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艺术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的思考

合集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师美术师范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以泰州学院绘画(师范)专业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师美术师范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以泰州学院绘画(师范)专业为例

□夏伊乔I以泰州学院绘画(师范)专业为例核心素养视域下高师美术师范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摘 要:该文围绕核心素养的观点,聚焦学校美术教育的领域,提出了对于高师美术师范专业的发展要求,剖析了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现状。

该文以泰州学院绘画(师范)专业的课程建设为例,提出了对于加强与改革高师美术师范专业课程的几点思考。

该文作者提出围绕地方与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资源、增强专业课教学与 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联系、加强美术师范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改革的具体举措,以期为高师美术师范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师美术师范 课程改革与实践一、 基本概念研究“核心素养”指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研究成果正式发布。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 会参与三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 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1]o核心素养作为一个宏观概念,应分解为学科素养, 才能落地生根。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图像识读,学会看的素养;第二,美术表现,生活中使用美术技能的素养;第三,审美判断,培养审美 趣味;第四,创意实践,想到便立即去做;第五,文化理解,能理解作品的文化意义。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有四大关注点:第一,从问题入手,在选择、应用、反思解决问题的多种技能与方法的过程中,展开学习的过程;第二,从美术技能入手,通过反复练习,学习并掌握一种美术制作技巧;第三,从视觉入手,以美术的视觉表达要素,引导学生审美敏 感度、艺术素养的提升;第四,从跨界入手,以美术与生 活经验、信息的跨界衔接,引导创意实践。

如何通过高师院校美术教育课程,培养具有创新 能力与持续发展特征的美术教师,是从美术教师培养的源头上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

高等艺术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艺术院校音乐学( 教师教育 ) 专业教学模 式研究
向文 蔡 倩 云
长江 大 学 4 3 4 0 2 0
摘要 : 音 乐学( 教师教育 ) 专业的教育 目标是 培养合格 的 音乐教育工作者 , 随着基础教 育改革的不 断深入 , 社会 对音 乐 教 育提 出了更 高的要 求。 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 培养 出符合 社会要 求的高素质音乐教 育工作者是高等艺术院校亟待 解决 的重要课题。本文围绕培养 目标、 课程结构 、 教 学 内容 和教 学 方法四个 问题 , 就音 乐学( 教 师教育 ) 专业教 学模式展开研究 。 期望为该 专业教学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 音乐学( 教师教 育)教 学模式
三、 教学内容研究
( 一) 丰富课堂内容
自 上世纪 2 O 年代起 , 我 国学校艺术教 育一直坚持 “ 精英 以往 , 高等艺术院校声乐课的主要授课形式是个别课 , 演 教育 ” 的宗 旨。 新中国建立后 , 虽 经历三次教育改革 的洗礼 , 音 唱训练也多以独 唱为主 。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 的表演能力 , 使 乐教育有所改观 , 但学校音乐教育在 “ 精英教育 ” 宗 旨影 响下 学生接触更多不 同风格的作品 ,应在今后 的课堂教学 中采取 形成 的“ 音乐家” 式的培养模式仍根深蒂固。 世纪之交 , 我国第 个别课与集体课相结合 的模式。使课 堂教学 内容从 以独 唱训 四次教育改革拉开 了帷幕 , 新理念 、 新课程 、 新方法要求 我们 练为主转变为多种演唱形式相结合 。 转变 观念 , 面向未来 , 立足实践 。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 ( 二) 拓展 教 学 素 材 断推进 , 音乐教育工作者素质的提高 已成 为社会和学校 、 家长 为了使课 堂教学 内容更为多元化 , 应拓展教学素材 , 以声 和学 生的共 同期待 。而从 事基础音乐教育工作是高等艺术院 乐教学为例 , 应扩大教学曲 目的选择范 围, 使学生广泛涉各类 校音 乐学 ( 教师教 育 ) 专业毕业生 的主要就业渠道 。 因而 , 我 国 国内外经典曲 目, 并对其进行重 唱、 合唱、 表演唱 、 歌剧 片段等 高等艺术院校音乐 学( 教师教育 ) 专业 的改革尤其 引人注 目。 多种表演形式 的训练 , 通过 训练 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 使其舞 是沿袭 ? 还是转 型? 如何创新和优化该专业教学模 式 , 提升该 台表现能力和歌唱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 另外 , 教学素材的拓展 专业人才素质 的话题 , 理应值得学界关注 。 笔者仅从 以下 四个 还可 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使其个 人演唱能力 与合作能力 同 方 面 予 以 观照 : 时得到提高。 培养 目标研究 四、 教学方法研究 ( 一) 以培养应用型音乐教 育人才为 目标 ( 一) 理 论 与 实践 相 结 合 教育部《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 教师教育) 本科专业课 今后 的音乐学专业教学 中, 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对此 程指导方 案》 指出 , 音乐学( 教师教育) 专业的培养 目 标是 “ 德智 应做 到: 一) 课堂教学中要将理论运用与实践 ; 二) 结 合教学内 体美全面发展 , 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 、 基础知识 、 基本技 能 , 容布置实践作业 。 具有现代教育 理念 , 适应社会 发展需要 , 有创新精神 、 实践能 ( 二) 重视实践 , 发展综合素质 力和一定 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 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 。 为 良好综合素质和较强 的表现力将显著提高音乐学专 业毕 了适应这一要求 ,我们应将培养 目标转移到应用 型音乐教育 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 使其在竞聘和工作 的过程中脱颖而 出。 对 人才的培养上来 。 此, 音乐学专业教学 中应重视实践 , 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 一) ( 二) 以满足社会需求 。 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为 目标 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 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 的考察 , 例如在声乐 我 国高等艺术 院校音乐学( 教师教育 ) 专业毕业生 的就业 课程考试 中加入 自弹 自唱的考试项 目;二 )开展综合实践活 渠道包括以下几种 : 从 事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 , 从事艺术学校 动。 积极开展各 种音乐会 、 演 唱会 、 个人作品展示会等等 , 一方 音乐教育或业余音乐教育工作 , 从事社会音乐工作 , 在大 中专 面使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 自身专业技能进行发展 ,促进他们 院校从事专业音乐或公共音乐教育工作 。 其中 , 从事中小学音 对所学课程 的进一步了解 和掌握 , 另一方 面也使学生在展示 、 乐教育工作是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 渠道 ,另外从事艺术 表演和欣 赏过程 中将所学的知识理论进行 回顾和运用 ,综合 学校音乐教育或业余音乐教育工作的毕业生 也较 多 , 通过其 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他两种就业渠道就业 的学生所 占比例较小 。 在此情况下 , 高等 总 结 艺术 院校 在制定教学方案是应注重基 础性 与适应性 的结合 , 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不 断深入 ,对高等艺术院校音乐学 着力于满足就业市场 的需求 , 和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 ( 教师教育 ) 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对此 , 应研究 二、 课程结构研究 该专业教学模式 ,树立正确的培养 目标 ,设置科学 的课程结 ( 一) 合理设置必修 课程 。 夯 实专业基础 构, 并 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 方法 , 以不断提 高人才 素质 , 提升 为 了使音乐学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 ,应 合理设 置必 其就业竞争力 。 修课 程 , 帮 助学 生夯实基础 。应将视 唱练耳 、 基本乐理 、 钢 琴 参考文献 : ( 基础 ) 、 声乐( 基础 ) 、 和声理论与键盘实践 、 音乐欣赏 、 合唱与 [ 1 】 徐敦广. 我 国音乐教师教育存在 的问题 与思考. f J ] . 东北 指挥作为专业基础课程 ; 器乐 ( 基础 ) 、 民间音乐概述 、 歌曲写 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2 0 0 7 ( 6 ) : 1 8 4 — 1 8 7 作、 西方音乐简史 、 中国音乐简史 、 钢琴伴奏与 即兴伴奏 、 艺术 [ 2 】 于立柱. 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专业 改革 的思考 . [ J 】 . 概论 、 音乐论文写作 、 音乐美学原理等作为专业主干课程 。必 邢 台学院学报. 2 0 0 6 。 2 1 ( 2 ) : 4 1 — 4 2 修课 程的设置要体现基础性 和全能性 ,以有效保证专业输出 【 3 】 孙炯. 对高等 院校 音乐 学( 教 师教 育) 专 业改革 的实践 人才的基本规格 。 与思考. [ J ] . 太原 师范学院 学报( 社 会科 学版 ) . 2 0 1 2 , 1 1 ( 3 ) : 1 3 1 — 1 3 3 ( 二) 巧妙设置选修课程 。 发展专业能力 【 4 】 李葳 . 高 师音乐教 师教 育专 业教 学评价体 系 的构 建与 音乐学 ( 教师教育 ) 专业 的教学既要强调对专业知识和基 础技能的教学 , 又要注重对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发展 , 因而应巧 应用研 究. [ J ] . 2 0 1 1 ( 1 2 ) : 7 — 9 妙设置选修课程 , 是学 生的专业能力得到针对性 的拓展 。 选修 课程分为方向性选修课和专业限选 、 任选课 , 对 于方 向性选修

