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情况分析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现状及改善分析

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现状及改善分析摘要: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教育财政投入的总量不足和投入结构失衡两方面,因此造成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受阻,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了居民素质差异比较大,教育又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因此对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进行研究,寻求高效的支出结构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和国民素质的发展。
本文就以此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对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相关政策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教育财政支出结构改善一、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结构现状(一)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不足1.教育财政投入的GDP占比过低改革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出口,我国教育也得到了非常显眼的进步,各级学校入学率的攀升就是最好的证明,比如1990—2002 年我国小学升学率从74.6%上升到97.0%,上升了22.4 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从40.6%上升到58.3%,上升了17.7 个百分点;高中升学率从27.3%上升到83.5%,上升了56.2 个百分点,这样的上升速度促使我国教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这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
但我国教育的飞速发展是不成正比的,甚至距离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确定我国教育财政投入占当年GDP 总值的4%的目标也相差甚远。
2.教育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据统计,自2005年开始,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重就不断下降,这是一个政策性的失衡,即使在我国普九的关键时期,教育财政支出也依然处于下降的趋势,但是各级学校的入学率却持续上涨,这种错位的政策对于我国普九的愿景是极其不符的,导致了我国教育办学质量失去了提升的资金支持。
(二)教育财政投入结构失衡1.教育财政投入地区不均衡,中、西部教育财政投入偏少。
首先,以各级地区政府对于教育财政支出的总额来看,对于东部地区的投入远远超过了中部和西部的10倍之多;其次,就支出总数而言,东部的教育财政预算内支出占全国教育财政预算内支出总数的比重也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分析及对策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分析及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在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远远超过了以往,纷纷加大了在教育方面的投入。
我们知道:衡量一国的财政教育支出水平主要有教育支出规模和结构两个指标。
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偏低、结构也不太合理。
人们一般用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比较各个国家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和衡量各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程度。
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
现在已经是2006年,分析我国1993-2002十年的财政教育支出相关指标可以看出实际情况离目标相距甚远。
虽然从96年开始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开始缓慢上升,但是如果从计划应投资金与实际所投资金方面分析,2000-2002年全国计划投入的教育资金为11662.938亿元,实际投入的教育资金为9192.98亿元。
这就意味着三年间政府欠下的短缺额达到了2469.958亿元,无形中使我国几亿贫困儿童丧失了受教育的机会。
根据对40个国家90年代初的情况分析,当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在15%以下、20%、30-40%、40-50%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应达到2%、3%、4-5%、5-6%。
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基本符合这一规律。
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还严重偏低。
1995年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5.2%,发达国家为5.5%,发展中国家为4.6%,最不发达国家达到3.6%,而我国仅为2.41%,比较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水平,甚至还低于最不发达国家水平。
从人均教育支出角度来看,我国的人均教育支出非常低。
以1993年数据为例,世界人均教育支出为22.9美元,发达国家为108.9美元,发展中国家为43美元,不发达国家为8美元,我国为10.77美元,仅略高于不发达国家,是发达国家的1/10。
浅谈我国财政教育支出

浅谈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摘要】中国财政教育支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历史发展、主要内容、政策与措施、影响及展望以及与国外的比较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揭示了其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文章也分析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成就与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情况,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财政教育支出、我国、历史发展、主要内容、政策与措施、影响、展望、比较分析、成就与不足、发展建议、观点总结。
