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语文园地一》的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语文园地,以及学习班级园地的组成和作用。

此外,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协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语文园地。

2.学习班级园地的组成和作用。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协作的意识。

4.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语文园地。

2)学习班级园地的组成和作用。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协作。

2)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什么是语文园地2)班级园地的组成和作用2.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学习2)生动形象的课堂讲解3)课堂讨论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答案五、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1)全体起立,进行简单的全身放松。

2)教师简单介绍本次课程内容,引出“语文园地” 和“班级园地” 的概念。

2.讲授:1)教师简单介绍什么是语文园地,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园地。

2)教师展示班级园地的组成和作用,引导学生阐述各个环节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阅读课文,找出问题的答案,引导学生思考班级园地对学生的帮助。

3.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每个小组讨论一个班级园地的组成和作用,交流讨论,共同完善。

4.总结:1)学生发言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检查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

5.作业:1)组织学生在班级园地中发布各自的学习经验心得,与大家分享。

2)要求学生在发布之前进行编辑和审阅,保证内容健康向上。

六、板书设计1.语文园地2.班级园地的组成和作用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本人感觉班级园地对于学生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适时地组织学生在班级园地中发布学习心得,有助于学生彼此交流,共同成长。

同时,这也是一次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阐述思想,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一些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学习一些基本的汉语拼音和汉字;•学习基本的语文知识,如词汇、句型、语法、修辞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愿意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一》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共12个单元,包括课文、作文、语文常识、语文实践。

教学内容包括:1.课文,共7篇,包括《荷叶杯与茶杯》、《大帆船和小帆船》、《看电影》、《我贪吃》、《书的力量》、《愉快的一天》、《森林》。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基础语言表达供以后的运用。

2.作文,共5篇,包括《做苹果》、《推销员》、《给小朋友拍照》、《写日记》、《广告》。

通过学习这些作文,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语文常识,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修辞等知识点。

4.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等活动。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兼顾“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其他教学法,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切身感受语言和解读语言的方式。

四、教学过程1.预习(1课时)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师通过拍照片、猜谜语、童谣等方式来引导学生预习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课文(10课时)本节课的重点是教授课文知识点,通过一些合适的表达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文。

具体的教学方式包括:听录音训练发音、朗读对比、词语解析、句子拆解等等。

3.作文训练(10课时)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创意和想象,运用所学知识点,写出符合逻辑、连贯、流畅的作文。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作文练习,让学生在写作中快乐地学习和进步。

最新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超详细)

最新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超详细)

最新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超详细)授课时间2 课时课题语文园地课型语文园地1. 认识排比句,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2. 了解分号的用法。

3. 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4.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1. 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 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过故人庄》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1. 以《草虫的村落》和《蟋蟀的住宅》为例,学习对比阅读的阅读方法。

2. 从读中感悟排比句、分号的用法和作用。

教学目标教具准备文章《草虫的村落》《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对比阅读教学(一)对比阅读,完成练习1. 我们来读一读《草虫的村落》这篇文章,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文章中让你印象最深的部分?(黑甲虫回到村子受到欢迎;甲虫音乐家们在大树下阅读两篇文章,说一说主要内容,让学生,从已知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同时为学习新内容做铺垫。

演奏;“村民们辛勤劳动”)新课教学()分钟 2. 我们以前还学过一篇文章,题目是《蟋蟀的住宅》同学们还记得吧?谁能来说一说,这篇课文中的什么内容让你记忆犹新?(蟋蟀慎重选择住址;蟋蟀的住宅布置合理;蟋蟀建住宅的时间;蟋蟀建住宅时很辛勤,不怕苦不怕累)3. 现在,我给大家打印了《蟋蟀的住宅》这篇文章,发给大家。

