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梦》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思想解读——以《蝴蝶梦》为例
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思想解读——以《蝴蝶梦》为例作者:江帆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第5期江帆[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摘要:《蝴蝶梦》中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在剧中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思想情感随着后世对于这部小说的进一步解读和女权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逐渐显露出来。
本文就是立足于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想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我”和吕蓓卡截然不同的两种女性形象以及小说的深层次矛盾进行进一步分析,深入解读小说体现的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想解读深层次矛盾一、前言《蝴蝶梦》的情节发展比较清晰,故事讲述了“我”、吕蓓卡以及迈克西姆三人间的情感纠葛。
在“我”和麦克西姆两情相悦并闪电结婚后,“我”才发现婚后的生活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
嫁入富人家庭的“我”在随丈夫入住其家园后,受到家里女仆的刁难和轻视,更让“我”觉得难受的是,“我”在这里一直被丈夫已故的前夫人吕蓓卡的阴影所笼罩。
为了摆脱吕蓓卡的阴影,“我”尝试了很多方法,依然毫无用处,“我”甚至在无形中也受到了吕蓓卡的影响。
本文通过研究小说中的深层次矛盾以及三位主角的情感纠葛,尤其是恶魔女主人公吕蓓卡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进一步解读小说人物所体现的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想。
二、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想在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社会主义女权主义以及激进主义女权主义三大主要派别长达数百年的争论之后,后现代女性主义(Postmodern Feminism)开始崭露头角。
它一方面跟随传统女权主义主张颠覆父权秩序,另一方面还要颠覆女权主义据以存在的基础。
茱莉亚·克里斯蒂娃、琳达·奥尔克芙等后现代女性主义代表吸收了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福柯的思想,否定二元论思维模式、宏大叙事和整体性等概念,充分肯定多元性和差异性的重要性,解构社会文化、思维习惯、男权意识对女权主义的影响。
后现代女性主义强调局部的、有历史特殊性的和特殊利益性质的理论和实践,不主张把女性看作是一个普遍的范畴和概念,认为不存在一个单一的女性主义理论,因为女性属于不同的阶级、种族、民族、能力等。
《蝴蝶梦》:从三个角度来解读女主吕蓓卡性格扭曲的深层次原因
《蝴蝶梦》:从三个⾓度来解读⼥主吕蓓卡性格扭曲的深层次原因《蝴蝶梦》的作者达芙妮·杜穆⾥埃(1907 - 1989)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她是英国那个时代最具影响⼒的世界级作家之⼀。
⼩说⼀经⾯世,就得到了众多赞誉:悬疑⼩说最⾼殊荣安东尼奖:20世纪最佳⼩说BBC百部英国⼈最爱的⽂学作品20世纪百部推理经典1938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蝴蝶梦》这部⼩说结构精巧,⽤了⼀种细腻的笔触塑造了⼀群⽣动的⼈物,和他们离奇的故事。
⼩说⼀开始就向我们展⽰出了曼陀丽庄园,它的美丽和神秘,⽆不牵动着我们的内⼼。
可是当我们⾛进这座深深的庭院,看到的是⼀个充满悬疑的爱情故事,却丝毫感受不到美好和浪漫,当所有的谜底展现在我们⾯前的时候,我们只有深深地叹息,叹息这个吕蓓卡,聪明绝顶,却⼜有着蛇蝎⼼肠的⼥⼦。
⼩说的⼥主⼈公吕蓓卡是⼀个美丽⽽⾼贵的⼥⼦,她游⾛于上流社会,受到众⼈追捧,可她⾻⼦⾥却放荡,霸道。
后来吕蓓卡发现⾃⼰患了不治之症,也许是害怕⾃⼰死后,丈夫会揭穿她丑恶的⾯具,将她的不伦隐私公之于众,同时为了保持她在她在众⼈⾯前⼀贯的⾼贵和优雅形象。
她决定⾃杀并设计布局成迈克西姆杀了⾃⼰,⽽迈克西姆⼀直⽣活在吕蓓卡死去的阴影中。
被众⼈称颂不已的吕蓓卡,为何会有着如此截然不同的两⾯性,她每天在外⼈眼⾥和家中扮演着两种⾯孔:天使和恶魔,在这两种⼈格之间随意穿梭,并乐此不疲,已经达到了⼀种疯狂⽽病态的程度。
今天我将从吕蓓卡的个⼈性格、家庭因素和当时⼥主所处的社会环境因素⼊⼿,解读⼀下⼥主性格扭曲的深层次原因。
01、吕蓓卡的个⼈因素:吕蓓卡美貌且颇有魄⼒和才⼲,同时她是控制欲望极强的⼥⼈,为了在众⼈⾯前维持⾃⼰的形象内⼼饱受煎熬,最终导致⼈格分裂①吕蓓卡漂亮聪明能⼲,能够轻易捕获所有⼈的欢⼼,于是她很快就沉迷于这种感觉,但同时带来的焦虑感也令她倍感压⼒吕蓓卡在众⼈的眼⾥简直就是⼀个完美的尤物,她集美貌与智慧于⼀⾝,“男⼈﹑⼥⼈﹑⼩孩, 还有狗, 都会被她迷住。
_蝴蝶梦_的叙事模式和女性视角
第22卷 第6期2008年11月长 沙 大 学 学 报J OURNA L OF CH ANGSH A UNI VERSITYVol.22 No.6Nov.2008《蝴蝶梦》的叙事模式和女性视角Ξ许 绮(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广东潮州521041)摘 要:《蝴蝶梦》采用的是第一人称“个人型”的叙事模式,主要以时间的自然延伸作为基本线索,夹有倒叙。
在叙述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心理意识和心理描写,使读者与叙述者处于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
小说还从女性的视角对上层社会的奢侈生活及男权统治的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关键词:叙事;心理意识;心理描写;女性视角;批判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08)06-0108-03 发表于一九三八年的《吕蓓卡》(电影译为《蝴蝶梦》)是英国现代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首次发售就卖了四万五千册,拍成电影后又历久不衰,不但影片公司赚了钱,杜穆里埃也以版税收入度过她孀居的拮据日子。
这部小说畅销的原因在于小说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本文将从叙事学的角度对《蝴蝶梦》的叙事和女性视角及其意义进行分析研究。
一当代是西方有史以来“叙事”最受重视的时期,也是叙事理论最为发达的时期[1](P203)。
叙事流派纷呈,理论丰富,无法一一阐述。
在叙事学中,“话语”指的是叙事作品中的技巧层面,即表达故事事件的方式。
叙事学家将叙事作品分为“故事”和“话语”这两个不同层次,前者为“事实”层,后者为“叙述”层。
女性主义叙事学借鉴了叙事学的“话语”概念[1](P283)。
话语层面的各种技巧包括叙述视角、叙述距离、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等。
在叙事学的“话语”层面,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声音”。
它特指各种类型的叙述者讲述故事的声音,这是一种重要的形式结构。
美国学者兰瑟将叙述声音模式分为“作者型”、“个人型”和“集体型”。
所谓“作者型”叙述声音其实就是传统的全知叙述,这种声音具有较多的权威性。
“反抗”或“顺从”:自然主义色彩下《蝴蝶梦》中女主两极生存
“反抗”或“顺从”:自然主义色彩下《蝴蝶梦》中女主两极生存《蝴蝶梦》是英国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所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938年。
作者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故事,通过“我”之口呈现了一个神秘莫测的自然主义色彩丛林女王吕蓓卡。
吕蓓卡的放荡不羁与“我”的温良恭顺形成了鲜明对比并互文着当时的女性存在。
通过展现两位女主在男权社会立足的两极生存方式,《蝴蝶梦》透露了强烈的环境塑人、适者生存的自然主义逻辑,诠释了环境局限下女性乌托邦理想的困境。
标签:自然主义;生存法则;环境塑人;男权社会;女性乌托邦一、曼陀丽:冷酷的生存环境依托达尔文进化论所生长成熟的自然主义文学流派,拥趸“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强调环境与人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及环境对人性与命运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蝴蝶梦》中所建构的故事发生地“曼陀丽庄园”承托起全书的自然主义基底,是冷酷无情、物欲横流的“自然主义氛围”[1]中的“丛林”的化身。
曼陀丽是世人眼中的“仙乡”,有着馥郁芬芳的杜鹃谷玫瑰园、品味超群的书画藏品、庞大巍峨的哥特风建筑群,毗邻海岸,坐拥大把的服务周到的管家仆人,而一年一度的变装晚宴也代表了上流社会的审美趣味。
然而这所宅第中森严的阶级感与物欲感却泯灭了大部分“仙乡”的温馨色彩,使曼陀丽成为一个清冷而遗世独立的形象。
小说中的“我”跟随男主人迈克西姆来到曼陀丽,平民出身、青涩无知的“我”是一个实打实的闯入者,刚到宅第便被曼陀丽的代表人物、宅邸总管丹弗斯太太给了个下马威:丹弗斯太太率众人夹道迎接这位平民新娘“我”,慌亂之中“我”竟将两只手套都掉在了地上,而丹弗斯太太借拾起的机会给予“我”轻蔑的眼色——这是上流阶层对捉襟见肘、强装镇定的灰姑娘的首次示威。
事实上整个曼陀丽的人始终对“我”是不待见的,以一个居高临下的姿态看待这位高攀的“灰姑娘”。
“你要知道,你和吕蓓卡是多么不同!”通过配角的口吻,作者时刻强调“我”闯入者形象的格格不入。
《蝴蝶梦》的女性主义分析
《蝴蝶梦》的女性主义分析郭逦盛楠【摘要】《蝴蝶梦》中的两位女主人公——吕蓓卡和“我”,分别是传统男性社会标准下的“妖妇”与“天使”.但在父权社会失语的吕蓓卡实为一个女性意识已经觉醒的双性同体,而拥有话语权的“我”却不过是一个被男性社会操控的木偶.她们二人最终的结局固然有时代的原因及顺从男权的成分,但这种伪装无法掩盖隐藏在小说题目和吕蓓卡影响力中的女性的呼喊.正是这种巧妙的双声话语,使得这部小说不仅颇有艺术价值,更有思想深度,从而成为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期刊名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46-49)【关键词】《蝴蝶梦》;吕蓓卡;“我”;女性主义【作者】郭逦盛楠【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蝴蝶梦》原名《吕蓓卡》(又译《丽贝卡》),是英国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发表于1938 年。
小说一问世,就因其扑朔迷离的情节、缠绵悱恻的情感而深受人们喜爱。
在小说中,作者杜穆里埃成功刻画出了两位迥然不同的女主人公形象——吕蓓卡和“我”。
女学者苏珊·格巴和桑德拉·吉尔伯特在著作《阁楼上的疯女人——女作家与19 世纪的文学想象》中,对传统文学中的妇女形象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得出结论:在传统的、特别是男性作家的文本中,女性形象多是以两种单一的表现形式出现的,即天使和妖妇。
