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朗读
【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丑奴儿
写作背景
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 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 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 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 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 首词。
朗读课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f z
6.词尾以“却道天凉好个秋!”结尾,作者不言愁苦
反言天气,有什么作用?
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 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 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 报国无门,而且被削职闲居,“一腔忠愤, 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 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 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 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 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 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他人评价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他这首 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 着忧郁、沉闷 不满的情绪。……用 “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 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 闲淡 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 妙的抒情法。 深沉的感情Βιβλιοθήκη 平淡的 语言来表达,有时更耐人寻味。
主题探究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 表现了作者受 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 的讽刺与不满。上片写 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 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全词构思新巧,平 易浅近。 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 含蓄蕴藉,语浅意深。
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是指闲愁, 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是指关怀国事, 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
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背诵诗歌。(重点)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 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 诗歌主旨。(难点)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 体会诗人表达的 感情, 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素养)
许浑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 字用晦, 丹阳(今属江 苏)人, 唐代诗人。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 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 自编诗集, 曰《丁 卯集》。其诗皆近体, 五七律尤多, 句法圆熟工 稳, 声调平仄自成一格, 即所谓“丁卯体”。诗 多写“水”, 故有“许浑千首湿”的美名。
许浑
tīng
jiān jiā
一上高城万里愁, 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wú 鸟下绿芜秦苑夕, 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 故国东来渭水流。
精读细研
首联
“一上”表明触发 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
“万里”则极言愁思 空间之迢遥广大。
一上高城万里愁, 蒹葭杨柳似汀洲。
指咸阳城西楼,咸 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 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 在此建都。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方”和“始”强化了情感深度, 成 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
春蚕到死时, 才把丝儿吐完; 蜡烛直至烧成灰烬时, 蜡泪才会流干。
精读细研
说一说: 现在人们赋予“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什么样的新意?
⑴原意: 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⑵新意: 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精读细研 颔联
“溪”指磻溪。
“阁”指慈福寺。
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20.创造宣言(自带音频朗读)
语文部编版 九年级上
新知导入
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 难免会丧失自信心。如何重树自信,创造或重新开创自己 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也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许多同学 所关注的问题。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 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吧!
作者简介
鲁钝: 愚笨,不敏锐。 道统: 是儒家传道系统的一种说法。 懦夫: 软弱无所作为的人。 走投无路: 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投:投奔。 众叛亲离: 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
叛:背叛;离:离开。
预习检查
山穷水尽: 意为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借以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画龙点睛: 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
新知讲解
1.看完整篇文章后的感觉是什么? 运用了大量的人、事,引用了很多经典的句子。
2.文章中的材料涉及哪些方面? 文中的材料取自古今中外,涉及图画、雕塑、文学、音乐、 数学、物理、地理等领域。
新知讲解
3.本文属于驳论文,作者主要针对哪几种错误观点进行反驳?
在文章中,作者围绕五种“不能创造”的借口,进行了针锋相 对的批驳。这五种错误观点是: ①环境太平凡; ②生活太单调; ③年纪太小; ④太无能; ⑤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