1. 引言1.1 了解财政教育支出的重要性了解财政教育支出的重要性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财政教育支出是指政府用来支持教育事业的资金,包括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建设、教师薪酬等各方面的支出。
财政教育支出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财政教育支出是保障国家长期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只有保障教育经费的足够投入,才能培养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推动国家社会的持续进步。
财政教育支出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缩小城乡、地区、贫富等差距,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良好的教育资源。
财政教育支出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可以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了解财政教育支出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我们深入探讨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2 探讨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讨。
我国政府在财政教育支出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显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在国民经济总支出中占比逐年提高,体现了财政教育支出在整体支出中的重要性。
我国财政支出教育部分结构分析

也就 是 说 从 20 年 至2 0 02 0 5年 ,财 政 性 教 育 支 出 占G P 的 比重 D
竟一 直 在 下 降 。从 国 际 比较 来 看 ,教 育 支 出 占 G DP 的 比 重 , 目
“ 以人 为 本 ” 科 学 发 展观 的核 心 , 是 我 们这 个 时 代 、 个 是 也 这 国 家 、这 个 民 族 发 出 的最 强 音 。教育 正 是 培 养人 的 活 动 , 人 又 而
前世 界 平 均 水平 约 为 6 左 右 , 其 中 发达 国家 达 到 8 左 右 , 经 是 国 民 收入 的 创 造 者 。 % % 没有 源 源 不 断 的 高素 质 人 才就 不会 有我 国 没 有 达到 4 %,这 与 我 国 的 国 际地 位 很 不 收 入 的稳 定 快 速 的增 长 , 因而 教 育 投 资必 须 要 快 于 国 民收 入 的增 相 称 ,也不 符 合 我 国科 教 兴 国 战 略 的要 求 。 人 均教 育 支 出角 度 长速 度 。这 样 国 民收 入 的 增 长 动 力 才不 会 枯 竭 。 从 来 看 ,我 国 的 人 均教 育 支 出非 常 低 ,远 远 落 后 于世 界 平 均 水 平 。 不 管 我 们 进 入 的 是 一 个 什 么 样 的时 代 ,引 领 发 展 的 前 沿 的 从 教育 支 出总 量来 看 ,总 量投 入受 中央和 地方 政府 财 力约 束 。 必 然 是 所 谓 第一 生产 力 的 “ 学技 术 ” 而 科 学 技 术 的 摇 篮 毋 庸 科 , 虽 然近 几 年 G DP绝对 数 额 直 线 上升 ,但 由于 我 国 正 处于 高 速 发 置 疑 正 是 “ 育 ” 教 。以 史 为 鉴 ,可 以 知 兴 替 。在 人 类 发 展 的 历程 展 时 期 ,基 础 设 施 的 建设 ,医 疗 条件 的改 善 , 境 的 保 护 , 防 中 ,因 为 重 视 教 育 ,英 国带 来 了工 业 革 命 ; 因为 重视 教 育 ,德 环 国 的需 要 , 会 保 障 体 制 的建 立 与 完 善 … …需 要 政 府 投入 资 金 的 项 国 日本 在 二 战 一 片 废 墟 中迅 速 崛 起 ; 同样 是 因为 重 视 教 育 ,美 社 目很 多 ,蛋 糕 虽 然 大 , 分 的 部 门太 ,多 中央 和地 方 政 府 在 安 排 国创 造 了神 话般 的 发 展 速 度 和 增 长 方 式 。在 过 去 三 十 年 中国 高 但 财 力时 也 难 免 “ 捉襟 见肘 ” 。在 这 个 过 渡时 期 ,教 育 很 多 时候 都 速 发 展 的过 程 中 ,我 们 已 经 做 得 非 常 好 了 ,绝 对 数 额 和 相 对 数
近年来我国财政在教育方面支出的情况

近年来我国财政在教育方面支出的情况金融1301班郏贺伟20135107001一、财政教育支出定义财政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
按用途分类中的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的一部分,是财政支出按费用分类中社会文教费的一部分,是财政支出按职能分类中的教育支出。
二、财政教育支出现状财政教育支出从1978年的75.05亿到2012年的21994亿,投入总量上不断增加,增长速度也十分迅速,是财政支出中增速最快的项目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财政教育投入仍不足。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一直增加,2012年财政教育支出达21165亿元,占GDP 519322亿元的4.08% 。
*1财政教育支岀统计表财政救市i曲政支出占財政丸出GD卩〔亿c^GDPbt出(亿內比例(沟例eo200862542 M T1由.码21B514.4 3.132009J 2231.0976299.9316.03265SW32010146TO.07K9874J6314045.4 3 &520111S5S6.7O109247.7915.1034X)402 S佃20122H6J.0C12^52.9717.46$19322.0 4 .OS密剂来腔Y中国统it年瘩2012》三、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问题(一)财政教育支出投入不足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总量上虽然持续增加,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16%-21%并且在2012年达到财政教育支出占GDP4%&目标。
然而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国人均财政教育支出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豕。