天使是男性审美理想的体现,妖妇则表达了他们的厌恶心理。
《蝴蝶梦》中的两位女主人公——“我”和吕蓓卡——恰恰可以与此对应起来[1]。
然而作为女性作家的杜穆里埃,她虽然模仿传统的男性文本塑造了“妖妇”吕蓓卡以及“天使”“我”,她们二人最后的命运也带有典型的父权时代特征,但作者的思想与价值观却并非迎合男权社会。
一失语的妖妇吕蓓卡是“我”丈夫迈克西姆的前妻,在小说开始时就已离世1 年之久。
《蝴蝶梦》中吕蓓卡的反异化行为解读
World Literature Studies 世界文学研究, 2023, 11(4), 251-255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wls https:///10.12677/wls.2023.114044《蝴蝶梦》中吕蓓卡的反异化行为解读柴喜宁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收稿日期:2023年5月18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2日;发布日期:2023年8月15日摘要 《蝴蝶梦》是20世纪英国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代表作,该小说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父权制对女性的压迫。
异化是女性主义者分析女性问题的重要理论之一,可以用来分析女性在父权制中受到的压迫。
文章基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异化理论,分析吕蓓卡对父权制中女性的性异化、生育异化以及知识能力异化的反抗,从而看出作者对男女两性平等关系的追求,为探索女性的解放路径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吕蓓卡,异化,反抗,女性主义An Interpretation of Rebecca’s Behavior against Alienation in RebeccaXining Chai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May 18th , 2023; accepted: Aug. 2nd , 2023; published: Aug. 15th , 2023AbstractRebecca is a famous English novel written by Daphne Du Maurier in the 20th century, it shows the oppression of the patriarchy on women in the capitalist society. As one important theory used by feminists, alienation is often adopted to analyze the oppression of women in patriarchy. Based on the alienation theory of socialist feminism, this paper analyzes Rebecca’s resistance to the aliena-tion that women have been suffering in sex, fertility, knowledge and ability, and concludes that Du Maurier’s pursuit of gender equality, which can provide some help for exploring the path of female liberation.柴喜宁KeywordsRebecca, Alienation, Resistance, Feminism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英国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Daphne Du Maurier)出生于伦敦的文艺世家,她一生共发表了18部长篇小说,也发表过戏剧剧本、学术传记、散文和旅游书籍。
从《蝴蝶梦》看女性社会身份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Law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3 通过《荆棘鸟》来探究考琳麦卡洛的内心世界4 《二十二条军规》中关于军规的控制及反控制5 从《艾玛》看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对话运用6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7 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沟通8 以超验主义视角对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分析9 The Gothic Love in Wuthering Heights10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1 仿拟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12 论简•奥斯丁《理智与情感》中两姐妹的成长13 Cultural Conflicts in Daisy Miller—An Analysis on Henry James’ International Theme14 论《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对自我的追求15 中学生英语互助学习研究16 An Analysis of Language Features of Desperate Housewives17 自然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表现18 中美商务接待文化差异19 爱伦坡的分析方法在“厄舍屋的倒塌”中的应用20 五官习语的翻译2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分析22 语境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23 论小说与电影《最后的大亨》的叙事特征24 谭恩美《喜福会》中人物对话含义及其功能分析25 狄更斯小说《远大前程》中的批判现实主义特点解读26 从福柯的后人道主义视角看赫尔米娜之死——解读赫尔曼黑塞作品《荒原狼》27 从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看美国对中国意识观念的转变28 从餐桌礼仪看中西文化差异29 查尔斯狄更斯《远大前程》的自传性分析30 A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31 《红楼梦》英译中双关语文化成分的翻译策略研究32 浅析中美婚礼习俗差异3334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35 语境视角下的“吃”字翻译研究36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的性格和婚姻观37 A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Dietetic 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rom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38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39 论英语新闻翻译中的文化干扰及相应对策40 The Exploration of Black Female Characters in Toni Morrison’s Novels41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语块研究42 从阿里巴巴BB电子商务平台论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43 浅谈英语中歧义44 (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食品比喻表现的中日对照研究45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主动语态在商务信函中的语用功能46 试比较《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主人公性格异同点47 论莎士比亚的宗教思想48 中美民族性格差异及其文化渊源49 An Analysis of Syntactical Features and Rhetoric in English Speech50 An A nalysis of Oscar Wilde’s Subversion of Traditional Fairy Tales51 《红字》中的象征手法的运用52 英语交际中害羞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其克服方法53 论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54 滑稽背后的严肃--浅析王尔德喜剧《认真的重要性》中人物话语特征55 An Analysis of Mulan's Character in Moment in Peking56 从文化角度浅析新闻英语的翻译57 以超验主义视角对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分析58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59 两性语言差异分析60 论新闻英语中的选词及其翻译61 《红字》中的基督教因素初探6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幸福》中的女性主义解读63 论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有效沟通64 金钱在婚姻中的角色:《爱玛》和《名利场》中女主人公婚姻观的差异65 安妮赖斯小说《夜访吸血鬼》的新哥特世界66 从美学角度浅析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首》——“意音形”三美论67 分析双城记中的讽刺用法68 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中英幽默69 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夜与日》看女性同性爱主题的写作模式70 浅谈奥巴马演讲中的语用策略71 从美学视觉浅析化妆品广告的英汉翻译72 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73 星巴克营销策略研究74 《绯闻少女》中的话语标记词研究75 浅谈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劝导》中的体现76 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77 The Carnival Characteristics of Oliver Twist78 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79 On Dickinson’s Choice of Nature as the Theme of Her Poems80 寻找女性的自我—评托妮莫里森作品《秀拉》中秀拉形象81 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82 