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美术七下第六课《多变的色彩》word教案
多变的色彩美术教案初中
多变的色彩美术教案初中年级:初中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产生原理和基本属性。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使其能够运用色彩知识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美术作品。
3. 引导学生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色彩产生的原理及基本属性。
2. 色彩的应用法则和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1. 对牛顿色环的分析、理解。
2. 色彩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示范作品、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颜料、纸张、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五彩斑斓的图片,并配上轻柔、静谧的背景音乐,创设情境。
学生欣赏图片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觉得这些图片美不美?学生齐答:美。
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觉得这些图片美呢?学生A:因为这些图片都有漂亮的色彩。
教师对她的回答表示肯定,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课题——《多变的色彩》,并告诉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
二、新课教学(1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色彩产生的原理及基本属性,如色光三原色、颜料三原色等。
2. 教师讲解色彩的应用法则和创作方法,如色彩搭配、色调、色温等。
3. 教师通过示范作品,展示色彩在美术创作中的运用。
三、课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进行色彩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色彩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色彩的 emotional language,探讨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2. 教师讲解牛顿色环的构成及分析、理解方法。
3.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服装、设计、装修等。
第6课多变的色彩化
蓝色:联想到蓝天、大海等,象 征宁静、广阔深远。
黄色:联想到皇宫、龙袍、皇冠等, 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威。
绿色:联想到春天的绿树、嫩芽 等,象征着生命、活力、环保。
春 夏 秋 冬
三、 色 彩 调 配
四、 寻找 季节
春 夏 秋 冬 色 彩 印
象
五、动一动:
1、用色彩表现当地的四季,从中感受我们 多彩的世界。 2、调配中水份的控制,色彩属性的调和。
注意:调和均匀涂色,保持桌面干净。
六、展示、拓展
1、小组长展示本组作品,并介绍。互 评。 2、教师总结:本课学习了用笔来表现 四季的色彩变化,通过调色了解色彩 的更多属性及搭配知识,并且知道了 不同色彩跟情感的表达有密切的关系。 3、运用学到的色彩知识来制作调色作 品美化自己的生活。
——色彩四季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
一、欣赏、感受
红色:联想到太阳、婚礼、火 焰等,给人以热情、温暖、喜 庆的感觉。
黄色:联想到皇宫、龙袍、皇 冠等,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威。
绿色:联想到 春天的绿树、 嫩芽联想到蓝天、大海等,象征 宁静、广阔深远。
二、色彩的象征意义: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多变的色彩化-“衡水杯”一等奖
掌握色彩三要素、原色、间色、复色及同种色、类似色
和对比色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掌握原色调配的方法和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色彩为人们带来的美感,并产生将色彩知识应用于艺术和生活的动力,享受艺术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色彩科学知识,体验色彩之美。
新授部分
一、认识
色彩
二、色彩知识
1、牛顿色环
2、三原色、
三间色
复色
3、色彩三要素
4、色彩的配色方法
20分钟
提出问题:
色彩是怎样形成的
设置情景导
出色彩定义
简介牛顿色环
总结学生操作结果,得出原色,间色,复色以及色彩三要素的含义。
配置主题性色彩构成作品,配色方法、展示不同配色方案。
苏少版美术教材十三册第六课
《多变的颜色》教学设计案
辽阳市第十二中学王苓
苏少版美术教材十三册第六课
多变的颜色教学设计案
辽阳市第十二中学王苓
章节名称
多变的颜色
计划学时
一课时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三册第六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本课抓住色彩是变化的这一主题,通过欣赏、感受,发现生活中存在的色彩及作用,结合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思考、讨论启发、动手操作等环节,让学生体会学习色彩的重要性,并理解生活离不开艺术的内涵,从而对色彩的概念、要素等有充分的认识,懂得用色彩表达情感。为下一课《物品上的花廊》中平面设计的学习打下基础,更有利于实现初中阶段“设计与应用”领域教学目标之一“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学习者分析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多变的色彩之色彩对比(春夏秋冬)》教学设计
多变的色彩之色彩对比(春夏秋冬)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色彩的基本属性和色彩的变化规律。
