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晶硅生产工艺及单晶硅片生产工艺
单晶硅片单晶炉设备工艺流程

单晶硅片单晶炉设备工艺流程单晶硅片的生产是利用单晶炉设备进行的。
单晶炉设备工艺流程包括硅矿炼制、单晶硅制备和晶体生长。
首先,硅矿炼制是单晶硅片制备的第一步。
硅矿是由二氧化硅(SiO2)和杂质组成的,主要包括石英、长石、云母等。
硅矿需要经过多道工序进行炼制,去除杂质,得到高纯度的硅料。
炼制的工艺流程通常包括物料的破碎、磨矿、脱硫、氧化等步骤。
接下来是单晶硅片的制备。
在硅矿炼制过程中得到的高纯度硅料通常以气态或液态的形式存在。
硅片制备的常见方法有气相沉积(CVD)和液相冷凝法。
其中,气相沉积是通过将硅源气体(如三氯化硅)在高温下分解,将生成的纯矽沉积在衬底上生长单晶硅片。
液相冷凝法则是通过在液态硅中加入掺杂剂,控制冷却速度使硅片结晶,得到单晶硅片。
最后是晶体生长。
在晶体生长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压力、气氛等,来确保单晶硅的纯度和晶体质量。
常用的晶体生长技术有悬浮法、引上法和拉平法等。
其中,悬浮法是将硅料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熔液,然后通过引入衬底,并控制温度慢慢降低来生长晶体。
引上法则是将熔融的硅料和衬底在一定角度上汇合,通过引上机构逐渐拉伸,使硅料在衬底上生长为单晶。
拉平法则是将硅料加热熔化,在两个旋转的辊子之间拉扁成薄片,再通过快速冷却来生长晶体。
整个单晶硅片制备的工艺流程是相对复杂的,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在每一个工序中,都需要精确地控制各个参数,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纯度。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改良和创新工艺流程,以提高单晶硅片制备的效率和质量。
单晶硅全厂生产工艺有哪些

单晶硅全厂生产工艺有哪些单晶硅是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半导体材料,用于制造集成电路、太阳能电池等产品。
单晶硅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步骤:1. 初级生产阶段在单晶硅的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初级生产阶段的工艺。
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矽矿的选矿、还原精炼和产出矽锭。
•选矿:通过选矿技术,从矿石中提取矽石,为后续工艺提供原料。
•还原精炼:将提取的矽石经过还原反应、精炼过程,制备成熔融硅。
•产出矽锭:将熔融硅注入单晶矽棒中,经过液相晶体生长(Czochralski法或Floating Zone法),得到矽锭。
2. 中间生产阶段在得到矽锭之后,需要进行中间生产阶段的工艺,包括矽片锯切、薄膜涂覆和光刻等过程。
•矽片锯切:将单晶矽锭切割成薄片,厚度通常在100至200微米之间。
•薄膜涂覆:在矽片表面涂覆一层光敏胶,为后续光刻制程做准备。
•光刻:利用光刻技术,在光敏胶上照射UV光,形成芯片的图案。
3. 后期工艺阶段最后一阶段是后期工艺阶段,主要包括离子注入、蒸发沉积和衬底去除等工艺步骤。
•离子注入: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向矽片中注入杂质原子,改变材料的电子结构。
•蒸发沉积:在矽片表面蒸发沉积材料,用于制备多层结构或特殊涂层。
•衬底去除:将矽片背面的衬底(通常为氧化硅)去除,得到单晶硅片。
通过以上的生产工艺步骤,单晶硅可以成功生产用于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材料。
不同的工艺步骤需要精密的操作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单晶硅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在不断的工艺优化和创新下,单晶硅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单晶硅生产工艺流程

单晶硅生产工艺流程引言单晶硅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广泛用于电子、光伏和光电等领域。
