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艺术辩证形式之阴阳之道

合集下载

中国画中的阴阳观

中国画中的阴阳观

中国画中的阴阳观(2010-03-24 12:46:37)转载▼标签:论文山水画第1章绪论“阴阳”一词源于被誉为五经之首的《易经》,虽古时候其被示作卜卦之用,但其所包含的阴阳辩证理论思想成为最早的辩证理论指导思想,如后世的老、庄玄学思想,孔、孟儒学理论再到后来的儒释道等等都包含了“阴阳”理论这一思想。

中国山水画的出现和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社会矛盾激化士大夫们看透了仕途的坎坷、官场的残酷,纷纷退隐,以游历大好山河描绘自然山川来寄兴。

这时带有“自然”“无为”“清静”“虚淡”的老庄思想便适应了他们的需要。

山水和玄理在人们的主观意识中是相通的,因此魏晋以来的士大夫们迷恋山水以领略玄趣,追求与道冥合的精神境界。

魏晋的绘画理论家宗炳认为山水画是用来体现圣人之道的,宗炳说“圣人含道映物”“山水以形媚道”,画山水或观山水画要和游览真山水一样,画面要求可游、可居,其实山水画的外在形式,只是画家通过道术表现自身为道体的理解而借用的载体而已,目的是想力求表达出自己对大自然的一种感悟,以求通达天地之道。

按之如小儿肌肤般温润。

“好砚要水养”这其中的阴阳关系便不言而喻了。

第三章中国山水画之经营位置3.1布局作画者正式开始画画必先要思考一下整体的布局,何处画山,何处放水,何处布云,何处行人,这些思考是首要的也是必须的,“意在笔先”就有此意。

早在南朝时画论家谢赫的“六法”中就提出了“经营位置”一法。

可见画前的布局何等重要。

就如同一座建筑物,其骨架不合理,外表装饰与装修再华丽、再讲究,它也不会坚固实用的。

其次,构图必须与画面立意相结合,也就是构图要与画面的内容相谐调。

在中国山水画中的构图中,非常强调阴阳辩证,山水画构图要运用对立统一规律,体现在形式上有宾主、呼应、远近、虚实、疏密、聚散、开合、藏露、均衡、黑白、大小等关系。

对立是变化的,统一是均衡的,我们应把这些大大小小对立的关系统一在画面中,形成“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石涛《画语录》)。

古代文论简答题

古代文论简答题

1、简述荀子文论的特色。

(1)强调文艺源于情感,提倡中和之美。

(2)认为大道由圣人表述于经典。

2、简述《周易》对古代文论的影响。

(1)阴阳之道;(2)观物取象;(3)通变入神;(4)中和之美;(5)观民生民;(6)情见乎词;(7)言意之辩;(8)言语枢机;(9)称名取类;(10)贲饰尚素。

3、孔子是如何论述文学艺术的社会功用的?(1)从的立身处世来讨论诗歌和礼乐,认为诗乐具有教育作用,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2)论文学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兴观群怨”之说。

4、简述《毛诗序》。

(1)《毛诗序》是我国古代诗论的第一篇专论。

(2)它是综合了汉代学者关于先秦儒家和当时经师关于诗乐理论而写成的,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儒家文论的若干理论原则,如诗歌的本质、诗歌的社会作用和诗歌的体裁以及表现手法等。

(3)《毛诗序》对汉代以及整个封建社会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5、《毛诗序》是如何论述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的?(1)《毛诗序》总结诗歌的体裁和表现手法为“六义”,即风、赋、比、兴、雅、颂。

(2)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认为,风雅颂是诗歌的体裁,赋比兴是诗歌的表现手法。

6、王充的《论衡》主要论述了哪些文学方面的理论?(1)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问题。

(2)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

(3)关于文学作品继承和创新的问题。

(4)关于作家的品德修养问题。

(5)关于文学作品的语言问题。

7、王充是如何论述作家的品德修养问题的?(1)作家的品德修养会影响到作品的内容和风貌。

(2)作家首先要有实诚的态度。

(3)作家的品格是由先天的“气”决定的。

(4)作家后天的努力可以改变“气”的不足。

8、魏晋南北朝“创作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缘情说。

(2)心、物交融说。

(3)动静相济说。

(4)言意说。

9、魏晋南北朝鉴赏论中提出了哪些不良的鉴赏偏向?(1)信伪迷真。

(2)文人相轻,崇己抑人。

(3)贵古贱今,贵远贱近。

(4)名士效应。

如何理解书法中的“阴阳”?

如何理解书法中的“阴阳”?

如何理解书法中的“阴阳”?书法的“阴”与“阳”是易经中对立与统的的一种象征,是中国书法艺术中最和谐,最科学的艺术审美。

书法是以线条现表的象形艺术,与自然情态相契合,有阴阳才里和谐,就家有白天必然有黑夜一样,所以便产生行笔用墨之中的枯与润,钢与柔,大与小,藏与露,顾与昐,呼与应,气与韵等等的表现方式,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诠释了中国书法的自然之美。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要具备以上特点,从谋篇布局,结体构成等方面都要考虑到这些因素,不能一味的用饱墨,用润笔,那样写出的字必然是,中规中矩,死板呆致,豪无生气,所以,要枯润相生,虚实结合,钢柔并济,大小错落,前后照应,左右顾盼,只有这样才能气韵生动,雅逸清明。

中国书法体例众多,各有风骨,有的含金石之气,有的若龙风舞,有的如铁骑奔腾,但都与阴与阳分不开的,这才符合中国书法的自然规律和审美情趣。

书法中的阴阳其实是指一种内在关系。

想要认识这种关系,我们需要简单认识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的体现。

中国人。

或者说讲汉语的这一族群,是世界上唯一有《正反义词词典》这样一种工具书的族群,正反义词这一现象就是我们日常可见的阴阳关系。

阴阳的概念最早成理论成体系的出现在《周易》中,是先民总结的智慧,中国人由实践中总结出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不外乎阴和阳两种状态,即相对的两种关系,譬如大小男女开合粗细连断松紧分合正反乃至于我们说的好坏优劣等等都属于阴阳关系的体现。

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不学习哲学就懂得辩证思考的群体,而这种辩证的思维,就是源自阴阳的概念。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的组成部分,从构成上就体现着这种关系。

