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教育过程卫生
《教育学教程》第四章第三节
![《教育学教程》第四章第三节](https://img.taocdn.com/s3/m/de8092bf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8.png)
第三节师⽣关系⼀、什么是师⽣关系师⽣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与⼈的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教师与学⽣在教育过程中以“传道、授业、解惑”为中介⽽形成的⼀种最基本、最主要的⼈际关系,也是⼀定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与体现。
千百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关系,有利于调动师⽣双⽅的积极性、⽣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轻松愉快、⽣动活泼的教学⽓氛;有利于提⾼教学信息传输的效度和速度;是有效地进⾏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我国的师⽣关系是以培养全⾯发展的新⼈为根本⽬标的。
这是⼀种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新型师⽣关系,其明显的特征是教育民主、尊师爱⽣、教学相长。
这种师⽣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是符合教育、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的。
⼆、师⽣关系的类型师⽣关系并不是⼀种单⼀的关系形式,⽽是⼀个由多层⾯关系所构成的关系体系。
具体来说,它是由以下⼏种层⾯的关系⽽构成的。
(⼀)师⽣之间的⼯作关系师⽣之间的⼯作关系是教师和学⽣为完成⼀定的教育任务⽽产⽣的关系。
这种关系具有⼯具性的⽬的,即它是以教育活动为纽带服务于⼀定的教学任务,是不以教师和学⽣的主观态度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师⽣之间良好的⼯作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的教学⽬标上的协调⼀致。
在师⽣关系中,⼯作关系是师⽣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师⽣之间⼀种合理化的结合关系,师⽣之间的良好⼯作关系的建⽴,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平和素质修养。
具有较⾼教育⽔平和良好素质修养的教师,能够有效地控制整个教育过程,并充分调动学⽣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觉地、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育过程之中,为达到共同的教学⽬标⽽努⼒。
(⼆)师⽣之间的⼼理关系⼼理关系是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交往⽽形成和建⽴的⼈际情感关系。
这种关系使师⽣摆脱了既定的“教师”和“学⽣”⾓⾊的束缚,把师⽣双⽅联结在⼀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格、精神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学校卫生综合评价GBT182052解读
![学校卫生综合评价GBT182052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73b71e68f242336c1eb95ebf.png)
第四类:教育过程卫生标准,包括对儿童青少年学习、体育活动、生产劳 动限制的卫生标准,以及托幼机构、学校等教育机构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 的健康要求。例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标准》(WS/T1011998)。 第五类:儿童青少年健康检查及管理规范,包括儿童青少年健康检查技术 要求、疾病诊断标准、健康管理规范、健康监测技术规范等。例如:《儿 童少年斜视的诊断及疗效评价》(WS/T200-2001)。 第六类:健康教育规程,包括不同年龄阶段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等。 例如:《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规范》(GB/T18206-2000)。 第七类:综合管理类,包括《学校卫生综合评价》、《中小学校学校传染 病防制工作管理规范》等。
七、文本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小学(含民办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 (含中等职业学校、民办中学)和普通高等学校(含民办高等学校、 独立院校)各项卫生状况的综合评价。 本标准规定了学校卫生综合评价项目、评价方法以及综合评价判定。 全面规范了学校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卫生管理和监测,如采光、照 明、教室人均面积、宿舍、食堂等,涵盖了学生在校期间吃、住、 学多方面的活动范围的卫生管理和监测。
(三)修订的法律依据
本标准修订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 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是修订《学校卫生监 督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是修订工作的重要依据;修订中还 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国家学 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发布)等有关规 定。 除以上法律法规以外,还引用了相关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 标准》、《GB 7793—1987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GB/T 5699—2008采光测量方法》《GB/T3976-2002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 /T5700—2008照明测量方法》、《GB 9663~967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 准》、《GB/T 17226—1998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T 17225— 1998中小学校教室采暖温度标准》。
第四章健康教育计划设计
![第四章健康教育计划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379875b84868762caaed5d1.png)
社会诊断
社会环境 经济 文化 卫生服务 社会政策 社区资源等
2方面
生活质量 生活满意程度 生活环境和疾病等
1
社区需求评估的方法
1、召开座谈会邀请有关卫生专家、社区工作者、卫生行政领导、各有关组织和群众代表提供社区需求 的信息;
2、与知情人交谈了解群众关心的问题; 3、利用卫生部门提供的各种资料,如死亡统计资料、疾病监测数据、妇幼保健记录、医院病案资料和
(2)信念:指人们对某现象或某事物存在的相信程度。信念通常来自于个体信任和尊敬的人们。
(3)态度:指个体对人或对事物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一致性,或相对稳定性的一种情感倾向, 反映人们的爱憎,常以喜欢与不喜欢、积极与消极加以评价。
