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觉与回旋——试论电影美学鉴赏
试论电影美学鉴赏_文艺美学论文
电影初创的起始端是机械技术进步的结晶,而这种无生命的机械运动,却最终通过艺术家们艺术上的震撼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让世人惊叹的巅峰。其中的功臣,最能引起人类共鸣的不能不说是自然界变幻莫测的时空迁移。当自然首次以画面和声音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时候,全世界人惶恐,惊奇,随后便如痴如醉般疯狂的沉浸在这精妙的视听元素上,也让身心全部融入在屏幕框架内“造化”“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欣喜上。从物我两忘到物我统一,经过了人类头脑的加工和选择,促成了影像世界从宇宙物态升华到精神心象的飞跃。电影主人公的心绪,情节链条上的节奏,蒙太奇剪辑段落上的时长,都在表现的自然物象中徘徊,找寻适当整合交融的美学韵律。最终达成“人物和环境的双向渗透”,“人与自然的和谐,天道和人道的对应”(罗艺军《电影美学:1984》)。如法国导演吕克·雅克特拍摄的纪录电影《帝企鹅日记》,用人的眼光诠释南极企鹅的精神世界,在缓缓的如水如诗般的流动中我们自身化作了企鹅中的一员,与他们一起感受寒冷,体会温情,在冰冻的世界舞蹈,歌唱,迁徙,迎接新生命的轮回。把这种人类意识独有的情趣移注到被忽略的小企鹅(自然物)身上,“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3这就是移情。在移情的同时让我们历经爱,勇气,冒险的艺术境界,伴随着戏剧的起承转合,浪漫的再现了雪白的高调画面下的情感世界。好像在审视人类自己一样,超越功利,超越金钱,超越周边的世俗,又不乏亲切,因为这些低等动物的情感世界,曾几何时,我们人类的确也曾拥有。看这部完全动物做主角的片子我们哭了,哭得那么自然,因为这些生灵是鲜活的,它们在最为恶劣的环境中,创造了世界上最闪烁的光泽。人类,动物,自然,似乎通过这部影片建立了某种联系,尽管这种联系其外延是模糊的难以界定的,但是在此刻它们的和谐内涵,却早已完成了人类心中对幸福的跨越。
电影鉴赏论文
电影鉴赏论文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用童话讲述真实的故事——电影《千与千寻》赏析姓名:————年级:2013级专业:上课时间:周二用童话讲述真实的故事——电影《千与千寻》赏析摘要: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总是充满着想象,营造着一个童话世界。
但就在这样一个看似离我们生活很遥远的童话世界里却处处映射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就像《千与千寻》中表现的那样,千寻虽然误闯入了一个神仙鬼怪的世界,但却是用童话之口来说明现实中的问题。
关键词:童话与现实全年龄教育千与千寻这部动画电影我应该看了好几遍了,但是百看不厌。
第一次看的时候还在上高中,那时看完以后感觉很震撼,感想很多。
这部电影虽然几乎整片都发生在那个奇怪的鬼神世界,但却反映出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道理。
先来看看刚开始是千寻的父母。
千寻的父母是普通的城里人,比较重视自己的快乐,生活对他们来说就是规矩,适应别人的规矩,也让别人适应自己的规则。
爸爸喜欢开快车,妈妈和千寻就得忍受。
妈妈喜欢轻松地观赏景色,所以千寻就不可以紧紧抓住她的手。
他们要穿过那个阴森的门洞,千寻如果不愿意跟随,就只能留在车里,千寻怎么想他们根本不想要听。
他们的管教不会带来快乐,所以千寻的眼睛失去了光泽,爸爸说这里好看,妈妈说那里好看,他们的眼睛只顾看外面,也不管自己的孩子有多孤单。
孩子的心是童真的,千寻看见花蔫了会伤心,看见石像会害怕,父母的反应却是那么平淡,是他们放弃了和孩子的交流,错过了与孩子交流的美妙时光。
管教孩子不让孩子给自己惹麻烦。
他们是成功的,当他们在没人的店里大吃大喝,千寻不会哭也不会喊,只能一个人默默地走开。
父母一定想:千寻这个孩子可真任性。
可正是由于这种任性,才使千寻没有和父母一起,被变成肥头大耳的猪。
要说懂事,千寻至少知道,没经主人的许可,是不可以动别人东西的。
单这一点,就比自己父母强呢。
在鬼气森森的街上,父母因为贪吃奉献给神明的食物,被变成了猪。
影视美学第二章现代电影美学理论
第二节 电影叙事学
一、结构主义叙事学 普洛普 列维·斯特劳斯 格雷马斯 热拉尔·热奈特
1.普罗普《俄国童话形态学》 对于故事的分析应以故事的结构为着眼点,尤其
是应当以功能作为民间故事的基本单位。
三十一种功能:如主人公出发探险、与妖魔搏斗、 取得胜利、最后赢得幸福等等。
七种角色:(1)反面人物(侵犯者);(2)为 主人公提供某件东西者;(3)助手;(4)公主 (被追求的人)及其父亲;(5)送信人;(6)英 雄;(7)假英雄。
8
与此同时,现代电影理论比起经典电影理论来, 也更加富于学术性与体系性。从某种意义上讲, 以电影符号学为代表的现代理论促成了电影学这 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不仅使电影理论与电影创 作区分开来,而且使电影理论与电影评论区分开 来,使电影学最终成为拥有同其他人文学科同等 地位的一门独立学科。
9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研究方法来看 ,传统经典电影理论主要运用传统文艺理论的方法, 侧重于对电影艺术自身的本体研究。而从电影符号学 开始的现代电影理论,从一开始就注意运用语言学、 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 研究成果,注重对电影文化进行跨学科研究,不再像 以前传统经典理论重视对电影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 而是侧重于将人文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电影学 领域之中。
10
2.电影第一符号学的三大研究领域: (1)确定电影的符号学特性 (2)划分电影符码的类别 (3)分析电影作品(影片本文)的叙事结构
(1)确定电影的符号学特性
电影符号学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电影究竟是不是 一种语言”?在这个问题上曾经有三种主要看法:让 ·米特里认为,电影不等同于语言,因为电影影像没 有能指、所指的区别,影像不只是符号,电影的诗意 才是米特里美学体系的最高层次,他的美学观被称为 蒙太奇派与长镜头派的综合。温别尔托·艾柯则从美 学走向信息科学,他提出用“符码”(CODE)这一术语 来代替“语言”,他主张对电影影像进行三层分节( 图像、符号和义素)。麦茨得出的结论是,电影不是 普通语言学意义上的一种语言。或者换个说法,他认 为电影语言是一种无语言结构的语言。
《2024年贾樟柯电影作品美学特征研究》范文
《贾樟柯电影作品美学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贾樟柯,中国当代电影界的重要导演,以其独特的电影美学特征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关注和赞誉。
