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实验心理学 郭秀艳讲述

合集下载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分析题及答案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分析题及答案

1. 针刺麻醉真的有效果吗?请结合信号检测论分析“针刺麻醉”说,并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2.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该故事说明了什么心理现象?请参照心理学研究的整个程序(查阅文献——实验研究——形成理论——深入研究——实际应用及理论校正),概述对此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步骤。

3. 有一个问题儿童比尔特别能哭闹,父母亲想了一切办法都无济于事,最后只得带他去见了心理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后,小比尔竟真地不再哭闹了。

有研究者猜测是成人的注意强化了比尔哭的行为,心理医生在治疗期间可能只是采取不理会比尔的哭声的做法,比尔就改掉了爱哭的毛病。

如果你是研究者,你会采用怎样的实验设计来验证这一假设?4. 假设有一个研究计划:去图书馆抢占一张桌子,并且抢到空桌子后还要通过非言语、非暴力的手段尽可能地去阻止其他人在你身边的空座位坐下来。

按照这个计划,你去图书馆将书、衣服以及其他的东西摊在桌子上,你希望这样可以阻止他人在你旁边坐下,坚持了15分钟,有人坐到了你的旁边,这时你的研究结束了,请判断这是一项实验吗?为什么?5. 假设有一个研究者想要比较游泳和跑步的减肥效果。

他找来两个肥胖的人作被试,首先用一架最大量程为300磅的台秤称他们的体重,发现两个被试的体重正好都是300磅。

然后,这两个被试开始减肥计划,一个通过跑步减肥,另一个游泳。

几个月后,两个人又一次用同一架台秤称体重,结果发现两个人的体重都是250磅。

研究者认为两个人都减重50磅,因此断定跑步和游泳的减肥效果一样好。

请问该研究可能存在什么问题?6. 要在一个实验中测定30个学生记忆无意义单词的能力,自变量是每个项目被诵读的次数,一次或五次,请分别采用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进行实验,并说明可能出现的问题。

7. 为了测定在不同空间环境下的个体空间情况,实验分别选择一个面积为10米×l0米及20米×20米左右大小的空教室(或大厅)实施实验,准备一把量程大于2米的米尺。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记忆与学习)【圣才出品】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记忆与学习)【圣才出品】

郭秀艳《实验⼼理学》章节题库(记忆与学习)【圣才出品】第8章记忆与学习⼀、单项选择题1.内隐学习最早的研究范式是()。

[统考2011研]A.⼈⼯语法范式B.序列学习范式C.复杂系统范式D.样例学习范式【答案】A【解析】国际上第⼀篇以“内隐学习”为题⽬的论⽂,是美国⼼理学家雷伯于1967年发表的⽂章,《⼈⼯语法的内隐学习》。

其中,他向被试呈现根本不同规则(⼈⼯语法)产⽣的字母串,并分别以外显和内隐指导语引导被试对其学习。

2.学习⼀系列单字后,把学过的与未学过的单字随机混在⼀起,并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辨认出学过的单字。

这种检查记忆效果的⽅法是()。

[统考2010研] A.系列回忆法B.再认法C.⾃由回忆法D.对偶联合法【答案】B【解析】系列回忆法要求被试按照先前呈现的顺序对材料进⾏学习和回忆;再认法是向被试同时呈现学习过的材料和未学习过的⼲扰材料,让他们判断是否是先前学习或记忆过的;⾃由回忆要求被试对先前呈现的⼀系列项⽬尽可能多地记住;对偶联合法是先向被试呈现⼀系列的刺激——反应对,然后单独呈现刺激项⽬,让被试回忆与之相对应的反应项⽬。

3.在记忆研究中,通常采⽤Peterson—Peterson法来控制()。

[统考2010研] A.复述的作⽤B.成熟的作⽤C.疲劳的作⽤D.期待的作⽤【答案】A【解析】在记忆研究中,通常采⽤Peterson—Peterson法来控制复述的作⽤。

也可以让被试在这段时间做⼀些简单的算术运算,以此来对抗被试的复述。

4.验证⼯作记忆是否存在中央执⾏系统,通常使⽤的研究范式是()。

[统考2010研]A.双任务范式B.点探测范式C.线索提⽰范式D.注意瞬脱范式【答案】A【解析】探索中央执⾏系统功能的实验研究有:Alzheimer病⼈的实验研究,双任务操作实验以及随机⽣成任务实验。

双任务范式关⼼注意是如何在多个并⾏任务间起到指向和调节作⽤的。

双任务范式的基本⽅法是:让被试执⾏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实验心理学第二版郭秀艳读后感

实验心理学第二版郭秀艳读后感

实验心理学第二版郭秀艳读后感篇一实验心理学第二版郭秀艳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郭秀艳老师的《实验心理学第二版》,这感觉就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疯狂冲浪,刺激又有点让人晕乎。

说真的,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就在犯嘀咕:“这能看懂吗?”但随着一页页读下去,我发现它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越挖越有料。

书里那些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实验案例,一开始可把我难住了。

我就想啊,这难道是要把我的脑袋绕成麻花吗?也许对于那些学霸大神来说,这都不是事儿,但对于我这个平凡的学生,简直就是一场挑战。

不过,慢慢地我好像摸着了点门道。

那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就像是一道道谜题,等着我去解开。

可能有时候我解得乱七八糟,但每一次尝试都让我觉得自己又厉害了那么一点点。

我觉得这本书最牛的地方,就是它能把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心理学知识,用一种还算能让人接受的方式讲出来。

比如说,讲到记忆实验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记不住单词时那抓耳挠腮的样子,这难道不就是生活中的心理学吗?但是,我也有困惑的地方。

有些实验结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我觉得还不够清晰,也许是我理解得不够深入?还是说本来就存在一定的距离呢?总之,读完这本书,我是又爱又恨。