On the Importance of China English as an English Variant83 中西方文化中的节日比较84 “Lady First” Reflected in Dif ferent Cultures85 英国议会制辩论--探究与实践86 中英文姓名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对比研究87 论直译与意译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88 析《鲁滨逊漂流记》中“星期五”的人物形象89 从传递文化信息视角探讨《红楼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90 《蝴蝶君》中两位主角的心理冲突91 字幕翻译和译制片翻译策略和接受度比较——以《唐顿庄园》为例92 堂娜•哈拉维的赛博女性主义分析93 初中英语课堂管理方法探析94 足球评论员的评论语气对球迷看球的影响95 从女性主义角度浅析《诺桑觉寺》96 现代叙事艺术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97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分析9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99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100 林肯话语中幽默特征的分析101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102 中英手机短信的修辞特点分析103 从象征手法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时代的特征104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105 从《肖申克的救赎》看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106 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107 A Study on the Role of Parents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Learning108 On the Use of Satire and Humor in Pygmalion109 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110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白之语用学分析111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司简介汉英翻译112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论人性与兽性11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between Wang Anyi’s Everlasting Regret and Virgina Woolf’s Mrs. Dalloway114 A Comparison between Task-based Approach and Communicative Approach115 欧•亨利《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的核心意象解读116 论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创作风格117 《欲望号街车》女主人公悲剧性命运的女性主义解读118 美国C标准对中国英语教育的影响119 从跨文化交际看中西方时间观差异120 外交辞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121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122 从语用等效角度透析旅游景点名称英译123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三部曲124 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125 《到灯塔去》中的两性主义—抵达人类和谐的完美道路126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127 词汇的语义关系及其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128 从台湾问题看中美关系129 论《莎乐美》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他们分别所代表的的社会阶层130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 131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132 小说《飘》中斯嘉丽的人物性格分析133 路易斯——现实世界在非现实世界的投影——解读《夜访吸血鬼》的现代性134 论科技英语新词的翻译135 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方法探究136 英语委婉语负面影响研究137 中文标语翻译的语用学视角138 影响英语阅读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139 Analysis of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140 论《蝇王》中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解析14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ragon Images in Chinese & Western Literary Classics142 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的翻译策略研究143 An Analysis of Humor and Satire in Mark Twain's The Million Pound Note144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及其对策145 心灵探索之旅——析《瓦尔登湖》的主题146 从歧义和语用角度分析幽默147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象征手法的解析148 美国电视剧中双关语的研究-重点关注双关语的汉语翻译149 原罪与拯救:《小伙子布朗》与《好人难寻》比较150 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解读会话含义151 问题类型对TEM阅读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152 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亨利式结尾153 析《苔丝》中的象征意义154 《看不见的人》中的“暗与明”意象探究155 A Cultural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Movie Titles156 莎士比亚戏剧《皆大欢喜》的人物原型分析157 论《紫色》的叙事现代性分析158 身势语在演讲中的重要性和运用研究159 英文电影名汉译中的功能对等160 浅析王尔德《莎乐美》的唯美主义和成因161 守望爱情的孤独勇士--论电影《暮光之城》爱德华的永恒魅力162 中西方空间观对比研究163 从《看不见的人》中看黑人对自我身份的追求和探寻164 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命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比较165 《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166 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口语交际误解现象167 论《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原因168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169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远离尘嚣》的生态悖论170 论奥巴马就职演讲词的排比修辞171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172 中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实施173 “以读促写”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法研究174 Transl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175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176 《奥罗拉•李》中的女性形象解读177 简•爱和林黛玉不同命运的跨文化解读178 论《劝导》中女性角色的地位179 论《喜福会》中的中美文化冲突与兼容180 高中英语阅读词汇障碍突破技巧的研究181 宋词英译中的模因传播分析182 英汉亲属称谓对比研究及其文化内涵分析183 探析《夜访吸血鬼》中的孤独184 跨文化视角下研究英汉民俗词语的不等值翻译185 《晚安,妈妈》中公共汽车和洗衣机的象征寓意186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简•爱》两种中文译本的比较187 论《欲望号街车》中的两姐妹的角色塑造188 从《蝴蝶梦》看女性社会身份189 大学英语课堂话语分析190 英语定语从句的理解与翻译191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原则192 英汉基本颜色词对比研究193 适者生存—对《飘》中生存意识的探究194 形名组合Deep+Noun之认知研究195 英美小说《傲慢与偏见》和《飘》中的女性主体意识比较分析196 女性形象下的女权主义思想——浅析汤亭亭小说《女勇士》197 分析《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中觉醒的女性意识198 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199 从《嘉利妹妹》看德莱塞的女性观200 英汉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
《蝴蝶梦》之生态空间阐释
《蝴蝶梦》之生态空间阐释陈天然【摘要】《蝴蝶梦》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哥特式小说的经典之作,然而从生态批评视角再读《蝴蝶梦》,却发现其蕴涵着生态释义的广阔空间.首先,作家塑造了一个独立自在具有内在价值的自然世界,颠覆了自然的“他者”形象,消融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观,有利于缓解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紧张关系;其次,小说中的两位女主人公体现了迥然相异的伦理价值观,从中我们意识到生态危机源自人性世界的危机,人类应反思之;再者,作家对自然和都市生活的对比述写暗示了《蝴蝶梦》其实是作家本人的一场自然之梦:拒绝都市文明,皈依乡土自然,诗意栖居.【期刊名称】《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7页(P101-107)【关键词】达夫妮·杜穆里埃;《蝴蝶梦》;生态释义;伦理价值观;自然之梦【作者】陈天然【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达夫妮是一位热爱自然、抒写自然的作家,自然界的一切都为她提供了不竭的创作源泉,她在《蝴蝶梦》中就成功塑造了一个个原生态的自然世界:林莽、飞鸟、花草、虫鱼、山谷及大海等,丰富多彩,具有其内在价值。
