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核心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镜头的分类及特点:
(一)按镜头的焦距或视场角来分类
标准镜头
广角(短焦)镜头
长焦(望远)镜头
1、标准镜头的焦距和感光片画幅对角线长度基本相等。

标准镜头的视角与人眼平视时的视角大致相似,拍出照片的取景范围、前后景物的大小比例带来的透视感等与人眼观看的效果类同,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

由于标准镜头的焦距、视角、拍摄范围、景深以及在相同拍摄距离上所获得的影像尺寸等,均比较合适,因而这种镜头应用比较广泛。

它适合拍摄人像、风光生活等各种照片。

与其他焦距的镜头相比,标准镜头既不夸张,也不压缩,变形也不明显,使人感到画面非常逼真、自然,同时它还具有以下一些优点:成像质量非常好,色彩还原好; 最大相对口径一般很大,一般在f2以上,有时候甚至超过f1,所以它的通光能力很强,在光线比较暗的条件下的工作能力要比其他镜头强,适用范围广,而且取景框明亮,便于快速、准确的调焦; 体积小,便于接待,操作灵便; 所以,能用标准镜头拍摄,就不要使用其他镜头,以求获得最佳的画面质量。

给便准镜头戴上近摄镜,就可以近距离的拍摄或者翻拍;装上增距镜还可以当作中焦镜头一样使用.
2、广角镜头的特点:
a 拍摄的景物空间范围广阔深远,常使画面产生非凡的艺术效果,给以出人意料的视觉感受
b 景物的清晰范围很大,适合于想将远近景物都拍清楚的要求
c 能产生强烈的空间透视效果,特别是远近景物的大小比例悬殊,突出了画面的深远感觉,近大远小,有夸张前景的作用
d 通过广角镜头能展现宏大、壮观的气势,产生更强烈的抒情色彩
鱼眼镜头
鱼眼镜头属于超广角镜头中的一种特殊镜头,它的视角力求达到或超出人眼所能看到的范围。

众所周知,焦距越短,视角越大,视角越大,因光学原理产生的变形也就越强烈。

为了达到180度的超大视角,鱼眼镜头的设计者不得不作出牺牲,即允许这种变形(桶形畸变)的合理存在。

其结果是除了画面中心的景物保持不变,其他本应水平或垂直的景物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鱼眼镜头的应用
1.令人感兴趣的前景可以产生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2.景深范围可从几厘米到无限远;
3.选择尽可能少的线、面作为被摄物;构图时尽量将被摄主体置于画面中心,这样做可使畸变最小;
4.相反,选择尽可能多的水平线条及易辨认的景物置于画面的边缘,可使畸变效果最大;
5.取景时注意观察取景器的边缘,看是否有摄影者的手、脚、相机带或摄影者本人被摄入镜头,以免影响画面的艺术效果;
6.对于多数鱼眼镜头来说,常用的滤色镜无法使用。

中长焦镜头
←要想把远处的景物拍得大些,或者是想减少画面的空间透视效果,压缩空间中排列的景物,就需要使用中、长焦镜头。

←就135相机而言,80-135mm镜头称中焦镜头,将200mm以上的镜头称为长焦镜头。

中长焦镜头特点
←在同样的距离上能拍到更狭窄的景物空间范围,有利于表现景物的局部,使画面构图简洁、精炼、饱满
←拉近了被摄主体后,能细致入微的描绘和再现景物的细节质感揭示事物的特性
←清晰范围小,有利于突出主体,虚化前景和背景,使画面的主题鲜明醒目鲜明
画面的空间透视效果明显减弱,使空间显得狭窄、紧凑
中长焦镜头特点(2)
焦距为85-135mm的中焦镜头最适合拍摄人物的肖像和一些大特写,没有夸张和变形,或者可以使相机远离被摄者,使被摄者消除紧张心情。

但由于中焦镜头的体积大、分量重、镜片构造复杂,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镜头的相对孔径小,不适宜在柔光条件下拍摄;分量重,容易抖动,不利于手持拍摄;因为压缩了较大的空间,画面的清晰度、反差和色彩的饱和度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特别不宜再阴天、雾天等淫秽的天气条件下拍摄,否则画面质量会严重下降。