(4)价值观:指人们对事物重要性的价值判断标准。在健康教育中需要帮助人们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 价值观中健康与其他事物的矛盾。
教育诊断(5)
倾向因素 •知识 •态度 •信念 •价值观
促成因素 •资源可得性 •可接受性 •可安排性 •技术
强化因素 •保健人员、 同事、家长、 领导等的 态度和行为。
行为原因
6.管理与政策诊断
组织评估 (核心)
组织内分析 专业机构有无 对项目重视程度、实 践经验和组织能力, 资源的配置等
核心 2评估
• 该模式揭示健康教育计划设计、执行及评价是一个连续过程,其中PRECEDE指教育/环境诊断和评价 中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
• PROCEED指的是实施教育和环境干预中运用政策、法律和组织手段,指的是通过及爱欲、环境改善 和政策支持改变影响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近而改变人们的行为,为我们制定讲课教育 干预策略和措施指明方向
有效性原则
优先考虑 通过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 改善的健康问题
第四章护理教育的课程ppt课件
![第四章护理教育的课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a52670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3e.png)
妇产科护理学
掌握孕产妇及新生儿的护 理保健知识。
儿科护理学
熟悉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的护理及儿童生长发育特 点。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模块
护理伦理学 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伦理素养。
护理心理学 了解患者心理变化及护理干预措施。
沟通技巧与礼仪 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职业素养。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了解社会卫生保健制度及卫生政策法 规。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发展趋势
护理教育将更加注重实践、创新、 人文关怀和国际化发展。
挑战
面临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不均、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需要加 强政策支持和投入。
应对策略
加强师资培训、优化课程设置、推 进实践教学改革、加强国际交流与 合作等。
护理教育理念更新
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小组讨论法
01
定义与特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或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
02
应用范围
适用于护理学科中的各种问题探讨和决策分析。
03
优点与局限
优点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局限在于需要教师具备
较高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同时学生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讨论和交流能力。
05
护理教育评估与改进
教学效果评估方法
信息化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 学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 习兴趣。
02
护理教育的历史与发展
护理教育的起源与演变
早期护理教育
起源于宗教和慈善机构,以培养护士 为基本目标。
护理教育的国际化
国际间护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加 强,推动护理教育的全球化发展。
巴格莱《教育过程》
![巴格莱《教育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747bca5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6d.png)
巴格莱《教育过程》巴格莱(WilliamChandlerBagley,1874—1946),美国教育家、作家。
生于密执安州的底特律,1895年在密执安农业学院取得学士学位,1898年在威斯康星大学取得硕士学位,1900年在康奈尔大学获心理学和教育学博士学位。
1901年—1908年曾在奥斯威戈纽约州立师范学校主管教师培训工作,1908年到1917年任伊利诺伊大学教育学教授。
1917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任教育学教授直到1940年退休。
其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是通过改善教师的培训以改善公立学校的教育。
他是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代表,1938年在新泽西州大西洋城与唯心主义者德米阿什克维奇等组织了一个小团体,叫做“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委员会”,并提出了一个“要素主义者的纲领”。
他一生从事教育实践和研究工作,著作甚丰,主要有:《教育过程》(1905年)、《课堂的掌握》(1907年)、《教学技术》(1911年)、《学校纪律》(1914年)、《美国人民的历史》(1918年)、《怎样培训师资》(1919年)、《教学入门》(1924年)、《教育决定论》(1925年)、《教育、犯罪和社会进步》(1931年)、《教育与新人》(1934年)、《万能学校的一个世纪年》(1937年)、《要素主义者促进美国教育的纲领》(1938年)、《美国的昨天和今天》(与人合写,1938年)等。
在教学和研究之余,他还曾创办和编辑许多专业的报刊。
作为要素主义教育的主要代表,巴格莱极力反对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者的主张,认为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儿童的兴趣、目前的需要和个人经验,忽视学习的系统性和稳定性,只能降低教育质量,影响教育功能的发挥,并给美国的民主社会带来危害。
他认为,人类文化遗产里有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要素,是所有人都应当学习的;经过历史考验的种族经验比个人的知识和儿童的任何未经考验的经验更有意义;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权在教师而不在学生,长远的努力和目标比眼前的兴趣和需要更重要;强调学习的系统性,要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编写教材,教给学生以了解整个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工具;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训练人的智慧,使教育成为稳定现存秩序的一种方法。
儿童少年卫生学五年制预防医学大纲
![儿童少年卫生学五年制预防医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040e16a3b3567ec102d8a45.png)
《儿童少年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授课专业:预防医学总学时数和学分:总学时数为45(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15学时),3学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儿童少年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为预防系学生所必修。
