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肿瘤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
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怀化医专病理教研室二○○三年二月病理学实验指导与报告熊蓉华舒筱灿李晓阳舒旭编吴和平审怀化医专病理教研室二○○三年二月前言病理学是学习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
学习中既要注意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意培养观察辨认各种病变的基本能力及学会病理临床联系,为学习临床学科打下基础。
为此,我们结合培养目标及本校实际,编写了这本病理学实验指导。
较之传统的实验指导,在内容安排上,增加了病例讨论的内容,以加强病理临床联系,培养同学们临床思维能力;同时增加了性病内容,弥补了教材内容设置之不足,在编写形式上,融《实验指导》与《实验报告》于一体,便于学生使用及教师批阅;同时选择了部分病变图照,由学生描述,更丰富了实验内容。
本实验指导分为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
病理解剖学部分由吴和平、熊蓉华、舒筱灿三位老师分别编写,病理生理学分由李晓阳老师编写。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错误难免,恳请各位师生在使用时随时指正,使之日臻完善。
病理教研室二○○三年二月目录前言第一部分病理学实验结论 (1)实验一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3)实验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7)实验三炎症 (12)实验四肿瘤(一) (16)实验五肿瘤(二) (20)实验六心血管系统疾病 (23)实验七呼吸系统疾病 (27)实验八消化系统疾病 (30)实验九泌尿系统疾病 (34)实验十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38)实验十一甲状腺疾病 (42)实验十二传染病(一) (44)实验十三传染病(二) (48)第二部分病理生理学实验实验须知 (51)实验一肺水肿 (54)实验二失血性休克 (57)实验三缺氧 (60)第一部分病理学实验绪论一、病理学实习目的病理学实习是病理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幻灯、课件、大体标本、病理切片、动物实验和病例讨论等,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通过实验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学习打下基础。
肿瘤实验报告实验结论
一、实验背景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生发展与细胞增殖和凋亡密切相关。
细胞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过程,对于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稳定、消除异常细胞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探讨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关系,为肿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观察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增殖情况;2. 评估肿瘤细胞凋亡水平;3. 分析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关系。
三、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采用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进行体外培养,置于含有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置于37℃、5%CO2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2. 细胞增殖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
将A549细胞以每孔2×10^3个细胞的密度接种于96孔板,分别培养0、24、48、72、96小时,每组设置3个复孔。
每孔加入10μl CCK-8试剂,孵育2小时后,用酶标仪检测各孔的吸光度值(OD值)。
3. 细胞凋亡实验: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
将A549细胞以每孔1×10^5个细胞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分别培养24、48、72小时,每组设置3个复孔。
收集细胞,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液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4.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四、实验结果1. 细胞增殖实验:A549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呈现出明显的增殖趋势,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率逐渐增加(P<0.05)。
2. 细胞凋亡实验:A549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5)。
3. 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关系:A549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即随着细胞增殖率的增加,细胞凋亡率逐渐降低。
五、实验结论1. A549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具有明显的增殖能力,且细胞增殖与培养时间呈正相关。
肿瘤实训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一、引言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为了提高我们对肿瘤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我们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肿瘤实训实验。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肿瘤疾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肿瘤实训实验的心得体会。
二、实训过程1. 实验准备在实训开始前,我们首先对肿瘤的基本知识进行了复习,包括肿瘤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肿瘤的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知识,为实验奠定了理论基础。