今天我们来把这篇课文和《草虫的村落》放在一起让大家阅读,阅读后完成老师发给大家的表格,好吗?(学生分小组,先自己读文章,然后共同完成表格所填写的内容。

表格内需要学生完成的项目:题目、描写对直接给学生出示象、主要内容、写作手法、情感表达、我的发现。

(二)汇报交流,教师指导1. 各小组上交完成的表格。

2. 【出示课件2】教师评价并指导:(1)两篇文章都是描写昆虫的。

)表格,让学生根据老师设定的项目去阅读感悟,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范例,使学生有目的地分析文章,在此基(2)在内容上:《蟋蟀的住宅》主要写了蟋蟀建住宅时的选址、住宅特点、建造时间和蟋蟀辛勤地建造自己的住宅等内容,《草虫的村落》主要写了作者追随黑甲虫一次游历的过程,其中包括甲虫迷路、回到村子、看到甲虫音乐家演奏及劳动等情节。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三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三篇】这个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小编整理了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协助!《语文园地一》教案1学习目标1.围绕“难忘的‘第一次’”这个话题实行口语交际,交流时能抓住重点,内容要真实,叙事要具体,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要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要认真耐心、尊重对方,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根据习作提示,从三个内容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实行习作,能围绕所选内容的写作要点分段表达,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

课前准备和家人交流自己以前第一次做过的事情,注意把事情经过叙述清楚,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激趣引入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常常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成功,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无论怎样,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

你经历过的这些“第一次”哪些最令你难忘呢?就请你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二、充分准备想:1.回忆自己印象中最深刻的“第一次”,想想事情的经过。

2.想想这件事发生时的真实感受,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1.练习把事情的经过说得完整有条理。

2.练习把自己的感受、感悟说得简单、精炼。

3.练习有感情地叙述“难忘的第一次”三、小组演练1.在小组中练习叙述“难忘的第一次”,请小组同学就表达内容、语言、语气、表情等方面提出意见,叙述者要和提意见的同学有交流。

2.吸纳同学们的意见,重新组织说话内容和语言。

四、班内交流1.每组抽签确定一名讲述者轮流到前面讲述。

2.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内容、情感、表达,纠正语病,也能够向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

3.讲述者要即时、得体地应对同学们的意见、建议和提问。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精选16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精选16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精选16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篇1课前准备1.留心观察周围的普通事物,想想它们有什么特点,看看能否从它们的身上得到启示或有所感悟。

2.搜集自己喜欢的一两幅漫画,想想画家的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现在已是12.3岁的少年,从你们呱呱坠地到现在,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许多多个“第一次”,例如,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单独睡觉,第一次得奖……这许许多多个“第一次”, 就像一个个脚印,记录下我们成长的经历。

今天,我们来一起说说自己的“第一次”好吗?2.学生朗读要求。

3.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第一次”,师及时板书,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二、创设情境,唤醒记忆1.提出问题:在这么多的“第一次”中,你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是哪一个呢?为什么这个“第一次”你忘不了呢?2.学生选择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进行口语交际。

(1)明确说话要求①交流时要说清楚“第一次”的经过。

②要说出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或得到的启示。

③也可以说说现在对当时“第一次”的看法。

(2)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准备。

三、课内交流,取长补短1.小组交流:组内的同学依次讲述自己的“第一次”,每个组员讲完后,其他组员及时评价,可以质疑,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各组选派一两个同学在全班交流,每交流完一个,师生及时评议、质疑。

教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四、拓展延伸,课外交际1.课后,与其他同学或者你的伙伴交流自己的“第一次”。

