词体”——提高词学创作的品位上,确乎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