2. 实验操作(1)肿瘤组织切片制作: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肿瘤组织切片的制作方法,包括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等步骤。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切片制作技巧,为后续观察提供了高质量的切片。
(2)肿瘤细胞培养:我们学习了肿瘤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细胞传代、细胞冻存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肿瘤细胞的生长、分裂、凋亡等现象,进一步了解了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3)肿瘤标志物检测:我们学习了肿瘤标志物的概念、分类、检测方法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ELISA、免疫组化等检测方法,为肿瘤的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
(4)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我们学习了肿瘤相关基因、信号通路等分子生物学知识,并进行了相关实验操作,如PCR、Western blot等。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肿瘤分子生物学在肿瘤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3. 实验总结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对肿瘤疾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对实训过程中所学知识的总结:(1)肿瘤的定义、分类、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等基础知识;(2)肿瘤的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知识;(3)肿瘤组织切片制作、肿瘤细胞培养、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等实验技能;(4)肿瘤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三、实训心得体会1. 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肿瘤临床实验
肿瘤临床实验近年来,肿瘤成为全球范围内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重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治疗和预防肿瘤,肿瘤临床实验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重点讨论肿瘤临床实验的定义、目的、类型以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肿瘤临床实验的定义肿瘤临床实验是指在医学临床实践中对肿瘤治疗方法、药物疗效及副作用等进行评估和验证的过程。
它是通过对人体肿瘤患者进行观察、测试和干预来获得相关数据和实验结果,以推动肿瘤研究的发展。
肿瘤临床实验是新药研发和治疗方案设计的重要环节,为患者提供了更有效、安全的治疗选择。
二、肿瘤临床实验的目的1. 评估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肿瘤临床实验通过对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评估其对肿瘤病情的改善程度和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可能的副作用和风险。
2. 研究新药的合理性和疗效:肿瘤临床实验是新药研发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对新药的临床试验,评估其抗肿瘤效果、药物代谢和不良反应等特征,为新药上市提供科学依据。
3. 探索肿瘤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肿瘤临床实验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相关病理学变化和临床表现等数据,探究肿瘤的发病机制和规律,为肿瘤研究提供线索和指导。
三、肿瘤临床实验的类型1. 临床观察实验:这种实验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数据收集,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和副作用。
常见的临床观察实验包括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等。
2. 随机对照试验:这是目前肿瘤临床实验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通过随机分组,将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副作用。
3. 单盲和双盲试验:为了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肿瘤临床实验中常采用单盲和双盲试验设计。
单盲试验中患者不知道自己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双盲试验中患者和研究人员均不知道治疗方法,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四、肿瘤临床实验的重要性肿瘤临床实验在肿瘤研究和治疗中具有重大意义:1. 推动肿瘤治疗的进步:肿瘤临床实验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和方法,促进了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肿瘤实验报告肠腺癌
一、实验背景肠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肠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本研究旨在探讨肠腺癌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分析肠腺癌的病理特征。
2. 探讨肠腺癌的发生机制。
3. 评估肠腺癌的诊断方法。
4. 研究肠腺癌的治疗策略。
三、实验方法1. 病理学分析:收集肠腺癌患者的组织样本,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分子标志物表达及基因突变情况。
2. 动物实验:构建肠腺癌动物模型,观察肿瘤生长、转移及治疗反应。
3. 细胞实验:体外培养肠腺癌细胞系,研究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特性。
4. 诊断方法评估:比较不同诊断方法(如CT、MRI、肠镜、血清标志物等)对肠腺癌的诊断价值。
