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凝血机制及实验室(二)2024

凝血机制及实验室(二)2024

凝血机制及实验室(二)引言:凝血机制是人体内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通过互相作用的蛋白质和细胞来维持正常的血液凝固和止血功能。

实验室中对凝血机制的研究和检测对于诊断和治疗血液疾病以及手术过程中的止血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凝血机制的基本原理、实验室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凝血机制及实验室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凝血机制的基本原理1. 血小板功能和聚集2. 凝血因子的激活和级联反应3. 血管内皮细胞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4. 纤维蛋白原的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过程5. 血栓的形成与溶解二、凝血指标的实验室检测方法1. 凝血时间的测定方法a. 凝血酶原时间(PT)的检测b.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检测c. 血浆凝固酶原时间(TCT)的检测2. 凝血因子活性的测定方法a. 凝血因子VIII的测定b. 凝血因子IX的测定c. 凝血因子X的测定3. 凝血酶原时间和活性的测定方法4. 血小板功能的测定方法a. 血小板计数和形态观察b. 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c. 血小板释放功能的测定d. 血小板凝聚力的测定e. 血小板纤维连接蛋白的测定5. 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三、凝血机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1. 凝血机制检测在评估疾病风险和治疗策略中的应用2. 凝血机制检测在手术中的应用3. 凝血机制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4. 凝血机制在止血控制中的意义5. 凝血机制在孕妇和儿童中的特殊应用四、相关实验室技术的进展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凝血机制研究中的应用2. 免疫学技术在凝血因子测定中的应用3. 生物芯片技术在凝血机制检测中的应用4. 质谱技术在凝血指标检测中的应用5. 生物信息学技术在凝血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五、总结通过对凝血机制及实验室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凝血过程及其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凝血机制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提供了诊断和治疗血液疾病的重要依据,并在临床上大大改善了手术的安全性。

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对凝血机制的研究将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血凝,血球原理

血凝,血球原理

血凝,血球原理
血凝和血球原理如下:
1. 血凝的原理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的凝聚。

当红细胞表面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抗原时,它们会相互凝聚形成肉眼可见的颗粒或团块。

此外,当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时,也会导致血液凝固。

2. 血球的原理主要是基于血细胞表面的特殊性质。

血细胞表面有许多特殊的分子,如糖蛋白、抗原和受体等,这些分子可以与相关的抗体结合。

通过桥接作用,红细胞可以凝聚在一起,形成更大的颗粒或团块。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血凝和血球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医学书籍。

血凝基本知识

血凝基本知识

血凝的基本知识一、定义:血液凝固(凝血)形态:血液由液体状态转变为凝胶状态。

本质:纤维蛋白原(可溶)变为纤维蛋白(不溶)。

基本学说:凝血瀑布学说(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酶反应过程;每个凝血因子都被其前一因子所激活;最后激活凝血酶原生成凝血酶;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生成纤维蛋白凝块。

二、凝血功能的常规检测手段(检测凝血功能是否正常):1、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外源性凝血途径检测)。

2、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内源性凝血途径检测)。

3、Thrombin Time(TT)-凝血酶时间测定(共凝血途径检测)4、特殊物质检测(检测引起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Fibinogen(FIB)-纤维蛋白原测定。

以上即为血凝常规四项检测。

PT、APTT、TT为定性检验,FIB为定量检测。

三、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1、原理:PT试剂中主要含组织因子(TF)和Ca2+,试剂中加入血浆后,TF和Ca2+与血浆中Ⅶ因子,形成TF-Ⅶa- Ca2+复合物,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最后使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凝血酶可使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的交联、聚合成凝胶状态。

记录凝固时间,即为PT检测结果,一般以S表示。

2、PT检测的临床应用1)PT检测用于筛选评估外源性凝血途径各因子是否正常。

2)监控口服抗凝药病人的凝血功能:口服抗凝药治疗时间比较长,治疗过程血药监控;剂量增加或减少,回引起出血或凝血;口服抗凝药治疗病人的治疗剂量、治疗时间由PT检测决定,一般要控制在INR2.0~3.0之间。

INR(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数)正常人血浆常人血浆P )待测测血浆PT值(秒)ISI3、PT 的ISI 值: ISI 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 ——国际敏感指数ISI 值是生产厂商生产的PT 试剂与国际标准PT 试剂测值相比的值,凡是出厂的PT试剂必须标明其正确的ISI 值。

血凝检验这方面的知识,你了解吗?

血凝检验这方面的知识,你了解吗?

