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老子天人合一论

合集下载

中国哲学之天人合一

中国哲学之天人合一

中国哲学之天人合一老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按照老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与自然对抗的力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强调“知天”和“畏天”的统一。

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著名论断。

这里的“法”是“效法”的意思。

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归根结底,人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效法自然。

这些思想又是以利用生态系统自组织、自恢复能力为基础的当代生态工程学的哲学基础。

自然界中,山川可以生长草木,草木繁衍鸟兽和其他有价值的物质,调节气候和雨水,形成万物,使百姓有其食,有其用。

形象地概括了山川河流在地球生命圈中作为生命的介质和载体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运行的规律,描绘了河流湖泊生态系统的勃勃生机,正是靠山川河湖抚育滋养万物,自然界为人类创造了栖息繁衍和发展的条件,“万物已成,百姓以食”。

这种和谐产生人类对自然界的尊重和敬畏。

所谓“知天命”。

“天命”泛指自然规律。

“知天”和“畏天”是对立统一的。

“知天”,指人学习自然规律:“畏天”,指人对自然界要心存敬畏。

“畏天”而不“知天”,是人类蒙昧时代神秘主义的根源。

相反,片面强调“知天”而不“畏天”,则逐步形成了西方近代的“人类中心主义”哲学理论,继而又以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武器,把人类推上了全面与自然相对抗的道路。

“天人合一”强调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不是互相割裂而是相通的。

或者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遵循统一的规律。

这种规律在老庄哲学中称之为“道”,道家把天地宇宙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道”是一种自然法则,只有顺应自然,才能成势。

道家反复强调要避免反自然的行为。

“天人合一”,提倡“仁爱自然”,“仁者爱人”,指出“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人为天所生,与天具有血肉相连的内在关系,人也应该有“爱人利物之心”,所以提倡“泛爱生物”和“仁爱自然”。

珍惜自然,保护自然,人对于自然界的巨大恩惠要予以仁爱的回报。

通过《老子》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老子》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老子》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引言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之作。

这部经典以其深邃的智慧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见解而广为人知。

本文将通过对《老子》的解读,探讨人与自然关系的内涵和意义。

1. 天人合一的观念
在《老子》中,有一种重要观念叫做天人合一。

它意味着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互动。

宇宙万物都是由太极(阴阳)相生相克而成,而人也是宇宙大道中的一部分。

2. 尊重自然、追求与谐
根据《老子》,人应该尊重自然,并且努力和谐地融入其中。

通过顺应自然规律,我们能够达到心灵平静和身体健康。

这种追求与谐也意味着我们应当适应变化、避免贪婪和过度消费。

3. 自我放下、无为而治
《老子》强调了无为而治的思想,提倡自我放下并顺应大道。

通过不过分干预事物的发展,我们可以实现自然而然地达到最好的结果。

这种观念也为我们提供了在人与自然关系中找到平衡和和谐的方向。

4. 敬畏自然、保护生态
《老子》还传递出一种敬畏自然、保护生态的价值观。

人应该意识到自己只是宇宙大道中微小的一部分,并且应当尽力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5. 在有限中追求无限
根据《老子》,人应该在有限的存在里追求无限的意义。

通过与自然相融合,我们能够超越具体个体的局限,接近更高深层次的智慧和境界。

结论
通过对《老子》的理解,我们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紧密且重要的联系。

尊重、谦逊并与谐地融入自然成为我们实现心灵平静、身心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同时,这也引领着我们探索更高深层次的智慧和意义。

论老子的天人合一观

论老子的天人合一观

题 。这是 老子伟 大的创造 性贡 献 , 标 志 着 以人 之 道 合 天之道 的成 熟 完善 。老 子 的 天人 合

观 尝试概 括 为 宇宙 万物 的 “ 五 同性 ” 思想, 即天人 万 物 的 “ 同 源性 ” 、 “同构 性 ” 、 “ 同 归
关键词 :老子 天人合 一观 ; 五 同性
在, 用老 子 的话 讲 , 就是 “ 万物之宗 ” 、 “ 象 帝 之
先” ( 四章 ) 、 “ 先天地 生 ” ( 二 十 五章 ) , 是万 物 恃
处 理 事 情 的 观 点 和 方 法 。 与 之 形 成 鲜 明 对 照
的, 则 是 以道 修 之 于 身 、 修 之 于 天 下 的 真 人 之
之道合 乎 天 之 道 , 认识 宇宙, 认 识 自我 , 唯 道 是
从, 无 往不利 。
( 三) “ 天之 道 ” 与“ 人之 道” 的 含 义 。老 子
的“ 天 之道 ” 是 指宇 宙 自然 之 道 , 即 宇 宙 自然 的 客 观规 律 。老子 的 “ 人之道” 是指 世 俗之 道及 其
论 老 子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天 人 合一 观
论 老 孑 的 天 尺 舍 一 观
李德 建
摘 要 :老 子《 道德 经》 是 言道之 书 , 一 以贯 之 于全 书的 核 心是 老 予 的天人 合 一 观 。
老 子 深邃地 回答 了天 与人 源 于何 处、 天 与人 为何 合 一 以及 如 何 合 一等 人 类 关心 的 永恒 命
道、 圣 人之 道 。
远 的历史 意 义 。
道 宇宙 观 , 它有别 于 现 代 物理 学 意 义 上 的宇 宙 。
现代物 理 学 所 理 解 的宇 宙 , 是 随 着 科 学 技 术 尤 其 是天 文 学的不 断 进 步发 展 而 逐 步地 扩 展 它 的 有限范围, 包括 向 内扩 展 和 向外 扩 展 。但 是 , 它 永远没 有 极 点 , 永 远 达 不 到 无 限 。有 限性 是 现 代 物理 学 所 理 解 的宇 宙 的一 个 显 著 特 征 , 而 老

