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 斯坦利·巴兰 丹尼斯·戴
维斯(3版)P33:第5种理论: 批判理论:由对传播和人类生活的质量的共同兴趣凝聚起来的,一
种宽松的思想的联合体。它们尤其关注不平等和压迫。批判理论不仅仅 是观测,而且还要批评。大多数批判理论与社会中利益冲突使一个群体 永远统治另一个群体的传播方法密切相关。(小约翰)(目标:在占统 治地位的社会秩序中取得解放和改变)
2、规范理论:在特定的社会价值下,检查并规定媒介应如何运 作。这种理论通常源自特定社会中较为广泛的社会哲学和意识形态。这 种理论是重要的,因为它在塑造媒介机构并证明其合法中起到了作用, 并影响其他社会机构及媒介自身的受众对媒介的期望。许多大众媒介研 究的出现,正式企图将社会和文化行为规范应用于媒介的结果。一个社 会中的媒介的规范性理论,通常存在于该社会的法律、规章、媒介政 策、道德规范以及公共辩论内容之中。
传播效果研究是与传播活动实践结合最为紧密的一个研究领域, 无论是对传播学者,还是对媒介本身或是普通民众,都有着同样的吸引 力。但是,效果研究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正如麦奎尔所言, "我们可 以肯定这种效果一直在发生,但我们不能看到它或者不能预见它的总体 后果,不能确定事件的发生有多少归因于媒介。许多效果没有任何综合 的模式可以加以说明,媒介不大可能是这些效果唯一的或充分的原因, 而且它的相对促成作用也很难加以评估。"(麦奎尔,2004)尽管如 此,我们仍然相信,"我们的理论应当是经过科学验证的,这意味着, 理论最终都应是可以通过观察来证实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 卡德,2000)总之,对传播效果的研究是十分必要而且有意义的,应 努力使之不断积累、完善和发展。在这里我们对前人的研究先进行一番 梳理。
如:宣传、收视率、发行量 ②短期的非预期效果。包括: “个人的自发反应”:指个人接触特定信息后所发生的、与传播者意图无 直接关系的模仿或学习行为这些行为可能是有利于社会或反社会的。 “集合的自发反应”:主要指社会上许多人在同一信息的刺激和影响下发 生的集合现象。 如:使用与满足、沉默的螺旋 ③长期的预期效果。指就某一主题或某项事业进行的长期信息传播所产 生的,与传播者意图相符的累积效果。 如:创新普及、精神文明、议程设置、社会发展 ④长期的非预期效果。是整个传播事业日常的、持久的传播活动所产生 的综合效果或客观结果。 如:涵化理论、知识沟理论
五、不同类型的理论(《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P6)(重点) 我们把理论视为一套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某个现象,指导行动或预测
某个结果的系统性的观点。 四种大众传播理论:社会科学理论、规范理论、操作理论、日常理
论。 1、社会科学理论:在对媒介和其他相关因素进行系统、客观地观
察的基础上,对大众媒介的性质、运作和影响做总体阐述。(目标:预 测和控制)
三、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 1、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主要是从以下方面进行考察: 认知层面:外部信息作用于们的知觉的记忆系统,引起人们知识量 的增加和知识构成的变化,属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关注、记忆、知 识); 态度层面:作用于们的观念或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 属于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认识、观念——爱憎、立场); 行为层面:这些变化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即成为行动层面上 的效果(支持、反对、行动)。 这三个层面是一个逐步深化、层层累积的社会过程,它既适用于 具体的微观层面,也适用于宏观的社会层面。传播效果的类型可以按短 期的、长期的和预期的、非预期的划分为若干种类。如有学者的研究认 为预期的短期效果可能被认为是"偏见",非预期的短期效果会被认为 是"无心的偏见";预期的长期效果表示"政策";而非预期的长期效果
一、传播效果 传播出去的信息受到了关注、留下了记忆、改变了态度、导致了个
人的或社会的某种行为的变化。这就意味着产生了传播效果。(如网络 广告)
传播效果的双重含义: 1、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 行为的变化。
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 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不管这些影响是有意 的还是无意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显在的还是潜在的。
1、张国良《中国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研究现状刍议》《中国传媒报告》2002年第2期
第1节 理解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研究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迄今为止, 传播理论的大部分研究都是效果问题。“整个大众传播的研究是建立在 媒介具有重大效果这一前提之上的,然而在这些假定效果的性质和程度 上却很难达成一致。” “很少有人能否认我们个人是通过媒介来获取重大 信息或者是形成个人意见。”讨论时隐含的假设:“大众媒介会给社会其 他部分带来‘问题’”(《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P35—354)
3、操作理论(现场理论):媒介从业者在其工作中积累和运用的实践 思想。
在某些问题上可能与规范理论相互交叉,如:新闻道德 4、日常理论(常识理论):即公众通过日常接触和使用传播媒介的直 接体验而形成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在此理论基础上,身为媒介消费者的 人们才有能力做出前后一致的选择,形成鉴赏力,塑造作为媒介消费者 的生活方式和身份认同。日常理论有助于人们形成批判的能力。
媒介运动效果:大众媒介中使用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对选择的对象进 行说服或宣传。最普遍的例子是在政治、广告、筹集资金和关于安全的 公共宣传中。这些运动的特征有:有明确的和公开的目标和一个有限的 时间跨度以及关于有效性的公开评价;他们有官方的赞助,他们的目的 倾向于与舆论价值相一致,与政府机构的目标相一致;他们的目标人群 通常是广阔的和分散的。 发展中的创新扩散效果:为了长期发展(通常在第三世界国家)的 创新有计划地扩散,使用一系列的运动和其他有影响的方式,特别是社 区、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网络和权威的结构。最普遍的是在一个特定的人 口中技术革新的过程,这通常是建立在广告或宣传的基础上。这个扩散 过程通常伴随着独特的S曲线型的模式,这个模式拥有可预测性,早期 和晚期革新者也显示出不同的特征。 社会控制效果:指的是促进遵守已经建立的秩序或行为模式的效 果,一般通过意识形态和宣传的方式支持现存权威的合法性。 现实的解释和意义的建构:这一过程与社会控制相似,所不同的 是与认知结构和解释框架有联系,而不是与行为有更多联系。 文化变化效果:导致价值观、行为和象征形式的变化,如社会的一 个部分或一套社会的总模式的转换。这种效果与社会的"离心力"或"向心 力"有关。文化认同的加强或削弱也是这种效果的一个例子。这个效果 产生的过程可以通过某些标准、时间跨度、外观和其它一些条件加以分 辨。
