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知识大全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de)代谢性疾病群,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血糖过高时可出现典型(de)“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常伴有疲乏无力,有时尚可伴有视物模糊.严重者可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且易合并多种感染.长期血糖升高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及心脏等组织器官(de)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本病可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应积极防治.糖尿病有哪些危害糖尿病在全世界(de)发病率有逐年增高(de)趋势,在发达国家已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de)第三大疾病.目前糖尿病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de)是在动脉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基础上产生(de)多种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因糖尿病引起失明者比一般人多10~25倍,目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成为四大主要致盲疾病之一;糖尿病性坏疽和截肢者比一般人多20倍;糖尿病较非糖尿病者心血管病(de)死亡增加~倍;糖尿病导致肾功能衰竭比肾病多17 倍;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胃肠道、泌尿生殖系及心血管等症状与性功能障碍.总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对人类健康(de)危害是十分严重(de),已引起全世界医学界(de)高度重视.糖尿病有哪些临床症状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检查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典型(de)糖尿病有以下临床症状:(1)多尿.糖尿病患者因血糖过高,肾小球滤液中(de)葡萄糖又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故糖尿病人尿量增加,每日可达3000~6000mL,甚至10000mL以上.排尿次数也增加,每日排尿十余次或数十次.一般血糖越高,尿量也越多,从尿中排出(de)糖也越多.(2)多饮.由于多尿,使体内丢失大量水分,引起口渴,故出现多饮,糖尿病人喝水很多,饮不解渴.(3)多食.由于尿中失去大量葡萄糖,需从体外补充,加上体内葡萄糖利用障碍,引起饥饿反应,故出现多食,多食又致高血糖,高血糖又致多尿、尿糖增加,如此形成恶性循环.(4)消瘦.由于体内胰岛素不足,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结果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均大量消耗,使体重减轻或出现形体消瘦.(5)疲乏.主要为肌无力,与代谢紊乱、葡萄糖利用减少及分解代谢增加有关.(6)其他,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血糖升高较快时可引起眼屈光改变而致视力模糊.哪些人群需做糖尿病筛查应在下列重点人群中加强糖尿病筛查,以尽早发现糖尿病.1、年龄≥40岁,特别是≥45岁伴超重或肥胖,以往有空腹或餐后血糖异常者.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3、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35mg/dl即L)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2 50mg/dl,即L)者.4、有高血压(成人血压≥140/90mmHg)和(或)心脑血管病变者.5、年龄≥30岁(de)妊娠妇女;有妊娠糖尿病史者;曾有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者;有不能解释(de)滞产者;有多囊卵巢综合征(de)妇女.6、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7、使用一些特殊药物者,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糖尿病诊断(de)实验室检查项目有哪些(1)尿糖测定.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de)重要线索,提示血糖值超过肾糖域(大约10mmol/L),尿糖阴性不能排除糖尿病可能.(2)血糖测定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de)主要依据,又是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情况(de)主要指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指给病人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或100克标准面粉制作(de)馒头),然后测其血糖变化,观察病人耐受葡萄糖(de)能力,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后,迅速由胃肠道吸收入血, 30-60分钟时血糖值达高峰,但一般不超过l(160mg/l).这是由于血糖升高迅速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迅速下降,2小时血糖接近正常,3小时恢复空腹正常水平.而糖尿病患者则不同,始终为高峰值,持续时间过长.(3) 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反映患者近8~12周总(de)血糖平,为糖尿病控制情况(de)主要监测指标之一.(4)胰岛素释放试验.是让患者口服葡萄糖或用馒头餐使血糖升高而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测定空腹及餐后1小时、2小时、3小时(de)血浆胰岛素水平,了解胰岛β-细胞(de)储备功能,从而有助于糖尿病(de)早期诊断、分型和指导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其基值一般在5mu/L 以下,服糖刺激后其胰岛素释放也不能随血糖升高而上升.常呈无高峰(de)低平曲线,有些病人甚至不能测得.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可正常,或稍低于正常,但往往高峰出现(de)时间延迟,如在服糖后2小时或3小时出现,呈分泌延迟高峰后移.(5)C肽释放试验.方法同胰岛素释放试验,但C肽不受血清中(de)胰岛素抗体和外源性胰岛素影响.糖尿病(de)诊断标准有哪些糖尿病(de)诊断标准: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l(200mg/dl)或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l(126mg/dl)或3.OGTT试验中,2小时PG水平≥l(200ng/dl)糖尿病诊断是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空腹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与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无关;OGTT是指以75g无水葡萄糖(或100克标准面粉制作(de)馒头)为负荷量,溶于水内口服(如为含1分子水(de)葡萄糖则为).