爱它让我看到了心理学神奇的一面,恨它让我费了不少脑细胞。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路读下来,收获还是满满的!篇二实验心理学第二版郭秀艳读后感哇塞,朋友们!郭秀艳的《实验心理学第二版》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那叫一个忐忑,心想:“这能读明白吗?”毕竟,实验心理学这玩意儿听着就很高大上,感觉不是我这种小菜鸟能驾驭的。

不过,真正读进去之后,我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书里的那些例子,有的真的超级有趣。

就像有个关于感知的实验,让我不禁想到自己有时候看东西也会出现错觉,难道我的眼睛也在跟我开玩笑?但是呢,也有让我头疼的时候。

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图表,简直就像一群小怪兽,张牙舞爪地向我扑来。

我就问自己:“我能搞定它们吗?”也许能,也许不能,谁知道呢!这本书里的一些观点,真的很独特。

2012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2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12年考研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4. 综合题单项选择题1.证明表象具有可操作性的经典实验是( )A.心理旋转实验B.人工概念实验C.Stroop实验D.点探测实验正确答案:A解析:库伯等人的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有可操作性。

故本题选A。

2.在反应时实验中,常用的两个因变量是( )A.速度和准确性B.速度和稳定性C.稳定性和准确性D.灵敏性和稳定性正确答案:A解析:反应时实验中的两个基本因变量是速度和准确性。

故本题选A。

3.根据唐德斯的ABC法,辨别时间应是( )A.辨别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B.选择反应时减去简单反应时C.辨别反应时减去选择反应时D.选择反应时减去辨别反应时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唐德斯ABC减数法的逻辑:A反应时,又称简单反应时,是反应的基线时间;B反应时,又称选择反应时,它包括基线时间+刺激辨别时间+反应选择时间;C反应时,又称辨别反应时,它包括基线时间+刺激辨别时间。

故本题选A。

4.研究错误记忆的经典范式是( )A.Go—Nogo范式B.PDP范式C.IAT范式D.DRM范式正确答案:D解析:集中联想范式(DRM范式)是错误记忆研究的经典范式(见郭秀艳.基础实验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p278)。

在范式中,通常会向被试呈现多个学习词表,每个词表由一个未呈现的目标词,也叫作关键诱饵,和与它相联系的15个学习项目组成。

在测验阶段,让被试对呈现的词进行自由回忆和再认。

结果发现,在回忆和再认测验中,被试将未呈现过的关键诱饵识别为旧词比率接近那些实际呈现过的词的击中率,即错误记忆发生了。

故本题选D。

5.相对于被试间实验设计,被试内实验设计的缺点是( )A.需要更多的被试B.研究效率较低C.容易引起顺序效应D.容易混淆被试差异与实验条件正确答案:C解析:被试内实验设计由于每个被试都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所以节省了被试,并且不会受到来自不同被试个体差异的影响,但会受实验顺序的影响,如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见郭秀艳.基础实验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p66)。

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笔记郭秀艳(共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费希纳冯特艾宾浩斯——贡献费希纳——奠基人1.费希纳定律:S=KlogR由刺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2.三种感觉测量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均差法冯特——创始人1.把心理现象(感知觉,注意)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2.用实验法研究心理学3.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艾宾浩斯——记忆等高级心理活动1.发现并证明实验法在整个心理研究中都是有效工具2.从根本上改变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人工材料3.新的测量方法—节省法4.遗忘曲线2.非科学方法&科学方法的区别(各自特点)非科学方法的特点:1.听信权威2.注意凝聚3.先验科学方法的特点:1.经验观察2.自我校正3.心理学常用研究方法1.观察法特点:直接和描述性缺点:①无法对因果关系做出推论②提供的资料不充分③其描述性限制常常被忽略④观察法本身不一定客观无偏2.相关研究法——探索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3.实验法——通过人为地、系统地操作环境,导致某些行为发生变化,并对其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优点:①能更好的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②经济实验控制——泛指对实验精度的一切保障工作,以保证应变量确实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的。