陶行知(1891~1946),中国伟大的人 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 推行平民教育。“五•四”运动后,从事平 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4年7月, 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 行知”。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 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 ,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做出 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著作宏富,论 述精当,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 巨人”。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诗歌朗诵
2. 朗诵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肢. 体. 语. 言. 。肢体语言中最重要的是面~~部~~表~~~情~①,而面部
表情中眼睛最重要。朗诵时眼睛一定要看着观众,和观众交
流,让观众感受到你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情感。此外还可以适
当加上一些手~~~势~②,朗诵中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适当地运用
手势可以更充分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可以避免呆
③
④
板,增强可视性。另外,朗诵时的身~~~体~~姿~~势~ 和动~~~作~也可以随
着作品适当变化。
朗诵技巧指导
→配. 乐. 问. 题. 。有的作品配上合适的音乐来朗诵,能
起到烘托气氛、渲染情感的积极作用,收到更好的效果。 注意:所选择的音乐一定要与作品相吻合,同时要控制 好音量,否则会弄巧成拙,影响朗诵效果。
第一单元 诗歌朗诵
朗诵技巧指导
1. 如何朗诵
one
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感~~情~~基~~调~~。
如《沁园春·雪》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
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豪迈。在此基础上确定诵读的感
情基调应是积极乐观,充满信心。two ~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确~~定~~语~~速~~。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
朗诵实践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为你读诗”是一个公众网络艺术平台,它用诗歌
吟读的方式表达情感,推动诗歌走进当代中国人的日常生 活,倡导诗意生活。“为你读诗”希望通过邀请海内外各 领域知名人士参与读诗的方式,让大众尤其是青年人,与 诗歌结缘。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朗诵实践
【任务一】“推荐诗歌” 如果梁平同学打算在“为你读诗”平台读诗,请你为他推荐一
最新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18.怀疑与学问(自带音频朗读)
新知讲解
5.课文第3段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是举例论 证还是类比论证? 明确: 这句是类比论证, 通过跟做学问有相同特点的事例来进行类推,从而说明“事 实和证据”的两种“来源”,不是举例论证。如果是举例论 证,那就要举出做学问的实例,此句中“譬如”后面所言, 并非做学问的实例。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4.朗读课文,找出第3、4段中举的三个事例,说说它们要 证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明确: “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的传 说,“三皇”“五帝”的传说和“腐草为萤”的传说。 第一个事例论证的是传说不一定可靠,不能随便相信; 第二和第三个事例论证的是“对于传说要善于怀疑”的论 点,告诉人们怎样以怀疑精神做学问。
新知导读
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 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小结:本文的结构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虚妄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流俗流:俗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盲从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墨:守停:止。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腐草腐为草萤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不攻不自攻破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辨伪辨去伪妄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尽信尽书信不书如不无如书无:书语:出《孟子•尽心下》。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 《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咸阳城东楼》课件
咸阳城东楼
许浑
CONTENTS 教学目录
01 走近作者 02 创作背景 03 诗歌朗读 04 词义理解
05 诗意速通 06 主旨点睛 07 诗歌赏析
走近作者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 江苏)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诗 以律体见长,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诗歌 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登洛阳故城》等。
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颔联写晚眺远景,寓意深远。诗人傍晚登上城楼, 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 阳与慈福寺阁姿影相叠,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就在 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凉风突起,咸阳西楼 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
这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 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勒,淋漓尽致而又 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云 起日沉,雨来风满,动感分明;“风为雨头”,含 蕴深刻。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 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词义理解
咸阳:秦代都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
汀洲:水中的小洲。
溪:这里指咸阳城南的磻溪。 阁:指城西的慈福寺。
芜:丛生的杂草。
行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当年事:指秦、汉灭亡的往事 一登上咸阳楼我顿生浓浓的哀愁,眼前水草杨柳丛 生就像水中的小洲。
尾联作结,融情于景。诗人最后感慨道:羁旅过客 还是不要过问当年秦汉兴亡之事吧!我这次来故都 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 流不止。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磻溪上空的乌云刚刚升起,夕阳已经沉落在慈福寺 后面,山雨即将来临,狂风灌满这空旷的城楼。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四首诵读(二)
