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李鸿章】晚清重臣“李鸿章”(三)

合集下载

历史人物评价 李鸿章

历史人物评价 李鸿章

评价索引1
李鸿章是晚清最杰出的外交家,他的后半生致力于中国 的外交事业,虽然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上都有他的签名, 但是在当时那种国际大环境下他已经尽到一个外交家的 全部努力了。所有对外关系交涉的失败是因为当时中国 腐朽的政治制度,贫弱的经济基础和软弱的国际地位, 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因为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皇室势力。 这些人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只能把所有的罪过都推给直 接出面做事的下人——李鸿章。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一直到新中国建立这将近100年的时间里以李鸿章为首的 一代又一代中国外交家利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尽一切 可能的维持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维护了中国的国体 大致完整使中国没有像南亚各国那样彻底的沦为殖民地,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复兴保留的一份坚实的基础。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 罪盖棺犹未定;名满天下,谤满天下,乱 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评价历史人物首先要订正一些最基本的历 史事实。 评价历史人物要分析历史人物成长的时代 和各种社会条件。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处理好个人和人民群众 的关系。 评价历史人物要具体地分析人物思想发展 的各个阶段。
东方俾斯麦
历史人物评价
李鸿章,毁誉参半的一生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 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 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 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作为淮军创始 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 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著有《李文忠公全 集》。
李鸿章所签条约
1871年8月《中日修好条约》;1876年9月中英《烟台条 约》;1884年5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1885年4月中 日《天津条约》,同年6月《中法新约》;1895年4月中 日《马关条约》,同年11月中日《辽南条约》;1896年3 月,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同年6月《中俄密约》; 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条约》;1901年9月八国 联军《辛丑条约》等。与耆英、桂良、奕欣(此三人也 是公认的卖国贼)相比,李鸿章是代表清政府签定不平 等条约最多的大臣。其中《马关条约》赔款二亿两, 《辛丑赔款》本为四亿五千万两,平均每名中国人赔款 一两,“卅九年还清, 年率四厘,母子利息”,共约十 亿两库平银。另加民间赔款二千多万两,以关税、盐税 作保。中国从此失去关税主权,国内工业倍受摧残。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简介晚清重臣及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李鸿章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李鸿章在赴京途中,曾写下脍炙人口的《入都》诗十首,为世所传诵。

有“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句。

他以诗言志,有“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之宏愿。

入京后,他在时任刑部郎中的父亲引领下,遍访了吕贤基、王茂荫、赵畇等安徽籍京官,得到他们的器重和赏识;同时,由于科场顺利,使他得以有广泛的交游和开阔的眼界,当时与他同榜的甲辰(举人)、丁未(进士)两科中,人才济济,不少人日后膺任枢臣疆寄,李鸿章与这些同年一直保持着密切而特殊的关系。

李鸿章故居李鸿章生于合肥,葬归故里。

李鸿章故居位于今合肥淮河路步行街中段。

故居面南背北,两扇高大厚实的朱漆大门和门前一对威武的石狮,面对着日夜川流不息的人群。

故居自南向北依次为大门、过厅、中厅以及内眷所住的走马楼。

古色古香的故居具有明显的江淮官宅特点。

李鸿章故居建于19世纪末。

故居当年规模很大,许多人用“李府半条街”来形容李家住宅群的恢弘气势。

历经百年的风风雨雨,李府依然保留独有的风貌,在十年动乱的时候,李鸿章故居遭到严重破坏。

改革开放后,在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的督导下,合肥市政府对李鸿章故居采取保护措施,根据历史照片,在原地修复重建,成为现在大家看到的模样,只是现存规模已不到原来的十二分之一,但是,主要部分仍旧保留李鸿章名言♦1、大丈夫生世,惟血气养性不可磨灭,否则入魔道矣。

♦2、实心实力,廉政为本,精核为用,先自立于不败之地,始终不移,庶几可大可久。

♦3、人生遭遇本有一定,但当尽其在我,以待事会之来。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摘要: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是朝廷,洋务派眼中的英雄,他也是清流派,革命派眼中的“奸臣”。

纵观李鸿章一生,他是一位优秀的外交人才,是近代化脚步的推进者,但也是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者,是错误边防政策的制定者。

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和原则,来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人物,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李鸿章;近代史;功过;一、李鸿章生平李鸿章,安徽合肥人。

世人多尊称他为李中堂,亦称李合肥。

谥文忠。

他是晚清重臣,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

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同时他也被称为“东方俾斯麦”。

他是“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光绪皇帝将李鸿章树立成“忠臣”的榜样,要求人臣模仿。

他代表清朝签订了《马关条约》等条约。

同时他本人也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二、李鸿章的功李鸿章一生都在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他主张洋务运动,采取了编练新军等措施。