①尽量消除无关变量②尽可能加以平衡4.试验心理学研究基本程序1.确定课题2.选择被试3.确定实验控制4.数据整合5.撰写研究报告第二章实验研究的基本问题1.自变量分类自变量——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1.作业变量2.环境变量3.被试变量2.操作定义——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布里奇曼)3.口语记录——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回答的记录4.天花板效应&地板效应——指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底端5.额外变量的控制方式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从实验中排除出去2.恒定法——使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3.匹配法——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4.随机化法和抵消平衡法5.统计控制法6.实验者效应&要求特征(典型的额外变量)实验者效应——主试在实验中可能以某种方式(表情、手势、语气等)有意无意的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附和主试的期望要求特征——被试会自发的对主试的实验目的产生一个假设或猜想,然后再以一种自以为能满足这一假想的实验目的的方式进行反应7.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都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处理8.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内部效度——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外部效度(生态效度)——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9.几种常用实验仪器1.立体镜—证实双眼视差和产生立体知觉的仪器2.深度知觉仪—检验深度知觉敏锐度的仪器3.速示器—短时呈现视觉刺激的仪器(研究知觉、记忆和学习等方面)4.记忆鼓5.警戒仪—测定个体警戒状态(加工定向注意的研究)6.镜画仪—研究练习效果和技能迁移作用,考察被试的反转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7.眼动仪—测试人眼活动情况,研究有关心理过程第三章如何读和写心理学实验报告1.重要中外信息检索源中——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外——通用的目录社会科学引用索引科学引用索引生物学摘要工效学摘要医师索引心理学文摘2.核对清单阅读法——提前列出一份问题清单,然后在阅读过程中逐一回答并核对有关清单上的问题及答案3.标准实验报告格式题目和作者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第四章反应时1.反应时研究历史1.天文学——贝塞尔(人差方程式—天文学家在观察星体的时候,他们之间形成系统的恒定的差异,它反映了两个观察者之间的个体差异)2.生理学(第一阶段)——赫尔姆霍茨&唐纳斯→减数法3.心理学(第二阶段)——冯特及其学生&斯滕博格→加因素法2.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简单反应时—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两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可能呈现的刺激不止一个,对每个刺激都要求被试做一个不同的反应,但刺激出现的顺序事先是不知道的3.影响反应时的基本因素1.简单—复杂反应时任务2.速度—准确性权衡——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3.刺激变量4.机体变量即被试变量4.减数法&加因素法1.减数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分析信息加工过程(即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A反应(简单反应)—一个刺激一个反应B反应(选择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和对应的刺激C反应(辨别反应)—两个或以上刺激,只有一个刺激要求反应C-A=辨别反应的时间 B-C=选择时间2.加因素法—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辨认它们的先后顺序第五章心理物理学1.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差别感觉阈限—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2.测量感觉阈限的三种测量方法1.最小变化法(最小可觉差法、序列探索法)—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2.恒定刺激法(正误法)—选定几个固定刺激与最小变化法实施上无大差异,不同在于阈限值的计算上3.平均差误法(均误法、调整法)3.韦伯定律△φ/φ=C△φ差别阈限大小φ刺激的强度水平 C韦伯分数4.费希纳定律(对数定律)ψ=Klgφψ心理感觉的量值 K固定的系数φ物理刺激高出绝对阈限以上的单位数量5.史蒂文森定律(幂定律)S=bI aS感觉量 b由量表单位决定的常数 a感觉道和刺激强度决定的幂指数6.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1.信号和噪音对信号检测起干扰作用的所有背景都是噪音。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 01章 绪论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 01章 绪论
Eron等(1972),1960年,875名来自纽约乡村的3年级小学
生,电视偏爱—攻击性 r = .21;10年之后,研究其中427名 学生,计算出如下六个相关系数。
如果B(攻击性)→A(电视),期待AGG3与TVVL13之间显著
的相关,但事实上r = .01; 如果A(电视) → B(攻击 性),我们期待TVVL3与AGG13之间显著的相关,事实上r = .31。 因此,推断A → B。
舒华,张学民,韩在柱著《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该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实验心理学的理论与设计”,详细 介绍了实验的基本逻辑,变量的特点、选择和操纵,非实验、 准实验和真实验的特点,各种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以 及一些相关的简单统计,并辅以大量的实验设计实例;下编 “实验心理学发达方法与技术”,强调了实验教学。全书内容 全面丰富,论述系统,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广泛地适合各类高 校心理学系或专业的实验心理学教学和各种不同背景学习者的 阅读。

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学地位
观察法
通过一定程序收集资料,以期获得描述性数据来简 化复杂现象的过程。 类型:
自然观察法: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 方法。(皮亚杰对儿童发展的研究) 个案研究法:深入的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
(弗洛伊德的临床个案研究)
调查研究法:利用准确的抽样技术获取大量样本来进行 研究。
假设:用来说明某种现象的未经证实的论题。另外,研究 者须从假设出发做出推论,为了适于实验检验,推论必须 是客观的、可以具体测量的。 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实验控制:消除或平衡无关变量
实验法的结果1
实验符合假设
如果实验控制没有出现问题,那么实验中 的自变量就确实能够引起因变量的变化, 即对二者的因果关系下了定论。

《实验心理学》名师郭秀艳讲义

《实验心理学》名师郭秀艳讲义

《实验心理学》名师郭秀艳讲义第一部分教材精讲[视频讲解]第一章绪论[视频讲解]19世纪以前,真正的科学心理学还没有开始。

这一时期的心理学研究者是山哲学家、医生或生理学家兼任的,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思辩。

1879年,以冯特(Wilhelm Maximilian 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第一次确立了实验法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实验心理学由此成为科学心理学的先锋。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山来一、冯特(一)生平1832年8月16 0出生于德国海德堡附近的一个牧师家庭。

19岁进入杜宾根大学学习医学与哲学,后转入海徳堡大学就读,在那里他广泛涉猎了解剖学、生理学、医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并对生理学产生兴趣浓厚。

在海德堡作生理学研究时,冯特关于心理学是独立的实验科学的概念开始出现。

在《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一书中,他阐述了关于新心理科学的思考和建议。

在这本书里,冯特第一次讲到“实验心理学”。

这本著作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I860)—起常被看作新心理学著作诞生的标志。

1863年,冯特出版了《人与动物的心理讲义》,该书所探讨的许多问题都是实验心理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1873—1874年,出版了《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誉为科学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冯特晚年兴趣发生了转变,在其最后的20年间完成了10卷巨著《民族心理学》。

1920年8 月31日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病逝于莱比锡,享年88岁。

(二)研究贡献1. 冯特倡导用心理现实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2. 冯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入科学的殿堂。