表2各国2012年财政裁肓支出统计表肘旳教育英出(亿美用学空人均材政救育丸出]美心美国7T43英国1226,如巴两L1401粽3中152195S73资料来源:经济现察网(二)城乡教育支出不均衡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没有足够收入支持教育费用,并且农村中小学学生人数占全国中小学人数80流右,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2%-2.5%形成了教师资源匮乏、设施落后的恶性循环。
中国教育支出在国家预算中的比重变化趋势

中国教育支出在国家预算中的比重变化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中国教育支出在国家预算中的比重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
本文将从不同时间段的比较、教育支出的总量和占GDP比重等方面来探讨这一趋势的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教育支出在国家预算中的变化趋势。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教育支出一直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
从1978年到2021年,中国教育支出从约10亿元增加到超过6000亿元,增长了近600倍,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其次,在国家预算中,教育支出的比重也每年都在不断提升。
据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初期,教育支出仅占国家预算的约3%左右,而到了2021年,这一比重已经达到了超过15%。
这说明中国政府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不断加大,逐渐成为国家预算中的重要部分。
然而,尽管教育支出在国家预算中的比重不断提升,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教育支出仍然相对偏低。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约为4.2%,而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通常都在5-6%甚至更高。
因此,中国还有进一步提高教育支出比例的空间。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教育支出在国家预算中的比重逐年提升,但总量仍存在差距。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需求量很大,因此仍然面临着许多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此外,在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存在不均衡的情况,这也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调控和投入。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支出在国家预算中的比重,中国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财政支出,增加教育投入。
其次,可以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
同时,还应该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投入的有效使用。
最后,中国教育支出在国家预算中的比重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不仅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力度,企业和个人也应该积极参与教育事业,共同推动教育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浅析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问题

( )完 善 我 国 财 政 性 教 育 支 出 的 监 七 督 和 评 估 机 制 。 首 先 , 加 强 对 预 算 内 财 政教 育 支 出的监 管 ,防止 贪污 ,挪用教 育 经 费 等 违 法 现 象 的 发 生 。 其 次 , 定 期 进 行 对 学 校 教 育 经 费的 使 用 方 面 的评 估 ,使 评 估 结 果 与 得 到 的 教 育 经 费 数 额 挂 钩 ,以促 进教 育经 费使用 效率 ,合理 充 分 利 用 教 育 资 源 , 促 进 教 育 事 业 发
分 配 提 升 到 国 家 预 算 的 第 次 分 配 , 单 列教 育经 费 。 ( )渊 整 教 育 经 费 的 分 十 勾。适 当 提 高 基 础 教 箭的 经 费 芰 U比 重 , 建 立 农 村 辽 务 教 育 々项 命 ,加 人 对 【 两 部 f J 教 育投 入 力 发 , 建 、敦 育 扶 贫 工程 ,尽 :
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 国财政教 育 支 出 问题
关 洁 四川 大 学 经 济 学 院 I 6 0 4 0 6 1
【 文章 摘 要 】
近 年 来 ,我 国政 府 高度 重视 教 育 问 题 , 不 断 加 大 对 教 育 的投 入 和 支持 力 度 ,但是 总 体 水 平 仍 然不 高 ,财政 教 育
建 议
( )力 强 教 育 投 资 制 度 建 设 ,明 确 一 u 各 级 政 府 对 不 同教 育 存 投 资 方 面 的 标 准 和 责 任 ,训 实 确 保 教 育 投 入 机 制 的 有 效 运 行 ,实 现 教 育 投 资 的 法 制 化 , 范 化 , 规 合 理 化 。 提 高 中 央 和 地 方 政 府 的 教 育 经 费 占总 支 出 和 G DP的 比例 ,根 据 不 同 的 标 准 , 制 定 相 应 的 政 府 教 育 经 费 支 出 的 增 长 比例 。 ( ) 加 强 转 移 支付 制 度 在 教 育 方 面 二 的 作 用 , 促 进 地 区 间 教 育 的 均 衡 。 一 方 面 加 强 财 政 专 项 教 育 转 移 支 付 力 度 , 重 点 解 决 落 后 地 区 教 学 设 施 , 师 资 ,环 境 等 问 题 ; 另 一 方 面 , 完 善 各 地 之 间 的 转 一 移支 付制 度 。从经 济 发达地 区 向落后地 区 进 行 转 移 支 付 , 弥 补 落 后 地 区 的 财 政 教育 缺 口 ,实 现政 府教 育 资源的 均衡 配 置 ,促进 各地 的平 等化 。 ( ) 促进 教育投 入渠道 多 元化。 ・ 三 国 教 育 的 发 展 不 可 能 全 部 依 赖 单 一 的 政 府 教 育 投 入 ,还 需 要 社 会 各 方 的 合 作 努 力 , 因 此 在 加 大 财 政 教 育 性 投 入 的 同 时 鼓 励 社 会 力 量 参 与 办 学 , 鼓 励 企 业 , 个 人 扶 持 民 办 高 等 教 育 的 发 展 , 大 力 发 展 高校 的产业 化 ,提 高 校企 之 间 的合 作 , 充 分 引 入 竞 争 机 制 , 通 过 教 育 彩 票 , 教 育 公 债 的 发 行 等 渠 道 , 利 用 社 会 和 民 间 的 投 资 来 增 加 教 育 投 入 , 减 轻 政 府 负 担 ,促进 教育事 业 的发展 。 ( ) 加 大 政 府 对 教 育 的 投 入 和 支 持 四 力 度 。 增 加 国 家 财 政 性 教 育 支 出 是 解 决 教 育 经费总量 过小 ,社会 教育 资源 不足 的关 键措施 。首 先 ,应随着 经济 的 发展 和 财政 收入 的扩 大 ,确保 预算 内教 育支 出 的 稳 定 增 长 , 在 安 排 预 算 时 , 中 央 和 地 方 在 教 育 拨 款 上 的 增 速 要 高 于 财 政 经 常 性 收 入 的 增 速 , 提 高 学 生 人 均 教 育 经 费 ,教育 公 用 经 费和 教 师工 资 和福 利 。 其 次 ,提 高 我 国 教 育 经 费 预 算 级 次 , 调 整预 算 体系和 程序 ,将 教育 经 费从二 级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现状分析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特别是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解决民生问题,加大各项事业发展的速度,这样一个情势下,公共财政承担的任务非常繁重。
据财政部最新公布的2022年全国决算,去年全国财政用于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体育方面的支出近3万亿元,同比增长21.1%,用于民生的支出合计占全国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也是公共財政保障的重点。
其中,我国教育支出12550.02亿元,同比增长20.2%,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4.0%,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
遗憾的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的目标至今未能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每年都存在较大的缺口,由此产生的教育经费短缺问题,直接地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笔者认为,高等教育陷入财政危机的最大原因当属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不足。
笔者拟对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进行分析。
对于其中的高等教育领域,本文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探讨:第一,通过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国民生产总值、教育经费总支出、财政支出等数字分析比较我国财政对高等教育支出总量不足的问题及其制约因素;第二,分析财政对高等教育支出体制的不足之处,包括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问题。
最后,笔者将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现状进行评析。
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现状而这其中,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更是各类教育财政支出中的核心问题,高等教育作为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要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强大的财力物力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保障。
因此,分析我国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支出存在什么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具有积极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主要是围绕高等教育存在的不和谐社会现象,从财政支出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情况分析
教育支出是指国家用于教育事业的各项费用开支,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支出是衡量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合理、高效的利用和配置这部分资源,对于我国科教兴国的实现将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
采用教育支出强度、支出结构、生均支出水平三方面衡量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用教育支出总额、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等规模指标对我国教育支出进行规模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的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和绝对规模都不断增长,但教育投入总量不足,使用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矛盾仍然存在。
一、近年来我国教育支出的总体发展状况
1.教育支出总额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
反映了教育支出较快的增长速度,说明党和
国家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育方面大力投资。
2.中国教育支出高于大多数国家已成财政支出首项。
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不断增加。
政府对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在国际上通常用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来衡量。
3.我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低位徘徊。
二、我国教育支出中所存在的问题
1.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过低。
尽管我国的教育支出总额连年增加,但是,教育支出占GDP 的比重却不见有多大的增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曾呼吁世界各国在2000年实现教育支出占比达到6%的目标。
但直至今日我国还是没有达到这个目标,较低的占比说明,在我国近年来GDP的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教育支出未能与经济同步增长或优于经济增长,使得政府教育经费对学校运转的支撑力度并没有得到增强。