企图通过器物制度的变革来振兴大清,但是这仍然无法改中国落后的面貌。

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也曾据理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国家的损失。

他作为一个外交家,也曾只身前去同列强谈判,最终实现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奈何国力羸弱,清朝腐败不堪,他虽有报国之心,但却无报国之力。

(一)兴办国防,促进军事近代化1.主张海防,建立海军及舰队李鸿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海防放到战略地位的大臣,李鸿章见证了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他深刻体会到建设海军的重要性。

十七、十八世纪,西方进入了海洋时代,新航路的开辟,造船技术的提升,让他们不再只满足于进行简单的货物交易。

晚清仍然处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

李鸿章是地方实力派大臣,他比中央的大臣更清楚国内当时的形式,而且更知道海防建设的重要之处。

因此他提出了重海防的思想。

在他的主持下,清朝建设了由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舰队组成的海军。

李鸿章

李鸿章

晚清传奇李鸿章李鸿章(1823-1901)主要官衔: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爵位:肃毅伯,赠一等候谥号:文忠历史贡献:积极倡建近代海军、建立北洋水师等个人著作:《李文忠公全集》他是“中国近代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自称“裱糊匠”的他在历史舞台上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现在让我们走进这位可以称之为传奇的晚清重臣的一生……【入仕之前】李鸿章出生于合肥县磨店乡的名门望族(李家在李鸿章高祖时就已勤奋致富,而李鸿章父亲考取进士后家族更是显赫,可以说李鸿章是富N代和官二代),自幼聪颖好学,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受到良好优质教育。

后来李鸿章受当时任京官父亲望子成龙指示,谨遵父命,毅然北上,并作诗《入都》抒发胸怀,其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两句更是为世所传诵,可以看出一个有志青年的理想与抱负。

【人生转折】在李鸿章的人生历程中不得不提到一位他生命中的贵人,有着知遇之恩的恩师同时也是晚清军政重臣的曾国藩。

他曾以“年家子”的身份投靠在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后来在其穷困潦倒之际又到曾国藩幕府下充当了三年的幕僚,虽说时间短暂,可以说这三年既是李鸿章人生命运的重大转折期,又是他日后独立经营政治军事力量的一个非常难得的契机,而所有这一切都与他能够有幸充当曾国藩幕僚得到曾国藩高度赏识和鼎力推举分不开。

“李鸿章之于曾国藩,犹管仲之鲍叔,韩信之萧何也。

不宁唯是,其一生之学行见识事业,无一不由国藩提携之而玉成之。

故鸿章实曾文正肘下之一人物也。

”---《李鸿章传》梁启超【风云一生】李鸿章这样一位极具争议性和传奇性的人物的一生(“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足可用风云变幻一次来形容,甚至可以说,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晚清四十多年曲折又悲壮的历史。

●李鸿章与淮军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打乱了李鸿章的仕途生涯。

1862年初,应上海官绅援沪之请,在曾国藩的大力支持下,李鸿章在安庆组建了淮军。

02568_PPT历史人物李鸿章

02568_PPT历史人物李鸿章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列强环伺的局面,外交形势异常严峻。 李鸿章作为重要政治人物,经常需要应对各种复杂的外交问 题。
传统外交观念受到挑战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传统的朝 贡体系逐渐崩溃,中国外交观念受到严重挑战。李鸿章在维 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努力推动中国外交观念的转变。
12
李鸿章在外交领域的贡献
2024/1/24
军事制度僵化
八旗、绿营等传统军事制 度已不适应时代发展,亟 需改革。
国防观念淡薄
由于长期闭关锁国,国防 观念淡薄,对外来侵略缺 乏警惕。
16
李鸿章在军事改革中的措施
引进西方武器装备
仿制西方武器装备
李鸿章积极引进西方先进武器装备,如洋 枪、洋炮等,提升军队战斗力。
在引进的基础上,李鸿章还组织力量仿制 西方武器装备,以降低采购成本。
PPT历史人物李鸿章
2024/1/24
1
目 录
2024/1/24
• 李鸿章生平概述 •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 李鸿章与外交事务 • 李鸿章与军事改革 • 李鸿章与近代化事业 • 李鸿章历史地位与评价
2
01 李鸿章生平概述
2024/1/24
3
早年经历与教育背景
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 书香门第,从小接受 传统教育。
20
李鸿章在近代化事业中的推动作用
李鸿章作为清朝晚期重臣,积极 倡导和推动近代化事业,成为中
国近代化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2024/1/24
他主持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 技术和生产方式,推动军事、工 业、交通、通讯等领域的近代化
改革。
李鸿章还积极推动教育、文化等 领域的变革,培养了一批具有近 代化思想的人才,为中国近代化