它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和光学特性,是制造高性能电子元件和太阳能电池的理想材料。
本文将介绍单晶硅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相关的技术和装备。
原材料的准备单晶硅的生产过程主要涉及到两种原材料:硅精矿和碳质物质。
硅精矿是一种含有高纯度硅的矿石,其中的硅氧化物含量需要达到一定比例。
碳质物质则用于还原硅精矿中的硅氧化物,使其转化为纯净的硅。
在生产工艺开始之前,这两种原材料需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筛选、磨碎和混合等。
熔炼过程熔炼是单晶硅生产工艺的核心步骤,也是制备高纯度硅的关键环节。
熔炼主要利用电熔法或炭热还原法。
下面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工艺流程。
电熔法电熔法是一种常用的单晶硅熔炼方法。
其工艺流程如下:1.加料:将准备好的硅精矿和碳质物质按一定比例加入电熔炉中。
2.熔炼:通过电流加热,将炉内的原料熔化,形成硅液。
硅液的温度需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以保证纯度和质量。
3.净化:对熔融的硅液进行净化处理,去除杂质和杂质元素。
净化可以通过常用的方法,如氢气冲洗或添加添加剂进行。
4.成型:将净化后的硅液注入成型模具中,使其冷却和凝固。
成型的方式有多种,例如拉丝、浇铸或制备圆柱形的单晶硅锭。
5.抽取锭:将制备好的单晶硅锭从模具中取出,并进行表面处理和清洗。
炭热还原法炭热还原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单晶硅熔炼方法。
其工艺流程如下:1.加料:将准备好的硅精矿和碳质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
2.熔炼:将混合料加入炉中,并利用高温炭电弧或火焰燃烧,使混合料充分燃烧和反应。
在燃烧过程中,碳质物质将还原硅精矿中的硅氧化物,生成纯净的硅。
3.净化:对产生的纯净硅进行净化处理,去除杂质和杂质元素。
净化的方法与电熔法类似。
4.成型:将净化后的硅液注入成型模具中,使其冷却和凝固。
5.抽取锭:将制备好的单晶硅锭从模具中取出,并进行表面处理和清洗。
单晶硅的后续加工制备好的单晶硅锭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以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单晶硅生产工艺[资料]
![单晶硅生产工艺[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3c917c2647d27284a73512b.png)
单晶硅生产工艺[资料]单晶硅生产工艺单晶硅生产工艺一、单晶硅的制法通常是先制得多晶硅或无定形硅,然后用直拉法或悬浮区熔法从熔体中生长出棒状单晶硅。
熔融的单质硅在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排列成许多晶核,如果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相同的晶粒,则这些晶粒平行结合起来便结晶成单晶硅。
单晶硅棒是生产单晶硅片的原材料,随着国内和国际市场对单晶硅片需求量的快速增加,单晶硅棒的市场需求也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单晶硅圆片按其直径分为 6 英寸、8 英寸、12 英寸(300 毫米)及 18 英寸(450 毫米)等。
直径越大的圆片,所能刻制的集成电路越多,芯片的成本也就越低。
但大尺寸晶片对材料和技术的要求也越高。
单晶硅按晶体生长方法的不同,分为直拉法(CZ)、区熔法(FZ)和外延法。
直拉法、区熔法生长单晶硅棒材,外延法生长单晶硅薄膜。
直拉法生长的单晶硅主要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二极管、外延片衬底、太阳能电池。
目前晶体直径可控制在Φ3~8 英寸。
区熔法单晶主要用于高压大功率可控整流器件领域,广泛用于大功率输变电、电力机车、整流、变频、机电一体化、节能灯、电视机等系列产品。
目前晶体直径可控制在Φ3~6 英寸。
外延片主要用于集成电路领域。
由于成本和性能的原因,直拉法(CZ)单晶硅材料应用最广。
在 IC 工业中所用的材料主要是 CZ 抛光片和外延片。
存储器电路通常使用 CZ 抛光片,因成本较低。