多元智能理论在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多元智能理论在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育 的影响越来越 大。我国 目 前也有 一些
学校 以多元智 能理论 为基础开展教 育改 革 。多元 智能理论作 为教育改革和教师
全 面发 展的理念之一 ,已经越来越多地
被 我 国 教育 工 作 者所 认 识 。本 文将 这

理论植 入艺术学科各 专业 的教学改革 中,借鉴 多元 智能理论 ,关 注学生 的专
关键 词 :多元智能理论 ;艺术专业 ;实践教 学
近年 来面对艺术教育改革 的要求 , 多元智能理论 的先进教育理念—— 美国 哈佛 大 学加 德 纳 教 授 的多 元理 论 对 教
在加德纳 的多元 智能框架 中 ,人 的智力
的特色和教育 分工 ,而我们 民办艺术类 院校更有 自身 独特的使命 ,主要 体现在 培养面 向基层 、面向管理服务一 线的高 等技术应用专 门人 才与管理人才 。而这 类 人才所需具备 的知识结构 、能力及 素 质 ,应 与其行业 、产业 、职业 、技术 以 及企业 的具体 岗位有较 强的针对性 和较 强 的适 应性。从这个 意义上讲 ,应用 型 艺术人 才的培养模式 、办学理念具体 落 实 于人 才培养 目标 、课程体 系的制定 、
下简称 “ 我院” )的人才 培养定位是培
1 9 8 3年 美 国 心 理 学 家 加 德 纳 ( Ho w a r d G rd a n e r )在 《智力 的结 构 》

书 中提 出了新 的智力 定义 , 被许多 西
专业类 艺术院校 、综合 性大学 、师范 大
学 以及 工科 类院校 的有关 艺术 的专业 构 成 ,他们 的定位是培养较 高层次 的具有 良好艺术 素质和文化底 蕴、掌握扎实 的 艺术理论 知识的专 门人才 。但是在 民办 艺术类 院校 ,毕业生就业 的优势针对性 培 养是 需 要 在整 个 四年 的教 学 中贯 穿 的 ,是既重视理 论又重视实践 的 ,这是

