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山草香分享了15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指导思想: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响应同志关于“电脑从娃娃抓起”的精神,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的有利条件和氛围,以普及电脑知识为主旨,使学生经过系统的、有目的的学习和培训后,了解和掌握相应的电脑操作知识和使用技能,培养学生初步的信息素养,为适应信息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矗二、基本要求:少年儿童学习电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是新的历史时期的社会需要,但同时又是一个颇有难度的研究课题。
教学中既需要顾及儿童的年龄特点,采用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材和手段,又不能简单的照搬成人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使孩子们感到“真好玩”、“很好用”,继而自觉的探求“怎么用”,引导他们进入计算机世界的广阔天地,培养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
在课程选择中,也要根据儿童特点,计算机本身的专业教学内容和课时不宜过多,并且要穿插在其他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应侧重于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学习、计算机娱乐等项目上,如用计算机绘画、设计板报、写作文、益智游戏、教授学习软件的使用等。
三、工作重点:1、五一前完成对学校的门户网站的改版工作并及时更新内容。
2、维护好学校的internet网络,保证教学资源的使用。
3、全面维护学校各电脑的健康,让全体教师和学生都能充分利用电脑进行工作和学习。
4、细致地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所有长,增强电脑的应用能力。
5、准备好区进行的中小学一百名师生的电脑知识竞赛。
四、教学任务:本学期,我依然担任一、二、三、五、六年级的教学,共十八课时。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现定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如下:一年级:初步学习画图软件的各工具的使用,为二年级上学期打好基矗二年级:重点进行指法训练,使学生掌握在计算机上正确地运用指法进行输入。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创新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包括操作系统的使用、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等;2.了解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能够安全地上网、搜索信息,并能够判断信息的可靠性;3.掌握常见的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制作等;4.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使用Scratch等工具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计算机操作技能–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开机、关机、软件的安装和卸载等。
教师将采用示范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技能。
2.互联网的使用–学生将学习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浏览器的使用、网页的搜索与浏览等。
教师将通过课堂讲解和实例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
3.办公软件的使用–学生将学习常见的办公软件,包括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和演示文稿软件等。
教师将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和使用这些软件。
4.程序设计基础–学生将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算法、逻辑结构和编程语言等。
教师将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和Scratch等工具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来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
5.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将通过参加信息技术创新项目和比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将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活动,并提供指导和支持。
三、教学评价与反馈本课程的教学评价与反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反馈与建议。
学生可以通过提交作业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课堂表现评价–教师将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主动参与讨论、积极回答问题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鼓励和肯定。
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开展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技术课程开展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及方案、评价和修改教学设计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等几个方面。
教学设计要求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诸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强调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思维方式,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各教学要素相辅相成,提高和确保教学系统整体的最优效应。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是指微观教学设计,包括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和微观教学设计。
其中课时教学设计是以某堂课的教学为设计对象,而此处的微观教学设计则指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
2、教学设计的操作步骤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学习需求分析:从教材的角度出发,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教学内容分析: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必备、辅助的知识技能,要教哪些内容。
(3)教学对象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起点水平与学习特点。
(4)、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时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制定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
(5)、教学策略设计:主要解决“如何教、如何学”,要同时考虑目标、内容学生、时间、教学条件等要素,从争取整体教学效益的角度正确选择教学策略。
如程度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认知教学策略、掌握学习策略、和谐教学策略等。
(6)、教学媒体设计:根据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适时使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在运用媒体上,主张恰如其分,和谐、统一,不要为使用媒体而用媒体,避免与整体教学过程的脱节。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教学设计及万能模板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教学设计及万能模板小学信息技术教案教学设计及万能模板一.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应能掌握以下技能和知识:1. 熟悉计算机基本操作,包括开机、关机、文件操作等;2. 了解各种常见的计算机软件及应用,如字处理、图片处理、网络等;3. 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全面、准确、及时地获取、处理和交流信息;4. 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研究和创新,并培养信息技术创新意识。
二.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如下:1. 计算机基本操作- 计算机硬件及配件的认识- 计算机系统软件的认识- 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的研究2. 计算机软件应用- 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图片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网络应用基础知识的研究3. 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交流- 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4.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万能模板-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模板三.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解法”、“互动式教学法”、“课外实践和任务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 教学评价本课程主要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课堂作业、课外任务完成情况等内容。
五. 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主要教学资源包括:- 计算机硬件,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 计算机软件,如字处理软件、图片处理软件等。