5. 治疗策略研究:探讨不同治疗手段(如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对肠腺癌的治疗效果。
四、实验结果1. 病理学分析:肠腺癌患者的组织样本中,肿瘤细胞呈浸润性生长,细胞核异型性明显,可见细胞核分裂象。
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肿瘤细胞中p53、Ki-67、C-Myc等分子标志物表达上调,TP53、APC等基因突变率较高。
2. 动物实验:构建的肠腺癌动物模型中,肿瘤生长迅速,部分模型出现肝转移。
治疗后,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缓,转移灶数量减少。
3. 细胞实验:肠腺癌细胞系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较强,细胞凋亡率较低。
4. 诊断方法评估:CT、MRI、肠镜等影像学检查对肠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血清标志物如CEA、CA199等对肠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5. 治疗策略研究:手术切除是治疗肠腺癌的主要手段,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其中,化疗药物如5-FU、奥沙利铂等对肠腺癌有一定疗效。
五、讨论本研究通过病理学、动物实验、细胞实验、诊断方法评估及治疗策略研究,揭示了肠腺癌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
肿瘤实验报告实验目的
一、实验背景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因此,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研究,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探讨肿瘤治疗的新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2. 探讨肿瘤治疗的新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3. 优化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研思维能力。
三、实验内容1. 肿瘤发生机制研究(1)观察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特点,如细胞形态、生长速度等。
(2)通过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研究肿瘤细胞的生长、凋亡、侵袭、转移等生物学特性。
(3)探究肿瘤细胞信号通路、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机制。
2. 肿瘤治疗研究(1)研究现有肿瘤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如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
(2)探讨新型肿瘤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如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
(3)分析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3. 实验方法优化(1)优化肿瘤细胞培养条件,提高细胞生长质量和稳定性。
(2)优化实验操作流程,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3)改进实验仪器设备,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四、实验预期结果1. 通过观察肿瘤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生长特点,了解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2. 通过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揭示肿瘤的发生机制。
3. 探索新型肿瘤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4. 优化实验方法,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
五、实验意义1. 本实验有助于揭示肿瘤的发生机制,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2. 本实验有助于探索新型肿瘤治疗方法,提高肿瘤治疗效果。
3. 本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研思维能力,为我国肿瘤防治事业贡献力量。
总之,本实验通过对肿瘤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为我国肿瘤防治事业做出贡献。
肿瘤的病理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病理特征;2. 掌握肿瘤的显微镜下观察方法;3. 认识肿瘤的组织学结构,如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浸润性生长等;4. 学会分析肿瘤的病理学诊断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肿瘤切片、正常组织切片;2. 仪器:光学显微镜、切片机、染色机、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镊子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肿瘤切片:取肿瘤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2. 观察正常组织切片:取正常组织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3. 对比分析肿瘤与正常组织的异同;4. 分析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如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浸润性生长等;5. 根据观察结果,进行病理学诊断。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肿瘤切片观察结果:(1)细胞异型性: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明显的异型性,如细胞大小、形状、核质比、核仁等;(2)核分裂象:肿瘤细胞核分裂象增多,且分布不均;(3)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破坏正常组织结构;(4)肿瘤间质:肿瘤间质包括血管、淋巴管、纤维组织等,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间质血管丰富,淋巴管扩张。
2. 正常组织切片观察结果:(1)细胞形态规则,大小均匀;(2)核质比适中,核仁不明显;(3)组织结构完整,无浸润性生长。
