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三线建设创造的“第一”

合集下载

陆先平“三线建设”小说《红房子》创作探幽

陆先平“三线建设”小说《红房子》创作探幽

陆先平“三线建设”小说《红房子》创作探幽作者:陶玉鑫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8年第11期近年来,贵州六盘水市部分作家在“三线建设”题材小说领域进行了大胆的拓展,并取得了可喜成就。

其中,陆先平女士发表在《六盘水文学》2018年第1期的中篇小说《红房子》,应该属于其中的代表和典范。

这是一部以六枝老城区以西几公里远的四方坡为背景,以“三线建设”为创作题材的中篇小说。

当然,“三线建设”对于当今的年轻读者来说,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

这个曾经影响共和国几代人命运的战略举措,奠定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基础。

今天重新审视“三线建设”及其历程,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红房子》的作者陆先平,在六枝矿务局66工程处、局属植物油厂等“三线建设”企业里,工作了十三四个春秋,历经了调迁、改制、下岗、“买断”等生存发展渐变的全过程。

不能不说,象陆先平这样的作家,是书写“三线”题材的极佳人选。

书写这样的题材,一般作者都会选择“三线建设”的参与者作为主人公,以自己所参与的建设工作为重心,以点带面地将几十年“三线建设”的历程表现出来。

然而,《红房子》作者却并未这样处理。

首先,她化整为零,将“三线建设”及背后的时代变迁拆解为修建红砖房、住进红砖房、丈量红砖房、拆除红砖房、搬进电梯房等关键词,以路大米及父母路德全、路老太,刘晓丽及父母刘老长、满冬珍,厂长李景胜及医生妻子篮彩梅这三家颇具时代特色的人物为中心,连缀成篇,将大量篇幅放在路德全、刘老长、李景胜、篮彩梅等“三线建设”的普通建设者身上,并将关注焦点放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复活了时代的氛围与人们的生存实相。

小说中,作者首先传达的是一种“错位感”。

因为“三线建设”的需要,成千上万建设者乘坐火车,从江苏徐州、辽宁沈阳、安徽“两淮”等“一线”地区举家迁至如火如荼的六盘水“三线”战场;虽说是落后闭塞的穷乡僻壤、不毛之地,但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地把一生献给了“三线”事业,献给了大山深处的六盘水。

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王晓光、市长何刚做客强国论坛

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王晓光、市长何刚做客强国论坛

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王晓光、市长何刚做客强国论坛2月28日10时,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王晓光,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市长何刚将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嘉宾简介:王晓光男,汉族,1961年10月生,管理学硕士,中共党员。

现任中共六盘水市委书记。

何刚男,汉族,1962年1月出生,在职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

现任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市长。

访谈背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

位于我国西南乌蒙腹地的贵州省六盘水市,近年来不断调整产业结构,走上循环经济之路。

目前,当地涌现出20多家以煤矸石、粉煤灰、建筑渣土等固体废物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部分企业形成一定规模。

(全文实录)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王晓光、市长何刚谈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嘉宾访谈]:2月28日10:00,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王晓光、市长何刚做客强国论坛,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参与。

[13:41][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来到人民网作客的是贵州省六盘水市委书记王晓光、市长何刚,欢迎两位嘉宾!首先请两位嘉宾和各位网友打个招呼,做个自我介绍。

[09:55][王晓光]:各位网友早上好!我是六盘水市委书记王晓光,今天有机会到人民网与大家进行交流非常高兴。

今天我们在交流当中我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同时也希望我们以后在网上可以经常的沟通和交流。

谢谢大家![09:55][何刚]: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我是六盘水市人民政府的市长何刚。

今天通过这个形式和大家交流,愿意回答大家提出来有关六盘水市的一些问题,也感谢大家对六盘水市的关心,特别希望通过这个形式能够喜欢上六盘水市。

我简单给大家说一下六盘水市的一些特点。

[09:56][网友糊涂神侠]:贵州听说风景很美,但也是山高皇帝远啊,还请嘉宾介绍一下六盘水有哪些特点和优势?[09:59][王晓光]:贵州位于祖国大西南,确实风景如画。