庄子“天人合一”思想初探

庄子“天人合一”思想初探

庄子“天人合一”思想初探摘要: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思想就进行了一次较大的“飞跃”,也正是这次的不同思想交融,使我国的哲学得到发展。

庄子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家之一,同时也是“天人合一”的提出者;在庄子看来,“天”具有很多重不同的含义,即可以表达自然之天,也有本然、自然、无为之义的意思。

庄子认为人与世间万物都是自成一体、浑然不可分的,但是人在发展中逐渐丧失了天所代表的自然,也就逐渐失去了本性;而要想重归本性,就需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基于此,本文就以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主要论点,详细将其进行剖析,希望借此能够更好去理解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

关键词:哲学庄子天人合一一庄子的“天人合一”中“天”的含义由于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于是庄子就提出:“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这就说明天和人本来就是一体的。

“天”的提出属于我国古老哲学,之后随着哲学的发展,“天”的含义变得不同。

而庄子在“天人合一”中“天”指的就是天空、天道,多数情况指自然[1]。

庄子关于“天”的含义在其作品中都也可以明显的窥探出其主要内容,如《庄子·齐物论》中的“故天者,万物之总名也”、“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

”都将“天人合一”的天空、天道直接表述出来。

同时在《天道》中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齐一”讲述出人天的关系是共存亡的;《齐物论》中“天无不覆,地无不载”,表现出天地始终在变化,这与自然环境的变化一样,将“天”表示为天空。

庄子经常将天的变化用来表示自然万物的变化,当人所做的事情已经全部完成以后,事情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那便就是天的决定,人力是无法改变的。

所以为了让人们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天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们无法改变天决定的事情,也就是庄子所说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但是这种说法被后面的学者认为是一种消极的哲学论述。

二庄子“天人合一”的内容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时代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其重要的地位。

独异于人的老子“天人合一”观

独异于人的老子“天人合一”观

独异于人的老子“天人合一”观——读《老子传真》随记李德建老子《道德经》是言道之书。

老子说的是宇宙自然之道乃中华上古流传迄今之道。

“它究天人之际,察万物之情,通古今之变,应人生之事,证大道之真,是世人修真成圣之道。

”(黄友敬《老子传真·序言》)它所一以贯之于全书的,核心就是老子的天人合一观。

老子深邃地回答了天与人源于何处、天与人为何会合一、天与人如何合一等人类关心的永恒命题。

这是老子伟大的创造性贡献,标志着以人之道合天之道的成熟完善。

老子给人类指明了一条通往“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道路。

面对世界性的“老子热”,深入探讨老子天人合一观,把握“合一”的精髓,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美国哈佛大学的题为《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友好合作》演讲中指出:“早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中国人就开始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活动,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和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的学说,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笔者学习《老子传真》,思考老子天人合一观,深深感到它是独异于人的:一老子天人合一观中相关概念的含义。

(一)、“天”的含义。

老子的“天”是指宇宙自然之天。

“天”者,宇宙自然也,无限性是其显著特征。

老子认为“天”(即宇宙)是无限的,是无限小和无限大的统一,“可名于小”、“可名于大”(《道德经》三十四章,以下只标明章次);又是无始无终的,“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十四章)它内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

这是老子的大道宇宙观,它有别于现代物理学意义上的宇宙。

现代物理学所理解的宇宙,它是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天文学、宇宙学的不断进步发展,而逐步地扩展它的有限范围。

有限性是现代物理学所理解的宇宙的一个显著特征,而老子的“天”是无限的,是无限大与无限小的统一。

(二)、“人”的含义。

老子所论述的“人”可分为三种:一种是自觉的人,如“上士”修真证道者,“古之善为道者”,以道莅天下的真人、圣人;一种是世俗的人即‘下士”,如“俗人”、“众人”、“百姓”,其严重异化的如“强梁者”、“盗夸”;介乎两者之间的是“中士”,闻道而“若存若亡”。

独异于人的老子“天人合一”观

独异于人的老子“天人合一”观

独异于人的老子“天人合一”观——读《老子传真》随记李德建老子《道德经》是言道之书。

老子说的是宇宙自然之道乃中华上古流传迄今之道。

“它究天人之际,察万物之情,通古今之变,应人生之事,证大道之真,是世人修真成圣之道。

”(黄友敬《老子传真·序言》)它所一以贯之于全书的,核心就是老子的天人合一观。

老子深邃地回答了天与人源于何处、天与人为何会合一、天与人如何合一等人类关心的永恒命题。

这是老子伟大的创造性贡献,标志着以人之道合天之道的成熟完善。

老子给人类指明了一条通往“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道路。

面对世界性的“老子热”,深入探讨老子天人合一观,把握“合一”的精髓,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美国哈佛大学的题为《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友好合作》演讲中指出:“早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中国人就开始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活动,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和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的学说,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笔者学习《老子传真》,思考老子天人合一观,深深感到它是独异于人的:一老子天人合一观中相关概念的含义。

(一)、“天”的含义。

老子的“天”是指宇宙自然之天。

“天”者,宇宙自然也,无限性是其显著特征。

老子认为“天”(即宇宙)是无限的,是无限小和无限大的统一,“可名于小”、“可名于大”(《道德经》三十四章,以下只标明章次);又是无始无终的,“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十四章)它内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