而且,拍摄时会有震动,就可能造成模糊。

所以拍摄时尽量使用三角架,或者是较高速度的快门,一般来说,镜头的焦距药效与快门速度的倒数,即如果使用500mm的镜头,快门速度就不能低于1/500秒。

(二)按镜头的聚光能力分
超透光力镜头,照相物镜其相对孔径的大小应达到1:2.8以上;
强透光力镜头,1:3.5~1:5.8;
正常透光力镜头,1:6.3~1:9;
弱透光力镜头,小于1:9。

(三)按镜头的焦距能否变化分
定焦镜头
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的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任意变换焦距,从而得到不同宽窄的视角、不同大小的影像和不同景物范围的画面构图。

也就是说,可以不必更换镜头,而把它当作若干个焦距的镜头使用。

使用变焦镜头时,在不改变拍摄距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改变焦距来改变拍摄范围,有利于画面的构图。

如果拍摄动体时,在曝光过程中连续变换焦距,拍出的照片就会有爆炸效果,仪表再现被摄体的动感。

一个变焦镜头能兼若干个定焦镜头的作用,不但更换节省镜头的时间,也减少了携带器材的数量,给外出摄影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新型变焦镜头上还标有“Micro”字样,意味着可以做微距摄影,这样的变焦镜头更具有多用性
变焦镜头的变焦方式:
变焦镜头的变焦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单环式和双环式。

单环式变焦镜头,变焦和调焦使用同一个环,推拉它变焦,转动它调焦。

优点是操作简便、迅速,有利于抓拍;缺点是变焦时容易把已调好的焦距移位,致使影像不实。

双环式变焦镜头,变焦和调焦个使用一个环,分别进行。

优点是对焦调焦互不干扰,精度较高;缺点是操作麻烦,不利于抓拍。

变焦镜头的缺点:
变焦焦镜头也有不足之处。

一是有效孔径较小,取景器亮度不如定焦镜头,在光线较差的情况下,调焦较困难,拍摄时快门速度也受到限制。

二是体积和重量大,而且稳定性能差,在变焦拍摄时存在像面漂移,很难做到调焦准确。

在调焦是为了不引起颤动,往往要用高速快门,失去慢速拍摄的效果。

三是成像质量不如定焦镜头,长变焦镜头的成像质量不如短变焦镜头。

四是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价格昂贵。

二.数字照相机的测光模式
❝数字照相机的测光方式主要分为镜头测光(TTL)和镜外测光两种,镜外测光的测光元件与镜头的光路是各自独立的,它广泛应用于平视取景照相机中,具有足够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数字照相机中常见的自动测光方式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中央局部测光、点测光以及评价测光。

这几种测光方式基本可以应付目前所有的拍摄。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会平均整个图像的曝光,但偏重于被摄主体的中央部分,当拍摄主体逆光或被强光包围时,此项测光方式能够同时保证主体和背景都得到比较客观的呈现。

该测光方式一般是照相机的默认
测光方式,其考虑在于一般的拍摄者总是习惯性的将拍摄主体放在画面的中间。

❝中央局部测光
❝和中央重点平均测光不同,中央局部测光只针对画面中央的一块区域进行测光。

该测光方式适用于光线比较复杂的场景,以更加准确地对拍摄主体进行正确曝光。

❝点测光
❝点测光能够为画面正中央的区域(一般有对焦框或点测光框)进行测光,能够使被测区域呈现出客观的状态。

它的测光范围比中央局部测光更小,也更为精确,一般是以画面中央的极小范围区域作为曝光基准点,比例约占全画面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

多区测光:
又称矩阵测光,该测光方式先将画面分成数个独立的区,再由不同测光元件对各区进行独立的测光,最后统一交由微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合适的光圈与快门值,这种测光方式的正确率比较高,在逆光摄影或景物反差很大时都能得到合适的曝光。