“大自然的内在价值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著名的深层生态学代表赛欣斯和奈斯认为,生命形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构成其内在价值。
其二,普通伦理学认为,具有主体性的东西具有内在价值。
可见,自然的丰富性和主体性是其内在价值的关键,而其内在价值又是从‘他者’转化为‘主体’的关键。
”[2]135达夫妮抓住了这一关键,描写了大自然的多样性、丰富性和主体性特征,赋予自然以内在价值,消解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观 (人类具有内在价值,享有生存的特权,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应该受到伦理关怀;自然不具有内在价值,仅仅是一个被人们开发利用、征服控制的工具和“他者”,不应纳入伦理关怀的视野),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综观整部小说,我们不难发现《蝴蝶梦》中的自然系统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时而温柔曼妙,时而狂野残酷。
《蝴蝶梦》中迈克西姆的女性主义分析
《蝴蝶梦》中迈克西姆的女性主义分析作者:秦建梅周玉忠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0期摘要:本文选取《蝴蝶梦》中男主人公迈克西姆为对象,对其形象进行女性主义分析。
整部小说在新夫人“我”的叙述中推进,前夫人吕蓓卡已故,是失语的,而“我”也处于失语状态。
和这两个人直接相关的迈克西姆,作为父权体制的代表,替吕蓓卡和“我”发声,在维护其父权权威的同时,打造了吕蓓卡的“魔鬼”形象,“我”的“天使”般的形象。
然而,在捍卫父权权威的过程中,迈克西姆本人不觉沦为父权体制的买单者。
关键词:失语;父权;魔鬼;天使作者简介:秦建梅(1990.1-),女,甘肃武威人,宁夏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二年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导师简介:周玉忠,宁夏大学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2一、引言作品以曼陀丽新女主人的视角讲述了自己与丈夫及其已故妻子吕蓓卡三者之间的纠葛。
整本书中吕蓓卡未曾露面,然而她却像影子一样始终伴随着迈克西姆和“我”,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达夫妮·杜穆里埃《蝴蝶夢》的这部作品形成于20 世纪30 年代,而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期,正是女权运动的兴起时期。
学者较多的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蝴蝶梦》中的人物,揭示了在男性享有绝对话语霸权的男权社会,女性历来处于文明的边缘,处于失语状态,一直作为男人凝视和欲望的客体和他者而默默生存(黄驰,2012:153)。
沉默的“天使”与抗争的“妖魔”都是父权体制下的受害者(申玲,2011:24)。
还有运用双声话语理论对小说人物分析,说明作者借吕蓓卡的形象展现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体现自己女性主义的思想。
总之,达夫妮·杜穆里埃用符合父权体制内的创作标准,实际上书写了一位在屈服的伪装下对父权的颠覆,表达了作者自己的女性主义思想。
针对《蝴蝶梦》这部作品,康建明已从双声话语理论分析了男主人公迈克西姆,认为迈克西姆是披着父权的外衣的道貌岸然的形象。
_蝴蝶梦_女性意识探析
个 人 , 一 个 更 年 长 , 更 成 熟 的 梦 》 (Rebecca)就 是 这 一 变 迁 的
人”。[11](P037) 虽然,女性意 “见证”。因此,作品得以从独特
识觉醒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的视角解读女性,表达了女性自
但收获很大,“成果”是可喜 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成长的过
的许多作品都是以此郡的风土人 种自觉。但本文想更多地关注另 他甚至可以说出“你简直和范·
情与社会习俗为主题或是背景, 外一个女主人公—— —“我”。
霍 珀 夫 人 一 样 无 知 , 愚 蠢 ” [8]
但也只不过借这个“点”来揭露
首先,“我”的精神奴役。 ( P043) 这 样 的 话 。 通 过 小 说 ,
019
2009.03文学教育
淘 研 金 究 者
有权和控制权的唯一价值进行仔 好地了解了当时英国社会的文化 来者一样拘谨,不自在,更谈不
细观察、要求承认和表示崇拜。” 历史景观。实际上,这本小说带 上有一个女主人的威严;更加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P412)这段话在表明当时妇女 有 明 显 的 女 权 主 义 特 征 : 女 作 怕的是,她更要受到来自吕蓓卡
便是时代孕育的幸运儿。她出身 主权、对命运的抉择等等都已经 对她说:“在你还是个小姑娘的
书香门第、艺术世家。祖父乔 发生了变化,她们不再是男性的 时候,大人是不是不许你看某些
治·杜穆里埃是英国著名的艺术 附属品,不再为了男性或者作为 禁书?丈夫毕竟和父亲差不了多
家和小说家,父亲杰拉德·杜穆 男性的陪衬品而做出一些缺乏自 少。对于某种事理,我宁可不让
020
淘 研 金 究 者
文学教育2009.03
其次,“我”的觉醒与成
女性主义视角下《蝴蝶梦》中的吕蓓卡
女性主义视角下《蝴蝶梦》中的吕蓓卡作者:苏莹莹来源:《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31期摘要:《蝴蝶梦》的女主人公吕蓓卡是饱受争议的经典形象。
本文试从女性主义出发,分析她反抗男权制度的压迫和追求独立自由的精神。
虽逃脱不掉父权制度的迫害,她的斗争表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女性主义反抗吕蓓卡引言《蝴蝶梦》是英国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这部历经七十多年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的作品,以其曲折生动的情节和细致入微的人物塑造征服了世界读者。
外表美丽、内心坚强又富有反抗精神的主人公吕蓓卡俨然成为了众多读者心目中的一个经典形象。
小说以麦可西姆的第二任妻子“我”为叙述人,讲述了曼陀丽庄园的前任女主人吕蓓卡的故事。
这两位性格截然相反的女性都是父权制的受害者,而笔者侧重对吕蓓卡进行分析,以期探析在男权主义沉重压抑下的奋力反抗的女性形象。
一、吕蓓卡——挑战男权的“魔鬼”吕蓓卡在故事一开始就已经逝去,“我”不仅提供了叙述视角,也成为被读者用来与吕蓓卡相比较的女性。
“我”是传统的女性,美丽善良温顺,是麦可西姆眼中的“天使”。
波伏娃曾说“……女人一开始就存在着自主生存与客观自我---‘做他者’(being-the-other)的冲动。
人们教导她说,为了讨人喜欢,她必须尽力去讨好,必须把自己变成客体;所以,她应当放弃自主的权利。
她被当成活着的布娃娃看待,得不到自由。
”[3]324身为人妻的“我”视丈夫为生命为一切,甘愿受到丈夫肉体和精神上的控制。
相反,吕蓓卡处处挑战着男权的压制。
还是姑娘的她就能驾驶由四匹马拉的车,驯服父亲的烈马,表现出了比男孩子更加坚毅的勇敢和倔强。
父亲对她的刁蛮任性也束手无策且任由她摆布。
即便深知她的婚姻没有爱情,面对高高在上的丈夫她也毫无畏惧地拒绝做他的附属,尽力维护自我的完整。
她机智地让爱慕虚荣的丈夫接受了“婚姻协议”,将曼陀丽庄园打造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胜地”,成为庄园“至上的女主人”,[1]305“她自有一套讨人喜欢的本事,男人、女人、小孩、还有小狗,都会被她迷住。
从女性哥特主义传统解读《蝴蝶梦》
从女性哥特主义传统解读《蝴蝶梦》内容提要本文从女性哥特文学的理论立场出发对达夫妮〃杜穆里埃的《蝴蝶梦》进行重新解读。
从哥特式诡异情境、女性自我身份的寻找以及分裂中的女性形象三个方面,揭示这部小说被忽略的深刻主题:即女作家通过女性哥特这种隐秘的写作方式表现男性压迫下的女性生活及其抗争。
关键词蝴蝶梦女性哥特主义诡异女性身份分裂中的女性形象1.前言《蝴蝶梦》一直被视为一部通俗浪漫小说。
无名叙述者“我”一般被读者视为单纯、善良的“灰姑娘”,吕蓓卡则是“魔鬼般邪恶的坏女人”。
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西方评论家从“我”在经历婚姻生活时的心理活动及成长的细节变化中发现了女作家运用的双层文本策略,并认为这部小说沿袭了女性哥特主义传统。
本文拟从女性哥特主义这一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这部小说,探究哥特因素的独特作用并分析父权制下女性的身份建构与危机。
2.女性哥特主义理论现当代女性主义评论家越来越多地倾向于把女性作家的哥特作品从整个哥特文学家族中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体裁来研究,认为它有着独特的意识形态和美学特征。
英美女性主义理论家Ellen Moers首先提出“女性哥特”这一概念。
“女性哥特”被阐释为体现以男权为主导的性别身份观对女性个体造成的影响的有效载体。
“女性哥特”恐惧的源泉就在于女性对自身性别身份的焦虑,同女性在父权制社会特有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影响到女性个体成长过程的各个阶段。
“女性哥特”的界定从一开始就更加注重作品的现实主义特征,而弱化了传统哥特的超自然因素:它强调给女性个体带来焦虑和恐惧的“幽灵”(haunting ageney)不是非人的神秘力量也并非家族的罪恶史,而是来自现实生活,源于性别角色的禁锢性规定以及以性别为导向的人际关系、女性空间的束缚,特别是父权社会的家庭关系和婚姻制度等(Moers,1976:90一110)。
基于Moers的以上论点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许多女性主义评论家都纷纷致力于发掘被历史湮灭或放逐的女性哥特文本并给予全新的阐释,从而揭示造成女性心理创伤和个性压抑的社会根源。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吕蓓卡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吕蓓卡韩培毅(河南科技大学)摘要:<蝴蝶梦》中的女主人公吕蓓卡长期以来遭到男权主义者的贬低和歧视。
被看作是美女和妖魔的化身。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这一人物.吕蓓卡是敢于反叛父权文化的女勇士.她挑战男权。
挑战婚姻.独立自主。
不甘做男性的附庸品。
不屈服于父权制的束缚与支配。
她的所作所为表现出了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
关键词:吕蓓卡:女性主义;父权中心文化前言(t Z蝶梦)Y-名《吕蓓卡》通常被看作是一部通俗浪漫主义小说。
书中的女主人公吕蓓卡妩媚动人,精明能干。
因为她不具备男权社会的淑女型品质.所以遭到了不少读者的谴责和批判。
她的丈夫迈克西姆是一个温文尔雅,德高望重的绅士,但是她从不屈从她的权威。
反而凌驾于丈夫之上。