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调和的方法及应用法则;能够主动地使用有效的色彩建立绘画与设计中基础的色彩关系;掌握不同主题下,作品的色彩表达技巧。
体会和理解色彩、色调对作品主题的表现力,理解色调情感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色彩的基础知识、基本要素和应用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色彩变化规律和色彩的情感表达特性。
三、教学准备不同季节的彩色图片、不同色调的绘画及设计作品、色相环、多媒体资料、优秀学生作业。
四、教学要点1.这是多变的色彩这一课的第二课时内容,重点讲解色彩的对比常识,了解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以及如何通过各种色彩来表现春夏秋冬四季。
2.不同的色彩会带给我们情感与情绪上的变化,这个内容在上学期讲解《情感的记录》的时候已经讲过了,在这里就不多作讲解了。
3.运用彩色绘画工具在《我的美术》练习册上用相应的色彩表现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一季,完成作业。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导入新课1、首先复习上一堂课的内容:提问:什么是色彩?色彩的三要素是什么?光的三原色是什么?光的三原色相加变成什么颜色?2、由复习前面课程导入新课内容。
二、讲授新课:1、激发学习的欲望。
通过课件中的各种色彩对比图片感受色彩对比过程中给人带来的艺术美,从而激发学习的审美动机。
2、指导学生进行美的考察。
通过范画建立审美意象,通过提问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的动物的特征区别,引发学生学习的审美感知。
A、色彩对比的条件:(1)必须是两种以上的色彩之间才能产生对比;(2)必须放在一起才能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别。
B、原色和间色:颜料三原色:红黄蓝颜料二次色:橙绿紫C、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D、互补色、对比色和同类色互补色(色环中180度相对的两块颜色)对比色(色环中大于等于120度小于180度的两块颜色)同类色(60度以内的两块颜色)3、认识用色彩表现春夏秋冬的方法:首先在练习册上画一个正方形或者矩形,然后用铅笔设计出装饰画味道的风景画或者各种几何形的图形,确定好要画的季节之后,用相应的色彩填涂上去,画好之后,请给自己的话确定一个标题名称,必须与画相符。
第6课多变的色彩化(教案)2021-2022学年苏少版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6课多变的色彩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十二色环认识三原色、三间色、了解色彩的三要素及色彩的冷暖。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游戏、小组讨论合作等方式对色彩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堂的学习培养自我感受色彩的能力,激发其色彩想象力。
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们,在美术方面的基础有所加强,并且保持着对美术的浓厚兴趣。
虽可以利用色彩做简单的美术创作,但是对色彩知识的了解不全面、不系统。
这个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艺术与生活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的同时,激发艺术想象力和创造的潜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究和协作练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大胆创新。
重点难点1、重点:提高感受色彩的能力,能够尝试运用色彩的知识进行色彩联想练习。
2、难点:色彩联想的认识,用色彩来联想感知四季的变化,提高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游戏:几张色彩卡片,请同学来说一说最喜欢其中哪一张,教师通过学生所选的卡片来联想学生性格。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1、情景创设,引出色彩三原色:红黄蓝(板书:色彩三原色)并准备好三杯三原色的水,调和三间色。
原色与间色继续混合相加最后,得到十二色环的复色。
游戏时间:利用色彩的色相,通过对卡片颜色的联想,请同学交流讨论,联想到了哪些事物或者词语。
教师可适当举一个例子。
活动3【讲授】讲授2、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单种色彩加白明度变高,加黑明度则变低。
色环中的色彩,明度最高的是黄色,最低的是蓝紫色。
3、在色彩星球中分成三大阵营:暖色阵营、冷色阵营、中性色阵营。
暖色:红、橙、黄。
冷色:绿、蓝、紫。
中性色彩:白、灰、黑。
色彩的冷暖不是固定的,以绿色和黄色比较偏冷;绿色和蓝色比较偏暖。
总结:色彩的冷暖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两幅莫奈的油画作品,总结色彩冷暖各有哪些颜色。
活动4【活动】观察总结4、观察四季风景图片,学生归纳总结,四季各有哪些色彩?春:嫩绿色、粉红色、黄色······夏天:绿色、红色、橘色、蓝色······秋天:金色、黄色、红色、······冬天:银白色、灰色、蓝灰色······活动5【作业】课堂作业二选一:1、利用彩色卡纸进行剪裁、拼贴,完成你心目中四季的风景。
第6课 多变的色彩化-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6课多变的色彩化-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的色彩变化及理解色彩与时间、场景、情感的关系;2.介绍色彩化的表现手法;3.鼓励学生通过多种色彩使用和混合方式表现一幅描绘季节变化的素材。
二、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变化与时间、场景、情感的关系,表达对色彩的观察与感受;2.掌握色彩化的表现手法,丰富艺术表现形式;3.提高学生观察自然变化、表现自然景色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通过色彩表现自然界的变化;2.教学难点:如何混合和运用颜色表现自然变化。