我们接下来以古人作品举例,书法如何体现阴阳的,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个单字。

该字选自王羲之姨母帖,如果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观察,会发现这个“日”字,有着内方外圆的外轮廓,这个方圆关系就是单字内的阴阳关系,在唐以及唐以前的古代帖中,内轮廓和外轮廓基本都符合这一关系。

浅析阴阳哲学观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

浅析阴阳哲学观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

绘術烈谒右究浅析阴阳哲学观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王朴摘要:“阴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造就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它是中国传统艺术思维的哲学基础之一,也是打开中国传统艺术之门的钥匙。

在阴阳哲学基础上衍生的“刚柔”“虚实”“言意”等范畴,也是传统艺术创作与晶评的理论核心。

关键词:阴阳哲学中国传统艺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源自实践,但也离不开其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

哲学乃文化之根,因此,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也必然有其哲学之源。

纵观中国艺术史,我们发现,中国传统艺术无论是在理论思维还是在创作实践中,总是或隐或显地贯穿着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观念一阴阳哲学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这揭示了阴阳对立统一在宇宙运动中的普遍性意义。

就艺术领域而言,无论是民间艺术、文人艺术,还是宫廷艺术、宗教艺术,其创作思想总是离不开虚实、刚柔、黑白、宾主、疏密、繁简等范畴,从根本上说,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方法无外乎对这一系列范畴的具体运用。

以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为例,其整个过程都以阴阳辩证思维而统摄:构思立意时,首先会涉及文与质、言(象)与意、情与景的关系问题;画面空间结构的安排,则要处理好虚与实、黑与白、主与宾、疏与密等因素的合理调配;形象塑造离不开形与神、意与象等方面的考量;笔墨技法则包含了枯与润、浓与淡、缓与急、曲与直等诸多规则。

《朱子语录》云:“两物相对待故有文,若相离去便不成文矣。

”这说明阴阳“对待”是艺术生成的基础,离开了阴阳对立统一这一规律,艺术便无从产生。

王兴华在《中国美学论稿》中认为,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是《易传》辩证法思想的核心,它既是美的容观法则,又是审美创造和审美品评的原则。

因此可以说,阴阳、虚实、黑白等是涵盖中国传统艺术与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态的直接呈现。

阴阳哲学观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可以从两个角度论证:一是从阴阳对立的角度,如刚柔、虚实、言意、形神、意象、情景、黑白、曲直、疏密、枯润、缓急等,而刚柔、虚实、言意是其他范畴的基础与核心;二是从阴阳统一的角度,即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美的最高追求一和。

阴阳哲学观对传统艺术的影响

阴阳哲学观对传统艺术的影响

阴阳哲学观对传统艺术的影响关键词:阴阳哲学中国传统艺术一、阴阳对立——中国传统艺术的几对核心范畴1.刚与柔阴阳哲学观直接影响中国艺术的形式划分,“刚〞与“柔〞又称“阳刚〞与“阴柔〞。

在中国艺术史上,它们常被用于辨别不同的艺术格调,从艺术美学的角度看,又有“阳刚美〞和“阴柔美〞之说。

阳刚之美体现为雄伟劲健之美,而阴柔之美那么指一种柔和幽远之美。

?周易》认为,阴阳为宇宙万物的基本,阴阳交感而化生万物,二者各有其不同的性质特点。

阳为天,为男,为刚,表现为动;阴为地,为女,为柔,表现为静。

中国传统艺术一直强调阴阳相依、刚柔相济之美,追求二者的平衡与和谐。

?乐记》中“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阴气不慑〞即指这样一种状态。

刘熙载?艺概·书概》认为“书,阴阳刚柔不可偏陂〞“大凡沉著屈郁,阴也;奇拔豪壮,阳也〞。

书法线条具有曲直刚柔、疏密虚实等灵活而丰盛的变化,布局、结体与笔画中都含着阴阳刚柔,整体格调可体现为阳刚或阴柔,但就具体形式语言那么“不可偏陂〞,应是刚柔相济。

王羲之的书法被冠以“雄秀〞二字,即为此意。

清代文论家姚鼐对刚柔之论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论述,认为好文章应该是“得乎阴阳刚柔之精〞“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如果仅强调其一端,那么容易导致“债强而拂戾〞或“颓废而阉暗〞的毛病。

由此可见,虽然刚与柔代表两种相对的美或艺术格调,但它们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刚需柔烘托,阴需刚撑持,刚柔相济、阴阳调和才是艺术创作应该遵循的规范。

2.虚与实对虚实的强调是中国艺术的突出特点,也是中国艺术区别于西方艺术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说,离开了虚实,就无从认识和讨论中国传统艺术,也深入不到中国艺术的本质层面。

中国传统书法、绘画、雕塑、戏曲、歌舞等艺术形式都强调虚实关系。

宗白华认为:“艺术家发明的形象是'实',引起我们的想象是'虚',由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结合,艺术品如果没有观赏者想象力的活狀,是死的,没有生命的,一张画可以使你神游,神游就是'虚'。

浅谈中国书法中阴阳思想的体现—以王铎行书条幅书法为例

浅谈中国书法中阴阳思想的体现—以王铎行书条幅书法为例

浅谈中国书法中阴阳思想的体现—以王铎行书条幅书法为例摘要:阴阳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周易》中认为,万物分阴阳,所以才有天地、男女之分。

也正是阴阳协调、互为平衡,才构建了这个和谐的社会与人世间。

这种思想也影响了华夏文明发展中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书法文化。

本文将以王铎行书的条幅书法为例,浅析中国书法文化中的阴阳之说,探究书法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关键词:书法;阴阳思想;王铎;行书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阴阳思想对于我国民众来说,依然十分熟悉,大到天地之差,小到男女之分,无一不是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阴阳融合。

而这一思想也在千百年来影响了华夏文明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对于艺术文化。

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有阴阳思想的应用。

特别是对于书法而言,其笔锋力道,或婉转、或凌厉、或粗壮、或细腻,对应的特点均体现了阴阳之道,也使我国的书法艺术迸发出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以王铎行书的条幅书法为例,浅析中国书法文化中的阴阳之说,探究书法文化的魅力与内涵。

一、阴阳思想概述阴阳思想起源于我国的《周易》一书,《周易》可谓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著作,曾翻译为三十多种语言远销上百个国家,周易每章虽只有寥寥数语[1],却禅悟了世间万物的大哲理,阴阳概念是周易所有表达的重点思想内容。

因此,以周易起卦,卦分阴阳,全阳为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阳,代表了刚劲有力,万物泽光。