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个人简介

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个人简介

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个人简介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晚清名臣李鸿章的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人物生平早年经历1823年(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日生于安徽省合肥县东乡磨店乡。

父亲李文安,母亲李氏,兄弟姐妹八人,李鸿章排行老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谱名章铜。

李鸿章六岁就进入家馆棣华书屋学习。

他少年聪慧,先后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为师,攻读经史,打下扎实的学问功底。

1840年(道光二十年),中秀才。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

时任京官的父亲望子成龙,函催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

鸿章谨遵父命,毅然北上,并作《入都》诗10首,以抒发胸怀,为世所传诵。

有“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一句。

他以诗言志,有“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之宏愿。

入京后,他在时任刑部郎中的父亲引领下,遍访吕贤基、王茂荫、赵畇等安徽籍京官,得到他们的器重和赏识;同时,由于科场顺利,使他得以有广泛的交游和开阔的眼界,当时与他同榜的甲辰(举人)、丁未(进士)两科中,人才济济,不少人日后膺任枢臣疆寄,李鸿章与这些同年一直保持着密切而特殊的关系。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应顺天府乡试,考中84名举人,住京曾国藩宅邸受曾补习教导,同年与周氏完婚。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入京会试,以年家子身份受业曾国藩门下。

出身徽商又为苏州世家的主考官潘世恩,以及作为李鸿章太老师的翁心存(孙锵鸣之师),在青年李鸿章任翰林院编修时,对其经世致用世界观的形成,均有一定的启迪;而以潘、翁为领袖的苏南豪绅,对李鸿章后来组建淮军迅速崛起于江苏,也予以极大的支持。

然而,最令李鸿章庆幸的是,他在初次会试落榜后的“乙丙之际”(即1845—1846年),即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学习经世之学,奠定了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

【历史名人李鸿章】舟大水浅无力回天: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

【历史名人李鸿章】舟大水浅无力回天: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

舟大水浅无力回天: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1862年初,由于曾国荃昧于近代中国的历史大势、执意要夺得攻克“天京”的头功,拒不接受其兄曾国藩要他率兵救援被太平军围困的上海的命令,李鸿章得以离开曾国藩回乡组建“淮军”援沪,9000名衣衫褴褛、来路庞杂的新组建军队前后分7批,乘坐上海士绅花18万两白银租来的英国轮船,在太平军的眼皮子底下,取道南京,直抵上海。

在李鸿章的铁幕周馥的回忆中,当时南京驻守在长江堡垒上全副武装的太平军将士个个剑拔弩张,他们清楚看到轮船上的淮军,只因为有外国轮船这张“虎皮”掩护而不敢开枪。

太平军的这一错念,直接导致了两方实力的改写,并把李鸿章推上了晚清权臣之阶。

在上海带领淮军连打三场胜仗的李鸿章,直接从原先为曾国藩摇笔杆子的幕僚,晋升为江苏巡抚,成为朝廷大员,从此开始了长达40年的宦海生涯,最终成为晚清第一重臣。

这位乱世枭雄在政治上大红大紫的40年,也正是中国封建王朝走向衰亡、近代社会启蒙生发的转折点。

他的政治对手梁启超在李鸿章去世后作传纪念他:“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也。

”梁启超甚至把他与古今中外的大政治家逐一相较,认为李鸿章与诸葛亮、王安石、俾斯麦等人都大有可以一较高下之处。

李鸿章自嘲“破屋裱糊匠”,在风雨飘摇的晚清,他曾殚精竭虑,希望含悲饮忿,委曲求全,为清廷赢得喘息的时间,以图中兴,并师夷长技,力求自强。

作为“洋务运动”的领袖,他缔造了中国第一支远洋海军,创办翻译机构,译介西方政治和科技书籍,修铁路,开矿山,架电报,办工业,造军火,并主持公派大批留学生赴美求学,其中知名的有詹天佑、严复、段祺瑞、唐绍仪等,为中国近代化做好了人才储备,其历史功绩,史学界早有公论。

但因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败、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百余年来,吐血而亡的李鸿章头上始终难以甩脱“刽子手”、“卖国贼”两顶罪臣高帽。

