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背景下株洲“多规合一”探讨
智慧化城市规划思路探讨

智慧化城市规划思路探讨
一、智慧城市规划思路
(1)发展完整的基础设施和服务;
发展完整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主要包括:构建宽带网络、构建公用信息
服务系统、构建轨道交通和智能交通系统、安装环境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及
安全监控系统,建设GIS地理信息系统、蓝色系统和智慧政务服务系统等,这些基础设施和服务将带来更多的智慧城市发展机会,其中的信息服务系
统是更为重要的一环,它将为市民提供灵活多样的政务和日常服务,为政
府提供实时及有效的数据监测能力。
(2)优化管理和服务
优化管理和服务主要是针对城市的各个领域,打造智慧城市的一体化
管理体系,促进各部分的协同发展,最大化提高城市的综合素质。
可以在
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环境监测、能源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实施相
应的管理和服务,并且可以运用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城市可持
续发展,通过实施政府信息化,联网公共服务,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株洲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设想探析

株洲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设想探析、摘要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全球各国政府、各类组织和机构纷纷设计并提出了使用信息技术改变城市未来发展的设想。
当前,全球范围内有100 多个城市在因地制宜地试点、规划和建设智慧城市。
中国政府在智慧城市发展问题上也正在进行大力研究和积极引导,国内很多城市把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到战略性新高度,并以此作为新兴产业转型、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机遇,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智慧城市发展构想及可行规划。
作为一个较为前沿的学科领域,国内外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暂时仍然处于探索初期阶段,并未形成可学习或借鉴的成熟模式样本。
本文希望通过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内涵和主要特征的在研究,总结、分析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突出成功案例,通过横向对比分析,最终尝试提出对株洲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有益的设想。
株洲现阶段的信息化水平,已经为其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分析株洲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现状及需求,研究株洲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对策,有利于株洲"新型工业化"的城市发展目标,从而更加凸显株洲市的城市经济品牌、区位发展优势及发展潜力、生态环境资源等特色和优势。
在建设过程中,株洲市政府应关注政策配套、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社区管理等各个环节,在建设的初期阶段结合现有的优势,突出"智慧"主旨,而后再以主题辐射领域,从而引领智慧城市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智慧城市,株洲,城市发展,发展研究目录摘要第 1 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 研究方法1.4 研究框架及研究内容第2 章智慧城市建设的概述2.1 智慧城市的起缘和发展2.2 智慧城市的概念2.3 智慧城市的主要特征2.4 智慧城市的基本类型第 3 章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借鉴3.1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借鉴3.1.1 维也纳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借鉴3.1.2 纽约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借鉴3.1.3 吉隆坡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借鉴3.2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借鉴3.2.1 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借鉴3.2.2 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借鉴3.2.3 宁波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借鉴第 4 章株洲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4.1 株洲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4.1.1 株洲电子政务发展现状4.1.2 株洲通信基础设施总体现状4.1.3 株洲信息产业发展现状4.1.4 株洲电子商务发展现状4.2 株洲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策略4.2.1 当前株洲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策略4.2.2 当前株洲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策略4.2.3 当前株洲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策略第5 章建设发展株洲智慧城市的保障措施5.1 株洲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保障措施5.2 株洲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保障措施5.3 株洲智慧城市技术架构保障措施5.4 株洲智慧城市建设方案实施保障措施第6 章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第 1 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株洲智慧城市实施方案

株洲智慧城市实施方案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成为了各地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作为湖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