多点测光
通过对景物不同位置的亮度,通过闪光灯补偿等办法,达到最佳的摄影效果,特别适合拍摄背光物体。

三、摄影曝光
曝光过度是指拍摄时光圈开得过大或快门时间过长,使感光材料感受的光线过多,从而会使景物中的亮部层次损失,而阴暗部分层次表现极好。

❝准确的曝光应该尽量把景物的明暗层次全部表现出来,拍摄时一般以中级灰为曝光依据,使暗调部分、中间调部分和亮调部分都充分地得到表现,这是曝光的技术标准。

❝不准确的曝光,主要有曝光过度和曝光不足两种。

❝曝光不足是指拍摄时光圈开得过小或快门时间过短,使感光材料感受的光线过少,从而使景物中暗部层次损失,而明亮部分的层次得到很好的表现。

(一).影像曝光的因素
❝影响曝光的因素:
❝①照相机光圈的大小和快门开启的时间,这两者控制着光线的强弱和时间的长短
❝②感光材料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敏感度高的感光材料所需曝光时间就短,反之就长
❝③在传统胶片摄影时代,冲洗条件也是影响曝光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通过调整显影液的浓淡或延长、缩短冲洗时间来控制曝光情况
❝④在使用高速快门或较慢快门时,会引起倒易律失效影响曝光效果
❝⑤拍摄者可以利用感光材料所允许的曝光宽容度进行主观性的艺术曝光
(二).如何估计曝光
❝使用手动照相机拍摄时,照相机的测光电池完全消耗而无法进行测光时,我们必须进行手动估计曝光控制。

❝1.室外自然光的估计曝光
❝使用曝光参考表时应注意:所有的曝光调节均是对ISO 100/21的胶卷而言;时间适用于日出后两小时至日落前两小时。

对于天气条件比较复杂时,可对应于该表,寻找与其接近的情况,并做适当的曝光增减,当然此时最好采用测光的方法。

❝3.“宁过勿欠”与“宁欠勿过”
❝在拍摄时,对曝光的控制实在没有把握时,宁可将曝光控制得比估计的过度一些,千万不要让曝光出现不足的现象,即曝光时“宁过勿欠”。

❝对于“宁过勿欠”,一般是曝光估计极为困难时才可以采用,有条件应尽量避免。

❝2.梯级曝光法
❝梯级曝光法又称括弧式曝光,它是对同一被摄对象采用多种曝光量组合拍摄多张照片,在拍摄的多张不同曝光的照片中更容易找到曝光较为准确的一张。

(三).照相机曝光模式
❝曝光模式是照相机确定曝光量的方式。

❝目前数字相机的曝光模式一般有
❝程序优先(P)
❝快门优先(S)
❝光圈优先(A)
❝手动曝光(M)
(四).曝光的方法
❝亮部曝光法
❝亮部曝光法即按照被摄景物的受光面来曝光,这样就确保了景物亮部的质感、影调、色彩等正确再现。


❝暗部曝光法
❝暗部曝光法即按照被摄景物阴暗面来曝光,保证景物暗部的质感、影调、色彩等正确再现。

❝平均曝光法
❝平均曝光法即按照被摄景物明暗的综合情况进行曝光,这样能使得被摄景物的明暗部分的色彩、质感、影调等都能得到较好的表现、亮部和暗部曝光方法,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景物的细节,并能相应地强化特定的影调结构。

四、景深
(一).景深的内涵及意义
❝严格地说,只有焦点才是照片上最清晰的点,但由于人眼的视觉误差,常常会把焦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认为是清楚的,这个一定范围内清晰的景物就是景深,在焦点前面的景深叫前景深,焦点后面的叫后景深。

❝在进行摄影创作时,要根据摄影题材与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景深。

景深该大时则大,该小时则小,如选用不当或者滥用,反而会弄巧成拙。

如拍摄人物特写时,应选用小景深,不宜选用大景深,以便突出人物,虚化繁杂的背景,强化人物的精神面貌。

(二).影响景深的因素
❝1.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短;反之,景深越长。

光圈是控制景深的积极的有效手段,在摄影实践中使用最为频繁。

❝2.镜头的焦距
❝在相同的光圈条件下,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范围就越小;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范围就越大。

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

❝3.拍摄距离
❝在镜头焦距和光圈相同的条件下,被摄物体到照相机的距离不同,其景深范围也不相同,拍摄距离越近,景深范围越小;拍摄距离越远,景深范围越大。

(三).景深的运用
❝1.获得最大景深的方法
❝大景深是表现拍摄现场细节和清晰度的可靠手段。

要表现拍摄现场的最大景深,有效的途径无外乎光圈、镜头的焦距和拍摄距离。

拍摄时应尽量向被摄主体靠近。

❝2.获得最小景深
❝较小的景深是突出被摄主体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控制最小景深也无外乎光圈、镜头的焦距和拍摄距离的控制。