血凝检验这方面的知识,你了解吗?血液凝固功能是人体内维持稳定循环的重要机制之一。

而血凝检验作为一种常规实验室检验方法,可以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状态,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凝血异常等相关疾病。

那么,关于血凝检验这方面的知识,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我就给大家作一些简单介绍。

什么是血凝检验?在正常情况下,当血管受损时,凝血机制会被激活,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和细胞相互作用,形成血凝块以停止出血,这就是常说的血凝,或凝血。

然而,当凝血功能存在异常时,可能会导致出血倾向或血栓形成的风险。

血凝检验是一种通过实验室检验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方法。

它可以测量血液在凝血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表现,以确定个体的凝血能力是否正常。

血凝检验主要通过测量凝血因子、血小板功能和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来评估血液的凝血状态。

血凝检验的内容有哪些呢?对于血凝检验来说,其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检测,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纤维蛋白原(Fbg)。

检验内容1:血酶原时间(PT)。

PT测量血浆中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所需的时间。

它主要用于评估凝血因子Ⅶ、Ⅹ、Ⅴ、Ⅱ和纤维蛋白原等在外部凝血通路中的活性。

当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或异常时,可能提示凝血因子Ⅶ、Ⅹ、Ⅴ、Ⅱ和纤维蛋白原的活性存在异常。

这可能与凝血因子缺乏、抗凝药物使用或肝功能异常等情况相关。

PT常用于评估患者对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的治疗反应,通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监测抗凝治疗的范围。

检验内容2: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

APTT测量血浆中活化了的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所需的时间。

它用于评估凝血因子Ⅻ、Ⅺ、Ⅸ、Ⅷ、Ⅹ、Ⅴ和Ⅱ在内部凝血通路中的活性。

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或异常时,可能提示凝血因子Ⅻ、Ⅺ、Ⅸ、Ⅷ、Ⅹ、Ⅴ和Ⅱ的活性存在异常。

这可能与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抗凝药物使用或出血性疾病等相关。

APTT常用于评估患者对肝素治疗的反应,也可以用于筛查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

公共基础知识凝血基础知识概述

公共基础知识凝血基础知识概述

《凝血基础知识的综合性概述》一、引言凝血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理过程,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无论是在伤口愈合、防止出血过多,还是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凝血都扮演着关键角色。

了解凝血的基础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生理机制,还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将从凝血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发展历程、重要实践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全面阐述与分析。

二、凝血的基本概念(一)定义凝血,即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凝血因子的激活和相互作用,最终形成纤维蛋白凝块,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二)参与凝血的主要成分1. 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成分,在凝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损伤部位,形成血小板栓子,初步堵塞血管裂口,同时释放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启动凝血过程。

2.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是参与凝血过程的一系列蛋白质。

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有十几种,按照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命名为Ⅰ、Ⅱ、Ⅲ、Ⅳ、Ⅴ、Ⅶ、Ⅷ、Ⅸ、Ⅹ、Ⅺ、Ⅻ、ⅩⅢ等。

这些凝血因子在凝血过程中依次被激活,形成一个复杂的级联反应。

3.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是一种血浆蛋白,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被转化为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相互交织形成网状结构,将血细胞网罗其中,形成稳定的血凝块。

三、凝血的核心理论(一)凝血瀑布学说凝血瀑布学说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1. 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如玻璃、白陶土、硫酸酯、胶原等)接触而启动。

首先,因子Ⅻ被激活为Ⅻa,进而激活因子Ⅺ为Ⅺa。

因子Ⅺa 在钙离子的存在下,激活因子Ⅸ为Ⅸa。

因子Ⅸa、因子Ⅷa、血小板磷脂(PF3)和钙离子组成复合物,激活因子Ⅹ为Ⅹa。

2. 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由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TF)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

血凝实验原理

血凝实验原理

血凝实验原理
血凝实验是一种常用的血液凝固功能测试方法,通过测定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活性和凝血酶原时间来评估机体血液凝固功能的状态。

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凝血过程:当血管发生损伤时,凝血因子会依次激活,形成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聚集,最终形成血栓。

2. 血栓形成过程:凝血因子活化后,会生成凝血酶酶解纤维蛋白原,将其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血栓。

3.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该指标是衡量机体外系凝血功能状态的常用参数。

PT测定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原始凝血因子活化和共同凝血酶酶原的形成。

在实验中,通过添加常规的凝血试剂和钙离子来模拟凝血过程,测量血液在一定时间内凝固的程度,得到PT的结果。

4. 凝血酶时间(TT)测定:该指标用于评估凝血酶活性。

在实验中,通过加入甘露醇或其他抗凝剂来阻断凝血因子活化,然后观察血液在一定时间内是否凝固,从而得到TT的结果。

5.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该指标用于评估机体内源性凝血途径功能。

在实验中,通过添加磷脂质激活剂和凝血因子活化剂来激活血液内部的凝血因子活性,并加入凝血试剂和钙离子来促使凝血过程进行,测量血液在一定时间内凝固的程度,得到APTT的结果。

总之,血凝实验通过模拟机体血液凝固过程和测定凝血因子活性,能够评估机体凝血功能的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监测指标。