3. 冯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运用莱比锡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遍撒心理学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05章 心理物理法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05章 心理物理法
等加以区分,从而解决了传统心理物理学所 无法解决的问题。
• 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W. P. Tanner和J. A. Swets把信号检测论应用于人的知觉过程, 使心理物理学方法发到一个新的阶段。
精选完整ppt课件
20
一、信号检测论的基本思想
(一)信号和噪音
1. 信号:刺激(stimuli) 2. 噪音:信号所伴随的背景 3. 信号分布 (SN) :信号加噪音分布 4. 噪音分布(N) :噪音分布 (二)决策标准
196.5 204.5
比较精刺选完激整(ppt克课件)
12
(三)平均差误法(method of average error)
又称调整法(method of adjustment)
1.实验程序 (1)基本程序: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 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
(2)特点:平均差误法要求被试亲自参与,更能调动被 试的实验积极性。
e 于是,我们可以刺激强度为横坐标,以绝对阈限以上的最小可觉
差数为纵坐标,画出的心理物理关系图就是等距量表。
精选完整ppt课件
17
(三)比例量表的建立
1.定义: 和 顺序、等距量表有何不同?
2.方法:
(1)分段法 通过把一个感觉量加倍或减半或取任何其他比例来建 立心理量表的。具体作法是呈现一个固定的阈上刺激作为标准,让 被试者调整比较刺激,使它所引起的感觉为标准刺激的一定比例, 例如,2倍、3倍、1/2倍、或1/3倍等等。
3.误差控制
(1)测定绝对阈限 a 习惯误差是指由于被试在长序列中有继续作同一种判断的倾向所 引起的误差。 b 期望误差则是指由于被试在长的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期望转折 点的尽快到来)的倾向所导致的误差。 想想a.b 对阈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怎么办?递增和递减序列要做到数量一致 c 练习误差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对实 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 的一种系统误差。 d 疲劳误差由于实验多次重复,随着实验进程而发展的疲倦或厌烦 情绪的影响,而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 统误差 。 想想c.d对阈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怎么办? ABBA 法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04章 反应时解析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04章 反应时解析
➢ 价格高昂,但使用便利,精确度高。
电子毫秒计,其精确度可达到1毫秒。
▪ 计算机为核心的高精度计时装置
➢ 任何计算机内部都带有时间脉冲发生器,计算机 内部计时器与键盘硬中断技术相结合编制而成的 实验软件可以使机器在良好地完成呈现刺激、接 受反应和计时三方面的工作。
➢ 内隐联想测验(IAT)
➢ 序列反应时任务(SRT)
➢ 五阶段 ➢ 感官换能时间较长——视网膜的工作方式是累积
▪ 视觉简单反应时
➢ 除了要安排好呈现光刺激的屏幕、反应 键以及计时设备,还要控制刺激视角
➢ 弱光照明的实验室,要求被试端坐在屏 幕前,指示他一旦看到屏幕上出现红点 就立即按下反应键。
➢ 最初测得的反应时可能长达0.5秒,多 次测定后很快会降至0.2秒以下
➢ 生物墙:0.15秒
▪ 和听觉简单反应时相比,视觉简单反应时较 长。
➢ 人差方程式引起了人们对反应时研究经久不衰的兴趣。
▪ 人为何存在反应时?
➢ 在赫尔姆霍兹提出神经传导速度之前,人们无法 解答这一问题,因为人们一直认为神经传导以光 速进行,人类对刺激做出反应的哪些阶段需要时 间就无从解释。
▪ 在人差方程提出27年后,生理学家赫尔姆霍 兹在1850年成功测定了蛙的运动神经传导速 度(约为26米/秒)。其后,他又测定了人 的神经传导速度约为60米/秒。
▪ 据此,反应时至少可以分五个阶段
➢ 第一时段,刺激使感受器产生了兴奋,其冲动传递到感 觉神经元的时间;
➢ 第二时段,神经冲动经感觉神经传至大脑皮质的感觉中 枢和运动中枢的时间
➢ 第三时段,中枢加工刺激的时间
➢ 第四时段,神经冲动从中枢经运动神经到效应器官的时 间;
➢ 第五时段,效应器官接受冲动后开始效应活动的时间。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注意)【圣才出品】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章节题库(注意)【圣才出品】

第6章注意一、单项选择题1.即使一个刺激被有意忽视,注意仍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动分配到该刺激并影响其此后的加工。

研究这种现象的实验范式是()。

[统考2011研]A.搜索范式B.双侧任务范式C.负启动范式D.整体一局部范式【答案】C【解析】搜索范式研究注意注意如何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及注意如何在不同的感觉通道之间转移。

双侧任务范式主要研究注意从目标区域到附近区域分散程度。

整体-局部范式研究注意过程和感觉特征(如尺寸和空间频率)之间交互作用。

2.检验注意过滤器理论经常使用的实验范式是()。

[统考2008研]A.双耳分听B.语义启动C.双任务操作D.视觉搜索【答案】A【解析】双耳分听、双任务操作及视觉搜索都是注意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范式,分别注重研究注意的不同侧面,双耳分听范式关注注意的选择性,用于检验注意的过滤器理论;双任务操作范式关注注意的分配性,用于检验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视觉搜索范式关注注意的集中指向性。

语义启动的范式是研究语义知识在大脑中是如何存储的主要研究手段。

3.注视图6-12时,出现的小正方形时而凸起时而凹陷的现象称为()。

[统考2007研]图6-12A.注意起伏B.注意转移C.注意分配D.注意分散【答案】A【解析】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原因,长时间注意同一个对象,人的注意会不随意地离开该事物,出现一种周期性变化现象,即注意的周期性加强或减弱,也即注意起伏。

B项,注意转移是个体根据一定目的,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去的过程。

注意转移不同于注意分散。

C项,注意分配指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性。

D项,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指向与集中的对象或活动,而把注意指向于其他对象或活动上的过程。

4.注意的衰减模型和单通道模型的相同之处在于,()。

A.都认为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B.都认为非追随耳的信息被彻底过滤掉了C.都认为一些在非追随耳中呈现的重要信息受到激活后可被识别D.都认为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答案】A【解析】注意的衰减模型与注意的单通道模型的相同点包括:①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来加以调节;②都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笔记考点课后答案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笔记考点课后答案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笔记考点课后答案《实验心理学》(郭秀艳著,杨治良审订,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实验心理学经典教材。

作为该教材的学习辅导书,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每章的复习笔记以《实验心理学》为主并结合其他实验心理学教材对本章的重难点知识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实验心理学》的课堂笔记,因此,2.精选考研真题,编写强化习题。

第1章绪论1.1复习笔记一、实验心理学的由来现代意义上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是在1879年,以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现在实验心理学已经成为科学心理学研究的代表和主力,这一地位的取得离不开实验心理学创生之初众多研究者的工作和贡献。