三线建设与贵州城镇发展(1964—1978)

三线建设与贵州城镇发展(1964—1978)

国务 院批准将 六盘水 设为 省辖 市 。使 贵州 建制 市 由 1 9 6 4 年 2个增加到 1 9 7 8年 的 5个 , 城镇人 口增至 3 2 3 . 9 7万 , 比 1 9 6 5 年末 增长 4 3 . 6 %, 城镇 人 口占全 省总 人 口的 比重 达
1 2 . 1 %。 产业结 构发 生 了巨大变化 ( 见 表一 ) 。
第三产 业
( 此表根据《 贵 州通 史第 5卷》 1 5 4页整理)


现 代工 业主导 城镇产 业发展
缺 乏产业 支撑 是制 约贵州 城镇发 展 的因素 之一 。三
线 建设 在贵 州植入 了现代 工业 体 系 , 加快 了贵 州 现代 工
业进 程 , 使 贵州 工业从 无 到 有 , 从小到大, 加 快 了 发展 速
本文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 《 三线建设与 贵州近 5 0年社会变迁研究》 和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
展专 项资金 资助 遵 义 师 范学 院乌 江 流域 历 史 文 化研 究
资源 的开发 , 六 盘 水这 一 新 兴 工业 城 镇迅 速崛 起 。1 9 6 6
年贵州恢 复 了安顺 、 都 匀两 个 市 的 建制 。 1 9 7 8年 1 2月 ,
而, 抗 战结 束后 又重 新 陷 入 衰落 。到 1 9 4 9年 , 全 国城 镇 人 口占总人 口的 1 0 . 6 %, 而贵 州仅 占 7 . 5 % 城 镇化 水 平 远低 于全 国平均 水平 。解 放 后 虽 有一 定 发 展 , 但 城 镇 数量仍 然较少 , 规 模较 小 , 功能很 不完 善 。同全 国平 均水
铁路 及 国防工业 的带 动 下 贵州 的能 源 、 钢铁 、 机械 、 化 学 等相 关配套 产业 建设 也全面 展开 。三线 建设 将 0 6 1 基 地

六盘水中心城区三线建设遗址的保护利用及发展研究

六盘水中心城区三线建设遗址的保护利用及发展研究

六盘水中心城区三线建设遗址的保护利用及发展研究发布时间:2021-09-07T11:55:48.190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9期作者:陈艺杰范贤坤(通信作者)王军军洪晓晨[导读] 该文章以六盘水中心城区的三线建设遗址作为研究对象陈艺杰范贤坤(通信作者)王军军洪晓晨六盘水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1摘要:该文章以六盘水中心城区的三线建设遗址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实证分析法,通过对六盘水中心城区三线博物馆和三线工业体验馆的分析,论述了六盘水中心城区三线遗址的基本状况及重要价值,遗址保护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遗址发展进行了策略探讨,以期为其他地区的“三线”建设遗址的保护和发展的提供借鉴与参考意见。

关键词:三线建设遗址保护利用发展研究六盘水是一座因三线建设而成立和发展起来的城市,三线建设遗址作为三线建设时期的特殊产物,承载了六盘水市宝贵的历史记忆与人文价值,“三线”精神与“三线”文化是砥砺六盘水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随着城市的加速发展,如何与时俱进的妥善处理三线建设遗址是“三线”城市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如何结合城市的发展需要同解决三线建设遗址问题,使城市发展和遗址保护利用有相互促进作用,充分认识遗址现状以及科学的规划策略是我们继续研究的。

1、现状发展基本特征1.1博物馆模式——三线建设博物馆三线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三线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荷城街道,一期已落地在2013年8月17日正式对外开放,主要展示三线建设时期的实物如蒸汽机车、原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东风牌卡车、龙门刨床、钢水包等,还原了彭德怀旧居、工作会议等。

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作为面向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发展,第二期提升改造工程正在建设中。