3. 对比分析: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具有明显的异型性、核分裂象增多、浸润性生长等特征,符合肿瘤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肿瘤的显微镜下观察方法,认识到了肿瘤的组织学结构,如细胞异型性、核分裂象、浸润性生长等。
同时,我们学会了分析肿瘤的病理学诊断依据,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实验讨论1. 肿瘤的异型性是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观察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有助于鉴别肿瘤与正常组织;2. 核分裂象的增多提示肿瘤细胞增殖活跃,对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3. 肿瘤的浸润性生长是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对肿瘤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4. 在病理诊断过程中,应结合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抗肿瘤药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评估某新型抗肿瘤药物(以下简称“药物A”)在体外及体内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果,并探讨其药效特点,为该药物的进一步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1. 体外实验材料:- 细胞株: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等。
- 药物A:纯度≥98%,规格为100mg/mL。
- 实验试剂: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青霉素-链霉素双抗等。
2. 体内实验材料:- 小鼠:Balb/c小鼠,体重18-22g。
- 药物A:纯度≥98%,规格为100mg/mL。
-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脱纤维蛋白原等。
三、实验方法1. 体外实验:- 细胞培养:将细胞株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置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
- 药物A作用:将细胞接种于96孔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A,培养24小时后检测细胞活性。
- 细胞活性检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计算抑制率。
2. 体内实验:- 肿瘤模型建立: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药物A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
- 肿瘤体积测量:每周测量肿瘤体积,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
- 肿瘤重量测量: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取肿瘤组织称重,计算肿瘤重量抑制率。
四、实验结果1. 体外实验结果:- 药物A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等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5.2μM、8.0μM、6.5μM。
2. 体内实验结果:- 药物A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实验组肿瘤体积抑制率为64.3%,肿瘤重量抑制率为63.5%。
五、讨论1. 药物A在体外及体内实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2. 药物A的IC50值较低,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
3. 药物A在体内实验中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六、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药物A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有望成为新型抗肿瘤药物。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四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四1、单选作HLA-Ⅱ类分子分型时,应用最广,最简便快捷和精确的方法是()A.SBTB.PCR-SSOC.PCR-SSPD.RFLPE.以上均不对答案(江南博哥):C参考解析:PCR-SSP(Sequence specific primer,序列特异性引物)是一种基因多态性分析技术,可用于HLA复合体及其他具有多态性特点的基因分型。
2、单选结合()可用于精原细胞瘤的分型和分期A.AFP和HCGB.AFP和睾酮C.睾酮和HCGD.AFP和雌激素E.HCG和雌激素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AFP和HCG结合用于精原细胞瘤分型和分期,精原细胞瘤可分为精原细胞型、卵黄囊型、绒毛膜上皮细胞瘤和畸胎瘤。
精原细胞型AFP正常,HCG升高;卵黄囊型AFP升高,绒毛膜上皮细胞瘤HCG升高,而畸胎瘤两者均正常。
考点:临床常规检测的肿瘤标志物3、单选以下肿瘤标志物中属于胚胎抗原类的是()A.CA125B.ACTHC.hCGD.PAPE.CEA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AFP和CEA等属于胚胎抗原类,ACTH和hCG属于激素类,CA125属于糖链抗原类,PAP属于酶类。
4、单选不作为肿瘤标志的是()A.胚胎性抗原B.糖链抗原C.某些激素D.癌细胞抗体E.癌基因的产物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肿瘤抗原不容易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发生,肿瘤发生时不容易检测到抗体。
5、单选患者,女,48岁。
左乳无痛性包块1个月。
查体:左乳可触及蚕豆大包块,表面粗糙,边缘不整,活动度差,包块表面皮肤有橘皮样改变,左腋下可触及黄豆大淋巴结,均无触痛。
诊断:左乳腺肿瘤。
选择血清中高表达的乳腺癌肿瘤标志()A.AFP、CEAB.CA15-3、CEAC.AFP、CA15-3D.CA125、CEAE.CA125、CA15-3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CA15.3在健康人血清中含量很少,30%~50%乳腺癌患者明显增高,也是监测乳腺癌术后复发的最佳指标,CEA是乳腺癌诊断的参考指标。
肿瘤临床试验基本知识
肿瘤临床试验基本知识
肿瘤临床试验是通过人类体内对抗肿瘤药物或治疗方法进行的科学研究。
以下是关于肿瘤临床试验的基本知识:
1. 目的:肿瘤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新的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以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2. 分类:肿瘤临床试验可以分为四个阶段:I相试验(初始安
全性),II相试验(有效性评估),III相试验(与标准治疗
比较),以及IV相试验(上市后监测)。
3. 设计:肿瘤临床试验可以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不同的治疗组,其中一个组接受新治疗方法,另一个组接受标准治疗或安慰剂。
4. 参与者:肿瘤临床试验的参与者通常是已被诊断为癌症的患者。
他们需要符合特定的入选标准,并经过详细的评估和知情同意程序。
5. 伦理审查:所有的肿瘤临床试验都需要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和批准。
这确保了试验的科学性和患者的安全。
6. 安全性评估:肿瘤临床试验中的患者会接受定期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评估,以及对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和副作用的详细记录。
7. 终点指标:肿瘤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指标通常是生存率(如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和疾病缓解率。
其次还有一些次要终点指标,如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治疗耐受性等。
8. 数据分析和解读:肿瘤临床试验的数据通常会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评估新治疗方法与标准治疗的差异性和潜在的风险。
这些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更加理性和明智的治疗决策。
需要注意的是,参与肿瘤临床试验是一项严肃的决定,患者和家属应当充分了解试验的信息和风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出决策。
病理学实验教案肿瘤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病理学实验教案-肿瘤篇课时安排:每章节2学时,共10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肿瘤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
2. 掌握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3. 熟悉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4. 能够分析肿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并进行初步的病理诊断。
教学内容:1. 肿瘤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2. 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3.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4. 肿瘤的诊断标准5. 常见肿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初步诊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肿瘤的基本概念、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检查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掌握肿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和诊断标准。
3. 实验操作法:让学生亲自操作显微镜,观察肿瘤病理切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肿瘤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病理切片观察:评估学生对肿瘤病理形态特点的识别能力。
3. 病例分析:评估学生对肿瘤诊断能力的运用。
二、第一章节:肿瘤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教学内容:1. 肿瘤的定义:介绍肿瘤的概念、特征和生物学行为。
2. 肿瘤的分类:讲解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分类及区别。
3. 肿瘤的命名原则:介绍肿瘤的命名规则和命名方式。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肿瘤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
2. 互动问答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巩固知识点。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肿瘤定义、分类和命名原则的理解程度。
三、第二章节: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教学内容:1. 肿瘤的病因:介绍肿瘤的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感染因素等。
2. 肿瘤的发病机制:讲解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分子机制。
3. 肿瘤的临床表现:介绍肿瘤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肿瘤的临床表现。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肿瘤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理解程度。
4.形态学实验二-肿瘤1
正常鳞状上皮
乳头状瘤
乳头状瘤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正常腺瘤ຫໍສະໝຸດ 腺瘤正常腺癌
实验四 肿瘤(一)
1、切片标本
肿瘤1—乳头状瘤、肿瘤2—鳞状细胞癌(画图)、肿瘤4—直肠息 肉状腺瘤、肿瘤5—直肠腺癌
2、大体标本
肿瘤3—卵巢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肿瘤4—卵巢粘液性囊腺瘤、 肿瘤11—结肠胶样癌、肿瘤5—结肠多发性息肉病、肿瘤6—食管 癌(蕈伞样)、肿瘤8—胃癌-浸润型、肿瘤16—乳腺癌-浸润型、 肿瘤7—胃癌-溃疡型、肿瘤10—直肠癌-息肉型、肿瘤15—子宫平 滑肌瘤、肿瘤17—阴茎癌、泌尿3—膀胱癌、肿瘤18—肺转移性恶 性肿瘤、肿瘤26—畸胎瘤恶变、消化8—慢性胃溃疡恶变
病理学实验教案
《病理学》实验教案
课程类别: 考察课
授课对象 (专业、层次) :
学时班次:学时