(四).超焦距及其应用
❝超焦距在摄影中的应用是,当镜头对焦于超焦点时,景深范围是超焦距的中点到无穷远,此时可获得最大景深。

五、光位
❝光位归结起来有这么几种:顺光、前侧光、侧面光、侧逆光、逆光、顶光、脚光。

❝(1)顺光
❝画面明亮
❝影调较平淡、柔和
❝较好地传达物体本身色彩的属性如色别、饱和度和明度
❝顺光也叫“正面光”,是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方向一致的光线,照相机上的内藏式闪光灯照明就是典型的顺光照明。

❝(2)前侧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方向成水平45度左右角的光线称为前侧光,它是摄影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光位,前侧光照明时有如下造型效果。

❝造型特点:
❝①与顺光相比,其反差略高,影调结构更丰富。

❝②表现出立体感、轮廓形态和表面的质感。

❝③前侧光照明的被摄体在影调结构、立体感、轮廓形态和表面质感等方面的表现
❝(3)侧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的方向成水平90度左右的光线称为侧光,侧面光在现实生活的拍摄中使用较少。

❝①侧面光照明的条件下,被摄景物的明暗亮度对比极为强烈。

❝②能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形状、立体感、质感。

❝③能夸张立体空间的表现,同时也是构图和造型元素。

❝④可将需要的东西用光线强调出来,将不需要的东西和有碍主题表现的东西隐藏在背光面或阴影之中。

❝(4)侧逆光
❝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方向在水平上成135度左右角时的光线称侧逆光。

❝侧逆光造型效果
❝①能强烈夸张物体的立体形态、表面质感。

❝②具有较强的空间感,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有效手段。

❝③侧逆光照明时,能很好地形成空气透视,对表现烟、雾、水汽有着优秀的表现。

❝(5)逆光
❝光线的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的方向相对,光源和照相机将被摄体夹在中间,这种光线投射方向称为逆光。

❝①最容易形成低调效果,是拍摄剪影、半剪影、低调作品的理想光
❝②表现物体轮廓形态以及区别景物与景物之间界限的有效手段。

❝③突出主体形象,强烈夸张物体的立体形态、表面质感。

也是藏拙的理想方法。

❝④侧逆光照明时,能很好地形成空气透视,对表现烟、雾、水汽有着优秀的表现。

❝(6)顶光
❝光线的投射方向和照相机镜头方向在垂直方向上接近90度的光线称为顶光。

❝顶光照明时,被摄体的亮度间距比较大,反差偏大,影调结构生硬;顶光照明人物时,人物头部前额、鼻梁和颧骨发亮,眼窝有阴影,鼻影下垂,极为浓重突出,拍摄人像时照明效果丑化了人物形象,但如果合理运用,也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7)脚光
❝脚光是光源位置偏低,或根本就在地上,向上照明被摄体的光线投射方向。

六、光型
❝光线以其神奇的魅力使感光材料曝光构成影像,完成外界事物的基本造型,同时又是构成光影美的源泉,是形式美的缔造者。

根据光的造型作用,可以将光线分成主光、辅助光、修饰光、轮廊光、背景光等类型。

❝(1)主光
❝主光又叫塑形光,是照亮被摄体表现其主要轮廓形态的主要光线,是摄影画面造型的主要光线,是在画面中最引入注目的光线。

一般情况下,主光是摄影时画面中最亮的光线。

❝摄影用光直接影响被摄体的立体感和画面的纵深感的表现,主光摄影时的主要造型光线,它对表现立体感和纵深感的影响当然最大,对画面中被摄体的立体感、画面纵深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运用主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素:
❝首先,在亮度上,主光一般要高于其他光型。