其中又尤其以三位学者的工作最具里程碑意义,他们是:费希纳、冯特与艾宾浩斯。

(_)费希纳(G.T.Fechner, 1801 〜1887)1.费希纳对心理学的贡献费希纳开创性地提出了量化研究“心灵"的思想,以及具体可操作的量化方法,即影响深远的心理物理法,从而为实验心理学指明了方向。

他于1860年出版的《心理物理学纲要》,奠定了实验心理学的基础。

费希纳对实验心理学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①费希纳定律的提出1860年,费希纳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采用物理学方法研究感觉生理,以探讨哲学心理学中身心关系的问题,提出了用以了解人们对刺激量的心理经验(即知觉大小)的费希纳定律。

其公式为:S=K logRo其中,S 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为实际刺激强度,K为常数,log为取对数。

费希纳定律表明: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

当刺激量越大时,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just noticeable difference,简称jnd)所需要的变化量也越大,即物理量增大时,为了感知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

②费希纳定律的意义a.这一定律证明了内部世界(心理和经验的世界) 与外部世界(物理和环境刺激)之间存在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

基础实验心理学郭秀艳第二版

基础实验心理学郭秀艳第二版

基础实验心理学郭秀艳第二版
《基础实验心理学》是郭秀艳教授的著作,该书第二版详细介绍了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本书是心理学领域的经典教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实验心理学,并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基础。

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方法,通过实验的方式来研究人类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

这种方法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对变量的控制和观察来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性。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步骤,能够提供客观、可靠的研究结果。

在《基础实验心理学》第二版中,郭秀艳教授详细介绍了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首先,她介绍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随机分组、对照组设计、双盲实验等。

然后,她详细介绍了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统计分析等。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者可以获得客观、可靠的研究结果,进而对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除了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本书还涵盖了实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郭秀艳教授详细介绍了实验心理学在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等领域的应用。

她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向读者展示了实验心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的来说,郭秀艳教授的《基础实验心理学》第二版是一本权威的实验心理学教材。

通过对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的介绍,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实验心理学,并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基础。

无论是对于心理学学生还是对于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专业人士来说,本书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郭秀艳版 实验心理学笔记 (1)

郭秀艳版 实验心理学笔记 (1)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由来19世纪之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思辨。

现代意义上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是在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的。

心理学建立的意义:1.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范围;2.使得心理学研究方法和途径发生了深刻的改革,在方法和研究上给予其他心理学分支以大力的支持和辅助;3.第一章绪论4.借助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和思想,当代心理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和荣誉;实验心理学发展的途径:1.费希纳:物理心理学,开创性的提出量化研究;2.冯特:首先提出心理学必须要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3.艾宾浩斯:实证法研究记忆等高级心理过程;一、费希纳(一)生平1801年4月19日出生于德国;做了7年的生理学家;15年的物理学家;14年的心理学家;11年的实验美学家;在教物理的时候,开始从事感觉的研究,率先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色觉和后像;19世纪受荷兰理性哲学影响,开始采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1860年,出版《心理物理学纲要》(二)对心理学的贡献;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1)费希纳定律,公式为:S=K㏒RS为感觉到的刺激强度;R为实际刺激强度;K 为常数;㏒取对数;(2)费希纳定律的含义: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当刺激量越大,产生一个最小可觉差【jnd】所需要的变化量就越大。

即是:物理量越大,为了感觉到同样的差异,需要更大的刺激变化;(3)费希纳定律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第一,这一定律证明了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着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第二,费希纳定律还表明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存在着差异,刺激强度增加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的相对于已有的感觉强度;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1)最小可觉差;(2)正误法;(3)均差法;(三)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1、一方面他关于感觉测量的思想被后人进一步深化:对各种心理现象都试图进行科学量化的研究,并且用数字形式表现出来;2、另外一方面,从他的不足出发,后人发展出一种新的心理学物理方法——信号检测论;二、冯特(一)生平1832年8月16日出生于德国;在海德堡从事生理学研究是他的实验心理学概念的开始;(二)对心理学的贡献;1、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2、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且在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学科,使得心理学真正的走进科学的殿堂;3、他培养了一大批学生,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撒下了种子;(三)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他是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实验心理学的开山人物,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最大;三、艾宾浩斯费希纳的量化思想让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成为可能;冯特的勤奋工作建立了实验心理学的体系;艾宾浩斯大大拓展了实验心理学的领地;(一)生平1850年2月24日出生于德国波恩。

《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心理学Ⅰ》郭秀艳著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74603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Ⅰ》英文名称:《Experimental PsychologyⅠ》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时:48学时学分:3学分适合对象:应用心理学本科考核方式:集中考试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高等数学二、课程简介实验法是科学心理学第一层次的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的众多研究方法当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实验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心理学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升学必考科目之一。

这门课程旨在把最基础的实验方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并教给学生。

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基本过程,培养学生求是的科学精神和实验态度,形成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提高心理实验设计理论水平与实验操作能力,掌握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技术与方法,具备独立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报告撰写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心理学研究与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Experimental method is the first level of scientific psychological research method, which has irreplaceable role and status.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is one the required courses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psychology and is one of the students must study subjects. This course aims to explain the most basic experimental methods to students in plain language. It tries to get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s and the basic process, to cultivate students seeking scientific spirit and experimental attitude, the formation of rigorous, careful logical thinking, to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level of psychological design and experimental operation. It also helps students to master the ability of writing research report and get ready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in both basic psychology and applied psychology.三、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1、课程性质《实验心理学Ⅰ》课程一直以来,就是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阶段实验研究方面的“入门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教材精讲-第十章 情 绪【圣才出品】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教材精讲-第十章 情 绪【圣才出品】

第十章 情 绪一、情绪的产生和获得(一)情绪的产生——沙赫特的实验1.实验背景(1)詹姆斯和兰格提出情绪发生依赖于能引起个体生理反应的刺激,即刺激引起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引起情绪,生理反应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