六. 参考文献1. 《信息技术教学指导纲要(2011版)》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3. 《教师用电脑全攻略》。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教案
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教案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1.1 课程导入介绍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1.2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1.3 信息技术的分类介绍输入、输出、存储、传输等基本技术讲解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等组成部分1.4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讲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优势介绍常见的教学辅助工具和软件第二章:计算机基本操作2.1 计算机硬件认识讲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进行实物展示和操作演示2.2 操作系统的使用讲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界面进行操作系统的实际操作演示2.3 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讲解Word、Excel、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的基本功能进行实际操作演示2.4 计算机的基本维护讲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维护方法第三章:网络与通信3.1 计算机网络基础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网络协议和网络设备3.2 互联网的基本使用讲解互联网的接入方法和常用应用进行实际操作演示3.3 网络安全与道德规范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强调网络道德规范的重要性3.4 电子邮件的使用讲解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第四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4.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讲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和挑战介绍常见的教学辅助工具和软件4.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和策略讲解整合的原则和步骤分享成功的整合案例和经验4.3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利用讲解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分类和获取方法强调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重要性4.4 信息技术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讲解信息技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五章:信息素养与道德规范5.1 信息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讲解信息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强调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5.2 信息检索与评估讲解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技巧介绍信息评估的标准和工具5.3 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讲解网络道德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强调在网络环境中遵守道德和法律规范的必要性5.4 信息安全与自我保护讲解个人信息保护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在网络环境中注意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第六章:编程与算法6.1 编程基础介绍编程语言的种类和特点讲解编程的基本概念和逻辑思维6.2 常见编程语言介绍讲解Python、Scratch等编程语言的基本用法进行实际操作演示6.3 算法与算法思维讲解算法的定义和重要性介绍常见的算法思想和方法6.4 编程实践与创新强调编程实践的重要性探讨如何通过编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七章:多媒体与动画制作7.1 多媒体技术基础讲解多媒体技术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多媒体硬件和软件设备7.2 图像和音频处理讲解图像和音频处理的基本方法介绍常用的图像和音频处理软件7.3 视频制作与编辑讲解视频制作的基本流程介绍常用的视频编辑软件和技巧7.4 动画制作与设计讲解动画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常用的动画制作软件和技巧第八章:与物联网8.1 基础讲解的定义和发展历程介绍的应用领域和前景8.2 编程实践讲解编程的基本方法进行实际操作演示8.3 物联网技术基础讲解物联网的定义和组成介绍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8.4 物联网项目实践强调物联网项目实践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九章:信息技术的道德与法律规范9.1 信息技术道德规范讲解信息技术道德规范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遵守信息技术道德规范的必要性9.2 信息技术法律法规讲解信息技术法律法规的种类和内容强调在信息技术领域遵守法律法规的必要性9.3 网络安全与个人防护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护措施强调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9.4 社会责任与网络素养讲解网络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提高网络素养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第十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评价10.1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原则讲解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念10.2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与方法讲解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强调创新性和实践性教学方法的重要性10.3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与反思讲解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类型和原则强调教学评价与反思对教学改进的重要性10.4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享与讨论分享成功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以提高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课教案
信息技术课教案第一节:引言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不断更新换代,导致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
本篇文章将探讨如何制定一份优秀的信息技术课教案。
第二节:确定教学目标一个好的教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这一步骤中,教师应该明确课程的核心概念和技能,以及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成果。
例如,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可以设定目标为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安全使用互联网以及掌握一定的编程知识。
第三节: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资源在制定教案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现如今,有许多优质的信息技术课教材和在线资源可供选择。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材和资源来提供给学生。
第四节:设计实践性的任务信息技术课需注重实践性的任务设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小项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术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网页,或者编写一个小程序。
第五节:制定时间安排和教学步骤制定教案时,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并设计详细的教学步骤。
在时间安排上,教师应确保足够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自主学习。
在设计步骤上,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进程,将复杂的概念和技能分解为小步骤,逐渐引导学生完成任务。
第六节: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自主学习在其中尤为重要。
教师可以设立自主学习时间,通过提供相关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学习站点,学生可以在其中找到学习资料、教学视频和练习题,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第七节: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信息技术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新性的任务,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新颖的APP,或者提出一个创意的网站设计。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优秀9篇)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奉并服从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处与低处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当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共享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优秀9篇),希望能够予以您一些参考与帮忙。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一任务驱动教学以任务为主线,师生围绕任务互动,学习以“完成任务为标志”。