它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为宗旨,研究儿童少年的身心发育规律和特点,分析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提出相应卫生要求和适宜的卫生措施,以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控制消极因素,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水平。
本课程通过课堂授课、实验操作和讨论、以及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预防医学相关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二、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言【目的要求】一、掌握儿童少年的年龄范围。
二、熟悉儿童少年生物学和社会学特征及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三、了解儿少卫生学学科发展历程和儿童少年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
【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儿童少年的年龄范围、儿童少年生物学特征。
二、重点讲解儿童少年社会学特征。
三、重点讲解本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
四、一般介绍儿童少年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1学时第二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概述【目的要求】一、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指标体系的内容。
二、熟悉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三、了解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生长、发育的概念、儿童少年生长发育指标体系包含的内容。
二、重点讲解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三、一般介绍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章儿童少年身体发育【目的要求】一、掌握儿童体格发育特点。
二、熟悉健康相关体能的内容、体能发育的特点、体力活动的定义和作用。
三、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大脑发育的特点。
四、了解体格体能发育与心理行为发育的相关性。
《教育学》第四章《我国的教育目的》
![《教育学》第四章《我国的教育目的》](https://img.taocdn.com/s3/m/8384ddf85ef7ba0d4a733b2b.png)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把全面发 展和独立个性对立起来,排斥受教育者独立个 性的培养,从而损害了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例如,由于我们往往强调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统 一要求,排斥个性自由发展,把社会化看成驯 服工具化,不承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不爱 护受教育者的独立人格,不尊重受教育者的个 人尊严与价值,所以,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受 教育者不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1990年指出,国家“继续贯彻教育必须为社 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 方针,进一步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把坚定正确 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全面提高教育者和被教 育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
1999年6月,《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 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则指出“实施素质 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 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 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教育目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 根本特点。 我国教育目的在方向的规定上非常明确,即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它指明了我 国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既要懂政治,又要懂业务; 既要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伟大的共产主义 理想,也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这些要求和素 质规定的方向性反映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 质和特色。
我国古代的这种内则“修身”,外则“治国”的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在儒家经典《大学》中表 述得非常清楚。《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 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何 才能达到至善?《大学》接着指出:格物、致 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而平天下 ,经过这样的修炼,一个人才能养成儒家所期 望的“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第二版)第四章学前儿童生活与教育的卫生保健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第二版)第四章学前儿童生活与教育的卫生保健](https://img.taocdn.com/s3/m/1225d67425c52cc58bd6be73.png)
用方法是煮沸。
2、水果消毒生食瓜果,使用前用清水洗净,或用消毒剂浸泡后冲洗 干净,然后去皮。 3、被褥、衣物消毒儿童的被褥、衣物要勤洗勤换,并经常放置在阳 光下暴晒,至少每月进行两次。
4、玩具、图书消毒玩具应保持清洁并定期进行消毒,可用阳光暴晒、
消毒剂浸泡、洗涤等方法。 5、空气消毒除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儿童活动室、卧室等空气新鲜外, 在必要时可采用食醋熏蒸或用紫外线照射进行空气消毒。
1 了解合理安排幼儿园一日生活和教育的卫生学依据; 2 正确理解合理安排学前儿童一日活动的原则和要求; 3 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和体育活动; 4 掌握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卫生要求; 5 熟悉并掌握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各项技能。