全阴为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阴,代表了柔美,抚育万物,阴阳结合,才构建了我们稳定的社会。

而构成卦象阴阳的要素为成为“爻”,起源于太极之说,正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所以阴阳为易,易为乾坤,乾坤融汇了这天地间的万事万物,例如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刚为阳,柔为阴等等,只有刚柔并济、阴阳调和,才是完整的。

故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万事均讲阴阳,甚至广泛的应用在农耕当中,艺术文化中更是屡见不鲜。

阴阳之间的关系,既是相对的,也是互相补充的,可以进行自然转化。

中国书法中阴阳思想的体现

中国书法中阴阳思想的体现

中国书法中阴阳思想的体现中国书法中阴阳思想的体现【摘要】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与中国传统思想一脉相承,其中阴阳思想在书法中的表现是极其微妙的。

东汉蔡邕在《九势》中云:“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尽矣。

”文中以王铎行书条幅书法作品为例,分析作品中在笔法、结构、章法、墨法及钤印中所体现出的阴阳关系。

【关键词】书法;阴阳思想;王铎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258-02一、阴阳思想的渊源《周易》是较为公认的讨论阴阳问题的代表性著作。

古代中国的人们对世界万物的认知极为有限,于是会对事物做出习惯性的划分,以便进行归纳,这种习惯与原始思维有直接联系。

原始思想以意象而非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要素,意象是具有某种意义的形象,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于是“立象以尽意”是古时候人类思想的高深之处。

《系辞上传》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①”又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意尽利,鼓而舞之以尽神。

②”二、王铎生平与艺术经历王铎,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恕⑿?恕⒊这帧⒍?皋长、痴庵道人、雪山道人、白雪道人等,祖籍河南孟津,公元1592年生于山西。

王铎家境虽清贫,但读书用功。

1621年中乡试,翌年殿试三甲第58名入翰林院,同批人还有倪元璐、黄道周,三人并称“三株树”。

王铎书法远追“二王”,尤喜“小王”王献之,对晋唐宋诸家也多有涉猎。

除了东晋二王以外,他临摹较多的还有颜真卿和米芾的作品,其中在米芾处用功颇深。

他在《跋米芾》中云:“米芾书本羲、献,纵横飘忽,飞仙哉?学的《兰亭》法,不规规摹拟,予以焚香寝卧其下。

”王铎书作中的竖钩极似米芾书法“蟹爪钩”,出钩后明显再次改变方向出钩,行笔过程中带有转折。

如图一(蟹爪钩图例)。

横折处“塌肩”后再转向行笔也极像米芾的用笔,他多对米芾书法取长用之,完善自我用笔需要。

书法里的阴阳论

书法里的阴阳论

书法里的阴阳论
书法里的阴阳论如下:
1.书法艺术是通过阳刚、阴柔来表现其艺术的。

阳刚、阴柔是书法
的基本构成,在书法中是相互交替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以维持书法的整体平衡。

2.汉字由线条、结构构成,刚柔相济是线条、结构的结合。

3.表现在用笔方面:阳表现为圭角显露,阴表现为笔锋内敛;阳表
现为点画刚直,阴表现为点画柔曲;阳表现为以方笔取势,阴表现为以圆笔取势;阳表现为线条粗壮,阴表现为线条纤细;阳表现为运笔快捷疾速,阴表现为运笔缓慢迟涩;阳表现为笔锋外拓,阴表现为笔锋内藏。

4.表现在用墨方面:阳表现为枯墨、渴墨,阴表现为湿墨、润墨。

5.表现在结体方面:阳表现为笔画外展,阴表现为笔画内敛;阳表
现为字形崎侧,阴表现为字形平正。

6.表现在章法方面:阳表现为布局宽松,阴表现为布局密紧;阳表
现为章法取势崎侧奇险,阴表现为取势平正安稳;在篇章中字大的为阳,字小的为阴;直画多的为阳,曲画多的为阴;空间虚白较多的为阳,实黑较多的为阴。

大道至简,法于阴阳——书法中的“阴”“阳”之妙!

大道至简,法于阴阳——书法中的“阴”“阳”之妙!

大道至简,法于阴阳——书法中的“阴”“阳”之妙!东汉大学者蔡邕在《九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清刘熙载在《书概》中说:“书要兼备阴阳二气,大凡沉着屈郁,阴也;奇拔豪达,阳也。

阴阳刚柔不可偏废。

”可见,阴阳乃书法纲纪。

在书法艺术的方方面面,无处不有阴阳。

阴阳表现在用笔上在书法书写中,从握笔到用笔,阴阳是伴其全过程的。

握笔遵循指实掌虚,落笔要求提按有度,行笔讲究徐疾变化。

指实为阳、掌虚为阴;重按为阳,轻提为阴;疾速为阳,徐缓为阴。

所以在书法创作中行笔要注意徐疾结合,轻重有度,线条既有沉稳厚重,又有飞白飘逸,做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以达到阴阳平衡的均衡之美。

阴阳表现在用墨上墨色的浓淡就是一种阴阳,淡墨为阳,浓墨为阴;枯墨为阳,润墨为阴。

在书法作品中追求墨色干湿、浓淡和枯润的变化,是每一位书法家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

历史上董其昌善用淡墨,王铎善用涨墨,这些大师级的书家,在其作品中成功运用了墨色上的阴阳变化,成为了后世之楷模。

阴阳表现在章法上一幅书法作品的谋篇、布局称之为大章法,一个个单字的结体称之为小章法。

一张洁白的宣纸无所谓阴阳,一旦落笔成篇就有了阴阳。

疏朗为阳,密结为阴;奇险为阳,平稳为阴;字大为阳,字小为阴;线条多直为阳,多曲为阴;白多为阳,黑多为阴等。

书法中的章法布白,往往是书家最难以掌控的,一幅作品从宏观上把握好阴阳适度,才能彰显出这幅作品的章法之美。

阴阳表现在钤印上书法作品中钤印,是一件完整作品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阴阳理论的角度看,印章在书法作品中至少有两种意义:一是印章的朱红色属阳,白字黑字属阴。