任务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一堂课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联结学问与本领的桥梁,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特指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的某个或多个实际问题。
任务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封闭型的,另一种是开放型的。
任务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是问题提出的表现,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为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在设计任务时要侧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设计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首先,明的确在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细化并渗透到任务中去。
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同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培育目标。
实在教学时,要引导同学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加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进展。
任务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老师在总目标的'框架上,把其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将实在教学内容细化为多个易把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的任务来体现课程目标。
其次,正确认得教学目标的完整性,使任务设计有的放矢。
一方面,信息素养的培育是一个整体过程,任务的设计要兼顾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次,避开教学目标的片面化,重视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进展,不能人为地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简单活动孤立实施。
另一方面,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并不是牵强附会地将信息素养的各层面都融入一两个任务中去实现。
罗列出信息化教学设计流程
罗列出信息化教学设计流程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益深远。
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教学活动,需要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下面将罗列出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流程。
1. 确定教学目标:首先,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这对于教学的整体规划非常关键,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2. 分析目标受众:其次,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接受信息的喜好,因此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到受众群体的多样性。
3. 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和资源: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和资源。
这包括各类教学软件、网络资源、多媒体设备等。
选择合适的工具和资源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4. 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还涉及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师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出有趣、互动性强的教学课程。
同时,教师还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等。
5. 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学习活动:信息化教学设计还需要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学习活动。
教师需要确定课程的时间安排,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以及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6. 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信息化教学设计完成后,教师需要开始实施教学计划。
这包括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和资源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调整。
7. 评估学生学习成果: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最后一步是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需要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如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改进。
信息化教学设计流程的关键在于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馈和调整。
只有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结起来,信息化教学设计流程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目标受众、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和资源、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学习活动、实施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及评估学生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5篇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5篇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了制订工作计划,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在不断地改变着周围的世界。
为了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确定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二、课程任务及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的用途。
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技能目标: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以及对程序窗口的简单操作。
2、学会输入汉字,加强指法练习。
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道德观念。
通过对计算机的演示操作,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以及关心社会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了解常见的信息技术工具的用途。
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
难点:1、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对程序窗口的简单操作。
3、熟练输入汉字,正确运用指法。
四、改进教学、落实计划、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在受教育阶段尽可能多地接受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并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得到发展。
(一)课前准备1、深入了解学生教师课前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等,从学生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确定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期望形成的认知结构,找到“原有认知结构”与“期望认知结构”之间的差异,从而确定教学起始点及相应的教学方法策略,为组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提高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3.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信息技术的应用。
2.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和技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如手机支付、在线购物等,引导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信息技术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2.理论讲解(1)教师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几个典型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如、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的特点和优势。
4.实践操作(1)教师演示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巧,如搜索引擎的使用、网络资源的等。