第一节 学前儿童生活活动的卫生保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 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生活活动是指学前儿童在幼儿园的全部生活实践,包括物质生活活 动和精神生活活动。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主要环节包括来园、晨间、盥洗、喝水、进餐、
二、预防疾病制度
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经常性的疾病预防工作。 2、按年龄及季节配合卫生防御部门完成预防接种工作, 3、及时了解疫情,发现传染病要及时报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 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4.实行及时正确的检疫措施,对所在班级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对接触 传染病的儿童立即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按各种传染病规定的检疫期 进行检疫。 5.积极采用各种办法防治疾病,降低发病率。 6.坚持体格锻炼,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三)幼儿园绘画和书写活动的卫生保健
绘画和写字是很精细的工作,绘画和写字时,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一 般不宜超过5—10分钟。 绘画写字时所用的铅笔,蜡笔,或其他用具应无毒,安全。要训练学 前儿童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 (四)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卫生保健 由于学前儿童呼吸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尤其是声带发育不成熟,在唱 歌时,要特别注意预防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声带疲劳和损伤。 1、要选择适合其年龄特征的,音域合适的歌曲。 2、唱歌时的环境应保持空气清洁、新鲜、湿润,温度不低于18—20度; 3、冬季不要安排户外唱歌,以免呼吸道炎症; 4、唱歌前,室内应预先开窗通风,并且清扫地面; 5、唱歌时还应保持正确的姿势,最好采取立姿, 6、持续唱歌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4—5分钟为宜。
教育学 第四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教育学 第四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feb24e1b87c24028915fc35c.png)
4、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体育,
尤其是体操,是健与美的有机结合。 5、美育对调节人们的精神,增进人们的心理 健康也大有益处。 6、美育还能促进学生掌握劳动生产技术。 二、美育的任务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所谓感受美,就是要求学生对于艺术和现实 中的美好事物能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第五节 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 劳动习惯,并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劳动知 识和技能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个 方面,两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 劳动教育中应重视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 握,技术教育中也应重视劳动观点及劳动习 惯的培养。 劳动技术教育与德育、智育具有密切的联系, 但它有自身的特点:美的能力,是审美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是由于对美的现象的感受,进入对美的本质 的领会。 (三)培养学生主动表达美的能力 1、进行艺术创作活动, 使学生具有绘画、 唱歌、舞蹈、创作等能力。 2、美化生活,如组织学生绿化校园,美化教 室,布置会场,整理内务以及个人的衣着打 扮、日常生活等。 (四)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文明行为
《教育学》
第四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概述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 育这五育来构成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组成部分。它 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 的客观需要。
二、教育组成部分中各育的相互关系 德、智、体、美、劳五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部分,在教育过程中,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的 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 (一)诸育相互区别,不能相互替代或包容 (二)育之间密切联系,相辅相成,在实践中要全 面抓
三、美育的内容
(一)艺术美的教育 (二)自然美的教育 (三)社会生活美的教育 四、美育的基本要求
小学班主任工作第四章教案
![小学班主任工作第四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f0426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9.png)
小学班主任工作第四章教案转眼间,新的一学期又来临了。
回顾上学期走过的路,收获多多!当然也有一点点儿遗憾。
本学期将在前面的基础上把本班建成具有“团结、活泼、严谨、求学”的班风。
本学期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如下:一、班级奋斗目标:(一)在行为习惯方面,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二)在思想道德上,培育学生快乐集体、爱劳动、快乐师长、快乐同学的较好品德。
(三)以学校和班集体计划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本,以团结、向上、奋进、求实为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特点,培养学生的现代文明,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构建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
二、班级管理措施: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生活,这就要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能有序的引导,并且内容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时时处处向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常规教育。
一个班级,要想有良好的班风,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才行。