她与多个男子有染,但是从不付出感情,仅仅享受征服男人的快乐。
她的所作所为。
让男人爱恨交加。
这样一个妖魔。
让她英年早逝,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可以说是罪有应得。
但是。
从女性主义的视觉来看.吕蓓卡并不是那么一个可恨可憎的女人。
而是一位敢于挑战传统文化,颠覆父权中心文化的的伟大女性。
她独立自主。
不依赖男子而生存;她不卑不亢,不屈从父权的神威;她精明强悍,让男子也畏惧几分。
她的表现恰恰是对男权文化的嘲弄与抨击。
1、吕蓓卡对传统文化的挑战随着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女性的主体意识在不断觉醒.她们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男女平等”这一要求。
而是要改变妇女受压抑、受支配、充当男性陪衬的客体地位。
她们试图推翻父权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观念和社会体制.彻底扭转性别歧视现象。
法国女权主义批评家埃莱娜.西苏认为,在男权中心社会中.男女二元对立意味着男性代表正面价值。
而女性只是被排除在中心之外的“他者”.只能充当证明男性存在及其价值的工具、符号,始终处于被压制、歧视和贬抑的地位。
她大声呼吁要解放以男性语言为中心的意识形态。
确立女性为生命之源、权力、以及力量的地位。
呼唤新女性话语的出现.颠覆父权语言中心主义的压迫以及令女性失声的父权制二元系统。
_蝴蝶梦_里女性形象评析
2005年2月社科纵横Feb,2005总第20卷第1期S OCI A L SCIE NCES RE VIEW VO L.20NO.1 《蝴蝶梦》里女性形象评析曹晓东(兰州大学中文系 甘肃兰州 730000)【内容摘要】《蝴蝶梦》是一部经典的英国浪漫主义小说,向来以其扑朔迷离的情节、缠绵绯恻的情感而深获人们的喜爱。
然而,运用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这部作品,就不难看出,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对其际遇的安排上,带有男权社会中父权制标准的阴影。
因此,笔者拟借助“女权批评”的方法,对《蝴蝶梦》中的两位女性形象加以评析,从而揭示出父权中心文化对妇女形象的歪曲和抑制;并说明尽管作者身为女性,但依旧没能摆脱父权制标准下的心理沉疴。
【关键词】女性主义 女权制 吕蓓卡 “我” 歪曲 抑制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106(2005)01-0186-02 《蝴蝶梦》是一部堪称经典的浪漫主义小说,也是英国女作家达芙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
它一经问世便成了畅销书,至今仍经久不衰。
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十分复杂:“我”是一个孤女,在法国偶遇了一位同样是来自英国的绅士迈克西姆。
几次交往之后,二人结了婚,并一同回到了迈克西姆在英国的家园———曼陀丽庄园。
此时,距离迈克西姆的前妻吕蓓卡意外身亡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了。
“我”来到庄园后,不久即被一种神秘恐怖的气氛所缠绕,似乎吕蓓卡并未离去,她的幽灵仍在庄园上空盘桓,并通过一些人控制着整个庄园。
丈夫迈克西姆不时的沉郁和压抑也令“我”深感困惑。
随着时间的流逝,吕蓓卡的阴影越来越浓重。
终于有一天,庄园的宁静与祥和被打破了,吕蓓卡的死亡真相浮出水面:原来她并非死于意外事故,而且被丈夫迈克西姆枪杀身亡。
最后,在“我”的帮助下,迈克西姆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一切似乎都结束了。
然而,对吕蓓卡忠心耿耿的管家却为了泄愤,放起了大火,将曼陀丽庄园付之一炬。
小说中的两位女性———吕蓓卡和“我”,被刻画得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小说《蝴蝶梦》中女性形象分析
文艺理论38摘要:《蝴蝶梦》又名《吕蓓卡》,是英国女作家的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借鉴了十九世纪哥特式小说以及勃朗特姐妹小说创作手法,整个故事的叙述充满了神秘色彩与悬疑色彩,故事中接二连三的谜团吸引着《蝴蝶梦》的读者。
《蝴蝶梦》作为一部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它在富有神秘与悬疑色彩的叙述中塑造了吕蓓卡和新婚不久的“我”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
不管是吕蓓卡还是新婚的“我”,都是富有启迪性的两种女性。
本文主要探讨了《蝴蝶梦》中吕蓓卡和“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希望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蝴蝶梦》;女性形象;意义与价值一、高贵风流的吕蓓卡吕蓓卡是曼陀丽的第一任主任,虽然小说开篇之时吕蓓卡已经不在了,但是从小说叙事的字里行间中,读者可以轻易发现,吕蓓卡却时时处处音容宛在。
她即使离开了曼陀丽,但实际上她仍然通过女管家丹弗斯控制着整个庄园。
吕蓓卡这一人物,从未在小说中正面出现过,她仅仅是出现在其他人物的叙述中,但是这并不影响小说继续完成对这一女性形象的刻画。
吕蓓卡是迈克西姆的第一任妻子,她高贵、美丽、勇敢,尽管她从未在小说中说过话,但从他人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吕蓓卡夫人又高又瘦,看起来很美丽端庄。
随着小说的故事情节的推进,很多读者都和故事中新婚的“我”一般,怀疑是否迈克西姆还对吕蓓卡夫人念念不忘。
随后,也正是在丈夫迈克西姆的叙述中,我们才了解到了吕蓓卡其他方面的事迹。
从迈克西姆的叙述中,吕蓓卡夫人远没有女管家丹佛斯眼中的吕蓓卡那样端庄、高贵。
在迈克西姆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的吕蓓卡夫人是一个生活在富裕生活中,凭借自己的美貌,风流成性的女性。
最后吕蓓卡之死也正是因为迈克西姆与她“谈判”不成,死在迈克西姆的手下的。
最后,经医生的证实,吕蓓卡是因患癌症厌世自杀。
从小说扑朔迷离的叙述中,相信读者眼中的吕蓓卡夫人的形象是复杂的,内心对她的感情也是复杂的。
当迈克西姆把吕蓓卡的死因告诉给女管家丹佛斯之后,丹佛斯一把火烧毁了整个曼陀丽。
蝴蝶梦 小论文
《蝴蝶梦》中吕蓓卡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摘要:《蝴蝶梦》是上世纪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女性和自然是《蝴蝶梦》的重要主题。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蝴蝶梦》中的吕蓓卡形象进行了解读,揭示出《蝴蝶梦》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深层的生态女性主义哲思。
关键字:吕蓓卡;生态女性主义;石南;大海;Abstract: Rebecca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literary works in England. Women and nature are the important themes of Rebecca. This paper analyzes “Rebecca”from an ecofeminism perspective and explores the unique ecofeminism awareness implied in Rebecca.Key Words: Rebecca; ecofeminism; heath; sea;一引言达夫妮•杜穆里埃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生前是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1969年被授予大英帝国贵妇勋章。
《蝴蝶梦》是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发表于1938年,该书向来以其扑朔迷离的情节、缠绵绯恻的情感而深获人们的喜爱。
作者成功塑造了颇具神秘色彩的吕蓓卡的形象,吕蓓卡勇敢、精明、坚定、积极主动地斗争,代表着作者对于父权制度的反抗,她在小说开始时就已死去,但处处音容宛在,通过对忠仆、情妇的间接控制最后将曼陀丽庄园摧毁。
达夫妮•杜穆里埃在书中表现了对女性和生态的关注,而女性和生态也是生态女性主义关注的焦点。
本文尝试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出发,挖掘《蝴蝶梦》的生态女性主义要素。
通过对《蝴蝶梦》中吕蓓卡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揭示小说独特的生态女性主题。
二生态女性主义的基本概述生态思想家堂纳德·沃斯特指出: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 起因不在生态系统自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蝴蝶梦》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蝴蝶梦》作者:汪小琳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04期摘要: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小说《蝴蝶梦》是英国20世纪的一部经典作品。
自问世以来,一直得到文学界的关注。
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从三个方面,即对父权制的颠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对平等婚姻的追求,去探讨其主要女性人物的特征,从而总结归纳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女权主义特点。
关键词:女性主义;父权的颠覆;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平等婚姻;女权主义达夫妮·杜穆里埃的小说《蝴蝶梦》是英国20世纪的一部经典作品。
自问世以来,一直得到文学界的关注。
2005年被英国浪漫小说家协会评为浪漫经典五部英文小说之一。
《蝴蝶梦》成功塑造了两位个性鲜明,生动形象,反差巨大的女主人公,一个是小说的叙述者“我”,另一个是操纵故事情节的隐性主人公——吕蓓卡。
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观点出发,从以下三个方面剖析该小说的女性人物。
一、对父权制的颠覆法国女权主义批评家露丝·伊瑞格瑞认为,男性是男权社会文化发言的主体,女性只是纯粹的客体。
若女性不安于被想象、被思索的纯客体地位,努力成为主动想象思索的人,男性的主体地位就会被破坏,男权文化就会被颠覆。
女主人公吕蓓卡正是这样一位不安于充当客体角色的人物,她用实际行动对传统的父权制社会提出控诉,挑战了男性的主体地位。
在众人看来,吕蓓卡美丽出众、机智过人。
她将曼陀丽庄园料理得井井有条,令人称羡。
她富于魅力,“自有一套讨人喜欢的本领,男人、女人、小孩还有狗,都会被她给迷住”。
主教夫人欣赏她“她非常得人心,多出众的人物!”弗兰克赞赏她“她什么都不怕”,她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美的女人”。
迈克西姆老奶奶对她念念不忘:“为什么迈克西姆不把吕蓓卡带来?我多喜欢吕蓓卡,我的宝贝吕蓓卡哪去了?”她也有着男子般的胆略和魄力,16 岁时便独自驯服了一匹烈马。
这样的女性,在小说背景下的20世纪初的英国乡村是难得一见的[1]。