首联:奠定了全诗感伤忧郁的基调 ——未见时的苦苦思念 与见后又别离时的痛苦忧伤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渲染烘托 了离愁别绪。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巧用双关、 “丝方尽”——隐指“思方 比喻表达生 尽” 死不渝的忠 “烛 泪”—— 隐指相思之 贞爱情 泪 就像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 烛泪,我对你的爱坚贞不渝、至死方休。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 颔联写晚眺远景。诗人傍晚登上城楼,看到溪云乍 起,夕阳沉落,山雨降至,风声满楼,这些景物描 写层层推进,极力营造出一种萧条苍凉的氛围。这 是对自然景物的临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 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它淋漓尽致而又 形象入神地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 此联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 古传咏的名句。 (赏析)
诗歌主旨
本诗以深挚的感情,含蓄委婉地 咏叹爱情的忠贞,以女性的口吻抒写 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中,寓有寓有 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表现出 浓郁的离别之恨和缠绵的相思之苦。
• 辛弃疾(1140.5.18- 1207.10.3),南宋爱国词 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 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 号“稼轩居士”。汉族,历 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 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 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 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 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 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 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改:指容颜变得憔悴 替、帮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研读赏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离别 春风 凋零
相见的机会真是十分难得,分别时也是难舍难分 况且又正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 加使人伤感。 ——暮春时节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
课外古诗词诵读4《丑奴儿》(课件)九年级语文上册
接 • 做梦都在带兵打仗,等了二十多年,等到白发苍苍,等到仅存的主
战派好友陈亮、朱熹都去世了,还是没有等到北伐的机会。
• 63岁,终于等到朝廷让他带兵北伐的命令,当他拼命筹措粮草训练
士兵时,竟发现朝廷只是想利用他的名气,实际无一人听令于他,
最后北伐彻底失败。
理 解 内容 2.结合资料,说说你对词中两种”愁“的理解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写
。
法
角 运用了反复的手法,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充分的表达
度
出了作者的愁绪之深。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怀才不遇、壮志难
酬的悲愤。
品 读 赏析 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情
。
感
“天凉好个秋”是句闲淡的话,骨子里包含着忧郁和愤激之情。
该词大约作于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 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 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1.诵读积累,理解诗意。
指导诵读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押韵:
词押韵严格,规定句尾,必 须押韵,要注意读准韵脚, 叠句要读出变化。
交流积累
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读理解文意,把自 己在本课预学中碰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圈出来,同 桌交流,仍然不能解决的写在黑板上。
文言积累
重点积累下面词语。
• 丑奴儿:词牌名。 •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 强:勉强地,硬要。 •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 欲说还休: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 休:停止。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任务二《诗歌朗诵》课件(共47张PPT).ppt
三、朗诵平台推荐
请把你知道的开辟了朗读专栏的公众号或 有好的朗读节目的APP推荐给大家(也可课后 搜索之后再推荐)。
如:“为你读诗”公众号、“风雅弦歌” 公众号等。
四、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争取在一周内, 利用一些简单的录音或录像软件进行诗歌 朗诵录制。
我们将在班级 QQ群、微信群中全部 推送展示,并在学校公众号中择优推送。 同学们还可以自行选择其他的平台进行发 布。
部编语文 九上第一单元
任务二 学习朗读
结合句例探究语速、语 调、重音、强弱、停连
01 等朗读技巧,统一朗读
符号并运用其制作朗诵 脚本。
02 进行朗诵练习,同时策 划并举办朗诵比赛活动。
第一课时
课堂导 入
有人说:我喜欢朗诵,但每次朗诵都觉 得对不起那首诗。这就涉及到如何朗诵的 问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如何朗诵诗 歌。
语速 语速较慢(符号~~~~ ) 语速较快(符号:
)
教师范读或与学生共读,感受品味语速及情感的不同
2.语调
同学们试着用不同的语调读读下 面这句话,看看意义是否有变化。
地球是圆的
用上扬调读,有疑问的意 味,认为地不是圆的。
地球是圆的
用降抑调读,语气很肯定, 认为地是圆的。
类 特点 符
型
号
平 平直舒 直 缓的语 调调
仪表形象(10分) 服饰大方得体,举止从容端正,精神饱满,态度 亲切
态势神情(10分) 姿态、动作、手势、表情、眼神能准确、鲜明、 自然、形象地表达朗读内容和思想感情,渲染气 氛,增强表达效果
朗诵能力(50分) 语音准确,语速恰当,停连合理,重音恰当,语 调自然,强弱得当,感情到位
创新设计(10分) 背景音乐、背景PPT、道具使用、角色分工、舞 台站位走位等有新意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诗歌朗诵课件
谢谢同学们观看
前期活动
朗诵会准备 2.听老师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以上片 的朗诵为例,请同学分析诗歌朗诵要点,复习朗 诵的基础知识。
示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三句气 势磅礴,朗读时要给人以奇峰突起的感觉,其中“大”字 要重读,一锤定音,定下全文豪放的基调。 “千古风流 人物”重读,但是应该缓慢一点,采取升调形式。“故垒 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宜读出抒情、平淡、缓 慢语气,与前形成高低起伏。
能抓住朗诵诗歌的情感基调,深 25分
情投入
朗诵形式多样,有独诵、合诵等, 20分
有配乐或视频可酌情加分
仪态大方,动作自然
15分
得分 提升意见
活动二
朗诵彩排准备 根据全班制定的小组朗诵评分标准进行诗歌朗诵彩排。
活动三
小组朗诵比赛 1.各小组按照之前朗诵的流程依次上台表演诗歌朗诵,评委根据小 组表现打分。 2.每一小组朗诵结束后,请其他小组同学以及评委代表对该组的朗 诵表演进行点评,谈优点和缺点。 3.评比结束后,根据评分表打分情况选出“最佳朗诵小组”和“最 佳朗诵者”,这些同学将成为青春诗会的特邀朗诵嘉宾。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单元活动课
《任务二:诗歌朗诵》《念奴娇•赤壁怀 古》《沁园春•雪》《将进酒》《再别康 桥》《雨巷》《雪落在中国的大地上》
学习目标
1.能注意重音、停连、节奏,以及朗 诵的语气、语调、语速;
2.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读出感情韵律。
前期活动