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层面上具有极高的价值,也在社会文化层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与人民的生活状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贾樟柯电影作品的美学特征,从导演的创作手法、视觉风格、叙事策略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二、贾樟柯电影的视觉美学特征1. 现实主义与纪录风的画面表现贾樟柯的电影作品中,常常采用现实主义的视角,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细腻观察和记录,呈现出一种真实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
他的镜头往往直面社会底层,捕捉那些被忽视的细节,用影像语言描绘出中国社会的变迁。
这种纪实风格的画面表现,使得他的电影具有一种独特的纪实美。
2. 色彩与光影的运用在色彩与光影的运用上,贾樟柯的电影常常采用暖色调和暗淡的光影,营造出一种忧郁而深沉的氛围。
这种色彩与光影的搭配,不仅使得电影画面更加具有层次感,也使得电影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
三、贾樟柯电影的叙事美学特征1. 非线性的叙事结构贾樟柯的电影往往采用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通过时空的跳跃和交叉,将多个故事线索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叙事结构。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使得电影情节更加丰富和多样,也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解读。
2. 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在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上,贾樟柯的电影常常以普通人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人物性格、心理和命运的刻画,展现出一种深刻的人性关怀。
他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复杂而真实的性格特点,他们的命运往往与社会的变迁紧密相连,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社会的变迁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四、贾樟柯电影的导演手法与创作理念1. 导演手法:注重细节与情感表达贾樟柯的电影作品中,常常注重细节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
他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情感饱满的表演,将情感融入细节之中,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导演的情感表达。
2. 创作理念:关注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贾樟柯的电影作品始终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他通过电影的方式将社会问题呈现在观众面前,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反思。
用美学角度分析电影功夫作文
用美学角度分析电影功夫作文一、视觉美学。
1. 场景设计。
电影里那个猪笼城寨,就像是一个微缩的小世界。
从美学上看,它充满了生活气息。
那破旧的建筑,狭窄的过道,墙上斑驳的痕迹,就像是一幅写实的生活画卷。
这种破旧却又充满烟火气的场景,和那些超级英雄电影里高大上的都市风景完全不同。
它给人的美感是一种质朴的、接地气的美。
就像你走在老胡同里,能感受到岁月沉淀下来的韵味。
再看火云邪神出场的那个精神病院,那白花花的墙壁,简单到有点简陋的布置,却有一种荒诞的美。
这种反差,把火云邪神这个看似平凡实则超强的高手衬托得更加神秘。
那场景让人感觉,在这个看似普通的地方,隐藏着不普通的力量,就像一颗毫不起眼的石头里可能藏着美玉一样。
2. 色彩运用。
3. 人物造型。
包租公和包租婆的造型那叫一个绝。
包租公穿着拖鞋,大背心,头发乱得像鸟窝,活脱脱一个邋遢的小市民形象。
可就是这种邋遢,在电影里却有一种喜剧的美感。
他的形象打破了传统武侠电影里大侠们风度翩翩的形象,让人觉得特别新鲜。
包租婆呢,烫着卷头发,嘴里叼着烟,穿着睡衣就出来骂人。
她的造型就像从旧上海的弄堂里走出来的泼辣女人,但又有着绝世武功。
这种反差的人物造型,从美学角度看,是对传统武侠形象的一种创新和解构,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
火云邪神的造型也很经典。
那平平无奇的老头模样,穿着白色背心和大裤衩,谁能想到他是个绝世高手呢?他的形象就是一种隐藏在平凡之下的强大力量的象征。
这种平凡与强大的视觉反差,让人在看到他出手时,那种震撼感会加倍。
二、动作美学。
1. 功夫打斗设计。
再看包租公和包租婆对战火云邪神的那场戏。
包租公的太极拳,以柔克刚,他的动作像是在跳舞一样优美。
他双手划着圆圈,身体轻盈地转动,把太极那种圆润、包容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包租婆的狮吼功更是震撼,她张开嘴大喊的时候,那声波都好像有了形状,周围的一切都被震得粉碎。
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从美学上看是一种超现实的美,把功夫的威力通过一种夸张的方式呈现给观众,让观众感受到功夫的神奇。
浅析电影_一代宗师_中的电影艺术美学设计_殷飞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Yan ’an Vocational &Technical Institute 第27卷第4期Vol.27No.42013年8月Aug 2013[摘要]花了9年筹备,用时3年拍摄,多次被改期上映的《一代宗师》终于上映了,就像影片中的台词一样“这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就别的重逢”,本片带着王氏电影的唯美镜头和隽永台词,又一次的出现在了观众们的面前,他还是那么的神秘和我行我素,在艺术的探索中沉醉着,让我们能够看到一段另类的电影人生。
本文主要通过对电影《一代宗师》中故事及人物的品评,来深度探析王家卫电影美学艺术的设计和华语电影业审美的发展。