株洲市也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探索创新,努力实现城市管
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株洲智慧城市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能交通系统
株洲市将建设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引入先进的智能交通设备和技术,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交通拥堵的智能识别和疏导、车辆违
章的智能监测等功能,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改善交通拥堵问题。
二、智能环境监测
株洲市将建设智能环境监测系统,通过部署环境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水质、噪音等环境指标,及时预警和处理环境
污染问题,保障市民的生活环境。
三、智能城市管理
株洲市将建设智能城市管理平台,整合城市各个部门的数据和信息
资源,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和服务水平。
四、智慧生活服务
株洲市将推动智慧生活服务,通过建设智能家居、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等项目,提供更便捷、高效、智能化的生活服务,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五、智慧产业发展
株洲市将积极推动智慧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株洲智慧城市实施方案的推进,将有力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转型升级,为市民提供更便捷、高效、智能化的生活服务,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株洲市将成为一个充满智慧和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贝尔信株洲智慧神农城项目-剖析智慧城市综合体应用

贝尔信株洲智慧神农城项目-剖析智慧城市综合体应用当人们在各种智慧城市峰会上高谈阔论智慧城市建设的时候,没有想到以贝尔信“4+1体系”悄然在智慧神农城的建设上书写了成功的案例,“4+1体系”究竟是什么?在智慧城市综合体的建设中如何显现其强大的生命力,阅读了本文您将揭开其中的奥秘。
引言:土地资源紧张和人口急剧增长催生了城市综合体,它往往集商业、住宅、酒店、写字楼等多种业态于一体。
2011年二、三线城市开业综合体是595个,2012年预计230个,2013和2014年将合计开业400个。
随着贝尔信在株洲智慧神农城的落地,贝尔信4+1体系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写下了一个成功的案例,本文主要介绍贝尔信“4+1体系”在智慧城市综合体中的应用。
一、智慧城市综合体的基本模式目前,城市综合体的商业模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分为几个层次:1. 光耀东方集团模式:以城市综合体开发为基础、投资并购重组为重点、商业运营管理为主线,整合城市商业地产链,形成开发、收购、管理的完整体系;2. 万达商业地产模式:构建大型商业中心、城市步行街、五星级酒店、商务酒店、写字楼、高级公寓等,集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形成独立的大型城市中心商圈;3. SOHO办公、商业中心、公寓模式;4. 一站式Shopping Mall模式,集五星级影院、量贩式KTV、精品零售、生活超市、时尚餐饮、休闲娱乐等为一体;5. HOPSCA模式,集酒店、写字楼、公园、购物中心、会展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以及公寓为一体的模式。
总的看来,“整体统一规划、整体建设、整体招商和物业管理”是大型地产商在城市综合体建设中采取的盈利模式。
因此,城市综合体运营服务的核心任务就是:一是让地产开发商和运营商实现商业地产的增值!同时,通过区域城市综合体群的开发,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二是通过物业管理实现商业地产的可持续增值。
二、贝尔信智慧神农城项目神农城是株洲近年来最大工程之一,投资超过100亿元,占地面积近3000亩。
探究“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

探究“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创新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的运行模式。
“智慧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正逐渐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城市规划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智慧城市,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行,提高城市的效率、品质和可持续性。
在智慧城市中,城市的各个系统,如交通、能源、环境、公共服务等,都能够实现互联互通和智能化协同,从而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舒适的生活环境。
那么,在智慧城市的背景下,城市规划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创新呢?首先,数据驱动的规划决策成为关键。
在过去,城市规划往往依赖于规划师的经验和有限的调研数据。
而在智慧城市中,大量的实时数据可以被收集和分析,包括人口流动、交通流量、能源消耗、环境质量等。
这些数据能够为规划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依据,帮助规划师更好地了解城市的运行状况和居民的需求,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例如,通过分析交通流量数据,可以优化城市的道路布局和公共交通线路;通过分析能源消耗数据,可以制定更加节能的城市能源规划。
其次,城市规划需要更加注重多规合一。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整合多个领域的规划,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生态规划等。
传统的规划往往存在各自为政、缺乏协调的问题,导致城市发展出现诸多矛盾和问题。