逻辑电路一般使用价格较高的外延片,因其在 IC 制造中有更好的适用性并具有消除 Latch,up 的能力。
单晶硅也称硅单晶,是电子信息材料中最基础性材料,属半导体材料类。
单晶硅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中各个领域,当今全球超过 2000 亿美元的电子通信半导体市场中95%以上的半导体器件及 99%以上的集成电路用硅。
二、硅片直径越大,技术要求越高,越有市场前景,价值也就越高。
日本、美国和德国是主要的硅材料生产国。
中国硅材料工业与日本同时起步,但总体而言,生产技术水平仍然相对较低,而且大部分为 2.5、3、4、5 英寸硅锭和小直径硅片。
单晶硅生产工艺及单晶硅片生产工艺

单晶硅生产工艺及单晶硅片生产工艺单晶硅是一种广泛用于各种电子和光伏应用的材料,它的生产过程需要高度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以下是单晶硅生产工艺的一般步骤:1.提纯:首先,需要将原材料硅提纯。
这个过程包括化学方法,如歧化、精馏和还原等,以去除硅中的大部分杂质。
最终得到的硅纯度可达99%以上。
2.沉积:提纯后的硅被熔化并倒入模具中,形成一个圆柱形的硅锭。
这个过程中,硅锭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模具的形状和大小。
3.切片:硅锭被冷却并使用线锯或激光切片技术切割成一定厚度的硅片。
切片过程中需要控制硅片的厚度和形状,以确保其符合特定应用的要求。
4.清洗和抛光:切割后的硅片表面可能会存在杂质或损伤,因此需要进行清洗和抛光以去除这些缺陷。
清洗过程包括化学浸泡、冲洗和干燥,而抛光则使用机械研磨或化学腐蚀的方法来平滑硅片的表面。
5.检测和包装:清洗和抛光后的硅片需要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其满足客户的要求。
检测过程可能包括观察硅片的表面质量、测量其尺寸和厚度、检查其强度和韧性等。
最后,合格的硅片被包装并发送给客户。
单晶硅片生产工艺是指将单晶硅棒切割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硅片,这些硅片通常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板或其他电子设备。
以下是单晶硅片生产工艺的一般步骤:1.切片:将单晶硅棒切成一定厚度的硅片。
这个过程通常使用专业的切片机或线锯来完成。
2.分选和清洗:切好的硅片可能存在大小、形状、厚度和表面质量等方面的差异。
为了满足应用要求,需要对硅片进行分选和清洗。
分选过程可能包括人工或自动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硅片分成不同等级。
清洗过程包括化学浸泡、冲洗和干燥,以去除硅片表面的污垢和其他杂质。
3.加工和抛光:对于一些特定的应用,需要对硅片进行加工和抛光。
加工可能包括切割、磨削或钻孔等,而抛光则使用机械研磨或化学腐蚀的方法来平滑硅片的表面。
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硅片的形状和质量,以避免出现裂纹、变形或损伤等问题。
4.检测和包装:加工和抛光后的硅片需要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其满足客户的要求。
单晶硅片制作流程

单晶硅片制作流程生产工艺流程具体介绍如下:固定:将单晶硅棒固定在加工台上。
切片:将单晶硅棒切成具有精确几何尺寸的薄硅片。
此过程中产生的硅粉采用水淋,产生废水和硅渣。
退火:双工位热氧化炉经氮气吹扫后,用红外加热至300~500℃,硅片表面和氧气发生反应,使硅片表面形成二氧化硅保护层。
倒角:将退火的硅片进行修整成圆弧形,防止硅片边缘破裂及晶格缺陷产生,增加磊晶层及光阻层的平坦度。
此过程中产生的硅粉采用水淋,产生废水和硅渣。
分档检测:为保证硅片的规格和质量,对其进行检测。
此处会产生废品。
研磨:用磨片剂除去切片和轮磨所造的锯痕及表面损伤层,有效改善单晶硅片的曲度、平坦度与平行度,达到一个抛光过程可以处理的规格。
此过程产生废磨片剂。
清洗:通过有机溶剂的溶解作用,结合超声波清洗技术去除硅片表面的有机杂质。
此工序产生有机废气和废有机溶剂。
RCA清洗:通过多道清洗去除硅片表面的颗粒物质和金属离子。
SPM清洗:用H2SO4溶液和H2O2溶液按比例配成SPM溶液,SPM 溶液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将金属氧化后溶于清洗液,并将有机污染物氧化成CO2和H2O。
用SPM清洗硅片可去除硅片表面的有机污物和部分金属。