高师音乐教育艺术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高师音乐教育艺术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从 高等艺术 院校培养人才 , 服务社会的要求和规律来看 , 艺 术实践教学环节 是整个人才培养体 系 中间非常 重要 的一 环 , 也 是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 的重要步骤 。它对提高艺术专业学生 的综 合素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 的特殊功能 。特别是对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 的学生, 开展 丰富多彩 的艺术实践教育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它是培养适应 当 今 中小学艺术教育实际需要, 现代 化 、 适应 多元 化社会需求 的复 合型 、 创新型高层次艺术教育人才的必经路径。其 中艺术实践教 学也是 高师音乐教育课堂教学与舞 台实践 紧密联 系的一个重要
只有 通 过 艺 术 实 践 ,才 能 将 课 堂 中所 学 的各 种 知识 内化 到 自己
环 节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艺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
1 重 视 对 艺 术教 育实 践 性 教 学 环 节 的 研 究是 社 会 发 展 和 人 . 才 培 养 的需 求 。
教育部 在《 国学 校艺术教育发展规  ̄( 0- 2 1 全 2 1 0 0年)通 0 》
3加强和重视 实践 教学 是进 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 遵循 教 育教学规律 , 科学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 手段 。从高等院校培养人
总时间应 有所增加 ,分 布也 应更为合理 。定点上课和校外辅导
★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 十一五” 规划 2 0 0 9年立项课题 , 目名称 : 项 高师音乐课程 实践性教学模式探索 , 目编号 : GH g 2 3 。 项 S 0 0 1 7
高师音乐教 育艺术 实践教学模式 的探索与思考
国 刘进锁 马 旺华

要 : 师 音 乐 教 育 专 业 的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是 整 个 艺 术 人 才 培 养 体 系 中 间 非 常 重 要 的 一 环 , 是 高 也