因此,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1、狠抓学生的常规教育①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教他们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见到老师同学主动问好。
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不打架、不骂人。
②展开遵守纪律的教育,教育他们按时上学、不耽误、不旷工,严苛告假制度。
听课专心听课,大胆讲话,不搞小动作、不交头接耳,认真听讲。
训练学生稀奇古怪就反问的较好自学习惯和细致的自学作风。
被迫辞职无此走廊上游戏和桂竹香玩耍,上下台阶轻声慢步,听课铃响立即入教室在座位上挤不好课前准备工作,等候老师去听课。
③进行安全教育,利用班会教育学生遵守交通秩序、安全用火、用电、不跟陌生人打交道,单独在家时的安全教育、不私自外出等的教育。
教学生记住火警、匪警、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能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父母的电话,以便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护自己。
④展开讲卫生的教育,利用班队可以和打扫卫生的时间,教给学生打扫卫生的方法、步骤以及如何维持教室、室外的环境卫生,给他们锻炼身体的机会,并使他们从小培养较好的卫生习惯。
04第四章教育目的(教育学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04第四章教育目的(教育学模块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92bf73b5ef7ba0d4b733b89.png)
第四章教育目的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一)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规定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与标准要求。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同时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它贯穿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选择教育内容与方法、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根据。
教育目的通常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规定人的社会角色,如劳动者、建设者、接班人、公民等;另一部分规定人的质量规格,或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如全面发展等。
教育目的一般由国家或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1、教育方针的概念: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
教育方针一般由政府或政党提出。
2、教育方针的内容:我国的教育方针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①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指导思想)。
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②教育目的。
即“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它规定了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即“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3、我国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当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10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3、两者的联系与区别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具有政策的规定性,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必须贯彻的强制性,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
两者的区别:①“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属教育基本理论范畴,也属目的性范畴;“教育方针”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概念,属教育政策范畴,也属手段性范畴。
护理教育学题库及答案第四章
![护理教育学题库及答案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be14dd43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18.png)
护理教育学题库及答案第四章一、选择题1.护理教育的基本任务是() A. 培养护理专业人才 B.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C. 传授护理学科知识 D. 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2.护理教育的根本目标是() A. 提高护理质量 B. 增加护理工作数量 C. 减少护理工作强度 D. 促进护理学科的研究和发展3.传统的师徒制护理教育模式的缺点是() A. 学习时间过长 B. 学习内容较少 C. 教学方式单一 D. 培养出来的护士技能差4.现代护理教育的特点是() A. 学习周期短 B.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C. 授课内容简单易懂 D. 师生关系紧密5.护理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 A. 技术操作 B. 护理伦理 C. 护理管理 D. 护理研究二、判断题1.护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2.护理教育的方法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
()3.现代护理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4.护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技术操作两个方面。
()5.护理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等。
()三、简答题1.简述传统的师徒制护理教育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学生能够通过跟师傅的学习和模仿,快速掌握护理技术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缺点:学习时间较长,学习内容相对较少,教学方式单一,主要依赖实践操作,较少涉及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出来的护士技能可能会存在局限性,缺乏全面发展。
2.简述现代护理教育的特点。
现代护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技能操作、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等。
教育方法多样化,除了理论教学之外,还包括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