2.放学回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可以是自己说的,也可以是同学、伙伴说的)讲给父母听,也可以请他们讲讲自己最难忘的“第一次”。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谈话导入,明确要求1.上节课,我们交流了自己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难忘的“第一次”,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平平凡凡的小事,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细细感受和品味,我们同样也会从中获得感悟和启示。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部编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课文中的自然美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美在文化传承和个人情感中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意境和修辞手法,以及现代文的表达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举例讲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自然主题,如“我眼中的春天”或“草原上的生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小型的创作活动。学生可以尝试仿写诗句或文章段落,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
-例如,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的对仗修辞,以及如何通过诗句描绘出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2)现代文《草原》和《丁香结》的表达手法与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如描述方法、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
-例如,《草原》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以及文章按时间顺序展开的结构。
(3)语文园地练习:重点词汇、语法的运用,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1单元《语文园地一》(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是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古诗《江南春》、现代文《草原》和《丁香结》,以及相应的语文园地练习。本章节通过这三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了解不同地域的风光和文化,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江南春》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味,理解诗意,感受江南春天的美丽;《草原》和《丁香结》则引导学生领略现代文的表达手法,认识我国草原的辽阔壮美以及丁香花的寓意。通过语文园地练习,进一步巩固字词、语法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篇1: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语文要素】2.体验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3.谈谈分号在句子中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4、了解人名和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5、积累并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歌意境,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好处,掌握句子中分号的用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重点)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说说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难点)一、交流平台:总结阅读方法1、阅读文章,首先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你从哪些内容想开去,又想到了什么呢?2、指名反馈。

预设:(1)阅读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联想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展开。

3、思考:你觉得阅读时用上“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个方法有什么好处?(既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创造力。

)二、词句段运用:排比句和分号的用法1、(课件出示文中排比句)师:读一读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自由交流)明确: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好处:(1)加强语势,更有节奏感;(2)能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表达的强烈感情。

如,第二组句子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连用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并列叙述,内容集中,句式整齐,充分表达了对漓江的赞美和喜爱。

2、认识分号并了解分号的用法。

(1)(课件出示第一段话中前一部分)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通过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对于文字表达的感觉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语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掌握其基本意义和用法。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小记者》,其中涉及的重点内容有:•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基本含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用法;•阅读课文并归纳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3.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向他们提问相关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2 预习教材接下来,我会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教材的预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问题,可以根据自己的问题选择性地读教材,提高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3.3 朗读课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会让学生进行多次朗读课文的练习。

首先,我会带领全班一起读一遍课文,然后分组进行小组朗读。

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4 生字词学习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我会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的基本意义,并通过例句让学生掌握其基本用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我会设计一些小游戏和活动来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3.5 阅读理解在学生熟悉了课文内容后,我会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来检查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题目既包括选择题,也包括填空题和简答题,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3.6 总结和讨论最后,我会让学生归纳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开展一次全班讨论。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对于课文的独特理解,通过交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讨论、配对练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多次朗读练习,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让他们自己动手参与到学习中。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案一、教学目标。

1. 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交流对课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 学习交流平台中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3. 能通过词句段运用,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的效果,学会仿照例句写句子。

4. 积累与“日”有关的古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掌握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 学会运用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准确积累古诗。

2. 教学难点。

- 能够灵活运用阅读方法到不同的文本阅读中。

- 仿照例句写出表意准确、生动的句子。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内容(5分钟)2. 请学生简单说说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二)交流平台(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思考其中提到的阅读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阅读本单元课文时是如何运用这些方法的。

例如,如何通过抓住关键语句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3. 请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强调在阅读时,不仅要关注描写的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用词等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三)词句段运用(20分钟)1. 词语辨析与运用。

- 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中的词语,如“拘束”和“拘谨”等。

-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式。

- 让学生比较这些词语在语义和用法上的异同,然后进行造句练习,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的细微差别。

-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造句进行点评,纠正错误用法。

2. 仿照例句写句子。

-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词句段运用第二部分的例句,分析例句的结构和表达特点。

-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如“例句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句子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等,帮助学生理解例句。

- 让学生仿照例句进行写句子练习,可以给定一个主题,如描写秋天的景色。

-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其他学生提出修改建议。

《语文园地一》教案-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语文园地一》教案-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语文园地板块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名师课堂。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辽阔的草原,领略了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观赏了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体会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探访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美景;还欣赏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景象。

行走在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作者丰富大胆的想象,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相机出示图片)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继续学习怎样阅读课文,继续积累有趣的语文知识。

(板书课题)板块二交流平台1.自由读“交流平台”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交流平台”,用横线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生反馈)2.回顾课文,体会方法(1)链接《草原》例句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主客相聚)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主客惜别)师:首先来看《草原》中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谁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读句子)生:我从“主客相聚”和“主客惜别”的场景想到佳节团聚后与亲人依依惜别的画面。