(2)坎农进一步指出这种生理反应就是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向丘脑部位的传递。

巴德则验证了丘脑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3)阿诺德提出对外部环境的认知评价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认知-评估作用产生于有机体生理反应、情绪体验和采取某种行动之前。

(4)伊扎德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情绪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发生的,环境因素十分复杂,因此任一情绪体验的产生都可能是由环境中的不同因素引起的。

(5)沙赫特和辛格的实验思路在这样一种争论的背景下出台,他们希望在实验中分别对生理、认知和环境三因素进行控制,研究它们对情绪产生的综合作用。

2.实验过程第一步:先给三组大学生被试注射肾上腺素,使他们处于生理唤醒状态——所有被试的生理唤醒状态相同。

第二步:实验者对三组被试用三种不同的说明来解释这种药物可能引起的反应。

告诉第一组被试注射药物后产生心悸、手抖、脸发烧等反应,这些是注射肾上腺素的真实效果;告诉第二组被试注射药物后将产生双脚麻木、发痒和头痛等现象,与肾上腺素的真实效果完全不同;告诉第三组被试,药物是温和无害的,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即不告知这组被试肾上腺素的效果。

此步骤是为了诱使三组被试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做出不同的认知解释。

第三步:将每组被试各分为两个部分,并让两部分被试分别进入两种实验情境中。

其中一个实验情境能看到一些滑稽表演,是一个愉快的情景;而另一个实验情境中,强迫被试回答繁琐的问题,并强加指责,是惹人发怒的情景。

此步骤是使被试处在不同的环境中。

实验者观察这两种环境下各组被试的情绪反应。

3.实验结果第二、三组被试在愉快环境中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在愤怒的情境中表现出愤怒的情绪,而第一组被试在两种情境中都比较冷静。

4.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第一组被试能正确地估计和解释后来的真实生理反应,并将环境对他的影响也进行了认知解释,因而能平静地对待环境作用。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知觉)【圣才出品】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知觉)【圣才出品】

第7章知觉7.1 复习笔记一、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一)历史渊源1.直接知觉(direct perception):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知觉的刺激物说。

(1)格式塔心理学:人们的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并不是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

(2)吉布森(Gibson,1950,1966,1979):把知觉看作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

2.间接知觉(indirect perception):以Gregory为代表,认为知觉是较为活跃的和主动的过程,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

3.自下而上(bottom-up)和自上而下(up-bottom)加工: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也称材料驱动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而自上而下加工则指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也称为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ually-driven processing)。

直接知觉论只讲究自下而上加工,而间接知觉论则讲究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加工相结合,即刺激信息和内部经验的匹配。

(二)直接知觉实验最关键的实验设计要点是排除过去经验对被试的影响。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的研究是吉布森和沃尔克(Gibson和Walk,1960)的视崖实验。

1.实验背景视崖实验的研究对象是深度知觉,这是知觉中最具魅力的一个研究领域。

2.实验方法(1)被试:6个月到14个月大的婴儿和刚出生的小动物。

(2)实验仪器:视崖(visual cliff),是一张高为4英尺的桌子,表面是一整块厚玻璃,半边的玻璃是不透明的,紧贴玻璃下方就有一块红白格子的布,此为“浅滩”,而另半边的玻璃是透明的,不过在相距4英尺远的地面上同样放着红白格子的布。

(3)实验操作:将婴儿放在视崖的中间,并要求他们的母亲站在视崖深的一端和浅的一端召唤他们,观察他们是否会跟着母亲的召唤,向“视崖”或“浅滩”爬去。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教材精讲-第1~3章【圣才出品】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人教版)教材精讲-第1~3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19世纪以前,真正的科学心理学还没有开始。

这一时期的心理学研究者是由哲学家、医生或生理学家兼任的,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思辩。

1879年,以冯特(Wilhelm Maximilian 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第一次确立了实验法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实验心理学由此成为科学心理学的先锋。

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由来一、冯特(一)生平1832年8月16日出生于德国海德堡附近的一个牧师家庭。

19岁进入杜宾根大学学习医学与哲学,后转入海德堡大学就读,在那里他广泛涉猎了解剖学、生理学、医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并对生理学产生兴趣浓厚。

在海德堡作生理学研究时,冯特关于心理学是独立的实验科学的概念开始出现。

在《对感官知觉学说的贡献》一书中,他阐述了关于新心理科学的思考和建议。

在这本书里,冯特第一次讲到“实验心理学”。

这本著作与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1860)一起常被看作新心理学著作诞生的标志。

1863年,冯特出版了《人与动物的心理讲义》,该书所探讨的许多问题都是实验心理学家们多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

1873—1874年,出版了《生理心理学原理》,被心理学界誉为科学心理学史上最伟大的著作。

冯特晚年兴趣发生了转变,在其最后的20年间完成了10卷巨著《民族心理学》。

1920年8月31日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病逝于莱比锡,享年88岁。

(二)研究贡献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实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

2.冯特提出必须用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入科学的殿堂。

3.冯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运用莱比锡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遍撒心理学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据统计,冯特的学生中有116人研究心理学课题,其中34人成为心理学界的知名学者,如霍尔(Hall, G. S.)、卡特尔(Cattell, J. M)、铁钦纳(Tichener, E. B.)等等。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名词解释及答案