其设计内容包括室内展厅、室外展示、景观雕塑和广场等四个部分。

1.1.1三线建设博物馆设计特征(1)明确的定位及功能分区:主楼博物馆、还原馆、市情馆三个室内展区及三线广场、工业雕塑广场、思源广场三个室外展区,以展示三线遗址为基础,以传递爱国主义、铭记三线建设历史为宗旨,以休闲旅游、美学体验为特色,以丰富六盘水三线文化城市内涵为发展原则。

六盘水三线文化介绍PPT

六盘水三线文化介绍PPT

布依蜡染
清新自然的冰纹、蜡染是蜡画和染色的合成。布依族蜡染的传统染色,以蓝靛液浸染,呈蓝白相间的效果。由于点、线、面的配合有致,宾主、大小 蓝白的疏密得当,自然生成冰纹的虚实变化,使白底蓝花或蓝底白花看起来更加显得清秀淡雅,更加显得富有韵味。其传统的制作方法是用特制的蜡刀,蘸上熔化适度的蜂蜡在一块块大小不等的白布上画出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画好的白布浸在染缸里染色,再将染了色的布经沸水去蜡清水漂洗摊平晾,便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蜡染花布。
梭戛跳花节
布依族 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布依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通用汉文。 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 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市、贵阳市、六盘水市等均有散居,一小部分居住在越南。
布依族盘歌是布依族的传统民歌,是用原生态布依语创作并传唱的民间文学作品。布依族盘歌流传于贵州省北盘江流域的布依村寨中,尤其以六盘水市盘县羊场布依族白族苗族乡境内的布依族盘歌最具代表性。 由于布依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只能用歌声来承载文明,用歌声来传承文化,而盘歌便是布依族记载历史、表达情感、教育子女、评判社会、再现生活的重要工具之一。 布依族盘歌主要有古歌、酒歌、情歌、祭祀歌、礼教歌等。是布依族人民记载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2008年6月7日,贵州省盘县申报的“布依族盘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布依族盘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梭戛长角苗距六枝特区60公里的梭嗄乡是长角苗的故乡。这里生活着12个寨子的长角苗族,其中的陇嘎村最为出名。其独特之处在于,妇女头顶上戴有形似长角的大木梳,两角高于头顶两侧,角上绕有3-4公斤重的毛发长角苗系箐苗,因头上绑扎1.5尺到2尺的木质长角而得名

三线建设与六盘水城市化进程阐释

三线建设与六盘水城市化进程阐释

Total.348April 2016(C)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总第348期2016年4月(下)三线建设与六盘水城市化进程阐释吕学琴胡家琼(六盘水师范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贵州·六盘水553001)中图分类号:F299.2文献标识码:ADOI :10.16871/ki.kjwhc.2016.04.086基金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院级重点学科(LPSSYZDXK201402)。

作者简介:吕学琴(1969—),女,四川成都人,教授,文学学士,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摘要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三线建设,开启了六盘水市的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六盘水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六盘水面临着再次创业的挑战,弘扬和传承“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具有其现实意义,它是六盘水城市转型的又一助推器。

关键词三线建设六盘水城市化进程三线精神Interpretation on Third-tier Construction and the Urban 原ization of Liupanshui //Lv Xueqin,Hu JiaqiongAbstract In the mid-1960s,a third-tier construction,aiming to prepare for war and famine for the people,opened the urbaniza-tion of Liupanshui and promoted the rapid industr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iupanshui.With the deepening of urban-ization currently,Liupanshui is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an-other entrepreneurship.To carry forward and inherit the "third-tier"spirit,namely,"arduous pioneering and selfless ded-ication",is of realistic significance,as it is an important booster to the urban transformation of Liupanshui.Key words third-tier construction;Liu Panshui;urbanization;third-tier spirit20世纪60年代,中国实施了一次由东向西的重大经济战略转移,当时,毛泽东主席根据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的形势,提出积极备战的思想,从战略上将全国划分为三线,即:东北、沿海地区为一线,中部地区为二线,西部包括贵州在内涉及13个省、区的纵深地带为三线。