方法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场景《草原》主客相聚主客惜别生活经历佳节团聚依依惜别方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作用与作者产生共鸣,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2)链接《丁香结》例句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师:读一读《丁香结》中的语句,说说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读句子)生:我从丁香结引发的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想到了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竹、菊。

方法二:联系课文内容想开去植物象征丁香结生活中的愁思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梅花坚韧不拔兰花恣意潇洒更多人对人生的思考竹子不屈不挠菊花与世无争方法联系课文内容想开去作用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悟人生道理(3)链接《古诗词三首》师:在阅读古诗词时,我们也可以采用“想开去”的方法。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文化中的许多节日、习俗、传说和歌谣的产生背景和意义;2.理解好男儿的真正内涵;3.能够表演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2.理解好男儿的真正内涵;3.学会表演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

三、教学难点1.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2.理解好男儿的真正内涵;3.学会表演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

四、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中国文化之旅》1.1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2.科学认识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2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2.科学认识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2.科学认识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4 教学内容与安排1.4.1 教学内容1.环节一:导入–以一张地图为背景介绍中国各个地方的文化;–让学生猜测每个省的文化特色。

2.环节二:观看视频–观看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

3.环节三:分组讨论–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探讨。

4.环节四:文化展示–让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并共同展示文化。

1.4.2 教学安排时间内容10:00-10:10 导入10:10-10:40 观看视频10:40-11:00 分组讨论11:00-11:30 文化展示第二课时:《好男儿的真正内涵》2.1 教学目标1.了解好男儿的真正内涵;2.分析好男儿的品质和气质。

1.了解好男儿的真正内涵;2.分析好男儿的品质和气质。

2.3 教学难点1.分析好男儿的品质和气质;2.理解好男儿的真正内涵。

2.4 教学内容与安排2.4.1 教学内容1.环节一:导入–以图片展示现代好男儿的形象;–引导学生谈谈对好男儿的理解和认同。

2.环节二:课文阅读–阅读课文《好男儿》,分析好男儿的品质和气质。

3.环节三: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就好男儿的新定义展开讨论。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案完整版

“分号的用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分号的概念、书写和作用;2、掌握分号的基本用法。

教学重点:了解分号的用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概念、写法和作用。

1、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的两个分句。

(有并列、转折、承接和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

2、分号在类别上属于点号的一种,通常写在田字格的左下角。

3、分号表示的停顿时间比逗号长,比句号短,它的作用可以从它的名字看出来,主要用来分清层次。

二、分号的常见用法。

用法一、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例句:漓江的水的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这句话写出了漓江的水的三个特点,而分号的使用体现了句子的内部层次,表明复句内部之间是并列关系。

用法二、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例句: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三)招牌、广告用字;(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这个例子就是表示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的几种情况,表示分行列举之间就用分号。

三、习题巩固。

例题1、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二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在这个习题中阐述了艺术的两个来源分别是理想和幻想,这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所以用分号隔开。

例题2:词大致可分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

在这个句子中,冒号引出的并列短语小令、中调、长调用于各项内容之间的分项列举,为了使分项的性质显得突出,就用分号隔开。

从上面两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分号结尾的句子比逗号结尾的句子停顿时间更久,表达意义更多。

因为分号的停顿时间长于逗号而又短于句号。

四、注意事项。

1、如果分句里没有逗号,便不能直接使用分号,应将分号改为逗号。

2、使用了分号的分句、句号、问号和叹号等。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时,我们要注意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词句段运用: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妙处;说说分号的用法;了解路牌的读音。

3.日积月累: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古诗《过故人庄》。

二、教学目标1.学会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学习排比这一修辞手法,交流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

3.了解分号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分号。

4.认识路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背诵古诗《过故人庄》,感受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

三、教学重点1.回顾本组课文,学习“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2.体会排比句在文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感悟古诗《过故人庄》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阅读“交流平台”并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心得。