《蝴蝶梦》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蝴蝶梦》的⽣态⼥性主义解读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都是近期写作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 李宁的品牌推⼴3 融⼊与挑战——从⽣态⾓度看《⽼⼈与海》与《⽡尔登湖》4 Elements on the Growth of Mary in The Secret Garden5 公⽰语英译错误分析6 浅析商务谈判中的恭维语应⽤7 英语教学对认知发展的影响8 论英汉翻译过程9 从批评话语分析⾓度看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感召⼒10 ⼈性,社会结构与格列佛游记11 ⽂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
原创Q 805 990 74 912 论⽹络英语⼴告的语⾔特征13 浅析《飘》中的⼥性意识14 浅析跟单信⽤证软条款及其防范措施15 论《喜福会》中双重⽂化对母⼥关系的影响16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17 论英语典故的起源和翻译18 论英汉谚语的起源差异19 浅析《简爱》中的⼥性意识20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学习词汇策略的研究21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亲情结对海明威⼈⽣观的影响22 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23 A Brief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D.H. Lawrence’s The Woman Who Rode Away24 浅析新闻中模糊语的翻译25 从⼥性主义看《呼啸⼭庄》26 O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Marlin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27 从浪漫主义⾓度剖析《海上钢琴师》在中国流⾏的原因28 国内旅游景点介绍英译的策略与技巧29 中学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要设计原则30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鸣》中的⼈物形象31 英汉谚语特征对⽐分析3233 从⽂化⾓度看中英房地产⼴告差异34 初中英语说写技能综合教学研究35 解析《飘》中斯嘉丽的⼥性主义思想在其婚姻中的体现36 英汉习语的⽂化内涵对⽐分析37 论狄更斯《雾都孤⼉》中南希的⼈物性格38 论《隐形⼈》中的象征主义39 中外⼤学校训对⽐研究40 论接受理论对⼉童⽂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中译本为例41 从好莱坞电影中吸⾎⿁形象的演变看⼈性冲突42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透析王尔德的艺术⼈⽣观43 浅议⼥性哥特主义在《暮光之城》中的体现44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45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46 英汉语篇衔接⼿段对⽐研究47 The Changes of Women’s Status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48 信⽤证中英语语⾔特点及应⽤研究49 中美肢体语⾔的差异50 他者形象:最逆来顺受与最狂野的—中国⼥性在西⽅电影中的形象51 为爱⽽叛逆——简·爱对爱的渴求的分析52 分析⼴告英语中的修辞⼿段53 浅谈多媒体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54 当今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对⽐55 基于中西⽂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56 中英⾊彩词的⽂化内涵异同分析57 中英⽹络词汇语⽤特征对⽐58 从⼥性主义⾓度对《简爱》和《红字》中⼥主⼈公的⽐较研究59 《汤姆叔叔的⼩屋》中的伊莱扎⼈物形象分析60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沉默之语⽤分析61 浅析《红字》中的象征意义62 《荷塘⽉⾊》的两个英译版本的⽐较研究63 The Narrative Strategies of O. Henry’s Short Stories64 对《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象征主义解读65 Influences of Encouraging Words on Students In High School Classes66 解读《⼥勇⼠》中“乡村医⽣”⾥的⿁67 跨⽂化交际中的体态语68 公益⼴告的词汇特点: 以美国红⼗字会⼴告语为例69 基于SWOT的星巴克发展战略研究70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Uncle Tom’s Cabin71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选择对命运的决定作⽤72 On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73 ⼥性形象下的⼥权主义思想——浅析汤亭亭⼩说《⼥勇⼠》74 从春节与圣诞节习俗看中西⽅⽂化差异75 商标的特征及其翻译的分析76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之死的必然性77 从最佳关联原则看⼝译中的“归化”和“异化”78 从许渊冲的“三美论”看唐诗中的典故翻译79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及汉译策略80 《威尼斯商⼈》中夏洛克形象的解构与重建81 斯佳丽,在逆境中成长82 语⾔经济学视⾓下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8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4 从谭恩美⼩说中“家”的概念看其⽂化⾝份认定85 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对中美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分析86 残酷的现实与审美愉悦——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崇⾼美87 《红⾊英勇勋章》主⼈公亨利?弗莱明⼼路历程探析88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89 中西⽅婚礼⽂化对⽐9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91 从⽬的论看汽车⼴告的翻译策略92 从功能理论看汉英⼴告翻译93 从《⾦⾊笔记》看多丽丝?莱⾟的⼥性意识94 从认知语⾔学的视⾓下浅析隐喻和换喻的异同95 正⾯解读《名利场》中的蓓基-夏泼96 论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97 爱默⽣的超验主义艺术观在《论⾃然》中的体现98 商务英语函电的语⾔特征及翻译策略9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00 从关联理论的⾓度探讨预制类导游词的汉英翻译策略101 动物委婉语102 英语构词法对词汇习得的影响10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04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由105 A Reflection upon American Heroism Based on Reviews of Hollywood Movies106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字幕翻译107 论初中⽣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108 从⽂化⾓度看英语习语的翻译109 凯特?肖邦作品中⼥性⾃我意识觉醒的主题研究110 从中英⽂动物隐喻看中国与英语国家的⽂化差异111 中西⽅⽂化差异对习语学习的影响112 从⾥奇的礼貌原则⾓度分析《⽼友记》中的⾔语幽默113 英汉颜⾊词在⽂化背景下的不对应性114 The Study of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Some Requirements to the Translators 115 从⽬的论看《红楼梦》中成语的翻译116 中西酒店⽂化⽐较及探讨117 ⾼校学⽣英语⼝语课堂焦虑感控制的研究118 试论《简爱》的叙事策略119 The Tragic Fate of Tess120121 任务型教学在⾼中英语阅读课中应⽤的调查122 On the Application of Polysystem Theory In the Two Versions of Hamlet123 论托尼莫⾥森《宠⼉》的哥特式元素124 中西⽅餐桌礼仪的⽂化对⽐分析125 浅谈英语科技⽂献汉译时应注意的⼏个⽅⾯126 功能对等理论视⾓下的商务合同翻译研究127 性格趋向对英语⼝语习得的影响128 论《简?爱》中伯莎?梅森的疯癫129 影响英语听⼒理解效率的⾮语⾔因素130 继承与颠覆—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模式13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Racial Discrimination in America132 论英语俚语的汉译—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133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34 英语⼴告语中隐喻的研究135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136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rotagonists’ Growth in Native Son and Invisible Man137 运⽤“第三空间”解析《⼥勇⼠》中的⽂化现象138 从《⽣活的艺术》看林语堂的⼈⽣艺术139 新闻英语模糊语的语⽤功能分析140 从《刮痧》看中美家庭⽂化差异141 浅析⼩组合作在⼩学英语教学中的应⽤142 浅谈⽂化差异与英汉翻译143 《好⼈难寻》中体现出的弗洛伊德⼈格结构理论144 ⽂化负载词的翻译145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Setting and Characters in Howards End146 解读《觉醒》中的个⼈主义147 浅析马拉默德⼩说《店员》中的“犹太性”148 英汉恐惧隐喻对⽐研究149 论《呼啸⼭庄》中的叙述技巧150 互动在⾼中英语阅读课的应⽤151 英汉同声传译技巧初探152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153 从功能分析的⾓度试析⼴告英语中语⾔的性别差异154 《长⽇⼊夜⾏》中玛丽的悲剧和反抗155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化教育156 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Mabel and Fergusson in The Horse Dealer’s Daughter157 英汉谚语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分析158 试析《献给艾⽶莉的玫瑰》中⼥主⼈公艾⽶莉的形象159 《魔戒》中的⽣态元素160 《乱世佳⼈》⼥主⼈公斯嘉丽的性格分析161 埃德加?