糖尿病症状指多尿、烦渴多饮和难于解释(de)体重减轻.糖尿病分为哪些类型根据目前对糖尿病病因(de)认识,将糖尿病分为四大类,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又分为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2个亚型.而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人群(de)主体.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de) 90%左右.糖尿病(de)治疗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由于糖尿病(de)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糖尿病目前还不能根治,但可采用多种方式综合治疗,减少或延缓各种并发症(de)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强调须早期和长期、积极而理性以及治疗措施个体化(de)原则.治疗要点主要有5个(通常称为“五驾马车”),分别是: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治疗(de)目标主要为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蛋白质和脂肪(de)正常代谢;缓解高血糖等代谢紊乱所引起(de)症状;肥胖者应积极减肥,维持正常体重,保证儿童和青少年(de)正常生长发育,保证糖尿病孕妇和妊娠糖尿病产妇(de)顺利分娩,维持成年人正常劳动力,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de)生存质量;防治酮酸症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和防治心血管、肾脏、眼睛及神经系统等慢性病变,延长患者寿命,降低病死率.注射胰岛素是否有依赖性医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许多患者对注射胰岛素有各种各样(de)顾虑,认为一旦用上胰岛素就不能离开,会像吸毒一样上瘾,所以干脆拒绝胰岛素治疗,或者等病情稍有缓解,就擅自停用.这是对胰岛素治疗(de)误解.目前最有效(de)降糖药是胰岛素,用胰岛素后不会产生依赖.因为胰岛素是一种人体必需(de)激素,正常人也是胰岛素来参与血糖(de)调节,是否需要用胰岛素治疗应根据患者情况来定,首先要了解患者(de)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胰岛素抗体、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de)胰岛素治疗方案.1型糖尿病患者是由于自身免疫引起(de)胰岛β-细胞破坏,造成体内不能或极少分泌胰岛素,所以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替代治疗,不可随意停用,否则有发生酮症酸中毒甚至威胁生命(de)危险.2型糖尿病患者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胰岛素治疗,例如在充分(de)口服药物治疗不佳;合并严重急性并发症或慢性并发症;手术、妊娠和分娩、合并感染、外伤时,以及偏瘦(de)糖尿病患者、新发生(de)2型糖尿病等都应该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一般待血糖控制平稳,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后,可逐步停用胰岛素.部分新发生(de)2型糖尿病(de)患者,如果进行胰岛素(de)早期干预,患者(de)胰岛功能可恢复正常,仅控制饮食,再配合合理(de)运动就可以了.糖尿病治疗中出现低血糖反应怎么办血糖低于L则称为低血糖症.常见(de)糖尿病低血糖有以下两类:(1)反应性低血糖:少数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由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可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大多发生在餐后4~5小时,尤以单纯进食碳水化合物时为主.(2)药物性低血糖:糖尿病患者最常见(de)低血糖症与药物治疗不当有关.胰岛素治疗中低血糖症常见.口服降糖药物中磺脲类药物主要刺激胰岛素分泌,故各种磺脲类药物用法不当时均可导致低血糖症.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可出现交感神经兴奋(de)表现,如心慌、出汗、饥饿、无力、手抖、视物模糊、面色苍白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定向力下降、吐词不清、精神失常、意识障碍、直至昏迷.部分患者在多次低血糖症发作后会出现无警觉性低血糖症,患者无心慌、出汗、视物模糊、饥饿、无力等先兆,直接进入昏迷状态.持续时间长(一般认为>6小时)且症状严重(de)低血糖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不可逆转.如治疗过程中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应立即给予葡萄糖,轻者口服,重者静脉注射.如无葡萄糖,可予口服甜果汁、糖水,要观察到患者意识恢复.长效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氯磺丙脲等)导致(de)低血糖症往往持久,给予葡萄糖在患者意识恢复后有可能再次陷入昏迷,需连续观察3天,以保证患者完全脱离危险期.如何预防低血糖1、预防低血糖(de)关键是糖尿病患者要知道正在使用(de)降糖药物有发生低血糖症(de)可能性.2、患者应熟悉低血糖(de)症状以及自我处理低血糖症(de)方法.3、外出时随身佩带病情卡,万一发生低血糖昏迷时能及时得到他人帮助.4、糖尿病患者家属及照顾(de)人员要充分了解患者使用(de)降糖药,监督患者不误用或过量使用降糖药物.5、老年患者血糖不宜控制太严,空腹血糖不超过L(140mg/dl),餐后血糖不超过L(200mg/dl)即可.6、病情较重,无法预料患者餐前胰岛素用量时,可以先吃饭,然后再注射胰岛素,以免患者用胰岛素后尚未进食而发生低血糖.7、初用各种降糖药时要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血糖水平逐步调整药物剂量.8、1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时容易发生低血糖,为了防止低血糖,患者要在每餐前、后测定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在~L为宜,餐后血糖<10mmol/L,晚睡前血糖~L,凌晨3时血糖不低于4mmol糖尿病知识讲座总结今年11月18日我院组织相关人员在清河村进行了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共有三十余人参会,邱院长就多年(de)行医经验和扎实(de)理论基础,以通俗易懂(de)语言采取了居民提问,现场演示等方式,介绍了糖尿病(de)概念,糖尿病(de)分类,糖尿病有哪些危害及诱发因素,饮食等知识.讲座现场气氛活跃,听课(de)居民多次报以热烈(de)掌声.通过此次讲座,进一步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及家属(de)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使老年人更加了解如何科学合理健康(de)生活.赢得了广大群众(de)好评.长寿镇卫生院2016年11月18日通知为了提高农村居民(de)健康意识,让农村居民了解糖尿病(de)概念,糖尿病(de)危害等,树立健康(de)生活理念,我院决定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现将通知如下:一、讲座时间:2016年11月18日二、讲座地点:长寿镇清河村卫生室三、讲座题目:糖尿病防治知识四、授课老师:长寿镇卫生院副院长邱德祥五、参会人员:辖区所有居民六、本次讲座将向参会者发放纪念品,欢迎大家踊跃参加.长寿镇卫生院2016年11月10日长寿镇卫生院关于开展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de)计划为了提高农村居民(de)健康意识,让农村居民了解糖尿病(de)概念,糖尿病(de)危害等,树立健康(de)生活理念,我院公共卫生科准备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一次糖尿病防治知识讲座.现将计划如下:一.讲座主题:糖尿病(de)防治二.时间:2016年11月18日三.地点:长寿镇清河村四.参会人员:辖区所有居民五.内容:1.知识讲座材料:糖尿病防治2.公共卫生科人员到清河村发放宣传单六.组织,分工1.公共卫生科人员认真搞好宣传,资料发放.2.认真总结,及时上报讲座情况.长寿镇卫生院2016年11月10日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填表人(签字):贾丽萍负责人(签字):填表时间:2016年11月18日。