血凝基本知识-PPT课件

血凝基本知识-PPT课件
肾脏疾病患者容易出现血栓形成和栓塞并发症,如肾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 血栓形成等。
05
血凝的调节与治疗
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是指通过药物或物理方法,降 低血液的凝固能力,从而预防血栓形成
和减少血栓栓塞事件。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利 伐沙班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凝血酶或 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达到抗凝效果。
血小板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负责止 血和血栓形成。
血小板还参与了血液凝固和损伤修复 过程,对于维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 义。
当身体受到损伤时,血小板会迅速到 达受损部位并发挥作用,通过释放出 生理活性物质和化学反应来止血。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由纤维蛋白溶 解酶、抑制物和底物组成,主要 功能是溶解血栓和清除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溶解治疗
常用的纤维蛋白溶解药物包括尿激酶、链激酶等,这 些药物通过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促进纤维蛋白溶 解酶的生成,达到溶解血栓的效果。
纤维蛋白溶解治疗是指通过药物或物理方法,促进纤 维蛋白溶解酶的活性,从而溶解血栓。
纤维蛋白溶解治疗过程中需监测纤维蛋白原和D-二 聚体的水平,以避免出血风险。
抗凝治疗过程中需监测凝血功能,以避 免出血风险。
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是指通过药物或物理方法,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血 栓形成和减少血栓栓塞事件。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这些药物 通过抑制血小板表面的受体或抑制血小板释放的活性物质,达到抗血小 板效果。
抗血小板治疗过程中需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功能,以避免出血风险。
血栓的危害
血栓形成可能导致血管堵 塞,引起组织缺血、缺氧 甚至坏死,如心肌梗死、 脑梗塞等疾病。

《凝血基础知识》课件

《凝血基础知识》课件
《凝血基础知识》PPT课 件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明了的文字,本课程将带你了解凝血的基本知识,包 括凝血机制、凝血因子、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等。
凝血机制简介
了解凝血机制的基本原理,包括血管损伤引发的血小板激活和凝血因子级联反应。
凝血因子与凝血酶的作用
1
凝血因子
探索凝血因子的功能和作用,如血小板聚集因子、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等。
2
凝血酶
深入研究凝血酶生成的过程以及其在凝血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3
血小板聚集
了解血小板聚集的机制和调控,以及与凝血因子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血管收缩与血小板聚集
血管收缩
解释血管收缩的意义以及血管收 缩如何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 成。

血小板聚集
探索血小板聚集的过程和机制, 以及血小板如何与血栓形成密切 相关。
凝血功能检查与凝血疾病诊断
凝血功能检查
了解常见的凝血功能检查方法和其在诊断凝血疾病中的应用。
凝血疾病诊断
介绍常见的凝血疾病及其临床表现,以及凝血功能检查在诊断中的重要性。
治疗与预防
讨论凝血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策略,以及重要的临床考虑因素。
总结与提问环节
总结课程内容并为学员提供提问的机会,以促进知识的巩固和更深入的讨论。
血栓形成
深入研究血栓形成的原理和影响 因素,以及其在凝血过程中的重 要作用。
凝血酶活化与晚期凝血事件
凝血酶活化
揭示凝血酶的活化过程和凝血酶在晚期凝血事件中的关 键作用。
晚期凝血事件
讨论晚期凝血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其在血栓形成中的重要 性。
溶解血凝块的机制
详细介绍纤维蛋白降解和纤溶酶原激活的过程,以及如何通过溶解血凝块来 维持血流畅通。

知识题止血,血栓与凝血检验

知识题止血,血栓与凝血检验

习题------止血、血栓与凝血检验一、名词解释1、内源性凝血2、血液凝固3、PT4、APTT5、TFPI6、原发性纤溶症二、选择题(一)单向选择1、不属于凝血酶的作用是()。

A. 使纤维蛋白单体形成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B. 激活因子ⅩⅢC. 加速因子Ⅶ复合物与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D. 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稳固的纤维蛋白多聚体E. 使纤维蛋白原水解成纤维蛋白单体2、正常机体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液流动快B. 血管内膜光滑完整C.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D. 有抗凝物质存在E. 血管内膜损坏暴露出胶原纤维3、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延缓和防止凝血()。

A. 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B. 血液置于硅胶管中C. 血液中加入肝素D. 血液中加入维生素K E. 血液放在较低的温度下保存4、下列哪项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点()。