爱伦?坡恐怖⼩说的哥特式特征分析162 从⽬的论看中国企业简介的英译163 从《汤姆叔叔的⼩屋》看基督教对美国⿊奴的精神救赎164 浅析英语委婉语的应⽤领域165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旅游⼿册中⽂化因素的翻译166 《天路历程》与《西游记》的精神共鸣167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the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168 童话世界⾥的诗意与纯美—赏析奥斯卡王尔德的《夜莺与玫瑰》169 西奥多?德莱塞《嘉莉妹妹》中的消费主义思想探索170 苔丝悲剧的⾃⾝原因分析及其启⽰171 跨⽂化视⾓中中英颜⾊词的对⽐及翻译172 DOTA游戏英雄名称汉译策略173 ⼤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互动的重要性174 从中西⽅政治⽂化差异看中美关系175 A Feminist Analysi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176 浅析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商务信函中的运⽤177 《⼗⽇谈》中的乡村意象178 论奥斯卡?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死亡结局与唯美主义179 《名利场》中⼥性命运对⽐180 肯尼迪的政策对美国⿊⼈民权运动的影响181 《⼈⿏之间》中两主⼈公乔治和雷尼的对⽐分析182 《呼啸⼭庄》中的哥特元素分析183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84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活⼤爆炸》中幽默字幕的汉译185 从中美管理⽅式的不同透析中西⽅⽂化差异与整合186 A Study of 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ddress Forms from Pragmatic Perspective 187 An Analysis on Shear's Personality in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188 The Alternation of Language: A Study of Microblogging V ocabulary189 英语教学中如何提⾼学⽣的跨⽂化交际能⼒190 《梁⼭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东西⽅爱情⽐较191 浅析亨利詹姆斯⼩说《螺丝在拧紧》中的哥特成分192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Satan in Paradise Lost193 《⼤地》中的儒家思想194 论⽂化对国际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以迪斯尼乐园为例195 说唱乐中所折射出的⼀些美国社会问题196 A Southern Elegy—a Feminist Study on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197 论商业⼴告中的翻译对等原则198 从⽬的论看《红楼梦》中灯谜翻译199 双重⽂化下的⽂化选择——解析电影《刮痧》中中国移民的⽂化⾝份危机200 On Translation of Symbolism in Pop Songs with a Case Study of Hotel Californi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哈里的迷惘与自我救赎——《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哲学解读2 中国纺织业出口现状和对策3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Oxymoron in Advertising4 大学校训翻译:问题与基本对策5 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探究67 《看不见的人》中的“暗与明”意象探究8 主语显著和话题显著—英汉语对比分析9 《麦田里的守望者》男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物形象分析10 流行语的翻译11 命运与性格--浅论《哈姆雷特》的悲剧因素12 An Analysis of Word Formation of China English13 丹尼尔·笛福的社会地位和鲁滨逊漂流记14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Chinese and British Wedding Culture15 论环境和社会制度对人的行为和品格的影响——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为例16 简析狄更斯《远大前程》中的浪漫主义特征17 初中英语课堂反馈策略教学研究18 英语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功能19 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视角下的中美家庭观20 汉语茶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以《茶经》和《续茶经》为例21 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商务合同文体分析及翻译22 Analysis on Ambiguity in The Scarlet Letter2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nne of Green Gab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al Aesthetics24 从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广告英语中的隐喻25 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26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宠儿》中塞斯的内心世界——黑人民族精神重塑27 语用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在商业广告中的有效运用28 简与林黛玉性格及命运对比29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30 论《傲骨贤妻》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策略31 论《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裘德福雷人生悲剧的原因32 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杰克•伦敦《生火》33 以《老友记》为例浅析美式幽默34 A Brief Discussion on Creative Treason in Poetry Translation—Based on the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Isles of Greece35 无尽的欲望致使毁灭36 浅析合作学习在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的应用37 从小说人物分析简奥斯汀的情感智慧38 凯特•肖邦小说《觉醒》中的超验主义思想分析39 中美时间观的文化差异40 “面子”文化与中西方为人处世观41 《荷塘月色》的两个英译版本的比较研究42 微笑着流泪——欧亨利小说赏析43 On the Translation of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44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佳丽人物形象45 Strategies of Advertising Slogans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Beauty” Principle46 “Terror of the Soul”:On the Gothic Writing Features in Allan Poe’s The Black Cat47 名转动词的中英对比研究48 Translation of the Implied Meaning in Communication49 灵魂的真实——《达洛卫夫人》意识流剖析50 不伦,还是不朽?--从柏拉图的哲学理论视角解读《洛丽塔》(开题报告+论)51 《尤利西斯》的象征艺术52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53 A Discussion of the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olor Ter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54 学生英译汉翻译中的英式汉语及其改进方式55 矛盾的女性主义观—读乔治.艾略特的《弗罗斯河上的磨房》56 哥特小说的魅力——《红死魔的面具》美学研究57 通过《喧哗与骚动》中三兄弟各自对于凯蒂的叙述分析三人各自性格特征58 《鲁宾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形象分析59 孤独的逃离者——《麦田的守望者》主角霍尔顿的反英雄形象分析60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61 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62 浅谈中西方非言语交际中身势语差异6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elebr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64 论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性主义65 美国女性地位变化浅析66 Living in the Crack: A Study of the Grotesques in Winesburg, Ohio67 A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English Euphemism68 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69 浅析广州-ELEVEN的经营模式及其发展前景70 论国际商务非礼貌言语行为7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72 日常生活中手势语的应用73 中西方酒店文化比较与探讨74 从《嘉莉妹妹》看美国梦与道德观75 浅谈国际商务谈判礼仪76 爱丽丝•默多克《黑王子》中布莱德•皮尔森艺术观的分析77 