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谈语文阅读的探究性学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亦谈语文阅读的探究性学习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探究学习,就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也就是要解决疑难。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呢?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该如何相机诱导呢?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性学习学生学习动机

一、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设疑,就是设计疑问,提出问题,即教师要结合新旧知识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独具匠心地设计一些探究性,发散性的问题,营造“心求通而未得”、“口语言而未能”的教学境界,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探究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和智能的准备。设疑包括创设情境和明确目标两个部分。

1.创设情境。情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的一种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内驱力,让每一个学生主动、积极、自主地学习。因此,从课堂教学伊始,就要求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以感染、激发学生潜在的认知兴趣,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播放视频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新颖、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譬如:我们在学习《安塞腰鼓》这篇文章时,利用视频片段,有舞有情,有声有色,让学生身临其境,领略舞蹈无尽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明确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确定教学目标,最

终目标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确定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明确这堂课“我想学到什么”,“我想知道什么”,“我想发现什么”,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我要学习”意识的强烈驱动下,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

二、注重学生的原始感悟,让学生各抒己见,启发思维

在阅读之初,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原始感悟,为探究学习提供机会,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传统的阅读教学过多强调学生如何发现和正确领悟作品的原意,而忽视了学生作为读者所具有的自由联想和创造性想象的力量。教师必须重视并善于捕捉学生阅读作品后的原始感悟,学生才会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畅所欲言。沈德潜先生说过:古人之言,包含无尽。后人读之,随其性情深浅高下,各有会心。由此,教师如果把教学的视角由作品转向学生,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与文本的平等自由的对话上,就更能体现阅读的意义。也只有这样,才能听到学生的不同理解,才会有碰撞和交流,才会打开探究之门。

三、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激疑,师生共同解疑

行成于思,思生于疑。敢于质疑,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标志,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中学语文教材也是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另外,中学生由于年龄、智力的差异,不可能没有疑问。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敢于质疑,而学生疑问的提出,教师的激疑是不可

或缺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奇巧关键之处,激发矛盾,促使学生懂思、愿思、会思。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往往可以采用以下的步骤:

1.通读感知,探究字词句意,逐个击破疑点。学生初读课文时,往往会碰到一些疑词难句,就会问:这个字什么意思?怎么读?那句话什么意思?然后在课文中做出疑问标记,这是探究阅读的最低层次。例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中“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锲而不舍。”的含义,学生初读很难理解,教师运用比较法进行引导,学生就会知道这里化用了《论语》中颜渊赞孔子的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进而理解作者意在赞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2.精读课文,把握思路主旨,进行质疑解疑。我们阅读文章,起初常会觉得无疑。但是如果从文章的思路、主旨、表现手法等方面研究,多问几个为什么,疑难就出来了,这是探究阅读比较高的层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由浅入深,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例如,学习鲁迅先生的《社戏》一课时,这篇文章写作的年代距学生生活较远,学生普遍反映没有什么可读的,我就让学生4人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是否有和作者一样的童年生活体验。在学生讨论发言后我问道:“这篇文章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激发我们这么多情感体验呢?”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偷豆很有趣”、“月光下行船写的好”、“景色描写的细腻生动”等。我顺势将教学推入下一个环节:研读课文中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语段,从表现

手法与感情等方面赏析……

3.品味课文,深入探究,质疑创新。现代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说过,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考,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因此,在细心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应该对作者的观点做出评判,这样的阅读才是有价值的阅读。才是创造性的阅读,是探究阅读的最高的层次。要求教师放飞学生的心灵,要将学生树立挑战权威的意识,不能一味的迷信书本。教师应运用角度转换法,启发学生用全新的观点和角度去深入探究,得出独到的见解。例如通过阅读课文《伟大的悲剧》,究竟怎么理解“伟大”和“悲剧”的联系与含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

在阅读中,我们老师要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不管问题的大小、价值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再者,要创造条件教给方法,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我们要常常引导学生围绕所学课文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文章的标题是否恰当,有没有更好的标题?文中的人物你怎么评价?对文章的主旨有没有不同的理解?等等,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分析。

四、注重操作,发展能力,落实反馈迁移训练

所谓操作,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精心设计有梯度、典型性、开放性、发散性的练习,包括观察、表达等,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探究阅读的拓展和延伸。例如,在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三段至第六段和第十段至第十八段时,首先,我让学生理解这两部分的内容,设计出

“课文分别选取三个片段材料(即研究唐诗、钻研楚辞、迈进‘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讲、带头游行示威)来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孜孜不倦的学者风范和无私无畏、言行一致的勇士精神”的疑难训练。接着让学生掌握课文选取的典型材料与中心的关系,以及通过几个典型材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设计出研究迁移性的练习,进行习作训练,如《可敬的xx》(可以写老师、父母、同学等),要求学生通过选取典型的材料写几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还可以进行迁移性阅读训练,如《父爱如山》等。

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学习方法,重视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精神状态,而且重视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学会符合学习规律的“自主探索”,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完整独立的人格,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探索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