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护脾学术思想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仲景护脾学术思想初探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32-01

【关键词】张仲景学术思想护脾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诊治疾病强调整体观念,重视护脾和胃,扶助正气。《金匮要略》开篇就提出“上工治未病”,“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四季脾旺不受邪”。首先说明了睥实胃和的重要性。

一合理用药配伍,驱邪不忘调胃

仲景在祛邪的处方中用甘草、大枣固护脾胃,兼重健脾扶正。《伤寒论》112方中用甘草者达71方之多,甘草的作用颇多,其中之一是健脾,《本草汇言》说:“甘草健脾胃固中气之虚羸”。大枣能健脾护胃,《伤寒论》用大枣者4o方,如十枣汤用大枣,保其脾精。

麻黄汤发汗祛寒,仅用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四药,不用大枣。大青龙汤治麻黄汤证兼里有郁热者,用麻黄汤四药再加石膏、生姜、大枣,之所以要加生姜、大枣,意在护脾胃,因大青龙汤中麻黄用量(6两)较麻黄汤中之麻黄(3两)大一倍,发汗之力甚峻,患者发汗太过,要伤脾胃、丧津液,生姜、大枣能健脾胃、养津液,故加之。

桂枝汤中桂枝发汗解肌,芍药活血敛汗,二药配合起来,有解肌和荣卫的作用,但二药仍嫌力量不足,故加生姜助桂枝以散邪,加大枣、甘草调胃气以补正气。

少阳病病位居表里之间,病症虚实夹杂。仲景说:“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小柴胡汤主之”(9 7条)。小柴胡汤用柴胡、黄芩、半夏祛邢;用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扶正和胃;是典型的祛邪扶正之方。

《伤寒论》方中,单用大枣及甘草之方数,生姜、大枣同用的有37方,生姜、大枣、甘草同用的有31方,生姜、大枣、甘草、人参同用的有7方。大枣、甘草、生姜、人参四药都有护胃健脾作用。

二严禁汗吐下太过,避免误伤脾胃

发汗太过和滥施吐下都要损津伤脾。如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指出过汗可伤胃津,发汗不可如水淋漓,如果有口渴,或大汗出欲饮水者必须少少与饮之,以免胃弱水停,令胃气和则愈。122条“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这就是说虚寒者严禁发汗,过汗要伤胃阳。166条,瓜蒂散方后说:“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对吐法采取极谨慎的态度,因吐之过甚要伤脾胃, 严禁发汗太过及滥施吐下。

在阳明病篇三承气汤条文中一再告诫,用下法要慎之又慎。如在未明燥热盛与未盛之际,“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乃初头鞕,后必溏,

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胀满不能食”将转变为太阴病之“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 206条“得下,余勿服”,“微和胃气,勿令之大泄下”。“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指阳明病,可用三承气汤,但误下或下之过早,则阳明病可转为脾胃受伤的太阴病,即脾胃虚寒症。204条“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在少阳病篇提出“少阳不可发汗,“不可吐下”,“此属胃,胃和则愈”;在少阴病篇指出“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目的也是保护脾阳

不受损害。

三重视药物服法,善用饮食调胃

桂枝汤之服法“服已须叟,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漿漿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邪祛而正不伤。因粥可护脾胃,扶正气,助药力。理中丸是太阴病主方,其病机是脾虚,368条“腹中未热,益之三、四丸,然不及汤,服汤后,如食頃,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饮热粥一升许”,是很重要的健脾阳、护脾胃的方法。服十枣汤后“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服三物白散后,“不利,进热粥;过利不止,进冷粥”。都是用食调护脾胃阳气。

阳明病邪热充斥,胃津耗伤,立白虎汤,方中粳米能健脾益胃、生津血,使阴寒之石膏不损脾胃。竹叶石膏汤、桃花汤之用粳米,都旨在培补脾胃元气。白虎加人参汤为阳明病患者大汗出、津气两伤而设,加人参,益气生津,兼护脾胃。

综合以上,学习仲景学术思想必要养护脾胃,这也是治病必求于本的体现。

作者单位:734000 张掖市中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