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使至塞上 优质公开课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使至塞上》优秀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使至塞上》。

2. 分析并欣赏王维的诗意画境。

3. 了解唐代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使至塞上》的诗意画境。

2. 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分析。

2. 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唐代诗歌,讨论其主题和风格。

2. 提问:《使至塞上》是谁的作品,其主题和风格有何特点?Step 2: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介绍王维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

2. 讲解《使至塞上》的诗意画境,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Step 3: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小组,讨论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2. 每组选出一代表进行分享。

Step 4:诗歌创作(10分钟)1. 引导学生以《使至塞上》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边塞诗。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大家共同欣赏和讨论。

三、课后作业1. 背诵《使至塞上》。

2. 写一篇关于边塞诗的小论文,分析其背景和特点。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王维的《使至塞上》,使学生了解了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诗歌创作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背诵情况、小论文质量等。

3. 创作展示:诗歌创作创意、表达能力等。

六、教学拓展Step 1:对比分析(15分钟)1. 引导学生找出其他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品。

2. 与《使至塞上》进行对比分析,讨论其异同。

Step 2:欣赏影视作品(15分钟)1. 播放与边塞诗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

2. 引导学生关注影视作品中的边塞风光和情感表达。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王维的《使至塞上》,了解了边塞诗的背景和特点。

使至塞上 教学设计(教案)

使至塞上  教学设计(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使至塞上》的创作背景。

2.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王维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2. 分析《使至塞上》的题材、主题及艺术特色。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王维的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使至塞上》的题材、主题及艺术特色。

3.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第二章: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使至塞上》的诗意。

2. 培养学生对诗歌语言、意象、情感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使至塞上》的诗意、意象、情感。

2. 解读诗歌中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理解诗意。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

3. 解读诗歌中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第三章:诗歌鉴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使至塞上》的审美鉴赏能力。

2. 提升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水平。

教学内容:1. 分析《使至塞上》的艺术特色。

2. 对比其他诗人的同类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使至塞上》的艺术特色。

2. 选取其他诗人的同类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学会鉴赏。

3.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创作,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第四章:课堂讨论与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使至塞上》的理解和感悟。

2. 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与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分组讨论《使至塞上》的诗意、意象、情感等。

2.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如诗歌朗诵、表演等。

教学步骤:1. 将学生分组,讨论《使至塞上》的诗意、意象、情感等。

2.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如诗歌朗诵、表演等,分享讨论成果。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梳理《使至塞上》的主要知识点。

2.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拓展阅读视野。

教学内容:1. 总结《使至塞上》的诗意、意象、情感等。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使至塞上》优秀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使至塞上》;了解作者王维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并掌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领悟诗人追求真理、崇尚自然的人生境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

2.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难点:1. 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准确理解。

2. 诗歌艺术特色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诗人王维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字词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字词、句式、韵律等基本知识。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讲解:深入剖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意象、比喻、象征等。

3. 应用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的感悟。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四、课后作业1. 背诵《使至塞上》。

2. 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鉴赏文章。

3. 搜集其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篇,与同学交流欣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字词理解与背诵情况。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诗歌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的能力。

3. 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边塞风光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意境。

2. 对比分析:挑选其他描写边塞风光的诗篇,与《使至塞上》进行对比分析,突出其艺术特色。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字词、句式、意象等方面深入剖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使至塞上》这首诗。

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感受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中的画面,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孤独、寂寞之情,培养学生对古代文人内心世界的理解和同情。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赏析诗歌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诗中含蓄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关于边塞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如沙漠、长城、烽火台等,让学生感受边塞的辽阔和荒凉。

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哪些与边塞有关的诗句或故事?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介绍王维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重点强调他在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方面的创作。

讲解《使至塞上》的写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察访军情。

途中,他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边塞诗。

3、朗读诗歌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朗读错误。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4、诗歌解读结合注释,让学生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如“单车”“属国”“征蓬”“归雁”等。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说自己像“征蓬”和“归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赏析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使至塞上》国培教案

《使至塞上》国培教案

《使至塞上》国培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及唐代边塞诗的背景。

分析并欣赏《使至塞上》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提升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及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意思维。

1.2 教学内容课文导入:介绍诗人王维及唐代边塞诗的背景。

文本解析:逐句讲解《使至塞上》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创作练习:仿写边塞诗,发挥创意。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使至塞上》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掌握边塞诗的基本形式和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意思维。

2.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理解古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运用边塞诗的形式和手法进行创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人王维及唐代边塞诗的背景。

互动法: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创作法:仿写边塞诗,发挥创意。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展示《使至塞上》的文本和相关图片。

纸质教材:提供相关的古诗文资料。

网络资源:介绍边塞诗的相关信息和作品。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介绍诗人王维及唐代边塞诗的背景(5分钟)。