历史名人介绍-晚清名臣李鸿章

历史名人介绍-晚清名臣李鸿章
藏书成就
李鸿章从政之余,喜欢收藏图书。在上海寓居丁香花园,有 “望云草堂”藏书处。咸丰十年(1860)在上海镇压小刀会 起义时,经常光顾著名藏书家郁松年的藏书楼“宜稼堂”,郁 氏曾奉送多部珍籍给他。去世后,其藏书归于李经迈继承,其 珍贵版本于抗日战争中经“汉文渊”书肆主人出售不少。其余 藏书在1940年由其孙李国超捐献给震旦大学图书馆,计 18000册。
《临终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肆 人物评价
历代评价
慈禧称赞他是“再造玄黄”之人。李鸿章去世的消息传来,慈禧的眼泪当场就流了下来, 感叹说:“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了。” 曾国藩的评价:“少荃天资与公牍最相近,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蓝也未可知。”
屈辱外交
1874年,由于列强的入侵,李鸿章代表清王朝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英烟台 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背上了“卖国贼”的千古骂名。
叁 文化成就
文化成就
书法造诣
李鸿章扇面在不方不正的扇面上,布局有序,字字和谐于一体, 美若一粒粒生动活泼的珍珠在跳跃,行行有度,疏而不乱。览 之让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不失为一篇书法高品佳作,显示 出李鸿章的书法造诣之深。
晚清名臣
—李鸿章






















壹 人物生901年11月7日)
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 生”。

历史趣谈:李鸿章简介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领导人李鸿章生平

历史趣谈:李鸿章简介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领导人李鸿章生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李鸿章简介晚清名臣洋务运动领导人李鸿章生平
导语:李鸿章(1823-1901),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
李鸿章(1823-1901),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还在与太平军作战的时候,李鸿章就显露出他与大清国所有官员的不同之处: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和国内的经济活动有极大的兴趣。

最初的动机是他组建的淮军需要银两购买武器。

当淮军在两岸布满太平军营垒的水道上成功地进行了大穿越进至上海,从而一举扫平了长江下游的太平军后,李鸿章利用上海富绅的银两引进洋人的机器设备,于1863年左右创办了中国第二个近代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第一个是曾国藩1861年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算过一笔账:一发英国的普通炮弹在市场上要卖到30两银子,1万发铜帽子弹要卖到19两银子。

创办近代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财力,更重要的是思想和观念的更新。

李鸿章曾写有一份描绘蒸汽动力运转的奏折,无异于100年前的一篇科普文章:
镟木、打眼、绞镙旋、铸弹诸机器,皆绾于汽炉,中盛水而下炽炭,生活常识分享。

李鸿章简介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简介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简介-李鸿章简介李鸿章简介李鸿章一、个人简介中文名:李鸿章别名:李二先生国籍:清朝安徽合肥东乡(今瑶海区)磨出生地:店出生日期:逝世日期:代表作品:《李文忠公全集》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

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眼中,被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二、个人生平1823 年2月15日出生于合肥县1843 年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1844 年第一次科考落榜1847 年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1858 年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1860 年统带淮扬水师1862年被任命署理江苏巡抚,次年二月又兼署通商大臣,“从此隆隆直上”,开始了他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的四十年。

1864 年剿灭太平天国,镇压了捻军,加封为协办大学士,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清王朝,被誉为“中兴名臣”。

1870年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成为唯一一位在清朝担任此要职的汉族人。

1871 年七月二十九日代表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这是一个双方平等互惠的条约,但李鸿章从签约过程日本人的姿态中,看出日本“日后必为中国肘腋之患”。

1872年加授武英殿大学士的汉族人。

同年,创办轮船招商局。

1874年与秘鲁签订了《中秘通商条约》;1875与英国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

1884年四月十七日与法国代表福禄诺签订了《李福协定》,同年与法国代表巴德诺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1885年,和伊藤博文订立了《中日天津会议专条》,1895年二十三日《马关条约》签字1901年七月二十五日代表清廷签署了《辛丑条约》,赔款4亿5千万同年九月二十七日去世,临终时“双目犹炯炯不瞑”,带着无尽的遗憾,走完了他78岁的人生历程。

三、人物评析1 我的观点首先,李鸿章无法也不能承担晚清对外交往失败的悲剧后果。

中国近现代人物介绍之李鸿章

中国近现代人物介绍之李鸿章

中国近代人物介绍之李鸿章生平简介: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

道光二十七年,二十四岁的李鸿章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三年后翰林院散馆,获留馆任编修。

封一等肃毅侯,谥文忠,安徽合肥人。

中国清朝末期重臣,同时是将领兼外交官,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

李鸿章军功显赫,累任江苏巡抚、湖广总督,在1870年继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后又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筹办洋务,成为同治、光绪两朝的地方重臣。

因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手握兵权,统领一方,有人甚至称其“坐镇北洋,遥执朝政”。

各抒己见:纵观中国的近代史,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褒贬不一,有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十足的卖国贼,但是我觉得,我们不应该以当代人的价值观去简单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李鸿章确实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也有一己私利,但是也不能一叶障目而忽略他对当时清政府做的贡献。