(2)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实践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
5.小组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六、课后作业2.学生自学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技巧,下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了解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信息素养。
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可能存在掌握程度不一的问题,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指导。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案例分析法环节: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搜索引擎是如何帮助我们的吗?比如,我们想了解一个科学现象,或查找某个知识点。
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效果,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首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和应用场景。
信息技术并非仅仅局限于电脑和网络,还包括多媒体资源、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多种形式。
例如,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可以为教学内容增添生动性和吸引力。
教师在讲解抽象的概念时,通过展示一段形象的视频或动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优化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
互联网上有海量的教育资源可供选择,教师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教育网站、在线图书馆等渠道获取与教学相关的资料。
但需要注意的是,资源的筛选至关重要。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特点,精心挑选出最适合的资源,避免让学生陷入信息的海洋而感到迷茫。
在教学设计中,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授历史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穿越”回古代,亲身体验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优美音乐,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
信息技术还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能。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教育软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掌握程度和薄弱环节,从而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作业。
这种精准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外,信息技术有助于促进课堂互动和合作学习。
利用在线讨论平台、协作工具等,学生可以分组讨论问题、共同完成项目,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师也可以即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给予指导和反馈,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时,教师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一是避免过度依赖技术,忽视了教学的本质和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案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
教案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教案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在现代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不断提升,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信息技术应用的设计方法和实际应用效果。
一、信息技术应用的设计方法信息技术应用设计的关键是将其融入到教案中,使其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适应。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信息技术应用设计方法:1. 选择合适的软件和工具: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软件和工具来支持教学活动。
例如,对于数学教学,可以使用数学软件来进行练习和演示。
对于语言教学,可以使用录音软件和多媒体工具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设计互动性活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性活动,促进他们的参与和合作。
例如,可以设计在线讨论、协作制作和虚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创造个性化学习环境: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例如,可以使用电子书、教育视频和在线测验等,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行学习。
4. 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设计中需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资源的管理者。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反馈,灵活调整信息技术的应用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应用设计的实际应用效果信息技术应用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效果的例子:1. 提升学生学习动力: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参与到更加有趣和互动的学习活动中。
他们可以通过在线讨论和合作制作等方式,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和合作,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促进学生创造力: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创造性学习工具和资源,例如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工具等。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创造出独特和有创意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个性化学习支持: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教案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及教案1. 引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和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进行科学、合理和创新的教学设计。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份完整的教案作为参考。
2.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特点,设计合适的活动和教学资源,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
它可以提供一种有组织、系统化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以下是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重要性:2.1 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风格,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通过使用各种多媒体和互动工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2.2 创新能力培养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项目实践和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批判性思维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
通过引导学生评估和分析不同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
3. 教学设计示例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下面是一个教学设计示例:3.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2 教学资源- 计算机- 互联网连接- 投影仪3.3 教学活动- 导入:教师通过引用现实生活中的网络例子,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 知识点讲解: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的知识点和示意图,清晰地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解决一些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共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连接进行实践操作,通过配置局域网和访问远程服务器等,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信息技术课教案
教师信息技术课教案第一节:引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然而,如何有效地设计和实施信息技术课程仍然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个教师信息技术课教案,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