教育过程中,学校和实习场所密切合作,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护理工作环境。
3.护理教育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护理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护理基础理论、护理技术操作、护理伦理、护理管理、护理研究等方面。
4《教育学》第四章课程主要知识点梳理
![4《教育学》第四章课程主要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ba03e8b6529647d272852a8.png)
《教育学》第四章课程主要知识点梳理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1、教育目的________。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2、____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____的实现则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3、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____,____,____。
(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4、____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____的制约。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5、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6、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____。
(培养目标)编辑7、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____的关系。
____是针对所有所教育者提出的,而____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普遍与特殊,教育目的,培养目标)8、教学目标是________。
(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学员须知:1. 本资料为睿博教师证内部权威材料,与课程同步,任何同学不得转载和泄露,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听课资格;2. 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务必及时总结巩固,结合本资料进一步消化吸收,中期达标测验题目会从中选取部分,请同学们要重视课堂听记与课后巩固的结合;9、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____的关系。
(具体与抽象)第二节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____。
(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具有____、____、____,在阶段社会具有鲜明的____。
《幼儿教育学》第四章知识框架图
![《幼儿教育学》第四章知识框架图](https://img.taocdn.com/s3/m/9b17035aaeaad1f347933f7d.png)
1、体育游戏
2、基本动作练习
3、基本体操
实施途径
(一)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材料以激发幼儿
的活动兴趣
(二)组织多种多样的具体操作和实践活动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主要途径)
(三)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种生活情景引导幼儿学习和思考
(四)引导幼儿应用语言来表述和归纳自己所获得的经验
幼儿智育的原则
1、专门的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教师引导与幼儿探索相结合;
3、知识获得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相结合。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2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2](https://img.taocdn.com/s3/m/d2db93c95727a5e9846a618b.png)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2第四章1.职业性有害因素:(1)定义: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
(2)分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A.化学有害因素:毒、尘;B.物理性有害因素:异常气象;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C.生物性有害因素: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花粉等A.化学有害因素:毒、尘职业性毒物: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的化学物。
包括金属毒物(铅、汞)、有机溶剂(苯)、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有机磷农药职业中毒:劳动者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发生的中毒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较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生产性毒物存在形态:固体、液体、气体、气溶胶气溶胶: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雾统称为气溶胶。
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烟: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UM的固体微粒粉尘:直径大于0.1UM且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粉尘的分散度: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
分散度不同,呼吸道阻留部位不同。
分散度越大危害越大。
尘肺: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
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损伤终生不可逆。
12种职业病尘肺分类中矽肺和水泥尘肺分为一类。
②劳动过程:A.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B.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C.职业心理紧张;D.个别器官或系统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③工作环境:A.自然环境因素;B.厂房建筑或布局不符合职业卫生标准;C.作业环境空气污染等(3)区分工作有关疾病与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多发病):由于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某些不良因素,造成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潜伏的疾病发作或疾病的病情加重等。