A. 由因子Ⅲ发动B. 所需时间较内源性凝血途径短C. 不需要钙离子参D. 需要因子Ⅶ参与E. 由因子Ⅴ发动5、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血物质是()。

A. 抗凝血酶ⅠB. 抗凝血酶Ⅲ和肝素C. 氯化钠D. 肝素E. 白蛋白6、使血小板聚集第二时相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物质是()。

A. 外源性的ADP B. 血小板内的cAMP C. 血小板释放的5-羟色胺D. 外源性的cAMP E. 血小板释放的内源性的ADP7、下列凝血因子中,除哪个外均为无活性的酶原()。

A. 因子ⅡB. 因子ⅨC. 因子ⅩD. 因子ⅪE. 因子ⅩⅢ8. 内源性凝血的始动因素是( )A.凝血因子Ⅳ被激活B.因子Ⅻ被激活C.血小板破裂D.凝血酶的形成9. 可使血液凝固加快的主要因素是( )A.血小板破裂B.血管紧张素增加C.肾素分泌增加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0. 引起血块回缩的因素是( )A.纤维蛋白B.血小板收缩蛋白C.凝血酶D.肝素11. 血小板聚集的第一时相由下列哪一种因素所引起( ).A.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DPB.血小板释放内源性ATPC.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D.受损伤组织释放ADP12. 凝血过程中,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区别在于( )A.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始动因子不同B.凝血酶形成过程不同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不同D.因Ca2+是否起作用而不同13. 以下哪种凝血因子不属于蛋白质( )A.因子ⅠB.因子ⅡC.因子ⅣD.因子Ⅹ14、下列哪项不是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A、血管壁结构异常B、过敏性紫癜C、单纯性紫癜D、血友病E、血管性血友病15 B型题A、出血时间测定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C、血小板无关免疫球蛋白测定D、凝血时间测定E、血浆纤维蛋白肽测定17、了解内源性凝血系统()18、用于ITP的诊断()19、用于VWD的诊断()20、了解血小板的功能和数量()C型题A、血管性血友病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21、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22、出血时间延长()23、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增高()24、凝血时间延长()A、血友病甲B、血管性血友病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25、APTT延长()26、PT延长()27、BT延长、血小板代数增多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ITPB、SLEC、AAD、TTPE、慢粒白血病慢性期16、下列哪项血块收缩试验不减低:()A、ITPB、ⅩШ因子缺乏症C、血小板无力症D、红细胞增多症E、多发性骨髓瘤(二)多项选择1. 能诱导血小板聚集的物质是( )A.Ca2+B.5-HTC.ADPD.ATPE.肾素2.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 )A.柠檬酸盐B.抗凝血酶IC.肝素D.维生素KE.抗凝血酶Ⅲ3. 成人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的主要变化是( )A.红细胞体积逐渐变小B.红细胞体积逐渐变大C.红细胞核逐渐消失D.红细胞核变大E.血红蛋白量逐渐减少4. 抗凝血酶Ⅲ的作用是( )A.除掉纤维蛋白原B.除掉血浆中的Ca2+C.增强肝素的抗凝D.降低凝血酶的活性E.阻断凝血酶激活因子Ⅹ5.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有( )A.损伤刺激血小板释放使局部血管收缩的物质B.在损伤处血小板粘聚C.形成止血栓D.促进血液凝血E.对血管壁的营养支持功能6. 关于内源性凝血的途径,叙述正确的是( )A.胶原组织损伤首先激活因子ⅫB.参与凝血步骤比较多C.所需时间较外源性凝血长D.许多环节有Ca2+参与E.不需因子Ⅱ参加7. 纤维蛋白溶解是指体内( )A.纤维蛋白降解B.因子Ⅰ降解C.能清除体内多余的纤维蛋白凝块和血管内的血栓D.纤维蛋白降解后不再凝固E.纤维蛋白降解后能凝固8. 肝素抗凝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B.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C.抑制血小板的粘聚和释放反应D.抑制因子Ⅹ的激活E.加速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三、判断正误题1、内源性凝血过程是由因子Ⅹ激活而开始的。

血液凝固过程的基本步骤

血液凝固过程的基本步骤

血液凝固过程的基本步骤
1. 血管收缩:当血管受到损伤时,平滑肌收缩以减少血液流失,并将受损区域最小化。

2. 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受损的血管壁会释放出血小板聚集因子,促使血小板聚集在损伤区域。

血小板通过粘附在受损区域上形成血小板聚集物。

3. 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凝血因子:释放的凝血因子包括血小板活化因子、ADP(巯基巴胺)和血小板聚集素,它们进一步促
进血小板的聚集,并启动血液凝固的下一阶段。

4. 凝血酶形成:凝血酶是由凝血因子转化而来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凝血酶原。

当凝血酶原接触到血小板聚集物和损伤区域的特殊配体时,它会被激活并转化为凝血酶。

5. 纤维蛋白形成:凝血酶作为酶起始纤维蛋白质聚合的过程,使其形成纤维素膜,覆盖或填补受损区域。

6. 补体系统介导的炎症反应:在凝血过程进行中,补体系统也参与其中,通过炎症反应来支持和加强凝血过程,并帮助清理炎症相关的细胞废物。

以上是基本的血液凝固过程步骤,它们相互协同作用,确保伤口在适当的时间内得到修复,同时避免大量的血液流失。

血凝试验的原理及步骤

血凝试验的原理及步骤

血凝试验的原理及步骤
一、原理
血凝试验,也被称为凝血试验,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中凝血因子和抗凝物质的试验。

