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堂自立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堂自立能力

摘要: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以人为本,面向全体,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自立能力,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只有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用新的教学理念统领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备课,参与教学活动,参与命题,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自立能力转变教育观念参与命题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标的,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完整的人格的教育。而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加上一张嘴”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讲授。各种各样的考试和铺天盖地的习题集、练习册形成巨大的压力,使他们的身心发展受到制约,阻碍了学生自立能力的形成。只有解放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用新的教学理念统领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逐步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自立能力。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自立能力的前提。“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自身素质的提高,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水平。目前,虽然课改在各地都已开始推行,可来自“应试教育”的阻力仍然很大,尽管大家在理论上看法一致,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依然如故,

“说一千道一万,还得看考试的指挥棒”。因此,“重知识传授,轻德育渗透”、“重考试学科,轻非考试学科”、“重知识的灌输,轻创新精神的培养”、“重书本知识,轻实践能力”的问题难以解决,有些教师甚至在教学中“扶着”学生,“牵着”学生,不敢松手。这就偏离了教改方向,违背了教育规律,制约了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也就很难培养出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教师只有转变思想观念,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现代教学技术和各种教学技巧,使自己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获得成功,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二)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是学生的自立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抓住教学特点,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或框架。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使教学过程整体得以优化。落后的课堂教学结构不适应教育发展的客观进程,课堂教学效果差,同时制约着学生的智力的发展及自立能力的形成。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符合社会的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许多教师在改革实践中做了大胆尝试,出现了不少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探索,如协同模式、尝试模式、反馈模式、主体模式等,都强调了学生主体的参与及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当然,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要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的活力。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满堂灌及单纯注入式的弊端,促进学生探索精神、创造精神、自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兴趣。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反思、改进。

(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培养自立能力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师生的解惑交流的场所,应以学生为主体,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擅长于知识的接受和模仿,缺少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人的发展必须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状态,他们就不会实现自我发展,只有在活动中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才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参与备课,参与教学活动,参与命题,既加快知识的反馈,又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参与备课。

1.明确目的,培养兴趣。大部分学生以往只习惯于课前将所学内容泛泛地预习一次,不做深层次的研究。现在使学生明确目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并给学生做一些示范。

2.钻研教材,把握整体。钻研教科书是备好课的基础,指导学生认真钻研教材,独立学习,独立思考,掌握新课的知识体系,找

出本课所学重点和难点。

3.阅读参考书,拓宽知识面。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参考书,占有丰富的资料,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有助于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编写“教案”。根据新课内容及相关资料理清思路,编写出自己认为较为合理的“教案”,作为与教师一道探索新知识的依据。

5.积极提问,学会质疑。在“备课”中,将自己一时不明的地方,做出标记,暂且放下,在上课中积极提问与教师一道探索,但“不唯书,不唯师”,正如我国宋代教育学家张载说:“学须存疑”,“学则须疑”。

6.把“教案”变为笔记本。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听课内容,对照比较,不足的地方加以修改,使自己的“教案”更加完善。长期坚持下去,经过多次修改、补充、提炼加工而成的“教案”就会成为极好的“笔记本”,是第一手的、最有力的复习资料。复习时拿出自己的笔记本,印象深,回忆快,效率高,效果好。

(二)参与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良好教学氛围,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如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要达到的目标、为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创设问题空间,放飞学生的思维与想象、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同时要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使学生在不断反思、总结中获得切身体验。

(三)参与命题。

1.发动学生,激发兴趣。让学生明确自己命题的意义、原则和方法,做一些示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命题的兴趣和责任感。

2.题型不限,自由命题。自由命题不等于放任自流,给学生指出范围,广开思路,挖掘潜力,自设题型,并制定出标准答案,每人各出一份命题。

3.小组讨论,集思广益。分小组讨论评议,每个小组再拿出一份较为理想的试题及答案。

4.师生共同审议。师生共同努力,对小组的讨论出的试题择优组合,确定出一份代表全班精华的试题。

长期坚持下去,同学们对自由命题产生深厚的兴趣,每当拿到自己出的题目,他们都感到格外亲切,产生一种愉悦感和成功感,因为这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学生的参与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自立能力。同时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时,不是自上而下地“给予”,而是与学生一道探索,师生间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肯定学生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