红色的印章盖上起到以阳补阴,阴阳互补的作用,作品为之一亮。

二是印章本身又分为阳文(红文)和阴文(白文),在钤印过程中也要注意印章的阴、阳文平衡,故落款处的押尾章,多为一阴一阳。

一幅书法作品加盖几枚印章为宜,主要根据全篇布局的需要,过多则冗繁,以阳冲阴,失缺调和;过少则难以起到阴阳平衡、点晴添彩的作用。

园林手法的八大道术

园林手法的八大道术

园林手法的八大“道术”法无定式,园林构景手法多种多样。

但万变不离其宗,“宗”即“阴阳之道”,“道生之,势成之”是园林艺术的总论。

道者,造化之根;德者,造化之术。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合,前后相随”是基本法则,概括为“阴阳合德之术”。

“矛盾”双方互换,但“阴阳”有质的规定,其相对性是有条件的,不能易位。

如上为阳,下为阴,二者不可互换。

道家更为青睐“阴”。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辩证思维原理,也是中国园林技术处理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匠师在运用园林建筑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阴阳哲学观念方面,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

其“道术”可概括为以下八种。

一、有无相生。

根据阴阳八卦原理,阴中生阳,阳中生阴,园林各局部之间,通过有无相生来演进发展,每对“有无”都是一个新天地,是一种系统循环论。

如在空地上砌云墙分割空间,墙为“有”,墙上开月门,则为有中生“无”。

而月门又框景于其中,为“无中生有”。

框景、夹景、借景等手法均基于此理。

苏州园林中此法运用很多。

二、虚实结合。

虚实含义与“有无”有同理相生一面,强调其对比成趣的构思特征。

建筑理论中有实空间、虚空间之说。

院落、廊道、穿堂、过厅等均属半实实虚的中介过渡空间。

虚实结合就是以这样的空间层次变幻而达到有机统一。

阴阳学说中有太阳、少阳、少阴、太阴四象,而少阳这样的中介空间的意义,正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让人进入“游心太玄”的妙境所在。

三、隔连相随。

咫尺千里,小中见大,注重空间的流动与延伸。

中国风格的流动空间有两大特色:一是空间蜿蜒曲折自由,浑然连续的曲线波浪式;二是从一种意境空间到另一种意境空间是“自然而然”的诱入式,空间界定模糊互融。

隔而不死,连而不乱,隔中有连,连中有隔,二者矛盾又相互作用转化,隔连相随,离合相依,交替运用,形成空间韵律、节奏和情调,互相衬托。

这种流动的空间大大增强了园林的艺术生命力。

四、开合相应。

在园林建设中不利于构景、不美丽之处要遮掩,关闭视觉走廊,即“合”。

道家思想阴阳与艺术

道家思想阴阳与艺术

道家思想阴阳与艺术中国文化里,阴阳是一个系统,一个概念,二者相生相克,相依相附,对立统一。

道教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哲学思想上,道教思想也来源于易经的哲学思想,与儒家有很多的交叉与共容,只是儒家和道家,两家思想者的身份和立场的不同,对世界社会国家人生的观察角度出现不同的偏差,立场决定角度和方法,角度和方法决定你的结果与判断,儒家是站在世族贵族阶层看社会国家人生,有权力地位的人自然是对政治权力身份是热衷的。

道家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和天地空间的角度看待社会国家人生,也可以说是大时空的概念,用历史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世界。

儒家看到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到家看到的是自然世界的客观变化和规律,包括人类社会的变化,王朝的兴衰更替。

而这是站在不同高度看待有交集而有不同的问题。

儒家专注于当下的政治国家,权利社会;道家专注于整个人类社会,人类历史和宇宙空间的存在,变化及其规律。

道家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对于中国艺术。

很多人很难理解这种思想的影响,其实也很简单。

本身绘画就是一个阴阳明暗虚实远近等矛盾关系的处理。

从整个画面来说,中国画最注意留白,画面的景物和留白就是一个阴阳关系。

好比盖房子,四周墙壁和房顶就是绘画的因素,房子的空间就是留白。

房子的空间可以用来居住和储存,而墙壁和房顶是用来隔离空间和遮风挡雨。

绘画也是如此,画出的景物就是四周和墙壁,可以给我一个视觉感受和思想的依托,而画面上的留白不仅是景物形状形成的原因和轮廓,也是我们可以拓展自己思维空间的地方。

画面上画出来的是内容,是各种景物元素,而没有画出来的是思想,是内涵。

留白和绘画处,就是一阴一阳,一明一暗,一虚一实,二者互为存在。

也许我们绘画过多的关注于景物与绘画处的处理结构,其实留白处也是同样重要。

知道如何布景构图是一种技巧方法和思想,知道如何留白是一种智慧,视野和境界。

这是一个思想认识的宽度,视野的广度问题。

对于间房子来说,建怎样的房子,如何的空间布局,是设计者和建筑师决定,对于艺术来说,采用哪种绘画语言和技法,如何构图布景就是艺术家自己的思想和手中的画笔,自己的创作技巧决定。

美术作文我对阴阳关系的看法

美术作文我对阴阳关系的看法

美术作文我对阴阳关系的看法从美术角度看阴阳关系。

在画画里,阴阳关系就是明暗对比呗。

你看那阴影部分,深沉得跟夜晚似的,然后那光线部分,明亮得就像太阳当空照,特别带劲!
雕塑这玩意儿也挺有意思。

有的部分看着圆滑,像水流一样,有的部分又锐利得像刀子,这不就是阴阳关系嘛!一动一静,看着就过瘾。

搞装饰艺术的,更是把阴阳关系玩得溜。

那边花纹繁复得让人眼花缭乱,这边线条简洁得让人眼前一亮,这就是平衡的艺术啊,看着就舒服。

说白了,阴阳关系不只是画画和雕塑里的玩意儿,它还是一种生活态度。

就像做人一样,有时候得低调点,有时候又得张扬点,这样才有意思嘛!找到那个平衡点,人生才会更精彩。

简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阴阳观

简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阴阳观

简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阴阳观作者:卢晓峰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7期摘要:阴阳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我们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阴阳到底是什么?“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如果中国的文化是脱离不了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那么艺术设计中存在着阴阳观念可以说正是中国艺术的特色体现之一。

关键词:阴阳色彩造型易学【中图分类号】J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7-0088-02阴阳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我们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阴阳观是个很笼统的词,阴阳到底是什么?“是对自然界中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即含有对立统一的概念。

”阴阳既可以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从对立统一这个角度来看,阴阳,哪怕仅仅作为简单的指代,它的存在范围就很广泛:男与女、生与死、天与地、雄与雌……,哪怕身体中的肌肉组织也可以用阴阳来划分。