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路径思考

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路径思考

职成教苑714289877@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度规划研究课题 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 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为例 (Y 2-77)阶段性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石丽娟(1984-),女,汉族,安徽池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㊁教育管理㊂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路径思考ʏ㊀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㊀石丽娟㊀潘㊀雅㊀㊀摘要:当前的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文化经济多元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中,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政教育面临新挑战和新要求㊂艺术类院校教学特色鲜明㊁学生个性突出,在思政教育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㊂在追求育人的道路上,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㊂教育实施中,要做好课程思政的开展现状研究,然后基于研究结果针对性的从教师和学院两个层面探索课程思政的革新路径,最终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不断加强自我发展的育人目标㊂关键词:艺术;课程思政;以生为本1㊀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开展现状1.1㊀理论教学与思政意识引导 两张皮 艺术类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将专业技能作为重点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㊁熟练的专业技能,致力于发展学生实际问题分析㊁解决能力㊂在追求实用的道路上,艺术类高职院校将实现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忽视了专业教学与人本精神培养的融合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艺术类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实用技能培养与人文思想培养 两张皮 的现象㊂因而,艺术类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思政教育价值的认知,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促使学生人文文化专业技能协调发展㊂1.2㊀学生需求与思政教学实施存在矛盾虽然艺术类高职院校有意识地开展生本教育,努力发展实践性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但是 满堂灌 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㊂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其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难以在专业学习中发挥作用,教师需要针对性的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㊂艺术类专业知识容量极大,教学所覆盖的范围也比较广,现有课时难以满足学生知识延展需求,教师需要改善技术资源㊁大数据技术㊁新媒体技术应用方面的不足㊂艺术类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上也比较单一,教学案例的时效性以及教学设计的针对性都有待提升㊂课程教师对思政内容的创新能力培养价值与情感体验价值认识不足,导致课程思政教学难以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真正的作用㊂ 1.3㊀隐性教育资源开发与使用不足传统的课程思政教学,未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功能的认知窄化,忽视了对课程文化内涵的挖掘㊂这就导致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不够,不能将思想文化融入艺术作品中㊂缺少传统文化的滋养,德育内容有所缺失,学生不知道如何在作品中体现文化㊁体现何种文化㊂这是隐性教育资源开发与使用不足的体现,也是学生难以完成文化传承㊁视野不够开阔的原因所在㊂在人才培养中,学校与教师都不要将目光局限在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养成上,而是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把思政教育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㊂2㊀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路径2.1㊀学院层面2.1.1㊀营造思政氛围人们的思想行为受到环境范围的深度影响,艺术类高职院校要加强思政氛围的营造,丰富实践教学活动,推动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及其有效性提升㊂首先,要从院校层面引起对思政教育的重视,鼓励教师将专业实践教学与思政教学相结合,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他们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㊂比如,院校推动校企合作,为专业教师创造挂职锻炼的机会,促使其了解企业文化,继而找到企业文化与思政教学内容的结合点,为学生设计蕴含德育的专业知识实践学习的活动㊂其次,要开展校园活动和竞赛,通过活动与竞赛主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习课程思政内容,并尝试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个人作品中,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㊂2.1.2㊀建立层级管理模式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 差序格局 理论,发现人际关系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逐层向外推开,继而形成能够伸缩的社会格局,并且随着人们所错时空的变化而在其周围产生不同的圈子㊂艺术类高职院校可以借鉴圈层结构理论,鼓励教师将 三全育人 理念运用到课程思政教学中㊂比如,院校可以基于 三全育人 视角,优化院校内部结构,推动 院 系 教 课 层级管理模式的建立,以课堂和课程为核心,向外呈现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714289877@职成教苑向新城及分布㊂借助圈层结构的建立,要明确各个圈层的责任与职能,捋顺不同圈层成员之间的相互衔接方式,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教育系统㊂2.1.3㊀加强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整体管理首先,要提高教师思想认识㊂促使思政教师和专业课程教师充分意识到课程思政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㊂在师资建设中推进师德师风教育㊂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思政教学理论,相互交流教学实践经验,并为他们展开交流与互动构建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平台㊂其次,要加强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设计㊂构建新型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形成教辅人员㊁辅导员㊁专业教师㊁思政教师定期沟通的交流机制㊂为教师共享思政教学研究心得㊁思政教学资源,线上教学资源库㊂促进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听课交流,营造管理干部学专业㊁专业教师学管理的良好氛围㊂再次,要抓好课程思政教学的落实工作㊂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研究,鼓励他们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新方法㊁新模式进行探索㊂组织教师参与校外培训与交流,为他们创造学习成功经验的平台与媒介㊂鼓励教师开展对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工作,让教师听到学生的心声,促使课程思政教学与学生需求相适应㊂组织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活动,激发教师实施课程思政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㊂落实领导评价㊁同行评价㊁学生评价相融合的多主体教学评价,鼓励教师进行专项课题研究,支持全员教师投入到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工作中㊂2.2㊀教师层面2.2.1㊀深化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对学生的了解,调整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与手段㊂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深入交谈和思维交流,有意识的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进度,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增进师生情感和谐师生关系㊂在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中,学生会 亲其师,信其道 ㊂在课堂上,教师要优化师生互动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㊁积极思考㊂在知识探索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思政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和挖掘,帮助学生更加广泛的从专业教学中吸收知识,更加有效的发展能力㊂教师还可以走进学生寝室,更加深入的融入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心态变化,促进学生学业顺利完成㊁身心健康发展㊂2.2.2㊀提升思政的感染力和趣味性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内容特点为学生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充分沉浸在课堂教学中㊂就目前而言,比较深受艺术类高职生青睐的教学情境构建方法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案例教学法㊂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地将本专业的相关案例引用到课堂上,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促进思政教学内容的直观化㊂当学生对抽象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建立起感性认知,就可以将个人的实际生活体验与理论学习融合到一起,对案例内容进行探究,实现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能力提升的转换㊂其次是体验式教学㊂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为学生模拟真实的故事,让学生针对教师所展示的事件,开展课堂讨论和知识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㊂再次是视频教学法㊂这种教学情境构建方法,多媒体设备和技术,当前所流行的慕课教学和微课教学都可以应用到课堂情境构建中,让学生在直观化的教学情境中对课程思政内容加以理解和探究㊂2.2.3㊀加强思政观念养成教育立德是立身之本,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 立德树人 ㊂教师要将课程思政教学作为一个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过程,并利用这个过程培养学生思政观念㊂课程思政教学需要按照一定的教育规律和思政内容,对教学实施方法和途径进行优化,促进预期德育目标的达成㊂首先,教师要深入学习思政教学理念和方法,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思路与目标㊂其次,学科教师要主导教学合力的形成,与辅导员㊁思政教师共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从而针对学生的思想状态拟定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计划㊂再次,学科教师要加强对大数据工具的应用㊂利用完善的技术搜集分析体系,开展学情分析,对学生在网络世界的表现进行了解,完成教学数据的收集㊂基于教学数据,对接段时间内的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进行分析,明确下一阶段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内容,促使课程思政教学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㊂2.2.4㊀隐性渗透思政教育内容加强对课程本身的思政元素的挖掘㊂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之前要找到他与课程内容的融合点,将课程的内在本质和隐含的价值哲理加以分析,洞悉课程内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㊂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㊁优秀传统文化是课程思政教学的核心内容㊂教师需要根据艺术类人才的培养需要,对不同专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进行挖掘,生动地为学生展现专业发展史和奋斗史,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自豪感与认同感㊂通过教学实践为学生分享教师特有的价值思想㊁处事之道和人生经验,为学生解惑㊂作为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责任意识㊁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有道路自信㊁文化自信㊁高尚的人文情怀以及高雅的审美情趣㊂教师要探究融入思政元素的新方法㊂恰当的融入方法能够促使课程思政教学更为有效,推动思政,内容在学生思想中的内化和根植,促进思想内容和价值观的人性渗透㊂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内容的融入要自然,不能生搬硬套㊂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炼渗透思政内容的手段和方法㊂思政内容要以美的方式被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继而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㊂思政内容在艺术类高职教学中的融入,要措施学生要促使学生在作品中融入人文文化,以提升艺术作品的生命力㊂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可以被分为若干个由项目构建的模块,以这些项目和模块为载体,开展思政教学活动,促进思政教育与知识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㊂3㊀总结与展望3.1㊀总结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要面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引导学生不断加强自我发展㊂课程思政教学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职成教苑714289877@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心态,而且可以对学生思维导向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㊂从育人先育德的角度来看,课程思政教学提升了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促进了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对人生与社会责任的认识㊂艺术类高职院校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是重视学生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现,利于促使学生在个人发展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体系的完善与人格的独立,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型技术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㊂3.2㊀展望3.2.1㊀加快工匠品质培养随着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人才的工匠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对基本技能与能力精益求精,才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适应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㊂在今后的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快对学生工匠品质的培养,引导他们专注专业能力发展,促使他们在求学和就业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㊂3.2.2㊀坚定文化自信思政课是落实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㊂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将德育知识与艺术专业知识相互融合,用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法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德育素质和水平㊂3.2.3㊀加强创新精神培养艺术类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要跟上民族复兴的脚步,落实 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坚定的文化自信㊂高职院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思政教学元素充分的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艺术专业知识与德育知识的相互融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手段引导学生传承传统文化,建立对文化的高度自信㊂3.2.4㊀加强劳动精神培养艺术类教育院校要促使学生将自我教育与他人教育相结合,促进思政教学内容在课程教学中的成功融入㊂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㊁勇于创新的劳动精神,促使他们在课程学习和未来就业中能够脚踏实地㊂问题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将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教师要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采用平等的教学态度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加强他们对劳动精神的认知,教会他们将这种精神融入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中㊂参考文献[1]谢明,沈洪志.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角色重塑研究[J ].决策探索(下),2021,(09):58-59.[2]冯宝晶,陈广祥.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及路径研究[J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21,15(03):65-70.[3]朱书华,曹秋. 大思政 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究以无锡工艺环境艺术与设计学院为例[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8):139-141.责任编辑㊀孙晓东(上接第59页)降低难度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小尺度区域,下垫面的性质会改变气流的性质㊁运动状况,进而影响局地气候的形成㊂同时强化了地理大概念 尺度㊁区域㊂合作探究2具体设问修改如下:(1)指出 雪带 (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特点㊂(2分)(2)指出此时影响该区域的大气环流㊂(4分)(3)从气压带㊁风带分布的角度叠加下垫面的影响,解释 雪带 分布的形成原因㊂(6分)环节三:本节知识梳理图3㊀知识梳理图以简单明了的思维框架,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形成本节课的地理学科大概念:气流的运动特征和气流的性质是气候形成分析的关键㊂环节四:巩固练习选取关于气压带㊁风带对气候形成的经典高考题㊁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㊂4㊀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地理学科大概念理念的引领下进行教学设计,步步引导学生形成思维模式:气压带㊁风带,海陆位置㊁下垫面等影响和改变气流的运动㊁性质,进而影响气候的形成㊂学生全程积极参与,提高了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效果显著㊂参考文献[1]周春梅.地理大概念 热力差异是地表差异的基础 及其教学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1.[2]唐小婷,林媚珍.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探究 以人教版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为例[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20):80-83.[3]郑雨欣.大概念理念下高中自然地理复习课教学策略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4]周伟.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教学设计(人教版)[J ].地理教育,2019,(S 2):33.[5]程菊.大概念视角下的地理学习单元重构教学[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77(03):37-41.[6]杨如树,陈杰.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教学设计[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1):46-48.[7]王玉芹. 气压带和风带 教学设计[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6):50-51.责任编辑㊀孙晓东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艺术类院校教育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浅议