一方面,李鸿章忠于自己的朝廷,而且倡导了洋务运动,着实为清朝做了很多好事,尤其是军事现代化以及船舶机械加工制造业上;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他所签的一些不平等条约其实也是被逼无奈,他的背后是一个满目疮痍的大清朝,试问,一个国家不强大,如何能在外面立足。

所以包括他签订的《马关条约》等,其本质上是清朝的国力衰微,李鸿章所扮演的只是一个外交官的角色。

《清史稿·李鸿章传》评价说:“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

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

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

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从当时来看,李鸿章可以说是大清国唯一一个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被誉为“东方俾斯麦”。

(出自《伊藤博文自传》)李鸿章另外比较突出的贡献就是上面说的创办江南制造局和金陵制造局。

李鸿章人物简介及生平事迹

李鸿章人物简介及生平事迹
发行国债和纸币
李鸿章通过发行国债和纸币等措施,改革国家的财政金融制度,缓 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财政困难,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推动金融业发展
李鸿章积极推动金融业的发展,支持设立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促进了中国金融业的近代化。
05
李鸿章在文化领域中的影 响
提倡西学、兴办教育
推广西方科学技术
李鸿章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动洋务运动, 倡导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以促进中国的现代 化进程。
地给日本,并支付巨额赔款。这一结果使中国陷入了深重的民族危机之
中。
军事思想与策略
以自强求富为目标
李鸿章认为中国要自强必须拥有 强大的军事实力,因此他积极倡 导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加强国防建设。
重视海防建设
李鸿章认为海防是国家安全的重 要组成部分,因此他大力推动海 军建设,并提出“以海为防”的 战略思想。
维护传统礼仪
他在外交场合中坚持维护传统礼仪,体现了一个传统士大夫的尊 严和风范。
传承文化遗产
李鸿章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支持修缮文物古迹,为传承 和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贡献。
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推动中西文化交融
李鸿章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中,积极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倡导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念。
外交手腕与策略
01
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李鸿章坚持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灵 活运用外交策略,展现出高超的外交手腕。
02
在与列强的交涉中,他善于利用国际法和外交惯例,为清朝争
取了更多的权益。
通过外交手段成功解决了多次边境争端和贸易纠纷,维护了国
03
家的领土完整和经济利益。
改革思想与尝试

近代史李鸿章简介

近代史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
职业: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 中文名:李鸿章
别名:李中堂、章桐、号少荃、仪叟
国籍:中国清朝 磨店
出生日期:1823年2月15日(癸未年) 逝世日期:1901年11月7日
人物简介
李鸿章(1823年-1901年),世人多尊称李中 堂,亦称李合肥,汉人,本名章桐,字渐甫或 子黻,号少荃(泉),被西方人称呼为“东方 俾斯麦”。道光三年正月初五(1823年2月15 日),李鸿章出生于合肥肥东县东乡(现属合 肥瑶海区)磨店乡。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大哥李瀚章(1821年-1899年),后来也官至 总督;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 六弟李昭庆(1835年-1873年),后来也都非 富即贵。
洋务运动
捻军覆灭后,清廷开复李鸿章迭次降革处分,并赏加太子太保衔,授湖 广总督协办大学士。 在湖广总督任上,李鸿章一度奉命入川查办四川总 督吴棠被参案。他和吴棠是在皖办团练时期的“金石至交”,又深知慈 禧对吴“圣眷颇隆”,因此曲意回护,以查无实据结案。回武昌后,于 同治九年(1870年)初,奉旨督办贵州军务,镇压苗民起义。尚未成行, 复以甘肃回民起义军入陕,清廷因左宗棠远在平凉不及兼顾,又改命援 陕。但李鸿章实在不愿与左宗棠共事,故一再拖延,直至六月下旬才抵 西安。七天后,因天津发生教案,列强军舰麇集大沽口,奉密谕“酌带 各军克日起程赴近畿一带相机驻扎”。匆匆赶赴直隶。
后世评价
李鸿章一生共签下30多个条约,大多为不平等条约。近来随着 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对这位清末重臣也逐渐评价多元化。 他与曾国藩等人主导洋务运动是其进步的表现。他也有外交上 维护中国的事迹,如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独自前往谈判,最终以 义和团叛乱挟持清廷为外交借口,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英国及美国对李鸿章最为著名的评价:不仅是中国在当代所孕 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 一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 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做出了有价值的服务;以从政三十年的政 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的人口最繁盛的国家的人民提供 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其成为外交史 上名列前茅的人。 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 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历史解密李鸿章一生都经历过哪些大事?李鸿章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李鸿章一生都经历过哪些大事?李鸿章生平简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李鸿章一生都经历过哪些大事?李鸿章生平简介
导语:李鸿章是晚清名臣,本名李章铜,字渐甫,号少荃,合肥汉族人,世人尊称其为李中堂、李合肥。