作为一个纯粹的意识形态我们不应也不能把它归为一种思想学术范围之内,这样是不确切的,也是片面的。

下面我会从内容、色彩、造型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艺术设计中的阴阳观念。

在长沙马王堆1号西汉墓出土的帛画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汉绘画的基本结构,可以看到其中分为三个内容,即表现天国部分、人间和阴间三个部分;在天国部分中很明显的可以看到汉朝人们的生死观念或者说是阴阳观念,他们认为人死后不是真正的死亡,人的灵魂会飞往天界(受道家升仙思想的影响),所以在此帛画中我们看到在天国部分中出现了阕门(天门)、顶部正中画人首蛇身的女娲,右面为金鸟载日、左面是阕月、蟾蜍和奔月的嫦娥等代表天国的图象。

整个帛画的下部为阴间,土伯头顶大地脚踏龟、枭等灵物,土伯旁边有怪兽围拢等。

表现天国、人间的帛画、壁画频频出现在出土的汉代墓室中,这些文物明白的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于阴阳观念的态度,而这种意识又直接反映在了日常的用品、死后的冥器和壁画中。

论中国山水画中的阴阳关系

论中国山水画中的阴阳关系

论中国山水画中的阴阳关系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得核心是“道”,意思确实是宇宙万物自然进展得内在规律.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与花鸟画、人物画等其他中国画得绘画形式相比,体现“道”得宽度、深度和高度要充分得多.一、山水画产生得社会基础及玄学根源东汉中叶以后,阶级矛盾激化,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也加剧.士大夫们看透了仕途得坎坷、官场得残酷,纷纷退隐,这时带有“自然”“无为”“清静”“虚淡”得老庄思想更习惯当时得需要.老子得“致虚极,守静笃”,庄子得“知足逍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得思想都使崇尚老、庄得玄学之风愈演愈烈.因为山水和玄理在人们得主观意识中是相通得,因此魏晋以来得士大夫们迷恋山水以领会玄趣,追求与道冥合得精神境地.魏晋得绘画理论家宗炳认为山水画是用来体现圣人之道得,宗炳讲“圣人含道映物”“山水以形媚道”,画山水或观山水画要和巡游真山水一样,画面要求可游、可居,事实上山水画得外在形式,只是画家通过道术表现自身为道体得理解而借用得载体而已,目得是想力求表达出自己对大自然得一种感悟,以求通达天地之道.①二、太极得阴阳思维在山水画中得具体体现1玄学思想在绘画工具上得体现中国画得工具材料有笔、墨、纸、颜料等.毛笔是作画时最要紧得工具,从外观来看,它得顶部中间是一个点,周围是一个圆圈.中国传统得老庄思想认为,宇宙万物得形成最早是由一点开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②中国画工具材料中得墨和纸,像是太极图像中得黑与白,黑白互为存在得基础,极黑才有极白,没有黑就无所谓白,黑白两者冲突间还有一种均衡,均衡是存在于黑白间得秩序,这秩序确实是“道”.中国山水画运用色彩得规律也和老庄思想结合得十分紧密.老庄关于色彩主张“素朴玄化”,反对绚丽灿烂,老子就有“五色令人目盲”得思想,庄子也有“五色乱目”“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得思想.正是因为这些思想得妨碍,具有隐士思想得画家们也摒去绚丽得“五色”,推崇“朴素”得水墨山水画,并使水墨山水画成为中国山水画得传统,这些都体现了玄学思想对中国文化得妨碍之大.2太极得阴阳观在山水画上得体现中国山水画具有畅神体道和访仙求道得意味,许多画家都通过笔墨表达与山水林泉意境中得交融,他们力图传神于笔、寓道于墨、融己入画,追求境地得升华和自然中得独我与忘我.山水画,顾名思义有山有水,北宋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就对山水画中得山和水进行了具体得描述,郭熙讲:“山,大物也.其形欲耸拔,欲偃蹇,欲轩豁,欲箕踞,欲盘礴,欲浑厚,欲雄豪,欲精神,欲严峻,欲顾盼,欲望揖,欲上有盖,欲下有乘,欲前有据,欲后有倚,欲上瞰而若临观,欲下游而若能麾:此山之大体也.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欲胖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扑入地,欲渔钓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挟烟云而秀丽,欲照溪谷而光辉,此水之活体也.”③这段文字讲明了山是有生命得山,水是有生命得水.郭熙还对山水得关系进行了研究:“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丽.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④山与水得关系是“山得水而活,故水得山而媚”⑤得阴阳互补关系.山像是男性,代表着阳刚;水像是女性,代表着柔美,这些都符合了太极本身两极互补、阴阳对立统一得秩序. 山水画在构图中也十分讲究“留白”,用大量得空白来体现上下左右得空间关系,但这不仅仅是空间结构咨询题,也体现了意境咨询题.清代画家笪重光云:“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⑥山水画中得空白确实是我们通常所讲“虚实”得“虚”,其空白得处理是独特得空间意境表现,“笔不到而意到”,“画之妙在无笔处”,空白处即“无”,“无”因“有”而生,给人以无限得想象空间和审美空间.“知白守黑”,“黑”乃实景,“白”乃虚景,只有明白得了空白得意义和价值才能理解笔墨得意义和价值,才能正确地处理好画面得虚实关系.宗白华讲:“空白在中国画里不是包举万象位置万物得轮廓,而是融入万物内部,参加万象之动得虚灵得‘道’.”⑦又讲“中国人对‘道’得体验,是‘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唯道集虚,体用不二,这构成中国人得生命情调和艺术意境得实相.”⑧这确实是讲“道”是能够从山水画得空白中领悟到得.山水画中得空白、实景、虚、实、明、暗,都体现了“一阴一阳谓之道”得观念.结论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自然”,并不是指山水、风月、林泉等表面现象,而是具有形而上得哲学意蕴.那个哲学确实是阴阳得自然规律以及奇正合道得天地之道.这是一种潜力量,它在艺术创作中不知不觉地体现出来并引导人们得意识行为,阴阳太极讲尤其对中国山水画得妨碍非常深远.中国得山水画有不于西方得风景画,中国山水画得布局体现在阴阳得自然与奇正合道得天然.中国画艺术和老庄思想是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得精髓,在各自形成和进展得过程中,相互妨碍、相互渗透、互融互生、密不可分.想要画好中国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一定程度上了解“道”,关于提升画得意境和层次是有所关心得.传神入画,融我于画,中国山水画所表现得山水林泉、亭台楼阁正是中国画带给观赏者最高得震撼.注释:①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②李耳道德经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③④⑤郭熙林泉高致熊志庭等译注宋人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⑥笪重光画筌王时敏、任道斌主编画学集成(明—清)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⑦⑧宗白华论中西画法得渊源与基础宗白华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试论“左右者,阴阳之道路”