❝其次,在曝光控制上,要以主光亮度为曝光主要依据。

❝第三,要根据被摄体主要形态表现的需要选择主光。

❝最后,应以画面影调结构表现的需要选择主光。

❝(2)辅助光
❝辅助光也叫“补光”,是弥补主光造型的不足,帮助主光对被摄体进行完善造型的光线。

❝辅助光具有这样几个作用:
❝首先是补充阴影的作用。

辅助光可以减弱主光照明后留下的浓重阴影,可以使阴影变得浅淡,辅助光也可以使被摄对象暗部的层次、表面质感等细节更好地表达出来,从而可以加强被摄对象整体特征的表现。

❝其次是表现局部细节,完善人物形象的表现。

辅助光是帮助主光照明的光线,可以对人物形象的局部细节进行刻画,是美化主体人物的重要手段,在室外拍摄过程中,辅助光的提供一般使用闪光灯或反光板。

❝第三是控制光比、调节反差、影响影调。

❝(3)修饰光
❝修饰光也叫“装饰光”,是对被摄景物局部细节进行描述和刻画的光线,它的照明范围小,但亮度较高,可以超出主光的亮度。

❝另外,人物的面部特征、服装、景物的局部特征等均可以使用修饰光来进行造型。

❝(4)轮廓光
❝轮廓光主要用于勾勒被摄对象的外部轮廓,使被摄对象与背景分离,突出和美化主体,增加画面的空间感,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5)眼神光
❝眼神光是拍摄时使人物眼球中出现亮光点的照明光线,有时人物眼球中的亮光点也叫眼神光。

❝眼神光的明亮程度、光点的大小与位置直接影响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形象美感,人物的前方有主光或辅助光光源时,则一定能在人物的眼球上形成眼神光。

(6)背景光
背景光是用于照亮被摄对象后面的背景环境的造型光线。

背景光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环境背景亮度,表现环境背景中景物的明暗与层次。

七、摄影构图
1.摄影构图的基本元素
❝(1)点
❝点是摄影构图中最基本的元素,它在画面视觉效果营造中的作用却非同小可。

❝在摄影构图过程中,拍摄者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衡量点的位置安排:
❝首先,点的位置一般应安排在右面,因为观赏者大多喜欢从左至右地观察画面。

❝其次,在构图中,如果点是画面的主体,应用较大的面积加以突出和强调。

❝第三,点在构图中一般是近点较为明显、远点较为隐蔽,大点较为醒目、小点较为隐蔽,实点较为突出、虚点较为淡化。

❝第四,点的安排要避免势均力敌,旗鼓相当,一点单调,二点呆板,三点最灵活。

❝最后,在多点并存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的做到宾主有、有疏有密、虚实相间、层次分明、参差互见。

❝(2)线
❝线是点的延长,是面的压缩。

在摄影构图中,线条一方面来自自然存在的实际线条,另一方面来自拍摄者对画面构成元素的人工组合。

❝线条具有象征意义。

❝线条除了具有象征意义以外,还影响着人们的视觉心理。

❝(3)面
❝面是点的扩大,也是线条的延续和相交。

❝画面中的线和面并没有明显的界限,不同的面均由线条组合而成。

2.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
❝(1)对称
❝对称美是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对称”一词源于希腊语的“symmetros”,意思是“同时被计量”。

❝(2)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是美学的又一基本原理。

黄金分割的比率是:设AB是一条线段,C点将AB线段分割成为AC和CB两部分,使AB :AC = AC :CB。

具有这种比率的分割方法,就称之为黄金分割。

当然,只有在AB线段上找到分割的C点时,才能确定出黄金分割的比率来。

古希腊的数学家们通过计算,终于找出了占AB线段全长0.618的黄金分割点C。

❝三分法就是将黄金长方形依垂直和水平方向各分成三等分,而三等分的线条交叉点就是非常接近黄金分割的最佳趣味点。

当然,用三分法获得的最佳趣味点同用黄金分割方法获得的最佳趣味点并不十分的一致,但相差不大。

❝(3)节奏
❝节奏是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大自然中处处包含着节奏的韵律,人类的活动也都少不了节奏。

❝节奏作为画面中的构图形式时,会产生一种运动或流动的特征,这种节奏的运动有的流畅舒展,有的断断续续,从而形成一种连续性,画面中节奏的连续作用,使人们的注意力从一个物体被吸引向另外一个物体。