2.想象《过故人庄》一诗所描绘的画面或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这一单元,我们走进大自然,触摸了山川湖泊的心跳,领略了自然界的奇妙。

行走在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丰富大胆的想象,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

这节课,我们就这个话题,谈谈怎样阅读文章。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内容,开门见山,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交流平台1.过渡:同学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阅读文章时,要注意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你能说说从哪些内容想到了什么吗?2.充分交流,打开大胆想象的思路。

(1)阅读文章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①交流:阅读老舍的《草原》,读到课文中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时,可以联想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还能联想到老舍的其他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或者联想到其他作者写的有关草原的作品,如《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撒满珍珠的草原》《茫茫的草原》等。

②课件出示拓展内容,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优质教案教案一:课文导入与预习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培养观察力。

2. 如何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

教学准备:1.《语文园地一》第一篇课文《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2. 环境保护相关图片、物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张贴环境保护相关图片,向学生展示,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和讨论。

二、预习(15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思考并记录下几个问题:a. 当前环境存在哪些问题?b. 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出发,为环境做出贡献?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记录的问题和思考方案,并进行小组讨论。

三、展示与分享(15分钟)1. 随机选择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问题和思考方案。

2. 学生可以陈述自己的问题和方案,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提问。

教案二:课文讲解与练习教学目标:1. 通过课文讲解,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语文知识点。

2. 通过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背后蕴含的深层意义。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课文进行解读和再创作。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性思维和表达。

教学准备:1. 《语文园地一》第一篇课文《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2. 相关的阅读材料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阅读课文(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标注出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二、词汇解析(10分钟)1. 教师解释学生标注的生词和短语,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2. 学生根据词汇解析,重新阅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理解课文(15分钟)1.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理念。

2. 学生对比自己的想法和课文的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3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3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3篇【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学习排比这一修辞手法,交流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

3.了解分号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分号。

4.了解路牌的拼音特点,能用拼音正确拼写地名和人名。

5.背诵古诗《过故人庄》,感受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

重点难点1.掌握阅读的方法,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掌握排比这一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3.想象《过故人庄》一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学会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学写排比句。

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能从文章的内容联想到更多,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了解排比这一修辞手法,赏析相关例句。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

1.教师提示阅读方法,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它能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放松我们的身心,陶冶我们的情操。

我们不仅要乐读,还要善读。

怎样做到善读呢?那就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2.以课文《草原》和《丁香结》为例,教导方法。

(1)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明确: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首先要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此基础上,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开去。

比如阅读宗璞的《丁香结》,读懂这篇课文后,我们了解到课文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貌、气味和姿态,就可以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其他植物,如桂花、梅花、栀子花,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有什么气味等。

(2)阅读的时候,还要能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明确: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的是多方面的,可以结合文章的体裁、抒发的情感、运用的写法来联想,也可以进行移情分析,来拓展联想的广度和深度。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通用9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通用9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通用9篇)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共九--篇1(1110)字一、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我针对以上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能力目标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沙尘暴时风沙肆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治理就会导致更大的灾难。

《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就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将荒山变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读课文1.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完整版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完整版教案

语文园地语文要素1.通过交流平时阅读到的和自身习作中所写的场面描写,进一步巩固强化“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2.通过朗读对比和仿写改写,体会反复带来的强调作用;体会提示语的多样性。

3.通过观察和仿写,掌握书写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正确的要领,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4.通过查阅资料和朗读感悟,理解赞扬民族英雄的四句名言,并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交流平时阅读到的和自身习作中所写的场面描写,进一步巩固强化“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难点:体会提示语的多样性,让表达更生动。

教学准备配套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交流平时阅读到的和自身习作中所写的场面描写,进一步巩固强化“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2.通过朗读对比和仿写改写,体会反复带来的强调作用;体会提示语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板块一交流平台1.复习回顾,重温写法。

(1)本单元有课文写到了大场面,回忆一下,有哪些?预设:狼牙山上的激烈战斗、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