“三线”建设与六盘水市的形成

“三线”建设与六盘水市的形成

总第247期2013年7月(上)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Total.247July2013(A)“三线”建设与六盘水市的形成许南海(六盘水师范学院历史系贵州·六盘水553004)中图分类号:K2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94(2013)19-0105-03摘要六盘水作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其形成与“三线”建设密不可分。

“三线”建设孕育了六盘水,境内煤炭基地建设造就了六盘水,钢铁、电力、建材等工业的兴起催生了六盘水市,可以说这是六盘水市的形成路径。

促使六盘水市形成的有利因素则是:三线建设这个大背景,国家政策导向,独特的自然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

关键词“三线”建设六盘水煤炭基地Three-Line Construc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Liupan鄄shui//Xu NanhaiAbstract Liupanshui as an emerging city of industry,its form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ree-line construction.Three-line con-struction gave birth to it,the construction of coal base created it, the rise of iron and steel,electric power,building materials pro-moted Liupanshui,which is the path of Liupanshui's formation. The factors which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Liupanshui is the background of three-line construction,the national policy guid-ance,unique natural environment,and rich natural resources. Key words three-line construction;Liu Panshui;coal base六盘水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因“三线”建设而崛起的一座现代化新兴工业城市,可以说,没有“三线”大规模开发建设,便没有今天被誉为“江南煤都”的六盘水市。

水城古镇三线建设心得体会400字

水城古镇三线建设心得体会400字

水城古镇三线建设心得体会400字周末到六盘水市区水城古镇吃饭,不经意间随意看了看水城古镇“三线建设”主题公园,由于要赶高铁,再加上当天天气不好,所以在等上菜的时候游览了十多分钟,随意拍摄了几张照片。

作为上个世纪70后,对于“三线建设”主题有一些印象,记得当年老家附近也有这样的工厂,在我印象中,每天早晨上班的时候,五公里外都可以听到工厂的广播。

从老家赶集要经过工厂的厂区,到处是高大的红砖厂房,偶尔有直抵云霄的烟囱,工厂车间里随时传出机器运转的声音,而路边却是一些各种各样的铁屑,每当铁屑堆砌到一定的时候,工厂会进行统一处理。

上下班的时候最为热闹,伴随着广播的声音,工人们齐刷刷地进出厂区,从职工宿舍到车间有大约3-4公里,工人们大部分为步行,也有少数工人骑自行车,一路上自行车铃声叮叮当当响过不停……回想起来,这是40年前的事了,所以,这次有幸游览“三线建设”主题公园,勾起了很多回忆,有机会再去一次!对三线建设分析评价,确非易事,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它的特殊性。

究其本真意义,是毛泽东决策的备战举措,显系国防战略范畴。

不仅如他所说是原子弹时期的作战需要,而且与他本人的军事思想有着直接关系。

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军事战略,从根本上说是防御性的。

但毛泽东反对消极防御,更不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

他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诱敌深入,“关起门来打狗”。

这就需要有战略性的后方工业基地。

从这一要求出发,三线建设就不完全局限于国防需求,它明显具有了开发落后地区的意义。

可不可以说,从备战视角观察,三线建设不失为一项创造,它体现着国防战备与经济建设的一定结合。

这是在战略层面上的平战结合与军民结合。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必要提出三线建设二重性这一命题,即它既是旨在应对严重战争危险的特殊政治行为(军事不过是政治的继续),又是谋求改善生产力布局的一般经济行为。

前者居于主导地位,后者则是它的基础和载体。

没有后者便没有前者;反之,前者又使后者一般经济行为的属性被淡化而不易受到重视。

六盘水三线建设的艰苦创业历史史料

六盘水三线建设的艰苦创业历史史料

六盘水三线建设的艰苦创业历史史料六盘水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地区,是一个自然条件较为艰苦的区域,历史上一直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

然而,在上世纪50年代末90年代初期间,六盘水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一次巨大的飞跃,这与“六盘水三线建设”的展开密不可分。

一、六盘水的历史背景上世纪50年代,六盘水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农业,但自然条件十分艰苦,土地贫瘠,人口贫困,交通状况十分不便。

与此同时,战争频发,国家也急需在边疆地区加强军事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国家安全。