其原理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结合导致血液凝固的特性,来判断是否存在特定的抗原或抗体。

通过观察血液凝固的过程或结果,可以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做出评估,进而对相关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二、步骤
1.准备试剂和器材
进行血凝试验前,需要准备所需的试剂和器材。

试剂包括抗凝剂、抗原、抗体等,器材包括注射器、试管、离心机等。

确保所有的试剂和器材都在有效期内,并且是专用于血凝试验的。

2.采集血液样本
在采血前,患者应保持平静,避免过度紧张。

采血时,使用经过消毒的采血针和试管,采集适量的静脉血液样本。

采血后,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合,防止血液凝固。

3.制备抗原或抗体
将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处理,分离出血浆或血清。

然后,使用特定的抗原或抗体试剂,制备出所需的抗原或抗体。

这一步通常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

4.进行试验
将制备好的抗原或抗体与血浆或血清混合,然后将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

在孵育过程中,抗原和抗体结合,导致血液凝固。

这一步也是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

5.观察结果
观察血液凝固的过程或结果,记录所需的数据。

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特定的抗原或抗体。

同时,通过对血液凝固时间的测量和分析,可以对凝血功能做出评估。

血凝实验原理

血凝实验原理

血凝实验原理血凝实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诊断出血和栓塞疾病。

血凝实验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测定(FIB)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凝血酶原时间(PT)的原理。

PT是一种评估外源凝血通路功能的指标,其原理是通过添加组织因子和磷脂质体,激活凝血因子Ⅶ,然后观察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所需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PT的结果在11-13.5秒之间。

若PT延长,可能提示凝血因子Ⅶ、Ⅴ、Ⅹ或凝血因子共同通路的异常。

其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一种评估内源凝血通路功能的指标。

其原理是通过添加激活剂和磷脂质体,激活凝血因子Ⅻ,然后观察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所需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APTT的结果在25-35秒之间。

若APTT延长,可能提示凝血因子Ⅷ、Ⅸ、Ⅺ或凝血因子共同通路的异常。

接着,凝血酶时间(TT)是一种评估最终共同通路功能的指标。

其原理是通过添加凝血酶原、磷脂质体和钙离子,观察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所需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TT的结果在14-21秒之间。

若TT延长,可能提示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或钙离子的异常。

最后,纤维蛋白原测定(FIB)是一种评估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指标。

纤维蛋白原是形成纤维蛋白的前体蛋白,是血浆凝血系统中的重要物质。

正常情况下,FIB的结果在2-4g/L之间。

若FIB减少,可能提示纤维蛋白原合成不足或过多消耗。

综上所述,血凝实验是评估凝血功能的重要方法,通过测定PT、APTT、TT和FIB等指标,可以全面了解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熟练掌握血凝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技巧,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凝血四项检测原理培训知识

凝血四项检测原理培训知识

凝血四项检测原理培训知识凝血四项检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该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

以下是关于凝血四项检测原理的详细培训知识。

首先,凝血酶原时间(PT)是一项检测患者凝血系统中的外在凝血通路的指标。

其原理是通过在实验室中添加一种叫做凝血剂的物质,观察血液在形成血凝块的过程中所需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PT时间应在11-14秒之间。

如果PT时间延长,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凝血因子缺乏、肝功能异常或服用抗凝药物等问题。

其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一项检测患者凝血系统中的内在凝血通路的指标。

其原理是通过加入一种叫做磷脂酵素激活物的物质,观察血液在形成血凝块的过程中所需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APTT时间应在25-35秒之间。

如果APTT时间延长,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凝血因子缺乏、抗凝药物过量或存在一些遗传疾病等问题。

第三,血小板计数(PLT)是一项检测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指标。

其原理是通过使用血细胞计数仪对血液中的血小板进行计数。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应在150-450×10^9/L之间。

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表示患者存在血小板减少症或相关的血液疾病。

最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是一项衡量患者抗凝治疗水平的指标。

其原理是将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与国际标准物质进行比较,计算出的比值。

通常情况下,INR应在正常范围内,即0.8-1.2、如果INR值偏高,可能表示患者存在抗凝治疗不足或凝血功能异常等问题。

在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使用的试剂和仪器必须符合质量要求,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

其次,需要准确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信息,如用药情况、疾病史和手术史等,以便更好地解释检测结果。