步骤二:解析《使至塞上》的诗意和艺术特色(15分钟)。

步骤三: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10分钟)。

步骤四:创作练习,仿写边塞诗,发挥创意(10分钟)。

步骤五:总结讲评,作业布置(5分钟)。

4.2 时间安排课时:1课时(4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作业5.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学生分组讨论的积极性和发言情况。

创作展示:学生仿写的边塞诗的质量。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和应用。

5.2 作业布置完成《使至塞上》的文本解析,记录关键点和感悟。

仿写一首边塞诗,体现个人创意和情感表达。

收集相关的边塞诗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第六章:扩展学习与资源6.1 扩展学习推荐阅读:提供一系列边塞诗人的作品,如岑参、高适等,以便学生进一步了解边塞诗的发展和特点。

使至塞上 教学设计(教案)

使至塞上  教学设计(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使至塞上》的背景和作者王维。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介绍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分析《使至塞上》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王维及其诗歌创作。

2. 朗读诗歌:全班同学齐读《使至塞上》。

3. 解读诗歌: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

4. 欣赏诗歌:讨论诗歌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单介绍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能分析《使至塞上》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第二章:诗歌解析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使至塞上》的诗意和主题。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分析《使至塞上》的诗意和主题。

2.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步骤: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解析。

2.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诗意。

3.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析和见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理解《使至塞上》的诗意和主题。

2. 学生能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三章:诗歌鉴赏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使至塞上》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分析《使至塞上》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评价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3.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欣赏和感悟。

4. 进行诗歌创作或绘画活动,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感受到《使至塞上》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能表达自己对诗歌的欣赏和感悟。

第四章:诗歌朗诵与表演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使至塞上》的朗诵技巧。

2. 进行诗歌表演活动。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3)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情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艺术特色;(2)学会欣赏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增强对祖国的热爱;(2)培养自己热爱自然、珍惜友谊的品质;(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描绘的边塞风光和历史文化背景;(2)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古诗《使至塞上》,了解其创作背景和历史情境;(2)收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3)准备相关的思考问题和讨论话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使至塞上》,初步理解诗文内容;(2)收集与古诗相关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3)准备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使至塞上》,提问学生对“塞上”的理解;(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注意停顿、节奏和韵律;(2)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与古诗相关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初步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古诗的主题和意境;(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和感悟;(3)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欣赏与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分析诗人的创作特点;(2)学生欣赏古诗的艺术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3)教师进行诗歌鉴赏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意境,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孤寂、豁达的心境,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2)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难点(1)领悟诗歌中蕴含的深层哲理和文化内涵。

(2)如何引导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边塞风光的图片,如大漠、孤烟、长河等,然后提问学生:“看到这些图片,你们会想到哪些诗句?”从而引出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重点突出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和风格。

2、讲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出使边塞的原因和当时的心境。

(三)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

3、点名让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然后进行评价。

(四)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教师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进行讲解,如“征蓬”“归雁”等词语的含义。

(五)赏析诗歌1、引导学生思考“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这两句诗,体会诗人单车出使的孤独和行程的遥远。

2、分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让学生理解诗人以“征蓬”和“归雁”自比,表达出漂泊无依的感受。

3、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让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大漠的雄浑壮阔和宁静之美。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诗歌的字词辨析和理解。

(2)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分析。

难点:(1)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如何把握诗歌中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王维及《使至塞上》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课文注释,自行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典故和比喻。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怀。

(2)分享个人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四、作业布置:(1)背诵《使至塞上》。

(2)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2. 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边疆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3. 对比教学:与其他描写边疆的诗作进行对比,突出《使至塞上》的特点。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3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学设计7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可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正确解释全诗大意,并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和小组讨论,学生可领悟诗中托物言志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生可体会诗文雄浑、豪迈文字背后的孤寂、悲苦和无奈,以及对羁旅生活沉重的叹息。

三、教学方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大漠落日的图片,并引出诗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请学生结合图片和此句思考: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是激昂的,雄壮的,沉郁的,惆怅的还是其它?2、补充本诗的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工大唐属国。

唐玄宗任命王维以检查御史身份奉使凉州(今甘肃武威),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本诗是作于出塞途中。

引导语:结合上述背景,王维的心情并不激昂豪迈,甚至是有一些悲苦和无奈的。

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这首诗。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释全文大意,并画出诗中表示地名和官职的词。

2、教师PPT出示属国、居延、萧关、燕然的位置。

3、请学生自由朗读,试着读出情感。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1、教师指名一个学生读,其余学生思考:这首诗创作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作者要去哪?请结合具体文本回答。

(时间:春天—归雁入胡天;地点:车上—单车欲问边;目的地:属国—属国过居延。

)2、作者途中看到了哪些景物?(征蓬、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追问:这些景物的作用一样么?(不一样。