论汉语新词语的英译7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79 安妮•赖斯《夜访吸血鬼》中吸血鬼形象研究80 论高中生英语阅读技能的培养81 论《飘》的女性主义8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3 黑人社区的替罪羊--论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84 从《纯真年代》的女性角色看旧纽约的女性地位85 从《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看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译86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pretation and Roles of Interpreters87 解读《觉醒》中的个人主义88 论商标名称的翻译对品牌形象的影响89 汉英习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90 爵士乐对美国音乐产业的影响91 英文合同的语言特点92 从约翰邓恩的“奇思妙喻”中透视他矛盾的情感观93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理解与翻译94 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白鲸》95 论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小妇人》中的女性主义96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谭恩美《接骨师之女》中的女性沉默97 The Differences of Beauty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9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99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荷塘月色》英译本为例100 浅谈迪斯尼文化扩张中的品牌运营策略101 隐喻视角下的政治新闻语篇分析102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103 英语交际中害羞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其克服方法104 精神分析理论观照下的《道林•格雷的画像》105 从《纯真年代》的女性角色看旧纽约的女性地位106 中美商务谈判的风格差异107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幻灭的必然性108 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APPLE and OPPO 109 从功能翻译理论分析高校网页的汉译英110 On Hardy’s Meliorism: An Analysi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11 海明威的女性主义思想112 《呼啸山庄》中窗的意象113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114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浅析115 从意象的角度看劳伦斯短篇小说中女性的婚姻爱情观116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分析中美商务谈判风格的差异117 Differences of Talent Requirement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Employment Advertising 118 英雄精神的回归—浅析《雨王汉德森》的主题119 从高校课桌文化透视当代大学生的内心压力120 初中生英语学习内在动机的激发121 谈英语中的性别差异及其文化内涵122 从目的论角度浅谈电影字幕翻译123 对高中生英语听力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和分析124 On the Functions of Metaphor in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125 谈英汉文学作品中数字的模糊性及其翻译126 Application of Foregrounding Theory to Translation of Simile and Metaphor127 矛盾修辞法的认知语用分析128 从美学角度浅析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首》——“意音形”三美论129 张培基翻译个案研究之背影130 凝视与对抗:《屋顶丽人》中的两性战争131 从《牧师的黑面纱》中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认可与反对132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Pun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under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133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海明威小说中的英雄伦理观和英雄形象研究134 方位介词“over”的隐喻含义研究135 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136 辩证论视域下神似与形似的相互关系研究137 从爱伦·坡《黑猫》探讨人性的善良与邪恶138 游戏在小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运用139 An Analysis of David Copperfield’s Dual Character140 American Individualism and Its Reflection in the Film Erin Brockovich141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Improving Speaking Ability in Middle School 142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简爱的女性意识143 简•奥斯汀《诺桑觉寺》中人物对爱情和婚姻的不同态度144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45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in the Lead-in of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es146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友谊观对比147 A Pragmatic Analysis of Oxymoron in Advertising148 论《推销员之死》中的父子关系149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150 英汉语中与饮食相关习语的文化含义及形象意义对比151 浅析“红”和“黑”在中英文中的文化及语义对比15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53 诗歌《飞鸟集》的意象评析154 英语中“r”的分析155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Black English from Social Perspectives156 从目的论的角度浅析美国电影字幕翻译157 从弗洛伊德解读《好人难寻》158 二元对立下人性的扭曲:读雪莉.杰克逊小说《抽彩》159 Analyzing How Shakespeare Created Hamlet:Shakespeare’s Reflections in His Creation of Hamlet160 王尔德家庭道德观在《认真的重要性》中的体现161 商务演讲中的跨文化障碍162 《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163 本哈德•施林克小说《朗读者》“平庸的恶”现象研究164 情态人际意义的跨文化研究165 梭罗《瓦尔登湖》中的佛家思想166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167 英语动结式V+PP的语义整合研究168 On the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tertainment News Reports Viewed from the Stylistic Perspective169 《名利场》中男性与女性形象解析170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171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及翻译策略172 软文中的隐喻研究173 口语语篇中责任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174 苔丝悲剧人生的起因175 文学作品的风格及其可译性176 A Script-based Study of the Female Theme in Scent of a Woman177 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的《莎乐美》中的女性意识178 功能对等理论下罗慕士《三国演义》英译本成语翻译研究179 文本分类理论与广告翻译180 文学课程中的文化导入181 委婉语探究:起源、构成、交际功能182 史蒂芬•克莱恩《红色英勇勋章》中的自然主义表现手法183 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悲剧命运184 《魔术与童年》翻译中英汉词汇衔接对比研究185 《浮生六记》英译本文化词翻译策略探析(开题报告+论文)186 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对比及其根源分析187 论初中生英语学习资源策略培养188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幽默的翻译189 从养老模式的异同看中西“孝”价值观190 论广告英语的人际沟通功能191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192 放弃完美选择缺失---对比分析王熙凤和郝思嘉193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新闻翻译194 《小妇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195 英汉被动结构对比研究196 Analysis of Tony’s Tragedy in A Handful of Dust197 浅谈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差异198 语音歧义和语义歧义的语言学分析199 On Pragmatic Fail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200 《夏日鸟笼》的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