此外,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在评估结果时要结合该实验室的参考范围。

血凝知识点总结

血凝知识点总结

血凝知识点总结一、血液凝固的基础知识1.凝血机制:当血管受伤时,血管内膜会释放出一种叫做组织因子的物质,它会激活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质叫做凝血酶原。

凝血酶原在组织因子的作用下转变成凝血酶,凝血酶又会刺激另一种血浆中的蛋白质叫做原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最终形成血块。

2.血小板的作用:血小板是一种圆形的细胞片片,在血液凝固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血管受伤后,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在受伤部位,并释放出一些物质,刺激血管收缩和凝血酶的形成,帮助血液迅速凝固。

3.凝血途径:人体内存在两种凝血途径,分别是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在血管受伤时,血管内膜释放的组织因子激活凝血酶原,引发血液凝固的过程;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外部组织受伤时,组织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来启动凝血过程。

4.纤维蛋白溶酶原: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凝血酶的作用会刺激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形成血块。

然而,当伤口愈合后,纤维蛋白需要被溶解,这时就需要纤维蛋白溶酶原的作用来分解纤维蛋白,恢复血液的正常流动。

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1.遗传因素:一些人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血液凝固功能不正常,容易出现出血或血栓的问题。

2.营养因素:一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对血液凝固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维生素K是合成凝血蛋白和凝血酶所必需的物质。

3.疾病因素:一些疾病如肝病、肾病、心脏病等都可能影响身体的血液凝固功能。

4.药物因素:一些药物如抗凝血剂、抗血小板药物等都会影响血液凝固功能。

三、血液凝固功能的检测1.凝血时间检测:凝血时间是指从抽血到血液凝结的时间,通过这个测试可以了解血液凝固的速度和效果。

2.血小板计数:通过检测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可以了解血小板功能的正常与否。

3.凝血因子测定: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

4.纤维蛋白原测定:通过检测纤维蛋白原水平来了解血液凝固功能的正常与否。

五、血液凝固功能的相关疾病1. 凝血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是指身体的血液凝固功能出现异常,表现为出血或血栓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检测和治疗。

血凝试验资料

血凝试验资料

血凝试验在医学领域中,血凝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评估血液的凝血功能以及检测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凝血异常。

血凝试验通常包括多个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等。

这些指标通过测量不同凝血因子的活性或浓度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血凝试验的原理血液在人体内通过复杂的凝血机制来保持血液在血管系统内的流动性和止血性。

而血凝试验旨在评估这一凝血机制的功能情况。

PT测试主要用于评估凝血外路系统的功能,而APTT测试则用于评估凝血内路系统的功能。

通过这些测试,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血凝试验的临床意义血凝试验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血凝试验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人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是内科、外科、急诊科、妇产科等多个领域中常用的检查手段。

对于一些特定的疾病,如肝病、出血性疾病、凝血因子缺陷等,血凝试验更是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

血凝试验的操作方法进行血凝试验时,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然后在实验室内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操作。

一般来说,对于PT测试,会将患者的血液标本与活化的凝血酶原混合,然后测定凝血的时间;而对于APTT测试,则会将患者的血液标本与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混合,再添加磷脂和凝血酶原,最后测定凝血的时间。

根据试验结果,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结语综上所述,血凝试验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可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并指导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血凝试验项目,并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达到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通过对血凝试验原理和临床意义的深入了解,医务工作者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一检查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疗服务。

血凝的基本知识共64页

血凝的基本知识共64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4
血凝的基本知识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凝血相关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凝血相关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凝血相关知识考核一、选择题1 .肝素通过结合下列明附因子的作用而阻止血液凝固()[单选题]。

A、血/」液B、ca2 +C、抗凝血酶DWD、因子XE、因子VVln2 .使纤维蛋白(原)降解的物质是()[单选题]。

A、纤溶酶原激活物B、纤溶酶,C、凝血酶D、凝血活酶E、PK3 .VWF的主要作用是()[单选题]。

A、介导血小板的黏附作用,B、介导血小板的聚集作用C、介导血小板的收缩作用D、介导血/」浓的释放作用E、下调FVln的合成4 .不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单选题]。

A、FIIB、FVVC、FVIID x FIXE、FX5 .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单选题]。

A、大量微血栓形成B、凝血功能失常√C、纤溶过程亢进D、凝血物质大量消耗E、溶血性贫血6 .对DlC发病机制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单选题]。

A、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激活凝血因子XWB、组织严重破坏,大量组织因子进入血液C、血细胞大量破坏,释放促凝血物质D、羊水进入血液,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E、癌细胞进入血液,激活内源性凝血系统7 .决定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单选题]。

A、球蛋白B、脂蛋白C、糖蛋白D、补体E、清蛋白V8 .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形成整合物,阻止血液凝固的抗凝剂是()[单选题]。