❝(4)视觉
❝所谓视觉引诱,就是在摄影构图时通过拍摄者运用构图的原理设计画面,以达到调动和吸引观赏者视线的目的,使拍摄者所要表现的主体和思想在画面中得以充分和清楚地展现。

❝均衡是指点在中央的天平。

❝(5)空间
❝摄影是一门视觉艺术,也是一门空间艺术。

照相机取景框在创造了画面空间的同时,也限制了空间,当被摄物体进入这个空间时,也就和取景框的四条边线发生了联系,相应地产生了正反空间,正反空间实际上是指被摄的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

❝摄影构图的空间还可分为深空间和浅空间。

❝深空间是指画面上的物体形式有主次之分,形成强烈的空间透视关系,而浅空间是指画面上的物体形式较为平等,无强烈的空间透视关系。

3.摄影构图的基本方法
❝(1)拍摄视点的选择
❝拍摄的视点是指拍摄时照相机在空间中位置,它是由拍摄方向、拍摄距离、拍摄高度三个因素所组成的。

拍摄视点的三大因素直接影响着画面主体的表现和画面构成关系的表达。

❝拍摄的高度,是指照相机拍摄景物时高低位置的变化,拍摄高度的细微变化都会导致画面透视结构的改变。

拍摄高度可以分为平拍、俯拍和仰拍三种。

❝平拍比较适合人的正常视觉效果,使观赏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的透视关系较为正常,无变形现象,显得较为轻松自然。

❝俯拍
❝最大程度地表现出被摄景物的前后层次以及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展现弘大的场面和深远的空间透视效果,特殊的俯拍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
❝仰拍
❝能夸张和强调被摄景物的高度,使观赏者产生一种敬仰之情,如果用仰拍去表现跳跃运动,则更能夸张和衬托出运动员腾跃的高度。

❝拍摄距离是指照相机与被摄景物的远近程度,拍摄距离的变化改变着画面的透视结构关系,同时也影响着画面景别的大小。

所谓景别就是指拍摄范围,景别通常划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和大特写等几种。

❝(2)主体与陪体的安排
❝在摄影构图中主体与陪体是构成画面内容的重要因素,主体在画面中起着主导作用,是画面内容和思想的集中表现,而陪体对主体应有积极的烘托和渲染意义。

❝主体是表现画面主题思想最重要的部分,它不仅是画面的趣味中心,而且也
❝在间接的表现手法中,虽然主体在画面中所占有的面积并不大,但是可以运用摄影的表现技巧来突出主体,把观赏者的视线吸引到画面的主体上来,从而使主体形成画面的视
觉中心。

❝陪体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主体内容起着补充和说明的作用,并能烘托和映衬主体形象,渲染环境气氛,完善和美化画面的构图形式。

陪体由前景、环境和背景三部分组成。

❝前景是指在画面主体前面的景物,也是画面空间距离中拍摄视点最近的景物。

❝环境是指主体近的景物。

环境的作用是与主体构成呼应关系,烘托画面的现场气氛,渲染主体形象的真情实感,扩大画面内容的信息。

❝背景是指主体与环境后面的景物,也是画面空间距离拍摄视点最远的景物,属于画面空间的最远的层次。

背景的作用是深化主体内涵,突出主体形象,丰富人们的想象力,交代拍摄的时空关系,反应地域特征,增加画面的空间感。

4.摄影构图的基本形式
❝(1)横向形式、竖向形式与斜向形式
❝横向形式的构图主要针对被摄景物呈现为水平线条构成的形态。

其特点是画面的形式较为稳定,视觉较为宽广,有安宁的意境。

❝竖向形式的构图主要针对被摄景物多为垂直线条构成的形态。

其特点是画面的形式具有高耸、挺拔、向上、端庄的特点。

❝斜向形式的构图,主要是指被摄景物具有不安定的倾斜线条或倾斜形态。

其特点是具有较为强烈地动态形式,能打破静止和稳定的状态,构成画面的不稳定情绪,给人以活跃无法控制的感情和运动感。

❝(2)几何形式
❝S 形式
❝S形的构图,主要是指被摄景物具有起伏变化、曲折波动的线条和形态,其特点是生动而富有变化,而且充满一种柔情,能使人情绪上产生波动和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