二、六盘水三线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在这个背景下,我国政府决定在六盘水地区开展“三线建设”。

这三条线分别是修建公路、建设铁路和建造水电站。

这三种基础设施构成了六盘水地区交通、能源、通讯等各个方面的基础配套,并在战略上提高了国防能力。

三、六盘水三线建设的历史过程“三线建设”展开以后,许多工人、技术人员和农民涌向六盘水地区进行建设,他们用汗水和辛劳为六盘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条线不断地形成,每一线间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其中,修建苟江公路让六盘水通往贵阳、重庆等地,解决了六盘水与外界的交通难题。

铁路的建设也进一步加速了地区的经济发展。

水电站的建设则为六盘水地区机器化和工业化提供了充足的能源。

四、三线建设对六盘水的影响在“三线建设”后,六盘水的发展速度极快。

农业得以开垦,工业倍增。

从贫困县到经济先进县的华丽蜕变,使得六盘水这个地区成为了全国著名的经济重镇。

同时,三线建设对战争时期的情形也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综上所述,“六盘水三线建设”的历史历程是一个艰苦创业的过程,其中工人、技术人员和农民共同辛勤努力,为六盘水地区建设奉献了全部力量和智慧,共同携手书写了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历史。

这是一段被人们铭记的历史,也是我们要永远铭记的历史。

贵州省情答案

贵州省情答案

贵州省情(答案)一、填空题1、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2、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3、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

发育地貌出露面积占总面积的(61.9 )%。

4、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可分为三级阶梯,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800)米以下。

5、贵州最高地区是西部(威宁),平均海拔(2166 )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玉屏),平均海拔(541)米;最高处是赫章(韭菜坪),海拔(2901)米;最低处是(东南部黎平水河口出省界处),海拔(148)米。

6、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年平均气温(20)℃左右。

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铜仁),最高达(42.5 )oC;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威宁,最低达(-15.3)oC。

年降水量()毫米左右,雨水最多的地区分别是(西南部和东南部的苗岭东段)南坡的晴隆、丹寨和(东北部武陵山的)东南坡,雨量最少的是(赫章)。

7、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

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红水河)水系、(北盘江)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8、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和丘陵占(90)% 。

在各类土壤中,(山地和丘陵)面积最大。

9、贵州森林覆资源丰富。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山地草地资源也较多。

草山草坡最多的是(黔南和黔东南),最少的是(贵阳和六盘水)。

三线建设一个时代的工业传奇

三线建设一个时代的工业传奇

三线建设:一个时代的工业传奇■田 姝◇三线建设者艰苦创业,创造了一个个工业奇迹区全面展开三线建设。

1000多个项目相继开工,来自四面八方的几百万三线建设者听从党和国家召唤,奔赴三线地区艰苦创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

至80年代初期,三线建设基本结束,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交通、能源为基础,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原材料工业与20世纪60年代中期,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外敌入侵、保障我国国防安全,党中央和毛泽东从当时险恶的国际环境和日益好转的国内经济形势出发,作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

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党中央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举全国之力投入2000多亿巨资,在祖国西部13个省、自治初心与使命◇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荷城社区水城古镇,是国内第一家以“三线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加工工业相配套,科研与生产相结合,门类比较齐全的战略后方基地。

历经十几载风风雨雨,三线建设不仅创造了不朽的工业传奇,也孕育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战略决策20世纪60年代,在动荡激变的国际局势中,中国面临来自多方的侵略威胁、战争挑衅和军事压力。

1964年4月,军委总参谋部提交一份报告,其内容更让党中央和毛泽东担心。

这份报告对当时我国在应对战争威胁方面存在的诸多隐患进行了分析:一是工业过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二是大城市人口多,防空问题尚无有效措施;三是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四是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

其实,对于报告中所暴露出的我国生产力区域布局不平衡问题,毛泽东早有关注和思考。

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改变沿海与内地生产力区域布局失衡的观点。

他认为,我国轻重工业有70%在沿海,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

为了平衡工业发展布局,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利于备战。

1963年9月,毛泽东在修改《关于工业发展问题(初稿)》时进一步指出:“这里存在着战争可以避免和战争不可避免这两种可能性。

观看六盘水三线建设视频观后感

观看六盘水三线建设视频观后感

观看六盘水三线建设视频观后感观看六盘水三线建设视频后,我深受触动。

视频中展示了六盘水市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让我对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上的发展速度和力度感到由衷的佩服。