2.教育支出国际比较差距明显。
教育经费相对于GDP的比重,世界平均的水平是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
以人均GDP来比较,中国人均公共教育支出仅为人均GDP收入的0.82%,美国为6.1%,是中国的7.44倍;所以中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中国的教育投入也排在末尾,实在与我们的国家地位和经济实力不相符。
3.教育投入占财政收支的比重呈下降之势。
4.教育支出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1)教育支出在东、中、西部差异明显。
受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急剧扩大,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导致了教育投入水平间的较大差距,加之各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要程度认识不一致,使得教育支出差异进一步扩大。
这种教育支出的区域性差异恰好反映了我国东中西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正是因为其经济的不发达,导致了地方教育投入的匮乏,无法满足发展教育所需的基本资金,很难吸引到优秀的教育人才,致使教育水平的低下。
(2)城市与农村之间差异明显。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一直处在投资不足的状态,农村普通中小学的人均预算内经费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教育经费不足,造成了农村教育设施、教育条件、教育人才的严重落后。
教育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着教育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
5.教育支出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占比过高,所占比例不仅高于与我国同档次的低收入国家,还高于发达国家。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匮乏,尽管近年来民办教育有所发展,但是高等教育几乎都由政府提供,能够真正接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因此,在经费上,显得高等教育的投入有些偏高。
而提高国民基本素质的关键并不在于高等教育的投入,而是在于初等教育上,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教育支出对于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有些偏高,由此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初等教育投入经费的相对不足。
6.市场失灵的影响。
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缺陷,市场失灵为政府的介入和干预提供了必要的和合理的依据。
(1)信息传递与调整机制的滞后
1.信息的获取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学生要获取目前市场上各种专业的就业状况,包括就业的难易程度,可获得的薪水的高低,以及各个大学的教学质量等,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金钱,甚至有时候不可能获得;而企业要鉴别哪些学校哪些专业的学生的素质比较高,也要花费一定的成本。
2.市场各主体作出相关的调整需要一定的时间:企业判断哪些人才需要,哪些不需要比较容易,并且可以相对比较容易的采取相关的行动,但是高校要作出相关的调整就不太容易了。
开设一门专业或取消一门专业,都需要较长的时间,而老师和学生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另外,由于学生在学校通常要学习四年,而市场的需求又是瞬息万变的,某个专业在学生入学的时候非常紧俏,可等到毕业时,市场需求却趋于饱和。
(2)高等教育的外部性
在前面的高等教育的性质中已经谈到,高等教育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
特别是涉及到第三个层次的教育领域时,其公共物品的特性是十分明显的,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市场机制趋于无效。
此时,上面所分析的恶性循环,就极有可能发生:选择从市场主体——企业开始,由于它招收的雇员所所创造的效益有一部分不能归他所有,而为他人或全社会所有,但是他却要为此支付全额的成本——给雇员支付全额的工资,则成本会远远大于收益,因此,企业不会招收此学生,或者只招收极少量的学生。
此时,就极有可能陷入如前所说的“恶性循环中,最终导致该专业的高等教育规模逐渐萎缩。
但是,社会显然是需要该专业的知识的,如是没有人去从事各种科学知识的基础性研究,则我们的社会将会停滞不前,将会使得全社会的总收益越来越小,势必会影响的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要办好各级各类教育,必须抓好三项工作: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创新。
深化教学内容和方式、考试和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要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教师工资、津补贴制度。
三要加大教育事业投入。
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
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没有全民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便没有国家现代化的未来。
要让孩子们上好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加强对教育发展和改革重大问题的科学研究,是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特别是宏观教育研究的紧迫任务。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宏观教育研究正在得到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得到教育界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综上所述:政府应该.1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推动财政教育支出的增加。
2. 政府要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3. 努力改善教育支出的区域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