艺术类院校教育专业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浅议
的 人 才 培 养体 系 。
是直观 性强 , 突 出重 点 , 能 激发 学 习兴 趣 , 高课 堂 教学 效 率 , 强教 学 提 增 7 调整音 乐学科 的专 业课 程。过去 每个 学科都 追求各 自学科 专业 的 .
针对上述情 况, 艺术教育 专业应 以培 养学生 综合素 质 为出发点 , 重新 效 果 。 审视原有课程体 系问题 , 该整合 的整合 。 该重组的重 组, 使学生学 到的不仅 仅是一 门具体课程的知识 . 而且能够应 用所学知识 去解决实践 中的具体 问 系统性 , 完整性 , 重视专业的纵深 发展 , 忽视 各个专 业的横 向联 系, 相互 之 题 。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 对部分联系紧 密的课 程进行整合 。加 大实践 教 间渗透不够 , 从而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 , 专业技 能不够全面 , 养 出来 的师 培 社会适应能力较 弱的局 面。在教学 中把各主干专业 综 学 时数 , 缩短理论教学时数 , 加强实用性基础 知识 , 如声乐基 础、 器乐基 础、 资专业知识面较窄 、
舞 蹈基 础 , 即兴 伴 奏 基 础 、 唱 指 挥 课 , 弱过 深 理 论 内容 如 : 础 乐 理 , 合 削 基 视 合 起 来 , 把 钢 琴 伴 奏 进 入 声 乐 课 堂 、 强 民 乐 合 奏 、 唱 课 、 乐 剧 、 舞 如 加 合 音 歌 唱 练耳 , 声学 等 基 础 课 程 。 和
质 教 育 为 基础 、 业 技 能 为核 心 . 专 以就 业 为 导 向 , 极 吸 收 先 进 艺 术 教 育 人 课 已是 现代 化 音 乐教 学 的 一 种 必 然 趋 势 。 我 们 可 以 充 分 发 挥 电 脑 技 术 的 积
才培养经验 。 积极进 行教 学内容 以及教 学手段 的改革 , 因材施教 。 成科学 多媒体优 势 , 形 如在欣赏课 、 乐史 、 音 基础理 论课 等 引用多媒体 教学 , 其优点

高职艺术院校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的实践性探索——以数字艺术学院为例

高职艺术院校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的实践性探索——以数字艺术学院为例

德育与管理DEYU YU GUANLI教师·TEACHER0052021年2月Feb.202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

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教育体系,思政教育局限在“小思政”的范畴,与专业教学联系不紧密。

而课程思政则提倡在传授所有专业课程及培养能力的同时,挖掘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以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融入其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这是一套全新的教育理念,属“大思政”范畴。

一、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阻力目前,将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专业教育教学这一观点已被广泛接受,各级各类部门和院校也在积极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但由于专业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长期“分治”,相互融合过程中阻力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专业课的思政资源有待开发在课程思政实际落实过程中,由于操作不甚规范,落实不够彻底,加上教育效果需要较长周期才能显现,因此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加上一提到“思政”,多数专业教师和学生都会习惯性地认为教育方式是单一的,教育形式是呆板的,教育内容是枯燥的,以至于从一开始就自动规避了思政资源。

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出了无数艺术瑰宝,但在多年的传承和历史的变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这些优秀资源未被深度挖掘开发,在实际课程教学中,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专业教师和艺术类学生本身对时事的关注度不够,也是导致思政资源不能被好好利用的原因之一。

(二)课程思政体系仍不完善,缺少典型案例没能广泛地开发专业课的思政资源,且效果显现的周期性长这一局限,导致现阶段课程思政的表现形式仍呈零散状态,没有形成完整的“专业+思政”的课程体系。

高等院校师范类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反思

高等院校师范类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反思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No.1,2021 Sum No.5172021年第1期总第517期摘要课程设置是教育的心脏,在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高等院校师范类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课程的设置尤其关键。

目前,高等院校师范类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与培养目标脱节的现象,迫切需要通过课程改革与创新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切实可行的课程体系。

该文通过分析高等院校师范类音乐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期待为音乐教育事业的改革和转型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师范类;音乐专业;课程设置Problems and Reflections on the Curriculum of the Music Major in Normal Universities//LI XuejieAbstract Curriculum is the heart of education,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ducation.For normal music majors,curriculum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At present,the curriculum of the music major in normal universities is out of line with the future training goal.It is urgent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proper and practical curriculum system through curriculum reform and innov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of the music major in normal universities,expecting to provide new research ideas for the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Key words normal universities;music major;curriculum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提高高师学前教育本科学生教学技能的新思考

提高高师学前教育本科学生教学技能的新思考

提高高师学前教育本科学生教学技能的新思考[摘要]为了提高高师学前教育本科学生的教学技能,可以通过强化“艺术技能课”教学,推行“领域教法课”改革,有效利用教学实践基地资源,到教学实践基地幼儿园进行“练兵”实习,去农村幼儿园顶岗进行“实战”实习。

[关键词]高师学前教育本科教学技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由此可见,国家对高校的实践已非常重视。