征蓬、归雁:用于自喻;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用于描写雄奇壮美的边塞风光。

)3、分小组讨论:全诗中哪些字词体现了作者悲苦无奈的情感?(首联:单车,轻车简从,形单影只,孤单之感;“车”欲问边,而不是人欲问,展示了出塞并非本愿的无奈;颔联:征蓬,蓬草本是深恋着土地,不随意移动,然而茎叶绷断只能被迫地随风而走,自喻身不由己;归雁,从南边归来的燕子本应归去中土,却出现在胡天,自喻离群失伴,孤单而行,并且雁也是可以自由地回归中土,而自己却不能自由地回归,也体现了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感;颈联:孤烟,狼烟也只是势单力孤,落日虽壮美,却也近黄昏。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使至塞上》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2)体会诗人对民族大团结的美好愿景。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的朗读与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意境和主题的把握。

难点:1.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分析。

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诗歌意境。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诗句,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诗歌《使至塞上》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创作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预习过程中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朗读与背诵(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

(2)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提高记忆能力。

3. 诗句解析(1)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4. 修辞手法分析(1)讲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让学生举例分析其他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使至塞上》。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参与度,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使至塞上公开课教案4篇《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记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

《使至塞上》王维教案

《使至塞上》王维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使至塞上》王维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文的基本内容。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王维的意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边塞生活的艰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难点:诗文背景的理解。

诗中深层次含义的解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诗词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b. 简介诗人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

b.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诗文中的生字词。

3. 课堂讲解a. 讲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b.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4. 小组讨论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5.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展示对诗文的背诵。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a. 检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

b.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2. 深入学习a. 分析诗文的结构,讲解诗文背景。

b. 解读诗中深层次含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拓展a.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b. 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文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4.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学生对诗文的背诵和展示。

五、课后作业1. 背诵《使至塞上》。

2. 写一篇关于《使至塞上》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使至塞上优质课教案

使至塞上优质课教案

使至塞上优质课教案教案标题:使至塞上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使至塞上”背景和含义。

2. 通过阅读诗歌,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创作一首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相关图片和诗歌。

2. 打印复制的《使至塞上》全文。

3. 学生用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使至塞上”这个词的背景和含义,解释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

2. 播放一段关于“使至塞上”的视频或音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阅读理解:1. 分发《使至塞上》全文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默读一遍。

2.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共同讨论他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邀请几个学生分享他们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讨论。

诗歌欣赏: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一些与“使至塞上”相关的图片和诗歌。

2.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和阅读诗歌,引导他们表达自己对于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3.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理解,鼓励他们进行互动和讨论。

创作表达:1.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以“使至塞上”为题材创作一首诗歌。

2. 提供一些创作的指导和启发,例如鼓励学生描述塞上的景色、表达对于壮丽自然的赞美,或是表达自己对于“使至塞上”这个词的理解和感受。

3. 学生完成创作后,让他们互相分享自己的诗歌,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给予反馈。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强调“使至塞上”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3. 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更多的诗歌。

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欣赏和阅读中国古代诗歌,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写下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使至塞上》教案

《使至塞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使至塞上》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8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诗文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诗人对壮美边疆的赞美之情,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增强历史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使至塞上》。

(2)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所描绘的世界。

2. 互动教学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知育情,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5分钟)(1)播放草原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边疆的壮美。

(2)简介诗人王维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0分钟)(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5分钟)(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0分钟)(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验诗人的情感。

(2)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培养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意象和情感。

6.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国培教案

《使至塞上》国培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使至塞上》国培优秀教案教学科目: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边疆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

(2)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与理解。

(2)诗歌的意象分析与画面描绘。

(3)诗歌情感的体会与抒发。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关键字词的理解。

(2)诗歌意象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欣赏教学法: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学习诗歌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理解诗歌的意象。

(2)学生讨论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 画面描绘(1)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

4. 情感体会(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感受。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情况。

(2)学生分享自己课后的学习心得。

2. 深入学习诗歌(1)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难点内容进行讲解。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3.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美。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

王维《使至塞上》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王维《使至塞上》教案适用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使至塞上》的诗意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王维诗歌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中的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使至塞上》的诗意和主题。

2. 王维的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诗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歌的背景知识和历史背景。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王维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王维及其作品《使至塞上》。

2. 诗歌朗读(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使至塞上》,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诗歌解析(15分钟)教师对《使至塞上》进行逐句解析,解释生僻词语,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4. 讨论与思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一些与《使至塞上》相关的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和自主学习。

三、作业布置1. 背诵《使至塞上》。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对诗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和诗歌主题的思考。

3. 收集其他王维的诗歌作品,了解其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课后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学生的反馈,评价学生对《使至塞上》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王维诗歌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认识。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情况进行评价,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一些与边塞风光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诗中的景象。