朗诵会准备 1.从图书中找出以下诗歌,在选目一、二中各选一首作为朗 诵篇目。这样每个小组将展现一首古体诗词以及一首现代诗歌的 不同诗歌体式的朗诵。 (1)选目一:《念奴娇•赤壁怀古》《沁园春•雪》《将进酒》 (2)选目二:《再别康桥》《雨巷》《雪落在中国的大地上》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知识备查
代表作:“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望岳》等。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七(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 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杜甫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所作。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 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 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 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之情。这首诗就 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点拨:“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 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 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 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 忠而获罪,远贬潮阳,辞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
精读细研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整体感知
月夜忆舍弟①
shù
【 唐 】 杜 甫 shè
戍鼓②断人行③,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④,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⑤未休兵。
①舍弟: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杜甫兄弟五人,他是长兄。 ②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③断人行:指 实行宵禁,禁止人行走。④露从今夜白: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 ⑤况乃:何况,况且。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应该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殓。
精读细研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形成鲜明 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其中蕴 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诗歌赏析
上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 新词强说愁。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 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上片生动地写出词 人少年时代的精神面貌。“不识”写少年人根本不 知道什么是“愁”,十分真切。
下片: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 “天凉好个秋”!
诗词赏析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首句是上片 的核心。连用两个“爱上层楼”,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 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了因果复句。后一个“爱上层 楼”,又同“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这一叠句的 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知愁”这一思 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尽”字极有概括力, 它包含着词人复杂的感受。词人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 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却道‘天凉好个秋’”,生动地 表现了尝遍辛酸后无可奈何的复杂况味,体现了词人之“愁” 的深沉博大。
下片笔锋一转,写出成年以后历尽沧桑、饱尝愁苦 滋味之后思想感情的变化。“识尽愁滋味”概括了 词人半生的经历,力主抗战,立志恢复失土,却一 直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击,一身才能无法施展。
“欲说还休”深刻地表现了词人这种痛苦矛盾的心 情。“却道‘天凉好个秋’!”生动地表现了词人 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 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词 人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失土为志,却命途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 酬。但他恢复失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
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托于 词作之中。 其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 典故,抒写力图恢复失土的爱国信念,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 作品。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代表作有《永遇乐·京 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村居》等。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课外古诗词诵读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尾联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 臣蹇叔哭师时有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 用其意 ,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 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课堂小结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主题思想
本诗作者通过叙写自己上书进谏而遭贬一事,抒 发了作者内心郁愤以及前途未卜的感伤情绪。
精读细研
课外古诗词诵读/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颔联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点拨: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又遭贬,但仍念念不忘为国效 力的愿望,体现了诗人无怨无悔、甘愿奉献的精神。
精读细研
课外古诗词诵读/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雪拥蓝关马不前”借景抒情,并做到了眼前景与心中情的 完美统一。请你对此评价加以分析。
整体感知
长 沙 过 ①贾 谊 ②宅
刘长卿
三 年 谪 宦 ③此 栖 迟 ④, 万 古 惟 ⑤留 楚 客 ⑥悲 。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 文 ⑦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 ⑧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 怜君何事到天涯!