[关键词]一代宗师;电影艺术;美学设计;王家卫[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198(2013)04-0128-03[收稿日期]2013-05-18[作者简介]殷飞(1982-),女,江苏扬州人,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宣传部,助教,主要从事院校对内对外宣传。
浅析电影《一代宗师》中的电影艺术美学设计殷飞(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31)王家卫的电影,不像别的导演那样关注人性,不管是武侠片还是科幻故事,它的主题都是情感和回忆,并且一步步的将情感和回忆表现到极致,从《东邪西毒》中感情深陷不能自拔的江湖儿女到《2046》中在回忆中无法逃脱的现代人,从《阿飞正传》中的街头小混混到《花样年华》中的暧昧之情,甚至最后到《一代宗师》中因为一战而最后惺惺相惜的两个人,王家卫所描绘的情感看似都是个人的,但却展现着都市情感的公共性。
这也许就是影迷喜欢王家卫的原因所在吧,在王家卫式的支离破碎的故事中,都市人所看到的是现实的寂寞和颓废,内心的估计加上自言自语的旁白,使人们无法自拔的陷入对感情的渴望和回忆中。
一、《一代宗师》中的模糊美学数学上有一种模糊数学,它是处理和研究模糊性现象的一种数学的理论和方法,王家卫很多部作品中都采用了这种模糊的概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电影美学,以前所看过的《花样年华》《2046》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让人看了以后说不清道不明,只是觉得很有王家卫的味道。
《2024年梦的奇观缔造_论达利的电影实践与审美特征》范文
《梦的奇观缔造_论达利的电影实践与审美特征》篇一梦的奇观缔造_论达利的电影实践与审美特征一、引言在电影艺术的广阔领域中,有一位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和富有张力的美学风格独树一帜,他就是才华横溢的导演——达利。
达利的电影作品,如同一场梦的奇观,不仅为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还展现出独特的审美特征。
本文将从达利的电影实践出发,探讨其电影创作的独特之处及其审美特征。
二、达利的电影实践达利的电影实践独具匠心,其作品往往以超现实主义和梦幻风格为特点,通过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和大胆的视觉表现手法,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奇幻和神秘的世界。
他的电影作品中充满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深刻的思考,不仅在电影技术上不断创新,还在电影主题和表现手法上独具匠心。
(一)非线性的叙事结构达利的电影作品中,叙事结构常常是非线性的。
他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通过跳跃、倒叙、闪回等手法,将故事情节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种叙事结构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需要不断思考和推理,从而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观影体验。
(二)大胆的视觉表现手法达利的电影作品在视觉表现上非常大胆。
他善于运用色彩、光影、构图等手段,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他的画面常常充满奇幻和神秘感,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超现实的世界。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特技和特效,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三、达利的审美特征达利的电影作品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超现实主义与梦幻风格达利的电影作品以超现实主义和梦幻风格为特点,通过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和大胆的视觉表现手法,将现实与幻想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奇幻而神秘的氛围。
他的作品往往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体验,让人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深刻的思考与反思达利的电影作品不仅在表现形式上独具匠心,还在主题和内涵上具有深刻的思考与反思。
他的作品往往探讨人性、社会、历史等重大问题,通过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和梦幻般的画面,将这些问题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引发观众的深思。
《2024年梦的奇观缔造_论达利的电影实践与审美特征》范文
《梦的奇观缔造_论达利的电影实践与审美特征》篇一梦的奇观缔造_论达利的电影实践与审美特征引言电影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它集视觉、听觉与故事性于一身,缔造出多彩多变的视听世界。
其中,达利的电影实践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为电影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探讨达利的电影实践及其审美特征,分析其如何通过电影创作缔造梦的奇观。
一、达利的电影实践达利的电影实践以其大胆的想象力和丰富的艺术手法为特点,其作品往往充满着超现实主义的元素。
在达利的电影中,现实与梦幻的界限被打破,色彩、形状、声音等元素被重新组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一)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达利的电影作品常常运用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将现实与梦幻、过去与未来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他善于运用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将不同的场景、情节进行自由切换,使得整个故事充满着神秘和未知。