第二节:课程目标在开始设计教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通常包括提高学生的技术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在具体制定目标时,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年级、学科和学校的要求。
第三节:教学资源和评估方法为了有效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我们需要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
这包括教材、软件、硬件设备等。
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选择和准备。
同时,我们还需要选择适合的评估方法,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能够得到准确评价。
第四节: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在确定课程目标和准备教学资源之后,我们可以制定具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安排。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我们可以包括一些基本的技术操作和应用,如电脑基础知识、办公软件使用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项目式学习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第五节:教学方法和策略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我们可以结合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技术操作的基本步骤。
另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创设积极、互动的学习环境。
第六节:差异化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兴趣爱好可能存在差异。
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采用差异化教学的方法。
例如,给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任务,以适应他们的能力水平;使用多媒体教具和在线学习平台,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节奏进行学习。
第七节: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是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科学、语言等学科结合起来,设计跨学科的学习活动。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推荐]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一、基本情况分析学生情况:五年级学生经过一年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计算机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行为养成方面也已经形成了进机房前准备好需要的物品,上课时也能小组间相互合作,电脑的动手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进行了重新编排,新教材根据实际需要,精选了最实用、最新颖的教学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水平、心理及认知结构的特点,按照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等原则安排以下几个主要模块:新知园:通过给出的“任务”或活动传递知识、培养技能,并采用卡通人对话方式提示操作技巧、步骤或进行问题过渡达到醒目、自然、提高趣味性和可读性的目的。
大显身手:通过设置问题或项目引导学生练习、研究,以检测大家是否较好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又进步了:通过对同学们所进行的项目的评价,激励大家不断进步。
问题口袋:引导同学们把在学习中未曾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作为以后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聪明驿站:提出与“任务”或活动相关而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和学习的内容,培养同学们研究、探索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你知道吗:给出与“任务”或活动相关而需要进一步扩展的知识、技能,供同学们进一步了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及各部分功能;了解本单元相关概念(如硬件、软件、压缩、复制、粘贴、删除、剪贴板等);了解常用计算机软件;了解Windows桌面、窗口的组成;了解文件夹的树状结构及资源管理器的窗口界面及作用。
2、技能目标: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掌握文件/文件夹的选定、建立、重命名、复制、移动、删除等操作;掌握文件的压缩和解压缩操作。
2023-2024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1)计算机的发展史:学生对于历史上的事件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能难以理解和记忆,需要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把握。
(2)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学生对于硬件设备和软件产品的概念和作用可能难以理解,需要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熟悉。
(3)操作系统的使用:学生对于操作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基本操作。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硬件和软件的关系以及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这两个重点。对于硬件和软件的关系这个难点部分,我会通过讲解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2)视频:播放关于计算机发展史和操作系统的使用教程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3)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模拟操作系统、硬件组成展示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物展示:展示计算机硬件设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硬件组成,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道德等信息技术核心素养。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发展史、基本组成和操作系统的使用,使学生能够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认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组成,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培养学生遵守信息道德,安全、合法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优秀7篇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优秀7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什么),例如:⑴初步了解。
⑵让学生学会。
⑶能够掌握。
⑷使学生熟练掌握。
⑸能按指定要求。
⑹能够根据指导要求。
2、过程与方法:(怎么学:通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让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⑴通过直观演示,自主探究及实践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知识与技能。
⑵通过预设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法解决预设问题,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⑷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得怎样)⑴通过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⑵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作作品的乐趣,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⑷通过作品展评,培养学生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⑸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本章、本节应该掌握的技能或知识点。
【教学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哪里学习有困难的技能或知识点。
教学重点要重在将知识的“透”上,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消化,难点则重在其突破手段和方法的设计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情境导入、问题导入、谈话导入、激疑导入、复习导入、游戏导入、谜语导入等。
)二、信息处理(新授):(信息处理)(讲授法、示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教学法、“兵教兵”合作法、游戏教学法)1、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师:对的操作,怎么做呢?请同学根据书中某某页内容进行操作,然后说说以下几个问题:(教学意图:带着问题让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践操作法解决某某问题,任务驱动、加深印象。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教学设计3篇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教学设计3篇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教学设计1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语文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找准整合点,才能充分运用信息资源上出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实现教学最优化。