四、教学步骤(一)热身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提出的问题,例如:•现在是什么季节?•明天天气会变成什么样子?•你们平时见到的树叶、草、花等在不同时间里颜色有什么变化?让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色彩在自然界中的变化。
(二)学习新知1.教师通过教案或肢体语言等方式介绍色彩化表现手法,并举例说明。
2.教师展示不同季节中植物与天空的色彩变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在不同季节中在自然界中颜色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勾画大意素材。
3.教师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多种色彩表现一幅季节变化的画作,并逐步讲解色彩的混合和运用。
(三)实践演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色彩的混合使用和呈现技巧,尝试着表现出一幅季节变化的画作。
(四)展示作品学生在完成作品后,教师会邀请学生将画作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对色彩变化表现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作业完成一份绘制季节变化的画作,并针对作品的色彩使用、颜色混合情况等方面进行课堂反思。
六、教学结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通过色彩表现自然界的变化,深化了对自然美好的理解和感悟,提升了艺术表现的能力。
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6课《多变的色彩》教案
设计空间第6课多变的色彩教学日期:教学班级:【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的情感特点,色彩与味觉、听觉的连通。
2.借鉴抽象画的形式,尝试用色彩来表达情感。
3.感知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艺术中的表现,培养多元的思维和审美的眼睛。
【教学重点】了解色彩的情感由三要素共同决定,学会运用色彩来表达情绪、情感了解人体结构的比例关系,掌握动态线在速写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认识色彩多方面的特性。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三棱镜,红色和绿色辣椒,加入了橙色食用色素的凉开水一杯,不同颜色糖果【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朗诵闻一多的诗歌《色彩》一诗,引发对色彩的感性认识。
师提问:色彩和人类一样富有感情,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性格特点。
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认识色彩的,那么同学们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二、开始正课1.利用学生对色彩已有的感性认识,简单设问,激发兴趣。
提问:说说你最喜欢哪种色彩,它给你什么感觉?使你联想到什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色彩,并且赋予这些色彩一定的情感,对色彩的喜爱可以体现自身的性格特点。
2.色彩的独特个性探究。
连一连,给下列色彩赋予相应的情感个性。
红色沉静自己、稳重深远橙色清新平和、充满生机黄色纯洁、凉爽、轻盈绿色华丽优美、神秘高贵蓝色鲜明突出、引人注意选择做得较快的一组公布探究结果。
小结:每种色彩都有其独特的情感个性,这些情感往往是我们的生活体验对色彩的近乎相同的反馈。
对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白色、黑色等色彩简略介绍其联想、象征、运用、意义。
3.色彩多层次的内涵和意义分析。
当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映出奥运女孩林妙可身着红衣的可爱形象时,音频同时播出《歌唱祖国》的旋律。
设问: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唱《歌唱祖国》的女孩身着红衣的内涵和意义?色彩的性格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色彩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场合而确定。
三、深入展开师:充分调动视觉、味觉、听觉等感官,通过品尝、聆听、观赏立体地认识色彩的多种面貌,感知它的魔力。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6多变的色彩 教案设计
师:播放一段嫩芽、树苗、大树的生长动画,观察色彩发生了什么变化?请用颜料在记录下来。
生:黄、黄绿、深绿。
师:这就是一组色彩的纯度变化,你能从颜料中找到其它色彩的纯度变化吗?(视频展示色彩的纯度概念)
师:展示三朵玫瑰花,娇艳欲滴的、即将凋零的、枯萎的,请记录色彩。
集体交流意见
或个人备注
教学反思
生:一张灿烂,充满阳光与希望;一张暗淡,充满焦虑与困惑。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节课难点所在,学生对于抽象的专业名词很难理解,因此采用了视频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色彩知识,通过阶段练习将难点分解、简化,并将生命教育与教学难点相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后,了解色彩的表现力与生命力。
3、尝试色彩
多媒体:播放雅安地震、云南地震黑白图片
师:请你来试一试三间色的调配。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等分量两两调配,得出三间色。
问题深入师:调配“间色”的两种原色的量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请将原色与调配出的间色排成环状。
师:将调配的色彩对应“牛顿色相环”展示。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探究更能激发兴趣,掌握知识。
生:红、深红、接近黑的深红,色彩越来越暗。
师:这是一组色彩的明度变化,你能尝试调配另一组色彩吗?