糖尿病宣传小知识
糖尿病宣传小知识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特点是血糖过高。
它分为两种类型:类型1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类型2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足引起的。
2. 糖尿病的症状是什么?常见症状包括频尿、口渴、多饮、体重减轻、乏力、容易感染、视力模糊等。
但有时症状不明显,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
3. 糖尿病的危害是什么?长期高血糖会损伤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引起许多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还增加了患癌症和感染的风险。
4. 如何预防糖尿病?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等。
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尽早发现和控制潜在风险因素也很重要。
5. 如何管理已经患糖尿病的人?管理糖尿病的目标是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这包括规律进餐,选择低糖、低脂的食物,进行适量锻炼,定期测量血糖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治疗。
6.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膳食?饮食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的膳食安排,可以控制血糖、降低体重、控制血压和血脂。
建议摄入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减少糖分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量,适当控制饭后的血糖峰值。
7. 随着糖尿病的发展,胰岛素治疗是否必需?对于类型1糖尿病患者和某些类型2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是必需的,以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但对于一部分轻度糖尿病患者,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和口服药物治疗就可以控制血糖。
8. 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自我监测血糖,以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
这可以通过血糖仪来实现,需要定期测量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并记录结果,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9. 糖尿病患者可以坚持适量的运动吗?适量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降低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控制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度有氧运动,并结合适度的力量训练。
糖尿病知识宣教内容
糖尿病知识宣教内容1. 引言1.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也被称为高血糖病。
它是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效果不佳而引起的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的疾病。
胰岛素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激素,它有助于细胞吸收血液中的糖分,将其转化为能量。
当胰岛素的产生或作用出现问题时,血液中的糖分无法被有效利用,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糖尿病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通常在年轻时发病,患者的胰岛素产生受到破坏,必须依靠外部注射胰岛素来维持正常生活。
而2型糖尿病则是成年人最常见的类型,通常与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有关。
患糖尿病会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许多危害,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
及早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让更多人了解糖尿病的危害,引起重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字数:282】1.2 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的危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糖尿病会对身体的各个系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害。
高血糖会导致视网膜、肾脏、神经等组织受损,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失明、肾衰竭、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糖尿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血管变得硬化、狭窄,增加患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糖尿病还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感染各种疾病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感染皮肤、泌尿道等部位,且愈合速度缓慢,甚至可能演变为坏疽。
糖尿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因此及早认识疾病、有效管理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治疗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活方式改变、饮食控制等手段,从源头上减少疾病对身体的危害。