信息技术教学在语文课中的运用,我们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实施过程中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例如应该如何减少教师对于多课件的过度依赖;如何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回归“语文味”,而不是“技术味”;如何才能在网络环境教学当中真正发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让他们成为形式上的“参与者”,实质上的“旁观者”等等。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如何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这需要我们首先从思想上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一切以学生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让技术为人服务,而不是让人被技术牵着鼻子走。
其次,需要在语文教学的具体过程中,从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学练结合、拓展延伸等环节上寻找两者的最佳整合点,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任何时候都应为了语文课的教学而进行教学的,而不应该是为了采用现代化教学而进行语文课堂教学。
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应是有目的的,它取决于教师的教学需要。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是要将信息技术看作是进行语文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要达到“整合”的目标,老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技术所提供的能力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首先要清楚课程教学的目的、需求,以及信息技术的自身特点,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这堂课的学习效果,能使学生完成哪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能做到却效果不佳的学习任务,然后才能决定用整合模式进行教学。
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7篇)
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7篇)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计划书,这样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2.接下来,我为大家准备了几篇关于计划书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
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7篇)篇一全面贯彻区教育局有关学校信息技术工作的意见,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加强课件开发和利用,丰富教育资源,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幼儿园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为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优化和整合提供强有力的平台,以最快的速度把我园建设教育信息化合格幼儿园。
1、进一步建设好校园网站,做到及时维护,及时更新。
2、继续做好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3、加强“园园通”平台应用,让它真正成为家长和教师交流的平台。
4、培养组员捕捉新闻素材的敏锐感,及时上传园内相关活动信息稿至杨浦教育网平台。
1、完善校园门户网站,做到及时维护、及时更新,加强幼儿园班级主页建设。
2、完善“园园通”平台的各项内容,做到信息及时发布,加强家园互动。
3、结合青年教师培训活动,及幼儿园课程实施,制作教学活动课件,并做好收集整理工作。
1、召开信息组工作会议明确本学期工作要点及目标,并制定计划。
2、结合新学期开会、工会活动及推普周活动等撰写信息稿上传杨浦教育网。
3、建立并美化新小班的班级主页。
4、及时更新园所及中、大班的班级主页内容。
1、结合敬老节活动、防冒领活动及亲子活动等撰写信息稿上传杨浦教育网。
2、与课程实施及青年教师培训活动结合,根据小班主题,制作多媒体课件。
3、加强“园园通”平台建设,及时发布信息,并做好检查工作。
1、结合师德演讲活动、消防演练活动及防寒保暖工作等撰写信息稿上传杨浦教育网。
2、与课程实施及青年教师培训活动结合,根据中班主题,制作多媒体课件。
3、加强园园通平台的应用,及时发布信息、更新班级主页内容。
1、结合工会工作及青年教师培训活动等撰写信息稿上传杨浦教育网。
2、与课程实施及青年教师培训活动结合,根据大班主题,制作多媒体课件。
信息技术课程制作教案模板
信息技术课程制作教案模板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
2. 教学难点,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能力培养。
三、教学内容。
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信息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硬件、软件、网络。
(3)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数据的存储和传输、信息的处理和分析。
2. 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
(1)计算机基础操作,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知识。
(2)多媒体技术应用,图像处理、音视频编辑。
(3)网络技术应用,网页设计、网络安全知识。
3. 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
(1)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2)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3)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问题导向法,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各行业中的应用案例,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 学习,介绍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能力进行思考和总结。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评价,通过作业、实验报告和项目成果,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How to carry out teaching desig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如何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为帮助广大教师实施好新教材的教学我们将从日常教学中经常接触的教学设计、教案设计和说课设计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信息技术教育新教材的实施点滴。
一、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设计教学问题的过程,它包括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法及方案、评价和修改教学设计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等几个方面。
教学设计要求从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评价等诸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强调运用“整体---局部---整体”的思维方式,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各教学要素相辅相成,提高和确保教学系统整体的最优效应。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是指微观教学设计,包括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和微观教学设计。
其中课时教学设计是以某堂课的教学为设计对象,而此处的微观教学设计则指以某个教学环节为设计对象。
2、教学设计的操作步骤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学习需求分析:从教材的角度出发,课程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教学内容分析:课时教学目标是什么?进行学习任务分析,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必备、辅助的知识技能,要教哪些内容。
(3)教学对象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起点水平与学习特点。
(4)、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时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制定明确、详细的教学目标。
(5)、教学策略设计:主要解决“如何教、如何学”,要同时考虑目标、内容学生、时间、教学条件等要素,从争取整体教学效益的角度正确选择教学策略。
如程度教学策略、发现式教学策略、认知教学策略、掌握学习策略、和谐教学策略等。
(6)、教学媒体设计:根据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适时使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在运用媒体上,主张恰如其分,和谐、统一,不要为使用媒体而用媒体,避免与整体教学过程的脱节。
(7)、教学过程反馈、调控设计: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动态活动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预计学生将作出的反应,设计好另外的教学方法、问题和练习,一旦出现非常情况,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策略和方法。
(8)教学评价设计:主要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检测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指在知识教学完成后的总体评价。
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针对信息技术学科新大纲、新教材与以往教材的不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教师要从其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其教学规律进行教学设计。