这是老子的大道宇宙观,它有别于现代物理学意义上的宇宙。

现代物理学所理解的宇宙,它是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天文学、宇宙学的不断进步发展,而逐步地扩展它的有限范围。

有限性是现代物理学所理解的宇宙的一个显著特征,而老子的“天”是无限的,是无限大与无限小的统一。

(二)、“人”的含义。

老子所论述的“人”可分为三种:一种是自觉的人,如“上士”修真证道者,“古之善为道者”,以道莅天下的真人、圣人;一种是世俗的人即‘下士”,如“俗人”、“众人”、“百姓”,其严重异化的如“强梁者”、“盗夸”;介乎两者之间的是“中士”,闻道而“若存若亡”。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初探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初探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初探
孙 梦 南
(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 长春
1 3 0 0 0 0 )
[ 摘 要 】道 家 的 天 人 合 一 思 想 归 纳 起 来 是 人 与 自然 辨 证 统 一 关 系的 充 分体 现 , 而 可持 续 发 展 理 论 强调 的人 类 的 经 济和 社 会 发 展 必 须 与环 境 保 护 相 一 致 ,要 求 人 类 的 发 展 与环 境 的 发展 要 整 体 同 步 相 适 应 ,即达到人 与 自然的和 谐统一 ,正 充分反映 了道 家天人 合一思想的精髓 。 【 关键词 】天人 合 一 可持 续 发展 【 中图分类号 ]B 2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9 - 5 5 4 9( 2 0 1 5 )1 0 —0 0 9 2 —0 1
上 观 点 的相 通具有相通性
( 一 )道家天人合一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求具有相通性
道 家 天 人 合 一 思 想 认 为 ,万 物 皆源 于 道 ,人 也 不 例 外 。 放 之 于 可 持 续 发展 理 论 关 于 人 与 自然 的协 调 发 展 ,人 产 生 于 自然 ,所 需 的一 切 都 来 源 于 对 自然 界 的 获 取 和 改 造 , 因此 , 人 是 自然 界 的一 部 分 。 道 家 天 人 合 一 思 想 的 另一 内涵 要 求 是 自然 无为 ,老 子认 为任何 事物 都应 顺应 其 自身的本 性去 发 展,无需强制和控制 ,对于 自然界 ,人生活在其 中,更不是 人的意志和行 为所 能左右的。如老子所言 ,道法 自然 ,人生 于 道 , 因此 人 的本 性 也 应 遵 循 于 自然 ,人 的 发展 就应 循 自然 之道 ,不假 外力,是人道与天道和 ,这 正是可持 续发展所要 求 的 实 现 人 与 自然 的 和 谐 发 展 。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读老子《道德经》一得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读老子《道德经》一得

读书心得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读老子《道德经》一得严春忠 自《道德经》问世以来,人们对其研究探讨从未间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认为,“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的处事原则、“无为而治”的行为方式,是其思想精髓,值得认真研究,深刻思考。

一、“天人合一”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养生和环境保护的哲学基础《道德经》通篇渗透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从“道”的概念出发,间接从各个不同侧面进行阐述的。

“道”是虚空之间的一切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的本源,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法则。

“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难以言说的,能说清楚的就不是“常道”。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道”就是这样一种似无而有,似有实无的东西。

“道”的本性是自然无为的,能化生万物。

天的处事方法就是天道。

当证明了天道自然,天道就成为表示自然规律的概念,老子认为天道是人们行为应该效法的原则。

在研究社会现象时,老子发现天道和人道的不同,要求人们应该效法天道。

当把天和人放到一起研究时,发现天和人都遵循着同一原则,就是纷纭变化的事物都要回归到他们的出发点,并且是一种永恒现象,所以叫做“常”。

认识了常,就能包容一切,处事公平,天下就会归从,也就能长久。

人们效法天道,做到虚受一切包容万物,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呈现“天人合一”的状态。

老子认为,要真正达到“天人合一”,人们就必须要按“道”的要求,加强自身的修养。

思想上要淡泊名利,清心寡欲,虚静自守,包容一切;行为上要物我两忘,卑贱下处,柔弱守中,处于无争、无为、无欲的状态;待人上不骄不躁,诚恳谦虚,只作奉献,不求索取,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

所有这些,既反映了“道”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概括了中华文化关于做人的美德,也揭示了人类养生的要诀。

人们若能真正按“道”的要求修身养性,进入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境界,就能海涵自然精气,滋心养身,延年益寿。

《老子》天人合一例子

《老子》天人合一例子

《老子》天人合一例子
《老子》中的天人合一概念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的相互关系紧密、
相互依存的状态。

以下是一个《老子》中的天人合一的例子:在某个清晨,我走进一片宁静的森林。

我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填满
我的肺,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我身上,给我带来温暖的感觉。


仰头望着苍穹,看见一群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我静观大地,看见各
种生物相互依附、相互生存。

这个时刻,我突然意识到,我作为人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


与森林里的树木、花草、动物以及天空中的太阳、云彩都存在着生命
的共同点。

无论是气息、能量、生命还是循环,我们都是以相同的法
则参与其中。

这个森林中,人类的言谈和行动不再显得突兀,而是融入了大自
然的韵律之中。

我不再觉得自己是与自然环境对立的存在,而是感受
到了一种和谐与平衡。

我体验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通过与自然的共处,我深刻体会到,人类应该学会尊重、保护和
顺应自然界的规律。