A、草酸钾B、肝素C、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枸椽酸钠D、枸椽酸钠V9 .枸穆酸钠作为抗凝剂用于输血的主要优点是()[单选题]。

A、普及易得B、毒性低VC、用量少D、价格低10 .凝血时间测定方法已经淘汰的是()[单选题]。

A、玻片法VB、试管法C、硅管法D、活化凝血时间法E、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法11 .下列哪项检杳不符合原发性血/」册减少性紫瘦()[单选题]。

A、出血时间延长B、凝血时间(试管法)正常C、APTT正常D、PT延长√E、PAlgG 增高12 .对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是下列哪一组()[单选题]。

A、FXI、FIX、FXB、FXn、FXL PK、HMQKC、FI、FV x FVIII、FXmD x Fin、FX√E、FW、FX、FXΠ13 .在启动凝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单选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理
TT试剂(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血浆)
纤维蛋白
2020/4/3
1
24
TT检测临床应用
2020/4/3
1
25
选择TT试剂的要点
开平后的稳定型Biblioteka 长岛液体TT试剂,37℃稳定30天以上
建议使用长岛液体试剂, 无需复溶,使用方便,测值稳定
2020/4/3
1
26
TT检测的结果评估
没有国际标准
生产厂家根据自己的试剂给出一个正常范围 值
2020/4/3
1
4
血凝常规四项检测
PT---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TT---凝血酶时间测定 FBG---纤维蛋白原测定
2020/4/3
1
5
PT测定
PT试剂中主要含组织因子(TF)和ca离子,试剂 中加入血浆后,TF和ca离子与血浆中Ⅶ因子,形成 TF-Ⅶ-ca离子复合物,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2020/4/3
1
29
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Fib)--衍算法
PT衍算Fib也称间接法测定Fib(Derived)。具体方法是,对标 本进行PT测定的同时,即能得出Fib的含量。测定时不需用 Fib的试剂(凝血酶试剂),只用PT试剂。
PT衍算Fib在测定前也需先定标,一般是用Fib含量准确性的 质控血浆,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如100%,75%,50%, 25%)得到不同浓度的Fib的标准系列,再对其进行PT的凝 固时间测定及△E(光密度变化)测定,然后把Fib浓度含量 降低,其凝固的OD值也会降低,并呈线性相关,以此达到 Fib定量的目的。
标本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如超出所用所用试剂 的线性范围,必须作适当的稀释后再进行测
定,不然对结果影响较大。
当血浆中有肝素或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时,会导致测值偏低。
2020/4/3
1
33
2020/4/3
1
34
Fib检测的结果评估
美国CLIA-88提出Fib指标的允许误差
为血凝四项检测中的定量检 测;
各个厂家不同试剂的正常范 围值均不相同;
评价时,应以超过正常对照 的10秒视为异常。
总允许误 (Tea)
靶值 ±15%
精密度(CV%)
批内变异
<3
同一天
<3
批间变异
天间变异
<3
2020/4/3
1
23
凝血酶时间测定Thrombin Time (TT)
Thrombin Time (TT)测定原理
同一个标本用不同试剂,在 同 一仪器上检测,INR值应相 同。
PT
总允许误
靶值
(Tea)
±15%
精密度(CV%)
批内变异
<2
同一天
<3
批间变异
天间变异
<4
2020/4/3
1
18
APTT检测临床应用(2)
监控静脉滴注肝素抗凝治疗的病人的凝血功能 临床上对静脉滴注肝素抗凝治疗的病人必须进行
APTT检测以便监控。
2020/4/3
1
30
有关PT衍算Fib
应避免的误解:
误区一:PT衍算Fib是通过PT结果“算”出来的。 实际上是依据不同量Fib凝块光密度不同,而测定出 来的。
误区二:衍算时PT结果一定与法Fib含量相关。其 实有的样本PT正常但Fib可能不正常,或者Fib正常 的标本PT有可能不正常。
误区三:PT衍算Fib方法简简便,准确。实际上, 超过正常Fib含量的标本,误差很大。
计算:INR(标本值)= INR(标本值)=
☆PT结果不准确,会导致异常的病人有可能被认为正常; ☆误导口服抗凝药病人用药,严重的会引起出血。实际INR》
3.0应减少用药,但按标识的ISI值计算结果永远《3.0.
2020/4/3
1
12
2020/4/3
1
13
部分厂商提供不真实ISI值的原因