(视频展示色彩的明度概念)
思考探究:
师:这两组色彩的变化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一个是蓬勃向上、充满朝气,一个香消玉殒,凄凉无奈;一个生、一个死。
师:色彩可以表达生命的过程。
师:展示梵高作品《向日葵》和《星夜》,通过色彩的对比猜一猜画家作画时的心情或生活的状态。
师:当大地颤抖、山河移位、生离死别,此情此景,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6课 多变的色彩-苏少版
出示教师摆好的圆环,引出蜡笔摆出的圆环就是色相环。
全体学生参与动手实践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
色相环中的色彩关系:
1.同类色
2.邻近色
3.对比色
通过教师作品欣赏提问,不同的色彩搭配带给人的感受?判断作品中的色彩搭配关系。
学习色彩基础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诺色彩搭配练习提升学生的色彩表现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乐于欣赏美,善于发现美,敢于创造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色彩搭配在画面中的应用
难点
如何将色彩关系合理的运用到画面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课前视频欣赏
欣赏大自然色彩变化的视频,感受大自然多变的色彩,迷人的色调。走进色彩的世界,引出课题《多变的色彩》
八
学生课堂作品欣赏点评
九
知识拓展:色彩搭配在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装点我们的生活。
开阔视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知识拓展
板书设计
多变的色彩
同类色
邻近色
对比色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色彩基础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体验了用色彩装点画面的创作乐趣,多数同学能够在课堂上完成作品创作。最后通过知识拓展,把色彩知识转化到生活中来,引导同学关注身边的色彩之美。
进行观察欣赏感受。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二
提问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
建筑、服装、食物……
积极思考
发散思维
三
色彩和生活息息相关,色彩大家族的分类?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多变的色彩化(区一等奖)
一、课题名称《色彩的情感》二、设计思路本课《色彩的情感》是苏少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美术教科书七年级《多变的色彩》一课的第三课时。
前面两课时中,学生已学习了色彩的基本知识,如:三原色、间色、复色、色彩三要素,在此基础上,安排《色彩的情感》一课,可以引导学生去感受色彩与人们心理的关系,去分析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去发现色彩在生活中的有效运用,通过色彩描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洞察力和表现能力。
在教学中,将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引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色彩知识的学习,加深认识色彩的情感在艺术作品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了解色彩让人产生的各种心理感受;能够用绘画、剪贴等方法大胆地抒发内心感受。
过程和方法:教师通过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发现色彩情感象征的几种特性,能自主分析色彩在艺术作品及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态度,增强对生活的关注之情。
四、教学重点1、了解色彩让人产生的各种心理感受;2、引导学生发现并分析色彩的情感象征性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
五、教学难点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抽象色彩练习当中,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六、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各种色彩的摄影作品等。
学具:能够进行色彩练习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如彩色水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彩砂纸等。
七、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色彩的情感”,色彩有情感吗游戏——色彩的联想。
对自然事物的联想,对不同的色彩产生的不同心理感受。
(设计意图:色彩游戏导入的方法,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共同探究:1、色彩的冷与暖(1)有一些色彩,会让人感到温暖、热烈、光明,如红色、黄色、红橙、黄橙,这一类颜色就被称为“暖色”。
(2)也有一些色彩,会让人产生清凉、安静、镇定的心理感受,因此被称为“冷色”,如蓝色、绿色、紫色。
教师小结: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并非完全一成不变,通常要经过比较,才能说偏暖或偏冷。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6课 多变的色彩化(全国一等奖)
《百变团花》教学设计孤山九年制学校武娥女教学目标: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团花外形的设计和制作难点:纹样的设计和制作教学准备:教师:团花若干、课件、彩纸、剪刀、胶水。
学生:彩纸、画笔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演示变形“小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现场演示一张正方形的纸从折折剪剪到形成团花的过程。