试论“左右者,阴阳之道路”

试论“左右者,阴阳之道路”《内经》首次提出“左右者,阴阳之道路”的论断,为其他诸子百家所未有,丰富和发展了阴阳学说。

本文以人对阴阳运动的观察作为切入点,还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的立论由来,并探讨其内涵。

1 阴阳之理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根本定律1.1 阴阳为中华传统学术之根本中华文化,诸子百家皆以易学为根砥,认为阴阳是天地肇生的基础与万物发展的根源。

“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之理,是中华传统学术体系的根本定律。

举凡天地万物的成住坏空,一切物质、能量、信息,规律、心性、时空等,皆是阴阳。

阴阳,既是概念,也是实在;既是抽象的哲学,也是具体的科学。

阴阳学说指导建立了中华传统学术体系,并存在于各学科内的各个层面。

1.2 阴阳生宰天地万物“无极而太极。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阴阳学说认为,太极之气分出清浊、寒热、轻重、虚实等两类不同性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统称阴阳),阴阳二气相对相待,互根互因,不断进行同质、同势的积聚、生变、转化,最终形成含有不同阴阳质和量的万物,由此构成天地这一对阴阳最大值的两极。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阳二气冲击震荡(“冲气”)、交流沟通、生制转化、融汇和合,产生“中气”(“三”;“冲气”别解);中气赖阴阳而存在,阴阳赖中气而不离。

负阴抱阳的冲气状态是变革,也是稳定。

万物赖其自身的阴阳、中气,维持稳态,与外部相关环境相谐和,“各正性命,保合太和”。

2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是中医学的创见道家之学是中华文化之根,于春秋战国时期衍生诸子百家。

中医学脱胎于道家的易学与生命探索、医药实践。

中医学理论的基础是阴阳学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提出:“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

”然而《内经》此言,究竟是方技家(医家)的创见,还是引自其他诸子百家之论呢?笔者以“左右”为关键词,检索查阅“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先秦两汉诸子百家典籍,共计儒家26种(《论语》《孟子》《礼记》《荀子》《孝经》《说苑》《春秋繁露》《韩诗外传》《大戴礼记》《白虎通德论》《新书》《新序》《扬子法言》《中论》《孔子家语》《潜夫论》《论衡》《太玄经》《风俗通义》《孔丛子》《申鉴》《忠经》《素书》《新语》《独断》《蔡中郎集》),墨家2种(《墨子》《鲁胜墨辩注叙》),道家9种(《庄子》《道德经》《列子》《鹖冠子》《文子》《文始真经》《列仙传》《鬻子》《老子河上公章句》),法家6种(《韩非子》《商君书》《申不害》《慎子》《谏逐客书》《管子》),名家1种(《公孙龙子》),兵家6种(《孙子兵法》《吴子》《六韬》《司马法》《尉缭子》《三略》),算书4种(《海岛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周髀算经》),杂家5种(《淮南子》《吕氏春秋》《鬼谷子》《尹文子》《邓析子》),史家21种(《史记》《春秋左传》《逸周书》《国语》《晏子春秋》《吴越春秋》《越绝书》《战国策》《盐铁论》《列女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汉书》《前汉纪》《东观汉纪》《后汉书》《竹书纪年》《穆天子传》《古三坟》《燕丹子》《西京杂记》),经典文献10种(《诗经》《尚书》《周易》《周礼》《楚辞》《仪礼》《山海经》《焦氏易林》《京氏易传》《诗说》),字书5种(《说文解字》《尔雅》《释名》《方言》《急救篇》),出土文献2种(郭店《老子》,马王堆《老子》)。

浅析与书法艺术中的阴阳之道

浅析与书法艺术中的阴阳之道

浅析与书法艺术中的阴阳之道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按各自发展规律不停地运行着,书法做为中华文化艺术中的瑰宝,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延革,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屹立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研究她的产生与发展,对于继承文化传承文明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阴阳学说”始于《周易》。

所谓阴阳,其含义及普遍性,古代思想家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同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构成的。

这两个方面即为阴阳。

正如《素间 `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阳性是代表事物的动的、活跃的、刚强的一面,而阴性者代表事物的静的、不活跃的、柔弱的一方面。

它运用一种对立与共存的观点来剖析世界万物,“尚意”书风的兴起,其实就是将“阴阳学说”发挥到书法中,例如:黑白、虚实、大小、粗细、浓淡、枯润、方圆。

在强烈对比直抒胸臆上开创了先河,将自己的情感极致的表达。

(一).白纸黑字中的阴阳对立。

中国五千年的书法绘画艺术中,以墨入纸的书法和绘画居多,中后期才出现彩色的,多种颜料混合的彩色的绘画艺术盛行。

相对西方而言,西方的绘画相对书法而言更加兴盛,可与中国的书法艺术相对比,如西方的古典主义,注重彩色颜料真实的勾勒出现实的意象与事物,注重模拟,逼真的评判标准,背后是多元的对立的价值观和哲学观念。

但是中国古代的书法则是白色宣纸与黑色的毛笔墨水写出的字体并不强调和现实生活和意象的相似和模拟,虽然在甲骨文时期以及之后的小篆等书法之中,都还是存在有模拟现实的具象的事物,试图绘画描摹出事物原本的摸样,但是在后来的书法艺术中则开始越来越抽象化。

色调来看,白纸黑字,无论是字体大小,都体现着阴阳的二元的对立,黑与白的强烈的色彩冲突和演绎,在冲突与矛盾中形成和谐之美。

黑色字体在白色的纸张整体而言,肃穆性更强,更加的明显,冲突更加的强烈。

白色纸张则使得整体的作品更加的干净,纯粹,简单。

而其中体现的阴阳的二元的对立,即古人的哲学的思想则更加的深刻明显。

简论艺术辩证形式之“阴阳之道”

简论艺术辩证形式之“阴阳之道”