笔者曾多次到幼儿园走访调查,得知众多幼儿园在招聘、录用幼儿教师时,普遍欢迎那些曾经在幼儿师范就读,后来又考入本科院校深造的学生,对直本的学生反而不感兴趣。

究其原因是上过幼师的学生,专业技能素质比较好,而那些直本的学生尽管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专业技能一般比较薄弱,而幼儿园更喜欢那些既有技能又懂理论的“双师型”教师。

这就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较为严峻的挑战。

因为高校往往注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传授,而实践教学却往往是其软肋所在。

笔者所在院校在几年的办学中,严格按照教育部实践教学安排,认真组织实践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幼儿教学技能。

现将具体经验总结如下。

一、强化“艺术技能课”教学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技能训练是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的关键之举。

这是由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非艺术背景”所决定的。

学前教育专业一般招收的是高考中普通文史类学生,在高中阶段主要学习文科类课程,同时又受功利化升学教育影响,音乐、美术课等艺术修养早已被抛弃,就算是在小学、初中开过艺术课,也多被看成副科而备受冷落。

可以说,学生入学后几乎没有任何艺术积淀。

面对这种情况,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是,如何针对这些“非艺术专业”的普通学生,在三四年有限的时间里,使他们艺术专业技能素质有质的飞跃,基本能适应幼儿教育的技能素质需要。

教育的核心是教学,教学的核心是课程。

学校艺术教育实践报告

学校艺术教育实践报告

学校艺术教育实践报告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和人文精神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报告旨在总结学校艺术教育的实践经验,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一、背景介绍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

我校高度重视艺术教育,积极推动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艺术学习和实践机会。

二、艺术教育实践1. 课堂教学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艺术课程,我们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通过教师指导和同学互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艺术的乐趣。

2. 社团活动学校鼓励学生参加艺术社团活动,提供各类艺术俱乐部,如合唱团、舞蹈团、乐器演奏等社团。

这些社团为热爱艺术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和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提高技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 校园活动学校定期组织艺术活动,如艺术展览、音乐会、话剧演出等。

这些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也为他们表演、展示自己的作品提供了舞台。

学生积极投身其中,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艺术个性。

三、艺术教育的意义艺术教育的好处不仅体现在学生个人成长上,也对整个学校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其次,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专注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此外,艺术教育还能够加强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责任感。

四、改进建议尽管我们在艺术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进一步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开展艺术教育活动。

2. 丰富资源:增加艺术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艺术设施和器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实习报告艺术教育

实习报告艺术教育

实习报告:艺术教育1. 引言艺术教育在当今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我参与的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正面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在实习中所参与的艺术教育活动,以及我对于艺术教育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2. 实习活动概述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一所小学的艺术教育活动。

这个活动是一个特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

我主要负责辅助老师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完成各种艺术创作任务,并参与学生作品的评选和展示。

3. 学生作品评选与展示在实习期间,学生们完成了许多出色的艺术作品。

为了激励他们创作更好的作品并展示出来,我们组织了一次学生作品评选与展示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接受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评选和点评。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还能够学习到其他同学的优秀创作方式,相互借鉴和学习。

4.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艺术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艺术创作,学生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和表达方式。

这种自由的创作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此外,艺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欣赏和学习不同的艺术作品,学生们可以培养出对美的感知能力,学习欣赏和评价艺术品的能力。

这对于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艺术创作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艺术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

5. 对艺术教育的思考与感悟通过参与实习的艺术教育活动,我对于艺术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艺术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一些绘画技巧和艺术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艺术教育应该追求的是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性,而不是追求标准化和规模化。

创新自己 步入蓝海——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蓝海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创新自己 步入蓝海——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蓝海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甸常高艺注资 6 , 同期限 5年 。 0万 合 常高艺每年组 织
珀 l 目代 表常州涉外文化艺术 交流 。2 1 年春节前 夕 01 习赴澳大利亚郝斯特威尔 市进行文 艺演出 , 取得 巨大

( ) 学校独立办学到集 团化联合办学 。 二 从 组建以人才 培养和科研开发 为目标的 、 益 『 公 生的文化艺术职业教育联 合体 , ~元 ” 变“ 办学为“ 多元” 办学 , 整合 学校 、 政府 、 企业 、
如 K— HOW 校 园歌 手大赛 、 S 环保服 装设计大 赛 、 国家励 志奖学金获得者事迹巡讲等 , 将先进德育理念与学佼德育 工作 融为一体 , “ 变 教师德育 ” “ 为 学生德 育” 使 学生成为 .
德 育的主体 , 让学生存 “ 文化的熏 陶下 , 美” 在班 主任的 引 领下 , 在活动的参与体验 中 , 在特色班集体 的创建 过程 中 , 丰动用积 极的眼光 审视生活 , 用积极 态度发展 自我 , 用积 极心理迎接未来 。德 育科研催生了~ 一大批优秀的 2 1 02
“ 侨裕现代艺术 团” “ 、常州文化艺术职教联盟 ( 全国酋家艺 术高等职业教育集团) ”三牌同揭 ……常高艺始终以发展
为 己任 , 坚持特色发展 、 差异发展和 内涵发 展 , 出了一条 走 常高艺特色的发展之路。 ‘
“ A校虚 拟文 化创意产业谷 ” NC 。
“ 一园 ” 是在学校北 区规划建 设以 明清古 民居 为特色
剧 影 月 报 艺术教育
创新 自己 步入蓝海
— —
常 州 艺 术 高 等 职 业 学 校 “ 海 战 略 ”的实 践 与 思 考 蓝
■ 高 慰
二 .蓝海 战 略” 实施 “ 的
( ) 一 实践艺校发展的“ 苏南版本 ” 常高艺的老校 区位于繁华的常州市区 .占地 面积 1 9亩。随着学校 师生数量激增 , 教学空 间的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教育文档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教育文档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中旳问题及处理方案一、高师声乐教学改革面临旳重要问题1. 学生数量与师资力量旳极度不平衡导致声乐课时局限性。