有目的的传播和无意识的传播:有目的的人类的传播都希望是有 效果的传播。整个传播研究是建立在媒介具有重大效果这一前提之上 的。但是这些前提假定效果却很难达成一致。
因果关系的确定:哪些效果取决于媒介,哪些效果取决于别的因 素。
关心的问题:如何增强效果? 效果研究的重要性:政府、商业机构、社会团体、学院、公众和媒 体的诸多政策和决策皆有赖于此。
究内容;(4)受传者个性与传播效果的关系。 2.领会: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的关系。
关键词 传播效果
反馈 "魔弹论" 有限效果论 "传播流" 霍夫兰 说服性传播 "使用与满足"论 可信性效果 "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 意见领袖 群体归属和群体规范
参考文献:
2、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P189): ①环境认知效果(视野制约效果) ②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舆论) ③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赋予社会地位)
四、戈尔丁认为大众传播的效果分为四种类型(看图)(P190)
英国学者戈尔丁以时间和意图两个要素相组合,将大众传播和效果分为 四种类型: ①短期的预期效果。包括: “个人的反应”:特定信息在个人身上引起的认知、态度和行动的变化。 “对媒体集中宣传报道活动的反应”:指的是一家或多家媒介为达成特定 目标而开展的说服性宣传活动。
二、效果的检测:反馈 ⚫反馈是控制论中的重要概念。所谓“反馈”,就是控制系统把信息输出 去后,又将信息作用的结果返回到控制系统,并对控制系统的再输入发 生影响。(例子:广告研究的实验法) ⚫传播学中反馈的含义是指受传者对传播者发出的信息作出反应,传播 者根据反应来检测传播的效果,并据此调节后继的传播(包括传播内 容、符号和排除干扰等)。
是"意识形态"等。 传播效果发生的类型有以下各种: 个人效果:个人对媒介刺激的反应。个人的变化或抵抗变化的过 程,受到传播而影响态度、知识或行为。包括强烈的情感反应,对其他 活动的取代,样式或时尚的模仿,对明星或英雄的认同,性的唤起、恐 惧或焦急的产生。 新闻认知效果:在大众媒介新闻影响下的短期认知效果,可通过对 受众的回忆、认识和理解的测试进行检验。 集体效果:指某些个人反应效果被许多处于同一情况或环境的人所 体验,导致共同的行动,而且通常是意料之外或非组织的类型。恐惧, 焦急和愤怒是最有代表性的表现形式,能导致民众的恐慌和动乱。
第六章 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明确传播效果研究的基本课题; 2、了解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 3、理解传播效果产生的过程; 4、了解效果研究的主要理论。
学习重点
(一)传播效果研究的概念含义 1.识记:传播效果与反馈 2.领会:结合现实理解传播效果。 (二)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历史 1.识记:(1)传播效果研究出现的媒介背景与社会环境;(2)传播效果研究经历的各阶 段。 2.领会: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表明人们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三)早期的"魔弹论" 1.识记:(1)"魔弹论"("皮下注射论"或"靶子论")的含义;(2)"魔弹论"产生的背 景。 2.领会:"魔弹论"的缺陷及其谬误。 3.应用:利用历史上的实例证明魔弹说的谬误。 (四)"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论" 1.识记:(1)"传播流"的含义及其研究成果;(2)拉扎斯菲尔德等的理论发现;(3) 卡茨等的验证;(4)罗杰斯的理论发现;(5)大众传播的"无力性"和"有限性"与有限效果模 式的联系。 2.领会:从拉扎斯菲尔德、卡茨到罗杰斯的"传播流"研究的内容及其相互联系。 3.应用:运用两级传播(含意见领袖)分析、检验人际传播的案例。 (五)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1.识记:(1)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的特点;(2)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的具体内容; (3)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采用的方法。 2.领会: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的意义。 3.应用:传播媒介对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的具体运用情况。 (六)"使用与满足"研究(见“受众”分析) 1.识记:(1)"使用与满足"的研究角度和基本观点;(2)"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发展; (3)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 2.领会:"使用与满足"研究的意义。 3.应用:不同媒介的受众在"使用与满足"研究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七)宏观效果理论 1.识记:(1)"有限效果论"的局限性;(2)宏观效果理论的各种模式和假说;(3)宏 观效果理论的共同特点。 2.领会:宏观效果理论的各种模式和假说的具体内容。 (八)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1.识记:(1)主体的"把关"与效果定向的含义;(2)信源可信性的效果研究的内容; (3)"休眠"效果(睡眠者效果)研究的内容。 2.领会:从传播主体出发研究传播效果的意义。 (九)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1.识记:(1)"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的研究内容;(2)"明示结论"与"寓结论于材料之 中"的研究内容;(3)"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的研究内容。 2.领会: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的关系。 3.应用:各种传播技巧对受众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 (十)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1.识记:(1)传播对象的含义;(2)意见领袖的作用;(3)群体归属与群体规范的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