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真正获得内在的
平静和欢喜。

这个例子揭示了天人合一的概念,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关联、互相
依存的状态。

通过与大自然的亲近,我们能够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老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老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道”是万物运动的规律,以及人类行为的准则。

老子的宇宙观首先所看到的就是天、地、人等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天人合一),因为从包括人类在内的天地万物的共性来看,它们都含有“阴阳”,都是阴阳二气妙合而成的。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四十二章)的结果。

二十五章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即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的法则就是自然而然。

宇宙间有“四大”,即二十五章“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从四者上述关系来说,归根到底,人应当法地法天,师法自然。

老子哲学关于人是自然界即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应当师法自然,实际上就是古代最早的一种天人合一论。

老子所阐述的这种“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为许多思想家所赞扬,对我国古代的医学、军事、环保等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

人类做到“天人合一”“人法天”就必须具有明智的环境意识——生态智慧。

一、生态平衡:万物蓬勃生长,循环是根本的和谐、是最根本的规律。

老子哲学认为,“道”的运动是循环而不息的。

四十章的“反者,道之动也。

”二十五章“周行而不殆”,认为宇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整体,是一个有机的生物圈。

地球上的生物大体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

不同的生物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动物靠植物生存,动物每天排泄的粪尿以及动物死后的尸骸还原于大地中,又成为小动物及微生物的粮食,生活于土壤中的微生物死亡被植物根吸收转变为植物的养分。

如果人类以独具的智慧和行为(比如撒施农药、化肥),打乱自然这种正常秩序,势必造成大自然的循环的混乱,给人类生存带来灾难,是一种“妄为”不明智的行为。

十六章“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叫做规律,“道”和它而产生的天地万物都遵守循环往复的规律,并且都是在周期性的动态平衡中维持其生存与发展的。

老子哲学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所强调的“不知常,妄作,凶。

”是对人们不尊重自然规律和违反自然规律行为的警告,至今不但仍有现实意义,而且在今天显得更加重要了。

论老子天人合一思想的人文价值

论老子天人合一思想的人文价值

i仑老子“天人盆一”思想苜一"思怒的人文价值口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李建芳姚建树史恒刘艳冬摘要:老予以。

天道——人道——天人合一”的思维逻辑构建了他的“道”学体系.他的思想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集中的体现在三个方面:“上善若水”个人惨舡与高尚品格:。

以百姓心为心”民本思想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想;超越外物与生死对人的外在的控制的人的终极关怀思考。

对老予的人文精神的论述对我们当前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天人舍一;。

上善若水”;无为;。

以百姓心为心。

;。

出生入死。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思想特点之一.中国传统哲学是以天人合一为主导的。

自古以来,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

靠天吃饭”由来已久。

因而与自然和谐处之。

便成为了中国特色的思维模式.反映到人的思想意识上。

天人合一。

便成了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老子所处的年代与。

道德经”整个体系而言.老子的“天入合一4的人文价值是他思想的精华。

纵观老子道德五千言.。

道”是贯穿全书的理论核心。

人应该效法自然之道。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蕴涵丰富的人文价值概括而言.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老子认为要想达到天人合一的这种圆融境界.个体应培养如水一般的人生品格与气度:。

以百姓心为心”为天下公”的民本思想与社会和谐发展观:超越物欲对人的外在的控制与生死的界限的生命的终极关怀的思考。

(一)。

上善若水”的完美的个人修养与高尚品格老子对水给予了高度的赞扬.水是天道的象征。

老子通过对水的特性的描绘进而达到对。

道”的一种间接的规定.。

道”在老子那里首先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哲学概念,是万物生成的本原。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中气以为和。

”一个人如何效法自然之道。

达到夭人合~,老子认为首先应具备水一样的利物,不争。

守秉,处下。

能容百川的品格。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第8章)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

[老子天人一体观对人类的启示] 老子的天人观

[老子天人一体观对人类的启示] 老子的天人观

《[老子天人一体观对人类的启示] 老子的天人观》摘要:《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万物及人类形成了一个生命链,传世经典有《黄庭经》、《钟吕传道集》、《悟真篇》、《张三丰全集》、《内炼密诀》等老子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杰出代表。

他的智慧光芒从春秋一直闪耀到现代。

他对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精神风貌、生活追求、治国方略等产生了十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老子所著《道德经》,思想体系庞大,内容博大精深。

他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人类社会和宇宙发展的自然规律,对后世人类的启迪、教化、导向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他的思想已经融合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

一、三才同道《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认为,人与天地宇宙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密切联系。

人的生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天地宇宙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与万类万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命系统。

每一个系统都好像一个独立的圆。

人的生命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圆;地球的生命系统也是一个完整的圆;天体的生命系统也是另一个完整的圆。

无数个完整的系统之圆相互交叉,又形成一个更大更完整的圆。

这个圆就是“道”。

所以,“道”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无论这些系统之圆是大是小,它们都遵循着同一法则――“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和”,是阴阳高度的平衡和互为利益的结果。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每个独立的生命系统都有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能力。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在宇宙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生成并主宰宇宙的力量,这种力量非阴非阳,不假物而生,也不因物而止,亘古以来不增不减,不生不灭。

她永不停息地运动。

在她的作用下,诞生了宇宙天地万物及人类。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短者几十年,长者上百年。

整个人类从诞生到现在也不过300万年左右。

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从诞生起到现在,已经历了近50亿年。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初探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初探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初探作者:陈鑫洁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09期摘要: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哲学关注的重大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问题也越发严重,让人不得不去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古代哲学入手,研究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将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与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试图找到对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生态由于以前片面的追求经济的发展,现生态系统的破坏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常见的空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等都严重影响着人们正常的生活,并且影响了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学者将研究目光转移到中国古代哲学,试图找到与当代发展的共通点,来给予社会发展一些有益启示。