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旳转型期,招生量旳扩大使得学生与教师旳比例严重失衡。

在许多高师院校音乐专业,各声乐老师每周要为六七十个甚至更多旳学生讲课,无论从教师旳精力还是从课时旳安排来考虑,都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个性旳发展和发明力旳培养挖掘。

目前广东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旳声乐课基本采用小组课讲课方式,少则四人一组,多则六至八人一组,一周一次课。

这对于培养学生歌唱能力、审美能力和塑造学生高情商所需要旳庞大知识量来说,课时确实显得不够。

2. 教学思想滞后,教学模式陈旧。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老师大多传承旳是音乐学院式旳教学思想和理念,无论基础训练还是给学生选择歌曲,都强调“精”和“专”,不考虑学生旳基础,不研究学生旳去向,甚少顾及学生旳爱好。

美声唱法旳老师具有“崇洋媚外”旳趋向,大量布置原文旳外国歌曲或歌剧作品给学生“啃”,甚少研究本民族歌曲旳特点和唱法;民族唱法旳老师较少波及国外声乐曲目,对怎样“洋为中用”缺乏研究。

教学模式还是采用课堂以老师为主体“言传身授”,学生被动模仿、理解和接受旳方式。

课堂内容大部分是歌唱技巧旳训练,缺乏与歌唱作品有关旳音乐及以外知识旳扩充,较少引领学生走进作品内部,寻找美,感悟美,享有美。

这种滞后旳教学思想和模式大大制约了学生旳主观审美能动性和个性旳发展。

3. 声乐学科与其他有关学科联络不紧密。

声乐学习旳过程也是审美旳过程,审美首先需要营造审美旳气氛,而这种气氛依赖于与歌唱有关旳音乐及以外知识旳互相交错,共同构建。

如优美旳语言、歌唱旳音乐元素、歌曲内容波及旳多领域知识等等。

这就规定声乐教学必须加强与音乐或有关学科旳联络。

目前,声乐老师闭门造车,声乐课堂教学内容单一,知识面狭窄是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旳问题。

4. 独特旳艺术高考现象导致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旳音乐素质和文化素养较差。

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师范生培养若干问题的分析研究

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师范生培养若干问题的分析研究

此产生 了中国近现代 音乐教育专业的萌芽。随着当今
社会对音乐人才需求 的不断增加 向科 学性
学 科培养 目标的定位直 接决定了音乐教育专业独
音乐 ( 艺术 ) 院校都办有音乐教育专业 ,这也 是高等 有的价值归属感 ,其课程体 系的设置也应全面科学地
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小学艺术教育赖 以发展的 学科建设 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深刻感到如果这些问题
基 础 ,是决定艺术教育质量的关键 因素 。随着我国音 得不 到认识和研究 ,那 么高等音乐 ( 艺术 ) 院校的音 乐教育改革 向纵深的发展 ,越 来越 多的音乐教育工作 乐教育专业 ,势必要失去存在的价值 ,沦为师范性大 者关 注音乐 师范生 的培养 问题 。但是 对于高 等音 乐 学的 “ 追随者 ”。专业音乐 ( 艺术 ) 院校里开办师范 ( 艺术 ) 院校 中的音乐教育专业 ,即音乐师范生培养 专业可 以说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 ,但相关研究开展较
2 1 年第 4 0 1 期
( 总第 13 ) 0期
吉林 艺术 学院学报 ・教学视 窗 J U N L O I I O L G F T E ! ! 璺 O R A F J L N C L E E O H 璺: g 曼
No. .2 4 011
(o . 0 ) V 1 1 3



A 1
,1 t / , ̄ F- /


自I *


密 女


正 * 古

—广 印 ^
1 J
口 , t J 、于 l , /『 , _
阢 于
]K ’ 拟
于 1 I
_ ( 望箜 Q塑

美术师范生实习心得(体会心得)

美术师范生实习心得(体会心得)

美术师范生实习心得(体会心得)
在校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一次美术师范生的实习,这段经历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对美术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实习让我意识到教学是一项需要全身心投入和细心呵护的工作。

在实习期间,我发现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

我学会了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这让我明白,教育是一种无私奉献和关怀,需要教师用心去感受学生的需求,用爱去激励他们的潜能。

其次,实习让我意识到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画画,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

在实习中,我学会了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发现,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够真正引导学生走向艺术的殿堂。

最后,实习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实习中,我和其他老师密切合作,共同研究教学方法和课程设计,共同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进步。

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
我对美术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为学
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等院校教师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的思考

高等院校教师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的思考

高等院校教师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的思考发布时间:2022-12-05T10:20:40.571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15期7月作者:胡健锋[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中写道:“好老师要学为人师胡健锋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 510642)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中写道:“好老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希望你们继续学习弘扬黄大年同志等优秀教师的高尚精神,同全国高校广大教师一道,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做出新贡献。

”目前,部分高校老师满足于现有的成绩,有了“差不多”、“说得过去”的思想认识;满足于“本事不大,老实听话”,只限于完成规定动作,不能主动出击,主动争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多,知识面广,思维敏捷,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想观念比我们那一代大学生复杂得多。

在这种新情况下,沿袭习惯使用的灌输、说教那一套方式越来越不灵了。

大学不仅仅是教一个人吃饭的本领,也是教一个人一生的做人的准则和内心的情操。

没有好的文科教育,缺少文化;没有好的体育教育,缺少强壮;没有好的音乐的熏陶,缺少情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发展全局,着眼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国绕中国教育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特别是以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为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理论化、系统化,形成完整丰富的思想体系。

形势逼着我们教师必须去探索新途径,研究新方法。

世界正在变化,教育也必须改变。

世界各地的社会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就需要新的教育形式,以培养当今和未来社会和经济所需要的能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高校教师要学习和领悟这封回信的内容,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立德树人,加强学习,终身学习,增强创新意识,研究“课程思政”,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艺术类老师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艺术类老师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艺术类老师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在参与艺术类老师社会实践活动后,我深感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实践,我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增加了对学生们的了解和关爱。