(2)这些场面描写都运用了哪一种方法?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

预设:点面结合。

《开国大典》写阅兵式时,既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的那种整齐威武的情景,又用某些细节去展现各个方阵的风采;《狼牙山五壮士》写战斗场面时,既从整体上写了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景,又逐个具体描写了每位战士对付敌人的画面。

2.交流分享,拓宽思路。

(1)在平时的阅读中,你是否也读到过这样的场面描写?预设: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课文或者课外阅读的选段分享经验。

(2)你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写场面的吗?预设:既有对整体场面的描写,也有对个别人物的特写,即点面结合的方法。

(3)《红楼梦》里有一段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场面描写,请你来赏析。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地大笑起来。

《语文园地一》教案-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语文园地一》教案-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语文园地一》教案-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课程名称:语文园地一教材版本:语文六年级上册 (部编版)教案教学目标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熟悉语文园地一的内容,以及相关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并能正确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 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阅读和理解练习;3. 能够较准确地描述文章中的人物、情节和环境,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4.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语文园地一课本;2. 相关练习册和写作纸;3. 课堂展示用的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 (5分钟)1. 教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互动,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学习新课 (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解释词汇和短语的含义和用法,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2.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三、阅读理解 (20分钟)1. 学生个体阅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阅读和解答问题,鼓励学生互相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确保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准确无误。

四、写作训练 (30分钟)1. 学生首先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根据课文中的素材,进行创作。

2. 学生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描述人物、情节和环境,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写作中。

3.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鼓励,确保语文素养的提升。

五、课堂展示与总结 (15分钟)1.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文,并互相评价分享。

2. 教师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激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六、作业布置 (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重点复习课文,并提前预习下一课内容。

作业要求1. 列举课文中出现的五个关键词,并写出其释义和用法;2. 熟读课文,并用一段自己的话来描述主要人物的形象;3.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并准备一些相关问题。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3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3篇

教案/热点专题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3篇【导语】写教案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学习排比这一修辞手法,交流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

3.了解分号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分号。

4.了解路牌的拼音特点,能用拼音正确拼写地名和人名。

5.背诵古诗《过故人庄》,感受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

重点难点1.掌握阅读的方法,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掌握排比这一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3.想象《过故人庄》一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学会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学写排比句。

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能从文章的内容联想到更多,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了解排比这一修辞手法,赏析相关例句。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

1.教师提示阅读方法,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它能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放松我们的身心,陶冶我们的情操。

我们不仅要乐读,还要善读。

怎样做到善读呢?那就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2.以课文《草原》和《丁香结》为例,教导方法。

(1)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明确: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首先要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在此基础上,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开去。