在智慧城市背景下,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和规划标准,实现多规合一,可以有效避免规划之间的冲突,提高规划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例如,在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交通、产业和生态等因素,实现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再者,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需要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智慧城市的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城市规划要更加关注居民的需求和体验。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居民的出行、居住、休闲、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打造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株洲“智慧城市” 建设的思考

株洲“智慧城市” 建设的思考智慧城市即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整合、系统的方式管理城市的运行,让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为城市中的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空间,为市民提供更高的生活品质。
标签: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特征住房城乡建设部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
在湖南,株洲市、韶山市、株洲市云龙示范区、浏阳市柏加镇、长沙市梅溪湖国际服务区入选该名单。
智慧城市建设,是提升株洲科学发展水平的战略选择。
一、“智慧城市”理念“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智慧的地球”这一愿景。
2008年11月,在纽约召开的外国关系理事会上,创立于1911年的目前全球最大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发布了《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人议程》主题报告,提出了“智慧的地球”这一理念[1]。
所谓“智慧的地球”,实际上就是在各行各业中充分应用新一代的IT技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各个角落,将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等各种物体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再通过“互联网”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使人们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实现全球的“智慧”状态。
换句话说,“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
作为“智慧的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无疑是最贴近民生的内容之一。
在IBM的《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智慧城市”被定义为这样一个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2]。
二、“智慧城市”四大特征“智慧城市”具备四大特征:一是全面物联,用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二是充分整合,使“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三是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四是协同运作,让城市里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基于智慧的基础设施进行和谐高效的协作,达成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
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智慧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智慧城市是一种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城市运行效率、提升民生福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
然而,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物联网、数据安全等方面进行讨论,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
一、城市规划问题智慧城市建设首先需要进行城市规划,但许多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城市未来发展计划不够长远,无法全面考虑未来城市的需求。
同时,城市规划实施难度较大,需要各部门之间充分协作,但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度不高,项目难以顺利推进。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制定长远可持续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需要以城市综合发展为导向,综合考虑城市人口、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因素,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企业和政府的需求。
其次,应该建立多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强化城市规划的执行能力。
政府可成立专门机构,集中协调和统筹各部门行动,实现城市规划的快速顺利实施。
二、物联网建设问题物联网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它能够将城市各种设施、设备、数据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互联网化的城市智慧网络。
但是,物联网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物联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设备,这些设备的成本较高。
其次,物联网的发展困难,许多城市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不成熟、运维水平较低等问题而难以推进物联网建设。
再次,物联网的管理和维护难度也比较大,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首先,可以在物联网设备上加强技术创新,降低物联网设备的成本。
在具备相同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设计更为高效、精简的物联网设备,从而降低物联网建设的成本。
其次,要在政策、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发力,推进物联网建设。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促进物联网行业发展。