视频中展示了六盘水市在建设铁路、公路和电网方面的努力。

尤其是高铁的修建让我感到震惊。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六盘水市就能建成一条连接主要城市的高铁线路,这对于该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出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视频中也展示了六盘水市在道路建设方面的努力,如高速公路和桥梁的修建,这些都为该市的交通发展提供了便利。

另外,视频中还介绍了六盘水市在电网建设方面的努力,在电力产业的发展上,该市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视频中还展示了六盘水市在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

整洁、干净、绿化的城市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视频中展示了六盘水市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和垃圾处理的情况,这让我感到六盘水市在环境保护工作上十分重视。

同时,视频中还展示了六盘水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上的成就,如高楼大厦、宽敞的广场和建筑物的精美设计,这些都体现了六盘水市在城市发展上的远见和创新精神。

通过观看这段视频,我感受到了中国城市建设的巨大变革。

中国的城市发展速度之快令人难以置信。

通过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中国的城市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经济发展和塑造城市形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

例如,六盘水市在城市建设中所面临的环境保护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来解决。

另外,城市发展也需要关注社会公平和民生问题,以确保城市发展的成果能够惠及更多的人民。

总体而言,观看六盘水三线建设视频让我对于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发展方面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钦佩和敬佩。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和奉献,中国的城市将继续实现更大的发展,并为人民创造更多的福祉。

“三线建设”的几个代表性工程项目

“三线建设”的几个代表性工程项目

“三线建设”的几个代表性工程项目“三线建设”的几个代表性工程项目1、“三线建设”军工“基地”(30多个军工“基地”代表)011基地:贵州安顺,歼击机和教练机生产基地。

歼7.。

012基地:陕西汉中。

预计建设成歼击机生产基地,1975年,中央决定西安飞机设计所研制的运八飞机由012基地继续研制,基地变为运输机制造基地。

1979年彤辉机械厂、劲松机械厂和012飞机设计所分出单独设立陕西飞机制造公司,012基地成了航空配件生产基地。

1980年,运八飞机投入批量生产。

013基地(湖南航空):张家界—长沙。

管辖几个航空配件厂(主要是3028厂湘陵机械厂)和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航空第三设计院。

014基地(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河南洛阳。

158厂南峰公司从汉中迁来,专门制造空空导弹。

061基地(江南航天)贵州遵义。

防空导弹生产基地,航二院分建。

062基地(航天七院)四川万源—成都。

火箭/弹道导弹生产基地。

航一院分建。

063基地(航天四院):陕西西安。

064基地(并入062基地):四川达州。

066基地(三江航天):湖北远安—孝感。

飞航导弹生产基地(红鸟)。

航三院分建。

067基地(航天六院):陕西凤县—西安。

液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

航一院分建。

068基地(湖南航天):湖南邵阳4县1市—长沙。

航二院分建。

1970年始建,1978年停建,1994年搬迁到长沙。

081基地(川北电子):四川广元。

原0821指挥部,1965年开始兴建,为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082基地:四川成都东郊电子工业基地。

083基地(振华电子):贵州都匀。

541总厂:坦克制造基地,机关在山西闻喜东镇,厂区分布在山西绛县、翼城和垣曲。

2、“三线建设”军民两用项目(2000多个项目代表)中国二汽:湖北省十堰市,中国第二大汽车集团。

四川(重庆)汽车制造厂:红岩车等。

嘉陵摩托车:重庆市,摩托车生产。

江汉油田:湖北省潜江市。

长庆油田:陕西省,中国第三大油田。

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讲解

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讲解

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讲解
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龙山镇,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在20世纪60年代建设“井冈山水
利枢纽第一线、南江铜矿第二线、云南公路第三线”而建立的。