一、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道家哲学强调的是自然,从根本上来说,道家天人合一思想也是探究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和谐的生态观。

它体提倡的是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就与当今的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点类似,小到个人事业顺利,家庭幸福和睦,大到期望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不难看出道家思想提倡通过认识自然规律来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

道家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知足寡欲的价值观。

老子曾说过:“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他认为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纠纷而导致了人的欲望,而人在追求欲望的时候并不会因为这个欲望得到满足而停止下来,这样对某种事物的过度追逐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会给自己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所以道家强调知足寡欲的经济观,不要盲目的去追逐个人的欲望,而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懂得知足,这样才会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

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蕴含了一种出世的精神。

老子和庄子都是代表道家出世的重要人物。

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办法去改变社会的黑暗,就只有脱离社会,即用出世的方法来解决入世的问题,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分析社会问题。

浅谈“天人合一”与“自然无为”

浅谈“天人合一”与“自然无为”

浅谈“天人合一”与“自然无为”浅谈“天人合一”与“自然无为”论文关键词:老子生态伦理内容论文摘要:老子具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生态价值观、“自然无为”的生态方法论、“小国寡民”的生态社会理想。

生态伦理是指人类在进行与自然生态有关的活动中所形成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

从宏观层面来看,生态伦理问题与人类未来的生存问题关系最为密切。

在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令天,研究生态伦理意义重大。

早在2500年前,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哲学家老子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态度、人们的生活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老子的思想中包含了当代意义上的生态伦理学的内容。

老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生态价值观、“自然无为”的生态方法论、“小国寡民”的生态社会理想四个方面。

一“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天人合一”的生态世界观是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基础。

老子构建了以“道”为最高实体的世界观,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

1.天人相通。

在老子看来,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

老子曰:“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老子》二十五章)“域”中有天地人,天地人三者并立。

有天有地有人,有自然界,有人类社会,因此可以理解为整个地球生态系统。

老子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二十五章)老子认为,人、地、天都要效法道,而道要效法自然。

这表明了人来自自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致与相通的,因此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天人合一、天人相通”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是生态伦理学的基本思想。

2.万物平等。

老子提出了宇宙万物的生成模式和“道”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四十二章)“道”为宇宙本原,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而来二在老子看来,天地万物都是以“道”为其最大的共性和最初的本原的有机统一体。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生态伦理思想初探天人关系问题是我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问题,也是我国传统哲学的精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伦价值理论,也凸显出浓郁的生态伦理观念。

本文从道家“天人合一”学说中“道法自然”的思想出发,探析当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并分析其利弊,同时提出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可对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生态伦理学作为伦理学的分支,是一门研究人类与自然界道德关系的科学。

其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的西方工业化国家,主张把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际领域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把“伦理公正”扩大到对生命和自然界的关心,把“道德权利”扩大到自然界的实体和过程,尊重生命和生存的权利。

作为有着悠久农耕文明的民族,早自先秦始,先哲们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认真思考,且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生态道德观。

这对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起到了相当显著的作用。

现以道家“天人合一”学说中的有关生态伦理思想做一探讨。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以其博大精深的思辨内涵,经过几千年的传承繁衍,已辐射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

崇尚自然,自然无为的天道观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是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原则,也是生态伦理传统的理论基石。

一、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是它所提倡的人属自然的自然和谐观。

在老子看来,“道”是宇宙的物质本源和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天地万物与人皆由共同的终极——道所生出。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1]并指出“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肯定了人为宇宙中之一大存在,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人、地、道、天四者的关系来看,归根到底,人应法地而师天,师法自然。

这是老子创造性的贡献,建立了宇宙大道本体论,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早的一种“天人合一”论。

这种道法自然的思想,强调天道与人道是统一不是分裂的,是多元不是一元的。

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老子“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启示

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老子“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启示

寻找失落的精神家园——老子“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启示摘要:“天人合一”思想可以说是是中国哲学所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

老子的全部思想,都可以完全地包容在其天人之学之中。

他的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即“自然”,其“天人合一”之“一”就是“自然”。

将探求老子“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意义,以有益于当世。

关键词:老子;天人合一;精神家园;启示1 老子“天人合一”的含义老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包括三个重要概念:道,天道,人道。

他认为“道”是生成宇宙万物的根源,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最高原则。

“道法自然”老子天人之学的核心内容,这里的“自然”是指一种不受外力胁迫之自成状态,它强调不加外力强制和干扰的自己完成的存在、生长和发展。

通观《老子》有五处明确言及“自然”:“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十七章》),是说百姓都说是我们自己完成了自己的常态生活;“希言自然”(《老子二十三章》),是说“自然”的境界是难以企及的,要无为而治;“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是说道以它自己的样子为法则;“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是说并没有谁来命令,它(道)从来就是这样的;“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五十一章》),“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指辅助万物自然地发展而不是妄加干涉。

老子将这一意旨的“自然”叫做为“素”,“朴”。

由此可知,其“自然”凸显了宇宙万物的两大本性,一为“本然”,二为“自然以成”。

老子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

”(《老子十六章》)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十九章》)“天”与“人”都同源于道,统一于道。