针对资金问题,可优化财政支持体系,对有标志性或代表性的项目提供适当优惠和支持。
基于“多规合一”空间协调分析

基于“多规合一”空间协调分析发表时间:2017-01-11T10:33:06.450Z 来源:《北方建筑》2016年11月第33期作者:白洪昌[导读] “多规”的差异具有其本源原因。
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
株洲市规划设计院湖南株洲 412007摘要:“多规合一”工作是依托信息化手段,消除部门规划矛盾,统筹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目前各地纷纷开展“多规合一”工作,工作中部门之间、部门规划之间的协调和衔接是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结合各地的工作实践,探索通过“多规合一”形成的空间规划协调机制。
关键词:多规合一;空间;协调一、“多规合一”的起源与内涵“多规”的差异具有其本源原因。
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无论是从规划内涵、规划法理基础、规划理念,还是从规划体系、技术内容和规划期限,以及规划审批、实施方式和监督检查手段,“三规”均存在差异(图1)。
这种本源差异导致了“多规”的空间布局差异在我国普遍存在,如厦门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布局差异图斑12万块,面积305平方公里,宁夏回族自治区城乡规划及园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布局差异图斑14.7万块,2600多平方公里。
二、“多规合一”空间协调工作组织2.1纵向工作组织“多规合一”工作纵向涉及省市县,横向涉及发改、国土、规划、环保等多部门,协调内容涵盖全域城乡空间,包括建设空间与非建设工作,地块和图斑数量巨大,建立强有力的规划协调工作组织对顺利推进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协调工作机构一般包括专门议事协调机构、临时议事协调机构和部门联合办公等多种方式。
从各地的“多规合一”实践来看,应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工作专责小组的三层次多层级的协调组织机构,下一行政层级应参照上层级设定相应的组织结构,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共同推进相关工作。
2.2横向工作分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求其他规划均要以该规划为依据进行编制;城市规划充分利用其在空间布局上的优势,进一步在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定位、资源保护等方面扩大其话语权,强化其在城乡建设方面的龙头地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将重点放在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综合利用,强调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国土部门通过严把土地“闸门”使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地位凸显。
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

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的逐渐崛起,城市的规模和人口数量都在不断增长。
这些城市面临的问题包括垃圾处理、资源利用、交通拥堵等,都需要城市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来共同解决。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
一、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城市治理,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现:1.智慧交通交通拥堵一直是城市面临的大问题,智慧交通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途径。
智慧交通可以通过智能交通控制及公共交通优先推行等措施,实现交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流量的管控,提高道路使用效率。
此外,智慧交通还可以通过智能导航、车辆通行管理和智能停车,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交通出行服务。
2.智慧环保城市污染和环境问题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事情。
智慧环保可以通过智能垃圾分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以及环境监测等技术手段,实现环境治理与节能减排。
3.智慧安防安全问题严重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智慧安防可以通过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报警、智能门禁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安全与保障。
二、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指通过规划来调控和设计城市空间形态、交通、建筑物等方面的事物。
城市规划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实现:1.规划用地规划用地是一项宏大的任务。
在城市规划中,要对城市的土地加以规划,合理的分配城市用地,做到土地的高效利用。
同时,在规划用地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2.城市设计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形态和景观,直接影响城市的美观度和吸引力。
在这方面,城市要注重建筑的美观和实用性,注重城市道路和公共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3.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包括道路、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等方面。
通过交通规划,可以有效地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减少交通堵塞,并提高交通效率。
4.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保护环境。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对城市环境进行评估和管理,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减少污染和环境负担。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标准探究

析、智能应用 将城市物理系统与人类社会客 观、有机结合,智慧城市已然
数据来源少
问题
缺乏科学分 析
分析
运用
缺乏智慧决 策 应用水平不 高
是城市信息化的一种全新的高