该博物馆于2009年建成,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展览面积3000平方米。

该馆共有六个部分展示区域,包括关于六盘水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光荣时刻、英雄人物、物资运输、军政生活和对外援助等。

其中,特别有趣的是物资运输展区,展示了当时军民困难时期如何通过各种方式运输物资,如斗、风车、牛车、葫芦车等。

除此之外,该博物馆还有许多互动体验区,如模拟飞行、战术推演、瞄准射击等,在这里你不仅可以了解历史,还可以亲身体验军人的职责和使命。

总体来说,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地方。

不仅是为了了解历史,也是为了向这些英勇的军人致敬和纪念。

贵州省情复习资料(答案)

贵州省情复习资料(答案)

一、填空题1、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2、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3、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

发育地貌出露面积占总面积的(61.9 )%。

4、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可分为三级阶梯,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800)米以下。

5、贵州最高地区是西部(威宁),平均海拔(2166 )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玉屏),平均海拔(541)米;最高处是赫章(韭菜坪),海拔(2901)米;最低处是(东南部黎平水河口出省界处),海拔(148)米。

6、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年平均气温(20)℃左右。

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铜仁),最高达(42.5 )oC;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威宁,最低达(-15.3)oC。

年降水量()毫米左右,雨水最多的地区分别是(西南部和东南部的苗岭东段)南坡的晴隆、丹寨和(东北部武陵山的)东南坡,雨量最少的是(赫章)。

7、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

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红水河)水系、(北盘江)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8、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和丘陵占(90)% 。

在各类土壤中,(山地和丘陵)面积最大。

9、贵州森林覆资源丰富。

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山地草地资源也较多。

草山草坡最多的是(黔南和黔东南),最少的是(贵阳和六盘水)。

10、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

六盘水是几线城市

六盘水是几线城市

六盘水是几线城市贵州省省会城市贵阳市则排名在二线城市。

遵义是四线城市,安顺、六盘水是五线城市……看了这个榜单,相信六盘水的小伙伴们内心是拒绝的,因为在六盘水拿着小县城的工资,过着二线城市的消费生活?在六盘水的消费并不便宜,物价和一些大城市相差无几。

六盘水的交通堪比城市大城市,六盘水市人民路、客运站,上个班慢得像出省一样,下班像是集体开会一样,堵得我还以为我在一线大城市内!在六盘水有钱人富得和大城市一样,月光族惨得和大城市一样。

在外人看来,六盘水盛产煤炭,因此在六盘水的有钱人很多也是事实,到地下车库里看看,什么路虎玛莎拉蒂劳斯莱斯没少见啊,门口一辆桑塔纳车库里肯定有宝马啊!六盘水的有钱人都富得跟一线城市一样了好吗!但月光族惨淡得更大城市一样也是事实,说是五线城市,但工资永远是那么一点,一到手就是付房租、还贷、还信用卡……照理说小城市消费不高,但六盘水人却深知月光的程度跟在一线城市一样快……城市分级,分线,作为土生土长的凉都人,说句实话,要以经济,税收,人民的生活消费,居民收入来说,应该排在五线以后,因为国家在资源整合上关闭了很多煤矿企业,六盘水是西南煤都,又是重金属矿藏丰富的地区,国家的三线建设开发了几十年,现在以经转型搞特色旅游开发。

在转型升级中虽有点成就,但是六盘水的经济和人流量确实匮乏,人口流失也大,工业体系薄弱。

这几年的经济主要是靠修: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乡村路,来维持拉动就业和税收。

所以一个内陆城市要定位几线城市的话,必须用经济实力,就业,消费来说话。

根据2017年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六盘水属于五线城市,其中贵阳属于二线城市。

这是由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得出的榜单,其研究要素是: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未来可塑性五大点。

六盘水,别称“中国凉都”,是“三线建设”诞生的一座年轻工业城市,由于年平均气温低,气候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是全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