(二)大胆的色彩运用达利的电影作品中,色彩的运用是其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他善于运用鲜艳、夸张的色彩,将画面打造成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效果。
同时,他还善于运用色彩的对比和变化,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丰富。
(三)独特的音效设计达利的电影作品在音效设计上也独具特色。
他善于运用各种声音元素,将音乐、音效与画面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听觉体验。
他的音效设计往往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使得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电影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二、达利的审美特征达利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其作品中所呈现出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独特的视觉冲击力以及深刻的情感表达。
(一)超现实主义风格达利的作品以其超现实主义风格为特点,通过打破现实与梦幻的界限,将不同的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这种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
(二)独特的视觉冲击力达利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其画面往往充满着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状,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同时,他还善于运用各种电影技巧,如镜头运动、画面切换等,使得整个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关于影视作品的审美
美学原理南开大学滨海学院15990250教师:杨岚关于影视作品中的审美学院: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专业:仿真游戏姓名:张晟学号:1 5 9 9 0 2 5 0关于影视作品中的审美摘要:美学,是满足人类感觉器官享受的一种艺术种类,当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知收到刺激信息时,传递给大脑的是愉悦的想象条件。
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复合体,它既象时间艺术那样,在延续时间中展示画面,构成完整的银幕形象,又象空间艺术那样,在画面空间上展开形象,使作品获得多手段、多方式的表现力。
影视艺术包括电影、电视、及两者所表达的艺术效果。
电影是影视艺术的起源,电视是影视艺术的衍生物之一。
关键字:美学,电影,动画一、想象之于美学“美学”之于大多数人而言,一直是一个抽象而空洞的概念,没有确切的具体定义,也没有足够代表它的现象,甚至还不能确定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广泛还是狭窄,所以人类对它的理解总也是肤浅的。
从审美的客体来看,无论在自然界中、社会生活中,还是在艺术领域里美都是普遍存在着。
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会有美的踪迹。
对于人类来说,美就是认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是对自己眼中看到的事物,发出由衷的关于美的赞叹,这种感染力激发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使人在精神上获得很大的愉快和满足,并且最终由此引发了人类关于它的联想、想象,甚至付诸行动,或作诗赞美,或讴歌赞颂等,就具有了审美价值,达到了美的完全定义。
二、审美过程中的审美感受审美过程由心与物相遇的那一刹那不知原因的感动开始,继而达到一种感性的兴奋,一至于主体在对象的感性外观上流连忘返,似乎直观到一个整体,它在感性光芒的闪烁中显现出某种意蕴,激发起主体的知觉、想象、领悟的协调一致的运动,达到一种振奋的人格状态,并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反应。
三、电影元素,烘托塑造人物优秀的电影,总是具有独特的艺术性,这种创新是导演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艺术追求。
导演调用一切的影视语言来塑造一个具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通过一切艺术手法,让人物的心理线索、情感线索贯穿整个影片。
电影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精选
电影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精选电影的情感表现与欣赏者的心灵产生某种巧合,而这种有意义的巧合所产生的共鸣就是共时性效应。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电影鉴赏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影鉴赏论文篇一:梦是最真的现实——赏析电影《盗梦空间》现实与虚幻的距离究竟有多远?或许只是一个梦的距离,可这个梦的时限又是多少呢?克里斯托弗·诺兰用了十年的时间,搭建起了一座关于梦的心理大厦——《盗梦空间》,众家媒体盛赞它是《黑客帝国》之后最高深的电影,看起来会让人头疼。
影迷们像追逐《阿凡达》一样,仅仅因为一个过重的噱头,就开始蜂拥而至,溢美之词随处可见。
可又有谁能真的理解影片呢?人云亦云的结果,使得不少类似解疑答惑式的影评不断出现,人们关注电影的兴趣点变成了猜字游戏,所有人都沉迷了进去。
为了能够将电影开放式的结局搞清楚,他们从哲学、建筑学、心理学、逻辑学、数学、物理学等各项学科中开始研究,一层一层地循环往复,就像电影中的梦中梦一样,真实和虚幻没有了分明的界限,只剩下了剧中人一样的执着。
所谓“一刀未剪”,主要是针对没有电影分级制度的国内电影市场而言。
没有电影分级制度,一些充满血腥、暴力、色情等不适合大范围播放的电影情节,都会在上映之前,被无情地剪辑掉。
但有时候,这些情节恰恰又是推动电影剧情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境外引进电影而言尤其重要,因此“一刀未剪”也就成了众多国内影迷,在期盼电影上映时最纠结的根源了。
《盗梦空间》为何能“一刀未剪”呢?先将时间转回到2009年8月,随着昆汀·瓦伦蒂诺《无耻混蛋》的上映,曾因执导《蝙蝠侠:黑暗骑士》而大获成功的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新片《盗梦空间》,提前曝光了一款极简主义的先行版预告片。