2. 正文2.1 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的分类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主要类型。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导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在青少年期发病。
患者需要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慢性疾病,通常在成年后发病,尤其是在中年和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糖尿病基础必学知识点
糖尿病基础必学知识点
1. 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缺乏或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导致血糖升高。
2. 类型:有两种常见类型的糖尿病。
类型1糖尿病是由胰岛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缺乏引起的,类型2糖尿病是身体对胰岛素的抵抗或胰岛素产生不足。
3. 症状:常见症状包括多尿、多渴、多食、体重下降、疲劳、视力模糊等。
有些患者可能无症状或症状很轻微。
4. 诊断:通过血液检测血糖水平来诊断糖尿病。
正常空腹血糖水平应小于100毫克/分升。
糖尿病的空腹血糖水平大于125毫克/分升。
5. 血糖控制: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这可能包括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体育锻炼和胰岛素注射等方法来管理血糖水平。
6. 并发症: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损伤、心脑血管疾病等。
7. 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应遵循适当的饮食计划,包括控制碳水化合物和糖分的摄入量,选择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
8. 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控制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9. 药物治疗:一些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服用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
10. 自我监测: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糖水平,以了解自己的病情和血糖控制情况。
11. 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足部护理,包括定期检查足部状况、保持足部清洁和干燥、穿戴合适的鞋子等。
12. 心理健康:糖尿病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焦虑,应积极寻求支持和参与心理健康活动。
请注意,以上只是糖尿病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如果您或者您认识的人患有糖尿病,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以获得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和建议。
糖尿病健康宣传知识
糖尿病健康宣传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影响着全球庞大的人群。
为了控制疾病的发展和减少并发症的风险,以下是一些有关糖尿病健康宣传知识:
1. 糖尿病的类型:糖尿病可分为1型和2型。
1型糖尿病是由
自身免疫破坏导致的胰岛素不足,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2. 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脂、低盐、低糖的饮食原则,合理控制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少食用高糖、高脂肪食物。
3. 运动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步行、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4. 控制体重: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保持适当的体重能够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5.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了解自己的控制情况。
准确测量血糖水平有助于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
6. 合理用药: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关键。
糖尿病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嘱托,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病情。
7. 避免吸烟和饮酒:吸烟和大量饮酒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这些不良习惯。
8. 定期就医: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就诊,接受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治疗建议。
及早发现并处理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
通过普及这些关于糖尿病的健康宣传知识,可以增强公众对疾病的认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素养,促进疾病的有效控制和预防。
糖尿病知识介绍
糖尿病知识介绍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会对人体的血糖控制能力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定义、分类、症状、原因、诊断和治疗等相关内容。
1. 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功能异常。
高血糖会对身体各个系统产生损害,导致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2. 糖尿病的分类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三种类型。
1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引起的胰岛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完全停止。
2型糖尿病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多与遗传因素、肥胖等生活方式因素相关。
妊娠糖尿病是在怀孕期间发生的一种糖代谢紊乱。
3. 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多尿、多渴、多食等症状。
这是因为高血糖导致尿液中葡萄糖排出过多,引起多尿;多尿又通过排尿带走体内的水分,导致多渴;多渴又使患者频繁饮水,导致多食的情况出现。
4. 糖尿病的原因糖尿病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与遗传因素、肥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饮食结构失衡等因素有关。
此外,年龄、性别、种族等也会影响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5. 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糖检测。