展示与共 享
级阶段的发展形态
内容来源于:《技术与应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标准探究
1
背景概述
CONTENTS
2 3 4
现状问题
智慧城市数据标准的建立
智慧信息平台建立
智慧监督管理
构建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化”的数据标准、标 准和平台的搭建,实现“多规”的真正融合,推 动我国城乡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信息平台利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手段进 行架构,以数据集成为核心,以提高城市规划工 作效率为目标,确保各单位进行规划管理、编制、 实施中能够在一个平台上进行
内容来源于:《技术与应用》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标准探究
1
背景概述
CONTENTS
2 3 4
现状问题
智慧城市视角的“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标准构建 结语
5
1
背景概述
现状问题
CONTENTS
2 3 4
智慧城市视角的“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标准构建
5
结语
内容精要
研究我国目前城市规划标准的现状,总结了我国现有城市规划标准中存在的自成标准、内容冲突、缺乏
造成“多规不合”的根本原因是多规之间没有一套统一统领的标准,要建立起“多规合一”标准,在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大背景下,有必要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理念与方法,与规划标准的建立结合起
来,运用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信息技术手段探究推动实现“多规合一”的“智慧化”的标准构建。
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措施

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措施摘要: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大幅提高城市品质。
大数据技术使新型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更加智能化,并且有效缓解了土地资源紧缺导致的各种城市矛盾。
因此,探讨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对重塑城市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智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规划引言: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集中体现在“多规合一”,而“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不是简单的“一二三叠加”,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整体重构,是在“吸收、改革、提升”基础上的系统重塑。
我国现行的三大空间规划之间经常会出现矛盾,尤其是土地规划和城市总规,因为用地指标的问题矛盾重重,所以需要大量综合调整工作,这样的反复调整会降低规划在顶层设计中的权威性,同时会影响规划最终落地的效果。
所以需要对国土空间规划进行统一的平台搭建,才能从源头解决可能遇到的矛盾。
1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概述1.1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目标1)空间资源一本账基于统一用地分类、坐标体系与数据标准,实现全域现状数字化,摸清全域国土空间资源的数量、质量、类型及变化情况,建立全域空间资源“一本账”。
2)空间规划一张图按照生态优先、战略引领、多规合一、全域管控的要求,统筹协调各类空间性规划,形成统一空间范围、统一土地用途、统一管控要求的空间规划一张图。
3)编管协同一张表形成与管理事权相对应的规划编制内容与目标指标体系,并结合政府部门职能调整和业务审批流程再造,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编管协同一张表。
4)空间管控一平台以国土空间与自然资源全域、全要素的数字化管控为核心,建立协同编制、在线审批、精准监管、全程留痕的信息平台,实现覆盖空间规划全业务流程的闭环管理。
5)空间治理一张网以信息平台为依托,融合多源空间信息数据,实现对国土空间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测,并建立规则一致、部门联动的协同工作机制,促进空间治理智能协同。
智慧城市背景下株洲“多规合一”探讨

智慧城市背景下株洲“多规合一”探讨摘要:本文在阐述智慧城市基础上,对智慧城市建设与多规合一融合进行研究,提出株洲市“多规合一”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多规合一、智慧城市、株洲市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
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利用新一代的技术手段解决当前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此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前沿趋势。
在此背景下,中央相继出台实施“多规合一”的文件及政策,“多规合一”成为统筹城市发展和管理的内在需求,未来空间规划的必然趋势。
智慧城市建设、多规合一及两者的融合研究已成为当前规划研究及实践的热点。
1多规合一概述1.1践行“多规合一”的原因我国各部门各类规划高达80余种,其中属于法定规划有20多种,现行的审批体系庞大紊乱,各类规划内部与外部矛盾凸显。
同时,我国实行空间规划的垂直管理体制。
“多规”的编制均“自成体系,互不衔接”,由于缺乏顶层指导,导致各种空间规划职能不清、内容交叉、相互重叠。
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多种规划相互脱节甚至相互冲突,基层管理部门难以操作,左右为难,规划难以执行和实施。
此外,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来统筹协调各类规划的矛盾。
现行空间规划体系呈现纵向一贯到底、横向交叉并行,相互渗透的“网络状”,并由此引发各类规划“越位、缺位、失位”等诸多矛盾集中爆发,进而衍生出“病症”及一系列“不良反应”:内容标准打架、管控空间重叠、管控原则不一、“三标”(目标、指标、坐标)不衔接、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保护缺乏统筹、影响生态安全、项目落地困难、规划调整频繁、审批繁琐且效率低下等等。