不属于法定职业病2.职业病:(1)定义: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机体不能代偿,导致一系列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力。
30004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自考考试大纲
![30004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自考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6895b1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9.png)
30004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自考考试大纲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课程代码: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XXX教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专升本)课程中的选修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应考者通过本课程的研究,能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较好地开展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从而切实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学前儿童生理卫生研究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阐述了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的特点及其保健要求,分析了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讨论了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偏离的原因及其预防。
通过本章的研究,考生应能对学前儿童的身体发展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认识,并能联系实际进一步做好幼儿园的体育和健康教育工作。
【研究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生理发育特点及其保健一、学前儿童各个生理体系的发育及保健一)运动体系的发育及其保健二)呼吸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三)循环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四)消化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五)泌尿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六)皮肤的发育及其保健七)内分泌体系的发育及其保健八)免疫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九)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其保健十)感觉器官的发育及其保健第二节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体格生长偏离一、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发育的首要规律二、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偏离考核知识点】一、各个生理体系的组成及保健要点2、学前儿童发展发育的首要规律三、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偏离的定义、原因及预防考核要求】一、各个生理体系的组成及保健要点识记:各个生理体系的组成。
理解:各个生理体系的保健要点。
二、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规律识记:区别发展、发育、成熟的概念。
理解:能举例说明学前儿童发展发育的首要规律。
三、学前儿童体格发展偏离的界说、原因及预防识记:低体重、瘦削、肥胖、身材矮小的概念。
理解:学前儿童体格生长偏离的原因及预防。
第二章学前儿童生理卫生研究目的与要求】本章的研究将有助于考生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卫生的有关知识,更好地进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年龄越小,越易产生疲劳。
保健: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疲劳的早期
表现,及时采取措施或组织休息,以促使他们大脑
工作能力的迅速恢复。
二、学习疲劳和过度疲劳
(一)什么是疲劳 疲劳是由于高强度或长时间的持续活动而 导致工作能力减弱、效率降低、错误率增加 的状态。疲劳是不可避免的,是正常的生理 现象。疲劳具有生理性保护作用,是大脑保 护性抑制特点的一种表现形式。
教育过程卫生的任务
从卫生学角度,研究教育措施对儿童少年的影响 根据儿童特点,科学合理组织教育过程 核心:控制或消除不良因素,为儿童创建最佳的
受教育的精神和物质条件。
教育过程卫生的内容
教学活动卫生 作息制度卫生
劳动教育卫生
体育卫生 游戏卫生 ……
第一节 学习的脑生理特点及其保健
一步损害,为教育过程的调节提供反馈信息,只需经
过短时休息,疲劳即消除,则所进行的作业和活动就
不是活动过重。
“疲劳后,及时调整。”防止进一步发展为过劳。
过度疲劳(excessive fatigue)
简称过劳,是由疲劳积累而形成的一 种全身病理状态,表现为大脑慢性充血、 面色苍白、无力、手颤、食欲下降、消
化不良、机体抵抗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
(二)疲劳和过劳的原因
1、年龄越小,越易疲劳;
2、患病或营养不良;
3、生活环境条件差——室内微小气候不适应,采光
照明条件差,桌椅与噪音控制不符合卫生标准等;
4、学习疲劳的主要原因——活动或学习时间过长,
分量多,难度大,或教学内容与方法单调,学习内容太 超前或成人化; 5、体质与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家庭因素等。
能约束自己,为人正派;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热爱教育,关心学生,态度友好,品行善良;
有一定的幽默感,善于启发学生,口齿清晰,
板书工整,仪容端正、整洁。)
3、课堂教学安排与环境 ①一节课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儿童的主动注意时间 确定。 年龄 主动注意 时间 3岁 5岁 7-10岁 10-12岁 12-15岁 7m 15m 20m 25m 30m
(三)疲劳的预防与消除
(1)区分疲劳和疲倦
教育过程的卫生强调对疲劳的预防,要注意疲劳 的客观体征,区分疲劳和疲倦。 疲倦指疲劳的主观感觉,是机体感到软弱无力或 不愿活动的现象。 疲劳时常伴有疲倦的感觉,也可无疲倦感。如进 行喜爱的活动而过度兴奋时,活动与作业能力的 客观指标均下降,表示已经疲劳,但可能不出现 疲倦感; 另一方面,疲倦感在不疲劳时也会发生,如睡的 时间太长,生活单调时,虽无疲劳,但有疲倦感。
上课时出现呵欠和瞌睡,对刺激反应迟钝 或无反应;
条件刺激不制现象,即不但对阴性刺激 无反应,而且对紧随其后所给的阳性刺激 也无反应。
儿童疲劳的特点及保健
“易产生,易消除。” 疲劳的出现不可避免,也不必避免。因为一定紧张
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而疲劳又可预防大脑进
②注意上课的环境条件,如左侧采光、适当照明;