郭秀艳《实验心理学》名词解释及答案

1.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2. 自然错觉3. 内隐记忆4. 暗适应5. 因变量6. 统计控制法7. 速度-准准确性权衡8. 被试内设计9. 实验者效应10. ROC曲线11. 减数法12. 双盲实验13. 等响曲线14. 多重记忆系统说15. 听觉掩蔽16. 良好图形法则17. 部分报告法18. 交互作用19. 开窗实验20. 恒定刺激法21. 人差方程22. 信号检测论的两个独立指标23. 实体镜24. 等高线25. 迁移适当加工理论26. 艾宾浩斯27. ABA设计28. 实验效度29. 错误记忆30. 特征整合理论31. 启动效应32. 直接验证33. 顺序量表34. 随机化法35. 系列位置效应36. 注意的双任务范式37. 情绪诱导法38. 观察法39. 相关法40. 实验法41. 自变量42. 镜画仪43. 控制变量44. 多变量设计45. 被试间设计46. 小样本设计47. 准实验设计48. 信度49. 正电子放射层扫描术(简称PET)50. 脑电技术(简称EEG)51. 脑磁图(简称MEG)52.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简称fMRI)53. 简单反应时54. 选择反应时55. 绝对阈限56. 相对阈限57. 最小变化法58. 平均差误法59. 对偶比较法60. 等级排列法61. 注意的操作定义62. 视适应63. 视敏度64. 双眼线索65. 时间知觉66. 序列回忆67. 对偶联合回忆68. 自由回忆69. 感觉记忆70. 短时记忆71. 长时记忆72. 内隐学习73. 前瞻记忆74. 回溯记忆75. 元记忆76. 客体记忆77. 出声思维78. 个体差异79. 一般能力80. 划消测验81. 动作技能82. 特殊能力83. 人格84. 大五人格85. A型人格模式86. B型人格模式87. 社会认知88. 从众89. 内隐社会认知90. 晕轮效应91. 纯粹接触效应92. 内隐自尊93. 相似性吸引94. 认知性的说服反应95. 决策后效应96. 次级内隐自尊效应97. 个人空间圈98. 工程心理学99. 心理负荷100.听力计101.深度知觉仪102.空间知觉测试仪103.时间知觉测试仪104.速度知觉仪105.简单反应计时器106.眼动仪107.记忆鼓108.速示器109.棒框仪110.环境心理学答案:1.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感到是一个完全稳定的或连续的光,闪光临界融合频率就是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实验心理学郭秀艳讲述郭秀艳《基础实验心理》重难点考卷一、选择题1. ( A )首次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到心理学的研究中,创立了心理物理学法。

A(费希纳 B(冯特C(艾宾浩斯 D(华生2. 在学年开始时,实验者测试了所有儿童的智商,然后从每班随机抽取几名儿童,告诉他们的班主任这些儿童“智力超常”。

学年结束时,再对所有儿童进行同样的测试,发现“智力超常”儿童智商分数提高的幅度明显超过其他儿童,这种现象称为( A )。

A(罗森塔尔效应 B(安慰剂效应C(要求特征 D(霍桑效应3. 用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阈限时,在递增序列中直到被试第一次报告( C ),该系列才停止。

A(相等 B(怀疑C(有 D(无4. 在用极限法测量绝对阈限时,如果在递增序列中求得阈值显著大于递减序列,则表示有( D )。

A(练习误差 B(疲劳误差C(期望误差 D(习惯误差5. 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测量方法是以下哪种( B )。

A(极限法 B(恒定刺激法C(平均差误法 D(最小变化法6. 在信号检测论的实验中,某被试虚报的次数为4,正确拒斥的次数为46,击中的次数为42,漏报的次数为8,该被试的击中率是多少( B )。

A(0.16 B(0.84C(0.08 D(0.927. 斯腾伯格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D )。

A(选择反应时法 B(减法反应时法C(简单反应时法 D(加法反应时法8. 下列哪个不属于注意过滤范式下的例子( B )。

A(负启动范式 B(提示范式C(整体局部范式 D(双侧任务范式 9. 振幅对应的视觉感受是( C )。

A(色调 B(饱和度C(明度 D(纯度10. 下列实验中,支持知觉直接性观点的是( A )。

A(视崖知觉实验 B(三维图形知觉测验C(透视错觉实验 D(知觉恒常性实验 11. 下列选项中,属于似动现象的有( C )。

A(火车的行驶 B(时针的转动C(活动的电影画面 D(旋转的餐厅 12. 短时记忆的容量约是( B )。

A(6 ? 2个组块 B(7 ? 2个组块C(8 ? 2个组块 D(9 ? 2个组块 13. 不能验证工作记忆中语音环路存在的是( D )。

A(无关言语效应 B(语音相似性效应C(词长效应 D(特征比较效应 14. 对自己的客体记忆进行认识、评价和监控的复杂认知系统是( D )。

A(前瞻记忆 B(工作记忆C(内隐记忆 D(元记忆15. 在实验中,要求被试每5分钟按一下电铃让外面的人进来是( B )的前瞻记忆。

A(基于活动 B(基于时间C(基于空间 D(基于事件16. ( C )将实验法应用于记忆的研究,创造性地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的研究材料,并首先提出了节省法,建立了遗忘曲线。

A(费希纳 B(冯特C(艾宾浩斯 D(华生17. 研究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系统地改变照明强度以确定工厂的最佳照明条件。

结果发现无论照明增强或减弱,工人的工作效率都在逐渐提高,这种现象被称为( D )。

A(罗森塔尔效应 B(安慰剂效应C(实验者效应 D(霍桑效应18. 用最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时,递增系列的上限是指( B )。

A(最后一次“+”和第一次非“+”的中点 B(最后一次非“+”和第一次“+”的中点C(最后一次非“,”和第一次“,”的中点D(最后一次“,”和第一次非“,”的中点19. 在用极限法测量阈限时,如果前一半测定的阈限显著小于后一半测定的阈限,就可以认为测定过程中有( D )的作用。

A(疲劳因素 B(练习因素C(期望因素 D(习惯因素20. 史蒂文斯用( D )得到数据建立了心理物理学上著名的心理物理函数——史蒂文斯定律。

A(感觉等距法 B(差别阈限法 C(分段法 D(数量估计法 21. 下列哪个不是信号检测论中所使用的指标( A )。

A(标准分Z B(似然比β C(报告标准C D(辨别力指标d’ 22. 在唐德斯ABC减法反应时实验中,B反应时代表的是( C )。

A(基线反应时 B(辨别反应时 C(选择反应时 D(简单反应时 23. 注意的( B )认为客体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前注意阶段;一个是特征整合阶段。