“天道”即宇宙自然之道,“人道”即以道修之于身、修之于天下的真人之道、圣人之道,人道应当遵循天道。

老子从天道出发,由天道而人道,故人道应效法天道,人道以天道为依归,认为在二者的关系上,应是以人合天,而不是以天合人。

人道无为,天道与人道就在“自然之道”中达到了相互融合、贯通的境界。

浅析老子“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

浅析老子“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

浅析老子“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摘要:老子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古老的生态智慧,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哲学依据,体现先哲对和谐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本文在分析“天人合一”的生态平等观和自然和谐观的基础上,探求“天人合一”的天道观,揭示道家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而提出“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观,说明“天人合一”的审美要在自然中进行。

关键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道法自然一、“天人合一”的生态平等观老子的“天人合一”,其实质是人与自然为一体,这是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智慧亮点和哲学基础。

虽然古代的哲人对“天人合一”有着不同的见解,但其核心思想都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体现出先哲对和谐自然环境的向往与追求,对保护自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老子的“天人合一”生态观,不仅蕴含着对自然的关注,而且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天人关系的深刻思考,为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哲学基础。

在老子看来,世间万物都需遵循自然原则。

老子“天人合一”的平等观,同时超越了“以人制天”和“人命天定”这两种思想,是“生态平等”观的雏形。

老子认为万物皆源于道,又复归于道,这说明万物平等。

人和天地万物是平等和谐的关系。

老子的万物平等观念与生态学的准则——“生物中心”的本质是一致的。

二、“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老子的“天人合一”启示着人要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周易》中出现“保合太和”,即“保合太和,万物利贞。

”“乾”指天的法则,说明天的法则是时刻变化的。

事物正是在这种变化中以其本性繁衍万物,赋予生命。

万物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持自然的属性,各得其宜,真正祥和助益,持续纯正。

老子认为,赋予自然万物的生长而不要居功,才是人的高尚品德。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对生态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天人合一”的天道观“道法自然”是老子为我们提供的最高级的方法论。

“道法自然”的实质是人与自然的统一,这与“天人合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天人合一理论探索

天人合一理论探索

天人合一理论探索(一)人天同源、同质。

天人合一理论认为,天地万物并非本来就有,其产生之前,有一个根本的始源,这就是道所派生的先于天地万物的元气,即先天一炁。

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富有能量、载有信息的精微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物质,“炁”是天地万物的基本“元素”。

天体演化和现代生命起源研究者认为,原始宇宙空间主要原始物质是以氢形式存在着,原始氢在宇宙空间发展、凝聚而形成原始星云。

原始星云中巨大气体埃尘进一步凝聚,产生了几十亿颗恒星,凝聚体中心温度逐步提高,密度加大,于是开始了氢热核聚变反应,放出巨大能量,形成星系。

借助热核反应,氢聚变为氦,生化了宇宙中的各种元素,逐步形成了诸如元素周期表中的各种元素,尤其是对生物物质重要的元素,如碳、氮、氧、磷、硫、铁等。

这些元素称之为致生元素,它们最初覆盖在地球上,在适宜的温度和动力下,反应形成各种原始的分子,包括水、氢分子、甲烷、氨等,并从致生分子转化成有生单体,又进一步过渡到有生多体,乃至人类的出现。

达尔文曾说:要谈生命的起源,你倒不如谈元素的起源,因为两者是一样的。

我们把天人合一理论中的“人天同源同质”观点与现代科学论点比较,何其相似!~~~~~~~~(略)(二)人天同一生成程序。

人天同源同质,那么,生成的程序和规律是否一样呢?老子最先提出宇宙的生成规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无形、无名、无为。

所谓无形,是指无具体的形相,不能以感官觉知;无名,是指不能用语言概念来表述,称其为“道”,也属不得以的“强名”;无为,主要指无主观意志。

道的基本特性是:虚无、自然、柔弱。

道是万物的造化之根,神明之本,是一种根源性的实在。

它无始又无终。

“一”是指道派生的先于天地的元气,即~~~“二”是元气内蕴的阴阳。

“三”是指阴阳相交相荡而生的五大类属性的物质,即五行,由五行而生万物。

那么,人的生成程序又如何呢?~~~~~(更多涉及到传承问题已略)结论是什么呢?人与天的生成程序也是一致的!他们有着共同的规律。

“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老子和庄子,都说过这个词?

“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老子和庄子,都说过这个词?

“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老子和庄子,都说过这个词?“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老子和庄子都曾倡导过“天人合一”的理念,那什么才是天人合一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天人合一,即天地人规律作用合一。

老子解得很明确,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效仿之意。

'自然'即自然规律。

天人合一就是天与人之间是对立统一全息的关系,对立而生,统一而化,全息而反(返),异中有同,同中存异,异中有通,通中合一,的生化反规律即所谓圆运动,有如环无端,终而复始,余而复会.三种圆运动方式(形式),一者气也,水也,火也,道之为物者,格物致知也,一水流通,二火相通,五类互通,六气圆通,天生于人,是无生有化,人生于天,是生无化有,天人相生是无不生,有亦化,其天大无外,其人小无内,大小无极,浑束于一,一者道也,道者人气水火土木之物类也。

所以在老子看来,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和大自然和谐相处,不要去破坏自然生态,天也是有脾气的,发起来人类也难受,老祖宗早就告诫子孙后辈不要破坏大自然,且有人就是不听,后果严重吧。

什么是自然?自然自然有其规律!但自然规律不是自然本身。

自然本身是自然而然,是自己存在的自立体,自立体是不会消亡地,科学证实,人所见皆可消亡,非自立体矣!把自然释为自然规律,误!为皮非真也!按照庄子的说法,天人合一是一种状态,也就是一种虚无,被动的理解是顺应自然,喜怒哀乐,天地四时,春夏秋冬,冷暖交替,春生冬死,万物规律,有死有生,世之常情,实际上天人合一是一种练功状态,动到极致归于静,心中无物万事空,即得道,意即真正了解了自然法则。