时长30秒的预告片充满了欲语还休的神秘感,新人Zack Hemsey操刀制作的预告片配乐,营造出了一种气势逼人的紧迫感,一层层逐渐加深,伴随着“你的大脑就是犯罪现场”的宣传语,第一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出现......影迷们大呼过瘾,诺兰的死忠粉丝开始接力热捧,《盗梦空间》的“神作”地位初步成型。
论中国电影的“禅意”旨趣与美学境界
论中国电影的“禅意”旨趣与美学境界论中国电影的“禅意”旨趣与美学境界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有一种特殊的美学境界贯穿始终,那就是“禅意”。
禅意并非简单的宗教概念,而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境界和心灵的状态。
中国电影通过表达这种境界,展现了自己独特的旨趣与美学。
中国文化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内敛的文化,而电影作为一种表达和传递文化的媒介,自然也带有这种特点。
在中国电影中,静态画面和悠长的镜头常常被使用,给观众留下一种深思熟虑和冥想的时间和空间。
这与禅宗的内省思考和沉思修行不谋而合。
禅意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池静水中的萍踪,可以是一只蝴蝶翩跹在花丛中,甚至可以是一杯茶的冷暖交融。
这些画面并没有明确的寓意和故事性,但正是通过这种无言的表达,将观众引导到一种超越表面的境界中。
在这种境界中,观众的思绪得以放松,心灵得到舒缓,体验到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禅意在中国电影中不仅体现在画面上,也体现在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中。
中国电影常常选择平凡的人和生活作为主题,通过这些普通人物的生命经历展现出深邃的禅意。
他们的心灵历程与人生困境相互交织,包括对爱情、家庭、人生意义的思考,以及对生死和时光流转的感悟。
电影《活着》中的福贵,电影《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等角色都是禅意的化身。
他们懂得尊重生命,对命运的安排保持淡然,从容面对世俗纷扰,追求内心的解脱。
这种对内心世界的呈现,引发了观众内心深处对于生命本质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除了内容,中国电影的音乐和音效同样具有禅意的特质。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箫、琴、瑟等乐器常常被用于电影音乐中,这些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节奏带给观众一种深层次的感受。
音效的使用也非常讲究,清脆的脚步声、细微的呼吸声、悠扬的鸟鸣声等都能够构建出一种安静和谐的氛围。
这种音乐和音效的选择与禅宗的音乐修行息息相关,传达出一种思维的节奏和心灵的共振。
中国电影中的“禅意”旨趣与美学境界的表现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内敛和超越,也彰显了中国电影自身的独立和自信。
电影欣赏课论文
钟情电影梦幻天堂——记对电影的思考摘要:电影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形态之一,不仅仅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艺术手段,更是通过产生于复杂技术与艺术手段的活动画面和声音的展示,在特定的多维空间里塑造直观视听形象的高度综合性艺术。
同时电影的出现更加体现出了丰富的信息量,形成了从全方位感染欣赏者的艺术空间。
诚如列宁所说过的:“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
而且电影本着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真实感悟社会动态为原则,将某一特定的历史事件或者时期真实的再现在观众眼前,让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那段时期的悲欢离合与苦辣酸甜。
真正地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历史的足迹,感受历史长河流过后的闪光印记。
关键词:电影真实社会现实思考正文:电影,一个继文学、戏剧、音乐之后出现的新的艺术形式;电影,一个充满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文化情怀;电影,更是一个在当今社会占有最重要地位的艺术形态,早已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和好评。
举目四望,一百多年来,电影艺术非但没有过时,反而紧紧随时代的步伐,愈来愈显示出他旺盛的生命力和光彩四射的艺术魅力。
的确,电影不仅仅是荧幕上的光辉,它更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的梦。
在电影的感悟与灵性中,使欣赏者身临其境的感受着某一个时间甚至是某一个年代所带来的爱恨情愁。
于是我们于《闪闪红星》的顽强奋斗中领悟着英雄小潘冬子的无畏无惧,让我们于那永不屈服的眼神中看到了中国的希望,看到了中国无数正在腾起的太阳。
小小的孩子却拥有着一颗不凡的心灵,小小的孩子却在危难关头亦然挺起胸膛,敢于面对一切,甚至敢于直视生死……于是我们于《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中感受着少年张嘎的至情至意,让我们于那嘎里嘎气中看到了抗日少年的顽强,感受着中国全民抗战的团结力量。
小小少年却拥有着一张不卑的面容,敢于于危难中傲然腾空起航,将“责任”二字牢牢记在心上……于是我们于《英雄儿女》的熊熊烈火中感受着英雄王成那不灭的热情,感悟着那浓浓的爱国热情浇灌出来的永世不灭的燎原星火,那一声“向我开炮!”爆发出无限的力量,让中国这条东方巨龙于熊熊烈火中愤然起航,让中国这只凤凰,于涅槃中腾翔,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崭新辉煌!所以,正如乔治·布鲁斯东所言:“在电影中,社会力量在最终的成品中留下大的痕迹,比在其他任何艺术中更加明显”,这也就成就了电影成为当今社会最具有重要地位的艺术形态之一的梦想。
体现、重塑与感知:现象学视野下电影表演的三重维度
体现、重塑与感知:现象学视野下电影表演的三重维度
许元
【期刊名称】《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20)4
【摘要】表演艺术是所有艺术门类中唯一以人自身作为媒介手段的艺术。
表演离不开人的生命活动,而生命体验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电影表演因其存在与表现的特殊方式赋予表演本身更加多重的含义。