首先,在这次实践中,我意识到艺术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与实践的学生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层次,有些孩子对艺术毫无接触,甚至存在误解或者排斥。

然而,在实践中,我发现通过引导和激发,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发现自己的潜力。

不仅如此,艺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都是他们未来发展所必需的能力。

其次,通过实践,我更加了解了学生们的个性特点和需要。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天赋和兴趣。

只有真正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与学生交流和互动,我发现有些学生非常擅长绘画,有些则更善于表演或音乐方面的学习。

这使我更加坚信,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根据他们个体的需求和特长给予指导和支持。

另外,在实践中,我也与学生们建立了更加密切的师生关系。

通过共同的活动和交流,我们建立了信任和互动。

学生们愿意向我倾诉他们的困惑和烦恼,我也乐意倾听并给予帮助。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艺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们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和支持者。

总而言之,这次艺术类老师社会实践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艺术
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增加了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了解和关爱。

我将继续努力,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艺术教育,帮助他们发展潜力,为美好的未来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等艺术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的思考摘要:音乐欣赏作为音乐实践中的接收环节,主要表现为欣赏主体的心理活动,因此使综合体验式欣赏在教学中顺利进行,关键在于音乐欣赏中学生心理因素的调动和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和理解认识能力的培养。

本文对高等艺术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中的音乐欣赏培养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综合体验;音乐欣赏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欣赏心理
1.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音乐着力于表达情感,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体验情感的过程。

要调动起学生的这一心理因素,就要要求他们不但能准确、深刻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还要进一步让他们从包括音乐以外的各个方面去理解乐曲情感的含义,使他们自己的感情和音乐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

2.激发想象联想能力。

音乐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它善于表达情感,但是由于它自身表现手段的局限性,使得它无法直接表现具体的形象和作者的思想。

这就要求教师在让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使他们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培养学生的视听通感能力
由于不同音乐作品的表现方法不同,综合体验式欣赏中的想象、联想活动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无论欣赏哪种类型的音乐作品,视听通感的充分调动都能让想象、联想更形象、更丰富。

1.发挥视听通感,欣赏模拟性音乐。

这一类音乐是通过音乐的
声音模拟现实的声音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唤起欣赏者对相关生活形象、意境的想象、联想,如直接模仿鸟鸣、汽笛声、号角声等。

无论是逼真的还是近似的模拟,欣赏者在音乐中先是听觉感受到那些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声音,继而激发起视觉联想,唤起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形象记忆,许多以往的视觉情景重新出现,仿佛就置身其中。

2.发挥视听通感,欣赏象征性音乐。

这一类作品是由音乐描绘那些由视觉感受到的物象,如色彩、形状、动作等。

作曲家用音乐的声音来描绘这些物象,虽然外形上不尽相同但情绪上却极为相似,是借助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联系,即视听通感。

作曲家抓住事物外部形象特征,在音乐中选择相应的音型、音响来象征,如对流水的运动形态的描绘,作曲家往往会通过波浪式进行的音调,快速的音符来表现流水的运动状态,从而唤起欣赏者对流水的联想。

欣赏者在听觉感知音响后调动视听通感,抓住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联系,在想象中就好像真的看见了景物一样。

3.发挥视听通感,欣赏情节性音乐。

有一些标题音乐带有一定的情节性。

欣赏这类标题音乐的时候,欣赏者要以与作品有关的文学内容为根据,最好在欣赏之前参照有关的视觉资料,如观看有关的电影、电视、资料片等,同时还必须抓住音乐的特征,根据音乐所表现的规律,体验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戏剧气氛和意境,这样欣赏者在联想中的视听通感才能有所依据。

4.发挥视听通感,感知音响并体验感情。

在一些作品特别是非
标题音乐作品中,描绘性、文学性手段较少用到,在这些音乐中主要是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主观感受和感情体验,因此,欣赏这类音乐作品时听者的想象所受的局限性小,欣赏者是凭借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来自由地展开自己的想象联想。

当然,由于乐曲本身音乐形象的鲜明性和具体性,欣赏者的心理活动并不仅限于情感体验,而是以情感体验为基础,进一步展开对乐曲形象和意境的自由想象。

三、动态教学模式与静态教学模式交替进行
采取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在音乐审美教学中,笔者认为采用动静交替的教学模式,对于启发学生的视听联觉、培养形象思维有很好的作用。

1.创设动态的教学模式。

所谓“动态的教学模式”,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把传统的教师单向“注入式”教学转向动态的师生互动的“引导式”“讨论式”。

其方法步骤为:(1)带问题听赏。

教师在播放音乐之前提出问题和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赏。

这样可让学生的聆听更加专注和投入,(2)进行讨论。

学生回答预先提出的问题,谈直觉的感受,教师给予启发、引导。

(3)再重复听赏全曲。

(4)讨论、总结。

学生再谈感受,教师进行总结。

2.培养静态的听赏习惯。

音乐审美能陶冶情操,提高人的情感素质,开发智能。

所有这些都必须以悉心聆听音乐为前提。

聆听是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它要求听者严谨地对待作品,全神贯注、专心地“聆听”音乐。

首先应向学生提出要求并阐明欣赏课上让大家听赏的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感受、理解这些作品能很好地陶
冶情操,提高人的情感素质,培养创造性思维。

要让学生明白课堂教学中的“听赏”是一种学习,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音乐。

其次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围绕如何让学生提高“聆听”效果,教师应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如部分与完整听赏相结合的方法、带问题听赏的方法以及精心选择审美客体、提供高质量的视听设备、创设优越的听赏环境等。

努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认识能力,要使学生对音乐的欣赏由初级的感性阶段进入到感性和理性结合的高级阶段、从音响快感阶段提高到音乐审美阶段,就要要求学生从音乐形式和对音乐作品的内容和社会意义两方面去理解认识音乐作品,使音乐欣赏达到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廖家骅.音乐的直接欣赏和间接欣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
科学版),2004,(03).
[2]刘承华.走向阐释学的音乐美学[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