正常空腹血糖应在空腹状态下小于6.1毫摩尔/升,随机血糖应小于11.1毫摩尔/升。
若在两次不同时段测得血糖出现异常,如空腹血糖超过7.0毫摩尔/升,则可诊断为糖尿病。
6. 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体力锻炼。
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注射和口服药物,用于调节血糖水平。
饮食控制主要是指避免过量的糖分摄入,增加蔬菜、水果、谷物等食物的摄入。
体力锻炼可以增加身体的代谢能力,有助于控制血糖。
7. 糖尿病的预防糖尿病的预防可以通过减少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保持适度的体重,每天进行适量的体力活动,合理控制血糖等途径来实现。
此外,相关高风险人群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以及相关检查,及早发现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以下是一些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1. 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饮食,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控制总能量摄入。
2. 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增强身体代谢能力。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
3. 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如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等,以控制血糖水平。
4. 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检查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以及眼睛、肾脏、神经等器官的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5. 心理调适:糖尿病患者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总之,糖尿病患者需要全面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积极采取措施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家人和朋友也需要给予糖尿病患者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糖尿病知识宣传内容
糖尿病知识宣传内容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糖尿病知识宣传内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糖尿病及其管理:
1. 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的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
但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定期进行身体检查非常重要。
2. 糖尿病的危害: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病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寿命。
3. 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所致,而2型糖尿病则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
4. 糖尿病的治疗: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治疗等。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并坚持执行。
5. 糖尿病的预防: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此外,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6.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糖尿病患者需要学会自我管理,包括监测血糖、记录病情变化、遵守治疗计划等。
同时,保持积极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糖尿病,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症状,请及时咨询医生。
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
D
等。
胰岛素治疗适应症和注射技巧
适应症
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无效或合并严重并发症等。
注射技巧
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等),轮换注射部位以避免 脂肪萎缩或增生,使用正确的注射角度和深度,确保胰岛素正确注入皮下组织。
药物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口服降糖药物常见副作用
02
定量控制
根据每日所需热量和餐次热量分配,控制每餐的食物摄入量。
03
灵活调整
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前提下,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饮食习惯进行适
当调整。例如,对于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可适当增加餐次或加餐,
以保持血糖稳定。
03 运动锻炼在糖尿病治疗中作用
运动对血糖控制益处
01
02
03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选择低GI食物技巧
1 2
认识GI值
了解不同食物的GI值(升糖指数),选择低GI值 的食物,有助于控制血糖波动。
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低GI食物 如燕麦、豆类、蔬菜等。
3
搭配高、中、低GI食物
在一餐中合理搭配高、中、低GI值的食物,可以 减缓血糖上升的速度。
餐次安排和定时定量原则
01
定时进餐
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避免饥饿或暴饮暴食。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 避免吸烟等;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及早发现并干预。
重要性
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通过积极预防和治疗,可以显 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对于已经 患病的人群,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和管理,也能有效控制病情 发展。
力量训练
糖尿病6个知识点总结
糖尿病6个知识点总结知识点一:糖尿病的分类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免疫系统攻击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引起的疾病,通常在年轻人中较为常见。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功能损伤及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血糖症,通常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妊娠糖尿病则是指妊娠期间出现的高血糖症,通常在怀孕后期出现,可能会影响母婴的健康。
