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不知勉励了多少穷苦大众和达官贵人,使他们在困苦途穷的时候给自己爱莫能助的良心找了一个心安理得的安慰;使他们在富贵通达的时候,多了以慈悲为怀之心,以袖手旁观为耻之思想。
今分析一下其道理所在……
“穷则独善其身”不知诸位有何见解。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为其“独”;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无能为力、自我安慰的借口——为其“则”;还可能有人认为是形式所迫——为其“穷”。
而今要提的是一个“结果价值性”问题,(也是有人说的“以结果为导向”,亦为成果管理的核心问题)抛弃任何的情理来分析其中的道理。中国有句俗话“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是形容一个人自己已到了穷途末路还要有一个菩萨心肠来救济天下。此俗语亦经常用于自保的意思,从结果价值性的观点来看,应该是赞同这种做法的。为什么呢?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偏意为:救助一个,与救济大众,哪个更有意?结果价值性更多体现的是一个长远性的问题,一个全局性的大义。待到“泥菩萨”修成正果,而有能力救更多的人不是比全部牺牲于此更好吗?“泥菩萨”救人最后只会留下一段悲歌。
中国也有一个矛盾而又不得不承认的观点就是“对而没有用”。往往一件事你认为你做的很对,但是回头从结果分析来看——“于事,无补”。
实不该以价值性来讨论无私圣洁的“达则兼济天下”,但“达则兼济天下”确有其价值道理的一面。最直接的价值“为天下济”,间接的价值“为己济”。红顶商人胡雪岩在其发迹之前曾是钱庄伙计,一次讨债恰遇另有讨债人逼死了其债务人徐秀才,胡雪岩未追回一文钱却把徐秀才入土为安。信和钱庄东家不解其因臭骂一顿,其解释为:“徐疯子”尽管死了,也还能为咱们“信和”挣名声,人家看到“徐疯子”体体面面地入了土,定会打听是谁给他办的丧事?那时候十两银子买下“信和”对主顾讲交情的面子,比要回五百两银子还强!何况,明知十两银子于事无补,不如换个人情!
所以“达则兼济天下”与社会与个人均有其利益所在。
今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若改为“穷,善其身;达,济天下”模糊的效果可能对后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更加明确的指导意义。
后记:今虽讨论其价值所在,实为点明其指导意义。凡事须问良心、动机须纯正,切不可仅以其价值为导向,是非功过自有后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