因此,在现阶段践行“多规合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启示与经验从各地多规合一的实践经验来看,践行“多规合一”的经验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1.2.1概念界定从目前各地的实践经验看,“多规合一”的概念可以界定为“以理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空间管理职能为主旨,统一工作规则,通过构建全市统一的控制体系,确保各类规划在空间目标、指标、坐标上达成共识,加强城乡发展空间布局的衔接与协调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多证合一”改革实施方案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多证合一”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株政办发[2017]28号【发布部门】株洲市政府【发布日期】2017.09.30【实施日期】2017.09.30【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市“多证合一”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株政办发〔2017〕2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株洲经开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局委办、各直属事业单位:《株洲市“多证合一”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株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9月30日株洲市“多证合一”改革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提升政府行政服务效率,降低创业准入制度性成本,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新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41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多证合一”改革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7〕55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株洲市“多证合一”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市“多证合一”改革,着力解决创办企业过程中各类证照数量过多、“准入不准营”、简政放权措施协同配套不够等问题,以“减证”促“简政”,逐步建立程序更为便利、内容更为完善、流程更为优化、资源更为集约的市场准入新模式,努力营造便利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和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的营商环境。
二、改革目标依托“智慧株洲”多证合一信息共享平台,与湖南省市场主体信息化综合管理系统(二期)、湖南省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系统、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湖南)--部门协同监管平台等业务系统对接,实现我市相关部门信息互联互通。
(一)明确整合事项。
在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质监部门的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的税务登记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的社会保险登记证、统计部门的统计登记证“五证合一”的基础上,按照“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一照一码、信息共享”模式,依托“智慧株洲”多证合一信息共享平台,将市发改委等23个部门涉企证照事项(见附件)与营业执照整合,改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被整合证照不再发放,被整合证照事项不再办理。
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在城市规划中打造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主流。
在智慧城市的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为了研究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意义,首先说明了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然后对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智慧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规划前言: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的建设主要是由三个网络系统构成的,分别是物联网系统、云计算系统还有智能电网系统。
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工作就是将物联网系统、云计算系统还有智能电网系统整合到一起,促进城市智慧化建设、管理和发展。
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就是利用智慧城市的先进技术对一定区域内的国土进行空间上的安排,为各类建设活动打下基础。
1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内涵1.1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目标主要是五个方面:1.空间资源为了实现国土空间资源的统一管理,对于国土空间资源要全方面采用数字化管理,将全方面的国土空间资源(比如类型、数量、质量等信息)的基本情况全部收集起来,建立大数据平台。
1.空间规划空间规划要严格按照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多规合一的要求,将土地用途、空间范围等规划项目进行统一规划。
1.编管协同国土空间规划的编管协同要与政府部门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严格管控的“事前、事中、事后”编管协同体系。
1.空间管控在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管控中,规划工作人员要将国土空间与空间资源一同进行编管协同,对国土空间管控全方面业务流程进行闭环管理。
1.空间治理在国土空间规划的空间治理上,要以信息平台为依据,结合大量空间信息数据,对国土空间进行实时监测和治理,并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机制,协同治理国土空间。
1.2智慧城市背景下国土空间规划的体系建设首先,要确定国土空间规划的方向。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析 王琦