他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与曾国藩、
李鸿章是晚清名臣,本名李章铜,字渐甫,号少荃,合肥汉族人,世人尊称其为李中堂、李合肥。

他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他一手创办了淮军和北洋水师,一生都致力于挽救衰败的大清帝国,他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

李鸿章一生,少而聪慧,勉励读书,后随曾国潘学习,继承曾国潘办实事的作风。

为官后,强悍镇压太平天国,领导洋务运动,开办实业,建设海军,增强海军实力,后几次大战战败,以个人之力,周旋于列强之间。

他一生做了许多实事,也代清朝签订了几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后世之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卖国贼”,有人说他是破落帝国的无奈重臣,功过是非,已如历史云烟,飘荡消散。

但他被当时人推崇,自有因由。

他生前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身后被追赠为太傅、晋一等肃毅侯、谥文忠,赐白银五千两治丧,在其原籍和立功省建祠10处,京师祠由地方官员定期祭祀。

梁启超、孙中山等人对其都极为尊崇,这个被历史蒙上面纱之人,他这一生到底功过如何呢?
李鸿章之功:
1。

组建淮军
太平天国成立后,一路如尖刀利刃,乘风纸破,势如猛虎。

清军一
生活常识分享。

李鸿章的生平简介

李鸿章的生平简介

李鸿章的生平简介李鸿章是晚清时期清政府的重臣之一,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世人尊称其为李中堂或李合肥。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李鸿章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鸿章的生平简介李鸿章,晚清政府三朝重臣,以内阁大学士(中堂)闻名,世称李中堂。

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殷实的家庭,自幼通读经史,在成年后通过参加科举走上仕途。

相较于其他学子,李鸿章获得的人际关系远比官职更为重要,例如他的恩师曾国藩。

咸丰年间,李鸿章通过镇压太平军进入了军中,随后因清政府江南兵力的薄弱而受命组建淮军,以曾国藩的湘军为骨干,淮军通过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势力,军事力量不断扩大,在湘军解散后,淮军仍旧是江南最精锐的部队。

这支地处江南的武装力量成为李鸿章拥有清政府话语权的根本。

同治年间,李鸿章与左宗棠等人试图在封建帝制下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发起了近代中国资本力量的启蒙,建立清政府国有企业,改变晚清朝廷关于近代科学、军事和经济的态度。

洋务运动期间,以李鸿章为主的清政府外交部门一度在列强国家面前获得主权。

光绪年间,李鸿章开始组建清政府的海军力量,北洋水师的成立代表洋务运动的巅峰,然而终因政治制度的腐朽,后勤补给极为落后的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灭,同时也标志着李鸿章奋斗半生的改革以失败告终。

晚年,李鸿章担任两广总督期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李被晚清逃亡政府逼迫,前往北京。

重病缠身的李鸿章在签订辛丑条约后身心俱丧,病逝于北京,谥号文忠。

李鸿章是好人吗毫不夸张的讲,很多人不知道咸丰帝,但是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李鸿章。

不管是不是因为他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他都被世人记住了。

李鸿章,清政府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人们喜欢叫他李中堂,关于他的争议从清政府以来就没有断过,对于他是好人还是坏人的争议也没有断过。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说李鸿章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更称他为“再造玄黄之人”。

说李鸿章是好人的,认为他虽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但是这不是他的错,相反正是因为他据理力争,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使得大清以最小代价来维护自身的和平与稳定,大清的衰弱和没落都不是他一个人可以避免的,明明知道代表大清签订不平等条约会遗臭万年,但是还是只身前往,他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在签订不平等条约时为人民争取最大的条件,开办洋务运动力图使国家富强,这些都体现了他的爱国之心与为保护这个国家所做的努力。

李鸿章人物评价三篇(精选范文)

李鸿章人物评价三篇(精选范文)

李鸿章人物评价三篇(精选范文)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肥东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晚清权臣李鸿章,他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铜章,安徽合肥人。

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自强”的洋务事业。

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

同年署理两江总督,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1898,李鸿章赴欧洲。

在俄国接受沙皇贿赂(此情节疑是日本伪造消息,存疑),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

《中俄密约》是沙俄以不正当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的彻头彻尾的强盗条约。

它的签订,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这对于俄国将侵略矛头进一步伸向华北及长江流域,进一步对清政府施加影响,争夺远东霸权,具有重要意义。