现象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看待事物与研究对象的方法和态度,其对电影表演的启发在于,从方法论的角度认识电影表演并指导实践,使创作者突破以往的认知传统,直面表演与作品本身。
电影表演不仅是演员主体直接经验与肉身重塑的体现,在影响观众审美感知的同时也创造着电影的意义表达,在关联中共同构成着表演本身。
【总页数】8页(P98-105)
【作者】许元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身体现象学视野下教学认识论的反思与重建
2.身体现象学视野下的礼乐文化
3.电影史:媒介维度的引入——试论媒介视野下的电影史写作
4.现象学视野下梅尔·吉布森电影的美学审视
5.感知、回忆、梦幻:三重时间"共振"下的电影剧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影理论与赏析
第一章 电影艺术的诞生
一种艺术决不能在未开垦的处女地上产 生,而突如其来地在我们眼前出现,它必须
吸取人类知识中的各种养料,并且很快地把
它们消化。电影的伟大就在于它是很多艺术 的综合。 ————[法]乔治 · 萨杜尔 引自《世界电影史》
第一章 电影艺术的诞生
四、电影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一)、影视受戏剧的影响 我国最早的“影戏”理论 (二)、影视受文学的影响(或分类方式 ) 电影向诗歌学习——诗电影:《城南旧事》《战舰波将金号》 《金色池塘》《远山的呼唤》 电影向散文学习——散文(纪实)电影:《偷自行车的人》《公民凯恩》 电影向小说学习——小说电影:《静静的顿河》《战争与和平》 (三)、影视受绘画、雕塑的影响 《黄土地》《红高粱》 《红高粱》片段欣赏——色彩的运用 (四)、影视受音乐、舞蹈的影响 印度传统电影的“一 三 六”程序化套路 《阿育王》片段欣赏
第一章 电影艺术的诞生
电影和电视是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文化现象。
电影的诞生日:1895年12月28日 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工厂大门》、《水 浇园丁》 、 《火车进站》等电影短片。 电视的诞生日:1936年11月2日 英国广播公司(BBC电台)首次开播黑白电视节 目。
第一章 电影艺术的诞生
《火车进站》剧情简介:
全球电影艺术赏析
全球电影艺术赏析引言电影,被誉为“第七艺术”,是现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展现了人类丰富的情感、思想和想象力。
本文旨在对全球电影艺术进行一次全面的赏析,从经典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探索电影艺术的多样性和深度。
一、电影的起源与发展早期电影(1895-1927)最早的电影可以追溯到1895年,由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制作的《火车进站》被认为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
这一时期的电影以记录现实生活为主,如《工厂大门》、《婴儿喝汤》等。
无声电影时代(1927-1930)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影进入了无声电影时代。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查理·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城市之光》等。
这些电影以其独特的喜剧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有声电影的出现(1930-1945)1927年,华纳兄弟推出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标志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这一时期的电影开始注重对话和音乐的结合,如《乱世佳人》、《绿野仙踪》等。
新好莱坞时期(1967-至今)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电影业进入新好莱坞时期,这一时期的电影更加注重个人表达和社会批判,如《教父》、《肖申克的救赎》等。
二、东西方电影艺术的比较东方电影艺术东方电影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文化内涵著称。
日本导演黑泽明的《罗生门》以其复杂的叙事结构和深刻的人性探讨影响了世界电影。
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红高粱》则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赢得了国际赞誉。
西方电影艺术西方电影则更加注重技术和创新。
好莱坞作为世界电影的中心,其制作的电影不仅在技术上领先,更在题材和类型上多样化。
《泰坦尼克号》以其宏大的制作和感人的故事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
而《阿凡达》则以其革命性的3D技术和视觉效果引领了电影技术的新潮流。
三、电影艺术的社会影响电影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引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同时,电影也可以塑造人们的价值观,如《辛德勒的名单》让人们深刻反思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
《2024年梦的奇观缔造_论达利的电影实践与审美特征》范文
《梦的奇观缔造_论达利的电影实践与审美特征》篇一梦的奇观缔造_论达利的电影实践与审美特征一、引言达利,这位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邃的审美观念,在电影艺术领域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他的电影实践不仅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达方式,更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梦幻的视觉盛宴。
本文将深入探讨达利的电影实践与审美特征,分析其作品中的独特魅力。
二、达利的电影实践达利的电影实践独具一格,其作品充满了对现实世界的扭曲与再造,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各种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
(一)表现手法达利的电影实践在表现手法上具有鲜明的特点。