三线建设中一条壮丽的对角线

三线建设中一条壮丽的对角线

三线建设中一条壮丽的对角线三线,曾是风雪呼啸,苦寒荒蛮,令人望而却步之地;三线,也曾是风卷红旗,军号嘹亮,令人血脉贲张的豪迈之地。

1964年以来,国际局势日趋紧张,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这场耗资2052.68亿元,投入几百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上千万人次民工的规模空前的重大经济建设,让中西部贫瘠的土地上闪现了工业现代化的曙光,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壮丽的诗篇。

其中,辽宁对贵州六盘水的支援,特别是鞍山钢铁厂对水城钢铁厂的支援建设就是一个典范。

对角线式的迁徙在三线建设中,作为重工业基地,素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辽宁,自然要无条件地承担大量的援助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64年到1970年,辽宁就陆续迁往大三线职工9.98万人,随迁家属15.66万人。

建设者们从生活便利的大城市奔赴祖国边远山区,广大干部职工及家属克服基本生活用品短缺、精神生活严重匮乏、家中长幼无法照顾、自然灾害频发等困难,在艰苦的环境中创造了人间奇迹。

鞍钢作为我国冶金系统机械制造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作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承担了很多包建援建的项目,特别是对水城钢铁厂和攀枝花钢铁厂的支援,成为三线建设的典范。

水城钢铁厂所在的贵州六盘水,地处川、滇、黔、桂四省接合部,有丰富的煤、水、电、矿石等资源,有“黔西煤海”“高原之都”的美誉。

当年,从鞍钢、抚顺矿区、阜新清河门工程处等地抽调万余名工人、干部包建水城钢铁厂。

所谓“包建”,就是要从筹建、施工到建成投产,一包到底:从为新厂配备领导到培训技术人员,从提供设备、资料到承担实验研究,从购进原料到投产初期的备件,都要一应俱全,全盘负责。

从辽河平原到云贵高原,一条近乎对角线式的迁徙全速拉开。

由数万名勘测、基建、安装人员组成的建设大军,冒风雨,顶酷暑,斗严寒,上高原。

他们中有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还有人领着妻子、老人和孩子,乘坐火车、汽车驶向陌生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盘水三线建设创造的“第一”
1.第一条铁路:1964年9月27日,贵昆铁路安顺至六枝段通车,全长55.6公里。

2.第一个化工厂:1965年3月7日,煤炭部决定,在贵州新建六七一厂,即盘江化工厂。

3.第一个煤矿:1966年1月1日,六枝矿井投产,生产能力60万吨/年。

4.第一个煤机厂:1969年4月9日,六盘水煤机厂试制成功CDXA-2.5吨矿用安全型蓄电池;1971年9月12日,自制出贵州省第一台1200吨水压机;1973年8月至9月,首次试制成功3吨翻车机5台,1吨不摘钩翻车机4台,1吨摘钩翻车机2台,其中3台翻车机系全国煤矿系统首家制造;1974年4月,自制第1台150KG工频炉成功。

5.第一个钢铁厂:1969年9月28日,水城钢铁厂第一座焦炉出焦。

6.第一个水泥厂:1970年12月26日,水城水泥厂第一条工艺线建成投产,该厂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成套设备的水能生产样板厂,是当时贵州省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

7.第一条跨县公路:1971年5月,水盘公路全线通车。

8.第一个瓦斯抽放站:1971年10月12日,六盘水地区第一个瓦斯抽放站在大用煤矿建成。

9.第一个发电厂:1974年9月26日,水城发电厂I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这是贵州省的第一台现代化5万千瓦高温高压双水内冷气轮发电机。

10.7974年9月26日,水城发电厂Ⅰ号机组正式并网发电,这是贵州省的第一台现代化5万千瓦高温高压双水内冷气轮发电机。

11.1973年,贵州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对水城堰塘白云石矿进行详查,探明水城堰塘白云石为全国最大的白云石产区,矿石储量6449万吨。

12.1965年5月3日只7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第一次到水城,并对梅花山隧道工地进行测算,指导施工。

13.1952年12月,新中国西南第一个地质队黔西探矿队到观音山进行铁矿勘探,形成了《贵州水城观音山铁矿初步调查报告》,这是建国后贵州第一份地址报告。

六盘水市地方志办公室
2016年9月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