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包括遗传性胰岛素抵抗症、胰岛素分泌异常症等。
了解糖尿病的分类有助于医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制定,也有助于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更清晰的认识。
知识点二:糖尿病的病因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1.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缘亲属中发病风险高于一般人群,家族遗传因素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2. 环境因素:包括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等因素,不良的饮食结构、缺乏运动和肥胖等都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3. 生活方式因素:研究表明,高脂肪、高糖分、高热量的饮食结构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缺乏运动也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4. 其他因素:压力、药物、感染等也可能引起2型糖尿病。
了解糖尿病的病因有助于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知识点三: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多饮多尿、体重下降、乏力、视力模糊、口渴、皮肤感染、生殖器感染等。
其中,多饮多尿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口渴、饮水量明显增加,尿量也明显增加。
而且,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容易出现感染,皮肤、口腔和生殖器的感染是比较常见的。
了解糖尿病的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非常重要,同时也能对患者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知识点四:糖尿病的合理饮食糖尿病患者的合理饮食对于控制血糖水平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饮食要均衡,主食以杂粮、粗杂粮为主,减少单调、高油脂、高糖、高热量的食物的摄入。
同时,要适量增加蔬菜、水果和蛋白质的摄入,以保证身体各种营养的需要。
糖尿病知识科普
糖尿病基础知识摘要本文档旨在提供糖尿病的全面基础知识,适用于医学生和患者。
内容涵盖糖尿病的核心概念、常用术语、治疗方法、病理病机和病因,配以详细的例子和案例。
目录1.糖尿病概述2.常用术语解释3.糖尿病的病理病机4.糖尿病的病因5.糖尿病的分类6.治疗方法7.详细案例分析1.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所致。
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各种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和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和衰竭。
2. 常用术语解释•高血糖: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
•胰岛素:一种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激素,调节血糖水平。
•胰岛素抵抗:身体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减弱,导致血糖升高。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
3. 糖尿病的病理病机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分泌不足•胰腺β细胞功能受损或数量减少,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自身免疫性损伤(1型糖尿病的主要机制)。
胰岛素抵抗•肌肉、脂肪和肝脏细胞对胰岛素反应减弱。
•常见于2型糖尿病,通常伴随肥胖。
4. 糖尿病的病因•遗传因素:家族史显著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环境因素: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
•自身免疫因素:1型糖尿病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
•其他因素:某些药物、感染和疾病可诱发糖尿病。
5. 糖尿病的分类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T1DM)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的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它通常在儿童或青少年中发病,但也可以在任何年龄出现。
概念•自身免疫性破坏: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胰岛β细胞视为外来入侵者,进而攻击和破坏这些细胞。
•胰岛素绝对缺乏:由于胰岛β细胞的破坏,体内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胰岛素分泌。
•急性发病:症状通常突然出现,包括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
致病机理•免疫介导: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被破坏,通常伴有胰岛细胞抗体(IC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等自身抗体的存在。
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
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以 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目前已 有一些免疫疗法药物进入临床试
验阶段。
手术治疗进展
代谢手术
针对严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手术(如胃旁路手术)已被证明能够有效控制血糖 ,甚至治愈糖尿病。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代谢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05 糖尿病的社会支持与教育
社区支持
社区宣传
通过宣传栏、社区活动等形式, 向居民普及糖尿病的预防、控制
和自我管理知识。
社区讲座
定期邀请专家、医生进行糖尿病相 关知识的讲座,提高居民对糖尿病 的认识和重视。
社区服务
提供血糖监测、健康咨询等社区服 务,方便居民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
家庭支持
家庭成员参与
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于提高身体代谢水平,控制血糖。
03
根据个人情况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