他善于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将现实与梦境、幻觉与真实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亦真亦幻的视觉效果。
同时,他善于运用色彩、光影等视觉元素,以及独特的镜头语言,将情感与思想以极具冲击力的方式呈现出来。
(二)题材选择达利的电影作品在题材选择上具有广泛性。
他不仅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还善于从个人内心世界中寻找灵感。
他的作品往往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使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思考生活的意义。
三、达利的审美特征达利的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其作品中所呈现的奇幻、梦幻的视觉效果上。
他以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手法,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世界。
(一)奇幻与梦幻的视觉效果达利的作品以其奇幻与梦幻的视觉效果著称。
他善于运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将现实与梦境、幻觉与真实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神秘而迷人的氛围。
这种氛围使得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中,感受到无尽的惊喜与震撼。
(二)色彩与光影的运用达利在色彩与光影的运用上具有独到的见解。
他善于运用鲜艳、夸张的色彩和光影效果,将情感与思想以极具冲击力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种运用使得观众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深刻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
(三)情感与思想的表达达利的作品不仅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动画电影幻觉叙事的读图解构与美学阐述
FILM INDUSTRY电影产业动画电影因其独特的视听结构与受众定位,往往倾向于去构建基于现实而又彰显精神释放意味的空间,从而呈现蕴含生命经验、生活体认而又重构文化记忆与想象的丰富意象。
在读图成为消费主流的背景下,作为一种颇具符号指向涵义的叙述形式,幻觉叙事在当代欧美动画电影生态中,愈发成为了投射哲学思辨理念、凸显文化主体性的重要载体。
以结构主义的阐释规则来看,动画电影中的幻觉叙事可被视作完整且复杂的表意体系,由生成机制、生命力涵义以及符号展开样式等多种组织共同构成。
借助幻象符号在视觉、运动以及诗化层面上的聚合体现,幻觉叙事得以通过大量的隐喻意象去寄托情感和思想、剖解文化与现实。
在电影艺术跨文化、跨学科发展趋势更为明晰的当下,将若干的当代欧美动画电影作为读图文本,解析其中的幻觉叙事模式的美学肌理、表达策略,无疑具有重大、积极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一、动画电影幻觉叙事的表意系统与一般意义上的电影作品相比,动画电影除了具备视听这一本质属性之外,又因其在叙述语言上的独特性,而能够建立基于现实、更为强调想象力舒展的时空场域。
这种根植于现实母体、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现实逻辑束缚的思维空间,为幻觉叙事的表意系统的建构,营造了容纳前提。
当代欧美动画电影的叙事机制,普遍建构了结构完整、层次细密的表意系统[1]。
其中,其幻觉叙事依托先进的影视特效,营造出颇具标识性的视觉奇观与文化奇观,成为彰显艺术独创性、表达文化话语权力的重要载体。
而在当代欧美的动画电影文本中,幻觉叙事的表意系统,可以分解为生成机制、生命力、符号展开样式(能指—所指)等多个要素。
而其发展轨迹,则总体上经历了从非运动化的绘图到真人影像呈现,再到强调“间离化”的演变过程,从而在现阶段形成了类型多样的“致幻”形态。
其中,依托布莱希特所提出的“陌生化”理论而生成的“间离化”表达,通过将画面进行区分处理,使动画电影的幻觉叙事得以借助非现实的存在完成虚拟意象的建筑,令其与现实之间,催生出了对比、反差的美学意蕴,成为当下不少动画电影呈现幻觉叙事的重要手法。
电影艺术鉴赏之感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本科课程论文课程名称:电影艺术鉴赏课程主讲人:张步中课程开设单位:文学系论文题目:电影艺术鉴赏之感_系别:文学系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黄燕平学号 101011088二零一一年四月摘要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从电影的诞生开始,就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不论是无声的“默片时代”,还是有声的电影时代,人们都被电影这样一种时尚的娱乐吸引着。
但是,很多人看到的只是拍摄成功的影片,对于影片的拍摄过程知之甚少。
电影艺术鉴赏让我们了解到了关于影片的拍摄技巧以及影片制作的各种元素。
我们从中也学到了不少电影鉴赏的知识。
关键字:电影鉴赏艺术一部时长1-2个小时的电影,从它开始筹备到上映,其中的工作是很不容易,很复杂的。
电影艺术鉴赏课让我了解到了其中的不少影片制作的技巧。
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一部好的影片不仅需要有很强的画面感,也需要有好听的声音,这就代表着影片应该要有声画的结合,但必须要处理好声画关系。
在这次学习中,老师也向我们介绍了在解读影片时找元素看技巧的方法。
其中在画面方面,影片的画面由镜头和造型元素组成。
要控制好近景、远景、全景、中景和特写等镜头的效果,因为不同的景别组接在一起会形成影视作品的不同风格、节奏和效果。
同时还要注意运动镜头的运动方向。
另外画面中的造型元素:构图、光影、色彩也要配合好。
这些元素的不同也会给电影画面带来别样的效果。
再一个大方面就是声音上的处理了。
一部影片中的声音有很多,如:人声、音乐、音响等。
声音的出现要配合,符合画面中出现的场景和情况,这样可以营造气氛还可以深化主题等。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和方法,那就是蒙太奇。
据老师介绍说,蒙太奇是电影艺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是电影艺术基本的结构手段和表现方法;是电影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术。
它分为:平行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复现蒙太奇和心理蒙太奇等四种类型。