课外古诗词诵读/
①过:拜访。 ②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③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④栖迟:居留。 ⑤惟:只,仅仅。 ⑥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⑦汉文:指汉文帝刘恒。 ⑧吊:凭吊。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 原赋》凭吊屈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知识备查
课外古诗词诵读/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
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智取生辰纲朗读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智取生辰纲朗读【第一段】智取生辰纲,记载的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英雄意气。
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没有丰富的衣着和财物,但他却勇敢给急难植根强本。
父亲苏用一种特定的情况来生育他,一种“至贤至知”的情况。
不仅他做了一个有良心的父亲,而且他阅历和运用精神把他的儿子苏轼照料天衣无缝,谆谆教诲,赋予他广博的学识,宝贵的思想,勤勉的习惯,以及不怕历乱世变之志气,使他成为了一个卓越的大诗人。
【第二段】在苏轼的成长道路上,他的父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他拥有英雄的意气,穿云破雾,跨越重重劳苦,以有勇有谋的精神迎接每一个实际的挑战。
比如他的父亲从河南把他送到南京,参加开元九年的科举考试,安抚他的思想,使他止息担忧,保存面子;又比如林和衙门洗黑钱案,他父亲为他及集体牺牲,为他护航,使他脱离事端,振作精神;以及南宋末年,父亲把他接到豫章,安慰他,敦促他冥思苦想,他的诗句乃至举世流芳。
【第三段】智取生辰纲,种种历史事物,证实了苏轼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亲苏用的安置和宽厚母爱,他拥有了英雄意气,从而在文坛立根就本。
在科考途中,他尊重乡亲,执行行侠义仁;在执行官林和衙门洗黑钱案中,他勇敢不屈,竭尽全力;在隐居,他用心忧国,努力改良;抑或是面对苦乐起伏,他孜孜不倦,坚韧不拔;这些都体现出苏轼的英雄气概。
【第四段】智取生辰纲叙述的英雄意志不仅有助于宣扬“君子之义”,更有助于把要求父母给予子女的精神支持加强。
苏轼激励了许多人早日求学,勤奋读书,创造功名,不辱使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现在,许多父母都告诫自己的孩子要胸深有志,但是难免平时养成手动滑稽懒惰的爱恋宝宝的习惯,因而不能自立门户,承担责任,维护民族安危。
古人所谓“子不孝,非天下间最大的罪孽”,今天仍然实实在在的存在。
【第五段】每个家长都要认真考虑,如何有情有义地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充满文明修养,懂得家乡文化,不畏世变,勇气可以追求真理,占据自己去实现梦想的道路。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商山早行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
齐读全诗,本诗主要表达诗人(shīrén)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从哪句页,共十七页。
情感(qínggǎn):思念家乡
依据:客行悲故乡(gùxiāng)
(直接抒情)
2021/12/12
第四页,共十七页。
再读诗歌——探究(tànjiū)情与景的关 系
自由朗读诗歌,诗题“商山早行”的“早行”体现 (tǐxiàn)在哪儿?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鸡声茅店(máo diàn)月,人迹板桥霜。
鸡声、月都是最能代表早这个特征(tèzhēng)的事物。
而茅店(máo diàn)、板桥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
特色1:选取典型的景物
2021/12/12
第九页,共十七页。
鸡声茅店(máo diàn)月,人迹板桥霜。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六个名词(míng cí)组成意象:鸡声、茅 店、月、人迹、板桥、霜。意象叠加,组成了一幅完整的早 行所见的山村画面。
商山 早行 (shānɡ shān)
温庭筠
12/12/2021
第一页,共十七页。
初识诗人(shīrén)——温庭筠
• 本名歧,字飞卿,本是太原人。但由于在长安杜陵安了个家, 所以在诗歌中常把杜陵说成他的故乡。
• 才思敏捷,八叉手就写成16句八韵,又称“温八叉”。在晚唐
的诗人中,温庭筠声名鹊起(shēnɡ mínɡ què qǐ),与李商隐齐名,史称
2021/12/12
第十三页,共十七页。
解读诗歌的方法
1.关注诗中直接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字、词、句,即直抒胸臆 的部分。
2.关注诗中写景的句子。(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往往 (wǎngwǎng)会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
3.关注诗歌的标题。 4.关注诗人生平和写作背景。(知人论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尊重每个学生 关爱每个学生
要求朗读 练读课文 遭拒绝
心
忆往事 受嘲笑 抒真情
指出错误
勇敢救场
课外练笔:
请你以李京京的口吻给乡 下的爷爷写一封像万卡那样的 长信,以述说自己对幸福快乐 生活的希翼。
1、
,我想对你(您)说:“
。”
2、当我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时,我会对自 己说:“ 。” (以上两题任选一题)
发展:李京京用真情和独特的体验朗读课 文。 (1)李京京在树林子里的朗读、体会和回 忆。 (2)李京京纠正同学的朗读遭到嘲笑。
高潮和结局:李京京勇敢举手,在公开课 上声情并茂地朗读了课文。
我会学!