适量运动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
定期检查
定期检测血糖
了解血糖水平的变化,及时发现并控 制高血糖。
进行眼部和足部检查
定期进行眼部和足部检查,及早发现 并治疗糖尿病相关的眼部和足部病变。
检查血脂和血压
血脂和血压的控制对于预防糖尿病及 其并发症非常重要。
药物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 进行,不要自行调整药物 剂量或更换药物。
坚持用药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 不要随意停药或换药,以 免影响治疗效果。
注意药物副作用
药物治疗可能存在副作用, 如低血糖、过敏等,应密 切关注身体反应,及时处 理。
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调整生活方式
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内容
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内容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以下是一些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内容:
1. 保持健康的体重:与肥胖相关的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类型。
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等方式,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2. 健康的饮食习惯:选择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麦面食等。
避免食用过多的饱和脂肪、糖分和加工食品。
3. 加强体育锻炼: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等,可以帮助预防糖尿病。
4.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定期测量血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以及必要时服药,有助于保持血压稳定。
5.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度饮酒不仅增加糖尿病的风险,还会加重已有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
6. 定期体检:糖尿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所以定期进行血糖、胆固醇和尿液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7. 遵医嘱治疗:对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坚持按医生的
建议进行规范治疗和管理,包括及时使用药物、遵循饮食控制和锻炼计划。
8. 提高健康素养:普及糖尿病知识,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并鼓励人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
以上是一些关于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内容,希望能够引起公众对糖尿病的重视,并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糖尿病的科普知识
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
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
治疗方法: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 治疗、胰岛素注射等。 管理要点:定期监测血糖、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合理用药、定期复查等。
糖尿病的并发症预防和注意 事项
糖尿病的并发症预防和注意事项
预防并发症: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规律就诊,定期筛查并治疗其他慢性病 。 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 体检、遵医嘱用药、注重足部保健和口 腔护理。
糖尿病的症状和危害
糖尿病的症状和危害
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 疲乏、视力模糊等。 危害:长期高血糖会损害多个器官和组 织,如心脑血管病、肾脏病、视网膜病 变等。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检查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检查
诊断标准: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 检查:除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外,还可 进行肾功能、心脑血管等方面的检查。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调适和心 理支持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调适和心理支持
生活调适: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保持乐观情绪等 。 心理支持:糖尿病患者可通过加入糖尿 病患者互助组织、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等 方式获取支持。
糖尿病的科普宣传和预防措 施
糖尿病的科普宣传和预防措施
宣传:通过科普活动、媒体报道等方式 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了解。 预防措施:积极健康生活,控制体重, 定期体检,遵医嘱用药等。
糖尿病的科普知识
目录 糖尿病的定义和分类 糖尿病的症状和危害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检查 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 糖尿病的并发症预防和注意事项 糖尿病的饮食建议和调理 糖尿病的常见药物和胰岛素使用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调适和心理支持 糖尿病的科普宣传和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足健康预防教育手册
目录:
前言………………………………………………………………………………
一、认知糖尿病足………………………………………………………………
1、什么是糖尿病足……………………………………………………………
2、导致糖尿病足的主要因素…………………………………………………
3、警示:你是否已成为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
4、糖尿病足早期症状体现……………………………………………………
5、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二、糖尿病人的足部预防和护理………………………………………………
1、严格控制血糖是基础………………………………………………………
2、每日足部的日常检查………………………………………………………
3、每日足部的日常护理………………………………………………………
4、足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三、糖尿病人选择鞋袜的重要性………………………………………………
1、选鞋不当引起的足部伤害…………………………………………………
2、选鞋及穿着时的注意事项…………………………………………………