教材选用:《病理学实验指导》马跃荣肖桦主编,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病理学》,黄启福王谦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苏宏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传染病学》第二版,李兰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讲教师:
教案完成时间:年月
学科审阅意见:
__________ (课程负责人签名)
__________ (主管领导签名)
年月日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教案。
实验四肿瘤
实验四肿瘤一、实验目的1.掌握肿瘤的一般形态、异型性、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的命名原则和分类2.掌握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癌与肉瘤在形态上的区别3.掌握鳞状细胞癌、腺癌的组织学特征二、实验内容(一)大体标本观察1.乳头状瘤:标本为皮肤肿物,表面呈细乳头状外观,突出于皮肤表面,肿物基底部呈细“蒂”状。
2.乳腺纤维腺瘤:肿瘤为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包膜,切面灰白色,可见纵横交错编织状条纹,还可见大小不等的裂隙(此为扩张的腺腔)。
3.卵巢浆液性囊腺瘤:肿瘤有完整包膜,切面多为单房性(内容之清亮浆液已流失),内壁光滑,部分腺上皮增生形成向腔内突出的细小乳头状物。
4.卵巢粘液性囊腺瘤:肿瘤呈球形或椭圆形,表面不平,呈现许多大小不等的囊性结节。
切面为多房性,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壁光滑,囊壁较薄,有的囊壁可厚薄不均,囊腔内含灰白色或灰褐色的胶冻样粘液,系粘液凝固而成,灰褐色是因为有出血所致。
5.阴茎癌:肿瘤组织呈菜花状、灰白色,干燥质硬,表面凸凹不平,同时向深层组织内浸润,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6.肠癌:肿瘤突出于肠粘膜表面,呈息肉状或乳头状,表面凸凹不平,切面肿瘤为灰白色,基底部宽大,并向肠壁浸润性生长,致使肠壁增厚、肠腔狭窄。
7.溃疡型胃癌:胃粘膜面有一溃疡型肿物突入胃腔内,呈不规则的火山口状,边缘呈堤状隆起,溃疡底部凸凹不平,有出血、坏死,周围粘膜皱襞有中断现象。
8.纤维瘤:标本全部为肿瘤组织,呈结节状,有完整的包膜,边界清楚。
切面灰白色,硬韧,有纵横交错的编织状纹理。
9.脂肪瘤:标本全部为肿瘤组织,扁圆形,略呈分叶状,淡黄色,有极薄的完整包膜,质地较软。
切面似正常脂肪组织,其中散在少量纤维组织间隔。
10.子宫平滑肌瘤:标本为全切子宫。
子宫形状已改变,几乎难以辩认。
肌瘤多个,大小不等,圆形,质硬,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切面灰白色,可见编织状纹理。
瘤体多位于子宫壁肌间(肌壁间肌瘤)呈结节状,突入宫腔内的瘤体(粘膜下肌瘤)呈息肉状。
肿瘤的临床实验是指
肿瘤的临床实验是指在医学研究领域中进行的一系列临床试验,旨在评估肿瘤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肿瘤临床实验是为了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推动肿瘤治疗的进步。
本文将介绍肿瘤临床实验的定义、目的、分类和重要性。
一、肿瘤临床实验的定义肿瘤临床实验是指在肿瘤患者身上进行的一系列科学实验,目的在于评估和验证新的肿瘤治疗方法或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些实验通常包括临床试验的前期研究、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临床试验的监测和评估等多个阶段。
二、肿瘤临床实验的目的肿瘤临床实验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们旨在评估和验证新的肿瘤治疗方法或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和科学的数据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和病患提供更准确的治疗依据,指导肿瘤治疗的决策和方案选择。
其次,肿瘤临床实验还可以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挖掘治疗肿瘤的潜在新靶点和新机制。
最后,肿瘤临床实验还可以推动肿瘤治疗的进步,促进肿瘤医学的发展和创新。
三、肿瘤临床实验的分类肿瘤临床实验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分析。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早期临床试验和晚期临床试验。
早期临床试验通常是在小规模的患者群体中进行,着重评估治疗方法或药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晚期临床试验则是在较大规模的患者群体中进行,旨在评估治疗方法或药物的疗效。
按照实验设计的不同,肿瘤临床实验可以分为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是将患者随机分配到接受不同治疗方案的组别,通过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疗效差异来评估治疗方法或药物的效果。
非随机对照试验则是根据临床医生或患者的选择,将患者分配到不同的治疗方案中,比较不同方案之间的疗效。
除了以上分类方式,肿瘤临床实验还可以按照研究目的和实验特点进行分类,如干预实验、预防实验、观察实验等。
四、肿瘤临床实验的重要性肿瘤临床实验对于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评估和验证新的肿瘤治疗方法或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以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科学、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肿瘤发生与转移机制实验报告
肿瘤发生与转移机制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肿瘤发生与转移的机制。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肿瘤的发生与转移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与转移、肿瘤血管生成等。
同时,我们还探索了一些潜在的治疗策略,以期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部分:肿瘤发生的机制在这一部分,我们研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存活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而细胞凋亡的程度受到抑制,这导致了肿瘤的形成。
进一步的实验发现,一些因子,如基因突变和癌基因的活化,对肿瘤细胞增殖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第二部分:肿瘤的侵袭与转移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是导致肿瘤恶化和复发的关键步骤。