(1)、从课程特征角度出发设置教学目标的原则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计算机的工具性越来越突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育是国家对公民开展的信息素养基础教育,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计算机文化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所以教学一定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正确确立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的基础性,反对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培训化”。
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角度出发并结合新大纲的要求,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目标、技能领域目标和情感领域目标三个方面,其目标的确定更加突出了信息技术学科的功用性。
(2)、从课型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信息技术课往往是认知和技能相结合,不同的课型侧重点有所不同,从教材编写来看,有理论课、操作技能课、综合实践三类。
理论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机器人的作用,计算机和机器人的基本知识,对这类课要定位在了解和理解上,在情感领域让学生破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兴趣,教师可运用插图、形象的比喻、进行直观教学,教师可精心设计学生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网络查询等形式。
在程序设计学习时,情感领域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
对操作技能课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机工具的正确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操作技能,教师要注重规律性知识的讲授,让学生形成自学能力。
技能训练主要根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映理论进行,研究表明,最佳的训练组合也许是最初使用连续强化安排,然后固定间隔强化安排,最后是变化比例强化安排,随着训练期的推移,比例可进行变化,最终形成技能。
如小学生的指法练习,教师在学生掌握正确的使用后,可在每课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反复训练。
对综合实践课要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培养,让学生在作品、成果中获取成功感。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在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给教师预留了很大的空间,教者要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如小学课本《龙宫寻宝》一课,某教师的导入环节设计如下:编制了一副孙悟空在龙宫舞动金箍棒的动画软件,在同学们津津有味欣赏的时候,教者伴随讲到:你们看孙悟空一会变大,一会变小,金箍棒在不停地旋转,多么神奇呀?这样设计直接点中本节课的主题---扭曲与拉伸。
如某教师在基础练习环节将课后的练习题《小鸡》和《春天》两副作品引入到课程作为复制、粘贴的基础练习,这不仅扩充教材训练知识的不足,而且将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
教学中要重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设计,教学重点要重在将知识的“透”上,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消化,难点则重在其突破手段和方法的设计上。
教学过程的设计要有一定“起伏”,要有高潮、有重点,由于信息技术教材在编写上不是尽善尽美,需要教者适当将某些知识淡化与提升,如将一些知识变成自学阅读,一些留为课后阅读等,要做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让学生学透,同时要给学生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
练习部分的设计要重在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同时要重视过渡语、小结和板书的设计,克服语言的随意性。
在板书部分,我想虽然有了计算机展示工具,但板书的作用在于当教学结束时,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起到总结、点拨的作用,不应轻易抛弃,板书设计要讲究平衡、美观。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目前的许多知识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所以教师要重视主题化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设计,在设计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题性和发展性环节的设计。
除此之外,应注重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的设计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基本要求的贯彻落实。
二、教案设计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是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计划,经过充分考虑准备和慎重考虑所写出的关于课堂教学的一切具体措施的方案。
不仅是教师备课水平的标志,也决定了一堂课的好坏。
1、编写教案的准备工作教师编写教案前,首先要通读教材,对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系统地分析教材,了解教材的来龙去脉,了解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要注意找出对全局性关键性的一环,如果是新教师应对课后习题反复练习。
在熟悉教材后,根据大纲要求设计好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明确,便于实施、检测,对目前信息技术的课程,落脚点基本上是技能性,但不要忽视知识性和学科思想的渗透。
根据确立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分析组织教材,准确地确定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对有些知识可以不讲或略讲。
在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之后,要研究用什么方法来突出重点,什么手段来突破难点,要分析教材为什么这样安排,其意图何在。
在上述内容确立之后,应根据教学内容确立合适的授课地点,对于以知识性为主的教学应选择教室教学,避免在机房上课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上机部分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选择合适的教具,要注重示范性教具的选择,某些课程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如课件、同步教学系统等),充分展示其示范性,重点在于选好工具软件,如职专DOS的FAT表教师根据教材选取了“诺顿”工具软件作为教学工具使教学内容简单化,并增加了教学导向性。
2、编写教案应考虑的问题:要复习哪些为新知识打基础的旧知识;采用什么形式导入新课,其形式是否新颖,关系到是否启发学生思维;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模式、教法和学法;时间分配;选取什么例题,练习部分如何设计,如何进行;用什么方法检查和巩固教学效果;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教具效果最好;各环节如何过渡;课堂小结如何实施;是否布置作业,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可以不布置作业或以思考题的形式为宜。
在设计时要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目标、学习环境,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
2、教案的基本内容课时教学设计教案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授课教材、班级、时间、课题、教学目标、课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手段、教法、教具、授课地点、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其中教学过程应包括教学的各个环节及其衔接,教学提纲、教学方法及教具的使用,师生活动和时间分配的内容。
教学环节一般可以包括:复习提问(设计问题及正确答案);导入新课(具体导入手段);讲授新课(教授过程、学生怎样做;哪些由学生回答,哪些由学生练习;重点如何讲述、难点如何处理,哪些容易出错,须防止、提醒,上机指导如何实现;如何设计练习和小结)。
3、编写步骤:(1)、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具体、明确,便于检查和执行。
要从学生的素质和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可能达到的教学目的。
(2)、确立合适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关键性的知识,解决这部分知识,其他问题将迎刃而解;而难点是相对的,是学生容易误解和混淆的知识,对同一节课不同的学生其难点可以不同。
(3)、设计课型、准备教具、设计教学手段与教法(4)、设计教学全过程、时间分配、师生双边活动和教具的使用4、教案的使用:一般在课堂提问、书写例题时应看教案,防止题目错误,浪费教学时间;在讲完一个段落后要看教案,避免漏掉某个环节和重要内容,如果布置作业,应看教案。
在实施课堂教学时,可以适当调整更改教案,如出现由于对学生水平掌握不准出现教学设计过高、过低情况;出现突发事件,教案可适当更改,但不易更改过大。
三、说课设计说课这一形式目前已推广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此项教学形式对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育理论水平造就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说课这一形式目前在许多教学活动中已经作为评课的一项指标,有些地区也因此延伸出“说片”、“说课件”等多种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那么什么是说课,怎样说课,计算机学科在说课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就这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说课的基本理论1、什么是说课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向评委或同行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属于教师教学研究的范畴,它可以帮助教师认识备课的规律,提高备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