一、认知糖尿病足
1、什么是糖尿病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2、导致糖尿病足的主要因素:
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主要以患病周期长,年龄较大的患者为主,但是随着糖尿病足的不断侵袭蔓延,足病患者明显趋于年轻化,患有糖尿病足的病人,轻者足部知觉逐渐会麻木丧失,情况严重者更会导致足部截肢。
原因:
*长期患有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足发病的主要原因,而且有着发病时间早,扩散速度快,患病率高等特点。
随着患有糖尿病时间的变长,患者血液一系列功能逐渐减弱,无法给人体组织提供足够的氧气和必需营养补给,血液更不能正
常运送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糖尿病足并发症的发生。
*长期患有糖尿病引起的下肢神经障碍病变,是糖尿病足发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糖尿病神经病变分类繁多,总体而言,它对人体多个神经组织产生影响,让神经丧失一些列功能,包括触觉、痛觉、温觉等,造成足部知觉麻木或者丧失,以至于对外界刺激和伤害浑然不知,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健康。
3、警示:你是否已成为糖尿病足的高危人群
*患有糖尿病病史已超过十年
*因个人原因导致长期血糖控制不良
*长期忽视正确选择鞋袜的必要性,轻视足部日常护理。
*曾经有过足部溃疡病史。
*已凸显神经病变的某些症状(足部组织局部麻木发凉,触觉、痛觉逐渐减弱皮肤有异样症况等)
*缺血性下肢血管病变的症状(糖尿病足溃疡、坏疽、截肢的重要因素)
*已有糖尿病其他并发症
*足部有严重的足骨畸形
*常年独自起居,有吸烟、酗酒嗜好,并长期忽视治疗护理
*对糖尿病不重视,延误诊断
4、糖尿病足早期症状体现
糖尿病足的早期以足部无故疼痛、麻木最为常见,会出现各种疼痛的异常感觉,比如针刺感、灼热感、双足发凉冰痛,肢部也随之出现异常隐痛等症状。
随着时间推移,下肢足部缺血状况恶化,疼痛会加剧,微循环会产生障碍以及动脉堵塞,这些都会容易造成下肢足部伤害,细菌感染,并且会导致坏疽的意外发生,造成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局限性损伤。
由于糖尿病足早期的症状多是由于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而导致的异常疼痛麻木,所以特别容易致使皮肤损伤而产生溃疡,由于血液无法正常供给营养,溃疡久难愈合,甚至会引发全身感染等更严重后果。
5、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面临的共同感染是足部感染,糖尿病足的高致残率常可能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调查数据显示:
*糖尿病患者截肢的危险率是普通人的25倍。
*全世界范围内,70%的截肢者是糖尿病患者。
*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30秒就有一人因糖尿病失去足部。
*85%的糖尿病足部截肢者由于足部溃疡引起。
*糖尿病截肢患者中85%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在美国,所有糖尿病患者中估计有82000人做了截肢手术,比未患糖尿病截肢的患者高17~40倍!而缺失对足部的预防护理,轻视足部护理的重要性,是导致糖尿病足发病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糖尿病人的足部预防和护理
1、严格控制血糖是基础
糖尿病人要时刻掌握自己的血糖状况,并且依据病情确定增减胰岛素的使用剂量,注意饮食习惯及标准,每天要按时进食,针对自身的年龄和体重以及日常的活动量来测算饮食量,在保证自身热量需求的同时,控制饮食平衡,避免饱食,切忌食用甜食,让血糖持平在正常范围之内。
2、每日足部的日常检查
日常的足部检查是直接发现足部有异常的有效方法,行动不变的患者可以让亲人帮助查看,检查时一定要细心观察,注意足部的皮肤,尤其是脚底、脚趾部位是否有小水泡、擦伤和裂口、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皮肤的颜色是否正常,足背部位动脉的搏动和弹性。
如果足部皮肤和肢端知觉发凉,皮肤由白或暗红逐渐变为暗紫色,甚至紫黑色,足背动脉搏动逐渐减弱或消矢,那么很可能是足部组织有严重缺血的状况,非常容易导致溃疡并形成坏疽应立即就医检查,防止严重情况的发生。
3、每日足部的日常护理
*糖尿病会导致人体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明显紊乱,与全身其他组织器官一样,皮肤也是受累器官之一。
糖尿病皮肤表现种类多,发病率高。
微循环障碍让皮肤防御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感染。
所以每日的足部护理至关重要重要。
必须保持足部的干爽。
在用热水泡脚时,一定注意要掌握好水的温度,一般水温要手背感到舒适才好,切忌用热水泡足,时间要控制在5~10分钟内,洗毕后,用浅色毛巾擦干脚趾间的水分,并检查有无出血和渗液,不要用粗质的巾布用力擦拭足部,避免造成皮肤损伤,足趾间更不要有水分残留,保持脚趾间干爽,如果脚趾间因潮湿而发白,可用酒精棉签擦拭处理。
天气寒冷时,尽凉不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直接取暖。
*糖尿病人的神经损害会使汗液分泌减少,这会让皮肤干燥,裂伤,甚至导致感染,出现这种状况时,使用皮肤护理膏或霜,同时适当按摩足部,注意不要将护理霜涂抹于足趾间或溃疡伤口上。
严重的足跟皲裂,可以使用含尿素的特殊皲裂霜。
*在日常修剪趾甲时,要确保在良好的光线下进行修剪,自身也要具备清晰的视力,趾甲要平着修剪,避免趾甲边缘剪得过深,剪去磨平尖锐的部分,不可让趾甲长得过长,尽量不要到公共浴室修脚,避免感染,出现问题时要及时就医。
4、足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对于已有糖尿病足的患者,需要亲人、朋友们的时刻关怀,由于足部溃疡给其日常工作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影响,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对生活消极的态度,都会让糖尿病足患者情绪极其低落,所以身边的人要助其正确了解专业的护理知识,保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糖尿病足,建立与医生的良好沟通,增强治疗的信心,早日恢复健康。
三、糖尿病人选择鞋袜的重要
研究提示:糖尿病足部溃疡的形成,与患者站立或行走过程中,溃疡部位反复承受的较高压力直接相关。
1、选鞋不当引起的足部伤害
↓
↓
↓
由于现今鞋袜市场的质量的参差不齐,一双不合适的鞋袜往往会带给糖尿病患者莫大的伤害。
*选用鞋子的不适合,是引起拇囊炎、鸡眼、老茧、锤状趾等足病的主要原因。
*不合适的鞋袜更容易使糖尿病人的双足受到损伤,导致溃疡形成和截肢。
不合适的鞋、袜、垫引起反复压力刺激
影响局部循环,引起皮肤损伤
表皮角化增生,压力刺激恶化
局部缺血加重,破损、鸡 眼、溃疡、坏疽
*鞋袜的质量差,穿着不舒适,对于足部供血不足、神经损伤或脚部畸形的患者,都是隐患杀手。
2、选鞋及穿着时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人选购鞋时应在下午最适宜,人的足部在下午会有肿胀情况,为了保证穿着最舒适,应在下午时间选购。
*挑选鞋时,应穿袜试鞋,并且穿鞋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损伤,两只脚要同时试穿。
*新鞋穿约半个小时后,应立即脱下检查双脚是否有压红的区域或摩擦的痕迹。
*新鞋每天最好穿1到2个小时,逐渐增加试穿时间,确保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穿鞋前,应彻底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接缝平整,不穿露趾鞋或是凉鞋,切忌赤脚穿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