本实验通过使用细胞迁移和转移模型,研究了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机制。
结果显示,肿瘤细胞通过改变胞外基质的结构和细胞—细胞相互作用,增强了其在体内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此外,我们发现一些转移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升高,进一步促进了肿瘤细胞的转移。
第三部分: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是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因素。
在这一部分,我们研究了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肿瘤细胞能够产生多种血管生成因子,这些因子激活内皮细胞并促进新血管的形成。
这进一步为肿瘤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从而促进了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第四部分:肿瘤治疗策略的探索最后一部分,我们探索了一些潜在的肿瘤治疗策略。
通过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一些新的靶向治疗方法,如肿瘤抑制基因的治疗和免疫治疗,可能对肿瘤的治疗起到显著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一些其他策略,如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侵袭,以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思路。
结论:综上所述,肿瘤发生与转移是由多个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以及肿瘤血管生成等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一步研究肿瘤的机制,并探索潜在的治疗策略,对于预防和治疗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希望这些研究结果能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
B16预实验肿瘤变化
第一组白蛋白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00第四天43435332第五天65646444第六天75656543第七天75745644第八天86867776第九天77766555第十天87887786瘤 重 2.03 1.980.661第二组免疫球蛋白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00第四天42223322第五天53344433第六天64625433第七天64525543第八天64535554第九天54434453第十天55434443瘤 重0.460.10.20.08第三组P6(500μg)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00第四天11112121第五天21324332第六天32435474第七天53435474第八天53445464第九天66656564第十天77656564瘤 重 1.070.620.60.69第四组P6(2000μg)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00第四天21112121第五天21113232第六天22222133第七天43334344第八天55434344第九天55435444第十天65545554瘤 重0.80.540.560.45第五组P7(500μg)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尾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22第四天11213132第五天22323143第六天32323143第七天43334353第八天54545353第九天55555353第十天77555353瘤 重 1.130.540.390.4第六组P7(2000μg)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1121第四天22222222第五天32222222第六天43322232第七天44433353第八天54544454第九天64556465第十天64556675瘤 重0.490.340.610.7第七组P1(500μg)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22第四天11221143第五天32534243第六天32544243第七天43644344第八天43664344第九天53755444第十天54775455瘤 重0.390.890.40.45第八组P1(2000μg)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00第四天21212111第五天22323332第六天32334332第七天32434333第八天33444433第九天43544453第十天44544453瘤 重0.220.190.150.32第九组P3(500μg)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00第四天22322121第五天42333343第六天43433354第七天53553355第八天54664364第九天54665455第十天0.350.590.30.37瘤 重第十组P3(2000μg)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00第四天22322121第五天42333333第六天42433354第七天43543364第八天43554374第九天53664474第十天53665574瘤 重0.210.670.90.78第十一组生理盐水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32第四天32313144第五天53335365第六天63545475第七天65557576第八天75757577第九天75667786第十天76778796瘤 重0.92 1.21 1.33 1.29第十二组5-fu(1000μg)瘤体积第一组左右双尾第零天00000000第一天00000000第二天00000000第三天00000000第四天22333233第五天32333333第六天33333333第七天43333333第八天44544433第九天44444333第十天44444233瘤 重0.270.150.10.2无00000000215354537564860.65尾无000000000000000042224343645347456555645376540.540.2尾无000000000000000011111122545454546454655577551.220.36尾无000000000000000021222132223243644465656666770.8 1.01无00000000112132434343430.35无0000000021323333445565无00000021434343434455650.73无00000022223343525353530.29无00000000114243445465无00000000114242535455660.92无00000041527575858596982.03无0000002133434444444454 0.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肿瘤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肿瘤的一般形态、异型性、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的命名原则和分类