2.展示所剪的图案,同桌相互说说什么是团花。
3.欣赏老师在课下剪的一些团花图案。
提问:这些团花的图案变化多样,你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团花揭示课题。
(板书:百变团花)二、欣赏感悟了解团花历史、文化及应用1、欣赏《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质疑:这两幅团花图案分别是什么内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1)《对马团花》利用万马奔腾的形象,象征着生活欣欣向荣的景象。
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美好的愿望。
(2)《对猴团花》作品剪出了十六只猴子,分成八对围成一个圆圈。
每对猴子相背而立,又回头相对而视;一只前爪相连,另一前爪高举,神态生动富有变化。
“团花”早在一千年前就出现了,而《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是早期剪纸的代表性作品。
2.思考:看看这两幅团花图案放在什么时候使用比较合适呢总结: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图案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那究竟怎样来制作团花呢总结:(课件)(1)团花的制作分三个步骤:折、画、剪。
(2)学习折法:教师演示。
(对边折强调以正方形中心点为顶点折纸并剪出图案。
团花团花在剪的时候要剪出一个)(3)学习画纹样:展示学生准备的剪纸图案。
(课件)(4)剪出纹样,完成作品。
四、实践创作,感受成功:1.欣赏团花,开阔学生的思维。
2.复习剪纸的步骤。
折、画、剪。
3.(课件)本课作业要求:学生分组,每人剪出自己心中最美的团花装饰你们组的花瓶,比比哪一组装饰得最美,最有创意!五、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初中多变的色彩教案
初中多变的色彩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和冷暖知识。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学会运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和创造美。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色彩的基本知识和冷暖概念。
2. 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色彩冷暖的理解和运用。
2. 色彩搭配的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色彩相关的图片和案例。
2. 学生准备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大自然中的色彩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和感受色彩的美。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色彩的感悟和认识。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基本知识,包括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和冷暖概念。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
三、色彩的搭配和运用(10分钟)1. 教师展示色彩搭配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色彩的搭配技巧。
2. 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的实践,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四、创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2.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展示(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大自然中的色彩,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学会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创作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作品中,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色彩的冷暖概念理解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冷暖概念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感受和理解色彩的冷暖。
同时,在色彩搭配方面,部分学生搭配能力较弱,可以适当增加色彩搭配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搭配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七年级美术下册《多变的色彩化》教案、教学设计
3.导入新课:通过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多变的色彩化》,并简要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原理。
(二)讲授新知
1.色彩的基本概念:色相、明度、纯度,以及它们在色彩搭配中的作用。
2.色彩对比与调和:介绍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概念,分析它们在画面中的应用与效果。
-创设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色彩搭配与表现技巧。
2.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提供难易适度的教学任务。
-采用小组合作、同伴互助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提高。
