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世价值还是“普适”价值?
在哲学上,普世价值指一些有限的、所有人类都认同的价值观念。普世价值可分客观价值主义与相对价值主义两种类别。客观主义认为,普世价值是人类普遍存在的,是客观的,且标准一致的共同价值观,人们必须认识、接受和实践这种价值观,而不能随意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对客观普世价值进行拒斥和反对,被视为是腐朽、落后甚至倒退的表现。相对主义则认为,不存在绝对的普世价值,所谓普世价值是相对的,每个民族和文明都有自己的普遍价值观念。
被称为“网上百科全书”的“维基百科”中有“普世价值”(universalvalues)的词条,其解释大体有三层意思:其一,“在哲学或人文科学上,普世价值泛指那些不分畛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任何一个自诩文明社会的人类,只要本于良知与理性皆认同之价值、理念”;其二,“广义,没有确切内容,一般都是自话自说,没有广泛认同”;其三,“代词,即‘民主、自由、法制、人权’的另一种说法”。
那么,普世价值的真正含义到底是什么?
普世价值的侧重点是对人的生命价值和自我实现价值等基本方面的认同和捍卫,而不是对全部社会价值各方面的相互认同。普世价值所要求的并不是一个无差别、无对立的世界,而是要求一个“处理相互的对立的时候有底线的世界,这个底线就是普世价值”。普世价值是“人们的自我意识的联盟”,是相互认同和确保。比方说“自由”这个普世价值,显然不能是“自由地剥夺别人的自由、生命等等。也就是说普世价值之间是相互关联、统一的,任一方面都不具备单一的绝对性。
在我国,学术界对普世价值的定义及内涵各抒己见,现列举如下:
万俊人认为,“普世伦理是一种基于人类公共理性和共享性价值观念基础之上,并以人类最基本的道德生活为主题的通过共识和相融互通的伦理理念,寻求的只能是最低限度的普遍化方式”。1
李德顺认为,“人类普遍价值有两种形式,其中之一就是事实上存在着人类普遍的或超越了民族、国家、阶级、宗教、行业等界限的共同基本价值,但普世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无限性和有限性”。2陈伟恕认为,“普世价值观的内涵:崇敬宇宙,尊爱生命,自主权责,沟通心灵,礼交法治,承本创新”。3郭明俊认为,“所谓‘普世价值’是指:为了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通过不同价值主体或不同文化传统之间交流、对话(商谈)而达成的统一的价值观念体系,即具有全球一致性的基本理念和共同原则,并在实践中普遍采用的价值观念体系”。4程广云、韩庚璞认为,“普世价值之普世性具有三个层面的语义:第一,这种价值具有普遍适用性(普适性);第二,这种价值具有普遍永恒性;第三,这种价值是以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命题(普遍必然判断)来表述的”。5上述关于普世价值的涵义,立意鲜明,各有其侧重,但都不全面。结合众多学者专家观点的共性及特点,我认为可以给普世价值概念下一个较为宽泛的定义:即符合多数人的追求,符合人类进步的规律,符合社会价值的需求,符合人类价值的体现,迟早会普遍化的并为全球人类共同遵循和肯定的价值观念体系。
1万俊人.寻求普世伦理.商务印书馆,2001:384
2李德顺.普遍价值及其客观基础.中国社会科学,1998,(6):7
3陈伟恕.普世价值观新说(上).上海&香港经济论坛,2007,(9):16
4郭明俊.论普世价值的基本特征.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6):26
5程广云、韩璞庚.论普世价值如何可能.学术月刊,2002,(5):219
普世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中国的普世思想古来就有之。以儒家思想为例。儒家思想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先秦儒家思想、宋明儒家思想和当代新儒家思想。先秦儒家思想把普世思想与人性联系在一起,提出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6的大同社会的构想。宋明儒家思想的普世性主要体现在“理一分殊”7,按朱熹的说法是指通天下只是一理,化生而为万殊,则一物有一物之理,所谓人人一太极,物物一太极。而当代新儒家则认为,不能将东西方完全对立起来,以西方为典范的现代化已碰到了各种难题,中国的现代化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同时,西方模式在创造物质文明时,也带来了众多的社会问题和全球问题,应该用中国传统文化重新审视西方价值观念及文化精神。81997年,《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被译成汉语,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普遍伦理计划”,并于1998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主题为“从中国传统伦理看普遍伦理”的亚洲地区专家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率先提出了“普遍价值”这个概念,后演化为“普世价值”,又被称为“全球伦理”、“世界伦理”、“普遍伦理”。
总之,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普世思想由来已久,源远流长。人们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普世价值的寻求,在全球问题和社会问题众多的今天尤为重要。普世价值是人类在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不是某个民族或国家的独特发明。普世性价值是个抽象概念,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交往中,在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中,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最后以规范化的形式表述出来。它来源于人类的共性,形成于诸多民族的共同参与之中,只是不同民族、国家对普世价值形成参与的早晚、贡献的大小以不同而已。社会主义价值观或西方普世价值观都是普世价值观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
西方普世价值观不等同于普世价值观。西方普世价值观作为一种价值观,其背后必然对应一种现实的等级序列和利益分配格局。社会主义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观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西方普世价值观并非一无是处。
当代中国由于需要面对不同的历史传承与现实需要,当代世界各主要文明都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被西方极力推崇的“自由、民主、平等”价值,虽然在其它文明中并没有居于核心位置,但也能找到若干因子。首先,由于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大力宣传和促进,“自由、平等、民主、人权”9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双重性”,但启蒙运动以来尤其是当前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各个国家、民族之间得到空前的交流、合作和融合,这些价值观念深入人心。其次,二者在内容上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都是以人为本。西方普世价值观侧重人权、关注民主,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核则是强调以人为本。再次,这两种价值观都具有长期性。西方普世价值观从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它的背后代表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益。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构建也绝非一日之功,社会主义价值观要赢得亿万群众,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因此说,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去伪存真”。
西方普世价值观所推崇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思想广泛影响着全球各个角落,“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社会主义价值观理论是对其最好的诠释和表现。对待普世价值,当代中国需要去其糟粕。西方文化和其它文化一样,只是世界上众多文化资源当中的一种。西方文化对普世性文化的贡献只是构成普世性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够替代普世性文化的全部。西方文明和其他文明一样,其中既有共同价值的内容,也有特殊性价值的内容,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是现代西方文化,它是一个以技术和经济为主体的文化,而普世性文化是一个涵盖面极广的范畴,决不是现代西方文化所能包揽的。不同的价值观背后,都有不同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子,西方国家竭
6选自《礼记》
7《朱子语录》卷十八
8曹咏萍.普世价值民族化与民族价值普世化.[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
9美国《人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