A(资源限制理论 B(特征整合理论 C(信息联接理论 D(过滤器理论 24. 不属于混色定律的是( D )。

A(补色律 B(替代律 C(居间律 D(恒常律 25. 不属于双耳声源方向判断的线索是( C )。

A(双耳周相差 B(双耳时间差 C(双耳空间差 D(双耳强度差 26 下列属于无觉察知觉的神经心理学证据的是( B )。

A(遗忘症 B(盲视C(失语症 D(失认症 27. 中央执行系统通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是( C )。

A(注意瞬脱范式 B(随机生成范式 C(线索提示范式 D(点探测范式 28. 内隐记忆研究中常见的间接测验有( A )。

A(残图辨认测验 B(模糊意义测验 C(错误联接测验 D(系列再生测验 29. 识记时的心境与回忆或再认时的心境匹配,会提高回忆或再认的效果,这种效应是( D )。

A(情绪一致性编码效应 B(情绪一致性提取效应 C(情绪对记忆的损害效应D(记忆的情绪依存性效应 30. 与前瞻记忆相对应的是( C )。

A(元记忆 B(错误记忆 C(回溯记忆 D(长时记忆二、名字解释1. 操作定义: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特征来界定变量的含义。

2. 被试内设计:指被试接受自变量所有水平的处理,其基本原理是,被试接受自变量所有水平的处理,然后比较相同被试在不同处理方式之间的行为差异。

该实验有效地控制了3. 暗适应: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出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适应时间约为25~30分钟。

暗适应是视细胞基本功能——感光功能的反映。

4. 启动效应: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接触而使得对这一刺激的加工易化。

启动效应有两种,一种是重复启动,指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等同的,即后呈现的测验刺激完全等同于前后呈现的启动刺激,另一种是间接启动,其允许前后呈现的刺激有所差别。

5. 速度——准确性权衡:指在实验过程中,被试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与反应准确性的标准来指导其反应行为。

反应时在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反应时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这使我们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

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当你急于做某件事时,你更可能出错,相反,当你试图准确地完成某件事时,如完成学期论文,为了达到预期的准确性,你必须放慢工作速度,这就是速度—准确性权衡的体现。

6. 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位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也称一种实验处理或一个实验条件,,其优点是是一种处理方式不会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但却有可能存在另一种额外变量,即不同处理水平的被试间差异7. 实验者效应:指主试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有意或无意的以某种方式,如动作、表情等,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自己的期望,这种现象就是实验者效应,也称为主试效应。

8. 元记忆:元记忆则反映人类记忆的独特特征,即对自己的记忆活动所进行的了解和控制,是个体所具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及监控系统,是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

9. 效度:分为外部效度和内部效度,内部效度指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外部效度,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被试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现象中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10. 恒定刺激法:又称固定刺激法,指以相同的次数呈现少数几个恒定的次数,通过被试觉察到每个刺激的次数来确定阈限三、简答题1. 举例说明因变量的指标有哪些,A、客观指标主要有,,1,反应速度。

例如,简单反应时、或潜伏期,走完一个迷津所需要的时间,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作业的数量等。

,2,反应速度的差异。

在现代认知心理学实验中,经常以反应速度的差异作为考察被试各种高级认知机能的指标。

,3,反应的正确性。

例如,选择反应的正确次数、走迷宫入盲巷的次数、跟踪盘离靶的次数或距离等。

,4,反应标准。

随着信号检测理论的广泛使用,诸如似然比β、报告标准C等就常被用来作为一种客观因变量指标。

,5,反应的难度。

有些作业可以定出一个难易等级,看被试或动物能达到什么水平,如斯金纳箱就有三个难度等级。

B、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被试的口语记录。

口语记录是指被试在实验时对自己心理活动进程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作回答的记录。

2. 简述唐德斯反应时ABC。

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

其基本逻辑思维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

且除此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作业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唐德斯吧把反应时任务分为三种,A反应表示简单反应,B反应表示选择反应,C反应表示辨别反应。

刺激辨认的心理操作所需时间,即辨别时间=C反应-A反应,反应选择的心理操作所需时间,即选择时间=B反应-C反应。

3. 简述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的种类。

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1,作业变量。

作业就是指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或者实验中所呈现的、和被试任务有关的某种刺激,例如,迅速呈现的字母串、记忆词表、错觉图形等,呈现这些刺激时要求被试作出特定的反应,。

如果把这些任务的任何特性作为自变量来操纵,则这种自变量就是一种作业变量。

,2,环境变量。

当被试进行某种作业时,如果改变实验环境的任何特性,那么改变了的环境特性就是环境自变量。

例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都可以作为自变量加以研究。

,3,被试变量。

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的被试的特性因素称为被试变量。

这些因素包括,被试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智力、教育水平、人格特征、动机、态度、内驱力等。

这种变量也是可以被实验者操纵而成为自变量的。

其中有的是实验者可以主动操纵加以改变的,通过主动操纵产生几个自变量水平,,而有的则是被试本身固有的、不能主动操纵的,只能进行测量,根据被试本身的特性分为几个自变量水平,。

4. 举例说明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有哪些,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排除到实验外去,、2、恒定法,指使得额外变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3、匹配法,匹配法旨在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

4、随机化法,把被试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

5、抵消平衡法,指通过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变量的目的的方法。

常见的抵消平衡法有ABBA 法和拉丁方设计法。

6、统计控制法在实验后采用协方差分析或偏相关等统计技术把影响结果的额外变量加以控制。

5. 什么是主效应与交互效应,请举例说明。

主效应,指由一个自变量的不用水平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出现在多因素试验设计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