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斯——巴塞罗那德国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师作品分析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密斯摘要:他是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他用钢和玻璃改变了整个世界,他的建筑讲求精美,看起来典雅细致,他就是是密斯·凡·德罗。密斯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本文将分析密斯的经典作品巴塞罗那德国馆,解读密斯的建筑思想和艺术。

关键词: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密斯,少即是多,流动空间,天际线

密斯的原则改变了世界大都市三分之一的天际线

——汤姆.沃尔夫

1886年,密斯出生在德国亚琛古城。当他日后被授予这个城市的金钥匙荣誉时被誉为亚琛继查理曼大帝后最伟大的亚琛人,第二个查理曼。密斯的全名是: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尔。他的父亲是当地一个著名的石匠,他从做他父亲的学徒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虽然他从未上过正规的建筑学校,但他的确改变了世界的城市天际线。

1929年,密斯·范·德·罗设计

了著名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

馆,该馆在博览会结束后拆除,

它是一个传奇。巴塞罗那德国馆

占地长约50米,宽约25米,由

一个主厅、两间附属用房、两片

水池、几道围墙组成。除少量桌

椅外,没有其他展品。其目的是

显示这座建筑物本身所体现的

一种新的建筑空间效果和处理

手法。这个展馆存在仅仅6个

月。但它却在被拆除25年后得

到世人的吹捧,被高呼为是“魏

玛共和国”在世界面前树立自

由、开放、友好、现代化的明信

片和形象大使。

巴塞罗那德国展览馆的墙体是可以不用承受屋面重量的,柱子的功能才是去支撑建筑,这是与我国“墙倒屋不塌“建筑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处。墙体是用来划分空间的,起隔断作用,而密斯·凡·德·罗在这座德国馆的墙体运用了石墙和透明与半透明的玻璃墙。这样不但解决了功能划分,而且还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性,使室内与室外融为一体,让每一个参观者都深切的感受到德国馆处处通透自由。

这一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最初成果之一。它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开放的、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主厅用8根十字型断面的渡镍钢柱支撑一片钢筋混凝土的平屋顶,墙壁因不承重而可以一片片的自由布置,形成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空间,互相衔接、穿插,以引导人流,使人在行进中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变化。

德国馆在建筑形式处理上也突破了传统的砖石

建筑的以手工业方式精雕细刻和以装饰效果为主的

手法,而主要靠钢铁、玻璃等新建筑材料表现其光

洁平直的精确的美、新颖的美,以及材料本身的文

理和质感的美。墙体和顶棚相接,玻璃墙也从地面

一直到顶棚,而不象传统处理手法那样需要有过渡

或连接部分,因此给你以简洁明快的印象,建筑物

采用了不同色彩和质感的石灰石、缟玛瑙石、玻璃、

地毯等。

整个德国馆立在一片不高的基座上面。主厅部

分有8根十字形的钢柱,上面顶着一块薄薄的简单

的屋顶。隔墙有玻璃和大理石两种。墙的位置灵活

而且很偶然,它们纵横交错,有的延伸出去成为院

墙。由此形成了一些既分隔又连通的半封闭边开敞

的空间,室内各部分之间,室内和室外时间相互穿

插,没有明确的分界,也是现代建筑中常用的流动

空间的一个典型。

这座建筑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建

筑形体处理比较简单.屋顶是简单的

平板,墙也是简单的光光的板片,没

有任何线角,柱身上下没有变化。所

有构件交接的地方都是直接相.人们

看见柱子顶着屋面板,竖板和横板相

接,大理石与玻璃板直接相连等等。

不同构件和不同材料间不做过度处

理,一切都是非常简单明确,干净利

索.同过去建筑上繁琐装饰形成鲜明

对比,给人以清新明快的形象。

正因为体形简单,去掉附加装饰,所以突出了建筑材料本身固有的颜色、文理和质感。密斯·范·德·罗在德国馆的建筑用料上是非常讲究的。地面用灰色的大理石,墙面用绿色的大理石,主厅内部一片独立的隔墙还特地选用了华丽的白玛瑙石。玻璃隔墙有灰色的和绿色的,内部的一片玻璃还带有刻花。一个水吃的边缘衬砌黑色的玻璃。这些不同颜色的大理石、玻璃再加上镀克罗米的柱子,使这座建筑具有高贵、雅致和鲜亮的气氛。

1928年,密斯曾提出了著名的“少就是多”

(LESS IS MORE)的建筑处理原则。“少就是

多”是密斯一生中最为成熟和最为完美的建筑

理论(更准确地说建筑方法),其先前的一些理

论主张或者建筑实践都是在为酝酿“少就是

多”做准备。

巴塞罗那德国馆不仅仅是“少即是多”思

想的体现,在另一方面,其内部灵活的分割及

论即“流动空间”,所以在密斯做了巴

塞罗那的德国馆后,欧洲建筑界受到了

巨大的震动。的确,对于那些从学院里

走出来的建筑师,对于那些多多少少受

到各种西方古建筑流派对建筑学的定

义和限制的建筑师来说,这种完全与以

往的封闭或开敞空间不同的--流动的,

贯通的,隔而不离的空间开创了另一种

概念。这两个原则在德国馆得到了充分

的体现。

多变的空间布局,新颖的体形构图和简

洁的细部处理获得了成功。它存在的时

间很短暂,但是对现代建筑却产生了如

同经典似的广泛影响。最近巴塞罗那在

它拆除了70年后严格地按照原貌在原

址上将它重新建造起来,以供建筑爱好

者参观。

不过,我们应该看到,这座展览建

筑本身没有任何实用的功能要求,造价

又很宽裕,因此不允许建筑师尽情地发

挥他的想象力。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建筑物,可以说,它是一件无使用要求的纯建筑艺术作品。

1929年,巴塞罗那德国馆,密斯设计了建筑史上的经典作品。他向世界展示了新建筑的精神,轻盈的建筑、开放的空间和结构的美。尽管这个展馆只存在了一个季度便被拆除,但留下了一直影响到21世纪的财富:极简主义。现在所谈论的欧洲、美洲、日本的极简主义,都是以这间无功能的展馆为精神起点的。一个展馆造就了一个传奇,从此之后多少建筑师为各种展览馆设计竞折腰,西班牙人甚至在1986年巴塞罗那德国馆的原址复制了这个密斯的设计,但传奇不在了。而直到今日,密斯的影响仍处处可见,SOM,KPF,诺曼·福斯特,西萨.佩利都高举他的大旗,塑造着钢与玻璃的世界。从芝加哥到上海,从天际线到室内——LESS IS MORE。

密斯同义于不朽的纯净性。

参考文献:《密斯》

《建构文化研究》

《从包豪斯到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