另一个比较重要的技巧就是长镜头的实用了,长镜头分为固定长镜头和运动长镜头两种。
电影:从知觉到审美知觉
电影:从知觉到审美知觉
颜纯钧
【期刊名称】《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2
【摘要】美不是在知觉之前就已现成地存在着的(不管是在客观还是在主观),只是随着知觉行为的发生,由于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的重组,美才产生了,而且就产生在知觉中。
在这种情况下,知觉不仅仅具有审美的功能,而且美直接取决于知觉;知觉直接地孕育了美,直接地成为美产生和存在的处所。
只有在知觉中,客体对象才因为主体的加工而成为审美对象;也只有在知觉中,人才把符合条件的客体对象感知为审美对象。
审美知觉和一般知觉所不同的是它不仅为主体提供信息和对客体作出加工,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了一种肉身的身体———主体的享受。
从知觉传递信息到通过知觉获得享受,这是人的知觉意义重大的一次分化。
自此,知觉不仅具有认知的功能,同时还形成了审美的功能。
【总页数】8页(P109-116)
【关键词】电影;知觉;身体;审美
【作者】颜纯钧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02
【相关文献】
1.审美的体验知觉的思辨--以电影审美教育推动大学生对社会价值观产生积极认同[J], 杨艳
2.语言、知觉与自由——梅洛-庞蒂论艺术知觉与审美自由 [J], 张中
3.审美知觉的特性:知觉即想象 [J], 陈本益
4.关于审美知觉的特性问题——评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J], 彭立勋
5.现象学视域中知觉理论向审美知觉的发展——以超越主客二元对立模式为主线[J], 董惠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悟觉与回旋——试论电影美学鉴赏摘要:电影自1895年经卢米埃尔兄弟之手问世以来,就吸引了全世界人的目光。
它的广泛传播有力的证明了影像世界的本体魅力。
与此同时,它生生不熄的游动,让电影——这一第七艺术形式发挥出了人类在影像存在之前未曾感悟到的,自身无尽的超然之意。
它不仅如诗般超越事物的外在迹象的韵味,更是汇聚了天人合一的内视之美。
本文将试图从悟觉与回旋,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论证电影美学上的新理念,还将试图把现象学的某些理论与美学相结合,共同完成对电影美的探讨。
关键词:悟觉回旋生命党派运动
100多年的轮回让电影自诞生起,就在真实和虚幻之间通过音视频的结合转换,吸引了无数研究学者的注意。
这种玄妙的影像在人类的超验意念和现实情感间游走飘浮,联结起人类最基本的道德框架和精神束链,让观赏者在电影这个大的架构之下同时得到满足的审美愉悦感,形成了美学上所谓的“影像观”。
在人们视野这一有限的活动范围内,给予观众最具象的抽象美意味,让人们最大限度的看到了心中隐匿的“我”和眼前真实的“我”的异构。
至此,电影通过人类共存体的桥梁作用,完成并逐渐完成着它在各个学科间游动的复杂过程,并试图建立起一种与各学科具体可言的关联。
但电影似乎天生就与美学的渊源极其深厚,即便用纯粹客观的角度来鉴赏电影,我们都不得不提到
美学的相关内涵。
尤其是电影中渗透的人类对艺术品悟觉的欣赏能力,以及电影内蕴中的回旋意味,都值得我们好好把玩。
悟觉
主体的电影艺术创作需要客体的生活原形,而生活的真切反过来又带给艺术家们直觉的提升。
悟觉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神遇”,“是一种心物感应的悟觉思维到典型状态,是主客体之间意义的双向渗透所产生的深层次心理反映。
神来之时,喻象叠出。
”1其实这是一种返朴归真的感知,也是一种力求获取本真意象的手段。
正如同司空图在《诗品·雄浑》中提出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所展现的意境一样,无论是电影艺术的创造者,还是欣赏者,都希望从创作品中得到这股构成天,地,人运转变通的核心力量,按照蒲震元教授的翻译,我们把这它称作道家的灵魂——“道”。
有了这个“道”,我们可以在眼前变幻莫测的视听元素中随时把握其间本质的因素和意义,而且这种把握不会有“丝毫的勉强”,“它的呈现”也将“无穷无尽”。
2陈凯歌的一部《霸王别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维限,在把万众眼光拓宽到美轮美奂影像框架中的同时,更是引导受众浸入了导演所营造的意识之巅。
人们在不知不觉中与主人公嬉笑怒骂,历经变迁,丝毫未察觉身边时间轴的转动。
聪明的导演在艺术世界的白纸上洋洋洒洒的把时间,生命,情爱等不可名状的复杂流态具体化,瞬间凝滞,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被感染,在关闭放映框的同时还恋恋不舍,直到咀嚼数日后才逐渐发觉其味道,虽然不可言明,但却回味无穷。
电影的独特美学价值就在于它在不经意间传递出万物万象的内核,个体的
理解方式不同,造就了电影内核的多重性,这种多方位,多视角的表意功能让电影不再被排斥在主流艺术之外,它及时的融入了主流的意识形态,时刻期待营造出与观赏者的“神遇”,在相遇的时候迸发出作者艺术思维认同或异化的火花,促使新的艺术感悟再次进入主导的影像世界,从而开启新一轮的创作循环。
而这种创作的循环对于传者与受者本身的情感要求近乎苛刻,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完成对电影表面活动影像背后神秘世界的探求和体悟。
首先: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和繁荣都必须符合规律,关照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统。
电影初创的起始端是机械技术进步的结晶,而这种无生命的机械运动,却最终通过艺术家们艺术上的震撼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让世人惊叹的巅峰。
其中的功臣,最能引起人类共鸣的不能不说是自然界变幻莫测的时空迁移。
当自然首次以画面和声音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时候,全世界人惶恐,惊奇,随后便如痴如醉般疯狂的沉浸在这精妙的视听元素上,也让身心全部融入在屏幕框架内“造化”“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欣喜上。
从物我两忘到物我统一,经过了人类头脑的加工和选择,促成了影像世界从宇宙物态升华到精神心象的飞跃。
电影主人公的心绪,情节链条上的节奏,蒙太奇剪辑段落上的时长,都在表现的自然物象中徘徊,找寻适当整合交融的美学韵律。
最终达成“人物和环境的双向渗透”,“人与自然的和谐,天道和人道的对应”(罗艺军《电影美学:1984》)。
如法国导演吕克·雅克特拍摄的纪录电影《帝企鹅日记》,用人的眼光诠释南极企鹅的精神世界,在缓缓的如水如诗般的流动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