比如阅读宗璞的《丁香结》,读懂这篇课文后,我们了解到课文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貌、气味和姿态,就可以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其他植物,如桂花、梅花、栀子花,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有什么气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诗歌讲解】全诗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借助朝露易晞、花叶秋落、流水东去不归来,发生了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浩叹,鼓励人们紧紧抓住随时间飞逝的生命,奋发努力趁少壮年华有所作为。其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其主旨体现在结尾两句,但诗人的思想又不是简单的表述出来,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撷取出富有美感的具体形象,寓教于审美之中。(板书:时光易逝奋发向上)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2)分钟
五、教师布置作业。
尝试背诵《长歌行》。
鼓励学生提前了解《长歌行》的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诗背景。
通过预习课外搜集资料和课外搜集,请学生为新科做准备,更加熟悉和了解下一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试着写一写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2.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
3.通过写作的方法,加深对于民俗活动的体验和了解。
《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中,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
2.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家乡的风俗。(板书:家乡的风俗)
通过历史悠久文化的介绍,知道民俗活动历史悠久,为接下来的环节铺垫。
新课
教学
(33)分钟
教师总结:这些呢,都是中国传统民俗,端午吃粽子,重阳插茱萸,还有最让你们开心的就是过大年,对不对,过年不仅仅会有新衣服、好吃的东西,而且还有红包收!老师都很羡慕你们。
2、鼓励学生说说通过老师的介绍,自己对哪种民俗最感兴趣?也可以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或者说一说自己家乡的风俗。
【出示课件4】3、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课前准备,小组交流讨论:你为大家介绍的家乡的风俗是什么?它会有哪些有意思的活动?你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是什么?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结合单元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领会作者表达的主要意思。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3.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教学难点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不同词语表达相同意思有什么好处。
【出示课件3】2、结合ppt图片简要介绍以下传统民俗:
♦五月五,是端阳,屈原投水汨罗江。包粽子赛龙舟,纪念习俗不可丢。吃炸糕,绣香囊,挂艾蒿,饮雄黄,驱邪除秽有偏方,卫生习惯天天讲。(端阳节,也就是端午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秀香囊等,在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为了让屈原能够安息,不受鱼类的打扰,人们就想出这一系列的纪念活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长歌行》,并能背诵。
教学难点
通过写作的方法,加深对于民俗活动的体验和了解。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理解法意图
导入
(3)分钟
一、复习上节课,导入新课。
1.请学生回忆上节课介绍过的民俗活动。
2.回忆上节课介绍民俗活动的技巧,做到详略得当。
通过回忆上节课的所学,体会介绍民俗活动需要做到的详略得当,为写作环节做铺垫。
二、初步去了解不同的民俗活动,知道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民俗,感受民俗活动的多样性。(板书:多样性→)
【出示课件2】1、“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教师出示图片,简要介绍不同地方的风俗。
师:中国的民俗,在世界也是最为多样,最为丰富的!中国不仅仅有五十六个民族,还有别致多样的民俗活动,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积淀,被人们代代相传。而且这些习俗背后还有很多传说,很多美好的传说,直到现在,仍深受大家的欢迎。
♦七月七,去油泥,牛郎鹊桥会织女。想学织女巧巧手,葡萄架下听私语。(七夕,来源于我国历史上的美丽传说,传说凡间的牛郎和天上的仙女相爱了,可是由于天上和人间的界限,玉帝规定每年只能见一次面,于是,每年的这个时候就成了有情人相会的特别的日子。)
♦除夕夜,要过年,千家万户庆团圆。(关于过大年前的除夕你们应该最了解,过年的前一天叫做除夕,主要准备过年的衣服、食物,贴对联、收拾家里,有的家庭还会有守夜的活动,希望岁岁安康。)
4、表达交流。小组成员交流后,派代表到全班面前进行展示,对于一种或者两种感兴趣的民俗活动进行介绍,要求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并且谈谈自己的想法。
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奇妙之处,学习在作文中使用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通过朗读和迁移运用,学会活学活用写作小技巧。
这里还可以积累近义词。
了解生活中的民俗和吉祥寓意,感受传统文化的特点。
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这位名人的话,想想其中的意思,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三、朗读并背诵《长歌行》(板书:日积月累《长歌行》)
(1)请学生快速诵读《长歌行》,体会其中意思。
(2)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意思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教师:
【诗歌意思】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新课
教学
(30)分钟
二、临摹句子,感受汉字的魅力。(板书:书写提示:提升书写速度)
教师提醒学生用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进行书写,一笔一画认真照着写。
鼓励学生自己在本子上,写一遍,看看写字速度、和字体有没有新的变化。
教师可巡回指导,同时将写得又好又快的作品挑选出来,供大家学习。颁发奖品,并交流讨论提高书写速度的技巧。
教学重点
了解民间习俗的寓意,说一说寓意吉祥的习俗,和同学交流
教法与学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工具
课件 音频
课前
准备
1.请学生提前搜集民俗活动和对应的寓意。
2.提前熟悉教材内容。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5)分钟
【出示课件1】一、谈话导入,引入民俗主题(2分钟)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请同学们说一说从
感知汉字和人物名言的魅力。
进行诗歌积累。
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性的记忆背诵,进而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7)分钟
四、鼓励学生以剧目表演的方式,体验《长歌行》的情景和人物心情。
以身临其境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体验该诗中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