简论艺术辩证形式之“阴阳之道”本文分析了“阴阳之道”这一艺术辩证形式所具有的艺术认识、构造和表现等方面的意义。

指出中国艺术中的艺术辩证法思想,极大地扩展了艺术的审美空间,使鉴赏者的想象力获得了一种审美的自由。

因此,我们在对中国艺术形式进行审美鉴赏的过程中,应综合把握艺术的辩证法意蕴,挖掘出艺术所具有的全部审美信息,全面把握艺术美的真谛。

标签:艺术辩证法;阴阳之道;意义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重和谐、求统一的朴素辩证思维,它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既包含矛盾对立又和谐统一的整体。

因此,在中国的艺术形式中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法。

“中国辩证思维形式,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易经》中的八卦艺术。

”[1]《易传·系辞下》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其中八卦是上古先民对大自然的天地百象、日月轮转、昼夜交接、寒暑更替,水火相抵、阴晴变换、男女雌雄等等对立而和谐现象的最朴素、最直观的认知和体悟。

“《周易》可以视为艺术辩证法的源头与发祥地。

”[2]《周易》是对上古文化的总结,“它对中国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规定了中国艺术的发展方向。

”[3]周敦颐认为“太极动而生阴阳”,即有运动才有生命,有生命才有阴阳,生命运动是阴阳发生的始源。

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就是说阴阳标示一切事物的根本矛盾的对立双方的普遍属性。

古代艺术辨证法范畴,无疑受到它的制约和影响。

”[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阳又离不开气的范畴。

”[5]中国传统艺术的最大的特色是以“气”为体系,它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初始概念,也是贯穿中国传统哲学始终,决定其基本发展方向的主要范畴。

”[6]气论贯穿中国哲学史的始终,也贯穿中国美学史的始终,其理论形态和所影响下的思维方式对我国古代哲学和美学思想特性的形成和演变有着关键性的意义。

什么是“阴阳”?书法也有阴阳,只要知道这两点就可以了

什么是“阴阳”?书法也有阴阳,只要知道这两点就可以了

什么是“阴阳”?书法也有阴阳,只要知道这两点就可以了“阴阳”,是一个简单朴实而内涵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哲学,是奠定中华文明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

其具有统一、对立和互化等三个特点。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论著中是最常使用的一对概念。

凡世间万事万物都可以用阴阳之说来论述。

阴阳,广泛的说,是指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既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

在书法艺术中,阴阳是指相对的诸多方面,如:轻与重、提与按、向与背、长与短、燥与润、雄强与秀媚、奔放与沉着等等。

总的来说,阴是指柔,阳是指刚。

一、阴的众多特征称之为“阴柔之美”,泛指秀美娟丽一路风格的作品。

楷书中以虞世南、褚遂良的作品为代表:1、虞世南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李宗瀚藏本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2、褚遂良褚遂良书大字阴符经彩版行草书中以王羲之、赵孟頫的作品为代表:3、王羲之王羲之行书魏太尉钟繇千字文4、赵孟頫赵孟頫行书手札国宾山长帖卷隶书中以《曹全碑》、《史晨碑》作品为代表:5、《曹全碑》明初拓《曹全碑》6、《史晨碑》明拓东汉史晨碑篆书中以李斯、李阳冰的作品为代表。

7、李斯峄山碑.李斯撰.明拓宋郑文宝摹刻长安本8、李阳冰(唐)李阳冰篆书《城隍庙碑》二、阳的众多特征称之为“阳刚之美”,泛指厚重雄强一路风格的作品。

楷书中以《始平公造像》和颜真卿的作品为代表:1、《始平公造像》民国拓本始平公造像2、颜真卿颜真卿勤礼碑行草书中以傅山、王铎的作品为代表:3、傅山傅山行草杜诗轴4、王铎王铎行草书卷隶书中以《张迁碑》、《衡方碑》和伊秉绶的作品为代表:5、《张迁碑》张迁碑6、《衡方碑》东汉《衡方碑》7、伊秉绶清伊秉绶《隶书五言联》篆书中以《散氏盘》和吴昌硕的作品为代表:8、《散氏盘》散氏盘9、吴昌硕吴昌硕阴阳之说还体现在书法的诸多风格之中。

属阴柔范畴的作品风格多表现文雅恬淡的特征;属阳刚范畴的作品风格多表现雄放宏润的特征;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作品风格多表现潇洒劲健的特征。