李鸿章在1901年签订了卖国的《辛丑条约》。

李鸿章人物简介及生平事迹

李鸿章人物简介及生平事迹

办天下大事,贵实心, 尤贵虚心。非真知灼见 不能办事,亦不能论事, 贵耳贱目,最足误事 能受苦乃为志士 肯吃亏不是痴人
添加 文本
机器创造一事,为今御侮之 资,自强之本
大丈夫生世,惟血气养性不可 磨灭 ,否则入魔道矣。
感谢观看
美味名犬
趣闻 轶事
有冷有热
和我的孙 子一般大
THE BUSENESS PLAN
CONTENTS
目录
03
人物评价及名言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 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居位之高之久,却乃使庞然硕大之中国降为二等国。” “
1864年,41岁,李鸿章被赐封一等伯爵。 1868年,45岁,官升为太子太保衔、 湖广总督;封疆大吏。
1866年,43岁,李鸿章剿捻有功,获赏黄马褂。 1870年,47岁,李鸿章调补直隶总督;是大清9 位封疆大臣之首。
1873年,50岁,李鸿章正式补授武英殿大学士,正式成为全大清汉官之首。
励精 图治
四大 功绩
兴办近代军事校园
李鸿章深知清朝军事制设和教学的落后,要展 开近代化军事变革,有必要从人才的培育下手。 一是选送可塑之人出国学习。 二是树立新式军校。1880年他“参酌西国陈 规”,兴办了天津水师书院,培育技术人才。
THE BUSENESS PLAN
CONTENTS
目录
02
人物品性
旷世 奇才
历史书里,他是丧权辱国的罪人,是卖国求荣的权臣。 然而,现实中,他却是一心为国的爱国忠臣。 可怜,这时世的艰难困顿,既是他一切荣耀的来处,也是他 一切屈辱的源出。 其扶大厦之将倾,耗尽心血为迟暮之帝国,小有中兴却难 逃历史洪流。 时局惟艰,干戈未息。滔滔历史,每个人不过是沧海一粟, 所有的反抗总是无力,所有的尊严,也不过是对自己的嘲弄。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1823~1901)晚清军政重臣,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

安徽合肥人。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1858年冬,入曾国藩幕府襄办营务。

1860年,统带淮扬水师。

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

同治元年(1862),编成淮勇五营,曾国藩以上海系“筹饷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国轮船抵沪,自成一军,是为淮军。

旋经曾国藩推荐任江苏巡抚。

地方实权既握,又于江苏大力扩军,采用西方新式枪炮,使淮军在两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

后淮系军阀集团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

李鸿章到上海后,同外国雇佣军(后组建为常胜军)出犯太平军。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李鸿章传(梁启超著)从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标榜“自强”的洋务事业。

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

同年,署理两江总督,调集淮军数万人赴中原对捻军作战。

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

次年,授湖广总督。

其后,采取“就地圈围”、“坚壁清野”等战略,相继在山东、江苏间和直隶(约今河北)、山东间剿灭东、西捻军。

1870年,继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从此控制北洋达25年之久,并参与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成为清末权势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

李鸿章从19世纪70年代起,进一步扩大洋务事业,因标榜“自强”进而“求富”,主要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创办了一系列民用企业。

同时,又著手筹办北洋海防,以外购为主,自造为辅,于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北洋海军。

为培养“自强”“求富”所需人才,还创办各类新式学堂,并派人赴欧美留学。

有关李鸿章历史事件叙述_有关李鸿章历史事件介绍

有关李鸿章历史事件叙述_有关李鸿章历史事件介绍

有关李鸿章历史事件叙述_有关李鸿章历史事件介绍李鸿章是晚清政坛上的重要人物,他在清政府的内政和外交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晚清的一代权臣、清政府外交的重要决策者和执行者,今天店铺给大家找来了有关李鸿章历史事件,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李鸿章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李鸿章(1823—1901),又名章铜,字子黻,又字渐甫,号少荃,又号仪斋,晚年自号仪叟。

磨店乡群治村人。

李鸿章祖上原姓许,因舅家李姓无嗣,李鸿章八世祖迎溪遂兼祧许、李二姓。

李鸿章少年顽皮,喜养雀,稍长颖悟过人。

六岁始师堂兄李少岚就读,后从当地名儒周先生攻读四书五经;十八九岁便成了府学廪生。

道光甲辰(1844年)开科,鸿章参加顺天乡试,中第84名举人;道光乙巳年(1845)至京,其父把他举荐给曾国藩,曾见其英俊聪慧,能倒背《春秋》,大爱之,授以义理经世之举;道光丁未年(1847)会试,鸿章应试中第25名进士,殿试二甲,朝考一等,授翰林院庶士,时与郭嵩涛、沈葆祯、李宗羲被称为“丁未四君子”。