智慧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析王琦发表时间:2019-08-30T14:34:54.61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王琦[导读] 城市化的进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很大程度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装饰院 518000摘要:城市化的进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很大程度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出行、土地资源和交通等问题在城市化的建设中日益严峻,这些问题不断的在困扰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和规划需要交通作为基础,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中新型的便捷交通方式受到了公众的认可,它可以很大程度的对城市交通出行、土地资源的节约、分散人口密度和带动积极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智慧城市的建设背景下,轨道交通和城市规划的一体化进程受到相关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就针对二者一体化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轨道交通;城市发展;规划;一体化;引言:智慧城市是我国城市未来发展的风向标,我国的城市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到了城市发展应朝着智慧化的方向进行。
其目的是在将来的城市建设中促使城市向智能化、便捷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城市的轨道交通就是城市发展道路上很大的制约点。
传统的城市交通主要是汽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城市中平均三个家庭就有一辆汽车,庞大的汽车数量对交通造成了巨大压力,尤其是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情况十分严重,对人们的日常出行有着诸多不便。
在这种情况下,轨道交通所具有的交通速度快、经济性强、不拥堵等优势就十分的明显。
所以在智能化城市的发展背景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必要。
一、轨道交通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城市规划就是指综合考虑城市的布局,协调城市的整体规划,科学的依靠地形和交通特性对城市进行科学的规划,根据空间的布局完善各个片区的职能,形成整个城市的整体发展。
轨道交通的设计规划的合理与否直接的影响该地区的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
智慧城市背景下如何实现“多规合一”战略

智慧城市背景下如何实现“多规合一”战略
姜懿恩
【期刊名称】《住宅与房地产》
【年(卷),期】2016(000)024
【摘要】“多规合一”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贯彻的重要精神,为了深化国家的改革形式,文章分析了“多规合一”在实现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多规合一”在智慧城市背景下实现的有效战略。
【总页数】1页(P235-235)
【作者】姜懿恩
【作者单位】青岛中景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 26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
【相关文献】
1.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标准探究 [J], 杜青峰;万碧玉;王益;吴丽丽;王树东;姜栋
2.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多规合一”标准探究 [J], 杜青峰;万碧玉;王益;吴丽丽;王树东;姜栋;;;;;;;;;;;
3.智慧城市背景下实现多规合一的路径探讨 [J], 张洋;
4.智慧城市背景下如何实现“多规合一”战略 [J], 姜懿恩
5.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多规合一"实施策略研究 [J], 冉蕊;胡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慧城市背景下株洲“多规合一”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13T11:05:34.5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作者:吴平[导读] 摘要:本文在阐述智慧城市基础上,对智慧城市建设与多规合一融合进行研究,提出株洲市“多规合一”对策与建议。
株洲市规划设计院湖南株洲 412007
摘要:本文在阐述智慧城市基础上,对智慧城市建设与多规合一融合进行研究,提出株洲市“多规合一”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多规合一、智慧城市、株洲市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
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利用新一代的技术手段解决当前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此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前沿趋势。
在此背景下,中央相继出台实施“多规合一”的文件及政策,“多规合一”成为统筹城市发展和管理的内在需求,未来空间规划的必然趋势。
智慧城市建设、多规合一及两者的融合研究已成为当前规划研究及实践的热点。
1多规合一概述
1.1践行“多规合一”的原因
我国各部门各类规划高达80余种,其中属于法定规划有20多种,现行的审批体系庞大紊乱,各类规划内部与外部矛盾凸显。
同时,我国实行空间规划的垂直管理体制。
“多规”的编制均“自成体系,互不衔接”,由于缺乏顶层指导,导致各种空间规划职能不清、内容交叉、相互重叠。
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多种规划相互脱节甚至相互冲突,基层管理部门难以操作,左右为难,规划难以执行和实施。
此外,目前尚缺乏有效的体制机制来统筹协调各类规划的矛盾。
现行空间规划体系呈现纵向一贯到底、横向交叉并行,相互渗透的“网络状”,并由此引发各类规划“越位、缺位、失位”等诸多矛盾集中爆发,进而衍生出“病症”及一系列“不良反应”:内容标准打架、管控空间重叠、管控原则不一、“三标”(目标、指标、坐标)不衔接、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保护缺乏统筹、影响生态安全、项目落地困难、规划调整频繁、审批繁琐且效率低下等等。
因此,在现阶段践行“多规合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启示与经验
从各地多规合一的实践经验来看,践行“多规合一”的经验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1.2.1概念界定