3.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多媒体展示色彩作品,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色彩变化。
-使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创新能力。
4.重视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创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5.创设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展课堂内外色彩创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色彩知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在美术学科方面,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但对于色彩的运用与表现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色彩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需要因材施教,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组织学生参加美术展览、比赛等活动,提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们的审美素养和竞争力。
第6课 多变的色彩化-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6课多变的色彩化-苏少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 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的属性和特点;2.理解色彩在造型中的作用;3.掌握色彩运用的基本技法;4.发挥个人创意,了解色彩在画面中的表现力。
二. 教学过程导入与预习:(5分钟)1.让学生观察课堂内外环境中的颜色,从中感受色彩的特性,并通过教师指导感受每一种颜色带来的情境和情感。
2.让学生用手机拍下自己喜欢的一张色彩组合画面,分享给同桌谈论。
活动1:颜色的感性认识(10分钟)1.引导学生看懂七色环,观察并品味颜色。
2.通过一些例子可以让学生带着“偏见情绪”去观察一些图片,提高他们发现和捕捉颜色的能力和情感识别能力。
3.用心理学的口吻讲述“颜色传达的情感”、“颜色在画面中的用处”。
活动2:色彩构成与特性(15分钟)1.加深学生对色彩的理解,通过展示大师画作,指导学生寻找并讲解不同色彩的表达效果,包括纯色、原色、副色等颜色的特点。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颜色的特点,并学习一些高级的绘画术语,比如“似色”。
活动3:色彩对比与运用基本技法(20分钟)1.指导学生认识与掌握一些基础的色彩对比技法,比如冷暖色对比、深浅对比、对比强度等。
2.给学生提供一些示范图片,让他们尝试运用这些色彩对比技法,调整颜色的搭配,如何营造不同的氛围跟表达不同的情感。
活动4:创作实践(35分钟)1.让学生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去实践上述所学技法,并鼓励他们大胆创新,不断尝试。
2.在创作实践中提醒他们注意营造色彩氛围,运用色彩搭配和传达情感。
总结与展示:(10分钟)1.让学生选择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大家欣赏,并讲解自己使用不同色彩的原因及感受。
2.深化对色彩的认识,课程结束。
三.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引导学生感受颜色、认识颜色、学习颜色对比与色彩运用为主,并且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培养了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和表现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后续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基本绘画技能训练,比如线条、构图、层次等,加强对画面整体的表现力及感受,同时,也要进一步为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题材,引导学生从实践中不断探究创意和自我表达。
七年级美术《多变的颜色》教案
多变的颜色一、教材分析:本课取材自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3册第六课《多变的颜色》。
绚丽缤纷的色彩使大千世界生机勃勃、充满情感。
它是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时而悄然谨慎、时而华丽张扬,它常常不经意地进入我们的视野,影响着我们的情绪。
本课意图使学生建立关于色彩的正确认识,并学会利用色彩知识使生活变得更美。
二、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彩色的世界,当太阳挥洒着光芒无私地照耀着大地,我们接受到了阳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色彩,并在生活中建立了各种感受。
初一的学生对色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因为早在孩提时色彩就深深扎根在幼小的心田。
在生活经验中孩子们建立了对色彩的种种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又是朦胧的、感性的,因为色彩看上去虽然感性、难以捉摸,却是一门有理论并有充分科学依据的学科。
在已有的色彩前科学的基础上建立理性的认识是本课将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将似曾相识、似懂非懂的色彩感性认识升华为理论知识,必须架构起艺术理论与生活之间的桥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立体地感知色彩多方面的特点,激发兴趣,提高课堂活动的参与热情。
三、教学目标:1、了解色彩的情感特点,色彩与味觉、听觉的连通。
2、借鉴抽象画的形式,尝试用色彩来表达情感。
3、感知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艺术中的表现,培养多元的思维和审美的眼睛。
四、教学重点:了解色彩的情感由三要素共同决定,学会运用色彩来表达情绪、情感。