桌椅排列要有利于教学管理和视觉卫生;室内通风 换气,防尘防噪音,保持清洁;学生的坐姿要正确, 不要求手背后听课或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4、不同课程教学卫生 化学课要注意实验室通风换气;
物理课要防止触电和烫伤;
计算机课要注意保护视力;
2、学生方面 ①正确看待考试,考试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 的,考试终归是一种应激,总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焦 虑,适度焦虑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考试成绩; ②平时认真听课,做好课堂笔记,弄懂疑难问 题,注意归纳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应试信心。 考试过度焦虑者应加强放松训练和自信心训练, 学会察觉对考试的不良认知。通过自我质辩,及时 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在考试技巧上,要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理解记忆,及时复习, 作好应试准备,进行一些答题的应试训练。培养应 试技巧的先决条件是要对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应试技 能及时监控,以发现薄弱环节,再加强调整
教育过程中的保健: 灶,这样才能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活动效率;
①提高学生学习与活动的兴趣,使其大脑形成优势兴奋
②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学习兴趣特点来组织教育活动, 年龄越小的儿童,优势兴奋灶越易消失,主动注意时间 短,长时记忆弱;
③各类活动的难度和分量要适中,太难或太易都不利于
神经过程的集中和优势兴奋灶形成,活动效率下降。
力和体力活动交替,可较长时间保持学
习活动效率,预防疲劳的产生和加深。
年幼儿童的注意力不易持久,同一性质
的活动时间要更短。
5、保护性抑制(protective inhibit)
保护性抑制是指活动过度,超过了大脑皮层的工 作能力界限,使皮层神经细胞出现抑制现象。这是 一种生理性保护机能。在抑制过程中,大脑皮层处 于休息状态,防止机能进一步耗损,并加强其恢复 过程。此时全身机能活动暂时性降低,出现疲劳现
便于现场使用,结果稳定;
符合受试者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
不过多增加受试者的脑力负荷。
1.体征与行为观察法 :
– 行为观察法
–
–
间接观察法
健康调查法
2.教育心理学方法 :(间接评价) 通过对被试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运 算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心理过程的测定,间 接评价疲劳的发生与否及程度。 3.生理学方法:(直接和间接) 疲劳时大脑皮层细胞功能处于抑制状态,使 其它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也发生相应变化
4.生理-教育心理结合法 校字法、校图法、 图形译码法
剂量作业试验
运动条件反射法
视觉、听觉运动 反应时
第二节 教学活动卫生
一、课堂教学卫生 二、考试卫生 三、阅读、写字和绘画卫生 四、游戏卫生 五、唱歌卫生(P84) 六、劳动卫生(P85) 七、文娱活动和看电视卫生(课下延伸内容)
(5)多次短时间的休息比一次长时间的休 息效果好。 (6)休息形式除了安静睡眠以外,还可依 据大脑皮层镶嵌式活动的特点,进行积极活 动式休息,即适当变换活动内容,使脑体活 动交替,也可消除疲劳。
(四)学习疲劳的评价方法
★
选择原则 :
能直接反映大脑皮层的功能状况;
能区分疲劳的不同阶段,便于早期发现疲劳;
(2)首先要消除病因,如加强锻炼,增进体
质,提供合理营养,积极防治疾病,创设良
好的环境条件;
(3)调整学校的教育过程,使学习活动遵循
大脑皮层活动特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适合学生年龄特征;
(4)实验表明,疲劳后通过适当的休息和 睡眠可消除。活动和作业时间如以算术级数 增加,机能恢复所需的时间则以几何级数增 加。休息时间的长短不同,效果各异;休息 时间也并非越长越好,休息太长,会降低注 意的顺应性而影响活动的效率。
生理疲劳——肌肉组合子和神经系统
的机能减退;
心理疲劳——心理因素也影响,如兴 趣缺乏、厌烦等导致的工作效率下降。
研究疲劳的意义
疲劳是评价教育过程卫生的基本指标。根据 疲劳程度,规定学习的负担量,合理组织各项活 动,防止疲劳产生和发展,是教育卫生保健的一 个重要内容。脑力或体力活动开始时,疲劳即随 之产生。
学年开始时都会出现。
保健:组织教育活动应从易到难,逐步增加活动的 难度与强度,使大脑皮层逐步适应。
2.优势法则 (dominant rule)
①首先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即大脑皮层某一区域如 兴奋状态占优势,形成优势兴奋灶,则能吸引周围皮 层的兴奋点,加强自己的兴奋度;同时由于负诱导作 用,使周围皮层区域加强抑制。优势兴奋灶的皮层区 具有最佳的应激机能,条件反射容易形成,活动效率 提高。 ②优势法则的另一个现象反应在大脑神经过程的集 中和扩散上。某项活动开始时,大脑的神经过程从始 发区域向周围神经细胞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又向 始发部位聚集,微弱和极强的神经过程趋向扩散,只 有中等强度的神经过程趋向集中,即有利于形成优势 兴奋灶。
3、动力定型(dynamic finalization)
①是指这样一种现象,是内外条件刺激重复多次以 后,大脑皮层的神经过程在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上固定下 来,条件反射恒定精确。动力定型形成以后,神经细胞 能以最经济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机能效果。学习习惯和技 能的培养都是动力定型的形成过程。
②保健:注意从小训练儿童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技能; 学校应依此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注意习惯、秩序的稳 定性。
抑制过程激发或加强兴奋过程称正诱导。
一、学习的脑生理特点及其保健
1.始动调节(starting regulation) : 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刚开始时水平较低, 经启动过程逐渐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始动调节。 神经系统有惰性,对其他器官系统的调节尚需一定
的时间。始动调节现象在每日、每周、每学期和每
1. 早期疲劳的具体表现
上课时坐立不安、交头接耳、小动作多,周 围稍有动静即转移注意力等。
条件反射实验可见错误反应增多。 有些个体的早期疲劳,内抑制障碍的表现不明显,
而表现为对条件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反应量减少,
脑力工作速度减慢和效率降低等,属兴奋过程障碍。
2. 显著疲劳的具体表现
体育课要防止运动外伤;
到校外参观或实习时,要采取有效的安全防 护措施。
二、考试卫生
考试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卫生是影响学生 身心健康的关键因素之一。 1、学校和教师方面 ①转变思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缓解学生考试压力; ②注意平时的学习要求,分散学生对年终及毕业升学考试的 过分关注; ③加强考前辅导,不搞突然袭击; ④考试方式多样,闭卷—开卷;笔试—面试;客观试题—主 观试题; ⑤考试气氛不宜太紧张,考后不排名次,不单纯以分数决定 学生的好坏;与家长互通信息,考试期间加强营养,预防 疾病,对个别患病学生施行缓考或免考,对优秀学生实行 免试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