※原因: ★技术水平达不到生产ISI<1.6的PT试剂,如标
开瓶后的稳定性
长岛液体型APTT白陶土试剂:37℃,30天以上;
库尔特APTT试剂:
37℃,3天左右;
StagoAPTT试剂:
37℃, 3天左右。
2020/4/3
1
22
APTT检测的结果评估
美国CLIA-88提出APTT指标的允许误差
没有国际标准;
APTT
生产厂家根据自己的试剂给 出一个正常范围值;
识真实ISI值(1.8),试剂不能被市场接受。
※后果: ★误导用药,引起医疗事故。
※建议: ★对目前使用的国产PT试剂的ISI值进行简单的
鉴别。
2020/4/3
1
14
鉴别PT试剂ISI值的简单方法
用异常质控血浆鉴别PT试 剂真实ISI值的简便方法
PT的ISI值 1.0-1.2 1.2-1.4
正常质控血浆 10.5-13.5(秒) 10.5-13.5(秒)
ISI-国际敏感指数
2020/4/3
1
8
PT的ISI值
ISI——国际敏感指数
ISI值是生产厂商生产的PT试剂与国际标准 PT试剂测值相比的值,凡出厂的PT试剂必须 标明其正确的ISI值。 若ISI=1则表示该试剂敏感度与国际标准 试剂值一致
若ISI值越大,则表明该试剂越不敏感。
2020/4/3
APTT的值应控制在1.5-2.5 x基础秒数 基础秒数---肝素治疗前的APTT秒数;
不同的APTT试剂,对肝素敏感性不同,建议使用 对肝素敏感的APTT—白陶土试剂。
2020/4/3
1
19
国内APTT白陶土试剂现状
※国内市场(除长岛能提供液体型APTT白陶土试剂外) 尚无稳定的APTT白陶土试剂。
有国际标准: WHO标准品98/612; 可追溯性 正常值范围:2-4g/L; 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 CLIA-88允许误差范围为
20%。
Fib
总允许误
靶值
(Tea)
±15%
精密度(CV%)
批内变异
<2
同一天
<3
批间变异
天间变异
<4
2020/4/3
1
35
血凝试剂常见的问题
APTT、PT延长及缩短 TT延长 Fib含量过高及过低
病人
2020/4/3
病人
1
11
PST试剂ISI值正确标识的重要性
国内有些试剂生产厂商,生产的PT试剂试剂ISI值只有1.8左 右,甚至2.0以上,但他们提供给客户的ISI值却是1.22。
举例:国内某公司生产的血凝试剂,正常人PT平均测值为 12秒,测得口服抗凝药病人血浆PT=22秒,标示的ISI值为 1.22,而实际ISI却为1.8。
1
9
各种ISI值的PT试剂
ISI值 ISI值1.0-1.2
试剂敏感度 敏感
ISI值1.2-1.4 ISI值1.6以上
比较敏感 不敏感
建议使用试剂
如长岛液体PT试剂 太平洋PT试剂
Dade Behring PT试剂 如库尔特PT试剂 StagoPT试剂
不建议使用
2020/4/3
1
10
不同ISI值的PT试剂的INR计算举例
剂量增加或减少,会引起出血或凝血; 口服抗凝药治疗病人的治疗剂量,治疗时间
由PT检测决定,一般要控制在INR2.0-3.0之 间。
2020/4/3
1
7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正常人血浆PT平均值—每一实验室取20个以
上正常人血浆测得的PT秒数平均值。
不能用质控血浆或参值作为正常人比血浆PT血浆PT平均值—不准确
◆开瓶后的稳定性: 长岛液体PT试剂:开瓶后,37℃,稳定30天以上。 其他PT试剂:开瓶后,37 ℃,稳定8小时。
2020/4/3
1
17
PT检测的结果评估
美国CLIA-88提出PT指标的允许误差
有国际标准,以INR表示;
不同厂家根据自己的试剂给 出一个正常范围,一般正常 范围为:10.5-14.5秒;
1.4-1.6 1.6以上
10.5-13.5(秒) 10.5-13.5(秒)
异常质控血浆 30.0-44.0(秒) 26.0-30.0(秒)
22.0-26.0(秒) 18.0-22.0(秒)
敏感性 高 较高
中 低
2020/4/3
1
15
选择PT试剂的要点(1)
※(敏感度)(ISI值):
ISI=1.0-1.2 最好
※长岛液体型APTT白陶土优势:
对肝素敏感; 非常稳定:常温保存,稳定30天以上; 技术国际领先。
2020/4/3
1
20
不同APTT试剂,对肝素敏感性不同
2020/4/3
1
21
选择APTT试剂的要点
对肝素的敏感性,对肝素越敏感越好-APTT白陶土首选;
对凝血因子的敏感性;
对LA-抗凝物的敏感性
检测时,试剂与血浆的比例,不同厂家,所 加比例有所不同,正常值范围也不同,应以 说明书为准
2020/4/3
1
27
纤维蛋白原测定Fibrinogen
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Fib)的原理
原理
过量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固
其凝固时间的长短与纤维蛋白原量 呈反比关系
2020/4/3
1
28
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Fib)-直接法
2020/4/3
PT衍算法不准确1,估算值,国外已淘汰
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