• 默读课文1—27自然段,思考: • 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李京京十分想 朗读《凡卡》这篇课文?请找出相关语句 并有感情地朗读。 • 2、为什么他这么喜欢凡卡,执意要朗 读《凡卡》?从中可以看出京京有怎样的 心声?
黄蓓佳
黄蓓佳
当代女作家,著
有小说集《小船,小
船》、《芦花飘飞的时 候》、《遥远的地方有 一片海》、长篇小说 《夜夜狂欢》等。
发窘 jiǒng
抽噎 yē
噗 pū
纸捻 niǎn
琅琅
lá ng
蜷 quá n
簪 zān
恍惚 huǎng hū 抽泣 qì
棱角分明 lé 毛毛剌剌 là ng
学习目标
•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情节 结构 • 二、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 象 • 三、体味心声的深刻内涵 • 四、拓展延伸,培养创新能力
作者的心声:
1、告诉孩子们在人生的道路上,美好的愿望遭 到他人拒绝或嘲讽时,不要灰心沮丧,更不要轻言放 弃,而是要自信勇敢,执著追求,努力为自己争取成 功的机会。
2、呼吁教育工作者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
从小到大,我们都心安理得地 接受着来自父母师长的无微不至 地呵护与关爱,可是随着岁月的 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也渐渐 发现:在享受这份关爱的同时, 我们也经历了各种考验和困惑。 成长中的你是否有些感慨想说给 爸爸妈妈老师听?请用简洁的语 言把你最想说的心里话写在下 面。
2、程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作出评价。
精彩语段!
• 49、可是,过了好几秒钟也没有动静。京京觉得奇怪, 抬头往赵小桢那儿一看,她满脸通红,慌乱地盯着面前的讲 义,旁边的同学拿手拐子捅她,她却怎么也不肯抬起眼睛。 她一定害怕得厉害。是啊,这么多老师看着呢,万一一慌, 读得结结巴巴,多难为情!京京心里倒有点可怜起她来。 50、程老师脸上有点发白。她严厉地咳嗽了一声,赵小桢 还是没有举手。全班都没有人举手。事先说好了的呀! 51、京京在座位上不安的扭动着身子。他真想站起来。可 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 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 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52、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 着程老师。
பைடு நூலகம்• •
•
李京京是这样 一个孩子!
自信勇敢、执着坚定、善良 宽容,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少年。
请结合课文,发挥想像,从下 面两个问题中任选一题,用一句 精炼的话回答:
1、假如你是李京京,你最 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假如你是程老师,你 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 学?
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
李京京渴望得到公平 锻炼机会,渴望得到老 师和同学的关心、肯定、 理解和尊重;渴望父母 和谐,家庭温暖;渴望 亲情和友谊而想念爷爷 和儿时玩伴;渴望情感 的倾诉与宣泄。
快速阅读课文,提取故事
主要情节进行复述
提示: 时间顺序 四个场景:教室、树林 里、教室、公开课上
我知道!
1、“心声”一词的含义 心中的想法、愿望 是: 。
2、小说主要刻画了 程老师、李京京、赵小桢 三个人 物形象。
3、这三个人都与俄国作家契诃夫 的《凡
卡 》有关联。
开端:李京京朗读课文的请求遭到拒绝。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指对描写对 象不进行直接描写,而是由第二者介绍、反 映或采用间接烘托的方法来描写。
学以致用
• 请仿照例句补全句子(运用侧面描写)。
•
例:京京的朗读真感人!教室里一片寂 静,大家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和认真。 仿: 1、他的表演真彩! 2、她很美!
• • •
。 。
1、李京京是在什么情况下得 到了朗读机会?为了获得朗读机会, 他克服了哪些困难?你从中可以看 出京京有哪些优秀品质?
京京与凡卡有哪些相似之处。 父母 爷爷 凡卡: 没爹没娘 惟一亲人 京京: 朋友 会给他胡桃
• 京京的心声:
• •
渴望朗读; 渴望亲情、友情。
•
我能说!
• 李京京终于实现了朗读《凡卡》倾吐心 声的愿望,并且打动了师生。从哪些句子可 以看出他的朗读很成功?请用下列句式回答: • 我是从 看出他朗读很成功。这句 话是_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