五、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认识色彩多方面的特性。
六、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食用色素、颜料、毛笔、透明杯、矿泉水七、教学过程:课前播放音乐,提醒学生在调色盘里挤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1、新课导入:出示红、黄、蓝、绿四块颜色,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然后播放与该颜色相关的乐嘉色彩心理学视频。
导入本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讲授:欣赏色彩绚丽的摄影作品,思考:我们为什么能够看见这些缤纷的色彩呢?出示黑色幻灯片,当我们处在一个完全黑暗的环境,我们还能看见这些颜色吗?由此得出:色彩来源于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变的色彩教材分析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初中美术教学中美术技能的培养应该融合在欣赏、发现、体验、探讨的课程结构中。
欣赏可以开阔视野,发现可以形成新的审美观,体验可以建立感性的认识,探讨可以阐明观点形成审美经验。
课程的结构则是为建立这一体系并融合美术元素、视觉素养、审美经验等内容的学习。
本课力求通过生活中的色彩变化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引导学生从色彩的角度去了解和发现其在绘画及设计中的“语言”状态,以及色彩的变化所带来的审美感悟。
本课以点带面使学生全面学习色彩的基础知识,感受色彩的无穷魅力,并运用色彩知识去表现、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
一、教学路径看──观察、欣赏大自然及生活中的色彩美,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
学──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体会和学习色彩中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色调等基础知识,理解光线、环境对色彩的影响。
做──把生活中观察到的色彩,进行色相、明度、纯度的色阶推移练习和色彩构成练习。
再创造──运用所学知识,渗透现代设计意识,表现自己的色彩创意和色彩的表达技巧,完成设计作品。
二、课时建议本课建议为3课时。
第一课时体验大自然中颜色的多样和变化。
在观察与尝试中了解色彩的基本属性,进行对比色或同类色等的调色练习。
第二课时了解色彩基础知识,体会与学习色彩中冷暖、色调知识,进行色彩构成练习。
第三课时理解不同的色彩对人的心理产生的不同影响,如:色彩的情绪、情感的体验等。
教学内容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知色彩的基本属性和色彩的变化规律。
技能目标:学习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调和的方法及应用法则;能够主动地使用有效的色彩建立绘画与设计中基础的色彩关系;掌握不同主题下,作品的色彩表达技巧。
情感目标:体会和理解色彩、色调对作品主题的表现力,理解色调中的情感因素。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色彩的基础知识、基本要素和应用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色彩变化规律和色彩的情感表达特性。
三、教学准备不同季节的彩色图片、不同色调的绘画及设计作品、色相环、多媒体资料、水粉颜料、纸张。
四、教学要点1. 色彩的基本要素:三原色、光谱的构成成因、牛顿色环、色相、明度、纯度;色彩明度调和变化、色相调和变化、冷暖色调的调和变化;自然中的色彩变化;生活中的色彩应用。
2. 在自然中寻找和发现色彩,包括单个物体上的色彩寻找(如石头、树叶、沙土等)、众多物体上色彩的发现(如自然风光、城市风貌、一组静物等);艺术作品中的色彩、绘画作品中的色彩、生活实用品中的色彩。
3. 不同的色彩会带给我们情感与情绪上的变化;一组不同色调的色块(如绿色调、蓝色调等)带来的情感、情绪变化;生活中的各种物品的色彩所蕴涵的情感元素;在不同主题的绘画作品中,色调的情感特性以及色彩在情绪表达上的作用。
4. 运用各类材料(如纸盒、纸杯、矿泉水瓶等)在课程的基础上完成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冷暖及色调的变化与调和练习,并形成完整性作业。
色彩创意的原点可以源于自然,也可以源于艺术作品;用相对单纯的图形形式(如色块、色线、笔触,等等)分析和完成具有情感与情绪倾向的色彩表达,以某一艺术作品为元素,用色块归纳的方法完成对作品的色彩分析并体验其色彩设计的技巧。
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探索与查阅观察生活环境,寻找自己喜欢或能够表达自己性格特点的颜色,查阅关于色彩、色谱的物理知识、定义和基本要素,了解光与色的基本关系。
寻找你认为最具有色彩情绪特征的艺术作品,查阅和寻找具有色彩叙述的文学作品,尝试体验文字中的色彩蕴意。
二、交流与探讨相互交流对色彩的认识,探讨各自喜欢的色彩;对比和研究色彩中明度和纯度的区别,色相和冷暖的区别,探讨色彩中冷色调与暖色调的变化规律;讨论和对比同一色彩、同一色调下各自情绪情感的不同表现;展示代表自己个性特点的色彩,并简单说明理由。
三、创意与制作在讲授和讨论了色彩基本要素的基础上,重要的是体会色彩在作品中的应用和表现,从了解基本的色彩要素常识中有效地过渡为对色彩、色调综合认知的色彩构成运用。
通过分析学生熟知的生活环境和对具有典型色彩特征艺术作品的讨论,理解色彩的精神属性。
用生动有趣的作业形式完成对色彩变化的理解。
四、展示和表达本课的色彩作业展示,要求如下:一方面,在个体作品中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对色彩基本要素的理解和基本的配色技巧;另一方面,使个体作品具有组合特性,在全班作业的组合中可以再一次地激发学生对色彩、色调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并尝试让学生叙述自己对完整作品的感受和认识。
教学评价建议一、本课教学中,应避免单一讲述色彩的物理属性。
在阐述色彩基本知识的同时,应尽可能的让色彩与艺术作品、生活场景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对色彩及其变化加以理解。
二、作业的设定和评价,应着重于学生对色彩的提炼、色彩创意、情绪表达、审美感受,而不仅仅只是色彩基本知识的认知。