2. 情景模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扮演诗中的角色,体验诗中的情感。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诗中的某一主题或意象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创意写作:教师引导学生以诗中的某一景象或情感为灵感,进行创意写作,如写作一首以边塞为主题的现代诗。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古诗《使至塞上》 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

(2)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古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感受古代边塞风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古诗的结构和韵律。

(2)学会欣赏古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

2. 理解古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了解古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感受古代边塞风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古诗《使至塞上》的全文、译文、作者简介、历史背景等。

2. 学生准备课本、文具和笔记本。

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维和古诗《使至塞上》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古诗《使至塞上》,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古诗的结构、韵律和意象,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讲解与展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使至塞上》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讲解古诗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5. 应用拓展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古诗中边塞风光的感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使至塞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

(2)写一篇关于古诗《使至塞上》的鉴赏心得。

8. 板书设计古诗《使至塞上》王维边塞风光意境:辽阔、雄浑、壮美修辞:比喻、拟人、对偶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使至塞上》的情况。

2. 学生对古诗《使至塞上》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5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5篇)

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5篇)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使至塞上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教学目标1、深人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2、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争取做到学以致用。

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仔细品味。

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单车,一辆车,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属国,这里指吐蕃的军队;征蓬,飘飞的蓬草,这里指唐朝出征的军队;长河,黄河;候骑,骑马的侦察兵;子规,杜鹃鸟,又称布谷鸟;抵,值,相当;浑,简直;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2、教师出示辅助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

王维《使至塞上》,737年,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本诗是出塞途中所作。

(二)理解诗的意境、内容。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关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使至塞上》教学教案

《使至塞上》教学教案

《使至塞上》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使至塞上》全文;(2)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通过诗句理解诗人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祖国的热爱;(2)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和平;(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2)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诗句的背诵和默写。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历史典故和地理知识;(2)诗人的情感抒发和意境营造;(3)将诗歌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字词、翻译和背景知识;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3. 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4.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诗歌内容,了解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查阅相关资料;3.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课件、参考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王维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使至塞上》,提问学生对“塞上”的理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翻译;(3)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3. 讲解分析(1)讲解诗歌的字词、翻译和背景知识;(2)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3)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历史典故和地理知识。

4.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探讨诗人情感抒发和意境营造;(2)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3)引导学生将诗歌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6. 课后作业(1)背诵《使至塞上》全文;(3)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王维的诗歌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消沉转为高昂,悲凉变为洒脱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国维:千古壮观! 《红楼梦》香菱论诗。 苏轼:“谓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
问:请你说说这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 此句描绘了一幅境界壮阔,气象雄浑,奇特壮
丽的大漠之景。
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看到边关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感慨赞美, 情感更为激昂向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意象:落日
落日:日落西山,夕阳西沉 情感:寓意生命将逝,人生迟暮,凄凉失落、
苍茫沉郁。
孤烟直,落日圆
烟虽孤却“直”,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坚毅; 日虽落却“圆”,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问:看到这样壮观的大漠奇景,诗人的情感发 生了什么变化?
使至塞上 优质公开课
一、读诗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二、品诗
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单车:随从少,规格低,微露失落之意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问:此联写了哪些事物?寄托了诗人什么情感?
《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
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王翰的
《凉州词》
意象:烟
狼烟:中国古代边防兵发现敌情时在烽火台点 燃的烟火信号。
与边疆战事相关: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
傲》
孤烟:一柱孤烟,单调醒目
意象: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 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 锡《浪淘沙》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 雀楼》
意象:河
黄河:雄浑、奔放、壮阔之美 长河: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黄河横贯其间,
蜿蜒不尽。
意象:落日夕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 游原》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 沙·秋思》
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漂泊的旅人。 情感:漂泊不定、居无定所、飘零孤寂。
古诗采撷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送友人》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天寒落万里,不复 归本丛。——杜甫《遣兴五首·蓬生非无根》
意象: 用来寄托主观情感的具体事物。带有
作者主观情感,赋有特殊文化内涵、 象征意义。
诗中归雁:大雁北归,回到故乡。诗 人却去国离乡,倍感凄零、寂寞。
颈联:大漠孤Βιβλιοθήκη 直,长河落日圆。问:找出此联的意象,并试着从意象角度赏析。
意象:大漠
大漠:一望无际,黄沙莽莽,荒无人烟 情感:苍茫凄凉
古诗采撷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
诗中征蓬:诗人自况,飘零失落
意象:雁
雁:“鸿雁”常借指书信,又因春雁北归、秋 雁南飞成群结队,漂泊游子望之感伤。
情感:游子思妇落寞孤寂,凄凉伤感
古诗采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 山下》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 江上有怀》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古诗常见意象拾零:
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梅——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菊——隐逸、高洁、脱俗。 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借莲喻不同
流合污的节操。 柳——送别、留恋、伤感。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