从目前各地的实践经验看,“多规合一”的概念可以界定为“以理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空间管理职能为主旨,统一工作规则,通过构建全市统一的控制体系,确保各类规划在空间目标、指标、坐标上达成共识,加强城乡发展空间布局的衔接与协调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通常情况下,多规合一不编制新的规划,也不取代其他既有的法定规划。
1.2.2 实施机制
实施机制方面,多规合一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二是深化配套体制机制创新与改革;三是法律法规保障,政策支持。
1.2.3规划体系与标准
在我国现行规划体制下,近期应主要通过统一规划技术标准,来保证多规合一。
远期则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编制战略规划,长期有效地统筹指导各类规划。
1.2.4工作成果内容
多规合一的工作成果主要包括“一张图、一张表、一个平台、一套机制”。
重点是落实土地利用布局差异处理,形成土地利用与控制线一张图,重点项目一张表,成果运行一个平台,确保实施一套机制。
2株洲市“多规合一”策略
规划管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突破领域,“多规合一”是智慧规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阶段,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的发展成熟为城市“多规合一”的实现提供了契机和可能。
在智慧城市背景下,目前,株洲市多规合一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利用智慧城市的理念和技术,适时启动开展“多规合一”工作,建立运转协调、管控高效的空间规划体系已迫在眉睫。
2.1成立组织机构,推动多规合一实施
为切实推动多规合一工作的开展,必须构建一个自下而上、由市委市政府领衔的组织机构;指导全市多规合一工作开展,协调重大问题,决策重大事项。
领导小组可由市规委会成员组成,指导全市“多规合一”工作,制定“多规合一”工作总体计划,指导政策制定和编制技术规范,监督检查各部门“多规合一”工作的推进执行情况,指导各部门开展有关规划工作,决定“多规合一”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规划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国土局等主管部门组成。
办公室下设专责小组和技术小组。
专责小组从市规划、发改、国土等各主管部门抽调相关人员组成。
技术小组由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技术专家及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多规合一”项目前期研究、技术实施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等工作。
2.2制定工作规则,保障多规合一有效运行
为了加强多规合一管理,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株洲市实际,制定“多规合一”工作规则,指导市“多规合一”工作的开展。
株洲市各地区各部门推进“多规合一”须遵守该工作规则。
“多规合一”工作规则应包括建立项层纲领,构建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形成一张蓝图,搭建一个信息管理平台,完善一套编制、审批流程,保障措施等内容。
2.3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构建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
制定“多规合一”技术标准用于指导株洲市“多规合一”技术工作及各部门相关规划编制工作。
主要包括技术处理框架、基础数据标准、顶层统领设计、综合目标与指标体系设计、控制线体系设置、建设用地布局差异协调处理流程、一张图建库标准等技术指引。
从长远出发,建议构建三级空间体系。
第一级为纲领层面,即空间统筹发展规划;第二级为中长期规划层面,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各主管部门的专项规划;第三级为近期建设规划层面,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主管部门的近期建设计划。
空间统筹发展规划具有纲领性,实行四个统一,即期限统一、目标统一、指标统一、坐标统一。
2.4基于智慧城市技术,搭建“多规合一”平台
按照“一平台、一规划、一协调机制”的技术路线,探索具有特色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社会和发展规划的协调途径。
基于智慧城市技术,建立株洲市具有“多规合一”土地利用空间管制要求的信息管理平台,提高部门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通过对“多规”空间要素的叠加分析,发现和解决“多规”冲突不协调的问题,建立跨部门的“多规”协调机制,搭建“多规合一”信息联动管理平台,并实现与发改、国土、规划、环保等各部门已有业务系统的联动,推进空间规划信息共享和“一张图”管理。
2.5试点一区一县九镇,探索“多规合一”全面推广路径
在株洲市“一区一县九镇”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工作。
工作内容包括空间规划现状梳理与评估、顶层统领设计、多规土地利用布局差异处理、控制线划定与管制规则制定、近期重大项目实施清单、空间规划的一张蓝图、信息平台搭建、成果实施措施等。
在试点区形成“多规合一”阶段性成果及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技术标准、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运行审批机制等进行反馈和修正,为全市“多规合一”工作的全面铺开打下坚实基础。
2.6构建“多规合一”智慧评价体系,加强监督与评价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评价体系,各地的“多规合一”只注重前期编制,后续监督评价管理不强,多规合一的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因此,构建株洲市“多规合一”智慧评价体系,有利于加强对规划的监督与评价,促进规划编制、实施、协调融合等工作顺利开展。
株洲市“多规合一”智慧评价体系应从多规合一的角度,统筹考虑规划前期阶段、编制阶段、后续阶段三个过程,运用多种评价指标,对规划实施效果、协调推进情况等进行评价。
3结语
推动多规合一是规划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是国家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未来应从智慧城市的技术实现角度与实现方式等方面入手,重点加强智慧城市与规划设计、管理融合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林.智慧城市建设思路与规划[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1-10
2、陈军.区域发展多规划协调研究-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9,3-7
3、王璐,吴宇迪,李云波智慧城市建设途径对比分析工程管理学报,2012,26(5),34-37 作者简介:
姓名:吴平出生日期:(1986.07-)性别:女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城市规划。