此工序会产生硫酸雾和废硫酸。
DHF清洗:用一定浓度的氢氟酸去除硅片表面的自然氧化膜,而附着在自然氧化膜上的金属也被溶解到清洗液中,同时DHF抑制了氧化膜的形成。
此过程产生氟化氢和废氢氟酸。
APM清洗: APM溶液由一定比例的NH4OH溶液、H2O2溶液组成,硅片表面由于H2O2氧化作用生成氧化膜(约6nm呈亲水性),该氧化膜又被NH4OH腐蚀,腐蚀后立即又发生氧化,氧化和腐蚀反复进行,因此附着在硅片表面的颗粒和金属也随腐蚀层而落入清洗液内。
此处产生氨气和废氨水。
HPM清洗:由HCl溶液和H2O2溶液按一定比例组成的HPM,用于去除硅表面的钠、铁、镁和锌等金属污染物。
此工序产生氯化氢和废盐酸。
DHF清洗:去除上一道工序在硅表面产生的氧化膜。
半导体-硅片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注意要点

半导体-硅片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注意要点一、引言半导体产业是当今高科技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硅片作为半导体制造的重要材料之一,其生产工艺流程及注意要点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半导体-硅片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注意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二、硅片生产工艺流程硅片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几个主要步骤,包括原料准备、单晶硅生长、硅片切割、晶圆清洗等过程。
1.原料准备原料准备是硅片生产的第一步,通常以硅粉为主要原料。
硅粉需经过精细处理,确保其纯度和质量达到要求。
2.单晶硅生长单晶硅生长是硅片生产的核心环节,通过气相、液相或固相生长方法,使硅原料逐渐形成完整的单晶结构。
3.硅片切割硅片切割是将单晶硅切割为薄片的过程,以便后续的加工和制作。
切割精度和表面光滑度直接影响硅片的质量。
4.晶圆清洗晶圆清洗是为了去除硅片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保持硅片表面的洁净度,以确保后续工艺的顺利进行。
三、工艺注意要点在硅片生产过程中,有一些注意要点需要特别重视,以确保硅片的质量和性能。
1.纯度控制硅片的制备要求非常高,必须保证硅原料的纯度达到一定标准,以避免杂质对硅片性能的影响。
2.工艺参数控制在硅片生产过程中,各个工艺环节的参数控制十分关键,包括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要严格控制以保证硅片的质量稳定性。
3.设备保养硅片生产设备的保养和维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保持设备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可以有效提高硅片生产效率和质量。
4.环境监控硅片生产场所的环境条件也需要严格监控,包括温度、湿度、洁净度等因素,以确保硅片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
四、结论通过本文对半导体-硅片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要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硅片生产是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的参数和质量要求。
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才能确保硅片的质量和稳定性,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加强对硅片生产工艺流程及工艺要点的研究与总结,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对于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制作工艺

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制作工艺
单晶硅和多晶硅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单晶硅的制作工艺:
提纯:从石英砂中提炼出冶金级硅,并将其提纯和精炼,以去除杂质。
拉晶:使用单晶硅生长炉,通过直拉法生产单晶棒。
滚磨:采用外圆磨床滚磨外径,以获得精确的硅片直径。
切片:使用切割机将晶棒切割成一定厚度的薄晶片。
倒角:采用倒角机增加硅片边缘机械强度,减少颗粒沾污。
研磨:使用双面研磨机,去除硅片表面损伤层并达到微米级别的平整度。
抛光:使用抛光机将硅片表面达到纳米级别的平整度。
最终检测:使用检测设备来检测成品的尺寸和电学性能等是否达到预期。
多晶硅的制作工艺:
铸锭:由石英砂加工的冶金级硅精炼而来,先被铸成硅锭。
切片:将硅锭切割成片,从而加工成多晶硅硅片。
请注意,多晶硅也可作为生产单晶硅的原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晶硅生产工艺及单晶硅片生产工艺
单晶硅原子以三维空间模式周期形成的长程有序的晶体。
多晶硅是很多具有不同晶向的小单晶体单独形成的,不能用来做半导体电路。
多晶硅必须融化成单晶体,才能加工成半导体应用中使用的晶圆片。
加工工艺:
加料—→熔化—→缩颈生长—→放肩生长—→等径生长—→尾部生长(1)加料:将多晶硅原料及杂质放入石英坩埚内,杂质的种类依电阻的N或P型而定。
杂质种类有硼,磷,锑,砷。
(2)熔化:加完多晶硅原料于石英埚内后,长晶炉必须关闭并抽成真空后充入高纯氩气使之维持一定压力范围内,然后打开石墨加热器电源,加热至熔化温度(1420℃)以上,将多晶硅原料熔化。
(3)缩颈生长:当硅熔体的温度稳定之后,将籽晶慢慢浸入硅熔体中。
由于籽晶与硅熔体场接触时的热应力,会使籽晶产生位错,这些位错必须利用缩颈生长使之消失掉。
缩颈生长是将籽晶快速向上提升,使长出的籽晶的直径缩小到一定大小(4-6mm)由于位错线与生长轴成一个交角,只要缩颈够长,位错便能长出晶体表面,产生零位错的晶体。
(4)放肩生长:长完细颈之后,须降低温度与拉速,使得晶体的直径渐渐增大到所需的大小。
(5)等径生长:长完细颈和肩部之后,借着拉速与温度的不断调整,可使晶棒直径维持在正负2mm之间,这段直径固定的部分即称为等径部分。
单晶硅片取自于等径部分。
(6)尾部生长:在长完等径部分之后,如果立刻将晶棒与液面分开,那么热应力将使得晶棒出现位错与滑移线。
于是为了避免此问题的发生,必须将晶棒的直径慢慢缩小,直到成一尖点而与液面分开。
这一过程称之为尾部生长。
长完的晶棒被升至上炉室冷却一段时间后取出,即完成一次生长周期。
单晶硅棒加工成单晶硅抛光硅片
加工流程:
单晶生长—→切断—→外径滚磨—→平边或V型槽处理—→切片
倒角—→研磨腐蚀—→抛光—→清洗—→包装
切断:目的是切除单晶硅棒的头部、尾部及超出客户规格的部分,将单晶硅棒分段成切片设备可以处理的长度,切取试片测量单晶硅棒的电阻率含氧量。
切断的设备:内园切割机或外园切割机
切断用主要进口材料:刀片
外径磨削:由于单晶硅棒的外径表面并不平整且直径也比最终抛光晶片所规定的直径规格大,通过外径滚磨可以获得较为精确的直径。
外径滚磨的设备:磨床
平边或V型槽处理:指方位及指定加工,用以单晶硅棒上的特定结晶方向平边或V型。
处理的设备:磨床及X-RAY绕射仪。
切片:指将单晶硅棒切成具有精确几何尺寸的薄晶片。
切片的设备:内园切割机或线切割机
倒角:指将切割成的晶片税利边修整成圆弧形,防止晶片边缘破裂及晶格缺陷产生,增加磊晶层及光阻层的平坦度。
倒角的主要设备:倒角机
研磨:指通过研磨能除去切片和轮磨所造的锯痕及表面损伤层,有效改善单晶硅片的曲度、平坦度与平行度,达到一个抛光过程可以处理的规格。
研磨的设备:研磨机(双面研磨)
主要原料:研磨浆料(主要成份为氧化铝,铬砂,水),滑浮液。
腐蚀:指经切片及研磨等机械加工后,晶片表面受加工应力而形成的损伤层,通常采用化学腐蚀去除。
腐蚀的方式:(A)酸性腐蚀,是最普遍被采用的。
酸性腐蚀液由硝酸(HNO3),氢氟酸(HF),及一些缓冲酸(CH3COCH,H3PO4)组成。
(B)碱性腐蚀,碱性腐蚀液由KOH或NaOH加纯水组成。
抛光:指单晶硅片表面需要改善微缺陷,从而获得高平坦度晶片的抛光。
抛光的设备:多片式抛光机,单片式抛光机。
抛光的方式:粗抛:主要作用去除损伤层,一般去除量约在10-20um;
精抛:主要作用改善晶片表面的微粗糙程度,一般去除量1um以下
主要原料:抛光液由具有SiO2的微细悬硅酸胶及NaOH(或KOH或NH4OH)组成,分为粗抛浆和精抛浆。
清洗:在单晶硅片加工过程中很多步骤需要用到清洗,这里的清洗主要是抛光后的最终清洗。
清洗的目的在于清除晶片表面所有的污染源。
清洗的方式:主要是传统的RCA湿式化学洗净技术。
主要原料:H2SO4,H2O2,HF,NH4OH,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