此三者或三者之间的众多风格是相对比较而存在的,并没有谁好谁不好的情况,各自有各自的审美优势与存在意义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一种重和谐 、 求统一的朴素辩证思维, 而且也涵盖一切生命和人类精神现象, 包蕴着自然物质的外宇宙与 [16 ] ” 它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既包含矛盾对立又和谐统一的整体 。 因此, 人类生命的内宇宙的合一的大宇宙生命内涵 。 , “成为整个 在中国的艺术形式中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艺术辩证法 。 阴阳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无处不在 “中国辩证思维形式, 《易经》 ‘太极 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 中的八卦艺 文化的鲜明特征, 这个特征高度概括而又极为形象地表现为 [1 ] [17 ] ” 《易传·系辞下 》 :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 ” “太极图 ” 曰 仰则观象于 此图堪称哲学思维的结晶。 是对阴阳哲学的辩 术。 图’ “~ ” 天, 证思想最直观的表述。该图是一个圆形, 俯则观法于地, 观鸟兽之文, 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 于是 其间有一条 形的曲 ” “阴阳鱼 ” 。“阴阳鱼 ” 以通神明之德, 以类万物之情。 其中八卦是上古先民对大 中大的一端为头部, 尖 始作八卦, 线将该圆平分为两条 “阴阳 ” 。 在黑色 自然的天地百象、 日月轮转、 昼夜交接、 寒暑更替, 水火相抵、 阴晴变 的一端为尾部, 两部分分别用黑白二色涂抹, 以示 “阴阳鱼” 男女雌雄等等对立而和谐现象的最朴素、 最直观的认知和体悟。 的头部有一白色的小点, 在白色鱼的头部有黑色的小点, 换、 [2 ] “ 《周易》 ” 《周易 》 “眼 ” 。“太极图 ” 可以视为艺术辩证法的源头与发祥地 。 是 这两个小点被称为 清晰、 生动地体现了阴阳学说 , “它对中国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对上古文化的总结 规定了中国 的哲学和美学特征。 首先, 黑( 阴) 白( 阳) 两部分, 共处于一圆之 [3 ] ” “太极动而生阴阳 ” , 艺术的发展方向。 周敦颐认为 即有运动才 中, 形成一个整体, 这形象地说明阴、 阳两种对立的属性是存在于一 有生命才有阴阳, 生命运动是阴阳发生的始源。 所谓“一 二者具有整体性、 统一性。两种相互对立的属性之间, 如 有生命, 体之中的, ” , “就是说阴阳标示一切事物的根本矛盾的对立双 阴一阳谓之道 果没有统一性, 就不可能存在阴阳关系 。 所以, 阴阳双方只能存在 方的普 遍 属 性。 古 代 艺 术 辨 证 法 范 畴, 无疑受到它的制约和 于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之中。其次, 一条互渗互补的曲线把圆分成 [4 ] ” 影响。 的黑白两半中, 这是对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 阴阳互生的形象说明, “道生一, 。《类经图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 不论阴或阳, 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其自身存在的先决条件 [5 ] [18 ] 。 ” “阴阳又离不开气的范畴。 ” :“阴无阳不生, 中国传统艺术的最大的特 说 阳无阴不生”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阴阳双方 以为和 翼》 “气” “中国传统哲学的初始概念, 色是以 相互依存, 为体系, 它是 也是贯穿中 二者都要依赖对方才能生长变化, 即阴的生长变化要依 [6 ] ” 决定其基本发展方向的主要范畴 。 气论贯穿 阳的生长变化也要依赖于阴的作用 。这是中国哲学 国传统哲学始终, 赖于阳的作用, “中国和谐的内在依据, 中国哲学史的始终, 也贯穿中国美学史的始终, 其理论形态和所影 和美学的最大特点, 是 对立双方有内在的 [19 ] ” “阴阳作为中国古代一种自发的朴素的辩证法概念, 具 响下的思维方式对我国古代哲学和美学思想特性的形成和演变有 共同性。 “宇宙事物皆以 ‘气’ , ‘气 ’ 为基础 论于是自 有涵盖万事万物的最高抽象符号的意义, 成为辨证法范畴的原始型 着关键性的意义。由于 [7 ] ‘阴阳 ’ ” “以两者的对应来概括一 然而然地渗透到 模式, 学说中来了。 包裹于中国文化和美学之中, 体现于天文历算、 中医、 艺文等 [8 ] [20 ] ” 切事物现象内在因素的矛盾运动 ” , 具体领域之中。 从而具备了高于一般意义层 [9 ] “阳伏而不能出, 阴迫而不能蒸 ” 的表 综上所述, 由于中国古人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既包含矛盾对立 次的哲学范畴的意义。从 , “ ‘阴’ ‘阳’ 述所透露的存在和运动方式可知 和 是指性质对立的两 又和谐统一的整体, 因而他们在艺术创作上也广泛存在着辩证统一 [10 ] ‘气’ ” 《老子》 :“万物负阴而抱阳, , “阴 说 冲气以为和” 更是把 极大地扩展了艺术的审美 种 的思想。中国艺术中的艺术辩证法思想, “阳气” 气” 和 视为万物基始的动因, 认为万物的内涵中都有这样对 空间, 给鉴赏者留下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使鉴赏者的想象力获得 立的两极, 它们互相冲荡而达于和谐。 了一种审美的自由。因此, 我们在对中国艺术形式进行审美鉴赏的 。《淮南子 》 过程中, 气与阴阳不可分割, 还因为阴阳来源于气的变化 应综合把握艺术的辩证法意蕴, 挖掘出艺术所具有的全部 :“道始于一, 谓 一而不生, 故分而为阴阳, 阴阳和合而万物生, 故曰 全面把握艺术美的真谛。 审美信息, [11 ] ” 《论衡 》 : “元气未分,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王充在 中指出 [12 ] ” 《易传 》 【参考文献】 浑沌为一, 及其分离, 清者为天, 浊者为地。 宋张载在 太 [13 ] “气有阴阳 ” , “一物两体 ” [ 1] [ 2] [ 4] [ 5] [ 16] [ 20] 姜耕玉. 艺术辩证法—中国艺术智 极阴阳说的基础止, 提出了 的学说, 认 。 . 2006. 1. 1. 29 , 29 , 30 , 33 , 31 , 31. 为阴阳二气是物质实体, 是构成万物的机始 气的运动源泉在于气 慧形式 高等教育出版社, [ 3 ] . . 2003. 62. 本身具有克制与反克制的能力, 这种克制与反克制的作用就是阴阳 韩鹏杰 华夏艺术历程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 6 ] . . 李存山 中国气论探源与发微 中国科学社会出 版 社, 二气的对立统一 1990. 2. 纵观中国古典美学史, 由春秋至晚清两千多年时间, 最早将哲 《礼记 · 乐记 》 : “合生气 [ 7] [ 8] [ 10] 涂光社. 原创在气.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1. 学中的阴阳刚柔说与审美和艺术相联的是 [14 ] ” 55 , 46 , 47. 皆安其位而不相夺也。 强调音 之和……四畅交于中而发于外, “文以气为主, [ 9] 国语·周语. 乐美的本质是阴阳刚柔二气的和谐统一 。 曹丕的 气 [15 ] ” , “气 ” “清浊 ” [ 11] 淮南子·天文训. 不可强力而致 ……。 在他看来 的 会 之清浊有体, [ 12] 论衡. 直接影响到诗文阳刚或阴柔风格特征的呈现 。 [ 13] 正蒙注. 总之, 气是一, 万物本原为一气, 但一气分为阴阳, 表现为对立 [ 14] 礼记·乐记. 的两个方面, 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 作 用 下 不 断 运 动 变 化 的 。 “阴阳二气的对立转化学说, [ 15] 典论·论文. ( 下转第 94 页) 不仅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有机统一性,
“阴阳之道” 简论道 ”
张 ( 南京艺术学院 扬 江苏南京 210000 )
【摘 要】 本文分析了 “阴阳之道” 这一艺术辩证形式所具有的艺术认识、 构造和表现等方面的意义。 指出中国艺术中的艺术辩证法思 极大地扩展了艺术的审美空间, 使鉴赏者的想象力获得了一种审美的自由 。因此, 我们在对中国艺术形式进行审美鉴赏的过程中, 应综合 想, 把握艺术的辩证法意蕴, 挖掘出艺术所具有的全部审美信息, 全面把握艺术美的真谛。 【关键词】 艺术辩证法; 阴阳之道; 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