这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庄生梦蝶就是例证。

所以从包容万物的胸怀。

那句最著名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句话的最直接意思是:天很坚强劲健,人应该像他一样坚强。

就是人要学大地一样宽厚,仁爱,有包容万物之胸怀,厚德载物,孕育万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探老子“天人合一”观作者:李德建文章来源:佛道论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5-5-14老子《道德经》是言道之书。

老子说的是宇宙中自然之道,乃中华上古流传迄今之道。

“它究天人之际,察万物之情,通古今之变,应人生之事,证大道之真,是世人修真成圣之道。

”(《老子传真•序言》)它所一以贯之于全书的,核心就是老子的天人合一观。

老子深邃地回答了“天与人源于何处?”“天与人为何会合一?”“天与人如何合一?”等人类关心的永恒命题。

这是老子伟大的创造性贡献,标志着以人之道合天之道的成熟完善。

老子给人类指明了一条通往“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道路。

面对世界性的“老子热”,深入探讨老子“天人合一”观,把握“合一”的精髓,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997年11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美国哈佛大学的题为《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友好合作》演讲中指出:“早在公元前二千五百年,中国人就开始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活动,逐渐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和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的学说,在世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笔者学习《老子传真》(黄友敬著),思考老子“天人合一”观,深深感到它是独异于人的。

老子“天人合一”观中相关概念的含义。

㈠、“天”的含义。

老子的“天”是指宇宙自然之天。

“天”者,宇宙自然也,无限性是其显著特征。

老子认为“天”(即宇宙)是无限的,是无限小和无限大的统一;又是无始无终的,“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道德经》十四章,以下只标明章节)它内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

这是老子的大道宇宙观,它有别于现代物理学意义上的宇宙。

现代物理学所理解的宇宙,它是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天文学的不断进步发展,而逐步地扩展它的有限范围,包括向内扩展和向外扩展。

但是,它永远没有极点,永远达不到无限。

有限性是现代物理学所理解的宇宙的一个显著特征,而老子的“天”是无限的,是无限大与无限小的统一。

㈡、“人”的含义。

老子所论述的“人”可分为三种:一种是自觉的人,如“上士”修真证道者,“古之善为道者”,以道莅天下的真人、圣人;一种是世俗的人即“下士”,如“俗人”、“众人”、“百姓”,其严重异化的如“强梁者”、“盗夸”;介乎两者之间的是“中士”,闻道而“若存若亡”。

老子要求上士闻道而勤行,中士反俗而修炼,通过“涤除玄鉴,能无疵乎?”(十章)涤除玄妙的心灵之镜,能够没有疵瑕吗?坚持自我革命,自觉地把握大道的规律,掌握人生的命运,从而修真证道,与“天”合一,达到“天人合一”的真人、圣人境界。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二十五章)这里老子所讲的“四大”之一的人即是第一种人自觉的人。

老子揭示人为“四大”之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人类由自发自在进入自觉自由,达到高度觉醒的伟大标志。

人要成为“四大”之一,具有自主性,才不再是芸芸众生,苦海无边,而是自觉地把握大道,以人之道合乎天之道,认识天地,认识自我,唯道是从,无往不利。

㈢、“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含义。

1、“天之道”。

《道德经》中,一共用了五次“天之道”的概念。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九章)功业成就了,引身隐退,这是宇宙自然的大道啊!“天之道,其犹张弓欤?”(七十七章)宇宙自然的大道,它不正像张开的弓弦吗?“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七十七章)宇宙自然的大道,损减有余的,而补益不足的。

“天之道,利而不害。

”(八十一章)宇宙自然的大道,利益万物而不损害。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老子的“天之道”就是宇宙自然之道,指宇宙自然的客观规律。

2、“人之道”。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七十七章)世人的道理,却不是这样,损减不足的,用以奉养有余的。

从中可以看出老子的“人之道”指世俗之人的道,是异化了的人处理事情的观点和方法。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则是以道修之于身、修之于天下的真人之道、圣人之道。

㈣、“合一”的含义。

“合一”就是不二,就是浑然一体,就是与道合真。

“合一”就是一切能“唯道是从”(二十章),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遂心所欲而不逾道。

初探老子“天人合一”观(二)老子“天人合一”观,尝试归纳为“五同性”思想,即“同源性”、“同构性”、“同归性”、“同律性”、“同一性”。

㈠、天人“同源性”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四十二章)这是老子的宇宙本体论和宇宙生化论。

老子认为,宇宙有一个客观自在永恒不变的先于天地万物的“道”。

这个“道”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可以为天地母。

”(二十五章)这是老子创造性的贡献——宇宙大道本体论的建立:客观地如是地指出存在一个先天地生的万物的母亲——道。

这个“道”没有父母也没有兄弟姐妹,但有子子孙孙,她是自然而然的,是天然的。

这个高度抽象的用数字表达的宇宙生化公式,可以理解为由自然客观永恒的“道”,即是道处于混沌无序的原始状态,然后运动变化到了某个度(适度)而产生了一,即道生一;然后,一生二(二为阴阳两气);二生三(三为阴阳冲和之气);三生万物,由阴阳冲和之气而生万物。