李鸿章湘军幕僚1853年(咸丰三年),从武汉顺江东下的太平军占领安庆,杀死巡抚蒋文庆。

咸丰帝诏谕工部左侍郎吕贤基前往安徽,办理团练防剿事宜。

他随同侍郎吕贤基回籍办团练,5月首次李鸿章与太平军交战于和州裕溪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清重臣“李鸿章”(三)
李鸿章所创建的江南制.造局不仅是当时设备最齐全、规模最大的军用工厂,也是如容闳所说的“机器母厂”。

从所有那些机械结构情况看,专用于军用生产的车间设备占的比例很小,绝大多数车间设备是既可以为军用生产服务,也可以为广泛地制.造机械设备、工业、农业等各种民用器具服务,造了大量的机器。

据《江南制.造局记》1867年至1904年粗略统计,计有:制.造车床138台,刨床、钻床、开齿机、卷铁板机、汽锤、大锤机、砂轮机、绞螺丝机、锯床、翻砂机等母机性的机器117台,起重机84台,汽炉机32台,汽炉15座,抽水机77台,轧钢机5台,其他各种机器135台,另外机器零件及工具110余万件。

可见制.造机器的数目不能算少。

它们既有自用者,亦有卖给或调给其他如天津、金陵等机器局者,售给一般民用工业厂家者亦不在少数。

1880年李鸿章创办北洋海军,在天津设立水师学堂。

北洋海军有两个根据地:威海卫军港停泊战舰,旅顺军港修理船只,各设提督衙门,保卫渤海口。

李鸿章聘用英国人琅威理、德国人式百龄担任训练海军的主要职务。

中法战争后,李鸿章利用海军衙门整顿海防的名义,4年间用巨款向英德两国订购舰船14艘,扩充北洋海军。

其中“定远”“镇远”两只铁甲舰,吨位均达7300多吨,威力居亚洲第一。

1888年制定《北洋海军章程》,编成北洋舰队,12月17日成军,共有船舰25艘,官兵4000多人。

除定远、镇远(主力舰)外,还有经远、致远、靖远、来远、洛远、超勇、扬威七艘巡洋舰,其余为蚊子炮船(炮舰)、鱼雷艇、教练船、运输船等,舰船总吨位五万多吨,排名当时世界第四。

可见,李鸿章办洋务,规模不谓不大,气势不谓不盛,然而这一切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竟然变成了过眼云烟,这当然是李鸿章的失败,但是却绝不是他一个人的失败,而是我们整个民族的失败。

李鸿章搞企业,有人弹劾;倡导商务,有人弹劾;修铁路、建电报,还是有人弹劾。

政坛上,就是有那么一帮人,整天什么事不干,专盯着干事的人找茬,还自命为“清流”。

费正清先生称他们是“躺在安乐椅上的战略家”,真是形象而绝妙的讽刺。

看看这帮战略家心中的小九九吧。

王伯恭(曾任袁世凯总统顾问)所著的《蜷庐随笔》一书中记载的一段亲历:“甲午战前,翁同龢(著名的清流领袖)一力主战,李鸿章言不可轻开衅端……我去见翁同龢,向他力陈主战的错误。

我想翁同龢也是我的老师,他向来是器重我的。

但翁同龢听了我的劝说后,笑我是书生胆小。

我说:…临事而惧,古有明训,岂能放胆尝试?而且,我国无论兵器还是战法,都百不如人,不能轻率地开战啊!‟翁同龢说:…李鸿章治军数十年,扫荡了多少坏人啊!现在,北洋有海军陆军,正如火如荼,岂能连一仗都打不了吗?‟我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今已知自己确实不如人,哪里有胜利的希望呢?‟翁同龢说:…我正想让他到战场上试一试,看他到底是骡子还是马,将来就有整顿他的余地了!‟”“革M口号”下的真实目的竟然是为了整治对手,惨白的事实似乎在嘲笑大众的智慧。

再看看历史上最奇特的用马来拉的铁路吧。

早在1876年开平矿务局成立之时,其总办唐枢就提出“开煤必须修筑铁路”的主张,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立即奏请清廷予以批准。

但当时守旧势力相当强大,反对修筑铁路的呼声甚嚣尘上。

当李鸿章的奏章呈上之后,朝中顽固派大臣群起反对,甚至对李鸿章进行人身攻击,无论如何也不让清廷批准。

但随着采煤业的发展,煤炭外运越来越成为最大的难题。

面对这种局面,李鸿章巧妙地运用他的地位和声望,抓住有利时机,采取了“先斩后奏”的策略,授意开平矿务局,暂不要惊动清廷,由矿务局出钱,先修建从唐山至胥各庄一段铁路。

一年之后,李鸿章才又具专折向清廷婉转奏请此事,并得到了允准。

至1881年,这条铁路正式建成通车。

然而,由于清廷在谕旨中明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