参考案例《寻找水色──色彩的认识》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水色的寻找过程,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提炼的方法,体会色彩中“色调”的意义。
技能目标:通过摄影、文学、绘画、设计等实践过程,体会色彩的情感因素。
情感目标:学生形成对色彩表现力的初步认知。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文学作品朱自清的《绿》《荷塘月色》,鲁迅的《雪》。
学生准备:课本、颜色、笔、3张15厘米×15厘米的铅画纸等。
三、教学过程(一)借鉴音乐,轻松导课1. 我们今天的活动和颜色有关。
你们如何看待颜色呢?每个人都有自己喜好的颜色,是喜欢比较艳丽的颜色,还是喜欢单纯的黑白灰呢?给你们一点时间,想一想,你最偏爱哪一种颜色,并说出理由。
2. 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思考。
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颜色”,那么有谁知道“水”是什么颜色呢?3.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组风景照片并解读从物理学上讲水本身是无色透明的,但由于周围事物的关系,因此,才具有了可见的颜色。
在自然中:天空、树林、沙丘、云、房屋以及各种事物对水的影响可以通过色彩予以反映(海水的深蓝色、夕阳下水面的颜色等)。
由此,引入课题──《寻找水色──色彩的认识》。
(二)在大自然中寻找“水色”,感悟色彩1. 既然水色如此千变万化,那么水是哪些色彩构成的呢?呈现第一张水色局部图,要求学生观察、欣赏、寻找“水”中的颜色。
2. 将第一张摄影作品局部“水色”图片转化成色彩构成图,学生对照自己寻找到的颜色。
3. 你们感觉这幅色彩构成作品属于什么色调呢?学生讨论。
4. 呈现第二张摄影作品局部“水色”图片。
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颜色。
把第二张摄影作品局部“水色”图片提炼成色彩构成的表现方式。
(三)在绘画作品中寻找“水色”,体验色彩1. 除了真实的摄影记录外,我们还能在哪里找到水的颜色呢?试试从你们比较熟悉的绘画作品中找一找。
2. 师生共同欣赏19世纪印象派色彩大师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
画家运用笔和色彩,表达了荷花池在不同季节、不同光线下水的色彩变化。
3. 定格其中一张绿调子的《睡莲》作品并要求学生深入观察、研究作品中包含的色彩,思考色彩带来的感觉并用语言来形容。
4. 教师把《睡莲》作品以色彩构成的形式呈现、并深入强调前面所学的色彩基础知识。
学生用心体会、感受色彩。
5.学生用语言形容了莫奈笔下睡莲的颜色变化。
呈现以《睡莲》转换的色彩构成作品,就能看出它包含了许许多多的冷色调颜色,如深绿、浅绿、粉绿、橄榄绿等。
(四)在文学作品中寻找“水色”,表达色彩1. 除了摄影和绘画作品之外,色彩还会在其他的艺术作品中出现吗?让我们再来找一找。
请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好的朱自清的散文《绿》,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诵一下,其余同学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朱自清会惊诧于梅雨潭的“绿”呢?他在文章中是怎样描述梅雨潭的绿色的?2. 教师引导学生寻找作品中用来描述不同“绿”的语句,如:“一块温润的碧玉”;“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太淡”;“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太浓”;“西湖波──太明”;“秦淮河──太暗”应该用一种怎样的绿来表现才确切呢?学生思考、寻找、体会文学作品中对水色的描绘。
3. 布置作业:要求全班合作共同用视觉语言──“色彩”来表现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的“绿”。
要求每位同学仔细体会作品中对梅雨潭绿的描述和比较的语句,并把感觉到的颜色均匀地平涂在方形等大的铅画纸片上,完成后全班同学随机,并整齐组合在黑板上。
师生欣赏评价、讨论。
4. 教师小结:这是我们今天合作完成的梅雨潭的“绿”。
在这里,朱自清的《绿》不单指一种颜色,而是一种色调(就是色彩形成的总体印象),更是一种动态的、闪动着的绿色氛围。
眯起眼睛欣赏作品,我们似乎能想象得出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那种奇异的绿色。
水虽然在物理学上是无色透明的,但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它的色彩是千变万化的,这种变化给我们带来表现的灵感。
(五)课后延展与思考荀子说过:“冰,取之为水,而寒于水。
”水凝固以后变成冰和雪,那么冰和雪的世界又是怎样的一种色彩呢?课后再读一读鲁迅的《雪》:设想冰和雪的世界给你带来怎样的情绪变化,你又该如何将这种感觉用色彩表达出来?相关链接一、牛顿色环英国科学家牛顿在1666年发现,把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然后投射到白色屏幕上,会显出一条像彩虹一样美丽的色光带谱,从红开始,依次接邻的是:橙、黄、绿、青、蓝、紫。
牛顿的色环表示色相的序列,以及色相间的相互关系。
如果将圆环进行六等分,每一份里分别填入红、橙、黄、绿、青、紫六个色相,那么他们之间表示着三原色、三间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相互关系。
牛顿色环为后来的表色体系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又发展出10色相环、12色相环、24色相环、100色相等。
色环表明了色彩的色相关系,但是色彩的基本属性还有明度与纯度。
显然,二维的平面是无法表达三个因素的,后来人们又发明了“色立体”,就是借助于三维空间的模式来表示色相、明度、纯度的关系。
二、色彩构成是从色彩的物理、生理和心理的角度,用科学与艺术的分析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化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为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玩具中的色彩木制玩具设计1924年包豪斯(德国)配色练习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