2. 掌握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癌与肉瘤在形态上的区别
3. 掌握鳞状细胞癌、腺癌的组织学特征
二、实验内容
(一)大体标本观察
1.乳头状瘤:标本为皮肤肿物,表面呈细乳头状外观,突出于皮肤表面,肿物基底部呈细“蒂”状。
2. 乳腺纤维腺瘤:肿瘤为圆形或椭圆形,有完整包膜,切面灰白色,可见纵横交错编织状条纹,还可见大小不等的裂隙(此为扩张的腺腔)。
3. 卵巢浆液性囊腺瘤:肿瘤有完整包膜,切面多为单房性(内容之清亮浆液已流失),内壁光滑,部分腺上皮增生形成向腔内突出的细小乳头状物。
4. 卵巢粘液性囊腺瘤:肿瘤呈球形或椭圆形,表面不平,呈现许多大小不等的囊性结节。
切面为多房性,见大小不等的囊腔,内壁光滑,囊壁较薄,有的囊壁可厚薄不均,囊腔内含灰白色或灰褐色的胶冻样粘液,系粘液凝固而成,灰褐色是因为有出血所致。
5. 阴茎癌:肿瘤组织呈菜花状、灰白色,干燥质硬,表面凸凹不平,同时向深层组织内浸润,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
6.肠癌:肿瘤突出于肠粘膜表面,呈息肉状或乳头状,表面凸凹不平,切面肿瘤为灰白色,基底部宽大,并向肠壁浸润性生长,致使肠壁增厚、肠腔狭窄。
7.溃疡型胃癌:胃粘膜面有一溃疡型肿物突入胃腔内,呈不规则的火山口状,边缘呈堤状隆起,溃疡底部凸凹不平,有出血、坏死,周围粘膜皱襞有中断现象。
8. 纤维瘤:标本全部为肿瘤组织,呈结节状,有完整的包膜,边界清楚。
切面灰白色,硬韧,有纵横交错的编织状纹理。
9.脂肪瘤:标本全部为肿瘤组织,扁圆形,略呈分叶状,淡黄色,有极薄的完整包膜,质地较软。
切面似正常脂肪组织,其中散在少量纤维组织间隔。
10. 子宫平滑肌瘤:标本为全切子宫。
子宫形状已改变,几乎难以辩认。
肌瘤多个,大小不等,圆形,质硬,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
切面灰白色,可见编织状纹理。
瘤体多位于子
宫壁肌间(肌壁间肌瘤)呈结节状,突入宫腔内的瘤体(粘膜下肌瘤)呈息肉状。
平滑肌瘤也可生长在浆膜下,突入盆腔内(浆膜下肌瘤)。
11. 股骨骨肉瘤:股骨下端已被瘤组织破坏,局部膨大、增粗呈巨块状,切面呈灰红色,骨皮质及骨髓腔已被瘤组织侵犯并侵入周围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12.纤维肉瘤:带皮肤结节性肿物一个,肿瘤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清,无包膜,切面呈灰红色,均匀细腻似鱼肉状,部分区域有出血坏死而成暗褐色。
13.畸胎瘤:肿瘤包膜完整,切面见多为囊性,囊腔内含有大量灰黄色皮脂样物、毛发等。
囊的内壁上可见结节状隆起(头结节),其上可见含有骨、软骨,甚至牙齿等。
14.恶性黑色素瘤:在趾甲下可见一球形肿物,呈灰黑色,表面不光滑,该处之正常组织已为肿瘤组织所破坏,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
(二)病理切片观察
1.皮肤乳头状瘤:瘤组织呈乳头状生长。
乳头的表面被覆增生的鳞状上皮,细胞无异型,并呈现正常的各层次分化,基底膜完整;轴心为含有血管的纤维结缔组织。
2. 结肠息肉状腺瘤:瘤细胞呈腺样排列,与正常肠腺比较,腺体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排列密集,但瘤细胞仍为单层柱状,核小无异型;腺体之间可见少量纤维结缔组织间质。
3. 乳腺纤维腺瘤:肿瘤周边有纤维包膜。
肿瘤实质由增生的乳腺腺体结构及乳腺小叶特殊的纤维结缔组织两种成分组成,增生的腺上皮分化良好,呈立方、柱状或扁平状,单层或复层排列,与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相似,在基底膜与上皮细胞之间尚可见到肌上皮细胞;腺体周围及腺体间为纤维结缔组织。
4. 纤维瘤:瘤组织由分化成熟的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构成,瘤细胞束呈旋涡状排列。
高倍镜下,瘤细胞与正常纤维细胞相似,细胞呈长梭形,胞核杆状,着色深;瘤细胞间可见少量结缔组织间质。
5. 脂肪瘤:肿瘤组织边缘可见较薄的纤维包膜,肿瘤实质成分为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排列紊乱,瘤细胞中央有一大脂滴,胞浆位于细胞周缘,包绕脂滴;间质为含有血管的纤维组织,多少不一,将瘤细胞团分隔成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的小叶结构。
6. 平滑肌瘤:肿瘤有包膜,瘤细胞成束走行,相互编织。
瘤细胞在形态上与正常的平滑肌细胞相似,呈梭形,胞浆红染,胞核多为两端钝圆的杆状,无异型。
7.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呈巢状排列,癌巢间有结缔组织间质。
癌巢外层细胞呈立方形,相当于基底层细胞;其内为多层排列紊乱的多角形癌细胞,核大、多形,核浓染且
分布不均,核仁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有的癌细胞间可见到细胞间桥;癌巢中心可见同心层状红染的角化物质,即角化珠(癌珠)。
8.肠腺癌:首先找见正常肠粘膜和癌变交界处;然后,重点观察肠腺癌区域:该处腺体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排列紊乱,并向粘膜下层、肌层内浸润性生长,甚至达浆膜层;癌细胞排列成复层,异型性明显,核大且不规则,染色质颗粒粗大、深染,核仁清楚,易见病理性核分裂。
癌巢之间为纤维组织间质,可有炎细胞浸润。
9.纤维肉瘤:瘤细胞散在排列,与间质混杂存在。
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多呈梭形,胞浆较少,胞核体积明显增大,呈梭形、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有明显异型性,核染色加深,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及少数瘤巨细胞,还可见出血、坏死区;纤维间质少,但血管丰富。
10.平滑肌肉瘤:瘤细胞似平滑肌细胞,呈长梭形,聚集成束,纵横交错排列或杂乱排列,间质血管丰富。
高倍镜下,瘤细胞明显异型,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可呈长梭形、短梭形、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核增大,且大小不等,染色质增多,颗粒粗糙,核仁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纤维间质含量少。
三、作业绘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腺癌、纤维瘤、纤维肉瘤的镜下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