“宇宙的化生过程,老子以最简明最深刻最正确最完满的公式予以表达:‘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一宇宙生化公式,震古烁今,且为现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所验证,‘迄今独立不改’,不可动摇,不可改易!尚未有超越者,诚是科学界、哲学界最伟大的奇迹啊!”(《老子传真》第287页)道生一,此处的道,是处于虚无状态,看来无声无色无形,却是似无而实存,不是一无所有的绝对真空。

此处的道,虽然恍惚不可捉摸,但其中有象、物、精、信(二十一章),不是“本来无一物”的“空”,而是具此“四有”;不是什么从天上掉下来的绝对精神,它只能是作为宇宙万物之本体的始源的客观存在,用老子的话讲,就是“万物之宗”、“象帝之先”、“先天地生”,是万物恃之以生的原初物质(借用现代的概念)。

万物同源于“道”的这一原初物质。

这一宇宙生化公式还可简化为“道生万物”。

万物源之于“道”,生之于“道”,出之于“道”。

“天”与“人”各各为万物之一,必然亦生之于道,出之于道,源之于道。

“天”与“人” 的同源性思想,在老子的这一独一无二的宇宙万物生化公式中是很清楚的。

同时,还可从另外两句话来分析论述,以期加深对“同源性”思想的理解。

一句话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四十章)老子说:宇宙万物化生于“有”,而“有”是化生于“无”,即“无”化生“有”或“无中生有”。

范应元说:“万物生于有形,而有形生于无形。

大道无形,动则生物”。

因而,可以说,“无”化生宇宙万物,万物同源于“无”。

“天”与“人”同源之于“无”。

另一句话是,“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一章)处于“无名”状态的道,是万物的原始;而有名状态的道,是孕育万物的母亲。

就是“始”与“母”的关系,万物源于“有名”状态的道,而“有名”状态的道是源于“无名”状态的道。

万物同源于“无名”状态的道。

“天”与“人”亦同源于“无名”状态的道。

现在,对“天”与“人”的同源性思想进行概括:老子把“道”的原初本体称之为“无”虚无,是从其本体论来说的;称之为“无名”,是从认识论来说的。

其实质皆指此处于浑沌无序状态的道。

所以,“天”与“人”是同源之于“无”、“无名”,即同源之于“道”。

㈡、天人“同构性”思想“道之为物,唯恍唯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二十一章)道作为物体,唯是恍恍惚惚。

惚啊!恍啊!其中有形象;恍啊!惚啊!其中有物质;窈啊!冥啊!其中有精气;这精气十分纯真,其中有信息。

老子说:“道之为物。

”“明示处于本体阶段的道,是‘为物’,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东西,不是凭空的虚构与天才的猜想之类出于纯意念的产物,而是‘物’,姑且译之为基本的物质存在。

这个‘道之为物’的‘物’就是‘有物混成’之物,老子将此‘物’‘强字之曰道’。

由此可见,老子认为道是‘物’,但不是凡物,是‘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的‘物’。

此‘物’,‘唯恍唯惚’,它是恍恍惚惚,看来仿佛隐约,似有似无,就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好似一无所有,但却是夷希微,不过,‘此三者,不可致诘’罢了,是常人的感性与理性不可能穷其究竟。

然而,恍惚之中,却似虚无而实含妙有,唯有善为道者进入恍恍惚惚的境界,‘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徼’(一章)之际,可以窥见,可以感知。

”(《老子传真》第145页)此“物”之中,却是含有象、物、精、信的,是“道之为物”之本体孕育化生万物的妙有;也就是道之本体“物”中的“象、物、精、信”是产生万物的基本的物质存在,为万物同构的内涵。

“这个‘象’,是道处于本体之象,它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尚未形成具体的万物时,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具体实物的形象。

这个‘物’是道处于本体之物,是无物之物,所以‘无名’,但却是生成万物的基质(基本物质存在)。

这个‘精’是道处于本体之‘精’。

它是生育万物的精气,是万物内在的生命力。

它非常纯真,没有丝毫的渣滓。

所以说‘无名,万物之始’。

万物之所以‘始’,便是由于‘其中有精’。

这个‘信’,是道处于本体的‘信’。

信者,一、周期,如潮信,为道周行不殆规律的显现;二、信验,有规律可寻,无差爽;三、信息,或嫌它过于‘现代化’了,但道为万物之母,自然含有万物的生命信息,其理自明。

”“象、物、精、信,此四者,内在于‘道之为物’之中,为其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老子传真》第146页)“天”与“人”为万物之一,都同源之于道,都是由道之本体之“物”中的“象、物、精、信”这一不可分离的有机浑成的“物”衍化生来的。

因此,万物有着根本的同构,即“象、物、精、信”。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十四章)道之本体的“象、物、精、信”,它的外现则是夷、希、微。

“它虽然颜色‘夷’到看不见,声音‘希’到听不到,形象‘微’到摸不到,是常人感官所无法感知的,却是无形无色无声之中的实际存在。

这夷希微三者,不可能追问它们的究竟,也就是佛学说的‘不可思议’、‘言语道断’,它们也不可分析,因而‘混而为一’,是浑然一体而不可分离的。

”(《老子传真》第98页)因此,道之本体之“物”中的“象、物、精、信”以及它的外现“夷、希、微”,是“天”与“人”同构的内容。

初探老子“天人合一”观(三)㈢、天人“同归性”思想“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十六章)致虚达到了极点,守静达到了纯笃,万物相并发作,我从而观察它们的复归。

那些万物芸芸茁长,各各复归于它们的根柢。

我用身体这部工具,在一种高度的功能态中,无欲观妙,有欲观缴。

观察万物的“并作”和“复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